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的一声,刚被解开绳子的大黄嗖的一下冲了出去,追在青舒和陈乔江的后头。

陈乔江别看是个小霸王,却怕狗。他喊了一声娘,火烧屁股似地跑的飞快。不过,他跑的再快也快不过大黄,发现大黄就在身后,他吓得大喊大叫的一把抱住了廊柱,整个人都吓傻了。

大黄才不稀罕和他玩儿,嗖的一下从他身侧跑了过去,追在青舒的后头。

青舒笑着改了方向,往小丫他们的方向跑。

麦子和笙歌根本不知道什么叫怕,居然拍着手、挪着小短腿迎上来,想要抱住大黄。

青舒怕大黄撞倒了两个小的,于是一边跑,一边从手里的油纸包里拿出一颗肉丸子往旁边一丢,“大黄,给你骨头。”

大黄向那边飞扑过去,一下就接住了丢出去的肉丸子。这惹得跟在后头的青阳和洛小荣看直了眼。就连麦子和笙歌都看呆了。

青舒已经停了下来,她有些喘,但脸上的笑容不减,“这,这一包,你们分着吃。”

“姐姐,小心后面。”青阳急喊出声。

青舒来不及反应,刚刚还被狗追的脸色青白的陈乔江竟活蹦乱跳地出现在青舒的后方,一把抢了青舒手中的油纸包得意洋洋地跑了。

青舒笑骂道,“臭小子,你的这种机灵劲儿一半用到读书上就好了。”

小娟跑过来报信儿,“小姐,苏妈妈就要过来了。”

青舒一听,赶紧跑走,找地方躲去了。

当闻讯的苏妈妈找来的时候,青阳正大方地把手里的肉丸子分给洛小荣及小丫他们吃。

苏妈妈看看左右,“小姐人呢?”

青阳和洛小荣几个低头专心吃东西,并不说话。

小鱼轻道,“小姐不是回内院去了吗?苏妈妈您没遇到?”

苏妈妈疑惑,“是吗?我还以为小姐又失了分寸,跟个孩子一样乱来了。没事,没事,只要小姐不蹦蹦跳跳的,没忘了大家闺秀的作派就成。”要走的时候,意识到不对,瞪住小鱼,“小姐回内院了,你在这里做什么?”

小鱼忙道,“小姐让奴婢拿了买的糕点给少爷们吃。”

苏妈妈看青阳他们吃的高兴,倒是没再说什么,回去了。

见此,小鱼拍了拍胸口,心道好险。

躲在不远处的青舒冲小鱼竖了一个大姆指,表示赞许。然后她回头,往躲在她身后的小娟的脑袋上狠敲了一下,“臭丫头,人家小鱼帮小姐我打掩护,你呢!你却躲到了小姐我的后头去。”

小娟伸了一下舌头,搔了搔头,一脸的无辜。

青舒不敢耽搁,赶紧溜回了内院去。

过了几日,几车的大白菜拉到了古府。白菜在太阳底下晾晒了一日,青舒便招集了人手腌第一批的酸菜。

宁四的老娘和娘子两人,程娘子一人,阿琴的娘和舅娘陈氏两人,这就是五个人。再加上古府上的人,共十几个女人凑到一起,开始分工合作腌起了酸菜。考虑到早晚天气太凉,再加上女人的体力远不如男子,青舒便固定了做工的时辰,每日辰时过半开工,午时吃饭兼休息半个时辰,下午申时收工。

青舒把监督、管理的差事交给了管家和苏妈妈后,自己带了青阳、洛小荣和陈乔江跑去庄子上收豆子和白菜了。今年的豆子再不是三文两斤或两文一斤的价了。

青舒定的收购价是,黄豆和红小豆五文一斤,花腰豆三文到四文不等。白菜的收购价与去年康溪镇上的市场行情相同,一斤一文半到两文不等。

因为大多数人家的农忙还没有结束,第一天收上来的豆子并不多。而白菜,因为许多人家都没从地里拔,所以没有一个来卖的。

青舒发现,一向不怎么安生的陈乔江居然对记帐和付帐异常专注,从头到尾根本没有捣过乱。青舒觉得诧异,难道这孩子的兴趣在作买卖上?

