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奸臣之女/大家认为爹太抢戏上一章:第 116 章
  • 奸臣之女/大家认为爹太抢戏下一章:第 118 章

郑琰道:“提点说不上,我总会尽职的。”

离了顾宅回到家里,接到一张拜贴,郑琰看着署名,心下愕然:她怎么来了?

来的是周王太妃苗氏!

苗氏报了一箭之仇,扬眉吐气得很,脸上的表情也松快了不少。

郑琰连说“稀客”,苗氏一扬眉,指着她道:“少客套。”

郑琰笑道:“确是少见太妃走动的。”

苗氏叹道:“我一寡妇,有甚好走动的?”把郑琰左看右看,“我以前心里骂过你这小没良心的,后来一想,你那会儿年纪也不大,死老鬼但有一丝意思,你们也无法违旨与我说些什么。”这个后来要很后,后到她担心卫王嘴不严,才反省到自己当时也是这么个形象。

郑琰脸上一红。

苗氏道:“都说你厉害,我看你心也软,总存一点儿不好意思。这一回,看德妃那样儿,你又心疼了吧?”

郑琰惊讶地看着苗氏,苗氏道:“也不知道你是怎么的,看你手段,心里不该这么软和的。也罢,要不是你这份儿心,我现今也要怨着你的。我劝你一句,别总觉得这个过得不好了,你难受,那个过得不好了,你也难受。各人有各人的命,谁也替不得谁!懂你的自然懂,不懂你的也无须理会了。谁也替不得谁!你又不是他们亲娘,管得了这许多!”

“还是您透彻。”被指有猫哭耗子&圣母白花倾向,郑琰略尴尬。

“什么呀,都快进棺材了才想明白。”

“别说这么不吉利的话,你家里大郎难道不好?好好的孩子,养大了,还好享孙子的孝敬哩。”

“我来正是为了他——我想送他到你家学堂里来。”

“哈?”开、开、开玩笑吧?

苗氏认真地道:“让他好好学学,依着宗室子弟那样,学不着东西。我老啦,他生父又不止他一个孩子要看顾,多识得些人,总是好的——放心,我让他守你学堂的规矩,他不适合了,你只管管教。我知道你那里规矩严,阿容是个好孩子,也不怕考的。”

郑琰道:“新过后,就请他来罢。只是他身份太高,同学相处上…”

“这都是他要学的,太憨了也不好。”

“成。可到了学堂里,他就不是什么郡王了。”

“你只管教!”

家长与老师达成了一致,苗氏挺开心地走了。

徒留郑琰感叹了半天,弄得池脩之围着她伸头探脑地转了一圈儿:“又怎么了?”

第四百二十三章 少年订婚

郑琰说了今天顾氏与苗氏之事,叹道:“当年的贵妃要是有这份通达…”

池脩之道:“人还是那个人,你道为什么有时候清明有什么傻?她当时身在局中,就算你劝了,你道她能听?便如杞国公,素日精明的一个人,居然允了孙女儿做妃,不过是利令智昏罢了!”

“怎么说到他了?孙女儿做妃,有什么利了?从来妃子扶正就难得很。”

“争急了,把礼法也忘了,只顾着想先入宫再做皇后,可不是利令智昏!所以啊,你就不要再操心德妃了。小郡王资质尚可?”

“十一郎丰神俊朗,其夫人秀丽雅致,生下的孩子自是不错的。”

池脩之额角一跳:“呵呵。是么?你真收下了?”

“当年周王太妃还是贵妃的时候,那一跤跌得可惨。”

“不说这些了,今日遇到夏寔,他要为他孙女儿招阿宪为婿。”

“啥?你答应了?”

池脩之道:“我没拒绝,只说仍需与你说一声才好。”这种父母决定子女婚事的事情实是再常见不过了。夏寔颜控的毛病越来越重了,越看池宪越喜欢,唯恐有人跟他抢,先下手为强,扯着池脩之就要定亲。

池脩之先前承他救命之情,且夏氏名门,夏寔人也不错,还是邻居,意有所动。回来与郑琰说一下——这是他尊重老婆意见,别家老婆再彪悍,丈夫在外面不商量就把儿女婚事给定了的也大有人在。

“阿宪才八岁!”

“也没什么。”真没什么,风俗人情如此,“难道有什么不好么?”

“孩子还太小,万一不乐意呢?以后再有自己中意的呢?”

池脩之板起了脸:“我们婚前熟识,那是天缘巧合,阿宪…你叫他怎么与人家小娘子相识?还能四处结交小娘子不成?”

没错,这会儿不兴自由恋爱,想恋也没得恋,小心被当成流氓反革命毙掉!真有勾搭人家小娘子被小娘子的爹娘兄弟舅舅叔叔组团打死的…这种情况下打死了,法官都会酌情轻刑哩。

郑琰目瞪口呆:“那春华呢?”

