“这宅子大司空已经给为父了,你可放心居住。”蔡邕白了女儿一眼,去拿了房地契,可是蔡琰看也不看。

“大司空不在了呢?爹还是早做准备得好,将来把这宅子交还朝庭至少能少些牵扯在里头。早买新宅最重要的是可以做些准备,比如挖个地窖什么的,可以把父亲的书和一些细软放下去。”蔡琰深吸一口气,说道细细的说道。

蔡邕怔了一下,是啊,董卓一个不高兴就纵人抢掠百姓,完全没有律法可言,后竟然还火烧洛阳城,董卓能这么做,下一位也说不定会仿效。找一民居,深挖地窖无论何时都能保住一家大小的安危,点点头,“夫人,你明天就安排一下吧。不用太显眼的地段,普通即可,找几个信得过的老家人来安排。”

蔡夫人一向听蔡琰的话,刚蔡琰一说她便已经在脑子里做着打算,现在蔡邕都说了,便忙不迭的点头。

第27章 赚钱不易

蔡琰只负责提意见,至于怎么做她从来不过问,如果按蔡邕和卫家说定的,两年半之后,她就得嫁到卫家,这房子其实是为父母准备的,所以以他们的喜好来做最好。

羊家和卫家分别跟蔡家行了纳采之礼,羊家高高兴兴的回了吴地,卫家本想把仲道还是留下,至少能在蔡邕身边混个出身,可是蔡邕却没答应,对他来说‘礼’最重,都定了亲了,就不该再见面了。仲道只好悻悻的跟父母回了河东。亲事定了,蔡家就安宁了,可以办点正事了。

到了长安,蔡邕不能再收徒了,也不愿意去朝中受董卓的左右,每日就在家里做琴,读书,可是这换不来钱。对蔡家来说,宅子大了,花费也就更大了,蔡夫人还要偷偷的支付小宅里的改装费用,还有蔡圭和蔡琰的婚事,两年后先后都得办,嫁妆也是要用钱的,蔡夫人手中的细软也不见得能支持到那时。当然蔡邕是俸禄的,可是蔡氏家族并没有散,蔡邕这个名义上的族长还得管起事来,蔡家人回到自己祖地,蔡邕按规矩就得把俸禄交还入族里去。好在蔡家人没跟到长安,不然蔡夫人更痛苦。

所以蔡邕是指望不上了,蔡夫人来找蔡琰,不能教书,不能做买卖,那么蔡琰也不知道能做什么了,木然的看着蔡夫人。

“你说我们出去放贷好不好,听说很不错?”蔡夫人提着建议,蔡琰马上摇头,开什么玩笑,真敢出去放高利贷,蔡邕就能把蔡夫人踹出家门去。再就是,没有蔡邕罩着,放了贷怎么保证安全?直接被人卷跑了,血本无归。

“那跟卫夫人说说,去他店里参一股…不行,不能让你难做。”蔡夫人自己就否决了,蔡琰点头,总算蔡夫人还没疯到底。

“那怎么办,府里现在织的布只够你爹请人吃一顿饭…”蔡夫人真的快急死了。

“您说什么?”蔡琰好像抓到了什么,打断了蔡夫人话。

“织布啊,怎么啦?你不是想用织布赚钱吧?那是不成的,府里就这么几个人,纺线都不够啦。本就是下人闲时没事做着玩,真的让他们专门做这个,他们会不干的。”蔡夫人白了女儿一眼,絮絮叨叨的说道。

“也就是说织布,卖钱是可以的?”蔡琰摆摆手,懒得理她的絮叨。

“就是家里用不完的,拿到布店里可以换丝绸,如果也不要丝绸才换点钱,买其它的东西,怎么啦?”蔡夫人顺嘴说道,这是一般人家惯用的手法,并不丢人。

“那织布吧!把家里用不着的人召集在一起纺纱织布,让工匠把我让他改的纺车,多做几辆,素儿说纺得极快,纺也细。我这两天去看看织布机,看看能不能改轻便些。”蔡琰想想说道,没注意到蔡夫人已经快抱着她大笑了。

蔡夫人先让素儿纺给她看,素儿虽然不情愿,可是还是照做了,于是蔡夫人不用蔡琰说什么了,直接冲了出去。蔡琰自然知道当家理财是蔡夫人的强项,不用她提醒她就能做得很好,最重要的是她比自己做得好得多。

织布机倒是没法改什么,她在电视上看的农村织机好像也差不多是这个样子,她会织,只有前一段时间全把心思放到纺车上了,哪哪能想到这个上头了。上去试试觉得太重,这个严重影响效率,而且手脚并用,以她十二岁的身体其实弄起来是很吃力的。细想想织布机的个个部件,分别画在纸上,看看里面能不能简化一下,结合《墨子》那些攻城的器械,先用厚纸做成模型,一个个拼在一起,拼倒是能拼上,可是能不能做成就不知道了。

