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候许久,霍临风答:“回皇上,微臣今年二十有三。”

成帝赞许道:“朕记得,你十三那年便随侯爷上战场,还险些被蛮贼捋了去。短短四年后,你首逢恶战,第一次挂帅平乱。”

霍临风一时微怔,十七初挂帅,帐内策军稳不可乱,出兵却狂不可遏,杀得嗔怒疯魔。胜后带兵屠城,无论老幼妇孺,见活的便杀,未防野草又生、幼子长成,将那一城池屠得几为荒地。

座上皇帝抚掌笑言,像说一件趣事。

殊不知那一战过后,他接连数月的梦里全是血淋淋的红色,还掺一味啼哭。他此刻有些分神:“谢皇上谬赞。微臣愿大雍盛世太平,百姓安乐。”

龙颜大悦,成帝满意地“嗯”一声,目光在两父子之间逡巡。此战大胜,那些个蛮夷定要老实些年岁,说到这儿笑意也更深。

满庭官员跪地齐呼,贺大雍,贺皇帝,惯有的朝堂规则。呼声毕,一人出列,道:“皇上,霍将军骁勇善战,实在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寻常的恭维话,可只言片语到了朝中,也就不寻常了。说话的人约莫四十五六,冠下发丝却灰白大半,浅淡眉,丹凤眼,眼间川字纹颇深,想来忧心操劳。

霍临风余光打探,奈何他初来长安,不认一官一卒。再辨此人朝服,大袖紫袍,横襕绣白鹤,镶莹润玉珠,加上头排位置,估摸是当朝丞相。

他没猜错,此人正是丞相陈若吟,单字“声”,陈声。

陈若吟出言夸奖,霍钊道:“大雍人才辈出,丞相实在抬举我儿。”

“侯爷过谦。”陈若吟笑得客气,向成帝作揖,“皇上,边关太平,关内方可无忧,霍将军此战功不可没。臣多事,想为霍将军求一份长远的恩赏。”

霍临风心头一跳,来前便知,绝不止封赏那般简单。眼下,倒藏着份希冀,盼自己小人之心,度错天子圣意。

瑞兽吐烟儿,安宁,中和朝堂之暗涌,成帝顿了半晌:“丞相说来听听。”

陈若吟便说:“启禀皇上,霍将军的才干不输其兄惊海,而边关总不必有两位镇边大将军。故依臣所见,不妨让霍将军留于关内,施展宏图。”

殿内,静极了,定北侯护国之功,朝廷之砥柱,竟要交出一子关内留质。丞相此言绝非心血来潮,背后即为圣意。

霍临风忽觉疲惫,晨昏激战尚且勇猛,此刻却格外疲惫。他道:“皇上,臣恐难堪重任。”

成帝摆手:“侯爷之子岂是凡人,不必妄自菲薄。况且,你才二十三岁,一辈子待在塞北也闷了些,留下来闯荡闯荡也好。”

这轻描淡写的两句话,为此行拨云见日,霍临风万语千言卡在咽处,如鲠在喉。他屈膝复跪:“微臣但凭皇上吩咐,万死不辞。”一晃,瞧见霍钊紧握的拳头。

时辰到了,退朝,成帝搭着内侍的胳膊,一直身一抬眼,淌着富贵气和说一不二的威严。只说留下,还未定去处,今夜设宴为定北侯父子接风,再行商议。

朝臣跪送,散了,霍临风跟着霍钊离殿,三两步叫陈若吟撵上。

“侯爷大步流星,叫在下好追。”陈若吟抚须,凤眼含笑,漏点点精光,“本想请侯爷到府中一叙,既然宫中设宴,那你我二人定要对酌几杯。”

霍钊揣着手:“自然,丞相能言善辩,该好好润润嗓子。”

陈若吟不恼,凑近些,白鹤紫袍碰了麒麟大氅。“侯爷休要怨我,”他悄声,几乎附在霍钊耳畔,“不过是用我这张嘴,述皇上的心,侯爷若是恼我,我好冤枉哪。”

