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辅大人挥手让师爷和捕快头子退出去,然后回答的艰难,“是,是吴镇江吴大人。”从事发到现在,他嘴上不敢说,但心里一直在唾骂吴镇江:官都做到四品了,想要什么女人抬回府去不就得了,用得着在野地里对着他人的娘子出手嘛!这癖好也太他娘的没品了。

萧知县心里也在暗暗骂吴镇江的娘。“怎么打算的?”早知是这种烂事,他才不会心急火燎地赶过来。

县辅又快哭了,“知县大人,您可得救救小的,小的是生是死,就指望知县大人指点迷津了。”

萧知县不说话。这案子谁沾上谁倒霉。吴镇江虽然在外做官,不久居德县,但其好色之名在外。若说别个四品大员在野地里玷污了良家妇女,他不信,直往栽赃嫁祸的方面想。可这个四品大员换成了吴镇江,他是一点都不怀疑地相信这事是真的。

县辅也是个通透的人,绞尽脑汁要萧知县拉扯他一把,“知县大人,古小姐可是发话了,若是不能讨回一个公道,定要小的好看。”

萧知县的目光立马就变了,“古小姐?哪个古小姐?”心里想着,不会是他想的那位姑奶奶吧!

县辅苦着张脸,“康溪镇的……古小姐。”他差点把凶悍二字给带出来,若不是临出口自己反应过来,还不定会惹下什么祸端。“事有凑巧,今日忠武将军的遗孀与爱女偕同白县辅的夫人到宁雲寺烧香拜佛。更巧的是,撞破那事被绑起来的婆子和丫鬟是白县辅府上的。后边被打晕的三个丫鬟中有古小姐的一个贴身丫鬟。古小姐说,她的丫鬟不能白挨打。还有,古小姐说,她身为女子,痛恨那些欺凌女子的男人。”

萧知县真想叹气,他是发现了,只要跟古青舒这位姑奶奶沾上边儿的事情,总会闹的轰轰烈烈的,一发不可收拾。而站在古青舒对立面的人,那下场……别人或许不知道,但有可靠之人向他透过话,萧家及萧贵妃的倒台,原因有二,一是的的确确自身犯下了事儿,二是得罪了古青舒、得罪了古府。古青舒本身并没有能力弄垮实力雄厚的萧家,可古青舒背后的人能。不过,这次只是古青舒的丫鬟被人打晕而已,她不会迁怒吴镇江和吴家,不知内里的他如此想着。

县辅察言观色,觉得有门儿,“知县大人,您看这事……”

萧知县真心不想卷入这件事当中去,但,他是德县的父母官。事情发生在康德镇,在他的管辖范围内,他避无可避,“案子发生在你的治下,自然是你写了折子递上去,难道还要本大人代劳不成?”四品大员,岂是他们这些地方小官可以定罪的。此事理所当然地要上报知府大人、上报朝廷。接下来,在上面提人之前,他们只负责好好地关押吴镇江。而谁审、如何审,是放是判,更不是他们这些小小的地方官能够置喙的。

县辅大人连称不敢,心里却琢磨不透萧知县的态度。

萧知县见他惴惴的,提点一句,“你做的很好。”起身,“夜深了,本知县乏了。”

县辅大人立刻懂了,急慌慌地着人安排住处给萧知县,连同跟随萧知县的衙役们也安排的妥妥当当的。这之后,他叫过牢头亲自交待起来,“里面的那位爷,你给本老爷伺候仔细了。但有一样,盯牢了,除了你,任何人不得接近,任何人不能探望,就是衙门里的衙役、捕快都不行。这事,稍有差池便要掉脑袋的,懂吗?”

