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式一样一样摆上来,用料讲究,色香味俱全,大家都吃的很满意。

虽然有郗氏在,虽然郗氏多夸奖了桓昭几句,大家也还是很开心的。因为郗氏也只是多夸奖了几句而已,并没有太多的、意味深长的话语。不过等到午食过后众人一起去了寿康公主府,便都有些不大自在了,因为乐康公主以异乎寻常的热情夸奖起桓昭,那热烈的语气、慈爱的眼神、夸张的词汇,听的人浑身起鸡皮疙瘩。

桓昭还保持着落落大方的笑容,瘐涵却是脸红了。

江城笑吟吟的提议,“阿母您最喜欢玩双陆,我们陪您消遣消遣吧,如何?”她这一提议立即得到桓昭、瘐涵等人的拥护,“双陆最好玩了,你们玩,我们旁观。”桓昭命婢女拿上棋盘摆好,坐到寿康公主身边,“阿母,我替您看着。”江城又向郗氏和乐康公主笑道:“姨母和舅母也开一局,好么?”双陆比较高雅,在贵族人家一向受到青睐,郗氏和乐康公主也喜欢玩这个,便没推辞,也命人拿过棋盘玩起来。

这一开始玩棋,大家终于不用再听到乐康公主那夸张的声音了,都松了口气。

甘果继进,清酒徐行,大家都玩的很开心,流连忘返。

不知不觉到了申时,郗氏和乐康公主也就要告辞了。寿康公主也没多挽留,只道:“改日闲了请再过来。”江城和桓昭殷勤送客人到了大门前,看着她们上了车,方才挥手道别。

傍晚时分桓大将军来了,寿康公主和他说了今天的事,“…看样子都是替自家儿子来的。”桓大将军不假思索的摇头,“这两位不行。公主,你看咱们十三郎和阿令,这两个孩子站在一起就让人觉得很般配,天生的一对,地造的一双,是不是这样?可是阿放或者范琛若是和阿璃站在一起,我可从来没有过这种感觉。不是我做父亲的偏爱自己的女儿,他们真是配不上阿璃。”寿康公主微哂,“在你看来根本没人配得上阿璃吧?”桓大将军哈哈笑,“公主太了解我了,还真的是这么回事呢,在我看来,没人配得上我的宝贝女儿。”寿康公主白了他一眼,“你看着谁也配不上阿璃,那怎么办?咱们留阿璃一辈子么?”桓大将军盘膝坐好,故作深沉,“公主,你看这样如何?如果有哪家的郎君能让咱们阿璃喜欢了,咱们便把阿璃嫁给他。或者哪家的郎君能让公主喜欢了,能让我喜欢了,也勉强可以。”寿康公主一笑,“女儿要厮守终生的人,她喜欢便好了,要你和我喜欢做甚?”桓大将军挠头,嘿嘿笑了笑。

“我自小养到大的宝贝女儿要嫁人,女婿怎么着也得是个我喜欢的人吧?”他暗暗想道。

他正要和寿康公主讲讲这个道理,婢女恭敬的进来禀报,他的弟弟桓恺和弟妹杜氏来访。

桓家人是很少晚上到寿康公主的,桓大将军有些惊讶,“二弟和二弟妹一起来,会是什么事?”寿康公主道:“应该会是急事吧,不然二弟和二弟妹不会这么着急,大晚上的特地过来这么一趟。”吩咐婢女快请进来。