找来木匠,把自己画的图纸给他看,并且把纸模型给他看,上下摇动倒是能动,得做出来再试了。木匠倒也机灵,知道蔡琰只是觉得沉重,于是建议可以把一些部件改成竹制的。这样会轻便很多。蔡琰提出把一些关节点用铁铸,木匠倒吓到了,用铁做那不是更重?可是蔡琰却不以为然,画了现代轴承的样式,让木匠去找铁匠打,尺寸一定要精确,不可以乱一点。木匠了解二小姐的脾气,也不废话,直接出去让人做去了。

第二天蔡夫人又来了,现在的问题是,木匠一个人忙不过来,可是精明的蔡夫人自然知道这个不能传出去,那么她怎么改纺车?怎么大规模生产?

蔡琰愣住了,是啊,她倒没想到这个,望天半天,轻轻的拍拍自己的脑子,叹了一口气,“咱们真笨!”

“什么?”蔡夫人知道蔡琰想到办法了,眼睛瞪得溜圆。

“您派人请卫家的掌柜来,把纺车给他看,问他能卖多少钱。”蔡琰轻叹一口气,真是,笨死了,怎么会想到去卖布的,卖技术就成了啊!她拍拍自己的脑袋。

“把纺车卖了?”蔡夫人还没有想明白。

蔡琰笑了笑,提笔起草起合约书来,她没写过,也没见过这玩艺,所以还真是不好说。边写边想,只不过是看过几部商战大戏,只能说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不成?反正古人很诚信,不会临时悔约。她写了改,改了写,本想着只写几条互利互惠的条款,最后写交易金额时,她又怔住了,她也不知道行情,这个东西得去调查,想想又摇头,真傻,这又不是真的是高科技,人一看就能学会的。想想改为分成计划,也就是头几个月出的蔡家占几成而已。写完了,再细细的推敲了一番后,觉得没问题之后,才把合约写在了羊皮上。写完了,递给了蔡夫人。

“这个好,还是你脑子好使,找卫家成不,卫家会不会…”

“要不是亲戚,你干嘛便宜他们?”蔡琰懒得再说什么了,后头的事蔡夫人会办,想想,“纺车他们生产了,您倒是可以买几个回来,布还是要织的。”

“哈哈,你这小脑瓜怎么长的?就随娘,要是像你爹,才是见了鬼了。”蔡夫人奉着两张羊皮跑出去了,蔡琰笑着摇摇头,自己谁也不像,这是生活所迫!

后面的事就简单了,蔡夫人找来卫家在长安的管事儿,让素儿远远的隔着一层细纱在里纺线,管事本奇怪的,这么老远让自己看什么?送丫头给自己不应试啊,但很快明白蔡夫人让自己看的是那样奇怪的纺车,坐着的看多了,这纺车这么高?也没看到手摇,小丫头的手动的飞快,看着就觉得这机子好使,想走近点,背后蔡夫人轻轻的咳嗽了一声。管事的忙退了回来,笑着跟蔡夫人过来搭话。

“夫人这是请小的来所为何事。”

“来请掌柜的掌掌眼,家里木匠瞎琢磨,弄出个四不像的玩艺,不过倒也好使,掌柜您看呢?”

“夫人家的自然是好东西,小的远远的看看就觉着不错。”掌柜的摸不清蔡夫人的用意何在,于是陪着打哈哈。

“您看这一架车能卖多少钱?”

“这…”掌柜的吓着了,纺车倒是卖过,只是值不了什么钱。

“蔡卫两家是亲戚,信不谁也得信你们不是,所以让你们来看看定个价,我们也好找人谈?”蔡夫人微笑起来。

“小的愚昧,没听明白您想说啥?”

“就是咱们出图纸,商家出人工、材料,将来卖的钱,蔡家只要两成,而且也不是要一辈子,只要头三个月,掌柜的觉得这条件蔡家出的如何?”

“小的真是茅塞顿开,夫人的精明让小的佩服。”掌柜的笑得跟一朵花一样,可是就是不松口,蔡夫人有点不耐烦了。

“掌柜的觉得好那我就找崔家谈了。”蔡夫人不笑了,准备起身送客了。崔家是长安另一家商户,也是财大气粗。

“小的也做不了主,得跟东家商议,夫人能不能容小的两天,小的马上派人给东家送信商议一下?”