这二人权位相当,只他得罪得起他,那自然由他来说。

陈若吟幸灾乐祸地笑了,笑定北侯遭忌,或是笑什么旁的。又瞥向霍临风,道:“贤侄,听我一句劝:既来之,则安之。”

天子脚下,万万不可逞能,稍不安分,管你侯或相,锵了皮折了骨,尝一尝万劫不复。

陈若吟扬长而去,紫袍抖擞,上头白鹤振翅欲飞。霍临风望着,在他父亲面前嚣张造作的人物,这是头一个。

未待详思,侍官来唤,引他父子二人入宫苑休憩。

是夜,曲鸾台,红烛三百根,灯火熏燎漫漫的夜。乐师架琴拨弦,淌出一支逍遥曲,小方几,蚕丝蒲罗,温酒搭着山珍。御侍跪旁斟酒,霍临风拈杯,仰颈饮下时瞥见对面一人。

隔着腰肢款摆的舞姬,看不分明。那人与霍钊和陈若吟年岁相仿,却无铜浇铁铸之身段,也无目露精光之面相,静如沉水,苍白清瘦,周身散着儒雅书卷气,在这靡靡夜宴中煞是打眼。

恰逢一道甜梨煨鹅上桌,他收了眼儿,情不自禁地惦起家中的蒸梨。陡地,清脆一响,成帝的箸尖儿碰了酒器,顿时静了。周遭声音噤得宛若无人,拾掇的奴才都屏着气息。

“朕吃醉了。”字句清晰近刺耳,成帝拖长地、亲昵地唤道,“——临风,四海之中,你中意何处,朕便许你何处,绝不亏待。”

霍临风心惊不胆颤,起了身速速下跪:“皇上大大抬举,微臣初来乍到,一切谨遵皇上旨意。”

成帝的眼尾稍稍一吊,中郎将会意,叫乐师继续吹弹。

霍钊望向陈若吟,料到般、有所准备般。陈若吟顾来,笑意浓郁得像一碟墨,全泼到了霍钊身上。他站起说;“启禀皇上,臣有一提议,便是冷桑山下的西乾岭。”

西乾岭离长安甚远,是霍临风从未见过的江南地界,成帝听罢似觉不错,然,一人起身谏道:“皇上,臣以为不妥。”

这一声突兀又铿锵,众人皆引颈凝视,霍临风看去,竟是那儒官。“原来是沈太傅,”沈问道,当今太傅,成帝应允,“太傅通才练识,说说有何不妥?”

沈问道曰:“回皇上,朝堂之外江湖之大,西乾岭实在不算良处。一来,西乾岭路遥,居长河以南,恐霍将军难以适应;二来,听闻江湖恶霸盘踞其中,多年来上任官员深受其害,万分凶险。故臣以为,让霍将军前往实在不妥。”

条分缕析,利弊因由列得一清二楚,全等皇帝定夺。成帝敛目,似是暗忖其言,这空隙,陈若吟一哂:“太傅所言,非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西乾岭再远也是大雍的土地,江湖人再凶蛮也要受朝廷的管制。况且,其他官员怎能与定北侯之子相较?霍将军早封少年英雄,战功卓著,会对付不了区区江湖人?”

沈问道当即赞同:“丞相所言甚是。”

陈若吟一愣,众人俱是一愣,都以为太傅要与丞相舌战来回,这陡然认同着实难料。沈问道撩袍,行跪礼:“皇上,依丞相所见,霍将军前往西乾岭,定能掣肘草泽贼子,只不过……”

成帝道:“但说无妨。”

“只不过霍将军单枪匹马,纵有三头六臂也枉然。”沈问道叩首,“臣提议,霍将军若至西乾岭,仍为将军,当地军马由霍将军接管,定能将蛮贼整治一番。”

陈若吟微微瞠目,好一招借坡下驴、将计就计!