等到桓恺和杜氏进来之后把来意一说,桓大将军睁大了眼睛,“十四郎要向阿敏求婚?还要立即、尽快?”桓恺面有惭色,“是啊,这个真是…让人难以启齿…”杜氏忍不住替他开了口,“其实也没什么。就是十四郎今天不知怎么的…碰了阿敏一下,那他只有求婚了啊。”桓恺虽然不好意思,却也有些欣慰,“我本来觉得他太不尊重太轻浮了,想好生教训教训他的,不过听他这么说,觉得他还算是个有担当的男人。”桓大将军惊奇不已,“竟有这种事么?要说起来阿敏是个好孩子,瘐家和桓家门第也相当,两个孩子也很般配,倒是一门好婚事。”桓恺欣然点头,“大兄,我也是这么想的。”杜氏对瘐涵也很有好感,“这孩子小时候瘦弱了些,身体不大好,现在可是调养好了,水灵灵的,清纯秀丽,招人喜欢。”唯有寿康公主缓缓道:“两个孩子是挺般配,两家也门当户对,不过我那位阿妹只有阿敏这一个女儿,或许对她的期望会太高了,舍不得轻易许人。”桓恺和杜氏呆了呆:“总之既然这样了,桓家肯定是要求婚的。许或不许,看乐康公主的意思吧。”桓大将军笑道:“就咱家十四郎这样的人才,若是乐康公主还看不上,她是想要什么样的女婿啊?天上的神仙不成?满京城看看,哪家的青年郎君能比得上咱们十四郎?”说的桓恺和杜氏脸上都有了笑意。

父母对自己的孩子总是偏爱的。

桓大将军笑着提议,“二弟,二弟妹,不如这样吧,明天我先跟安东将军透个口风,听听他的意思。若他有意,咱们央个有身份的媒人上门求婚,你们看如何?”

桓恺和杜氏大喜,“如此甚好。”

先向安东将军探探口风,然后央个有身份的媒人出面,那这婚事是必成啊。

第170章

桓恺和杜氏对瘐涵是认可的,却也并没有喜欢到“非她不可”“一定要为十四郎娶到她”的地步,不过这夫妻二人性情相似,都是很方正的。觉得十四郎既然一个不小心和瘐涵有了肌肤之亲,那当然要把瘐涵娶回家了,不然还能怎样。况且十四郎一直散漫不羁,现在难得他自己开口要娶妻了,做父母的哪能不成全他呢?

商量好之后,桓恺和杜氏便满脸喜气的告辞了。

寿康公主微笑,“没想到阿敏的终身就这样定下来了。”桓大将军笑道:“你方才不是说乐康公主可能会不同意么?”寿康公主淡淡的道:“她的心思你又不是不知道,从前一直惦记着咱们十三郎。现在十三郎已经和阿令结为夫妇,她应该已经死了心吧?”桓大将军得意,“她这个人吧,别的就不说了,眼光还是很不错的。”寿康公主不由的一笑。

“我明天请妹夫喝酒。”桓大将军道。

“请吧。”寿康公主点头。

她幽幽叹气,“阿敏的婚事有着落了,阿璃的如意郎君还不知在哪里呢。”桓大将军不在意,“阿璃还小,急什么?公主,不如今年的嘉苑雅集你多请些青年郎君吧,或许阿璃的缘份便到了呢。阿令不也参加过嘉苑雅集么?那时你才见到她的。”寿康公主精神一振,“对,那天阿令被诳进墨竹林,居然安然无恙的出来了,和十三郎真是有缘份啊。”桓大将军心中一乐,忙鼓励她,“可见雅集能成就姻缘啊。”寿康公主容光焕发,“对,你说的有道理。”心中打定主意,今年的嘉苑雅集要多请青年郎君,把满京城的名门子弟全请齐了,让桓昭好好挑拣挑拣。

第二天桓大将军便特地约安东将军到酒楼坐了坐,席间把桓恺和杜氏的意思说了。当然了,他略去了十四郎不小心和瘐涵有了肌肤之亲这个环节,只说桓恺和杜氏喜欢瘐涵心地善良,纯真开朗,欲为十四郎求婚。安东将军听了桓大将军的话,心里怦怦跳,“昨天阿敏和我说了半天话,十句话里倒有八句话有意无意的提到这十四郎,难不成阿敏是对十四郎有意么?今天桓家便来探我的口风了…”他对十四郎的观感并不太好,印象中这个孩子不够稳重,但他是位溺爱女儿的父亲,更看重瘐涵的心意,想道:“我还是回家问问阿敏吧。如果阿敏真喜欢十四郎,那便是他了。”心里有了决定,他便笑着对桓大将军说道:“姐夫,桓家的家世、家风无可挑剔,我本来应该立即答应您的。不过女儿是我和公主两个人的,所以我还是要回家问问公主的意思,才能给您答复了。”桓大将军吹起牛皮,“妹夫,你肯定是需要回家问问的。如果换作是我,当场便可以做决定了啊。我家的事情,全是我说了算!”安东将军诧异,“姐夫什么时候这么厉害了啊?我竟然毫不知情。失敬失敬。”相互戏谑几句,同时哈哈大笑。