四十多岁的牢头点头哈腰地答应着。

等牢头退下,县辅大人又将捕快头子和师爷叫到跟前,也交待了一番话,“明日衙门一开,谁来打听、谁来问,你们能说的话只有‘只等上面提人’,其他的,你们一概不知。再有,若是吴家上门要求放人,你们告诉他们,‘本县辅无权放人,一切得听上头的指示。’”

师爷和捕快头子连连称是,退下了。

县辅大人还不能睡,坐在书房拿起先前自己写下的五份奏折,看了又看,淘汰了其中的三份儿烧掉,只留两份儿摊开到案子上,在地上来回踱步。天微明的时候,他终于选定了一份儿,觉得里面的措词及态度最为理想,便把淘汰的那一份儿又烧掉。

镇门一开,两名衙役带着各自的使命出了康德镇。县辅大人有奏折送往锦阳城的陈知府处,萧知县自然也有奏折送往陈知府处。

天光大亮,青舒起身洗漱,然后慢条斯理地吃着早餐。古叶氏顶着一对儿熊猫眼坐在青舒的对面,脸上愁云惨淡的如丧考妣。青舒并不受影响,专注地吃着东西。

古叶氏自己吃不下东西,还见不得别人吃,一拍桌子,“别吃了。”

在碗盘的颤动声中,青舒淡淡地抬眼,“这就是你世家小姐的教养?”在古人的礼仪中,杯盘碗碟要轻拿轻放,不能拍桌子,尤其是不能拍吃饭用的桌子。

比说话,比讲理,古叶氏从来不是青舒的对手。她气的你你你地你了半天,最后气弱地轻声问青舒,“什么时候出发回府?”

青舒拿帕子擦了擦嘴,“急什么?我的丫鬟被打,还没有讨回公道呢!”

古叶氏窒了窒,“你……一个奴才而已,值当吗?”

“我认为值当,她就值当。”青舒在心里默默地加了一句:比你值当。

关婆子和小鱼默默地收了桌子,将吃食与碗碟端了出去。正好,县辅夫人和白夫人相约来了她们这边。

青舒请县辅夫人和白夫人落座后,一脸娴静地站到了古叶氏身后。

县辅夫人和白夫人对视一眼,然后由白夫人开口,“近日老爷身子不好,这出来一日一夜的,也不知如何了。”接着瞅了眼县辅夫人,“姐姐府上杂事也多,如今正在筹备儿女婚事,在外也耽搁不得。趁着日头正好,我们准备起程回去,不知妹妹是如何打算的?”这声妹妹叫的是古叶氏,可她的眼睛却看向了古叶氏身后的青舒。大家都知道,古府当家的、能拿主意的是青舒,古叶氏只是个摆设而已。

古叶氏自然想回去,可这事由不得她做主,于是张了张嘴,却不知该如何说。

青舒浅笑着在一旁接了,“我娘还有事情未办,怕是还要耽搁小半天。既是两位夫人府内有急事,我娘也不便强求,只能遗憾地要两位夫人先请一步了。”

若是换作以前,县辅夫人和白夫人即便要先行,也一定会说些漂亮的话再辞行。不想,今日两人似乎达成了某种共识般,顺着青舒的话便告辞出去,不过一刻钟便离开了客栈。

古叶氏感受到了她们前后态度的变化,蹙眉,“她们这是?”

青舒的表情淡淡的,“她们不想跟着我得罪吴家罢了,这是人之常情。”

------题外话------

谢谢亲们送的鲜花、钻石、月票及评价票,群么一个。

☆、No.140对上

听了青舒的解释,古叶氏怔怔的,之后,她突然轻叹一口气,“是呢!这是人之常情,是娘忘记了。”

闻言,青舒觉得意外,多看了古叶氏两眼。

古叶氏轻声问,“你就不怕得罪吴家吗?他,毕竟是四品大员。”

青舒觉得今日的古叶氏与往日有所不同,话似乎多了些,她微眯了眼看向古叶氏,“我何时得罪吴家了?我要收回借出去的银子,天经地义。我要替无辜挨打的丫鬟讨回一个说法,天经地义。我按常理办事,何来得罪之说?”

