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跟我有莫大的关系。说不定当年陈归宁老师傅的遭遇…”想到这里,她更是呜咽了一声。更加抱紧了他,却是眼泪落下:“我绝对不要这样。”

感觉到她的身子在颤抖,梅景铉沉默了一会儿,暂且放下个人的隔阂。转过身抱住了她。

“小五,既然你要告诉我,为什么不趁现在?还是说,你不信任我?”

“现在不成,给我一点时间。”毕竟,恢复一点记忆就是一点劫难。所以:“景铉,答应我好不好?”

“好。”梅景铉答应了,又收起了刚才的冷淡:“站在这里冷不冷?”

“冷。”她往他怀里凑了凑:“这样就不冷了。”

一句话,就让梅景铉原谅了她。

什么叫没办法?就是她说什么,他都没有办法。

于是,梅景铉抱起了她,一路送到了浴室。把她放在一池花瓣浴中央。然后用大手帮她擦洗身体,仔仔细细的,一寸寸地揉捏她的肌肤。擦拭完了,又给她涂抹上凉凉的乳霜。

她顿时觉得舒服极了,又埋在梅景铉的臂弯里,慢慢闭上了眼睛。

如果时间可以静止在这一刻就好了。

告别梅景铉,回到酒店的时候,已经是夜晚了。

她想找李师傅谈谈斗瓷大赛的安排,却经过了酒店的舞厅,看到了孟宁陪着秦禾。也不知道,孟宁是怎么混进来的。

“老板,三哥他在北京历练的不好吗?为什么又让他回到南京去?”

“孟青在南京,我才能放心。”

言外之意,秦禾也不是很信任孟青的。看样子秦老板看人的眼光还是不错的。

孟宁讪讪然道:“可是老板为什么你让小五来参加斗瓷大赛?她在苏州作坊的时候,和大哥一样都傻傻的。我看呐,她强行出头会让知芳斋丢脸的。”

小五心里没好气,正要走过去,却听秦禾开了口:“先不说小五的眼光如何,孟宁,你们的大哥现在在哪里?”

孟宁顿时哑口无言。她和三哥当初是极力主张把大哥赶出家门的。是小五把大哥带到了上海去,给大哥安排了一个好岗位。

前段日子她还见过了大哥,大哥还认得出她和三哥,只是脾气拽了起来。而且把三哥奚落了一顿。

听听那都是什么话:“你们走爷爷不喜欢你们我也讨厌你们。”

“小五妹妹才是真的对我好”

“三哥是你把小五妹妹害了的大哥不会原谅你。”

想到这个,孟宁的眸色深沉了下来:连大哥这个傻子都可以欺负他们了!凭什么?!

秦禾的表现很淡然,显然,孟宁的一次又一次“主动纠缠”也让他不耐烦。

小五听了这话也是若有所思:秦禾知道的还真清楚啊。孟宁又在想什么呢?

不管他们两个人了,她还有许多的资料要看。

这一准备就是一周的时间,到了这日早上,潘家园那边的集会终于开幕了。

一路上,秦禾看她脸色绷得紧,还以为她很紧张。于是笑了笑:“梅家老二跟我打了个招呼,后天和盛名拍卖有个展览会要在荣宝斋那边召开,到时候他要带你去见识见识那个场面,顺便做个鉴定。小五,到时候你可不要让你的前任老板失望。”

“什么鉴定?”

“梅景铉的属下收购了一批古董,要重新开艺海拍卖会。梅二要给他哥哥捧个场子。”

这件事她没听所过,秦禾这么一说,她才知道原来梅景铉到北京来干了什么:纠集他外公以前的属下,办了个和和盛拍卖针锋相对的“艺海拍卖”。其实这个艺海拍卖在北京数十年前就很有名气了,因为那是梅景铉外公创建的拍卖公司。

只是后来,孙璞去世,所以艺海拍卖会也取消了。

现如今,梅景铉在外公那一批人的怂恿下要重新开张艺海拍卖,梅景铄怎么能善罢甘休?所以,梅景铄已经打算好了:先带她和李师傅来斗瓷大赛闯出一点名堂,然后再在艺海公司的首届春季拍卖会上亮出招牌,挫败哥哥那一帮子东山再起的计划。

具体的计划,秦禾现在也没透露。只是笑着告诉她:“这得要看你跟李师傅哪个表现的好,如果是李师傅表现的好,那梅老二肯定带李师傅去。”

听秦禾这么一说,她就明白了:明摆着他们的后招就是对付梅景铉的。

只是不知道这后招到底是什么。

不管了,这一次斗瓷大赛,她肯定要好好表现才可以。

第48章 斗瓷

到了潘家园古玩会场的时候,场面上已经是人山人海了。

梅景铉,梅景铄兄弟两个被围在人群中央,还真的是想不注意到都难呐!

