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奶娘抱,咱们小时候你以为都是爹娘在抱吗?”蔡琰真想打人了,蔡圭怎么会给人当后妈还这么高兴?真是没救了,这是正常人吗?

董祀笑死了,每次看蔡圭把蔡琰气个半死他就觉得好有趣,似乎只有这时,蔡琰才表现得像个有情绪的人。

“也对,可是琰儿,你一定会做对不对?你要知道,你将来也会有宝宝的,你不如做一个出来给自己的宝宝怎么样?”

“那是将来的事。”蔡琰才不想中计,这种借力打力的事,是她当年玩剩下的。

“那我总会有宝宝的,你连姐姐都不帮吗?”蔡圭烦了,狠狠的一拍桌子。

娃娃车一点也不难,前面两个小轮子,后面两个大轮子,用两根竹杆子和几块厚布就能做出来,只是为什么?现在已经净化到可以让贵妇推着孩子上街了?她真是觉得蔡圭的脑子秀豆了。

“那个你要没用。”蔡琰深吸了一口气,想想顺手拿了一张纸画了一张婴儿吃饭椅给蔡圭,“这个可以让宝宝自己吃饭的小椅子,他就可以跟你们一起在桌边吃饭,也不用你们抱着。”

“为什么没用?”蔡圭一边问着话,一手接过图纸,看看马上点头,“这个好,可是我还是觉得车车也有用,董祀,你说是不是?”

蔡琰觉得蔡圭真的轴了,怎么就会不碰南墙就不知道回头呢?

“回去把爹写的《女训》看看,谁许你推着孩子上街了?”蔡琰白了姐姐一眼,“再说,有车了,是不是让偷孩子的更方便?”

“也对,那我把这个给羊大哥寄去,宝宝就能坐在羊大哥边上陪羊大哥读书了。”蔡圭扬扬手上的图纸笑逐颜开。

“等一下。”董祀忙抢回了图纸,看到蔡圭怒目而视忙摆手,“我是说,琰儿只是顺手画的,谁知道能不能用,万一把宝宝摔了就坏了,还是先让木匠做一个试试,看看怎么做合适了,直接让人送个做好的去多好?”

“嗯,董祀,你比琰儿乖多了,姐姐喜欢你。”蔡圭满意了,拍拍董祀的额头,高兴的跑了出去。也许是董祀真的在蔡家太久了,连蔡圭都不自觉的把董祀当成小弟一般。

蔡琰好奇的看着董祀,一脸的玩味。

“知道你担心先生师娘,只要我在长安一定会伺奉左右的,但给师娘很多的钱的话,师娘应该比看到我还高兴。”董祀摇着图纸,笑得很贼。

“谢谢你!”蔡琰突然觉得心很暖,原来这就是心暖,因为知道这世上原来还是有人可以依靠的安心感觉就叫心暖。

董祀脸红了,但看得出他也很高兴。

晚上蔡琰亲自去厨房给董祀包了他爱吃的大葱羊肉饺子,用牛油加葱煎得黄黄的,配上调了麻油和蒜末的酱料,连味口不开的蔡邕夫妇都多吃了几口。董祀知道是蔡琰亲自做的,更是吃得小肚子圆圆的,让蔡琰没法子,煮了一些锅巴水来给他去食。其实她也是多虑,董祀本就好动得厉害,又被蔡琰天天督促得练这练那,肚子里哪还存得住食,但他听话听惯了,蔡琰让喝,毒药都会不眨眼的喝下去,更何况是锅巴水了。

吃了饭,蔡琰准备回自己院落去,董祀刚刚提醒了她,也许让蔡夫人手上多些钱,会让她安心一些。是啊,让她像蔡圭一样贴心她也许一生也做不到,多给她赚钱还是做得到的。

“在想什么?”董祀伸过烦人的小脑袋,也不管是不是夜里,会不会在花园中吓着蔡琰。不过却吓着了蔡琰身后的素儿。

“董少爷!”素儿怒道。

“想可能多做几种宝宝能用的器械,一块交给木匠试做一下。”蔡琰淡淡的说道。

“你不怕卫家生气?”

“为什么?”

“这么为娘家赚钱,卫家会觉得你不为卫家的利益着想?你看圭儿,已经把自己当羊家人了。”董祀虽然很高兴蔡琰没有像蔡圭那样,可是却不由自主的为蔡琰考虑。这么下去,卫家会疯掉,他们一定能猜出这些东西的设计者是蔡琰,而蔡琰却公然利用应该属于卫家的财产来帮助娘家,这在什么时候都不会被认同的。

“蔡家只要两成!”