也不知是良心发现,还是不看好青舒的追债之行,古叶氏劝了一句,“你小心些罢,他历来与你爹不和,并不是那么好相与的。”

青舒脸上现出讥色,“挨了我爹一顿打,自然会与我爹不和,我心里清楚着呢!”

“谁告诉你的?”古叶氏难得地提高了音量,情绪有些激动。她万万没有想到,女儿居然知道属于上一辈人的恩怨。

青舒歪靠到了椅背上,“需要谁告诉吗?当年你被他退婚本就轰动一时。再之后,爹看不起他,爹认为他不够男人、没有担当,于是揍了他一顿,转头就去求娶被退了婚的你,闹的满京城皆知。如此震撼性的事件,过了十年八载人们也不会忘记,想起来便要说道一番,何需我特意去打听!”

被女儿掀了旧事,还包括不光彩的被退婚一事,古叶氏的脸变颜变色的。

青舒对古叶氏充分发挥了嘴不饶人的一面,“都说好马不吃回头草,不曾想有人连马的见识都没有。明明当年被他退婚,弄得颜面扫地不说,还毁尽了闺誉,不曾想却在多年后又与他不清不楚地玩起了暧昧。真有意思。”自然,这真有意思说的讥讽之意十足。

既然她要对付吴镇江,当然会把吴镇江的过往及家族情况打探清楚,否则怎能做到知己知彼!这不查不知道,一查竟大有收获。原来吴镇江就是当年勾搭上古叶氏的妹妹而借故退掉古叶氏的那个未婚夫。吴镇江现在的正室夫人叶紫,就是当年挖了亲姐叶蓝墙角的那个妹妹。

叶蓝虽生为嫡女,却生母早亡,又是女子之身,因此叶家人对她的疼爱有限。叶紫为继室夫人所生,既有嫡女的身份,又有亲娘的疼爱与维护,和姐姐叶蓝一比较,她在叶家更有地位。当年在京城求学的吴镇江舍叶蓝就叶紫,不是没有理由的。

当年,被退婚的叶蓝嫁了古云虎,叶紫如愿嫁了吴镇江。既是姐妹反目,自出嫁之日起,姐妹二人再不曾来往见面,更不互通消息,形同陌路。多年后她们宁雲寺偶遇,先是惊喜相认,紧接着想起过往,于是不欢而散。

青舒在想,若是吴叶氏(叶紫)知道自己抢到手的男人还在惦记当年舍弃的女人,不知道会有什么感想!再有,出嫁后的古叶氏独享丈夫,被丈夫疼宠呵护多年;而出嫁后的吴叶氏,虽然坐在正室夫人的位置上,可看着丈夫抬了一个又一个貌美如花的妾进府,不知有没有生出几分悔意!

青舒的毒舌,自然是把古叶氏的面子和里子都给伤了。古叶氏白着一张脸,霍地起身走到床边,倒在床上开始哭。

青舒觉得自己过了,可不知怎么的,一时管不住自己的嘴巴,“女人的眼泪很多时候是落给男人看的,你哭的再楚楚动人,没有男人在场也是白费。”其实她想说:对着我哭没用。不过嘛,说出来有点儿变味儿了而已。

古叶氏听了,哭的越发伤心。

青舒叹了口气,走到窗前坐了,想着吴家人差不多该到了。她很希望来的人里有吴叶氏叶紫。这样,她也好给没出息的小白花娘顺便报了当年的欺侮之仇。男人的战争是流血流泪的,不是生,就是死,干脆;而女人的战争是揭对手的伤疤、戳对手的心窝子的,把对手虐的死去活来,不要命,只要对手痛。

她其实无意与吴叶氏过不去,可吴叶氏早年欺负古叶氏再先,又算计她在后,再加上吴镇江对古叶氏的无耻勾引之举,逼得她不得不出手反击。不管是吴镇江,还是古叶氏叶紫,一样的无耻,一样的惹到了她。这一次,她定要他们这对极品夫妻看好。

有事可做的时候,觉得时间过的飞快。专心等待着什么的时候,觉得时间过的太慢、太过漫长。

青舒无聊的差点睡着的时候,终于有了消息,德县吴家人到了。同时,她如愿以偿,吴叶氏也来了。她看向床的方向,“娘,您的妹妹来了呢!娘要不要去见上一见?”