“我们二小姐将来是嫁到你们卫家的,不然也想不到把这东西交给卫家来经营了,也是看着亲戚的情分在里头,真的交给崔家,就不是两成了,是三成,要收半年。”蔡夫人白了他一眼,掌柜的赔着笑脸,低头应着。蔡夫人让素儿把纺的纱取了过来,递给了他。

几天后卫家来人了,不是卫老爷,是大少爷。十八九岁的样子,看上去非常英俊有礼,说了一堆的客气话,送上一堆礼物之后,直接抬了两箱钱出来,“家父接到管事的信之后,马上派小侄前来问问,是不是伯母这儿遇到了难处,卫蔡两家此为一体,伯母可千万别跟卫家客气。”

“这话说得就没法谈了,弄得好像蔡家吃定卫家了?大侄子,东西好坏咱们就不说了,条件开的也实在不高,我只是怕跟崔家合作,伤了蔡卫两家的情谊,让仲道觉得岳家不给他颜面。来人送卫大少爷出去。”蔡夫人摆摆手,早知道直接跟崔家谈就好了。

第28章 买卖人

卫家早就知道蔡家有这种立式的纺车了,用脚踩的,仲道上次回家特意跟父母说过。但他也说不清楚,他只是远远的看素儿纺过,但具体是怎么做的,他也不太清楚,但他说,二小姐已经研究很长时间了。仲道这么说是希望家人能了解二小姐是多么聪明贤惠,不仅仅会读书写字,更会生产。仲道是说者无心,可是让一家子的商人听来,更加坚定的觉得蔡家的二小姐是只会下金蛋的鸡,比仲道强多了,所以他们坚持要尽快迎娶。

只是他们怎么也没想到,蔡家人会这么精明,竟然会想到要把纺车的技术卖出价来。卫老爷接到长安掌柜的信时,气得直跳脚。其实他当时都没有想到要把脚踩式纺车卖钱,他当时知道蔡家有新式的纺车时,只想到要运用到自己工厂里,想到的是,如果真的提高产量,他们就可以用来换更多的钱,可是现在蔡家却提出来了一个新的思路,是啊,为什么不能卖?什么叫买卖人?就是便宜的买了,高高的卖;人无我有,当然就可以卖?竟然让读书人来告诉他们,什么叫买卖了,这让卫老爷的自尊心很是受伤了。

卫老爷就和几位管事们商量得很清楚,纺车他们一定要,但蔡家提的分成计划倒是个新鲜的提法,可是在商言商,他们不能开此先例,卫家纵横商场这些年也不是白来的,他们更喜欢钱货两讫,不然也不会让卫大少演这么一出了。希望蔡老爷一介大儒,看到卫家这么诚心诚意,会把问题简单化。

可是没想到蔡邕根本就不出现,一切以精明强干的蔡夫人出面。这些年,吴地的掌柜常会把蔡夫人挑选的单子递回去给卫老爷看看。卫老爷常常会把相同的珠宝放到面前长久的凝视,他是生意人,什么时候他都希望把对手琢磨得透透的,可是唯有蔡家他一直没有把握,他看不清。

蔡邕是清雅的读书人,没什么可谈的;蔡夫人见过一次后,看着倒是强干,但没有想像中那么精明,后来他特意让掌柜拿了些珍贵的玉壁和珠宝放在一起,可是蔡夫人却看也不看那些能让普通贵妇趋之若鹜的玉壁,只是精心的挑选着体积小,硬度高的域外宝石。

掌柜的把蔡夫人表现详细的汇报给卫老爷,然后他还汇报了一件让卫老爷很吃惊的事,掌柜看卫老爷这么关注着蔡家的事,便派人偷偷的打听起来,竟然让他发现,这些年,蔡夫人一直在偷偷的兑换着黄金!

这消息让卫老爷又有些疑惑。他跟随着商队也走过很多的地方,在大汉,黄金虽然贵重,可是却并不是真的流通货币,黄金在大汉最多的用来做奢侈的饰品和一些贵族用来制做一些家用的盘子茶具,以显示富贵之外,几乎没有多少作用;对商人来说,黄金只对西方的贸易上有用,可是作为商队他们从不会无聊到运输黄金来买卖,当然会以货易货了。蔡夫人弄那么些黄金做什么?可是这次蔡邕的莫名升官,蔡家上京的车队除了书之外就几乎没有多余的行李时,卫老爷终于明白了,蔡夫人是位睿智的女人?

什么时候珍贵的珠宝和黄金都可以用来换成钱,可是有钱时不一定能买到上好的珠宝和黄金了。更何况,蔡家把家产就这样轻易的化整为零了,谁也不会猜到,蔡夫人这些年一直在慢慢的积蓄着黄金,并且不停的淘换珠宝。现在比蔡夫人更清楚蔡家珠宝藏量的人,只怕就是卫老爷了。卫老爷完全有理由相信,蔡夫人手中的珍贵珠宝,已经是大汉境内最精品的一批了。是啊,也许不是最多,可是她手上的一定是最好的。将来两个女儿出嫁时,她只要招个工匠回家,就能简单的拿出大笔的珍贵嫁妆;而且,即使蔡邕再次被罢免,甚至下狱,蔡夫人都能随时变出大笔的现金来自救,这做法真是太聪明了!