青舒这边过的充实而忙碌,而吴叶氏那边的日子并不好过,而且是非常的不好过。

------题外话------

码的太专注,忘了时间,汗一个

☆、No.170闹鬼,道士

吴府请了康德镇宁雲寺的两名高僧及普通僧众数人到府上,请他们在府上连续颂经三日。

自那夜之后再没有闹鬼的事发生,再加上这三日的颂经法事做下来,吴府所有人都觉得这鬼是压服住了,便安下心来。

吴叶氏也觉得这颂经法事起了作用,整个人精神了一些,也不再疑神疑鬼地草木皆兵了。送走了僧众们,吴叶氏觉得自己终于活了过来,总算安稳地睡了一晚。

第二日,她便恢复到从前,端回了当家主母的架子,坐在上首,先是招集了他们二房所有的妾室及子女,说话不温不火地很是收拾了几个趁机兴风作浪的妾室及庶女。二房没有庶子,只有庶女。因为她绝对不允许他们二房有庶子存在,为了不留后患,她都早早处理了的。

再之后,她叫来了大房和三房的嫡夫人,即大夫人和三夫人。人到了,她却像没看到一样,低着头摆弄手指,既不请她们坐,也不说让她们走。大夫人和三夫人心里极不痛快,却也没有调头走人,而是面色不虞地坐了。

许久,吴叶氏似乎摆弄够了手指,慢慢抬头,见到大夫人和三夫人,一脸惊讶状地说道,“哟,原来大嫂和三弟妹已经来了,我这儿想着事儿,一下就走神了,也没注意大嫂和三弟妹是何时进来的,真是该打。”

大夫人皮笑肉不笑地没说话。

三夫人慵懒地抬眼,一脸温婉状地说道,“俗语说的好,这贵人多忘事,像我们这样无足轻重的二嫂自然容易忘。”

吴叶氏挑眉,“哎呦弟妹,二嫂错了还不行?你也知道,二嫂最近太忙,身子都拖垮了,在这种时候,弟妹你可不许挑二嫂的理儿!”

三夫人理了理云鬓,“二嫂要忙的事情多,忙着为二哥的事情跑前跑后的还不算,还得为天斌的病操心,再加上近些日子二嫂院中并不太平。这事儿赶事儿的,身为贵人的二嫂自然没闲情把我们这些妯娌放眼里。我们明白的,二嫂不必劳累了自己解释这些,我们明白,我们一点都不怪二嫂。是吧,大嫂?”

大夫人并不接三夫人的话,皮笑肉不笑地看向吴叶氏,“二夫人,请问有事吗?我家浩儿病了,正是离不开娘的时候。”意思是,有话快话,有屁快放,她没工夫陪吴叶氏耍嘴皮子。在以前,无论如何,面子上她都要喊吴叶氏一声二弟妹,现在连弟妹的称呼都免了,直接叫了二夫人,摆明了要和二房划开界限。

吴叶氏气的不轻,一拍桌子,“我们还是一家人吗?是一家人吗?兄弟还关在衙门里,你们便个个不安生,不帮衬兄弟就算了,还处处挖自家人的墙角。趁我病的几日,你们手伸的多长?你们搜刮走了公中多少东西?我心里明镜似的。”

大夫人冷了脸,“二夫人,饭不可乱吃,话不可乱说。你想栽赃陷害,对不起,你找错人了。”说罢就站起来往外走。

吴叶氏恨极,“你!”

大夫人在迈出门槛时回头,“二夫人,说话要凭良心。这些年,爹娘偏疼你,让你管家,你从公中搜刮走了多少,我们大房没兴趣知道,我们大房感兴趣的只有属于我们的那一份儿家财。再者,别再跟我提什么一家人,让外人听到,可是会笑掉大牙。前年夏天,大老爷有事求到二老爷跟前,二老爷只顾搂着艳妓亵玩,可曾帮过大老爷一丝一毫?还有你,二夫人,为了一千两银子装头疼避不见面,让我们大房在人前低声下气地受尽了嘲弄。”

吴叶氏万万没想到大夫人会提旧事,立刻回过味儿来,看来今日对大夫人只能来软的,不能来硬的。想明白了这点,她立刻站起来,要过去拉大夫人,“哎呦大嫂,不是都说清楚了吗?那时候我可是真病了,娘都能作证的,还有……”

大夫人一把挥开吴叶氏伸过来的手,“少来这套。”然后头也不回地走掉。

吴叶氏铁青了脸色,气的转过脸瞪向坐在一旁看热闹的三夫人,“三弟妹,你和大嫂前日从公中的账上拿走了三千两银子,给你三日时间,三日内必须一个子儿不差地还回来。听到没有?”