未见刀光,不闪剑影,仅唇舌相争便胜过剑拔弩张。久久,那碟子煨鹅都冷了,甜梨沁一层糖霜,满殿文武屏息等着。

成帝端杯,缓缓道:“就依丞相与太傅所言,派霍临风前往西乾岭,握当地兵权,给朕好好正一正江湖风气。”

唯恐生变,霍临风叩首:“微臣遵旨,万死不辞。”

这会子,接风宴才算真真正正地开始,金石丝竹洋洋盈耳,温酒百杯谈笑风生。热闹至深夜,成帝微醺困懒,一离殿,结束了,满目杯盘狼藉。

饮醉者众,清醒者甚少,同出门,霍门父子与沈问道遇上,皎皎月下,却也是宫墙之中,便双双咽下些言语。

霍钊抱拳,谢了一谢。沈问道褪去铿锵之音,极清淡地说:“欲织蜀锦袍,偏得苎麻衣,不可汲汲,且当卧薪。”

眼下时命如此,却非穷途末路,好酒,藏于深巷犹可闻,将才,手心有兵,便可颠覆天地。为避嫌,沈问道说罢大步走远,先去了。

霍临风心念一震,感激之外,更生钦佩,他转去看父亲,发觉霍钊竟滞着脸面……

“爹?”他唤。

霍钊长吁,蜀锦袍,苎麻衣,原本说那话的人,已故去一十七载。

“是……”

风骨名士,太傅唐祯。

霍临风陡然忆起,却不敢言、不可言,只得嚼着梨香酒气,咽了个干干净净。

第4章

长安城里都闭了户,只有更夫穿过空巷,时不时敲一下竹梆。

一辆素缎马车慢慢驶着,到沈府外稳当地停下。守门子的管事扛着条凳来迎,马夫提灯揭帘,将沈问道扶了出来。

踩凳下车,沈问道摘冠,疲乏地捏捏眉心。入府沿长廊慢走,独子沈舟等候在厅内,还备着一碗暖胃的热面。

“爹,累了罢。”沈舟起身,除了更高大些,与沈问道颇为相似。

沈问道端碗篦一口汤,待胃里轰的一热,才长长地舒了口气。他说:“旨意已定,霍临风派遣西乾岭,估计很快便动身。”

沈舟眸中沉沉,发表意见也无用,索性默着。沈问道又说:“我为他争了几句,搅了陈若吟的兴。”言下之意,陈若吟代表皇上,那皇上估摸也不痛快。

沈舟一惊:“父亲,为何?”

沈问道答:“以命护国之人,不该沦落如此,又或为父惜才,不忍看那孩子失志。”

沈舟仍惊着脸,踱至沈问道跟前,伏低半蹲:“爹,可定北侯……”