看蔡夫人翻脸了,让卫大少好不为难,大少爷出门之前,卫老爷把他叫到书房里,很明确的说,如果说蔡家收下两箱钱,给了纺车当然好;如果不肯,无论蔡家出什么条件都答应,即使亏损也答应。

但大少爷有自己的打算,他母亲早死,更何况,还是个没有名分的丫头,他无论做得多好,在卫氏族人眼中,还是一无是处的仲道为正牌的继承人。费心求来有清贵之名的蔡家的小姐,更让卫家长老们一个个喜形于色。但他也知道,父亲不是那种人,他重实际,自己只有在父亲的面前表现好了,让父亲知道,家在仲道手中只有败落下来的事实。所以这次与仲道的岳家谈判,他希望有所突破,让父亲知道,即使他们寄于厚望的蔡家二小姐,一样也不会为卫家着想。

本想大展身手,他来的路上其实已经想好了,蔡夫人再精明强干,毕竟不是商贾出身,行内的规则她怎么可能会明白,拿下蔡夫人,回家就能打击那些长老们的信心了。可是现在,蔡夫人却一付其实是在给卫家好处,心不甘情不愿的态度,还话里话外的要跟崔家合作。如果真是这样,他不但无功而返,而促成了崔家真的成功了,自己就再无翻身之日了。怎么着也不能让蔡家跟崔家合作是底线,于是他马上起身赔礼。

“小侄真是不会说话,伯母一定原谅则个。卫蔡两家是好亲戚,本有通财之谊,没想到让伯母多心了,真是罪过。至于伯母说的纺车,就按您说的,一个字都不用改。”

可是蔡夫人还是心里不舒服,但想想蔡琰将来还要在卫家立足,如果这次能让卫家赚到钱,将来蔡琰的日子也能好过一点。默默的点点头,让人拿了那两张已经签过字盖过戳的羊皮合约出来,递给卫大少。

卫大少本以为就是蔡夫人说的那一句,头三月分两成份子的分成法,没想到一尺的羊皮上竟然密密麻麻的写了好几条,权责分明,蔡家要的头三月两成份子并不是要营业额的,而是产量的。

他深吸了一口气,这是谁的主意?他现在知道为什么老爹一开始就让他推两箱钱过来的意思了,看来他早就看出来了,两箱钱真的打不住。是谁都知道纺车推出要的就是个快字,如果不趁早推出,抢先一步占领市场,就赚不到钱。卫家本想的是,前几个月,首先把自己工厂的纺车换掉,这是不卖出的部分,不用分给蔡家的。剩下的卖出,三个月内卫家纺织厂的效率也能先前一步占领市场了。可是刚刚话已经出口,若是再说要回家商议,只怕蔡家就真烦了,要知道真的跟崔家合作了,也许以后他们会一直合作下去,万一以后还有更好的东西呢?咬咬牙,拿笔签上字,按上自己的印鉴还有手印。

第29章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合约签了,可是等合约真的签完了,蔡夫人反而坐立不安起来。她是越想越怕,真的让卫家在这次亏了钱,蔡琰将来嫁过去怎么办?再就是,她又有些后悔,其实真的收卫家两箱钱也就省事了,那可是一大笔钱,如果这次亏了,蔡家即使没有损失,可是在蔡夫人心里还是失去了一大笔钱;当然其实她这样最重要的原因是,她没人可说。蔡邕那儿,她不敢说,敢和商人合作买卖,蔡邕能当场跟她翻脸;跟蔡圭说,她又不懂;唯一能谈的就是蔡琰了,可是她又怕这些话说了,蔡琰会觉得自己不相信她。各种不安的情绪全涌进心里,让她惶惶不可终日。

一切进展都很顺利,不到一个月,京城就已经有了纺车可卖了。蔡夫人忙派人买了十辆回来,一是要给家人用,二也是让卫家人产生错觉,至少还有人买。

这样她心里还是没底,天天派人去卫家商行去偷看有没人去买纺车。这还是她第一次做买卖,心里不止一次的在后悔,为什么要受这罪?看来买卖人真不是人干的活啊。

后来实在不死心,问过木匠,做那个难吗?木匠想想说,好像不怎么难,当时二小姐说要用脚踩,他觉得二小姐疯了,可是二小姐画了一个图之后,倒真不是那么难的。蔡夫人总算明白了,木匠说得很直接,这个东西只要买一个回去,拆开就能成,所以仿制一点也不难。

蔡夫人听完了,心情也就更差了,差点就要派人去向卫家道歉了。这几个月,蔡夫人总算是感受到了,什么叫度日如年啊。

然后一个月后,长安管事就来了,并且带来了账本,和第一期分成的钱。蔡夫人强忍着内心的惊讶,留下账本,客气的让人送管事出去后,她瘫在榻上半天起不来。她根本就不敢看账本,而且也不敢让账房真的去算,单看卫家送来的那四大箱铜钱,她就知道蔡琰这次又对了。