三夫人叹了口气,“二嫂,那银子是大嫂拿的,又不是我拿的,你跟我发什么火儿?根本跟我说不着嘛!”“好了,好了,别气了,大嫂正在气头儿上,来硬的不行。依我看,二嫂最好说给爹娘知道,省得爹娘偏听偏信的着了大嫂的道儿!”她说着起身,一边往外走,一边叹气,“唉!这日子没个消停的时候。”

吴叶氏脸上的怒气立刻烟消云散,一脸平静地坐了回去。

她身边的嬷嬷一脸担忧地道,“夫人,大夫人和三夫人怕是联手了,怎么办?”

吴叶氏不甚在意地道,“随她们折腾去,她们越折腾,爹娘越看不上她们,本夫人当家主母的位子坐的便越稳。”

嬷嬷,“可是老爷还关在衙门里,老爷若是倒了,对夫人十分不利。”

吴叶氏哼了一声,抿紧嘴不说话。只要她娘家不倒,她在吴家照样独大,大夫人和三夫人加在一起都不是她的对手。吴镇江的风流无情她早看透了,将来她能依靠的只有两个儿子。她得救儿子,她得想办法救儿子的命,吴镇江是死是活她已经不想管了。那个男人实在是伤透了她的心,否则她怎么会失控地错手杀了叶蓝!

目前,适合给她儿子冲喜的还是只有古青舒一个。她杀了叶蓝又如何?既然明的不行,既然不能正经八百地用八抬大轿抬了古青舒进门给儿子冲喜,她便来暗的。她有的是手段。哼!八抬大轿的抬不干,明媒正娶不答应,好,她就让古青舒为婢为妾地给她儿子当一辈子的奴才。

她静静地坐在那里思谋了一阵儿,觉得此事得慢慢来,不能急于求成。这一次,一切要安排妥当了,万不能像当年对付叶蓝一样,中间出了差错,让人搅了局。当年她原本可以毁了叶蓝的清白的,万万没想到让古云虎给破坏了。

想到这里,她去了吴老夫人那边请安,顺便一脸为难地提了一句大夫人和三夫人私自从公中的帐上取了三千两银子的事。

吴老夫人听了蹙眉,却没有说话。

吴叶氏聪明地不再提这话茬儿,陪吴老夫人又坐了片刻,回去了。夜里,她在枕下放了一把剪刀躺下,屋中还有一个丫鬟一个婆子打地铺陪她,她便安稳地睡了。

到了丑时,吴叶氏院中的屋顶上无声无息地出现两个黑影儿。不多时,一个黑影身上套了女子素白的长裙,再拿了个面具戴上,然后束发的带子一扯,头发立刻披散开来。此人用手指梳理了几下头发,最后系上准备好的素白的女子腰带,向同伴点头,表示准备好了。

立刻的,黑衣人双脚倒勾着屋檐,整个人挂在屋檐上,一下就弄开了窗栓。窗户开了,黑衣人手扶窗框,勾着屋檐的脚挪开的同时,像个杂技演员一样身体柔软且轻巧地跳进了屋中,没有发出任何声响。

虽然屋中的光线非常昏暗,可他没有任何磕绊地迅速来到床前,从身上拿出一块儿布捂住了吴叶氏的口鼻,心中默默地从一数到十,然后把布拿开,收好。之后,他先探了一下吴叶氏的鼻息,再扯开吴叶氏身上的被子,把毫无知觉的吴叶氏抱下床放到地上,再从身后特制的包袱里拿出一样水袋之类的东西来。他拔开这东西的塞子,往床褥上倒里面的东西,然后用被子的里侧擦了擦这东西的口儿,再按好塞子,装回身后的包袱里。