那是波旧事。

一十七年前,朝中还有一太傅,名曰唐祯,其形貌也昳丽,其才情也拔群,有惊世之才。更通奇门要术,尝著《孽镜》一书。

唐祯狠遭陈若吟妒忌,然他谨慎,安守朝纲,尽心佐三皇子前后。时年三皇子八岁,经唐祯教培,在一众皇子里出类拔萃,已难掩锋芒。

同年,陡然生变,陈若吟揭唐祯谋逆之罪证,桩桩件件,乱了朝中风云。沈问道愣着,此刻忆起依旧胆寒,颤巍巍伸出手,扶在沈舟的肩头。

就那么一夜之间,太傅不是太傅,忠臣不是忠臣,皇命一下,满门遭屠。此后,失去唐祯的三皇子一蹶不振,好似换了个人,众皇子皆为之战战兢兢,再无人争锋。

成帝的目的便达到了,保太子继位无虞。

至于跟定北侯何干,唐祯文武皆通,当夜,携夫人逃至塞北,一出关,却对上了霍钊。霍钊不详内情,只奉旨诛杀,将唐祯夫妇了结于大漠。

据传霍临风那年六岁,亲眼目睹了那一幕。而唐祯留下的遗物,除却那本《孽镜》,别无其他。

那书叫霍钊收着了,里头有张素馨小笺,笺面儿落着蝇头小楷,写就四句箴言:欲织蜀锦袍,偏得苎麻衣,不可汲汲,且当卧薪。

落款——雨夜,赠小儿。

唐祯膝下孩子有三,那年最小的,不过三岁。

一碗面冷得不香了,沈问道叫沈舟扶着,从侧门入了内堂。他本无意卖霍钊人情,抛却唐祯之故,单是违背圣意便足够冒险。可,风骨未销,夹着尾巴十数载,原来还剩着点君子胸襟。

至于到西乾岭之后如何,就看霍临风的造化了。

驿馆中,亲卫军换班值守,站立如铁壁。馆内厢房倒灯火温柔,父子俩还没睡,老的床边抚剑,小的倚着窗,招逗落于窗台的一只鹧鸪。

“爹,早点歇息,我给你吹灯。”霍临风说罢,停了停,“你归塞北,我赴江南,也不知何时才能父子相聚。”

霍钊叮嘱:“外头不比家里,骄纵无益,切记万事小心。”搁下剑,觑着那活泼的鹧鸪,有些怅怅,“记得给你娘写信,这一去,她要思断肝肠了。”

霍临风闻言惦记起白氏,心中发堵。还有垂莲柱上的铃铛,往后日复一日,恐怕难响。兄长、小厮、花眼的老嬷、城中的百姓、那一班军营的弟兄,眼下细数,原来他吊儿郎当的日子里,牵挂竟有这般多。

定是他佛龛前浑言,遭罚了。

霍临风摇了摇头,抛飞指上鹧鸪,吹灯回自己房中。杜铮已将行李拾掇好,铺了床,落了帐,蜷坐在床头守夜。他轻轻躺下,侧着,偷薅杜铮的后颈头毛。

“哎……”杜铮含混一声,没醒透。

霍临风问:“呆子,你甘愿随我下江南么?”若不愿,明日启程他便不带杜铮了,好歹伺候他多年,不如回塞北安安稳稳的好。

杜铮咕哝:“去呀,没我伺候,少爷咋活呢……”

霍临风失笑松手,滚进床里再不吭声,双眸一合且寻周公。陈若吟有句话说得没错,既来之则安之,沈问道说得更好,将才,手心有兵便可颠覆天地。他掂掇着这两句,半柱香工夫,稳了呼吸。

亲卫军交换两次班,五更时,一队精骑聚合于驿站外,共二十人,是朝廷派给霍临风的随军。烛息,鸡鸣惊了鹧鸪,一水儿的御侍备水端衣,排成一列恭候在房门外头。

霍临风眼未睁,耳先动,低声骂道:“杜铮,想闷死我不成?”

杜铮揉眼爬起来,推窗,叫冷风一扑清醒过来。他一望便知,折回床边,隔着一层轻纱耳语:“少爷,来了一队兵,中冠,官服深豆青,白贴里,各骑马佩刀。”

霍临风心中有数,骁卫军,看来是“护”他下江南。一猛子坐起,凛着目,极倨傲地努努下巴。杜铮会意,开门驴蒙虎皮:“还愣着干啥,将军醒了,巴巴儿伺候着!”

穿衣套袜,封腰蹬靴,霍临风叫御侍伺候个通透,戴上冠,摊手,杜铮将决明剑递上。他大步出了楼阁,院中满当,亲卫军、骁卫、恭送上路的官儿,把他霍家铁骑挤得都站不下脚了。

“让路。”他道,“先恭送定北侯启程。”

一听令,退居角落的霍家铁骑纷纷动作,牵缰呼号,泄出刀口舔血的气概,余兵四惊,不沉稳的已脸色大变。

“怎么?”霍临风笑起来,有股得逞的坏劲儿,“我霍家小卒排列队形而已,各位便吓着了?”