虽说,今天这些参加藏品盛会的客人,各个都是玩起古董的有钱人物。其中不乏各个行业的俊杰与名门新贵。但是和这两兄弟相比,还都略显逊色。想来,梅景铄已经是一等一的皮相与气质了,偏偏他哥哥梅景铉更加英俊潇洒。

秦禾带着她,先去跟梅景铄打招呼。偏偏梅景铉就在不远处,对面有个美丽的女人,这女人穿着优雅的小黑裙,正在跟他热切地说着什么。

她不由得分了一份注意力过去。

秦禾倒是跟梅景铄八卦起来了:“那个女人,是不是日本林氏的千金林百合?”

“是林百合,最近我哥他有的受这个女人。”梅景铄想到了林百合周游在彼此兄弟间的趣事,也是乐得一笑。这个女人,都快成为他们家的风向标了。老头子属意哪位继承人,林百合就追哪位继承人,而且从来不知道“放弃”两个字怎么写。

“小五,今天大赛有没有信心?”

“有。”

梅景铄安慰道:“今天的斗瓷大会是擂台赛,你的出场顺序在中央,所以,也不要慌张。”

他说这话是减少她的压力,不过小五觉得,除非自己不敌,那么就奋战到最后一个人。当然,这个最后一个人,就是对面的梅景铉了。

怎么说呢,今天的擂台赛分为两组。其实两组的出场顺序,都是按照名声,还有推荐单位的大小来的。靠前出场的,都是一些小拍卖行,小古董店的鉴定师傅。往后的,故宫博物馆研究院,首都博物馆专家什么人都有,各个都是人精。

现在,这个安排,小五不知道是该感到庆幸还是该感到压力山大。

好了,斗瓷大会开始了。

李师傅带着她入了座,还嘱咐道:“好好看看,好好学学。”

开场的两位参赛者,一位是来自沈阳老牌古玩店“煜宝楼”。另一位是来自大庆市博物馆的老古董研究员。两人各摸出一块碎瓷片,然后交换鉴定。

小五一眼瞧见那沈阳的老师傅摸出来的是一块清代胭脂水的瓷器。

胭脂水,因呈胭脂红色而得名。又称金红,胭脂红,是一种在康熙朝时由西方引入的瓷器种类。雍正,乾隆朝生产较多。属于低温釉,制作难度较大,一般用黄金,水晶等配制烧成。胎质极薄,里釉雪白,釉质极亮。与历朝历代的红釉都有所不同。

但是否真假…就要近看胎质了。

而那来自大庆市的老师傅鉴定的是一件南宋龙泉窑的残品,这个倒简单。因为那一块残品上画有双鱼纹,这个纹理是龙泉窑在南宋末期才出现的一种纹饰。光看纹饰,不仅瓷器的年代,而且瓷器的真假都可以一一推断出来了。

两人各鉴定了两分钟,就要报结果了。沈阳的老师傅说:“雍正胭脂水玉壶春瓶,真品。”大庆的老师傅说:“南宋龙泉窑青瓷凤耳瓶。”也是真品。

结果裁判组判定:两个人都对。再进行下一轮的“摸瓷”“斗瓷”环节。

直到第三件“粉彩脱胎云龙碗”,对面的那沈阳老师傅才出了岔子:原来这碗底写有“大清乾隆年制”款识。加上包浆到了年代,做工上也毫无差错,所以老师傅判定这东西是真品。结果裁判组宣布他打了眼,因为东西是民国期间制作的高仿品。

接着沈阳老师傅上场的,是来自重庆博物馆的一位许姓收藏家。各自斗了七八个回合以后,对面的大庆老师傅才败在了一件“定窑酱釉碗”残品上。而淘汰的原因仅仅是因为他说错了年代:东西是南宋的,他说成了北宋皇宫出品。

从这一位开始,场上的换人速度就快了起来。因为送上来鉴定的陶瓷难度也在增加。许多高仿品也掺杂其中,现在不仅仅要摸瓷器的年代,器型,还要摸出高仿来。而鉴定的时间只有短短的两分钟,所以基本上老师傅们都要“一眼定乾坤”。