古叶氏红着眼眶坐了起来,“你到底想做什么?”

青舒用手理了理鬓角,“一为追债,二为我的丫鬟讨一个公道。这个答案,娘可满意?”

古叶氏凄然一笑,“别去招惹叶紫,她诡计多端又心狠手辣,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你不是她的对手。”

青舒挑眉,“哦!听娘如此一说,女儿倒是更想会一会她了。女儿很想问问她,抢了姐姐的未婚夫的感觉如何?幸福吗?女儿更想请教她,眼看着夫君一个接一个地往府里抬貌美如花的妹妹给她,她是不是开心地夜夜睡不着觉?”

古叶氏听了,张大了嘴巴,老半天缓不过神来。等她回过神想劝青舒几句的时候,青舒早已离去。

德县吴府的人气势汹汹地赶到康德镇,与本地的吴家人汇合,直奔衙门。眼瞅着衙门就在近前,却被停在路当中的马车挡住了去路。

吴府的家丁大喝出声,要马车赶紧挪开。

古府管家古强上前,“烦请这位小哥向你们府上的二夫人递一句话,康溪镇古府小姐请二夫人借一步说话。”

那家丁瞪圆了眼睛,“管你是什么小姐,主子们忙着呢,赶紧滚开。”

古强变了脸,“怎么说话呢?长了人嘴却说不出一句人话,什么叫滚开?你先滚一个给大家看看。”

那家丁听了,同另几人撸了袖子要动手。

“怎么回事?磨蹭什么?不知道主子们急吗?”一名管事模样的三十多岁年纪的男子走上前来。

那家丁便附在管事耳边一阵嘀咕。

管事听罢,打量几眼马车及跟随在马车左右的家丁们,对古强说道,“这位管事,今日主子们有要事在身,时间紧迫,耽误不得。烦请贵府主子让一让路。再有,贵府小姐欲见夫人,那便规规矩矩地递了拜帖,夫人有空,自然会回贴约见。这般莽撞行事,如何使得?”

古强来不及说话,却听古强的身后有女子高声嚷道,“你们二夫人当年抢了嫡姐的姻缘使得,你们二夫人如今欲抢了嫡姐的女儿为自己儿子冲喜使得,为何我家小姐要和你们二夫人评理使不得?”

这一嚷非同小可,引来好奇的视线无数。人们只见马车前缘上站着一个丫鬟,这丫鬟头缠白色绷带,长得粗实,正一脸怒气地瞪着吴府的管事。

吴府管事的脸立时变色,大喝出声,“大胆,哪里来的野丫头,竟敢污蔑主子。来人,给本管事拿下。”

吴府的人要上前抓人,古府的人怎么会听之任之,眼瞅着双方要动起手来,就见吴府这边有一个丫鬟上前来,对着那管事说了几句什么。

那管事唯唯诺诺地答应着,然后招手让吴府人退后,像变脸一样,换了一副笑模样,“误会,完全是误会。”然后自己掌自己嘴巴子,“是小人有眼无珠,竟不知表小姐在此。今日夫人实在是有急事要办,不能和表小姐坐下来好好说话。夫人说了,请表小姐先回去,过得几日,夫人自当过府探望。”

站在前车缘上的丫鬟再次开口,“探望就不必了。我家小姐说,贵府这门亲戚我家小姐实在高攀不起。我家小姐在此,有两件事要说与你们夫人听。一,欠债还钱。别以为你们老爷做了四品官就能欠债不还钱。二,伤人就要赔偿大夫的诊金、抓药的银钱、养身子的花费。别以为你们吴府家大势大便能只手遮天,为所欲为。”

那管事不明所以,一时不知如何回应才为妥当。

而吴府这边的丫鬟对着古府的丫鬟呛声,“穷疯了是吧!居然挡在路中央见人就讹。吴府岂是你们这些来路不明的贱民所能招惹的。”然后对着家丁们娇斥出声,“都傻站着做什么,赶紧打走。耽搁了主子办要紧事,你们皮痒是吧?”