“我的闺女,当然要让她自己挑个好丈夫,小郎君们四下跑的还是很多的。”

“…”

郑靖业知道了也只好说一声:“夏寔人是呆了些,品行倒是不太坏。”

于是,八岁的池宪就与七岁的夏蕴成了未婚夫妻!夏寔迫不及待地要求举行文定之礼,还开心地开始给孙女儿准备嫁妆,拉着池宪的手带他看古籍字画:“这些都给阿蕴作嫁妆,带给你赏玩。”

随着池宪与夏蕴定立婚约,池家显出了真正回归世家地位的样子来。而萧复礼的婚礼,也正式在三月暮春里举行了。

郑靖业亲自操持,婚礼盛大隆重。萧复礼特以萧正乾为正使、郑琇为副使,往迎皇后。郑琰作为女侍中,亦随行,直入顾家,佐顾氏入居昭仁殿,而后退还。小夫妻之新婚,郑琰无法听壁脚,却在次日赶到宫中,见两人相处倒也温馨,时不时眼神交汇一下,看起来挺不坏。

萧复礼婚后,郑靖业就正式请皇太后还政于皇帝,这一点得到了广大朝臣的赞同。勋贵里也有同情杞国公家的,却要考虑到萧复礼的感受,都不吱声。皇太后是同意也得同意,不同意也得同意。

萧复礼名义上取得了国家的统治权。

郑靖业这才上了退休报告。朝臣们心说:你还玩?

没想到郑靖业去意坚决,与萧复礼合演了一回“三辞乃允”的把戏,萧复礼洒泪告别郑相公。

卫王个傻老头儿,实诚地对萧复礼道:“素日说郑靖业奸滑,不想他是真的为国为君,不恋栈权位啊!往日竟是看错了他!圣人不要亏待了他才好。”

P!郑靖业的心更贪好吗?他要的不止是自己的一世富贵,还要用自己不知道还有几年的寿命权柄,换子孙在萧复礼这个看来很有前途的皇帝那里的惦记。

不用卫王提醒,萧复礼也给予郑靖业丰厚的回报,比如把郑琇提拔做了礼部尚书,比如让郑靖业领着宰相工资的退休金,比如又录了郑靖业两个幼孙做荫官。看到郑琰,又想起池脩之,很服他断案的能耐,复让他做了刑部尚书,还顺手把池春华给升做了郡君。

史称:“恩遇甚隆”。

郑靖业志得意满地退休了,可把另一个人给架墙头上去了!韦知勉在家里扶杖大骂郑靖业脑袋抽筋:“平日死攥着权柄不放,今天倒大方起来了!他这是厉鬼上身了吗?”时值兴平七年,郑靖业今年七十四了,韦知勉年纪比郑靖业还大。

韦知勉觉得屁股底下的首相位子长出了牙。

郑靖业走了,韦知勉终于成了首相,这是他盼了几十年的位置,可他一点也不开心!

要说韦知勉也真是够倒霉的了,他也算是一时俊彦,有着风光的少年、青年和中年,也算是“年纪轻轻”就当了国家领导人——五十岁的年纪做宰相,实也算不得老——就算熬资历也能熬个首相当当。不料天不遂人愿,出了个天杀的郑靖业!横刀夺爱抢走了首相的位置,一抢就是几十年,更让人抓狂的是郑靖业还比他年轻。韦知勉不知道暗地里求了多少神仙,请郑靖业早早完蛋,郑靖业依然顽强地历事三朝,郑家越来越风光。

韦知勉盼啊盼,眼见期盼无望,这才跟叶广学等人走得近,没想到郑靖业天生就是他的克星,把魏王的计划给摁了。接下来的发展真是不说也罢!

郑靖业第一次打申请的时候,韦知勉认定他是作秀,事实似乎也证明了他的判断,郑靖业又留任了。韦知勉心里把郑靖业给鄙视成了个渣渣,没想到郑靖业他真的辞职了!

真是晴天霹雳!

郑靖业说他老了,要退休。韦知勉比他更老,还在努力求上进。

萧复礼说郑相公真是高风亮节、不贪恋权位。韦知勉一张老脸热辣辣地疼,尼玛脸都被扇肿了!