“卫家想的是,这些都是卫家的,你都是卫家的,还有什么不是他们的?”董祀正色的提醒。

“仲道会这么想?”

“他不会,可是卫家会。”

“知道了!”蔡琰点点头,想了一下,看着董祀,“你呢?要不要帮曹大人筹幕军费?”

董祀怔了一下,他刚刚只是好心的提醒蔡琰,但没想到蔡琰会提到曹操的军费上。

“你不是不让我参与吗?”

“不让你去做官,又没说不许你去赚钱?你和曹大人商量一下,以后蔡家的东西交给你做,条件一样,只要给我娘…不,你来做,我让娘只要一成就行了。如果你帮着曹大人赚钱,应该会安全很多。”蔡琰轻轻的叹了一口气,是啊,自己是卫家的人,卫家那么想会很正常,这是固疾,即使在现代时也是,娘家妈妈去女婿家是做客,可是婆婆去儿子家,那是指导工作。媳妇送礼物给婆婆是孝顺,可是送东西给自己的妈妈叫贴娘家。可是倒过来,媳妇从娘家拿多少回婆家都是应该的,可是从婆家拿根针出来就会被婆家视为偷盗行为。

蔡琰现代时同事就有过这种经历,娘家妈病了,同事带着妈妈去看病。回到家,被婆婆指着鼻子骂。而在那个家里,只有同事是有工作的,她老公不过是吃闲饭的众多失业大军之中的一位罢了,即使按马克思所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话,同事也不该是那位弱者。可是不幸的是,马克思主义在家庭里是说不通的。同事当时就是一声不吭,蔡琰当时不知道为什么都这样了,同事还要忍耐。现在才明白,这是人家的家事,说不清的。如今轮到自己了,还没嫁呢,只怕就已经被惦记上了,看来当初想着连接卫蔡两家一起致富的设想太幼稚。

第32章 双赢

其实蔡琰有时觉得东方人的天性就是自私,她曾经看过一个西方的寓言,上面说,一个人获准去参观天堂和地狱,他惊讶的发现天堂与地狱毫无差别,同样的繁花似锦,同样的有一群人围着一锅香气四溢的肉汤,每人手上都拿着一只一米长的汤匙。唯一不同的是,天堂的人笑容满面,而地狱中人愁眉苦脸。参观者才发现天堂中人知道喂对方吃东西,而地狱中人却在想怎么能让自己吃到东西。寓言的最后说,天堂的人知道什么叫分享。

这个寓言给蔡琰很大的启示,而且她从现代无数的案例中知道,人不可能独占鳌头,如果学不会分享和共赢,那么只有一个结局,那就是失败。可是在东汉便不行,特别是在对于婆家和娘家的问题上是你死我活的,那么好吧,蔡琰决定避开,撇开卫家,扶持董祀,一当然是为了父母,说是蔡门九子,可是父母在自己和蔡圭离开之后,能依靠的只怕就只有这个从小就在他们身边长大的孤儿了;二也是因为董祀在蔡琰心中,其实早就是比卫仲道更重要的亲人;第三就是曹操,如果能在曹操没有发迹之前帮助他,也许对父母将来也能有所助益吧?

董祀把蔡琰的想法用曹家特快的方式传递给曹操,很快曹操就派了两个人来,一是管账的,一是会武的。管账先生董家的家产全带了来,还附上一笔曹家的股金,曹操用行动支持董祀与蔡家的合作。

蔡夫人听完董祀的汇报之后,半天也合不住嘴,想了半天,抱着董祀又哭了起来,“祀儿,你是孝廉!怎可行此商贾之事,别听琰儿的,你乖,师娘知道,师娘有钱用。你好好读书就好了啊!”

“娘,祀儿不是为了赚钱,他这么做对咱们家好,但是对他更好。”蔡琰真是越来越看不得蔡夫人那动不动就能决堤的大泪腺。

“鬼扯,你再胡说八道,我让你爹来揍你。”蔡夫人还抱着董祀哭啊,现在后悔没儿子了,看出来了,还是儿子好。不过也不是后悔能有用的,她要是生得出,也不用后悔了。

“现在孝廉什么用?趁着态势不明,给自己多弄点钱,将来太平了,买房置地,做太平孝廉即可。”蔡琰撑着头解释着。

蔡夫人不哭了,认真的想想蔡琰的话,点点头,拍拍董祀的小脸,“祀儿,你小心些,赚钱是小,别着人忌,只当是去学学本事。”