众人讪讪,他敛笑,挺拔身姿立于前:“霍家铁骑听命,归塞北一程,观八方六路,护侯爷平安无忧。若有人犯,削首,斩无赦。”

一队铁骑齐齐应了,那吼声震天开地,好大的声威。

皆安排好,霍钊步出驿馆,霍临风躬身迎接,扶上马,随队伍一道走出大门。仍是肃清的街,也仍是偷启的窗缝,唯有一变,父子来时同路,今日去时,成了背道而驰。

霍临风踢开衣摆,当街一跪:“——送定北侯归塞。”马背上,霍钊身影宽阔,微侧头,眼尾急急地、放不下地望了他一眼。

杜铮捂着包袱啼哭,窗缝里的百姓跟着轻轻叹息,那枝头鹧鸪,呼扇翅膀跟着飞出一段,又飞回来,如此反复似问:你为何不走呢……

定北侯的队伍远了,霍临风瞧着,惶惶的,以为隔了千山万水。

他定定神,立起来,蛮扯了把抽泣的杜铮,翻身上马,和一队不知底不知心的骁卫打个照面:“甚好,谢皇上体恤。”冷冷说罢,朝南一望,“——奔赴西乾岭。”

官道平坦,一行人官服佩刀,惹得路人避忌。那西乾岭遥距长安千里有余,期间更换三次马匹,耽搁些工夫。

近半月,离西乾岭终于不过百里,黄昏入驿站歇脚,霍临风望着远山一怔。青山连绵,润如蒙雾,半轮斜阳挂着,一片红霞绿意冲撞。这日日都有的景儿,美得人心头一紧。

他笑自己没见识,挽袖,攥一把马草切了切,亲自喂他的良驹。忽闻身后窸窣,回头见马车轻晃,车下藏着一人鼓捣什么。

杜铮钻出来,鼓捣完邀功:“少爷,西乾岭不太平,我将你的官印和公文藏到车下夹板中,这般便不怕劫道的匪寇了,防患于未然。”

“哦?”霍临风反问,“你认为劫我有多大胜算?”

杜铮一愣,呆着面目,晓得自己又办了错事,一激灵,掉头便逃:“少爷,我瞧瞧晚饭煮熟了没,没有荤腥可不成!”

那官印和公文便待着了,霍临风喂完马,未作理会。

当夜一过,晨雾正浓便赶路,预备今日到达西乾岭。南方林深,树密水盈颇不好走,晌午水囊喝空,大家均有些疲惫。

就地休息,杜铮去湖边补水,霍临风寻了棵老树,跃上树间闭目小憩。不多时,风吹叶动,他两眼陡睁,拨开层层树叶窥探东南方向。

一阵狂风起,丛中草木纷飞,只见一道湖蓝碧影盘旋而出!

二十名骁卫军登时抽刀,与对方拼杀。那道湖蓝碧影似有笑声,清而脆,腰身摇晃,双臂挥舞,动作快得竟看不清手中兵器。

噗滋一声,一骁卫掉刀,坠了地,血冒出来将绿草染红,又被晴日照成了金。那道湖蓝身影停下,后背冲人,半扭脸,嘴角上勾好不快活。这才看清,负手拿着的是一双冷铁弯刀。

骁卫问道:“来者何人?!”

那湖蓝碧影答:“我呀……”尾音长长,仿佛稚子撒娇,轻转身,摆动二十啷当青春气。白面皮,眉挑眼飞,秀气中透一股子狡黠顽劣,恰似任性轻佻的小公子。

霍临风瞧得真切,却不动,等着对方报上名号。

只听那人语气张扬:“听好了!我就是玉面弯刀客——小财神陆准。”

第5章

霍临风霎时低笑,禁不住一般。弯刀无错,毕竟使的是一双正经弯刀,可前头还要缀个酸词“玉面”,实在有自吹自擂之嫌。

另,“小财神”颇耐人寻味,怎的?富甲一方不成?