这事须怪不得萧复礼,郑靖业辞职,场面话也要说两句呢。

韦知勉把账都给记到郑靖业头上去了,然而郑靖业风风光光地退休了,领着丞相的工资,一应待遇都没有变,只是去了个宰相的名号,平时不上朝——皇帝有什么疑难问题、国家大事,还可能或派人询问,或请其入宫商议——而已,从杂事中脱身而出的郑靖业,更有时间搞阴谋诡计了!而且郑靖业儿子、女婿都做高官,李幼嘉还是他培养出来的,李神策是他推荐的。

韦知勉难过得要死!让郑靖业抢了先机,他怎么应对都是错!想来想去,韦知勉觉得自己又被郑靖业坑了一把,还坑得没办法翻身——除非现在突然出现个天灾人祸、国家危难,韦知勉挺身而出解决了问题。

也提出辞职?明显的步郑靖业后尘,会显得自己是羞愧,在相位呆不下去。

装病?你都老病废疾了,还死占着位子不放,愈发让郑靖业给比下去了。

韦知勉在家哆哆嗦嗦骂了大半夜,最终只能摆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式,第二天又打起精神去当他的首相去。

首相的位置看起来是郑靖业“让”的,这是韦知勉像是吃了颗死苍蝇一样的恶心。处理国家事务他也在行,问题是人际关系越来越难搞了。如今只剩下他、李神策、李幼嘉三个宰相了。三人里面,李神策本该与他抱团,但是李神仙生就一副神仙脾气,委实难相处!李幼嘉更听郑靖业的!中高级官员里有他的门生故吏,更多的是其他人家的旧部。是以国家无大事,韦知勉却愁得直掉头发——白发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你妹的郑靖业,你坑死我了!韦知勉把郑家祖宗十八代都给问候了个遍,还得转手去批郑靖业的退休待遇问题,还不能不通过!

气咻咻地回到家里,迎头被夫人叫了过去:“六娘行将入宫,原给她备的嫁妆有些就不相宜了。你可有什么法子,好使她多带些进去?”说着说着,流下了难过的泪水。

这是韦知勉又一件伤心事,他本打算家中行六的孙女入宫做皇后的,他是宰相,与卫王是亲家,虽比不上李、赵诸姓,也算是世家,门第并不低,运作一下未尝不可。没想到皇后最后定了顾氏,顾益纯与郑靖业好得能穿一条裤子,韦知勉又给郑靖业再记一笔。

还要安抚老妻:“眼下且不要生事,皇太后心里憋着火气呢,本该冲着皇后发的,六娘这一显眼,就该冲六娘来了。皇后是一国之母,皇太后再如何也要有所顾忌,六娘就不一样了。”

“这可怎么是好?皇后倒不用很担心,皇太后可不是个什么好脾气的人,德妃出自徐氏,就怕像了皇太后,我可怜的六娘…”

因都是出自世家,又是自家孙女,韦知勉是提议这期入宫的女孩子定个婕妤的品级或者更高,高者甚至可能封妃。徐莹不肯答应,又比出当初萧令先时期的例子来,要压这些人的品级,最后定成了美人。品级比徐欢低了许多,皆住在掖庭里。

“好啦,不要哭啦,皇太后在保慈宫里,也不是日日相见。六娘入宫暂为美人,楚氏赵氏不也是美人么?要委屈都委屈!不要哭哭啼啼的了。眼下收敛些,待六娘晋位,再添补也不迟。德妃又如何?她才九岁。圣人十四,娘子十五,六娘亦十五。”又暗示妻子给孙女调养身体,抢先生下皇长子才是正理。

听了韦知勉这样说,韦妻擦了擦眼泪,复斗志昂扬地指点孙女去了,留下韦知勉愁得继续把自己挠秃!

第四百二十四章 五位美人

除了徐欢早一步住进大正宫,先是昭仁殿,后迁至承嘉殿之外,其余的宫妃都是在皇后顾氏入宫之后,由顾氏主持纳入宫中的。宫里也没什么“结婚一年之后没儿子再纳妾”的约定俗成,顾氏也没有彪悍到让皇帝不敢纳妾的地步。皇后新婚没几天,就得大大方方地接纳几位“同事兼下属”,个中滋味,就只有自己能够体味了。

皇后顾氏难过,其他的小姑娘也不好受。大家都是世家女,家世也不比顾氏弱,本来是冲皇后位子来的,结果连降N级,别说皇后了,连个妃子都没捞到,你说难过不难过?如果只是这样也就罢了,还有几个难友,都是头上顶着个皇后,除此之外大家一样。坑爹就坑爹在宫里还有个德妃,德妃还有个皇太后的姑妈。

这特么考虑人的修养了!哪怕入宫之前家里人叮嘱过“德妃年幼,圣人虽纯孝,也不偏宠于她”,心里还是不舒服。

出嫁前与顾氏原是平等论交的,现在就要矮上一头,进门先给皇后见礼就罢了。还要再见个德妃,这也忍了。到保慈宫里拜见皇太后才是真正的煎熬。

韦氏与赵氏、楚氏、夏氏、蒋氏一齐被封做美人,彼此都见过几面,心里早掂量上了,总觉得别人虽然不差,自己也是很好。在宫里,皇后顾氏虽然先到,也是年轻,短时间内也没有整个大正宫纳入掌中,五位美人在自己的居所里虽然陌生,倒也自在。

册封当天,皇太后神色抑郁,倒也没说出什么难听的话来,众女虽年轻,也知道一些此前纠葛,对皇太后的表情已经有了心理准备。萧复礼还是在昭仁殿里歇息,几位小姑娘心里委屈,也忍下了。次日拜见皇后,顾氏也很客气:“我等原是旧识,如今又重聚在宫中,也是缘份了。”

等组团去拜见皇太后的时候,麻烦大了!