蔡夫人单看京城一家的卖出量当然是算不出卫家的产量的,其实蔡琰也不知道,她当时选择产量也是因为好像听仲道说过,卫家是有纺织工厂的。如果卫家不卖,只是买回去自己生产使用,那么蔡家就白为卫家做了一次义工。所以当蔡夫人把账册交给蔡琰点算时,蔡琰也有点傻眼。

一条条的看着竹柬上条目,说实话,蔡琰不觉得自己能看明白,她没学过财务,但小学时他们的生活老师有教过她记流水帐,进出她还是知道的。但卫家送来的账册好像也不是流水帐的范畴,研究了好几天,她在自家账房的帮助下,终于看明白了,卫家这次真的做得很实在,把原材料的进出货都注明了,然后算出了一辆纺车的成本与卖出价,再核算了出货量,最后是总的收益,而蔡家占了这总收益的两成。

蔡琰就懒得算细账了,卫家想玩花样,账册上也不会让她看出来。所以,她时间都花在研究账册的进出规则上。她如果将来要进卫家,不管要不是加入卫家的商行,但这些东西一定是要会的。可是她却发现一个问题,蔡家的账房给她算账竟然用的不是算盘,而是一个个竹片做的算筹,她好像看过一本书里有说过,汉之前就出现在算盘,说是中国很著名的发明之一,为什么账房不用?

“算盘?”账房也怔了一怔,想想,“您说的是不是珠算?”

“对!就是那个。”蔡琰忙点头,松了一口气,果然是有,看来历史也没那么离谱。

“那个还没有这个好用,您是看书上说得好。”账房以为蔡琰是从古书上看来的,不以为然的笑笑打算教蔡琰用算筹。

“您让人找一把来给我看看。”蔡琰不为所动,坚持着。蔡琰虽然也不太会打算盘,但小学时有珠心算,学过几堂,基本的还是会,但就是打不快,而且也算不准,那时学时还觉得这不是有病吗?明明有计算器,按两下解决问题的事儿,还拨什么算盘。现在想想,幸亏学了几天,不然,现在真是抓瞎了,算盘怎么看也比这个小竹片看着简单直观吧?

账房没法子了,派人去找了一把,这东西还挺不好找,因为没人用,过了几天才弄来给蔡琰,蔡琰愣愣的看了半天,“这叫算盘?”

“是啊!”账房不怀好意的笑着,只怕心里不知道有多爽呢。

蔡琰也懒得看他的嘴脸,挥手让他出去了,自己琢磨起来。

现在蔡琰知道为什么说这个东西不好用了,这基本上就是算盘雏形,有后世算盘的影子,这东西此时正确的名称叫‘算板’,是这时代一个叫徐松的人发明的,或者说不是发明,而是改进的。和后世的算法差不多,上面黑色的珠子算五个,下面彩色的算一个,蔡琰拨动了一下,不算灵便,但还能用,她试了几天之后,总算是把加减法算熟了,她其实心里特别想让人做一把现代算盘,可是想来想去,还是算了,她又没想着改变历史,能用就成了。

几天后,她再把账房叫进来,教他打了几次,账房再不说算筹比盘板好用了,马上坚定的认为,不是不好用,而是外面的人没有二小姐聪明,没理解书上的意思。

木匠那头的新织布机做好了,请蔡琰过去看,体积比原先的看着精致小巧了一些,蔡琰试用了一下,因为关节部分全是铁制的,木匠用油脂润滑,倒真的比原先的木关节灵便。把一些部件改成了竹制后,蔡琰推拉之间也省了不少力。不过她也没什么发言权,怎么说她并没真织过布,叫来素儿和另一个丫头同时用老式的织机比试才更加直观吧。

蔡夫人听说了,也忙过来看。两台机子并排放在一起,从外观上看新式的就轻巧了很多,一开机,素儿开始习惯了一下,明显不如边上用老式织机的那位。但没一会儿,素儿调整之后,速度逐渐提高,而且看上去素儿神态比那丫头轻松很多,不时的嘴角还泛起了骄傲的笑意,新机器比老式的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安静很多,因为是铁制的关节,加上咬合精准,没有老式木制关节发出的吱哑声,素儿织起布来,就像是在演奏奏鸣曲一般。

相同时间里,新织机比老织机快了一倍,而且在蔡琰看来,这并不是最终的结果,时间越长,这机子的优势就更明显,因为使用轻便,不费力,本来一天只能织两个时辰的,现在可以织上三个时辰也不觉得累的话,产量将是一个质的飞跃。

蔡夫人又看到了大把的铜钱向她飞来,激动得快要把自己的手帕绞烂了。急急的拉着蔡琰回自己房间,“这个也容易仿制吗?”