直到一串名号末尾,才是娘胎出来后的大名,他暗忖,江湖人都这般虚张声势?像他霍家男儿,两军对峙出战,自报名姓便可震慑蛮贼,才不需什么铁面寒剑霍惊海、俊脸神剑霍临风。

他兀自嘲笑,用丹田锁了声息,蜗居叶间悠然观战。

树下,陆准亮相完猛抬手,将一双弯刀架在左右肩头,有些滑稽,却也露出些不入眼的匪气。“嗬!马车气派得紧呢。”他甜丝丝一笑,凫趋雀跃,“想必银两细软定不老少,真想开开眼哪。”

骁卫头子喝道:“此乃长安来的官兵队伍,我等乃朝廷骁卫军,岂容你放肆!”分散开的十九人速速聚敛,排成一阵,准备再战。

陆准讥诮道:“老子又不瞎,看不出尔等的官衣官靴?”说罢迈出三步,距骁卫仅一臂距离,“听着,长安来的骁卫军又如何?便是天兵天将下了凡,也得给我小财神上一份供奉。此路此树,我开我种,没有白走的道理。”

话音未落瓷实,陆准已挥出弯刀,一干骁卫有些慌了手脚。霍临风本端详陆准,此刻眯起明眸打量那队兵,顿觉藐意盖顶。

阵者,无非攻守之道,良阵可破精骑,也可御千军。眼下这骁卫的阵,无枢纽,稳难求,属绝对的下等。霍临风轻蔑地想,若朝中兵丁皆如此质素,也难怪皇帝忌惮他塞北千军了。

绿叶纷扬,陆准掺杂其中添一道碧色,弯刀快得现出弧形光影。行阵已破,骁卫军濒溃,唰的一声,深豆青的官服齐腰割断,白贴里浸成红贴里,这一骁卫叫陆准弯刀剖腹,连惊叫声儿都憋在嘴里。

此招凶狠,陆准煞是喜欢,一旋数遭剖了七八人。

霍临风仍静观,倏地,旁枝落下一只雀,灰羽豆子眼,衔着条青虫。可把他忙的,垂眸观兵匪之风吹草动,扭脸瞧灰雀之细细吃虫,如此反复间,骁卫只余三人。

“算你三人好命。”陆准的湖蓝外袍溅了斑斑血迹,好似开了点点红梅,“我呢,喘口气,这工夫叫你们想想临终遗言。”

骁卫面面相觑,胜算几无,情急之下终于想起来……

霍临风见状,狠捏鸟肚再松手,那灰雀促促惊叫,横冲直撞扑出如盖树冠。将将出口的“霍将军”打断在喉,恰逢陆准殆尽耐心,弯刀又起。

旋踵,骁卫二人颈上一冰,又一热,一条红线隐隐现出,渗透几滴血来。陆准低眉羞笑,刀夹在腋下,腾手打了个响指,顿时,两骁卫的颈子鲜血喷薄,失了生息。

最后一人吓跌,仰着面:“救命,霍——”

陆准手起刀落,满意道:“嚯,死光了。”

二十名骁卫仍处这方天地,却也别了这片天地。

陆准收刀,交错别在腰后,登马车寻摸值钱的金银细软。“呀,不愧是长安来的。”他抽出一面锦布,将好玩意儿尽数敛去,揣在怀中鼓鼓囊囊。

临走,远处矮丛窸窣叫他一顿。

霍临风循着望去,远远的,杜铮藏匿后头,骇得抖动不停。这呆子!他暗骂,却做好飞身救命的准备。未料,那小财神乐陶陶地说:“大人莫慌,我累啦!今朝放你一马,来日走马上任,有缘再会!”说罢扬长而去。

林中趋静,杜铮挂着满身水囊爬出来,屁滚尿流般,到车辕旁蜷住。“少、少……”他耷着眼,艰难环顾,“少爷,你在何处哇……”

霍临风跃下,渴极了,挑出牛皮囊子灌了几口,揩去颌边水滴,吩咐道:“瞧瞧还剩多少盘缠。”

杜铮查看发现分文不剩,欲哭无泪。忽又转悲为喜,忙钻入车下,将藏好的官印和公文取出。要紧家当没丢,到西乾岭入府接兵,没盘缠也无妨啦!