包括皇后顾氏,大家都没有心理准备,没想过会这样坑爹。

徐莹在保慈宫里,是一点也不想见这些人,儿媳妇,除了徐欢她谁都不想见!然而礼法所在,她不得不把这些人放进保慈宫里哼哼哈哈。

顾氏身上的仇恨值最大,杞国公家或许会有收敛,徐莹对儿媳妇却不需要客气。不想郑琰比她先料到了一步,帝后婚后拜见皇太后的时候,她给安排了司仪,一路高喊着程序,保证了会面的顺利进行。每每徐莹脸色不对,司仪就念着下一个步骤,又在萧复礼面前,徐莹不好表现得太蛮横,只得住口——把徐莹憋得够呛,也给了顾氏以皇太后也不算太难缠的印象。

他们都忘了,前一次是正式见面,顾氏身边陪着郑琰,又是与萧复礼一起正式拜见,徐莹必须收敛。这一回是他们“家事”,而且是婆媳之间的事,萧复礼上朝去了,郑琰也有自己的事情,并不是日日伴在顾氏身边的。徐莹没有了顾忌,也没了克制的人,顾氏当头被泼了一盆冷水。

顾氏带着六个妃妾到了保慈宫,如上次一样行礼。她们婆媳离得不太近,双方又有些芥蒂,遵着礼法五日一见而已,顾氏因在新婚蜜月里,结婚这没几天,这才是第二次。还以为就是跟上回一样冷淡一点,然而人家是婆婆,婚事又有那样的波折,忍也就忍了,好好相处,敬着捧着,又不是天天见,徐莹又管不到大正宫里,徐欢还是个孩子,自己只要抓紧生下儿子,任务就完成了一大半。

没想到今天情况不一样!

徐莹凉凉地看着这一群人进来,等看到徐欢矮矮的个子夹在一群少女中间,心中一酸。不忍让侄女跟着干耗,让起来赐座。至此,还算在忍受范围之内。大家千算万算,忘了徐莹这里还有一个熊孩子——萧淑和。

萧淑和是跟着徐莹的,她还没成年,徐莹到了保慈宫,她自然也搬了来,一同搬来的还有孙氏母女与尚氏蔡氏。萧淑和自然与表姐亲近,接着徐欢问长问短,叽叽咯咯,对正式嫂子顾氏只肯给个眼角,徐莹也不管,只含笑看着女儿和侄女。

韦氏心道,祖父说的是,有事皇后顶上,真不坏。

接着萧淑和发难了,她与徐欢说到了宫里的事:“我们一同在昭仁殿长大的,现在竟一个也不在那里住了,也不知道我们的屋子现在怎么样了。”

徐莹和顾氏的脸色都不好看,徐莹冷哼了一声:“现在昭仁殿是皇后在住,你们说这些有什么意思?”

萧淑和撇撇嘴,这才问顾氏:“娘子,我和阿欢原来住的屋子还在么?就是东边第二间和第三间。”

顾氏笑得有些勉强,声音也有一点颤,回答得倒还得体:“我初到昭仁殿,一切都是还是大婚时布置的模样,要是准备大婚的时候那两间屋子没拆,那就还在。”

“…!”萧淑和嘟囔着,用一个别扭的表情差点没把顾氏气哭。熊孩子,绝对的熊孩子。

顾氏要是没嫁给萧复礼,还不至于这样委屈,大家都是陌生人,哪怕你是太后是长公主,你对我冷淡我还瞧不上你土鳖!问题是现在是一家人了啊,顾氏心里再自觉姓氏高贵,也抵消不了“亲人”的恶意。

徐莹没再斥责女儿,关心地问萧淑和:“你现在的屋子住不惯么?”

“还成,就是只有我和大娘了,阿欢都不跟咱们住了。她住的那个承嘉殿,我以前都没去过,前阵儿看阿欢到昭仁殿就行了,现在听说要走好远的路,害我都不想动了,真没意思。”

说完,幽怨地看了顾氏一眼,直把顾氏给看毛了,顾氏把指甲都掐进肉里了,心说,韩国夫人说她们母直脾气,实在是美化太多了!“二娘什么时候想见德妃了,只管来。我日日把德妃留在昭仁殿等二娘。”

韦氏听了直想笑,二娘个傻子,这就把德妃给折进去了。也许是她脸上的表情太开心了,引起了徐莹的注意,皇太后终于垂问起五美人来了:“你们在掖庭住?”