“这个造价太高。”蔡琰摇摇头,也谈不上仿制,这个本就是老机子,不过是改进了材质,是人都会。是啊,速度是非常的快,可是问题在于铁关节的使用上,东汉是盐铁专卖,铁是很贵的,再打成关节,其做工之细是不足向外人道的。

“不能卖钱?”蔡夫人觉得一下子从天上摔到了地上,那感觉真是比死还难受。

“倒是可以卖,但卖的可能不是机器,而是关节的图纸。说不定卫家能在西域买些铁回来打造,倒也是个门路。”蔡琰想想随意的说道,如果大汉铁买不着,那进口好了,总不至于西域也盐铁专卖吧?

“那豆腐盘成了肉价钱!”蔡夫人喝断了她,西域随便买点什么回来不比买大块的铁块值钱?真是聪明人使笨招。

“您钱够用了吗?”蔡琰想想也是,自己也不是真的商业奇才,不过是比这些人多了几千年的见识,讲到聪明才智,其实这里包括蔡夫人都比她要聪明太多,所以听着就好了。

想想,她转向了另一话题。上次卫家送来的四箱钱,蔡夫人没用来换黄金,而是直接用于新宅的改造,和日常支出上;再说因为两年后要办自己和蔡圭的婚事,该有的嫁妆也得从现在准备起来,蔡府又是朝中新贵,来往不绝,支出巨大。

如果不是蔡琰这些日子,因为学习打算板,也就顺便看了一下家里日用的账册,也不知道蔡夫人的日子竟然已经艰难至此了。从举家搬到长安这段时间里,蔡夫人都是从私房里贴公账,那就应该是那些黄金在起作用。如果不是纺车涌来一大笔,解决了蔡夫人的燃眉之急,只怕蔡夫人她还想知道在往这里填多少钱。她现在总得知道资金的缺口还有多少,总不能自己和蔡圭嫁了之后,让父母一夜回到解放前去不是?不过现在似乎也还真是在解放前。

“琰儿,明儿你跟我去新宅看看吧?”蔡夫人迟疑了一下,小声的说道。

蔡琰点点头,也是,什么不管也不对。而且过了好几个月了,如果只是挖一个小地窖用得着花这么长时间吗?看来蔡夫人有了新的想法。

第30章 无情

蔡家的新宅在长安东城后街上,这儿大多住着小康之家,街道两边还算干净得体。蔡琰跟着蔡夫人默默的从后门坐牛车穿过两条小路就能到新宅,这倒是让蔡琰很惊喜,这地方选得很好,闹中取静,离蔡府又不远,运送一些物品也方便得多。

一条小巷里住着几户人家,但只有蔡家有三步的台阶,蔡琰是最不喜欢突出的,觉得这样过于明显,脸上露出些许不豫来。一进院门却没有台阶可下,院里两边种着几棵大枣树,在冬天叶子已经掉光了,想像得出,若是到了夏天,院里一定很阴凉。两进的正院,正如蔡琰说的,是普通的宅子,工匠做得还算是努力了,只是略见修整,从外观上看,并不十分的簇新。最后是厨房和下人们住的院落,房子外观显得斑驳陆离,蔡琰再次皱眉,即使是下人们住的,也不能这么偷工减料吧?

陪着蔡夫人转了一圈,老管家引着蔡夫人和蔡琰进了正房,关上门,推开屏风,出现在了一扇小门,老管家点着灯把两母女引了下去,通过窄小的木梯,下面并仅仅是一个小小的地窖,蔡琰都怀疑,老管家是不是已经把整个地下都挖空了?走下去,竟然用几根大柱撑起了一个大大的空间,而空间的中间竟然还有两根用石头垒起的石柱,难得的是,地下竟然一点也不觉得气闷。

“这是什么?”蔡琰直觉上觉得石柱是有问题的,如果有石柱了,为何还有木桩?

“二小姐真是聪明,这是井壁,老奴特意让人在这些井壁上留下了些小小的缝隙,这样一来可以听见外面的声音,二亦可通风。”

“挖出的土方都填在外面的地上吗?”蔡琰想想,从外院上了三级台阶,可是进院之后一直都一马平川的,一级台阶都没有,现在才想到老管家心事之巧了。

“二小姐真是聪明,这里已经大致完工,工匠们大部分已经被老奴送回了家乡,他们都是蔡氏族人,深受蔡家大恩,此处藏身之所不会于有人所知,二小姐可以放心了。”老管家原先是伺候蔡蔡邕之父的,后来听命于蔡质,等到了蔡质去世了,才到蔡邕身边来听命,他也几世在蔡家为奴,而且只是伺候族长一家罢了。身份是很超然的,蔡邕夫妇对他都是敬重有加的。

“那您让我过来有事吗?”蔡琰可不相信蔡夫人让自己过来只是看看,如果这样,为何不叫蔡圭?