他把被子盖到倒在床褥上的东西上,然后把吴叶氏像扛麻袋一样地扛到窗口。

白衣人从窗外接了吴叶氏,等黑衣人从屋里跳出来,并关好窗子上了屋顶,他才扛着吴叶氏“飘”到院中的花丛跟前,然后居高临下地把吴叶氏丢到了花丛根下。

黑衣人藏身在屋顶上居高临下地观察着整个吴府。

而白衣人站在吴叶氏的院墙上,在吴叶氏醒来第一眼便能看见的地方,算计着时间,等待吴叶氏醒来的那一刻。

时间并不长,也就数五十几个数的工夫,白影儿站在院墙上以柔弱女子低柔且凄婉的声音哭了起来。

躺在花丛下的吴叶氏动了一下。

白影儿哭的更加凄婉,间或还呼唤着,叶紫,紫妹妹等。

吴叶氏痛苦地低吟出声,双手抱紧了身子,很快便惊醒。她睁大了眼,当她捕捉到身下的冰凉,眼前的昏暗及那低泣中不时呼唤着紫妹妹的白影儿时,她抱住头尖叫出声。

白影儿口中呼唤着“紫妹妹”,慢慢飘了过来。

恐惧使得吴叶氏眼睛瞪的大大的,尖叫个不停。

白影儿嘻嘻笑出声,自她头顶上飘过。

被吴叶氏的尖叫声吵醒的丫鬟婆子正从屋子里冲出来。在昏暗的夜里,白色就是最扎眼的存在。躺在地上尖叫的吴叶氏,及吴叶氏头顶上正飘过的“鬼魂”,使得丫鬟婆子闭紧了眼睛尖叫了起来。

白影头也不回,嘻嘻笑着飘到了对面的屋顶上,并不动声色地触动手腕上的机关,呲呲几声收回细似线的某种东西来。而这不大的呲呲声在下边几人卖力的尖叫声中成了最微不足道的的动静,根本没人会注意。

吴叶氏的院中吵杂而灯火通明时,两个黑影儿已经离开了吴府,借助着独属于他们的工具,已经滑行着接近县城的城墙。

这是第二次了,已经第二次了。吴叶氏崩溃了。同样的,她在院中花丛下醒来;同样的,鬼魂呼唤着她向她飘来;同样的,她的床上留下了触目惊心的一大摊血。

惊惧加上着凉,吴叶氏这次没有上次那么幸运了,她病了,病的起不来床。

吴老爷暴怒,亲自带人查也没查出什么名堂来。最后他私下找来一个欠他人情的捕快,让这名捕快帮忙看现场,希望能找出蛛丝马迹来。遗憾的是,那捕快看了又看,也是一无所获。若是人为,把人从屋子里挪到院中的花丛下,至少院中该留下脚印吧!可蹊跷就蹊跷在这里,偏偏院中没有可疑的脚印。再者,门窗都好好的,一点都没有人为破坏的痕迹。这下,整个府中除了吴老爷之外,人人都相信是古叶氏的鬼魂在作怪。

吃,吃不下;睡,睡不着。仅仅是两日的时间,吴叶氏整个人都脱相了。脸色苍白如纸,双眼无神,眼下乌青一片。一到夜里,她就拉着丫鬟的手不松开,还不让熄灯,油灯一定要点到天亮才让人吹熄。

吴老夫人也是吓的够呛,整日坐在庵堂里敲木鱼。

在吴叶氏病倒的第三日,县城里来了一名游走四方的道士。这位道士白须白眉白发,满脸的褶子,看年岁至少七八十了,不过整个人非常健朗。老道士手持拂尘,背上背着竹制的箱笼,里面装的桃木剑的剑柄露在外面。而箱笼上插的一个小小的幡上写着“斩妖除魔,驱鬼辟邪”八个字。

☆、No.171吐血

“斩妖除魔,驱鬼辟邪”的老道从集市上走过,却没有吆喝生意,而是停在卖面的摊子前,吃了一碗素面后离开了集市,往县城里富贵人家聚集居住的区域去了。

在经过吴府前时,老道咦了一声,停了下来,眯了老眼打量了又打量吴府,口颂道号,掐指算着什么。

吴府的家丁见府门前停了个老道,出来驱赶,“去,去,去,这里岂是你能停留四看的地方。”

老道再次口颂道号,操着南部地方的口音问道,“敢问小哥,这里是否夜间不太平,有污秽之物现身作乱?”