五人齐应:“是。”便不再多言。情知自己不受欢迎,再插嘴,那不找虐吗?

徐莹又问五人可有侍寝的,皇后往下几人羞得粉面通红,韦氏等摇头。徐莹便说顾氏:“你是皇后,要大度些。”

顾氏笑道:“是。媳妇的意思,她们总不好越过了德妃。”一句话把徐莹噎到了南墙上,徐欢才九岁啊,侍个P的寝!就算侍了,能生吗?徐莹脸都憋白了,才说:“德妃还小,你、你、你,”坐在上首宝座上的身子都有点摇了,“你先安排掖庭。”

顾氏欢快地答应了。

韦氏等见徐莹吃瘪,难得看顾氏顺眼了起来。接收到自从定下皇后之位就再没见过的和气目光,顾氏心里也只有苦笑了,口中还要说:“我会安排的。”

看着青春少女透着喜气的脸,徐莹胸口发闷,沉声对韦氏等训诫道:“尔等侍奉圣人,不可迷惑圣人,不可恃宠而骄。要谨守妇德,毋得逾越本份,当敬皇后与德妃。我若听到谁狐媚了圣人,一定不饶她!”

一长串的教训,直把韦氏等人的喜气给打压了下去。

萧淑和听得不耐烦,插口道:“哎呀,阿娘说这个做什么?大郎是个正人君子,不会被她们迷住的!”她把“正人君子”四个字咬得怪腔怪调的,萧复礼受顾宽影响,迷上了对萧淑和说教,萧淑和把这两人称为未老先衰二人组,见这古板君臣就头疼。

你个熊孩子!韦氏等人脸上也挂不太住了。

徐莹把徐欢留下来说话,让顾氏等人先回大正宫。皇后与美人各有不同等级之舆车,六个人坐到车里,相同的动作都是拧着帕子憋眼泪——这都是什么见鬼的婆婆小姑啊?

经此一事,保慈宫于顾氏等人而言,不啻龙潭虎穴,进来之前先换防御套加BUFF,组团组队。

既是世家女,皇太后又不在宫中,各自都是有些传递消息的门路的。即使不传宫中机密,传一句“想见面了”,并不困难。顾氏自己对宫中的掌控就不太到位,此时全赖郑琰,她下车前把眼泪给憋了回去,让众人都先散了,各回去休息。到了昭仁殿就派人把母亲、已经封为虞国夫人的李氏,姑母顾彝,曾叔祖母庆林大长公主,韩国夫人郑琰一齐请来说话。

郑琰到得比其他三人稍晚些,到的时候看到里面的人面色都不太好。庆林大长公主是冷笑,另两人是义愤。便问:“这是怎么了?”

顾彝转述了清晨见闻,郑琰看顾氏脸上是压不住的尴尬与憋屈,轻轻巧巧一句话就揭了过去:“娘子这不是应付得很好?二娘脾气,自有驸马消受。至于旁人,你只要到那里一坐,她们看到你就该先气闷了。”

庆林大长公主先笑了出来:“这个我爱听!皇太后再疼德妃,又能如何?人人都说年轻好,女人遇到比自己小的,嫉妒得眼珠子都能红了,偏偏如今大正宫中,却是年长的好。”

李氏也笑了:“正是!妙极妙极!”

顾彝对顾后道:“娘子听到韩国夫人说的了吗?你生气,别人更生气呢。明明已经把别人气着了,自己就别难受了,啊。”

顾后叹道:“我丝毫不想气人,虽是天家,好好说话、好好过活,难道不好么?”说话间眼泪滚下,轻轻试泪。

庆林大长公主与郑琰交换了一个眼色,这皇后悟性还真是不错!顾后收拾情绪,又问:“我话既说了出去,就要安排她们几个,呃,侍奉圣人。这…”

庆林大长公主挑挑眉:“不算德妃就有六个人,一人轮一天,一个月才得五次,圣人还不得歇息。圣人才十四呢,这不是胡闹吗?”

郑琰道:“该做的还是要做,圣人那里,得,我去说说吧。”

第四百二十五章 萧家的女儿

顾后道:“有劳夫人了。”

郑琰微笑道:“圣人年轻,要保养身子,”又说,“娘子身上的担子也不轻,要把这大正宫给管起来才好。今年又该放出一批宫女出去了,又有新人进来,可要好好调教。”

李氏瞬间明白了这其中的好处,可以趁机把宫中旧人放出,从新人中培养亲近昭仁殿的人。尤其是…要把承嘉殿的人给倒换倒换。又有,不知道圣人身边是何情形?