霍临风未置可否,从包袱里拽出一件柔软里衣,浸了水,塞给杜铮:“给他们净净面。”

杜铮愣住:“这些骁卫?”

霍临风轻轻“嗯”一声,抽出决明剑,斩除一片杂草,挽袖亲自挖土。二十骁卫,他没救,朝廷疑他忌他,他断不会用这一队人马,然,到底是命,愿入土为安早度轮回。

杜铮蹲在死人间,补来的水没喝,全用来净面了。他偷偷望一眼,主子抿着唇奋力挖土,不痛快呢。“少爷,我晓得的。”他低声嘟囔,“这和屠城一样,小处,一条条性命,死得冤枉,大处,是为长远计,是时局所迫。”

他被救下那年,突厥人屠了整个村落,只留些年轻人掳回去奴役。性命说来最为宝贵,但有时候,其实比草芥还轻贱。

霍临风叫人戳中心思,烦道:“话恁稠,干你的活儿。”

待坑穴掘好,二十骁卫一一埋下,在坟丘上楔了根枝子。主仆二人舍下马车继续赶路,只骑马奔赴。杜铮忽而好奇:“少爷,那小财神帮你除了骁卫,可你之后为何不现身呢?”

霍临风言:“我人还未到西乾岭,他却知是上任的新官。”表明陆准身居西乾岭,且消息灵通,而他人生地不熟,怎好草草亮相?

兵书有云:知己知彼。

霍临风牵缰,远远望见西乾岭的城门,砖瓦古朴。他征战数载,此番权当修身养性,先探一探,这“江湖”的渺渺真容。

——入城。

冷桑山间,风光物候无一不迷人,那西乾岭中,又添一份人间的油盐烟火。青石板是润的,瞧着冷,三两垂髫小儿立那儿玩耍,便暖和了。长河淌过,乌木船冽水波,岸边几家妇人浣衣言笑,那摇橹的翁子听一耳朵跟着笑了。

城中桩桩尽落眼底,霍临风走马观琳琅琐碎,没声儿,见杜铮已一脸憨态。“少爷,嘿嘿。”杜铮笑得傻气,“原以为是穷山恶水,未成想,这般繁华呢。”

可不是,连甍接栋,广厦细旃,途径一客栈,二人索性先落了脚。

身无分文,却斗胆开一间上房,雕花的轩窗,锦被团枕,镜台旁两只粗红的新蜡。霍临风解带脱衣,绕至屏风后:“呆子,打水给我沐浴。”

