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鱼和小娟迅速把青舒要的东西送上。

青舒打了火折子,亲手把装了一些剪下来的字的信皮点燃,在就要烫到手的时候,她将其丢入痰盂中,眼见着信皮完全变成灰烬,她拿了手边的半碗茶水往痰盂里倒了进去。

元宝拿了信皮过来,交给小娟,“小娟姐姐,少爷听说小姐要用,给拿了两个。”

小娟拿给青舒。

青舒接过一个,“另一个还给少爷。”她把剪了部分字的信装入空信皮中,交给小娟拿了,背着手再次来到府门前。

吴府来的家丁加上管事一共十一人,古府此时聚在府门前的家丁加上管家和丁家宝这个管事,一共十三人。

青舒一点头。

小娟便把手中的信丢向吴府的管事,“拿去。”

青舒一挥手,“搬。”

青舒一声令下,古府这边的人一拥而上,将准备弯腰拣信的吴府家丁撞倒,并撞开吴府的管事,同吴府的其他人动起手来。

趁着两方人起冲突的工夫,丁家宝已经挤到了木头箱子跟前,一把举起木头箱子,扛到肩上往府里走。

吴府人要拦,古府这边的人挡着。吴府的管事嚷嚷着这是要干什么。

小娟叉腰站在青舒的面前喊,“借契都还你们了,你们还拦着不让搬银子,是何道理?”

小鱼帮腔,“你们不会是打算骗小姐拿出借契,然后抢走借契,还把银子原路带回去吧?”

吴府管事有嘴说不清,急的不行。

不过片刻的工夫,古府这边的人已经退到了府门前,而丁家宝已经把装银子和银票的木头箱子扛进了府里。

吴府的管事这时候才拿到丢到地上的信,他取出里边的纸,展开一看,当时变了脸色,慌乱地将纸塞回信皮中,看着青舒,“这,这……”

“不认得你们老爷的字?还是不认得你们老爷的名儿?拿上借契滚。杀母之仇不共戴天,古吴两家势如水火,再敢多呆,惹得本小姐压不住脾气迁怒于你们,将你们打残,到时候可别怪本小姐没有提前警告过你们。”青舒警告完毕,一甩袖子,转身进府。

吴府管事不自觉地后退几步,带着人脚步不稳地急急离开。第二日他带人回到德县,第一时间向吴叶氏复命,并抖着手送上信,禀明当时发生之事。

这两日吴叶氏的床头一日贴两个老道给的灵符,每日还要喝烧灵符得的灰水,睡的是一日比一日安稳。再加上吃药、吃各种补品,她的气色已经好了许多。

让管事下去后,她拿出管事带回来的信皮中的信来看。当认出上面的字迹,读到里面的内容并看到落款之处的名字后,她感到胸口有一团火向上翻滚而来,在一阵眩晕中,哇的一声,她吐了一口血出来。

叶嬷嬷先前在低头做事,听闻动静抬头,看到吴叶氏灰白的脸色及嘴边的血丝,她当时变了脸色,迅速上前来,“小姐,小姐,您怎么了?”

吴叶氏呆呆地盯着地上的一口血,想到闹鬼之时无端出现在床褥上的一大摊血,她两眼一翻,整个人从椅子上栽歪了下去。

叶嬷嬷哭喊着勉强扶住了吴叶氏,“小姐,小姐,您这是怎么了?”“来人,快来人啊,夫人晕倒了。”

☆、No.172理由

昏迷的吴叶氏被安置在床上,大夫诊过脉,说吴叶氏这是怒极攻心所致。大夫还说,吴叶氏先前的病没有好利索,如今又吐血,不是好事,接下来必须让吴叶氏静养个把来月,否则会留下病根,再难治愈。最后,大夫开了药方,嘱咐了煎药事项,拿了诊金告辞。

吴叶氏转醒的时候,已是傍晚十分。

叶嬷嬷收起脸上的忧色,一脸关心地轻声问,“小姐,觉得好些没有?”

吴叶氏却不言不语地盯着床顶。

叶嬷嬷见了,欲言又止。

过了片刻,吴叶氏的视线转到了叶嬷嬷的脸上,“信在哪里?”

叶嬷嬷愣了,“小姐,什么信?”

吴叶氏急切地问道,“本夫人拿在手里的信,在哪里?”