“呦,这是谁啊?如此的威风,居然要把本小姐打走。”青舒自马车中钻出来,脸上蒙着轻纱,由小鱼扶着,踩着马凳走下地。

古强及古府的家丁们齐喊“此处有恶人意欲行凶,小姐请上马车。”

青舒一摆手,“放心,吴府有个四品官,却是犯下罪责成了阶下囚的;吴府有个四品诰命夫人,却是德性有失的夫人,真要细究起来,这诰命保不保得住还另说。而本小姐,府中祠堂里供着将军爹的牌位,府中文澜院中供养着四品诰命的娘。本小姐也不是好惹的,哪个不长眼的敢对本小姐动手?”

☆、No.141上门女婿

“你是哪家的女子?竟如此恬不知耻地挡在路中央,出口便是混帐话。你爹娘便是这样教养你的?”一名书生打扮的年轻公子上前来,质问青舒。

青舒打量此人,十六七的年纪,身形有些单薄,面色不是很好,这使得他的好相貌大打折扣。这人,似乎在哪里见过,只是她一时想不起来而已。不过,想不起来不怕,她堵在这里只是要给吴叶氏填堵的,“笑话,你哪只耳朵听到本小姐说混帐话了?反倒是你,好好的书不读,竟站在大街上与本小姐进行口角之争,为难本小姐一个弱女子,你的恩师就是这样教你的?你爹娘就是这样教养你的?圣贤书你全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不成?”

书生面红耳赤地要争辩,但话没出口,呼吸变得急促,他抚了胸口,大口喘气,一脸的痛苦状。

吴府的管事、家丁及丫鬟急呼“少爷莫动怒”,一下围拢过来。管事扶住了书生,一个丫鬟为书生拍背,一个丫鬟为书生顺气,个个如临大敌般地急的不行。

环佩叮当中,吴叶氏甩开伺候的丫鬟不顾形象地冲了过来,“斌儿,斌儿,娘的斌儿。”到了近前,她对着书生又是摸头又是摸脸的,“斌儿,莫气,莫气,你要爱惜自己的身子,对那些满嘴胡话的无知刁蛮女子岂可认真!”

被称为斌儿的书生终于缓过气来,“娘,儿无事,劳娘担心了。”

青舒冷眼瞧着,终于知道这书生打扮的男子是谁。他不是别人,正是上次在宁雲寺看到的书生,也就是吴镇江和吴叶氏叶紫的嫡长子,吴天斌。叶蓝和叶紫同年同月出嫁,按常理,她们二人生的第一个孩子不是同岁也差不了几个月。

但,叶紫出嫁前便已珠胎暗结,嫁过去不过三四月便产下了吴天斌这个嫡长子。反观叶蓝,婚后大半年才有孕,十月怀胎生下青舒。如此,吴天斌便大了青舒一岁多。这吴天斌去年成婚,新婚不过三月,他的娘子突然暴毙,而他本人染了怪病,请了无数大夫医治,均无起色。

太医断为不行了的洛尚书的小孙子无药而愈的事情,吴镇江和吴叶氏不知从何处听说了,自然上了心,托人仔细打听了一番,一下牵出了青舒和青阳这对姐弟来。当时,他们夫妻二人的面色很不好。他们也想借用有福之人的福泽,可这有福之人却是与他们夫妻有过节的古云虎夫妇的子女。