董祀倒真的感动了,蔡夫人似乎也真的把自己当成了蔡家的一份子,心中暗想,即使是没有蔡琰的托付,他也会好好侍奉先生,师娘的。

董祀的商栈很快就开张了,董祀还是隐于幕后,毕竟他太年轻,有很多东西还要学习,所以曹操派的账房是老成持重之人,第一个推出的当然是蔡琰画的宝宝坐椅。

蔡琰想来想去,觉得这东西其实也是鸡肋,有钱人家里,孩子是交给奶妈、下人们的,主母们只是偶尔抱抱,算是不会认错孩子就成了。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会让心肝宝贝坐在类似刑具的椅子上让他们自己吃饭?而穷人家更不会买了,连饭都没得吃了,还会买这种东西,让大孩子背着小孩子就成了;于是对像也就只能是一般的中产人家,主妇要忙一家大小,也没多少时间去照顾孩子,花不多的钱就能让自己脱出双手,还是很让人诱惑的。

于是选了一批杂木,也不敢请手艺好的工匠,这样太贵,蔡琰让董祀去找蔡家木匠把坐椅分拆成一块块的,规定尺寸,让一人负责一块。所以即使是挖走一个工人也完全不知道整个的工艺流程,就算是买一架回去了,如果不是董祀的这种操作方式,成本和速度也降不下来。蔡琰完全在打一场用效率说话的战争。

董家商行因为是新开张的,资本、经验都是无法与几世商贾的卫家崔家相比,于是开始时场面极小,只在长安开办了作坊,宝宝坐椅也是静悄悄的打入市场。等卫崔几家明白过味来,小坐椅几乎在长安中产之家人手一把了。卫崔两家忙仿制了在长安之外的地方卖,董祀也不着急,只在羊家控制的吴地和曹操控制的几个地区开设工厂,以低价取胜,虽然没有纺车让蔡家赚得盆满钵满,但董祀的稳扎稳打却是让蔡琰觉得董祀也许只是在自己面前还是小弟弟,其实在外,他早就成熟起来了。

董祀怕卫家查出商行与自己有关,处事极其的低调,他倒不怕卫家找自己的麻烦,就怕卫家人从自己这儿联想到蔡琰,会给蔡琰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蔡琰也带董祀看了织机,告诉他困难所在,董祀细看了之后,却成竹于胸。

“什么?你要让曹大人来做这些部件?”蔡琰觉得董祀真是疯了,曹操有那么些铁不如去做枪做箭,怎么会去做织机的齿轮?

“嗯,其实这些不用太好的铁对不对?军队之中会有很多兵器损坏,而且打起仗来,地上最多的除了尸体就是坏掉的兵器,只要让曹大哥派人去捡这些回来,能修好的就和来装备军队,不能修好的就能重新融了做这些关节不是。咱们只把部件图给曹大哥,就能拿到又快又便宜的拿到这些。”

蔡琰真的听傻了,是啊,董祀都能想到,自己好歹也是听着‘没有枪没有炮,敌人为我们造’的军歌长大的,竟然没想到?真是笨死了。经过董祀和蔡琰专业的成本核算之后,织机被提上了商行的日程,董祀已经能看到滔滔不绝的铜钱向自己涌来的情形了。他从不缺钱,可是他第一次在赚钱上感受到了无比的快乐。

“琰儿,原来当商人这么好玩,可是为什么千百年来,商人要受人歧视?”董祀撑头看着蔡琰。

“除了好玩之外,你觉得商人最重要的是什么?”

“得聪明!”董祀想了一下,这东西快赶上打仗了,脑子差一点都不成。

“还有呢?”蔡琰头也不抬的边看书边写着什么。

“还有什么?”董祀傻了,不知道蔡琰想说什么。

“一般形容商人会用什么成语?”蔡琰还是不抬头。

“富可敌国!”董祀冲口而出,马上醒悟,傻笑了起来,“你是说,商人有钱,可是有问题吗?”