赶人的家丁张大了嘴巴,看向老道的眼神立刻就变了,不再是轰苍蝇一样的嫌恶,而是满满是敬畏。

另一名家丁表现的比较淡定,“请问道长从何处来?如何称呼?”

老道不答,却是摇了摇头,往吴府上空看了一眼,转身就走,边走边嘴里嘀咕,“怨气太重,不好收伏。”

吴府的两个家丁惊愕地面面相觑,最后先前表现比较淡定的那一个一推另一人,“赶紧跟上去看看,别让道长走远了。”然后让第三个家丁守好门户,自己往府中急走。

管家得了信儿,也不多说,将前来禀报的家丁领去了吴老爷跟前。那家丁又把老道的事情说了一遍。

吴老爷沉吟片刻,向管家一摆手,“让二夫人自己拿主意。”

不多时,二夫人得了信儿,吩咐管家赶紧把老道请到府上来。吴老夫人也得了信儿,叫了管家过去问话,也有意请了老道进府。

因为派了人盯着老道的行踪,因此吴府的一名管事很快就找到了老道,请老道到吴府帮忙驱鬼辟邪。

那老道起初不肯,说是在吴府的东南角作乱的厉鬼怨气太重,他没有十足的把握能够收伏住。二房占据的就是吴府的东南角,那管事立刻对老道点头哈腰的缠着,定要请了老道回去。

吴管家冷眼看了片刻,拿出了五两银子往老道手里塞,并说这是主子们的小意思,还说若是道长能把事办妥,主子们另有赏赐。

老道接了银子,并没有见财窃喜的表现,而是一脸郑重地一手拿了五两银子,一手掐指算着什么。过了片刻,他把银子放入袖袋中,“这个差事,老道接了。”

老道被请进了吴府。由吴管家亲自领着老道去了吴叶氏居住的小院前。老道眯着眼睛从外边打量片刻,往回走。

吴管家陪着小心问,“不知道长都看出了什么?”

老道当时没有说话,回到为他安排出来的房间,他才对吴管事说,“在此作乱的鬼魂怨气太重,戾气太重,你们主子才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卧床不起。要想收伏它,不仅老道要设坛作法驱鬼,你们主子也得办下两件事安抚此鬼。”

吴管事便说道,“有话道长尽管说。”

老道弄了弄道袍的袖子,“备笔墨。”

有小厮很快端了笔墨及纸张进来,并把墨磨好,这才垂手退下。

老道伏案,迅速写下几行字,吹干墨迹,把纸折了三下,交给一旁的吴管家,“交给你们主子。”又从箱笼里拿出两张灵符来,同样交给吴管家,“灵符贴于床头,保你家主子安稳睡上一晚。天亮后,揭下灵符烧成灰,用温水冲了,让你们主子喝下。”

吴管家将疑问放在心底,告别老道出来,往二房的院子方向走。经过花园时,遇到吴老爷,他停下来见礼。

吴老爷背着手,“这是去哪里?”

吴管家便把事情说了。

吴老爷说道,“拿上来。”

吴管家把老道交给他的纸交给了吴老爷。

吴老爷拿过来,展开了看,立刻沉了脸,把纸丢回给吴管家,“别提见过本老爷,只管把信交给二夫人。”

吴管家诺诺地答应着,拣了落地的纸恭敬地后退。

吴老爷追加一句,“见了此信,二夫人会有什么反应,尽管报来。再者,盯牢那老道。”

吴管家诺诺地答应着退下。

老道写的信到了吴叶氏手里,吴叶氏看罢,青白的脸色更加难看,差点晕厥过去。她喘着粗气,无力地由婆子扶着躺下了。不由自主的,她的眼角流出泪来。这辈子,她最后悔的莫过于年少时遇人不淑,瞎了眼、托付错了终身。那些难以启齿的事,现在成了她欠下的债,她都病怏怏的了,还得替羁押在牢里的那个混帐男人收拾烂摊子。她不甘,她恨。

夜里,吴叶氏只留了当年陪嫁过来的嬷嬷在身边,让其他人全部退下。

吴叶氏无声地落泪,“奶娘,当年紫娘年少无知,不听奶娘的劝,执意要和老爷相好。现如今,紫娘悔不当初,可一切都晚了。”