叶嬷嬷的面色一白,窟通一声跪到了床前,“请小姐恕罪,老奴见小姐昏倒,太慌了,居然没注意小姐的信。”她当时乱了方寸,太大意了,居然忘了信的事。

吴叶氏气的胸口起伏的厉害,她不能起身,便按着心口位置直喘粗气。

叶嬷嬷吓的不轻,伸了手一边替吴叶氏顺气,一边劝道,“小姐莫急,小姐莫急,左不过屋子里伺候的丫鬟给收起了,老奴这就找她们问。”

吴叶氏气的大喊一句,“没用的废物,还不赶紧去找!”

叶嬷嬷不敢耽搁,赶紧去办事。

在吴叶氏房中伺候的丫鬟婆子,被叶嬷嬷一个不落地招集到一起问话。没想到,所有人都说没见过什么信,也没人承认拿了信。

吴叶氏眼睛都不眨一下地下令,打,丫鬟婆子一个也不放过,全都打,直到问出信的下落为止。

板子打下去,丫鬟婆子们受不住,个个哭喊着冤枉。

这时候,一个粗使丫鬟说她看到品红姑娘曾神色慌张地离开过院子,当时夫人正昏迷不醒,大夫还没到。

立刻的,一名婆子也说看到品红姑娘出去过。

名为品红的丫鬟也在挨打的行列,她喊冤,说她是出去迎大夫的。吴叶氏身边的大丫鬟赐名都带一个品字,这品红便是可以进出吴叶氏房中、近身伺候吴叶氏的大丫鬟之一。

粗使丫鬟说品红撒谎,大夫到的时候品红还没有回来,明显是在撒谎。

吴叶氏躺在床上,一听矛头指向了品红,便猜到了信的去处,于是冷笑一声,让人喊了叶嬷嬷到床前,低声交待,“了结了那下贱丫头。”不管是不是品红拿的,机会难得,正好可以除了品红这个吃里扒外的贱丫头。她以前一直怀疑品红是吴镇江放在她身边的耳目,不曾想闹鬼之事扰得她心神不宁之时,品红行事时少了往日的警觉性,露了破绽出来。

没想到,品红根本不是吴镇江的人,而是吴老爷的人。她那晚和叶嬷嬷私下谈论吴镇江曾跟叶蓝拿银子的事前,提前叮嘱了可信的丫头要盯住品红的一举一动。果然,品红偷听了她们的对话后,借故出去将此事报备给了吴管家。所以,她在第二日得了吴老爷的三千两银票。

表面上,吴老爷给这三千两的银票是为了补大夫人和三夫人拿走的三千两的缺口。实际上,他在替他次子即二老爷吴镇江安抚吴叶氏。他明白,吴叶氏得了道长指点,肯定要拿一大笔银子出来给古府,心里定是怨恨无比。于是他借着大夫人和三夫人从公中拿走三千两银子的事由,私下给了吴叶氏银票,想让吴叶氏觉得他这个公公是比较偏向她的。

这样一来,吴叶氏心中的芥蒂会少了几分,在救他次子出来的事情上会更卖力。现在的吴府,需要吴叶氏的娘家叶府鼎力相助。因为,吴府目前的敌人不只古府一个,还有更难缠的对手存在。不过,吴老爷万万没想到,品红露了马脚,被吴叶氏借故打死。

吴叶氏房中的品红手脚不干净,被乱棍打死的消息不过片刻便传进了各院主子的耳中。

吴老爷喝茶的动作一顿,传管家来见。“怎么回事?”

吴管家抹了一下额头上的汗,从袖子里拿出一封信交给吴老爷身边的小厮,“回老爷,八成它就是祸根。”

吴老爷眉头皱的死紧,让小厮把信放到桌边,然后一挥手,让小厮退下,只留吴管家一个在屋中,“这是什么?”

吴管家解释,“二夫人昏倒后,奴才着人请了大夫,正急等大夫,品红姑娘悄悄来见奴才。品红姑娘将此信交与奴才,说二夫人是看了这封信才昏倒的。奴才当时斥责她行事太过鲁莽,她似乎不太高兴,扭头走了。老爷当时出门会友,不在府中,奴才便收妥了信,等着老爷回府。不巧,老爷回府的时候,老夫人正派了奴才出去办差事。奴才这也是刚从外头回来,一进府便听说了品红姑娘的事,奴才便猜肯定是这信惹的祸。”

吴老爷沉着脸,打开信,第一眼看过去发现有五六处的字被抠掉了,而且抠掉的基本都是一个字,只有一处似乎是抠掉了五六个字的样子。他愣了一下,然后盯睛看信。待他通篇读下来,脸色极其难看。他啪的一声把信拍在桌子上,大骂一句混帐。