“这么说吧,你管着商行,你手下的一个管事,比你聪明,比你还钱多,你会怎么办?”蔡琰放下笔,冷冷的看着董祀。

“那怎么可能,如果这样他干嘛要给我做管事…”董祀哈笑一声,但马上收回了笑容,看着蔡琰,“商人就像是这个国家的管事,当家人不会容许他们做大做强。所以他们一直在压制着他们,不许他们稍有抬头。”

刚刚就算是董祀不提及商人的地位,她也打算和董祀说说‘度’的问题了,曹操的心胸谁都知道,他是容不下比他更加聪明的人的,董祀即使是他所钟爱的小弟弟,但还是防人之心不可无,利用曹操赚到了钱,即使也是为曹操在赚,可也得防着曹同志心生不满情绪不是,万一人家想到,本该全是自己的,把他们一起‘杀掉、杀掉’就完了。所以还是小心驶得万年船。

“我在看《墨子》的攻城篇,其实这里的驽车的一些部件也可以改成铁制的,你可以跟曹大人建议一下。”蔡琰把驽车的分解图已经画好了,递给了董祀。现在董祀自己明白过来了,她也就省了力气,直接把要用来讨好曹操的玩艺交给董祀,这些部件的样式跟他们的纺车差不多,这样,对曹操来说,不仅仅是帮助了他们,也帮了他自己。但想想很快还是摇摇头,“祀儿,你自己抄一次,曹大人问及此事,你就说是你看到织机后想到的。”

“为何?”

“你建议曹大人会开心,我建议他会疑虑。”蔡琰笑了笑,董祀比蔡琰了解曹操,马上明白过来,拿麻纸重画一张,小心的烧了蔡琰画的那张,才小心的把图纸放回怀中。

第33章 董祀的亲事

蔡琰也松了口气,关于商人在世界历史中不断为之歧视的命运,她倒是一直没深想过,不过在现代时,她无意中看过一本小说里倒是提出来了,因为商人太聪明,而手中掌握的资源太丰富,如果提高了商人的地位,让他们强大起来,就会动摇国本,所以聪明的执政者们从来就不肯给商人们丝毫的权利,让他们只能依附权利而生,并且时刻提醒着商人们,政权手中随时握有能让他们彻底覆灭的权利,让他们只能乖乖的听话。

所以蔡琰从没有打算让董祀成为一个彻底的商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拉近曹蔡两家的关系,更重要的是让曹操更加看中董祀,至少为了董祀曾经为他赚过钱的份上,饶恕他其它的小罪行。也许是和董祀这些日子说深了,她倒是越来越担心若干年后董祀要被曹操判罪的事了,什么事要让曹操对自己一手带大的小弟弟起杀念?万一蔡文姬不肯救,或者分量不够呢?而且,不知道为何,她现在是越来越不愿意董祀将来娶蔡文姬这事了,凭什么让董祀去娶?现在别说董祀心里难受了,连自己都难受。

织机的推出让卫家怀疑起了蔡琰,趁着送年礼的机会,卫大少再次登门拜访,送上丰厚的礼物,寒喧了一阵之后,想想笑道,“弟媳所设计的纺车真是好用之极,到如今,商栈里还供不应求,作坊赶之不及。”

“大少爷谬赞了,纺车是府上的木匠所为,当然也是我们老二逼的,若不是老二那会天天逼着说纺车不好用,木匠也想不出用脚踩的法子来。”蔡夫人笑着,蔡琰早就提醒过她了,不能让卫家知道这些是自己所为,蔡夫人又不是傻子,自然明白其中的厉害,话说得极其聪明,没有推得一干二净,处处标榜是蔡琰的功劳,但明眼也知道,这是浮夸之词。

卫大少爷上次签了那么一份合约回去,自然受到族中人的刁难,但卫老爷站出来把责任扛了过去,说是自己让他什么条件都答应的,才让他过了一关。好在纺车的销量不错,蔡家虽然分了一些,但卫家也的确赚到了钱,事情平熄下来,可是卫大少心里那团火并没平熄,偷偷放出风去,纺车是二小姐设计的,这本就该是卫家的东西,二小姐却为娘家赚钱…这让卫家大佬们颇有些不快,但想想蔡家二小姐还没过门,过于苛责也不好,忍了下来。

宝宝座椅的事出来后,卫家有些怀疑会不会也是蔡家弄的,但买了一架回去看,就是个死物,虽然精巧,但不太像是蔡小姐的风格;也就没在意。可是很快推出地织机,就让他们有些吃不准了。卫大少趁着这份吃不准,又煽动起来。卫家大佬们坐不住了,一齐责问卫老爷为何如此纵容儿媳,一定让他派人敲打一下,即使是,可也是卫家妇了,凡事要为卫氏家族考虑。于是卫大少自然得到了任务,乘风而来。

“蔡夫人真客气了,弟媳的聪慧,二弟是天天挂在嘴巴边上的,卫家上下无不翘首以待。”卫大少一个一个弟媳,让蔡夫人自己明白卫大少的意思了,微微一笑。

“琰儿还是个孩子,再聪明也有限得很,想想过两年要嫁出去,真是舍不得,也不放心,总怕她不懂事,让婆家说我们不会教女儿,就贻笑大方了。”

蔡夫人已经把话说到这份上了,卫大少就没法接话了,蔡琰才十三,与约定的婚期还有两年呢,虽说是定了亲,可是没行大礼,就还是蔡家的人,怎么着都是蔡家的事,与卫家何干?是好是坏,等嫁过去再评定吧!