叶嬷嬷一边为吴叶氏轻轻拭泪,一边低声劝道,“小姐,人生在世谁不犯几个错误,一切要往前看,即便是错,也要抬头挺胸往前走。您看,两位少爷既孝顺又有出息,往后呀,只有您享福的份儿。那些遭心事只管抛一边儿去,为了两位少爷,您也得挺过这一关去。”

吴叶氏点头,把老道给的纸拿给叶嬷嬷。叶嬷嬷看罢,忙看吴叶氏的脸色,心里乱糟糟的不知如何是好,迟疑地道,“小姐,此事不可信。”

吴叶氏的眼中是毫不掩饰的恨意,“虽然老爷不肯承认,可我心里清楚的很,几年前老爷的确从叶蓝手里拿了大笔银子。否则,当时他哪里拿得出四五千两银子在京中秘密置办私宅,养小妖精。到头来,他欠下的债全部算到了我的头上,我怎能咽下这口气!”

叶嬷嬷一脸愁容地问,“小姐,道士的话可信吗?”

吴叶氏幽幽地叹了口气,“‘欲驱怨鬼,必先还清欠怨鬼之财物,并祭奠其亡魂一次,而后作法驱之,事半功倍。若不减弱其怨恨之气一二分,贫道不敢保证能将其彻底驱除。’嬷嬷,有了这句话,我对道长是深信不疑。老爷向叶蓝伸手拿银子的事,这世上根本没几个人知道。道长能算出此事,证明他的确法力高深。”

叶嬷嬷迟疑地提醒,“小姐,您别忘了,前段时间那古青舒可是提过让老爷还银子的话。这道长会不会是古青舒派来的?”

吴叶氏皱眉想了想,很快摇头,“不会。那古青舒所提只有两千八百两,实际上,不止这个数。这说明,古青舒当时只是在诈本夫人而已,实情她并不清楚。”

叶嬷嬷想到一事,“小姐,这古青舒也太过安静了一些,怕不是什么好事。”

吴叶氏虚弱地闭上眼睛说道,“她只是在积蓄力量而已,她明白,扳倒吴府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派人盯紧了她,我要在她发难前先一步动手,我要让她永无翻身之日。”

叶嬷嬷应下,问道长的信该如何处理。

吴叶氏低低地说道,“放我枕下。再有,明日午前让叶掌柜来见本夫人。再不情愿,我也得咬牙还了这债。记住,不要惊动任何人,别让爹娘知道,也别让两位少爷知道。无论如何,不能让少爷他们知道老爷办的糊涂事。”

过了片刻,对老道深信不疑的吴叶氏问叶嬷嬷,“道长给的灵符可是贴了?”

叶嬷嬷说贴好了,要吴叶氏安心睡。也不知是心理作用还是什么,过不多久,吴叶氏竟难得地睡着了。

叶嬷嬷心下大喜,对着贴在吴叶氏床头的灵符拜了又拜,觉得请的这位道长确实不是俗人,是有大本事的。她只顾高兴,根本没注意屏风后藏了个人,此人把她和吴叶氏先前的对话听了个清清楚楚。

等到坐在床前守着吴叶氏的叶嬷嬷开始打盹儿,藏在屏风后的一个丫鬟悄悄出去了。

过不多时,吴管家去见吴老爷禀报事情。

吴老爷听罢,眉头皱的死紧,最后骂了一声混账东西,再不言语。

第二日,安稳睡了一晚的吴叶氏气色好了许多。等她洗漱过了,叶嬷嬷传饭。有丫鬟端了三菜一汤加一碗白米饭进来,叶嬷嬷亲自摆饭。端饭菜的丫鬟趁叶嬷嬷不注意的时候,向吴叶氏轻点了一下头,然后立刻垂下脑袋,等叶嬷嬷摆好饭后安静地退了出去。

吴叶氏不动声色地用过早饭,稍作整理后由丫鬟扶着去给吴老爷和吴老夫人请安。

吴老夫人一边劝吴叶氏身体没好前不必前来请安,一边数落了几句大夫人和三夫人,说她们没病没灾的都不肯来请安云云。

近段时间对吴叶氏很不满的吴老爷今日不再板着脸,而是和颜悦色地吩咐吴叶氏要好好养身子,近几日不必前来请安。再有,他让小厮拿了一个小小的锦盒,说里面装了五百年人参的须子,让吴叶氏拿回去补身子。

吴叶氏虚弱地谢过吴老爷的赏,让人左右扶着回了。回到了房中,她只留叶嬷嬷一人在屋中,其他人都让退下了。打开锦盒,里面的确装了人参须子,而人参须子的下面,是三千两的银票。

叶嬷嬷吃了一惊,“小姐,这是?”