“是门,这儿是藏身之所,门自然要做在隐匿之处,可是小姐也看到了,老奴只是暂时让屏风挡住,至于怎么做,请二小姐示下。”

“只有这一个出口吗?万一有事时,下人们怎么逃?”蔡琰没理老管家的问话,这儿很宽敞,十几个人一定能容下,可蔡琰却只看到一处入口,就是主卧房里留出的。如果真的有事时,下人们不可能涌入这边来躲藏的。

“老奴在后院也挖了个小点的地窖,这边的地窖因为要放老爷的书再加上还有夫人、小姐们,入口怎么能被外人所知。”老管家正色的说道。

“入口别放木梯了,爹太胖,这么上下不方便,做个竹滑梯,爹娘可以滑下来。入口处还是放个胡床,放个翻板有事时,翻板就是入口,翻板的材质要好一点。就算有人要敲,也不要露出破绽。”

“是!二小姐看下面还有什么需要的?”老管家点头。

“还有时间,您也说了这里主要是为了藏书,先打些书架子进来,这儿连着井,您想想看,要不要找些不起眼的地方装排气孔,排出潮气。”她四处看看,想了想,老管家倒也是老谋深算了,下人们的地窖与他们分开,也省得万一被人发现了会被一网打尽;再说,这里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用处是为了让蔡夫人藏细软的,人太杂也不成。再想想,倒真的没什么可添加的了,随着老管家一起去看了看下人们的地窖,就在他们的卧室里,男女卧室各一个入口,地窖也不小,里面还有些木桌、木椅,两边还有两排通铺,中间还有布帘相隔。想得非常好,“这儿是不是小了点,我想这儿放点粮食,真的有事时,总得有地方放些存粮的。”

“是!”老管家点头。

“不过这儿做得这么好,真是亏了您了。”蔡琰真心的说道,说实话,不来看她是没法想像能做得这么好,无能从功能性还是设计的精巧上,都不是自己可以能做到的。

“二小姐言重了。”老管家躬身退了一步,虽然没有丝毫居功自傲的意思,但神情看上去是颇有些自得的。

蔡琰笑笑,行了一礼,默默的随着蔡夫人一起回家。蔡琰才想起从刚刚从蔡府出门到现在,蔡夫人都一直没开过口的,这倒不太像是蔡夫人了,如果说昨天让自己来看新宅只是为了选择入口的掩蔽的话,为什么也没开头时嘱咐过自己啊?

“您一直没说过话?”上了车,蔡琰与蔡夫人对视。

“不想说话,现在这样,娘都不知道为什么?你爹天天也是闷声不响,就好像头顶上悬着把刀一样,咱们在吴地时的日子好了。”蔡夫人话没说完便又哭了起来。

蔡琰怔了一下,现在和吴地有什么不同吗?再想想也是,自己一直生活在自己给自己的压力之下,现在也没有感觉,看来蔡夫人真是太脆弱了。

“其实不见得用得上,但是有了这个地方,您和爹就安全一分,我和蔡圭嫁了也能安心。”蔡琰也不知道怎么安慰她,干巴巴的说道。

蔡夫人泪珠滚下,蔡邕看着显贵了,可是她却从来没有这么害怕过。一切一切都是这么的不正常。以她对蔡家人的了解,蔡氏家族不会这样平静的在老家呆着,一个来依附的都没有,这怎么可能呢?而蔡邕‘两耳不闻到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对朝中之事装聋作哑,也是与以前之铮铮铁骨大不相同。现在的情况看来,似乎比在灵帝时被发配时更加凶险万分一般。她又没人可说,去新宅看那个地窖,她更是越看越害怕,做这个之前,蔡邕是找老管家谈过话的,可是却没告诉自己他们说了什么。其实今天找蔡琰出来,也是想看蔡琰的反应,今天看来蔡琰也是感觉到了什么,于是她一点也不觉得惊讶,只有自己被他们蒙在鼓里。蔡夫人真是越想越委曲,越想越伤心,索性放声大哭起来。

蔡琰没话说了,由着蔡夫人在车里哭个够。也许她也是压抑了太久了,哭出来就好了。低头想想,是啊,蔡夫人是哭出来就好了,可是自己呢?想想把头撇向了窗外发着呆。

“琰儿你回来了?”车刚停到大门口,董祀便已经飞奔出来接她,“刚刚听说你跟师娘出去了,有什么事?”