很快,他们这一组淘汰到了李老师傅上场了。小五算了算:自己这一方一共有二十个人,已经去了八个了,李老师傅第九个,她是第十一个。对面只淘汰了五个人。目前在场上霸占擂主的是一位来自荣宝斋的书画鉴定师郑珏老师傅。

李师傅一上场,对面就摸出个非常特殊的瓷片——上面布满了冰裂纹,金丝铁线,正是哥窑!场上许多古董商人一看到这件哥窑的碎片,都窃窃私语起来:目前的国内市场尚,哥窑的价格可是居高不下啊。这就算是残片,也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小五也凝神看这哥窑的残片,尤其是上面的“金丝铁线”。所谓的金丝铁线,又叫“鳝血”,是哥窑的一大特色,由于瓷胚和釉膨胀系数不同,焙烧后冷却时釉层收缩率大,瓷器釉面上便会出现一种自然开裂的现象,其纹片如网交织、如冰破裂。之后以墨汁为着色剂人工从裂纹中渗透进去,着色后颜色很深,就形成了金丝铁线。

判定哥窑是否是真品的办法很多:比如说,哥窑的施釉特点是里外披釉均匀光亮,釉层凝重,无光,失透。釉表均为失透的乳浊釉呈现酥油光泽等。判定年代也很简单:因为哥窑出现于南宋,一般,也只有南宋时期的哥窑瓷器。

真正难得是:判定这一件哥窑瓷器到底是个什么形状。

仅凭这巴掌大的一块,要推导出来整个器形。这难度真的可想而知了。

李师傅深思熟虑后,给出评委的答案是:“南宋,哥窑青釉葵瓣口盘,为真品。”

听到这个答案,小五摇了摇头,果不其然,裁判判定李师傅答案错误。对面则回答正确了。

李师傅摇了摇头,只上场不到两分钟就败下阵来。接着李师傅上的,是来自江苏昆山一家私人博物馆的馆长。这馆长接着李师傅的那一件哥窑的残片继续鉴定,给出的答案是:“南宋,真品。哥窑青釉…茶盏?”

裁判还是判定错误,对面的那位郑珏老师傅则轻而易举说出了下一件藏品:“唐越窑青瓷粮罂。”

这下轮到她上场了,离开场只过去了一个半小时。想不到这么快。

上场倒是没什么,只是,或许是因为她年纪太小。场下忽然响起了一片纷纷的唏嘘声。

“这是哪一家推荐的鉴定师?这么小?!”

“好像是秦禾推荐的?”

还有人道:“秦禾那小子不会把一个未成年的小姑娘给推上去给大家开个玩笑吧?!他这么开玩笑,明年就不准知芳斋来参加了…”

底下议论纷纷倒也罢了,对面的郑珏老师傅还多问了她一句:“小姑娘,你多大年纪了?”

“十七岁。”

“哦,和我孙女一样大。”郑珏不看她,而是瞥了一眼不远处的秦禾。

小五默然,高手比拼,不分年龄大小,还是实力说话。

她接着前面两位失利的师傅,继续对这一件哥窑的瓷器进行鉴定。鉴定的过程也很简单,只需要鉴定形状就好了。她看这件哥窑的挂釉方向,心里就明白了。

两分钟过去了,她给出的答案是:“哥窑青釉弦纹瓶,真品,时间南宋。”

前面两个都说这是碗形器物,她说的却是一件瓶。这倒是大出所有人的意外。就连裁判席都愣了愣,才给出了答案:是一件哥窑青釉弦纹瓶。她回答的完全正确。

郑珏老师傅没想到她居然鉴定了出来,转念一想,这小姑娘说不定是猜对了。运气好罢了。于是继续下一件鉴定。这一次,他摸出来给她鉴定的是一块粗糙的黑釉瓷片。小姑娘一分钟不到的时间,就回答了出来:“东晋德清窑黑釉鸡首壶。”

裁判席给出的裁定是正确,顿时,下面参观的人群都开始窃窃私语起来:如果说第一件哥窑还可以说她是作弊或者是猜出来的,第二件这么偏门的德清窑,她居然一报就报出个正确答案…这小姑娘是哪个山头冒出来的大神?!

郑珏老师傅脸上开始冒冷汗:就算是他,看到这一片黑釉,还要从唐宋元明清里面先过一遍各个窑口黑釉的特征,才敢下定论。而对面的小姑娘似乎一上手就知道年代了。不仅如此,仅凭一块瓷片,连鸡首壶的器形都给她猜了出来!