顾后已经问上了:“旁的犹可,唯圣人与德妃两处,过问起来不太方便。”

“圣人那里,你与圣人商议着办,亦可问问怀恩。怀恩年老了,也带出三、四个徒弟来。杨吉利是皇太后赐与圣人,交怀恩指点的。窦文、楼实年轻些,却是怀恩买进宫的,这三个都是机灵人。”

顾后一一记下,又说:“郑相公休致在家,夫人近日承欢膝下,是我打扰二位了。”

“不在此一时,以后有时间呢。”

互相客套了几句,诸外命妇便告辞,顾后最后问了一句:“究竟那个,怎么安排呢?”

庆林大长公主道:“序年齿。”别算计什么这个家中有人,那个家里有人的了,都论资排辈儿去吧!

韦氏等人也各有消息传出,不敢说皇太后,却说了“二娘无礼”。一言传出,把家里人愁得不行。萧家的女儿啊,真不好对付,尤其萧二还是个熊孩子的年纪,更加无法无天了!萧复礼也说了,只要不是国家大事,其他的,他是随皇太后和萧二折腾的。

也不知道是谁,突然想起来了,这萧二是没婚约的,不由打了一个哆嗦:我的妈呀!这要落咱家里来,还不得把房子给拆了?世家定婚早的不在少数,为了防止被萧二惦记了,不少人开始急着给家里的好孩子定娃娃亲——媳妇再坏,也不可能比萧二更败家了。

仿佛传染一般,许多人家都哆嗦了一下。

韦知勉头上套了个紧箍咒,他坑爹地正有一个很聪明的孙子,年纪比萧淑和大上两岁。韦知勉不得不在老婆的催逼之下想办法找孙媳妇,一时之间京城媳妇身价倍涨。

与韦知勉的苦逼相反,郑靖业过得是相当滋润,他且还没来得及体会退休老干部通常会有的失落感。他正兴致勃勃地跟杜氏猜:“阿琰这又是要弄什么淘气呢?”

原来这老两口接了郑琰的贴子,说是要庆祝阿爹从此轻松自在。以郑琰的黑历史来看,这一回一定会庆祝得很奇怪!

杜氏道:“淘气就淘气吧,热闹,”一翻贴子,“就是明日了,到时候一看不就知道了?”

郑靖业虽然退休了,虽然很多人恨他恨得牙痒,一时却也奈何不得他。老狐狸用一招退休洗白一下自己,不明真相的群众别别扭扭地承认他勉强不是那么讨厌了。被他坑过的人却没有那么好说话,也有许多人等着看他倒霉哩。冤仇太深的都被他坑死了,在地下诅咒着,冤仇不那么深的,冷笑着等他的下场。

傅氏是被郑靖业坑过的,虽然后来有些和解了,这份矛盾依然留在心间。傅氏是对狄战争的获益者,虽然没有拿到大彩头,但是傅宗铨却顺理成章地完全接手了耀武军。萧复礼新婚,北线无战事,傅宗铨也回京来了。此时父子二人正在月下对饮,说些朝事。

傅含意既喜且悲:“我儿长成了!如今郑靖业已去,李幼嘉必不敌李神策,从此便是坦途。”傅宗铨已经蓄起了须,依旧贵介公子打扮,也掩不住征战带来的一丝悍气。傅含章一喜儿子有了顶门立户的气象,二悲当年的翩翩少年郎身上少了世家的风流俊雅,现在整得好像个土鳖!

傅宗铨如今,在军中显得像个世家,在世家堆里又显得像个土鳖,确实有点惨。但谁又能说这不是未来趋势呢。男儿建功立业总是好的,傅宗铨自己虽有所觉倒也不是特别尴尬,只觉得与李神策稍有些共同语言。

听父亲如是说,傅宗铨道:“郑靖业虽去,其势犹存,他既退了,又何须再理会?如今圣人亲政,百废待兴,还当放眼长远。”

傅含意老脸一红,他就是对郑靖业百般不顺眼!郑靖业坑他坑得苦,自从被郑靖业给坑掉了,他就成了标准的朝会布景板,这都多少章没能露个脸了?戏份比儿子还要少!明明本来有发展成为BOSS的潜质的!

现在支撑门户的是儿子,傅含意咳嗽一声,语气很是怏怏:“琇、琦等人不及乃父多矣!郑靖业在位,尚能提携,一旦休致,哼!”

傅宗铨道:“韩国夫人与池长安倒是有些意思。”

“池长安自信池,韩国夫人亦是池家妇,”傅含意就是嘴巴上也不想让郑靖业好,“唉!不愧是京兆池氏啊!”