吴镇江的意思是让吴叶氏去见古叶氏,认回这门亲戚,打好两府的关系,接下来要开口的事情会好办很多。吴叶氏不愿意,她不想向自己的手下败将低头。那怎么办?这时候,吴天斌的病再次发作,有道士荐言,可以试试冲喜。这冲喜的女子还不能是普通的女子,得是福泽深厚的,还可以改变身边人命运的。他们夫妻一合计,眼下合适的人选还是古青舒。

吴镇江考虑了几日,告诉吴叶氏,这事不用吴叶氏管,他会安排好一切,定抬了古青舒进门给儿子冲喜。至于用了什么手段,他警告吴叶氏不许过问。岂料,他专程为儿子的事情告假回乡,结果却是马失前蹄,在阴沟里翻了船。

吴府上下一阵忙活,把吴天斌弄上马车,说是要去看大夫。吴叶氏回头,看向青舒的目光很平静,“你是古青舒?”

青舒盈盈一笑,纤手一伸,有丫鬟将一样契纸类的东西放进她的手中。她拿好,将它抖开,甩了甩,“正是。吴家二夫人,久仰大名,幸会,幸会。本姑娘今日在此,是专为追债而来。四年多前借去的两千八百两银子,限你们三日内还清。否则,公堂相见。”

吴叶氏嘴角微挑,“见了长辈不行礼问安;拦路张口就讹人;一次又一次地抛头露面四处惹是非,这一桩桩、一件件,叶蓝倒是教出了好女儿。”

青舒笑吟吟地回敬她,“吴二夫人说笑了,本姑娘和你很熟吗?你是何时看到本姑娘见了长辈不行礼问安的?再有,什么叫拦路张口讹人?吴镇江吴老爷于四年半前从古府借走了两千八百两银子,至今未还。怎么,看我们孤儿寡母的,以为好欺负,想赖帐不成?至于说到抛头露面,本姑娘很好奇,吴二夫人今日是为了何事要如此急切地抛头露面的呢?”她就不信了,吴叶氏敢当众说自己抛头露面是为了救奸淫良家妇人的夫君。

吴叶氏身边的丫鬟大声说道,“放肆,夫人岂是你这等粗野的女子可以顶撞……啊……”

痛呼声起,吴府的人及看热闹的人倒抽一口冷气。

头上缠着白色绷带的小娟拍了拍沾了些许灰土的手,盯着捂着眼睛、鼻子痛弯了腰的吴府丫鬟,哼了一声,“没规没矩,主子们说话岂有下人插嘴的余地,还大府丫鬟呢,连我这等见识浅薄又粗线条的丫鬟都不如。”她自然不敢弄出人命,所以拿来丢人的并不是石块儿,而是土块儿。

吴叶氏看向青舒的视线阴毒无比。

青舒自是不惧,“三日内不还银子,本姑娘不介意趁着吴大老爷犯下奸淫罪行之时告上一状,两案并一起审理了,也省得麻烦官老爷过两遍堂。”说着,她收妥手里的纸,眼含讥色地转身,由小鱼搀扶着上了马车。

因着四年半前、两千八百两银子等语句面露凝重之色的古强一挥手,“起程。”

眼见古府马车慢悠悠地离去,吴叶氏强作镇定地转身,面色平静地坐进马车里。当车帘放下,无人能窥见她的真情流露时,她心底的恨与怨汹涌而来,使得她差点拧碎了手中的锦帕,并无声地落下泪来。四年半前,两千八百两银子,这字字句句,刺得她心痛难当。

“大少爷,您不能下车,要好生歇息。”管事急切的声音传入正伤心的吴叶氏的耳中。

吴叶氏忙收泪,用帕子按了按眼角,“何事?”