喝了几杯酒,畅快的笑了一通,两人也就离开酒楼,各回各家了。

安东将军回家之后喝了醒酒汤,略事休息,之后便命人把瘐涵叫来了。

“阿敏,今天你姨父请我喝酒,还提了一件事。”安东将军含笑说道。

瘐涵脸不知不觉就红了,低头摆弄衣带,一幅女儿家的娇羞之态。

到了这会儿,安东将军其实不用问,就已经知道她的答复了。

“女儿,阿父觉得十四郎这个孩子人品不错,可能因为年纪太轻,不够稳重。不过,如果你喜欢,阿父会答应的。”安东将军柔声说道。

瘐涵专心摆弄她的衣带,小声嘀咕道:“年青郎君要那么稳重做什么?不活泼,没朝气,不好玩。”安东将军头回听到瘐涵说这样的心里话,愣了愣,“阿敏喜欢活泼有朝气的人么?”瘐涵点头,“嗯,我从小就喜欢这样的人。”安东将军略一思忖也就明白了,“原来如此。”

瘐涵小时候身体瘦弱,亲友聚会的时候别的孩子在玩笑打闹,她却只能眼巴巴的在一旁看着。大概从那时候起她便对朝气蓬勃、神采飞扬的同龄人生出羡慕之心了吧。

“我第一次见到阿令,就很喜欢她。”瘐涵一脸向往,“她穿一身绿油油的衣衫,张扬又艳丽,阿母说她的衣着不够淡雅,她便说因为就要和她的阿父阿母团聚了,心情欢愉,想要把春天穿在身上。阿父,我真喜欢那样的她啊。”

“好,阿父明白了。”安东将军叹息点头,“全明白了。”

瘐涵见到江城的时候是他们即将从宣州启程返京,那时瘐涵身体已调养得好多了,可她看到江城还是会生出艳羡之心。再往前的事那就别提了,十四郎从小精力充沛,生气勃勃,瘐涵会喜欢他这样的人一点也不稀奇。

“您明白什么了啊?”瘐涵嗔怪。

“阿父会和你阿母商量的。”安东将军笑道。

“我才不管呢,阿父和阿母做主吧。”瘐涵满脸羞红,起身跑了。

“这孩子。”安东将军看着她的背影,溺爱的笑了。

在这之前向瘐涵求婚的人家也不少了,可是直到这回安东将军才蓦然发觉瘐涵已经长大了,有自己的心思了,该出嫁了。他既觉得欣慰,又有些惆怅,唉,辛辛苦苦养大的女儿就要嫁到别家了啊…

安东将军心绪复杂的独自坐了许久,才去和乐康公主商量这件事,“…姐夫亲自提的,公主你看如何?”乐康公主不大高兴,“桓家也算不错了,可是十四郎比十三郎差了多少啊,没法比。”安东将军心中一阵反感,强忍着一口气委婉劝道:“十三郎已经成亲了啊。”乐康公主不快,“可是,十四郎和他兄长实在差得太远。”安东将军道:“我倒觉得十四郎和咱们阿敏还是很般配的。”乐康公主思虑再三,“唉,姐夫亲自提的,看在亲戚的份上咱们也不便回绝啊。桓家…要说起来真是不错的了…”安东将军听她语气松动,心中一喜,忙道:“是啊,十四郎还是很不错的,要比十四郎更好的女婿除非是异国王子,可那样的话女儿便要远嫁,谁舍得?”乐康公主终是被他劝说得有点动心了,却还有别的顾虑,“阿敏是怎么想的啊?”安东将军微笑,“我问过阿敏了,她说听咱们的。”乐康公主思之再三,勉强点了头。