“没事,你回来了?”蔡琰扶着他的手下车,这几天曹操回京,董祀回曹家住了。没想到只住了这么两天就回来,但她也是顺口一问,并没打算董祀回复自己,转身拿了下车的小木凳子,和董祀一起扶着蔡夫人下车。蔡夫人刚刚哭累了,也没心思应酬董祀,拍拍董祀的头就扶着丫头的手臂进去了,蔡琰便与董祀一起回自己的小书房。

“曹大哥只是回京小住,考教了我的功课,今天他回去了,我就回来了。”董祀一路上就叽叽喳喳的不停的说着话,就好像几天没见,要把这几天发生的事全说给蔡琰听,“曹大哥本想这两天来拜见先生,顺便见见你长大的样子的,只是没法子。”

蔡琰笑了笑,她倒是很想见见曹操了,一代枭雄此时会是什么样?上次见还是在吴地,那时他已经蓄须了,倒是很有几分英武之气。唉!三国群雄中,其实蔡琰最佩服的是曹操,而她最想见的却是周瑜,真是可惜也不知道能不能有机会见到。

“外头好玩不,早知道你想出去,我陪你了。”董祀还在追问,似乎觉得一向不出门的蔡琰竟然难得会出门,便有些遗憾陪伴她的不自己。

“你常逛街吗?外头能有什么?我陪娘办事去了。”蔡琰没办法了,只好答道。

“哦,其实你该出去玩的,天天在家很闷的,琰儿,我跟曹大哥说那个纺车是你做的,连曹大哥都说你聪明了。对了,我跟曹大哥说了,你读《墨子》很有心得,曹大哥说,你的纺车就是看着《墨子》参详出来机关之法,让我跟你好好学习呢?”

“曹大人那里有没有武艺高强之人,让他派一个回来教你吧!”蔡琰懒得再听了,虽然这些年董祀叽叽喳喳的她也习惯了,只是今天她自己显得有些心烦意乱,也许是蔡夫人的那一哭,让她有所触动了。细想想,似乎自己从没有真的为蔡邕夫妇做过什么,是啊,他们是自己这一世的亲生父母,自己怎么可以这么无情?

第31章 婆家娘家

“为什么?”董祀已经很听话的在跑步、扎马,甚至于绑在小腿上的沙包也换成装铁块的绑腿,每天走路都不放下的,并且隔一些日子会加重些份量,为什么琰儿还是不满意?

“我和蔡圭嫁了,家里就只有你了,你若是会些功夫的话,也能照顾爹娘。”蔡琰顺嘴说道。

董祀听到这儿有些不快,不是要照顾蔡邕夫妇他不乐意,而是蔡琰提到嫁人,他觉得难受,只能用沉默代替回答。蔡琰不理他,继续往前走,董祀只好追了上前。

回曹家这些天,他不停的在曹操的面前说蔡家的一切,蔡琰的一切,说得曹操都烦了,严重的警告他,蔡琰已经定了亲,再说什么都没有用了。所以不用再想,再说就让他搬回曹家。这才让董祀住了嘴,曹操看董祀可怜,轻轻的拍拍他的头,却什么话也说不出来。董祀也明白,曹操其实非常疼爱他,只是有些事,不是疼爱就可以解决的。

“祀儿,其实是我想学,你学会了好教我!”蔡琰回到小书房,洗了一把脸,却还是看到董祀不高兴的样子,便柔声说道。

“哦!知道了。”董祀这才点头。

“祀儿,我是不是很无趣?”蔡琰坐回自己的位置,摊开书,可是却看不进去,刚刚看蔡夫人失声痛哭的样子,还有董祀一回家就在门口,欣喜的等着自己,为什么这些情绪自己却一点也没有?以前常说自己是没时间有这种情绪,现在看来不是,自己比上一世更加冷淡了,甚至对自己都更冷淡了。

“为啥?”董祀没听明白。

“你问他不是白问?他要是觉得你无趣,会天天陪你坐这儿看书?”蔡圭正好到门口听见了,冲进来说道。

“有事?”蔡琰对蔡圭从来把她的房间当菜园门很不高兴,她好像从不知道什么叫敲门。

“没有,不对,好像有的…”蔡圭愣了一下,被蔡琰一问,把自己的来意给忘记了。她也不介意,总会想起的,干脆也坐了下来,拉过蔡琰面前的书,还是《墨子》,看来她还没有找到她要的东西。

“哦,我想起来了,那个,琰儿,你要不要想想给宝宝做个小车。我抱不了他一会儿就抱不动了,我想那个一定难不住你的。”虽然定亲了不能见面,又没说不能通信,所以羊老大和蔡圭开始了两地书的浪漫时光,蔡圭接到羊老大最近的一封信是说,宝宝越来越重了,他快要抱不动了,于是忙冲过来找蔡琰,她相信,能做新纺车就一定能做娃娃车。

蔡琰觉得蔡圭真是疯了,不想理她,对于无油盐的话,她不屑一顾。

“琰儿,宝宝很可爱的,你想,如果有个小车车,可以推着宝宝上街那一定可好玩。”蔡圭一点也不肯放弃,反正蔡琰是她亲妹妹,她能把自己怎么着?

蔡琰真是忍无可忍了,拿毛笔敲了敲蔡圭的头,“等你嫁过去时,他都三岁了,不用你抱。”

“可是我觉得我还是想做一个给羊大哥,他抱也会累的。”蔡圭说得振振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