傅宗铨低下头,池脩之之能他也清楚,然而作为同龄人,还是一个自身能力也不错的同龄人,他与池脩之虽然无怨无仇,也似傅含意看郑靖业,实在不怎么顺眼。不好意思直接表露出来,傅宗铨转了话题:“圣人是宽厚仁德之人,郑氏事圣人,圣人恩遇郑氏,想来是不会苛责。”

“哼,且看看吧,郑靖业得罪的人可不少,难道还想有人帮他吗?圣人一日念着他的好,两日念着他的好,时日一长,再大的恩情也不剩下了。郑靖业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为图个好名声,把什么都丢了。今年圣人才十四,郑靖业七十四了,等郑靖业一死,圣人对郑氏的情份稍减,就是郑氏被清算之日了。”

傅宗铨听着郑家就不太舒服,虽然郑靖业退休政治格局必须产生震荡,不讨论是不行的,却也不想多提了:“眼下却是动不得的,阿爹,咱们还是想一想如何为圣人效力吧。”

傅含章道:“这也是正理。如今北方太平…”不太容易出成绩啊!

傅宗铨道:“儿听说京中都在急着给儿郎定亲,道是怕被选去做长公主驸马,不知是也不是?如是,便给大郎也定一门亲事为好。不在意是不是可为助力,只要不添乱就好。”

“宗室之中,如庆林者少,多似荣安,丧门败家。”

傅宗铨十分赞同父亲的话,又与傅含章商议究竟该聘哪家女儿为媳。傅含章表示:“让你母亲问问,顾家可有适龄之女。”

傅宗铨道:“不如李氏。”

父子二人又讨论了一会儿,最后决定,先看看各家都有哪些孩子为好。

同样的,许多人家都报着与傅氏一样的心态——等圣人不喜欢你了,我再收拾你,现在就是看着,过一阵儿毛毛雨地说两句郑靖业的坏话,积累到一定程度了,再痛下杀手。不让你破家灭门,至少也要夺下数个高级官位来。他们有的是耐心,耗得起。

你道权臣不退休只是因为爱权吗?还有子孙不成器的原因啊,能干的老子一退休,小辈们就湮灭了。多少新兴的家族都是死在这一条上,经过了多少年的大浪淘沙,才形成了现在的世家格局,这其中的血泪直能灌满江海。

郑靖业被人诅咒得多了,已经形成了免疫力,照样好吃好睡,准备第二天看女儿又要胡搞些什么!

早在知道郑靖业有退休意向的时候郑琰就已经在熙山准备了一处别业,用作退休礼物相送的。风格比较古朴,最大的亮点在于里边引了一片活水。

郑琰的本意是建一水下房屋,就像海洋馆一样。凿一大池,整座房屋以石台为基,又以石柱为支撑。除了地基,五面透明,一面开门,有甬道斜通到地上,甬道亦以玻璃为壁。人在水里坐着,透过玻璃墙壁看出去,有鱼有虾有水藻。室内装潢一定要古风,都是矮家俱,席地而坐——不是为了装X是为了减少家俱使用量,防止不小心把玻璃磕坏了漏水。

设想得非常好的郑琰完全不知道,海洋馆的玻璃,虽然叫玻璃,可它不是玻璃!她做的玻璃后世称为普通玻璃,主要成份二氧化硅,海洋馆玻璃用的是亚克力玻璃,俗称有机玻璃,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前者通过技术的改良,现在已经能够量产——虽然比不上机器大工业——后者她现在就是做死了都做不出来!

玻璃的量产是匠人们自己发明的,郑琰只负责制定大方向、提供钱、把关,其他的事情都让专业人士去搞。还真让他们弄出了比较合适的生产平板玻璃的办法来!

匠人们待遇不错,又有科研经费,既是干一行爱一行,也是为了讨主人家喜欢,纷纷开动脑筋。

一个胡姓匠人因在家里看到妻子抱着一匹布来给他看:“你这个做被面儿,你看好不好?”技术人员工资高,主人家大方,日子过得比以前好,胡匠人往家里拿得钱也越来越多,胡家娘子也比较舍得陆续给家里添置新物、淘汰旧品了,当时是冬天,胡家娘子想做新被子,买了几匹布来做被面儿。

胡匠人正在努力思考技术问题,看到妻子抱着布,非常不耐烦地道:“你看关办就是,我还有事呢!”科研人员思路被打断的时候总是暴躁了,平时能扛起布来抽打丈夫的胡家娘子也只能讪讪住口,无聊地理起布来:“我看怪好看的。”

胡匠人没搭理,继续思考,思考得吃饭都心不在焉,放下饭碗、揉揉肚皮,忽然眼前一亮:“这布是哪里来的?”