紧随马车左右的婆子隔着车帘子回话,“回夫人,大少爷说身子无碍,想下车走走。”

吴叶氏急道,“告诉他,不可乱来。”

不多时,吴天斌的声音出现在吴叶氏的马车外,“娘,儿想与娘说说话。”

吴叶氏急道,“一个个的如何伺候的,赶紧搀了少爷上来。”

吴府华贵的马车内,吴叶氏与吴天斌面对面地坐着。

吴天斌的脸微带苍白之色,“娘,她就是古青舒吗?”

吴叶氏抚着胸口,深吸一口气,“斌儿,是爹娘不好,竟眼拙地还想娶了如此无礼的丫头给你。斌儿放心,从今而后,娘再不提娶那丫头给你的话。”

吴天斌却低了头,叹了口气,“娘,不知是不是孩儿多心了,刚刚病发,竟没有往日那么疼痛,再有,疼痛的时间也比往日短了小半刻钟。”

吴叶氏先是震惊,而后狂喜,“斌儿,斌儿,这是真的?”

青舒一行人回到客栈,收拾了东西准备打道回府。

古叶氏绞着手中的锦帕,“你,你见到她了?”

青舒如实作答,“嗯。”

古叶氏小心翼翼地盯着青舒,“那你……”

“我堵了她的去路,当众告诉她,欠债要还。”青舒回答的痛快。

古叶氏纠结着,似乎有话要说,可犹犹豫豫的一直没说出口。

这时候,小鱼进来禀报说一切准备停当,可以出发了。如此,她们一行人结了客栈的食宿银,向镇门方向慢悠悠地行进着。他们一行人刚出了镇子,就有人送信儿。吴叶氏硬闯衙门牢房,抓花了吴镇江的脸。

马车内,无精打采的古叶氏听了,坐正了身体,眼睛瞪老大。

坐在古叶氏对面的青舒掏了掏耳朵,“我没听清,再说一遍。”

古强对前来送信儿的乞丐说道,“你再仔细地讲一遍。”

蓬头垢面、看不出模样的乞丐便提了声音说话,“吴家三老爷带了四五十人闯了衙门,闯进了牢房。吴府二夫人和二老爷讲了几句话就吵起来了。二夫人连骂带抓,把二老爷的脸都抓花了,血印子一道一道的。”

小鱼替青舒问话,“他们讲什么吵起来的?”

乞丐抓抓脏乱的头发,“二夫人问二老爷,‘四年半前的那笔银子,是不是跟那贱人拿的?’二老爷说‘闭嘴。’二夫人哭骂‘吴镇江你这个老不修、黑心肝儿的,这么多年你居然还跟那贱人勾勾缠着,怪不得说有办法让古家点头答应冲喜。你这个没良心的。’二老爷生气,甩了二夫人一巴掌。二夫人尖叫着挠了二老爷的脸。”

小鱼又问,“然后呢?”

乞丐接着说,“三老爷要带走陈谷子和他娘子,知县老爷不让,正吵吵着,爷爷就让我们过来送信儿了,后边的我不知道。”说着,往一百米开外的路边一指,那里站着一个乞丐,“爷爷让我们一起过来的。”

小娟掀了车帘一角,对着小鱼一点头,小鱼看向管家古强。

古强一招手,有人送上两个白面烙饼。古强接了,连同十个铜板一起放进乞丐手里,“去吧!”

乞丐笑咧了嘴,抓着白面烙饼和十个铜板向同伴的方向跑去。

古强的心里沉甸甸的,“小姐……”他欲言又止。

“有话回去说,走吧。”青舒坐在车内说道。

一行人再次出发,并在午后天大亮的时候回到府里。青舒一下车,青阳便挨过来,喊着姐姐。等古叶氏下车,他收了脸上的笑,站到了青舒的身边,低着头,叫了一声娘。

古叶氏由关婆子扶着,目不斜视地自青阳面前走过,直奔内院中的文澜院。

这时,青阳抬了脸,脸上又有了笑模样,“姐姐,你累不累?”

青舒煞有介事地喊累,“好累啊,小阳,姐姐走不动了,怎么办?”