安东将军一阵欣喜。

他觉得乐康公主真是太通情达理了,高兴的和乐康公主说着家常,眼神都变得温情脉脉的了。

但是,他哪里能猜得到乐康公主的真实想法呢?乐康公主的如意算盘是:“反正十三郎已经娶了江城,那阿敏的婚事无论如何也是不能称心如意的了,不如将就一下答应了桓家。瘐、桓两家亲上加亲,到时候我再开口替阿放求婚,桓家好意思拒绝我么?阿放能娶到阿璃,总算有一桩亲事还是合我心意的。”安东将军对乐康公主的心事混然不知,若是猜到了,能把他气死。

安东将军次日便在酒楼还请桓大将军,笑容满面的把乐康公主也同意的话说了。桓大将军没想到会这么顺利,又是意外,又是高兴,“妹夫,那我回家便央媒人上门了。”安东将军乐呵呵,“愚夫妇随时恭侯。”两人都很高兴,痛饮了一回,至晚方散。桓大将军是个雷厉风行的人,回去之后便和桓恺说了,桓家央了东海王和东海王妃做媒人到乐康公主府提亲,十四郎和瘐涵的婚事就这么定下来了。

江城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正和桓广阳在花园中漫步。

因为她见过瘐涵和十四郎那天的情形,所以并不觉得意外,只笑着和桓广阳说道:“前一阵子我还在为阿敏考虑终身大事呢,觉得十四郎太散漫了不像个大人,就没把他算在里头。没想到他俩会是一对。”桓广阳微笑,“十四郎太散漫了不像个大人,是么?”他拉过江城的胳膊,让江城面对着他,“公主殿下,我呢?你是怎么评价我的?”江城用赞赏的目光打量着他,“十三郎你么,你其实有点冷漠,有点傲慢,还有点老气横秋,但是因为你生的实在太过美貌,所以把以上这些缺点全盖过去啦。”桓广阳嘴角轻勾,“所以我最大的好处便是生的美,是么?”江城嘻嘻笑,用安慰的语气说道:“一名男子若想温文尔雅老成持重文质彬彬风度翩翩都不是难事,可以靠后天的修养,可惊人的美貌却是天生的,人力无法造就,这才是最难得的,十三郎你说对么?”

桓广阳纤长而有力的手指若有苦无抚过她的面颊,柔声道:“公主殿下,这些全部无关紧要。”

“那什么才重要啊?”江城脸微仰,明眸含笑。

“重要的是…”桓广阳凝视着她,薄唇轻启,“你喜欢。”

天生的美貌也罢,后天养成的气质也罢,最重要的是你喜欢啊。

“十三郎!”江城听到他的甜言蜜语,耳根发热,整个人喜气洋洋的。

她和他在花园中漫步的时候一般是不许人跟着的,所以这时她无所顾忌,踮起脚尖,想要亲吻他。

他眸色幽深,低下了头。

两人就要吻在一起时,桓昭高高兴兴的从一条花间小径蹿出来了,“阿兄,阿嫂!我有好消息告诉你们!”

桓广阳身子僵了僵,眼前明明是爱妻诱人的、水润润的樱唇,也只好暂时忍耐,不敢吻上去。

江城身子颤了颤。好嘛,以为花园里没人跟着,很安全,可以亲热,谁料到小姑子忽然出现了…

他俩尴尬,桓昭也无所适从,“你们…你们…我什么也没看见啊,真的没有看见!你们不用管我,该干什么还干什么吧!”干笑了两声,转过身想逃。

“我们还能干什么啊。”桓广阳和江城都很无奈。

都已经被你撞破了,阿璃你说说,我们还能怎样?能若无其事的继续下去么?

趁着桓昭转身逃跑的功夫,桓广阳迅速的、蜻蜓点水般的在江城嘴唇上啄了啄。

江城娇嗔的瞪了他一眼。

桓广阳笑,扬声道:“阿璃,回来。”桓昭很听话的站住了,硬着头皮转过身,“那个,阿兄,阿嫂,我真的什么也没有看见…”桓广阳和江城并肩走过来了,桓广阳淡声问道:“阿璃,找阿兄阿嫂有事么?”桓昭歪头,“好像有事来着,让我想想,到底是什么事?”