吴管家吓了一跳,却是眼观鼻、鼻观心地垂手站在下边。

吴老爷已经明白了吴叶氏打死品红的理由,同时也明白了吴叶氏吐血昏倒的理由。过去,次子的官越做越大,整个吴府风光无限,让他忽略了次子在某些方面的混账性子。如今次子犯了不太光彩的事羁押在衙门大牢里,过去的风光不再,使得次子办的混账事一件一件地被人拿出来说事儿。

他虽然气愤,可因男人三妻四妾本是常事,风流好色也不是什么大毛病,因此,他打心里并不觉得次子犯了什么大错,只当次子运气不好,栽了一个不大不小的跟头而已。即便次子被人揪住了这事儿,别人拿这事儿文章作的再大,最后定罪时肯定也不会太重。再者,他们加大活动的力度,叶府再出手帮忙走动走动,或许次子还能无罪脱身。他的想法是不错,但他没想到的是,他的次子居然糊涂成这样,怎能把这样的把柄留给他人?

不用看落款,从字迹上他便认出这是他的次子写下的亲笔信。信里都写了什么?通篇都是爱慕之语、倾心之词,还把不知名的什么妹给夸的天上有、地上无的。不仅如此,信中还提到,府中之妻是如何的恶毒、如何的面目可憎,与这个什么妹比起来,府中之妻就是那母夜叉。还写到,娶此等母夜叉不是他的本意,实在是形势所迫,且爹娘逼的紧等等。

这样的一封信,别说吴叶氏看了会气吐血,就是吴老爷见了都气的差点掀了桌子。事已至此,这封惹祸的信自然没有还回去的道理,不过,也不能留在他手里就是了。吴老爷阴沉着脸坐了片刻,招手让吴管家上前,并对吴管家耳语了几句。

第二日,和品红同住一屋的品玫向叶嬷嬷禀报,说是在收拾品红的东西时,在品红的床下发现了可疑的灰烬。

叶嬷嬷带人去看,在床腿里侧不太容易发现的角落里的确有烧东西的灰烬,同时还有未烧尽的信的一角。叶嬷嬷亲自动手,小心翼翼地将其收到帕子中,捧去给吴叶氏过目。

吴叶氏看到余下的信的一角上没有烧掉的两个半字,不言语。

叶嬷嬷低声问,“小姐,是丢失的信吗?”

吴叶氏嗯了一声,蹙眉,对先前的判断有些不确定起来。难道品红没来得及把信送出去?品红怕信被搜出来,于是烧掉了?

叶嬷嬷不知吴叶氏的心思,“小姐,既然信找到了,您放宽了心养身子,万不可再动怒。”

吴叶氏回神,“道长有没有说何时作法?”

叶嬷嬷赶紧回道,“道长原说要明日作法的,需要的东西都已备齐。小姐,您现在身子不好,不如作法之事延后几日可好?”

吴叶氏一口否决,“不好,就明日作法。”她可不想再被叶蓝的鬼魂缠着不放了。

再说康溪镇那边,除了古府田庄,还有大古家村和小古家村的部分村民正在如火如荼地继续着秋收外,镇子周围其他地方的秋收都已结束。

古府田庄一个,还有大古家村和小古家村的部分村民会迟迟没有完成秋收,不是他们秋收的活计动的晚,也不是他们偷了懒,而是在秋收的中间他们用了四到七日不等的时间来种冬小麦。

大古家村的里正李初带着村中的小半数人家,跟着古府田庄种了冬小麦。村中大半数的人家都持着观望的态度,并没有放开胆子跟风。

小古家村虽然比大古家村小,但小古家村的村民是一切以里正为准的。古大树敢种,百分之*十的村民都敢种。而且,小古家村的村民比大古家村的村民会来事儿,种冬小麦他们可是要仰仗古府田庄的,因此在古府田庄忙着秋收、忙着种麦子的时候,每家每户都抽出了人手,甚本都给古府田庄帮了一两日的工。

如此一来,在指导种冬小麦的事情上,相对而言,吴管事吴榔头对小古家村的村民更为照顾一些,还借出了专门用来种麦子的两个铁犁给他们用。这让古大树和村民们高兴坏了,过后他们村拉了两车的白菜萝卜送到古府庄子上,表达他们的谢意。

如此,古府庄子上的种麦犁杖一下就出名了,不仅是条件好的农户来打听哪里有卖,就连大户人家田庄上的管事都慕名而来。

吴管事便指点这些人到古记杂货铺打听。青舒提前交待过了,这种麦的犁是他们庄子上自己弄出来的,自然要放到自家铺子里卖。铁匠铺那边也已经说好,古记杂货铺收一个订单,铁匠铺便要打出一个犁来。同时承诺,铁匠铺的工钱是按件儿结的,打出一个犁便给结一个犁的工钱,绝不拖欠。

这日,青舒正坐在书房拨拉算盘,古管家过来低声禀报了一句什么。

青舒听罢说道,“很好。房间准备好了吗?”