跋涉千余里,距塞北更是遥不可及,热水浸泡,濯去这一路风尘。霍临风背靠桶沿,脸盖巾,竟舒坦得睡下了。

翌日,他着一身素简常服,通靴,未佩剑,摇一把山水折扇上了街。长街喧喧,人形色各异,至街尾再择陋巷慢行,偶遇三两暗门赌坊,倒也别有滋味儿。

霍临风终至城南,军营在此,挂着旗,旗布蒙一层黑垢腻子。兵营内,草木蛮生无人除,兵器架歪着,青天白日不见一兵一卒操练。

笑骂声入耳,遥遥一窥,帐中赌局正酣,叫号子的将士在喊“开大开小”。

他怒极,甚至被激起杀心,只道江湖恶霸难除,试问凭这班酒囊饭袋,何事能成?!他愤愤然离去,临走,刷啦摇开折扇,运气挥腕狠狠飞出。

帐中一人惨叫,手臂已皮开肉绽,赌桌,骰盅被生生劈裂,两枚骰子上盖着一柄竹骨折扇。众人仓惶奔出,除却四方空空,偶有一阵清风。

那如风的霍将军行远了,朝着东,脑中盘算日后如何整治手下。不知不觉远去七八里,停步瞻前,隐隐望见冷桑山下筑着一面灰石高墙。

密树遮掩,虚虚实实,前路马蹄印迹叠成小沟。门却偌大,乌铁铜钉,一股子森严气,那上头,沉甸甸三字写就——不凡宫。

霍临风远观半晌,悄然离开,他琢磨,莫非这便是“江湖恶霸”的巢穴?既已入草泽,他便行三十六计之十三,谨复索之,切勿打草惊蛇。

霍将军素衫私访西乾岭,回客栈时背负天边暮霭。盛光的眉眼、轻扬的马尾,暂褪武将凌厉,柔软些,恰似游手好闲不归家的公子哥。

用过饭,更了衣,霍临风披袍卧于小榻,夜沉沉,风习习,手中书卷扬了边角。他轻轻抚平,待心肝宝贝般,低头看面儿上,书名“孽镜”遒劲,著书人“唐祯”却内敛。

此书记布局破阵之术,精绝妙绝,霍钊多年读此书,时常动容。分别前,霍钊将此书交给霍临风,悲戚地想,霍临风此生倘若无缘战场,这一本《孽镜》便慰藉一二罢。

书页翻开,那张素馨小笺静躺着,霍临风拈起,微动唇,念了笺上小字。雨夜,赠小儿,他指腹遮盖住后头,松开,也只见一点晕开的血滴。

十七年了,那滴血由红变黑,涂了“小儿”后的名字。

霍临风遭不住想,唐祯的小小孩儿,应已渡了轮回罢。恩怨难计,左右他一身杀孽消不干净,死后定入地狱……

不妨将阴德奉了,愿那孩儿再世,安乐无虞。

第6章

西乾岭的拂晓,与塞北大不相同。

雾仍缥缈,长街响着一下下的砸击声,是起得最早的匠户。打铁挨着黄泥火炉,时辰愈早,才凉快些。

之后,街边渐渐热闹,竹竿搭起油布,煮羹的、捏饼的,小贾洞出做清晨第一笔买卖。撒豆入锅的工夫,来一客人,攥着袖口将桌凳好擦,满脸殷勤。

目光所及,不远处一位公子闲庭阔步,那般高大,俊挺之中掺着些困意。

霍临风姗姗来迟,撩袍落座,杜铮恰恰斟好一碗粗茶。他仰颈饮了,等一碗填腹的早饭,不多时,两碗秫粉汤、一叠蒸栗、一叠糟腌菜苗端上桌,热乎乎,香腾腾,勾得人食指大动。

杜铮剥栗子,煞是烫手:“呦喂,江南的吃食好费工夫。”

剥一颗吃一颗,霍临风这少爷当得爽快,不经意打量周围,瞧见河畔坐落一六角楼,楼脚下白白朱朱,全是江南的花草。

正望着,那六角楼启了门,陆陆续续出来些男子。穿衣打扮无一不富贵,看来是所温柔乡,若是囊中羞涩,万万没有过夜的资格。

男子们一步三回头。楼中面面花窗也开了,裙钗摇扇相送,冶叶倡条飞眼儿呼唤,给这粼粼长河作了道郎妾情深的点缀。

杜铮看痴了:“少爷,江南的姐儿当真千娇百媚……”

霍临风打趣道:“怎的,想去寻点乐子?”

杜铮猛摇头,那缠髻的布条都要摇松。这时店家插嘴:“您二位是外头来的罢?这一餐早饭两枚铜板,那朝暮楼里一盏寡味的水都要七两白银。”

杜铮惊得倾身:“少爷,咱塞——”主子冷脸,他忙噤声。心里默道,咱塞北的小春台也旖旎得很,却不曾漫天要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