他也就只好吱唔的笑笑,说一声‘哪里、哪里’,就匆匆的告退了。不过倒也不太失望,蔡家这种反应倒是正常了,如果说得比唱得好听,他还混个屁啊?

蔡夫人虽说是吵赢了,可是还是气得跳脚。先听蔡琰说卫家可能会问及此事,怕卫家不开心,她还觉得女儿长大了,懂得一些人情事故了。可是真的看卫家话里话外的找茬,她又是气又是心酸,养女儿就有罪了,凭什么女儿就该死些?心里又是一阵咒骂,恨不能马上退婚才好,回到后院,跟蔡邕说起,蔡邕没说话,这些话能怎么说?真的退婚,蔡琰的名声也不用要了。

蔡夫人更恨了,也没办法。蔡邕想的没有错,定了再退,还不如根本不要定,难怪人说良贱不婚,门当户对果然是至理名言。

蔡琰倒是一付云淡风清的,在她看来,卫家还是试探,只是觉得奇怪,来送年礼为什么不是仲道,而是卫大少爷?但很快也懒得想了,这是以后的事,她以后再面对,现在的问题是,是不是应该给董祀成亲。

“在想什么?”董祀拉拉她,看师母发了半天的脾气,而且是为了卫家发的,以为蔡琰多少有些不自在。

“爹,曹大人有没说祀儿的婚事也由您来操办?”结果蔡琰并没有去接董祀的话茬儿,直接看向了蔡邕。蔡圭本来听得很有趣的,现在下巴掉地上了,张着嘴看着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蔡琰。

董祀也怔了一下,怎么好好的提到了自己。

“这倒是没提过,不过若是为父提议,想必孟德会考虑一二。”蔡邕的话就是说,虽然曹操没说授权,可是自己作为董祀的授业恩师,给他定门亲事的权利还是有的,曹操也不会反对。

蔡琰点点头,回头看着董祀,“曹家有没有适龄的小姐?”

蔡琰这些日子一直在考虑,如果董祀是曹操的女婿了,那么对他的生命和将来都是更有保障的,更重要的是,曹操总不能让自己的女婿去停妻再娶,历史算是屁,她一定要董祀得到应该属于他的幸福。

“那是侄女!”董祀仰起头,很是不屑。

“又没有血缘,漂亮吗?可爱吗?”蔡琰恨不得打他一顿了。

“一点也不。”董祀白了蔡琰一眼,起身向蔡邕深深一揖,“先生莫被琰儿所误,董祀暂不想成亲。”

“琰儿也没错,你不小了,是时候定上一门亲事,好好学习一些开门建府的事务。”蔡邕虽然不知道蔡琰想让董祀和曹家联姻的主因,但也是想到董曹本就相谊,若是能让董祀寻一青梅竹马的倒也能了去他那成心思。

蔡家人都知道董祀对蔡琰情根深种,却谁也不肯成全与他,心中多少有些愧疚的成分在里头的,自然想为他寻觅一良人托付。所以大家都恳切的看着董祀。

“就是这意思,曹家总也不真的是你家,我和蔡圭嫁了,你当然可以以此为家,可是也与礼不合。前些日子我替你打听了,想在附近替你寻访了一处小宅子,将来开府宅,总得有人替你打点不是?”蔡琰顺势说下去。

“我知道你们放心嫁好了,先生师娘我会养老送终,你们大可不必如此。”董祀气红了脸,他最不喜欢听蔡琰说这句话,什么等他们嫁了如何、如何,就好像她十分渴望嫁出去一般。蔡琰不客气的拍拍他的脑门。

“就是放心才说,傻子!当你是家人才说!那房子隔壁就是爹娘将来退隐的房子,将来在院子里开个小门,开了门就是一家,你也还是和爹娘在一起,也不妨碍你过自己的小日子,再说将来娘还可以教你媳妇一些治家的学问,多好的事。”