青阳听了这个着急,在原地转了两转,背过身去往青舒面前一站,微弯了腰,“姐姐,小阳背你。”

扑哧一声,青舒笑了,就连小娟和小鱼都笑了。

青阳急红了脸,“不许笑,不许笑,小阳背的动姐姐,不信试试。姐姐,不信试试,小阳背的动。”

刚走过来的陈乔江听了,指着青阳的鼻子,“你忘了,男女授受不亲。别说你背不动,就是背得动也不能背。”

青阳本来就因为被人小瞧了而不高兴,又被陈乔江这样说,小脾气上来了,“我就背,我就背,你能怎么着?”

陈乔江跳脚,“我告诉先生去。”

青阳下巴一抬,“告诉就告诉。”

苏妈妈怕他们打起来,赶紧上前做和事佬,“呵呵……少爷,少爷,这会儿您还背不动小姐。不急,再过个三两年,等小姐准备出嫁的时候,少爷就背得动了。到时候,小姐上头没有哥哥,可是要靠少爷背上花轿的。”

青阳愣了,“背上花轿?”

苏妈妈点头,“是啊,是啊,姑娘出嫁的时候,必须要由家里的兄长背上花轿的。家里没有兄长的,那就由弟弟代劳。若是下边没有弟弟,或者弟弟太小的,就得由堂兄弟们背。”

青阳立刻红了眼眶,一把抱住青舒,“不要,不要,我不要姐姐出嫁。”

苏妈妈听愣了,小鱼和小娟捂了嘴。

陈乔江却跳了起来笑话青阳,“哈哈……傻子,笨蛋,姐姐都是要嫁人的,没有不嫁人的。”

青阳回头要去揍他。

回过神的青舒赶紧拉住他,然后自他身后双手搭在了他的小肩膀上,“不理他,姐姐累了,赶紧背姐姐回去歇着。”

青阳绷着小脸不说话。他还在生气,生气姐姐居然不相信他,还笑话他。

苏妈妈要说话,却被青舒递过来的眼神给制止了。

青舒自后上方歪头看了眼嘟了小嘴的青阳,笑嘻嘻地说,“小阳不怕,姐姐不出嫁,到时候,姐姐找个倒插门的,找个上门女婿,给小阳娶个姐夫回来。”

窟通、窟通、窟通……

别说苏妈妈、小鱼和小娟,就连管家古强都没能站稳,摔到了地上。可见青舒这话的杀伤力有多强。

青阳不嘟嘴了,眼里满是问号,“什么是倒插门的?什么是上门女婿?”

陈乔江啊啊地喊了几嗓子,转身,拔腿就跑。

青舒对着青阳眨了眨眼,不理旁人,挪到青阳身侧,拉了青阳往内院走,“这所谓的倒插门的,就是指上门女婿,也就是入赘。”

青阳还是没懂。

青舒想了想,“你看,元河成亲,就要把阿琴娶进门来。以后,阿琴就是元河的人了,是管家伯伯家的人了。反过来,若是阿琴不嫁过来,而是元河去了阿琴家和阿琴成亲一起生活,那,元河就是阿琴家的人了,除了走亲戚的时候,元河再不能回管家伯伯他们这边了。这个,就是入赘,就是倒插门的,也就是上门女婿。”

青阳的眼睛闪闪发亮,“上门女婿出嫁的时候,坐花轿吗?”

青舒那个汗,“呃,好像,似乎,不坐吧!姐姐不是很清楚。”到底坐不坐啊,这个她真不清楚,或许可以找个时间向苏妈妈请教这个问题。

青阳立刻推理出下一个关键,“那就是说,上门女婿不用家中的兄长背着上花轿。”

青舒狂汗,“大概吧!姐姐不是很清楚,找个时间问一问苏妈妈就知道了。”

青阳却提议,“姐姐问苏妈妈,我写信问彥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