江城看她这样子便知道不会有什么要紧事了,不禁肚中暗乐。阿璃你把你阿兄的“好事”撞破了,然后你还没什么要紧事,你阿兄肯定会很沮丧的呀,说不定会对你有意见了,嘻嘻。

桓昭眼珠转了转,吐舌笑,“我应该是来跟阿兄阿嫂说十四兄和阿敏的吧?阿兄,阿嫂,家里又要办喜事了啊,呵呵。”

“甚好。”桓广阳道。

他语气和平时一样淡淡的,桓昭却觉不妙,笑得很心虚。

江城伸手拉过桓昭,神情亲呢,“阿璃,过来坐下说话吧,我正想呢,可巧你就来了。”桓昭感动的眨着大眼睛,“原来我是受欢迎的么?”江城嫣然,“当然了。你是我们的小妹妹呀,不管什么时候都是受欢迎的。”拉着桓昭在一边的木椅上坐了。

桓广阳把江城拉到一边,脸色严肃,“你方才的话需要修正,并不是什么时候阿璃都受欢迎,譬如晚上。”江城满脸飞红打了他一下,“没羞的话夜深人静时再说。”打过他,昂着头走回来,坐在桓昭身边,言笑晏晏的闲谈。

桓广阳也过来坐下了,虽然故作镇静,可眼角眉梢都是笑和温柔。

桓昭叽叽咕咕的告诉江城,“我说呢,我好像不止有一件事要告诉你,除了十四兄和阿敏,还有件有趣的事呢。北魏那个元十五你知道吧?他最近除了上学就是看大夫啊,我看他可能满京城的大夫都看遍了呢。他这看大夫也是奇怪,不管是从哪里请来的大夫,不管花再大的代价,最后也要大夫露出右臂给他看看,才算罢休。你说他这算是什么毛病?”

“这不是大海捞针么?”桓广阳微哂。

不过,元维这办法虽笨,却透着固执和坚持,桓广阳也有几分欣赏。

不管元维单单是为了寻找回他的七兄,还是除此之外另有目的,都是值得尊重的。

“这个不算毛病。”江城笑道:“阿璃你知道么?元维因为是在咱们大梁,他是客人,所以只能用这样的笨法子。在北魏可是动用官府的力量,所有的大夫,不管是坐馆的还是游方郎中,必须经由官府验看方可…”

“也是要露右臂么?”桓昭忙问道。

“是。”江城笑,“因为北魏七皇子失踪多年,一直遍寻不获。前一阵子有一名丐妇饥寒交迫,无奈之下到当铺当一块玉佩,这才暴露了行踪。”

“那块玉佩是七皇子身上的,对不对?”桓昭很聪明的想到了。

“对。”江城亲呢的拍拍她,“因为这个意外的收获,北魏皇帝才知道当年他的七皇子是被这丐妇在深山中捡着了,喜欢他生的玉雪可爱,一直带在身边。后来这孩子生了重病,丐妇便把他放到了一位大夫门前,亲眼看着那大夫把孩子抱进去了才走。孩子身上挂着枚双龙佩,是可以分开的,丐妇自己留了一半,另一半佩在孩子胸前,抱走孩子的大夫当时光着胳膊,右上臂有颗很大的黑痣。大夫,黑痣,半块玉佩,这是现在所有的线索了。”

“原来是这样啊,元十五是在寻找大夫,寻找他七兄。”桓昭恍然大悟,“没想到元十五还挺重感情的,他七兄失踪都这么多年了,还没死心,还在找。”

江城微笑,“北魏那位七皇子据说天资聪颖,异于常人,很小的时候便手铸金人成功,被北魏皇帝视为理所当然的继承人,原本打算立为皇储的。七皇子失踪之后,北魏皇帝的儿子虽多,可是再也没有像七皇子那样令他满意的了啊。”

“也怪可怜的。”桓昭为之叹息。

叹息了片刻,她忽然觉得不对,“阿嫂,这些事我都没听说过,可你全知道啊。”

江城冲桓广阳呶呶嘴。

桓昭嘻嘻笑,“原来是阿兄告诉阿嫂的。唉,有些夫妻成婚多年彼此还客气又生疏,有些夫妻却是新婚不久便无话不说亲密无间啊,嘻嘻。阿兄你别用这种眼神看着我啊,我知道了,我走,我这就走…”活泼的笑着,轻盈跑走了。