蔡邕和蔡夫人都心里凄凉起来,蔡琰虽是一惯的冷淡,可是小心翼翼的为他们安排着后路,还处心积虑的把董祀留在他们的身边。

蔡圭听着则流下泪来,现在知道自己有多么不孝了,一心一意的盼着两年快点过去,一点也没想过自己嫁了之后,父母会如何。

“唉,大过年的,说这些做什么?祀儿,你不用担心为师,将来为师与你师娘最终还是要回老家去的。琰儿,那小宅子不要买了,我们在京里时祀儿与我们同住,将来我和你娘回老家时,那宅子就给祀儿就是了,总好过他自己重头开始。”蔡邕说得很含蓄,蔡琰明白了父亲的意思,小宅子下的秘密将来还是要留给董祀的,他在外行商,少不得也有些细软隐秘,将来蔡家搬走后,董祀就可省下再做的麻烦。点点头,这也不失为好办法。

董祀的亲事也就此搁下了,他已经表现出不太乐意了,大家也不好提。而曹家的小姐怎么说都矮了一辈,蔡邕其实也是不太喜欢的,怎么说都不太合乎礼仪,还是再寻一下为好。

第34章 共有

两年并不漫长,更何况对于忙碌的人来说就更加短暂,董祀的商行越来越成功,因为帮助曹操改进了一些攻城和守城的器械,曹操帮他拿到了朝庭的铸铁权。很大程度上,他可以不再依靠曹操的旧兵器来制作钢铁的部件了。钢铁的关节在大汉各行各业广泛的被应用起来,看着造价高,可是使用之后大家却发现,这比木制的耐磨损,而且体积也能越来越小,器物越来越精致了。

蔡琰不管他到底已经赚了多少钱,但问他要了一份地图,当然此时的地图和后世的有很大的不同,她只能从一些已知的地方来推算出三国三分天下的态势,寻找她认为最安全的地方。

看来看去,其实长安是最安全的,六朝古都,一直到北宋这儿都是都城,被战火侵袭的可能性很小,安全很多。可是经验也告诉她,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董祀和蔡夫人不同,他的只怕已经都是大钱了,这些年大部分都捐给了曹操做军费,所以曹操现在兵强马壮,但即使这样,他手上应该还是有很多钱的,这个时代留钱有什么用?

“你趴那儿看半天了,找什么?”董祀进来看蔡琰趴在小几上举着水晶凸镜看地图,都不知道她找什么?水晶凸镜是董祀按蔡琰的图纸从千万的水晶石中挑出精心打磨后挑出几块最好的原石做的,还有几块凹镜片,都是蔡琰要的。凸镜做了几三个放大镜,给曹操、蔡邕、蔡琰都各送了一块,其余的都是裸镜片,全拿回来蔡琰玩,也不管她想做什么,反正只要她喜欢就好。

两年的功夫董祀就跟变了一个人似的,蔡琰十三时月事来潮后,就没再长过个,而一直和蔡琰差不多高的董祀就跟施了肥一般冲起来就没完了,如今竟然已经蔡琰高出一个半头来,加上曹操派的武艺师傅,他也一直坚持着锻炼着,从外形上看像是读书人,可是隐隐的蔡琰能感觉到他儒雅之内的爆发力的体魄。

“在想替你花钱,唉,钱留着没用,可是买地盖房也不知道会不会打仗。”蔡琰苦恼极了。

“操什么心啊?去吴地好不好,师娘说她喜欢那儿的天气,圭儿也在那儿?”董祀好脾气的指指蔡圭的所在地。

“他们要搬了,我让爹给羊大人写了信,大司空已经决定把羊大人调来北方。”蔡琰头也不抬,傻子也知道吴地是孙家的地方,将来三国开打,江南一带就是重灾区,今天你打过来,明天我打过去,还是北方比较安全。

“那去陈留好不好?先生总说要落叶归根,我家乡也是那儿,祖屋祖产也在些在那儿。”董祀想想指向了家乡,其实他也就是一直知道自己是陈留人,这几年也就是做生意时去看了一眼,说真的没什么感情,要不是蔡邕想回去,他也不会想到要回去。

“是不是离匈奴近了点?”蔡琰看看,其实倒是好的选择,离长安不远,置为祖产,谁也不能收回去,可是看上去离河套地区近了点,匈奴不会骑个马就到了吧?

“你真傻,看着近,其实远得很,中间有大河挡着,那里河水湍急,从不结冰,所以匈奴宁可远骑也不会渡河的。”

“那有水患吗?买那里的地不会被河水冲走吗?”蔡琰才注意到陈留的边上有一条黑线,看来就是董祀说的大河了,是黄河吗?也许!