但这仅仅是开始而已,下面的比赛看点顿时完全转移到了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孟小五身上。

第三件,她用时二十秒钟,报出答案:“南宋龙泉窑青瓷鬲式炉,真品。”

第四件,她用时十八秒钟,就报出了答案:“元代,老虎洞窑套盒,真品。”

第五件,她大概上手就认了出来,只不过要给对面的老专家一些面子。于是等了半分钟,才说道:“民国高仿元枢府釉龙纹高足杯。”

郑珏这边却遇到了难题:原来他遇到了一件雍正款的珐琅彩梅竹小杯。东西看不出任何破绽,像是真品,但,隐隐约约又觉得包浆不对。这到底是真品,还是高仿?!连他这样的老专家心里都打嘀咕,最后只能遵从了直觉:“高仿品。”

结果,裁判组判定他说的是错的,东西是真品。

郑珏推了推玳瑁的眼镜框:“东西的包浆不对,雍正的真东西,包浆怎么跟新的一样?!”

“郑师傅。”小五一眼看了出来:“东西是雍正朝的库藏…所以看起来跟新的一样。”

所谓的库藏,是古董收藏中的一种专业术语。说的是东西完整如新,是通过特殊渠道进行收藏的一种瓷器。大多是造出来以后,收藏在皇家储物室,或者是一直埋葬在地底下的古董。保存完好,像是刚刚造出来的一样。面前的这块雍正瓷就是如此。

一听到“库藏”两个字,这郑师傅的脸上就冒出了冷汗。他拱手作了个揖,用老派的方式表达了“愿赌服输”,然后灰溜溜地下了台。

郑师傅一下台,底下彻底炸开了。观众都不敢相信,荣宝斋推荐的人败给了一个十七岁的女孩!

梅景铄算是观众中最冷静的一位,他早就对小五的鉴定天赋有所了解。现在看来,这小姑娘真的是蒙尘的明珠,一朝被世人所知,真可谓是名扬天下。想到这里,他不禁对旁边的秦禾打趣道:“老兄,你看我是不是给了个宝贝给你?”

秦禾没有回答,他的目光紧紧定在了孟小五的身上:台上的女孩,那鉴定时专注的目光,那底气十足的话语,还有,还有她端着茶杯时,微微翘起来的小指头…这些,都让他想到了过去。想到了那个风华绝代的师父——陈归宁。

想不到,吴青梁师兄的衣钵传人如此厉害。连师父当年的风华神韵都学到了一二分去。

看着看着,秦禾不禁笑了笑,也喝了一杯茶。

又过了一个小时,台上,小五已经连连战胜了十来位对手了。她的预料不错,自己真的没有给后面那些鉴定师上场的机会,不过,台下面的反应太大了。她不咸不淡,继续自己的比赛。只是为了防止引起秦禾的怀疑,故意开始拖长鉴定的时间。

不过越往后,比赛的确越来越难了。尤其是第十八位选手——来自故宫博物馆的研究院宋爱萍老师傅,是当今鉴定师中最杰出的一位女性。今年已经有五十八岁了,堪称是老一代女鉴定师的典范。名气仅次于陈归宁之下。

如果是鉴定别的,她也顶多是个高级研究员的水平…可是说到瓷器,陈归宁的确对瓷器太熟悉了,怪不得别人都称她为“瓷菩萨”。

她也对这些瓷器太熟悉了,基本上上手就知道它们来自何处,去往何方。

终于,第十八个,第十九个专家也被她给击败了。最后轮到了…她的最后一位对手。

第49章 面对

梅景铉上场的时候,小五淡定喝茶。

她早就预料到了,今天最后的对手就是他。

不过令她气闷的是,刚才梅景铉跟林百合说话的时候,没有回头看她一眼。

正好了,现在轮到他了。彼此也没正式进行过瓷器鉴定方面的对决,现在就公平地斗斗瓷吧。

只是,四目相触的时候,她还是忍不住有些旖旎的想法…而梅景铉倒是克制的很,目光一点都不似平时的温柔专注,而是商业化的微笑。只是,让人感觉不到一点点温度。她也收敛了一些锋芒,还是装出一副虚怀若谷的样子。