桓广阳立即紧挨着江城坐了,严肃的道:“阿璃走了,公主殿下,咱们继续。”

江城看着他一本正经的模样,笑弯了腰肢。

馆舍中,李成恭敬呈上请贴,“十五殿下,这是寿康公主府邀请您参加嘉苑雅集的。”元维接过请贴看了,大为心动,“好,我一定如期参加。”

第171章

李成犹豫着似乎想要说什么。

“何事?”元维沉声问道。

李成陪笑脸,“十五殿下,属下听说往年嘉苑雅集邀请的多为小娘子,今年却是遍邀建康城中的未婚郎君呢。”

“如此。”元维心跳加速。

寿康公主两位公子都已娶妻,膝下只有幼女尚未字人,今年嘉苑雅集又一反常态邀请了众多青年郎君,这用意很明显啊…

“雅集之上都会有什么?是以吟诗作赋为主么?”元维挺直了腰身,一脸严肃。

“除吟诗作赋、比赛书法、绘画之外,还有抚琴、围棋、品茶、品酒,以及射箭、投壶等等,种类繁多。不管来宾有什么样的技能、特长,都能一展风采。”李成有些羡慕的说道。

不得不说,寿康公主府办的雅集很有气魄和度量,并不拘泥于诗词歌赋、附庸风雅,客人不管有哪方面的才华都可以脱颖而出,得到赞赏和关注。

元维露出沉思的神色。

李成没敢打扰他。

元维收到请贴之后到江城公主府拜访了桓广阳一次,之后的一段时间,他除了到太学上课之外便开始专注练习书法和射箭,寻找大夫的事他还在做,不过换了位和他相貌相似的随从扮他,验看大夫右臂的事也交给了李成等人,元维不再亲力亲为。

李成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心中惴惴不安,思之再三,找了个他认为合适的时机向元维进言,“十五殿下,顺利完成使命,回到燕京,得到陛下的喜爱和信任,这才是您当前的要务,也是李贵妃和武国侯对您的期望啊。”元维神色淡然,“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我心里有数。”虽然他年纪不大,平时又随和,可他这时却自然而然现出身为皇子应有的威严和尊贵,李成心中一凛,干笑了两声,连声道:“是,是,属下僭越了。”不敢再多说多话。

虽然不敢再多话,不过李成对于元维的言行还是很不赞成的,少不了写信把这一切都详细报告给远在北魏的武国侯李安民,“十五殿下对于嘉苑雅集的兴趣似乎在浓厚了些。不过是寿康公主府的雅集而已,无关大局,十五殿下似乎将精力用在了不相干的事情上…”

李成告的这个状肯定没什么用,因为距离遥远,李安民鞭长莫及。等他“劝诫”元维的信函到了的时候,嘉苑雅集的正日子也到了。

到了这一天,元维一大早起来悉心打扮了,白玉冠,月白衣衫,丰神秀逸,翩然不群。

到了嘉苑,他先去拜见了主人桓大将军。桓大将军远远的看到位俊俏郎君进来,瞧着那身形、气度,觉得还是挺顺眼的,眼眸含笑,满怀希望,等到了近前才发现是元维这位北魏的十五皇子,兴趣马上就消失了,眸光深暗,不苟言笑。

他是个大忙人,今天特地抛下一堆军国要务来参加这次雅集就是想放出眼光看看有哪家的小郎配得上他的宝贝女儿。元维这容貌风度他看着倒还行,不过这是位异国皇子,他的宝贝女儿可不会远嫁北国,远离父母兄长,所以这元维看见也可以当作没看见了。

桓恺、桓暶等镇守在外的桓家人已经陆续离开了,现在桓大将军身边的子侄虽多,亲生的却只有桓广阳一个。元维和别人都不大熟,不安的看着桓广阳,好像在向桓广阳求助。桓广阳浅淡一笑,目光中似乎含着鼓励之意,虽然他这仅是礼节性的笑容,元维却是心中一暖,觉得安定多了。