“你真是!”董祀无耐了,为什么蔡琰就不能想点好的?才多大为什么不是打仗就是匈奴,还是水患,那么怕,为什么不怕坐在房间里掉下的梁给砸死?

“好吧,那就去陈留吧,可是我还是不放心,你自己小心些找些离大河远的地…不如你买山吧,万一真的乱了,你就占山为王,占之前,记得带上我爹娘啊!”

“知道了,不过买山也不错,山上盖个书院,爹可以教书,他就有人陪了,你就可以放心的去赚钱,爹和娘可以给你教孩子。山上地方多大,可以养多少人?也好躲藏,只要别人不放火烧山,基本上就是很安全的,咱们陈留有山不?”蔡琰忽悠着董祀。

董祀这两年出门做生意,人又长得快,弄得蔡琰只能仰视这个曾经的小弟弟了,真是怀念当年被自己追打的那个小正太啊!原先是她说什么,董祀就应什么,当圣旨一样。而现在无论她说什么,董祀还是答应,可是感觉完全不同了,就像是倒过来,董祀在逗自己玩呢,全当哄自己开心罢了。

“好,我去买,把陈留的山都买回来,看看你喜欢哪座,就在上面盖房子,占山为王!”董祀打着哈哈,蔡琰拍拍他的脑门,算是警戒。

“二小姐,夫人请您去后院。”

“什么事?”

“嫁衣已经做好了,夫人请您去试试,还有喜娘也来了,夫人说有些事儿该先学起。”素儿看董祀在,说得有些尴尬。

“知道了。”蔡琰有些不耐烦了,离着婚期越来越近,她自己的时间也就越来越少了,什么烂事都要把她叫去看看,真不知道就这么点事儿,还真是没完了。但还是得把该走的过场过完,无奈的站起,但还不忘记把桌边的小盒子推给董祀,“你自己看吧,晚上想吃什么?”

盒子里是这些日子董祀不在时她替曹操复原的一些《墨子》书中只有支言片语的一些器械,有些是墨子觉得理论上行,却还没来得及试制的,有些是他做出来了,但学生们并没有真实的看到,所以也没有图纸留下的。

要知道墨子所在的时代也是个天天不是杀人,就是被人杀的年代,墨子算是个天才的战略家了。随时都能制出因地制宜的机械来帮助防守,进攻,只是太过随意,大多便留于文字与空想,让后人无限向往中。蔡琰又没什么事做,于是一边帮着曹操备战,一边帮着董祀赚钱,在她心里帮董祀就是帮助自己的爹娘。因为事关机密,于是董祀特意请巧匠做了这个小盒子,只有两把钥匙,由他和蔡琰分别保管。

董祀笑了笑,算是收下了,但并没急着打开,也忘记回答蔡琰在问自己想吃什么了。

“问你呢,晚上想吃什么?”蔡琰居高临下的再拍拍他的脑门,恶狠狠的。

“想吃你做的胡饼。”董祀还在笑,故意露出流口水的样子,蔡琰笑了,提裙走了。

董祀默默的低头看着那只漆盒,用的上好的木料,请最好的雕工,还用了最名贵的暗锁,普天之下,便只有自己和她能打开而已。他让人做时,心里其实是有私心的,他希望这是蔡琰与自己共有的东西之一,将来还可有很多,他们共有商行,即使蔡琰只要他分一成给蔡夫人就可以了,可是在董祀的心里,商行、蔡琰琢磨的各种器物都是他们共有的,是他心里最甜蜜、最柔软的一部分。

盒子里除了一些图纸之外,有时还会有一两张纸条,都是蔡琰突然想起了什么,于是记下来,怕自己忘记,等到董祀回来会看到,省得她再想。小盒子就成了他们之间的传音筒,虽然蔡琰不可能写上些会让董祀误会的东西,但对董祀来说,哪怕是这些只言片语,他也觉得很快乐,很温暖。

他也喜欢偶尔离家几天,回来时看到蔡琰虽然冷淡,但仍旧会问自己想吃什么的样子,他知道,即使自己不说想吃她亲手做的,她也会去做,董祀万分享受这种被蔡琰关切的幸福,即使知道这一切只是自己一厢情愿的假像。

董祀已经长大了,他知道很多事不能改变,无论蔡琰愿不愿意,她都必须嫁进卫家。更何况,她从没有说过不愿意。在她心里,自己是好弟弟,是可以托付父母的人,却不是可以让她托付终身的人。

大红的嫁衣用大木架子撑起,远远的在院外就能看见,蔡琰恍惚走进了古装宫庭大戏一般,长长的后摆,几重的衬里,细细的听喜娘解释着每一层的含意,十四岁,却要披上这几十斤重的大衣,去拜堂成亲,然后走完一生?看上去有点像是飞蛾扑火,用一刻的炫丽而毁灭一生!