双方交换瓷片,她格外注意到了他白皙修长的手。

以前还没注意到他的手真好看,现在这么一看,他的手真的美得犹如艺术品。

骨骼分明,弧度优美…看得令人忍不住想入非非。

咳咳,该做正事了。

看看面前摆的是什么:明代的青花缠枝花卉盘,器口沿呈菱花形,微折,弧腹,矮圈足。沿部饰海水云纹一周,盘内及外壁绘有宝相花、莲花、牡丹、菊花等吉祥图案。不过,她注意到的是青花釉料的重笔处呈青灰色银光,这是宣德青花的特征。

她心底有数了:“宣德青花缠枝花卉盘,真品。”

梅景铉紧接着报出了结果:“蓝釉描金贯耳大瓶,乾隆朝,真品。”

下一件,她花费了一番功夫,才说出来:“民国静远堂款青花粉彩福寿梅瓶。”

“雍正高仿元蓝釉描金爵。”梅景铉不紧不慢,紧随其后。似乎,他还早一步比她坚定了出来。

头一次,小五感觉到了在鉴定方面棋逢对手。刚才那些老鉴定师,遇到她这么犀利的鉴定师,各个都满头冷汗。但说实话,前面的人加起来,都没有给她什么压力。唯独梅景铉过来以后,她感觉到了他那种从容不迫的气势。

果然是难缠的对手,也无怪乎这些年来梅景铉在古董圈子里名声鹊起了。

小五认真起来了,鉴定的速度却缓慢下来:“明代嘉靖,青花月映梅纹碗。”

“清代,大清乾隆年制玻璃胎珐琅彩花卉石纹贯耳瓶。”

“清代,大清乾隆年制粉红底套蓝料山水人物豆…东西为高仿,高仿时间为解放以后。”

“宋,定窑白釉瓜棱执壶。民国高仿,高仿的是中藏会馆的馆藏定窑棱执壶。”

听到这话,她不禁抬起头,瞪了梅景铉一眼——存心是不是?!连高仿的文物是哪一件,在哪里都知道。自己可没走过大江南北的博物馆。这让她怎么说?!但看梅景铉眼底全部是笑意,目光也柔和起来,她又不忍心发火。

算了,继续下一件。她不咸不淡道:“唐代,邢窑白釉碗。东西是老的,清代高仿。”

“宋,磁州窑白釉黑彩婴戏图枕。真品,这枕本来应该为一对。”梅景铉说的不无可惜。言外之意,如果东西凑成了一对就价值连城了。

“清,白玻璃套红荷花鹭飞纹瓶。大清乾隆年制,真品。”

“唐代,义窑绞胎枕。真品。”

“北宋,定窑剔花枕,高仿。高仿的时间在晚晴至民国之间。”

…就这样,你来我去的。她跟梅景铉对上了。现在想一想,跟着梅景铉那会儿只顾着查案子,没有好好跟他切磋一番,真的是损失大了。真的不知道梅景铉是怎么长大的,这年纪不算大,居然对古董了解到了如此地步。

她现在,能理解梅景铄面对哥哥,有的时候感觉到的无能为力和恐惧了。

战斗持续了整整一个小时,一个小时后,她还没出错,梅景铉也是,这已经创造了潘家园斗瓷大赛上的一个奇迹。由于她太专注于比赛,没注意到台底下已经是人声鼎沸了,而且多了十几家媒体赶过来,把大大的镜头对准了她和梅景铉。

裁判席上,几个北京古董界的元老也是面面相觑了。

梅景铉也就罢了,他是梅伯勋老先生的儿子,梅伯勋可是香港第一古董收藏家。也是孙璞的外孙,八十年代末期,孙璞叱咤风云了中国古董市场整整十来年。这样的人物,年少成名倒也没什么。但是,但是这个孟小五…这等眼力着实可怕!

几个评委现在猜测的是:她到底是哪路大神的徒弟,怎么跟了秦禾?

主裁判也开了口:“上海能有这等实力的鉴定师就那么几个吧?这孟小五既然从上海来的,难不成跟过沈遇安沈老师傅?!”

首都博物馆副馆长点了点头:“也只有沈遇安能教出这样的徒弟…老邢,你打个电话问问。”

不一会儿,这个老邢打完了电话,过来跟几个评委说了,沈遇安确实认识这个孟小五,于是大家现在肯定了:这是沈遇安的高足,难怪实力这么可怕。

直到最后一片瓷器鉴定完了,小五才回过神来——把今年斗瓷大赛的瓷片全部用完了!结果是,她跟梅景铉根本没分出胜负。只怕只考古陶瓷鉴定,她能和梅景铉对垒三天三夜。加上其他的杂项鉴定比较,估计彼此才能比出个伯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