古管家回道,“都收拾妥当了。还有,依小姐的意思,已经从官牙手里买了伺候的书童回来。这书童原是官家的家生子,那官家没落后,发卖了一批奴才出来。因这书童识字,能多卖几个钱,也被卖了出来。至于他的爹娘,奴才查了一下,早他一年卖去了别的地方。不幸的是,他的爹娘跟着新主子远行时遭了土匪,没能生还。他现在无亲无故的,了无牵挂,日后只会忠于小姐少爷,不大可能生异心。”

青舒点头,“你看着给他起个名字,再观察几日。”

古管家,“是,小姐。”

青舒翻着书页问,“吴府那边有什么新消息?”

古管家,“听说,前日午后吴叶氏吐血昏倒了。再有昨日,吴叶氏命人打死了一个大丫鬟。依传话的说,今日吴府要设坛驱鬼。至于结果如何,明日便会有消息传来。”

青舒微微一笑,“咱们坐等好消息。”

☆、No.173变化

古府田庄的秋收完成,而留在地里的嫩苞谷秸秆虽然也在从底下开始一叶一叶地枯黄着,可大体上仍然没有失去它的绿色,成了左近最扎眼的存在。

而农人们种下的冬小麦已经破土而出。这些麦苗,趁着没有霜冻,趁着土层没有结冰,它们努力地生长着。

德县那边传来了消息,吴府的驱鬼法事似乎很成功。不过,被吴府请去驱鬼的老道失踪了,在吴府内失踪的。驱鬼法事结束,道长似乎不满意吴府给的赏赐,没有立刻离开吴府,而是在吴府多住了一晚。就在当晚,老道失踪了,在吴府内失踪的。

吴府请了老道在府中做法事,很多人都知道。老道做完法事却没有从吴府出来,就那么失踪了,便不得不令人想入非非,私下里人们怎么议论的都有。但大体都差不多,很有吴府卸磨杀驴的意思在。就是吴府因着某种见不得人的原因,把老道给杀了,来了个毁尸灭迹。

这还不算完,有个自称是老道的徒子徒孙的道童出现在德县,找到吴府,要吴府交出他的师祖。吴府的下人一口咬定老道拿了五十两的赏银离开了吴府,警告道童不要乱说话。

道童没要到人,哭着跑去县衙击鼓鸣冤。到了知县的大堂上,道童拿出一封信来,说这是几日前师祖交给他的信。他的师祖当时给了他这封信,并嘱咐他说,在吴府的法事结束的第二日,他们在县城外的某地汇合,然后去下一个县城。道长说自己若是不能在约定的时间和道童见面,道童就得上吴府要人。吴府不交人或说道长已离去,道童便拿着信到衙门去,让衙门帮忙找吴府要人。

萧知县虽然觉得荒唐,却也让人呈上信。他打开看罢,脸色异常古怪地派了两个衙役陪小道童再去吴府要人。

即便来的是衙役,吴府家丁也客气不到哪里去,说了声等着,便把衙役和道童晾在一边。左等右等,也不见管事的出来,道童很生气,于是站到路中间,拿出道长给的信当众大声读了起来,连落款都不放过。

道童此举,再次让吴府成了县城的焦点。

原来这信不是别人的,正是吴镇江吴老爷写给某个相好的倾诉衷肠的私密信。同样的,在此信中,吴叶氏就是那手段毒辣的母夜叉,而信中提及的某个相好就是那天上的仙女,美丽又善良,后边还有赞颂这位相好的诗为证。

道童第一遍念下来,路人没反应过来,吴府的家丁也没反应过来,连两名衙役也没能反应过来。但等道童念到第二遍、第三遍的时候,再加上有个经过此地、好事儿地听仔细的穷酸文人摇头晃脑地解释了一下那赞颂某个女子的诗,在场的除了小孩子以外,只要是成年人就没有一个不懂是怎么回事的。