吴叶氏面无表情地将银票收起,面向里躺在床上不言语。她是谁?她是从不吃亏的叶紫。吴镇江欠下的债,她凭什么还?她顺势略施小计,既得了吴老爷的心,又让吴老爷心甘情愿地拿了银子出来替儿子还债。无论何时,她都是最后的赢家。不过,戏要作全套,绝不能舍不得银子坏了自己的事儿。

于是,午前叶掌柜来时,她吩咐叶掌柜准备一千两银子出来。然后,叫来他们二房的一名管事,她把吴老爷给的三千两银票和自己准备的一千两银子都交给了这名管事,让这名管事把银子送到康溪镇的古府上去。

这名管事带着人午后出发,在第二日正午前到达康溪镇,来到古府前。

一听是德县吴府上的人,蔡铁牛等人挥棍赶人。那管事一边躲一边说明是他们二夫人派了他来送银子的,引来数名路人驻足观望。

蔡铁牛向一个家丁使了个眼色,那家丁忙进府去禀报。

许久,青舒由丫鬟、家丁们簇拥着站在府门口,冷眼盯着吴府人等,“我古家未曾找上门去报仇雪恨,吴家倒是恬不知耻地上门来闹了,岂有此理!”

吴府的这名管事是得了嘱咐的,还银子要高调,还要尽量误导他人。因此,他也不怕外人听到,也不要求进府去说事儿,站在那里向青舒作揖,“小的是德县吴府的管事。小的得了主子吩咐,带了四千两银子给表小姐。”他对还银子只字不提,只说是给表小姐送银子。不知情者,对此肯定会多般猜测。

果然,有人窃窃私语起来。

甲:难道是两府有了说法,四千两银子抵古夫人的命不成?

乙:杀母之仇不报,居然收银子抵消恩怨,这古家小姐真是……

丙:嘘,不要乱说话。

青舒并不理会窃窃私语声,沉着脸,“你们主子吩咐的,是哪个主子?再者,这四千两银子是要还你们二老爷欠我古府的旧债不成?”

那管事又作了个揖,“回表小姐,小的是得了二夫人之命前来送银子的。旧债一说,二夫人并未交待,小人不知。”

青舒冷哼一声,“我不管你们二夫人是如何交待的,银子先拿出来看看。”

那管事觉得,有这么多人在看着,没什么可怕的。于是他示意下边的人把车上的一个木头箱子搬下来,放到地上,当着众人的面打开。

白花花的一千两银子躺在箱子里,银子上是摊开的一千两面值一张的三张银票。在众人的盯视下,古强上前确认,须臾向青舒点了一下头。

吴府的管事大声问,“三千两银票,一千两现银,可对?”

古强答的干脆,“对。”

青舒面无表情地下令,“来人,抬银子。”

吴府管事挡在木箱子前,“且慢。”

吴府派出来的家丁也上前,护住箱子。

青舒冷眼看过来。

吴府管事说道,“表小姐抬银子可以,请给小人写下已收银两的亲笔信,小人好拿回去向二夫人复命,证明小人没有贪墨一个子儿,小人已把差事办好。”

青舒冷笑一声,“且等着。”她转身进府,来到前厅坐下,然后从袖子里拿出一封信来,一伸手,“剪子。”

小娟赶紧递了剪子过来。

青舒让小娟和小鱼退后之后,把信展开看了几眼,斟酌不过几秒,只要有“蓝妹”二字出现,便小心地剪掉其中的蓝字。确定没有其他不妥之处,她放下剪子,为求妥当又仔细读一遍信的内容。她觉得可以了,把剪下来的字装入信皮中,“小鱼,拿火折子。小娟,拿痰盂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