乐康公主的儿子瘐涛和太子妃的内侄范琛两位年轻公子也相继到来。

瘐涛外貌出众气度安然,范琛眉清目秀端庄从容,这两人各有各的优点,对桓大将军俱是殷勤。桓大将军询问了他俩的喜好、特长等等,对两人应该也是另眼相看的。瘐涛彬彬有礼,“姨父,家父家母命我向您和姨母问好,向表兄表嫂问好,家母还说想念九表妹了,过两日便来看她。”范琛温文尔雅,“家父家母也命晚辈向您和公主殿下问好,家母说,她探访江城公主府之时偶遇桓九娘子,九娘子秀外慧中,冰雪聪明,令人羡慕。”

瘐涛和范琛交换了一个复杂的眼神。

敢情他俩都是奉了自家母亲的命令,要在这雅集之上显露才华,要向桓家表明心意的。

元维露出焦灼的神色。

十四郎一乐,悄悄跟桓广阳说道:“阿兄,元十五这小子是不是没安好心?打扮的这么惹眼,来的这么早,在大伯父面前这么恭敬,是不是也是冲着阿璃来的?哈哈,阿放和范琛能当面表明态度,他可是不能啊,只能干着急了,哈哈哈。”

瘐涛能含蓄的说“家母还说想念九表妹了,过两日便来看她”,范琛也能打着郗氏的旗号夸奖桓昭“秀外慧中,冰雪聪明”,元维能干什么啊?干看着罢了。他父母远在北魏,别说不会同意他了,就算同意他也帮不上忙啊。

桓广阳微微笑了笑。

十四郎看看元维惶急的神态,幸灾乐祸的笑了。

元维往前跨了一步,脸微红,态度却非常认真,端庄肃穆的说道:“大将军,我今年一十七岁,没定过婚事,酷爱书法和射箭,书法平和自然,委婉含蓄,遒美健秀,箭术精绝,百发百中,算得上文武双全。我从小到大的老师全是建康宿儒,所以我一直期望到建康求学,今后在建康长期居住。我…我…我可以入赘…”

“入赘?”桓大将军愕然。

众人也听得一头雾水,莫名其妙,北魏这位十五皇子啊,你是来参加雅集的,一见面便向主人家表明你可以入赘,这是何意?

瘐涛和范琛脸色却同时微微一变,不过很快又恢复如常了。

元维脸更红,硬着头皮道:“也不是完全入赘。譬如说我是不能改姓的,我的儿女当然也要跟我姓元。不过我会一直留在建康,可以依舅氏而居,那便是和入赘差不多了啊。”

桓大将军上下打量了他几眼。

托媒人向桓昭求婚甚至亲自见他毛遂自荐的青年郎君不是没有,可是像元维这样,以一国皇子的身份,先厚着脸皮把自己夸奖一通,然后坦言可以“入赘”的年轻人,桓大将军还真是没见过呢。说实话,就元维这个身份,桓大将军真是看不上,他是北魏皇子,北魏和大梁互为强敌,边境常起战火,和这种身份的人联姻那不是自找麻烦么?不过,元维这年轻人青涩又真诚,桓大将军中看不上他的身份,却也为他的直率和诚意所感动,拒绝还是要拒绝他的,却不愿拒绝得太生硬了,以至于既伤了这年轻人的心。

年轻人那颗真诚的心,还是很宝贵的啊。

“书法,箭术。”桓大将军笑,“十五殿下,那稍后我就等着观看文武双全的你如何大展奇才了。如果这两项你都被评为第一,本人有重奖。”

桓大将军并没有直接回应元维的话,但是也没有泼他冷水,还是很客气的。

元维容光焕发,深深一揖,“是,大将军。”