“琰儿!”蔡夫人清清嗓子,蔡琰的冷淡她是习惯了,可是喜娘不习惯,人说了半天,一般的新娘都是乍惊乍喜、含羞带怯的,可是蔡琰却漠然的看着吉服,神飞天外了。

第35章 凄凉

这两年,其实蔡夫人也有些担心蔡琰与董祀过于亲近了,万一在婚礼之前惹出事来,大家就都完了。可是又不能挑明了说,董祀跟自己的儿子一样,蔡琰更别说了,挑出来只会让两人更尴尬。只能偷偷的观察,蔡琰与董祀的确亲密,而且蔡琰可能不自觉中和董祀在一起时是没有在外面这么冷漠的,相对话也多很多;而董祀从小就依恋着蔡琰,自不用说,但他表现得很好,小时候是依附于蔡琰,而现在更多的是宠爱。但两人不知道是自觉还是不自觉的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决不再前一步。

蔡夫人更加不忍起来,把女儿嫁到卫家也就更心不甘情不愿了。每每想到这儿,就恨的直咬蔡邕。其实蔡邕也后悔了,先是觉得董祀没有仲道天赋高;家族中又没有人,太单薄;还有就是曹操的关系也曾经让他担心,现在看来已经全是优点了。读书天赋高在这乱世有个屁用,董祀明显更适合在这个时代生存;没有家族亲眷多好,正好把全部的爱心交给蔡家;而最后是曹操的关系,他在长安这两年也看明白了,什么都是假的,强权是真。而董卓空有强权却无谋略,只会被后人淘汰,而曹操却不同,说不定还真的被他闯出一片天来,董祀跟着他,家族也能跟着一起被保全下来。

而最重要的是,什么比女儿喜欢更重要?蔡圭那欢天喜地的嫁到羊家,来迎亲时,羊老大笑得跟傻子一样,这才是幸福,如果蔡琰能嫁的人是董祀,也许她就不会表现得这么淡漠,别人不提她也从不提起,而董祀应该也像是羊老大似的笑得跟傻子一样的来迎娶,然后一直长伴于自己和夫人的膝下。

可是现在后悔有什么用?已经定了亲,现在要退,卫家也不会答应不是。更何况,仲道又没错,这几年还是定期的送诗文给自己评阅,进步非常之大,听说在河东已经有了才子之名,他本就天赋极高,若是生在盛世,只怕才名不在自己之下。可惜了!

蔡夫人自然不会知道蔡邕的千回百转,一切只能自怨自哀,又不能把这种情绪传染给蔡琰,是啊,好在她没有任何的反应,不然,蔡家又得乱起来了。

“什么事?”蔡琰听到了蔡夫人的叫声,淡然的回头,注视着母亲。

“喜欢吗?卫家派了最好的师傅来。”蔡夫人笑着,也顺便点出了嫁衣的出处。虽然嫁衣是娘家做,可是卫家为了突显诚意,派人送来了最好的裁缝和衣料,蔡夫人当时怒了,说蔡家还做得起像样的嫁衣,卫家又来赔罪,但师傅还是留下,但由蔡家自己出钱。

“是啊!”蔡琰应了一声,回头再看了嫁衣一眼。

“还是穿和蔡圭一样的吧!这太华贵,与礼不合。”蔡琰不想在排场上超过蔡圭,听说他们已经在路上了,怎么说也是姐妹,该有的尊重还是要的。

“可是…”蔡夫人不甘心起来,蔡圭是续弦,排场受了限制,虽然明白妹妹不宜超过姐姐,但她就两个女儿,让两个都寒酸的嫁人,她觉得受不了。更何况,这次蔡琰嫁的是商人之家,最是重利,若排场小了,只怕被他们瞧不起的。

“把蔡家卖了也不可能比卫家有钱,用不着争这个虚荣。他们要的是我,至于说我陪嫁什么他们并不在意。”蔡琰冷冷的一笑,看了喜娘一眼,“把衣裳收起来吧!”

“可是这已经做了…”喜娘想说,这都做好了,不穿也是浪费,可是在蔡琰淡漠的背影之下,竟只能闭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