胡家娘子:“…”她没说话,她在卷袖子,杀千刀的死囚徒,你醒过味儿来了啊?

胡匠人挨着打,还抱着布:“别打别打,有正事儿!”抱着布就往外跑,胡家娘子顺手从脚上除下一只鞋来当武器,攥着追打:“把布还与我!”

胡匠人抱布鼠窜,一路窜到作坊,胡家娘子才不追了,穿上鞋子:“杀千刀的,也不知道站住。追这一路,我一双新袜都脏了!”

胡匠人却喜滋滋地对着便宜布爱不释手,把布匹拉来卷去的看。旧时布匹,每匹的标准规格是长四十尺、宽五尺,讲究一点的中有一木轴,比布略宽,把布整整齐齐地卷在上面。胡匠人双手持着木轴的两端,布头从轴上垂下,他开始发散思维:要是玻璃也能这样就好了。

这一点思想的火花,让他思考了数月,作为玻璃匠人,他对玻璃的属性非常了解了,觉得这似乎也不是不可能,用铁轧就能辗平玻璃。彼时之匠人,专攻一样,对旁的手艺也是略知一二。他鼓足了勇气把这构思提交给了郑琰,郑琰当时正忙,却也抽空看了一看,她对玻璃工艺的了解,真是让人垂泪。但是科研她是支持的,拨了一笔不大不小的款子给了胡匠人,让他带着学徒去试。

又是做简易机器,又是烧玻璃液,其间浪费许多,还真是让他出大片的玻璃来!郑琰一开心,又奖励胡匠人,令其余匠人眼馋,也开动了脑筋想办法。可怕的头脑风暴袭卷了作坊,由于胡匠人是从布上发现灵感的,其他人也就从其他行业手艺上寻找突破口。胡匠人自己也不甘落后,亦是刻苦钻研。

玻璃对于郑琰的作坊来说是不算难得的资源,试验呗!一赵姓匠人从打铁中得到灵感——咳咳,其实是试了许多方法,全把玻璃当成其他材料来处理——把玻璃加热之后再焠火,发现这样做出来的玻璃硬度很大,而且碎掉的时候碎片不尖锐,不会伤人。

钢化玻璃?郑琰惊悚了,她上学的时候是在课本上看过这种玻璃的做法的,只是“年代久远,已经不记得了”,甚至已经误记成普通玻璃里要加上特殊的化学物质才能做钢化玻璃来。听了焠火法,她还半信半疑呢,直到亲眼看到了,心里的神兽跑得简直像集体迁徙时的非洲草原上的食草动物!

还有匠人做出了夹丝玻璃,用细小的钢丝在玻璃尚是液态里压入。

各种创造,无法一一细数,有实用的,也有只能当作创造来看的。

第四百二十六章 暴发户就是这样霸气

有了这些玻璃材料,郑琰觉得水压等等问题也不是大问题了,大不了多安几层嘛!又把墙面以白色大理石分成几块,分明进行镶嵌。却不想压力不是大问题,大问题甚至不是防渗!防渗问题是用一种郑琰并不了解的胶泥掺了其他材料来解决的,虽然效果让人胆战心惊,倒也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勤检查,凿出来的池塘小些,不用的时候就把池塘里的水给排干,也能保证使用时不出大毛病。

最大的问题居然是采光和供氧问题!山水再清澈,一间屋子再矮,也总有三米深,要再养个鱼、种个水草,能见度就更低了,中午能有黄昏的错觉。如果点上烛火,耗氧就更成问题了。

待解决的问题一个连着一个,弄得郑琰几乎要放弃,作为一个非专业人士,做这种事情根本是找虐。

好在她可以虐专业人士,所谓专业人士,就是非专业的人动动嘴,他们要死大半脑细胞的苦逼人。最后的方案是:再开两道侧门,照顾到一般是夏日使用,特别计算了太阳高度角——郑琰又被震惊了,配上镜子的反射折射,以解决采光问题。佐以甬道,形成空气流通,供氧问题也因此而得到解决,也使得内外温差不会过于大。屋顶离水面很近,水波将将把屋顶埋过。墙上嵌双层玻璃以养鱼,墙外亦养鱼。屋子略矮,池塘也不深。

屋成三间,进深两间,花费的钱抵得上这一座庄园,还不是时时能用,维护费用亦是不匪,但是郑琰觉得值得。暴发户就是这样霸气!

到了帖子上写的日子,郑琰一大早就收拾妥当,日子是郑琰从“诸事皆宜”的几个吉日里挑出来的休沐日。不止是为了配合池脩之的时间,也是为了配合儿女的时间——这一天虽然要考试,却也能凑得上热闹。

郑氏出行,浩浩荡荡——家里人口实在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