瘐涛和范琛都用崭新的目光打量着他。

这位北魏的十五皇子别的且不说了,礼数周到,对桓大将军很恭敬,很有礼貌啊。

他俩并不熟,可是这一刻却心有灵犀,同时生出“此事不妙”的感觉。

接下来的一系列事情准确验证了他俩的感觉。

元维这位异国皇子书法非常出色,他写的字被拿到桓大将军面前之后,桓大将军看他的眼神都变了,多了惊喜和欣赏,少了淡漠和疏远。

等到了比赛射箭的时候,元维的优势更是瘐涛和范琛加起来也比不上的。只见他箭无虚发,百步穿杨,每一箭都准准的射入红心,稳、准、狠,令人惊叹。

“年轻人,好样的!”桓大将军笑着冲元维伸出了大拇指。

如果说瘐涛和范琛的书法和元维各有千秋、平分秋色,这箭术可就是拍马也追不上了,不由的露出沮丧之色。

乐康公主和郗氏所吩咐的事他们未必有多感兴趣,对桓昭也没有多少爱慕之意,可做为男人在比赛时失利,损伤的是颜面啊。

“既是雅集,不如我们还是做诗吧。”瘐涛温雅的道。

雅集当然还是以诗词歌赋为主的,其余的诸如琴、棋、茶、酒、香、花等只能算是点缀,至于射箭、投壶等更是一般雅集所没有的了。

范琛善赋,也同意瘐涛这个提议,桓大将军也笑道:“诗言志,把你们的所思所想写成诗赋,当然是极风雅的。”谁知元维却脸红红的道:“我的感情太深沉了,用言语是无法表达的,诗词歌赋也不能。”认真又羞涩的模样,惹得桓大将军多看了他好几眼。

“元十五这臭小子还真是会说话啊。”十四郎摸摸鼻子,“这小子是不擅长诗词歌赋所以不敢参加不敢和阿放他们比试吧?却把话说的这么堂皇,真不害羞。”

“怎么不害羞,阿奴,他的脸都红了。”桓广阳微笑。

十四郎不屑,“今天这小半天的功夫,他可是脸红了好几回了。阿兄,我觉得这臭小子很不可信,九成是装出来的。”

“阿奴装个脸红来看看。”桓广阳道。

十四郎怔了怔,“装脸红啊?这个我好像不大会啊…”

“把阿敏叫过来?”桓广阳低笑,征求他的意见。

十四郎的脸一下子就红了。

桓广阳笑,十四郎佯怒,“你坏,不跟你说话了。”转过脸装出不理人的样子,头颈高昂。

他才转过脸不久,便发现前方来了一队宫中侍卫,走在中间的却是一老一小,那老者是他熟悉的杜大夫,小郎君却是本应在东宫的阿倩,牵着杜大夫的手,兴滴滴的,左顾右盼,对看到的一切都很好奇。

“杜大夫,阿倩。”十四郎惊讶。

桓广阳随着他的声音转过头,“真的是小阿倩。”快步走了过去。

“姐夫。”小阿倩看到他,欢呼雀跃,牵着杜大夫的手就蹦起来了。

不过,桓广阳过来要抱他,却被他板着小脸一本正经的拒绝了,“姐夫,我已经大了,不用抱。”桓广阳微笑,“对,阿倩是大孩子了,不用抱。”把阿倩夸奖了一通。阿倩很高兴,“对啊对啊,阿姐说了,我是小郎君,应该勇敢坚强。”桓广阳含笑摸摸他的小脑袋,“对,小郎君应该如此。”阿倩高兴的咧开小嘴笑。

但是,没笑多大会儿他便把嘴巴闭上了。桓广阳知道他的心意,鼓励的道:“阿倩,虽然你正在换牙,但你现在也是很好看的,想笑便尽情的笑,无妨。”阿倩不大高兴,“我对着镜子笑过,很丑的。”桓广阳摇头,“哪会?漂亮的小郎君便是换牙时也是与众不同的,别有一番风采。”杜大夫也笑道:“别人换牙时或许会丑了些,你却是不会的,尽情欢笑吧。”阿倩却他们鼓励着,果然又咧开小嘴开心的笑了。

桓大将军等人看到阿倩,也一起过来了。

元维把这一切看在眼里,想道:“兄长对他的内弟可真好。”竟隐隐生出嫉妒之心。

“杜大夫,难得在这里见到您。”桓广阳和杜大夫寒暄。

杜大夫虽然一直住在宫里,但他并没有接受朝廷的职务,大家还是像从前一样叫他“杜大夫”,并没有改变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