吴府家丁这才慌了,往里报信的报信,出来捉人的捉人。

道童一见不好,喊着打人了、杀人了的躲到两名衙役的身后。衙役不敢得罪吴府,也不敢把知县大人交给他们的道童让吴府捉去,正在他们左右为难的时候,道童趁机逃走了。

且不管信的真假,吴府都闹了个大笑话。别人不确定信的真假,但见过另一封内容大同小异的信的吴老爷和吴叶氏心里明白道童手中的信*成是真的。吴老爷即便知道信是真的,也不敢表现出来,怕吴叶氏起疑。吴叶氏明白信是真的,虽然没有吐血,却也气的不轻,咬紧牙关说这是在有人污蔑她家老爷。

吴老爷非常非常想知道信中所提的儿子的相好的是谁,因为明显,是这个相好的手里保存的信成了攻击他儿子的武器。他迫切的想知道,这样的信,到底还有几封?他要如何做,才能把这些不利于儿子的东西拿回来并销毁干净。

吴叶氏把房中可砸的东西都砸了个遍,却依然不能解她的心头之恨。她自然明白这些信的出处,第一封信既然是古青舒给的,那么第二封必定也是出自古青舒之手。古青舒为什么有吴镇江的亲笔信,答案很明显,左不过从叶蓝的遗物中找出来的。

叶嬷嬷战战兢兢地站在一旁,不知如何是好。

吴叶氏砸够了东西,喘着粗气坐到床上,一脸阴郁地盯住叶嬷嬷,“你说的对,古青舒的太过安静确实不是什么好事。她早已开始布局,早想好了要如何对付本夫人。”

叶嬷嬷不解,“小姐……”

吴叶氏一摆手,“没错,这肯定是古青舒的手笔。我明白了,她不跟我硬碰硬,原是要这样折磨我。”

叶嬷嬷绞着手中的帕子,“小姐,您说,道长……会不会是老爷……”她很怀疑是吴老爷让人作掉了道长。因为她听到了一些消息,道长失踪的当夜,吴管家叫了道长出去,之后道长再没回来。

吴叶氏按了按额角,“别管那该死的老道,既然是古青舒设的局,那老道跑不了就是古青舒派来的。”四千两银子,她的四千两银子。虽然她先前会给的痛快,是想着日后控制住古青舒,她可以拿回五千两、六千两甚至翻一倍的银子来,没想到,她一时疏忽,居然就着了古青舒的道儿。

叶嬷嬷的心蹦蹦的跳,“小姐,既然道长是古青舒找来的,那,前些日子的闹鬼之事……会不会是人为?”

吴叶氏一愣,但想了想,立刻否决,“不会。”若是人为,总会留下蛛丝马迹。再者,若是人为,怎能在空中飘来飘去?如此一想,她糊涂了。若闹鬼是真,若道长是古青舒派来的,那道长怎么会真的帮忙驱鬼?难道是为了取信于她,道长才拿出了真本事不成?

当晚,吴府再次传出尖叫声,再次闹鬼。而这一次,这鬼不是古叶氏,而是失踪几日的老道。这鬼先光顾了吴叶氏的院子,而后在众人聚集在吴叶氏这边的时候,又光顾了吴老爷和吴老夫人的院子。

如此一来,吴府下人嘴上不敢说,心里却有了答案。原来这老道的确是死了,死在了府中的三个主子手里。

康溪镇古府。

每日都要向青舒报告最新消息的古强欲言又止。

青舒问,“怎么了?”

古强犹豫再三,还是问出了口,“小姐,从闹鬼到道长上门,还有后边的这些,都是您的安排?”

青舒摸了摸鼻子,“实话跟你说吧。让‘鬼魂’夜里照应吴叶氏是我的主意;适时准备一个道长出场,也是我的主意;银子的事,当时只想试试能不能拿回来一些;道长失踪和夜里出来折腾折腾,却不是我的主意。其实,我当时觉得我的想法太异想天开了,估计难成事,扮鬼吓吴叶氏的事儿大概也只能来一次。没想到,他们那么厉害。还有他们,也很厉害。”她光有想法,没人帮她去做、去实现也是白费。好在,将军爹留下的黑白二卫确实有本事。

古强看向青舒的目光变得很古怪。

青舒不解,“怎么了?怎么这么看着我?”

古强清了清嗓子,移开视线,“老奴是觉得,小姐的主意太过孩子气,不过,结果并不孩子气。”没有上门拼命,没有喊打喊杀,却把整个吴府给搅的乌烟瘴气、人心惶惶的。这不是谁都能做到的。再有,他觉得小姐变了。现在的小姐,不再是那个横冲直撞地、以正面冲突的方式解决问题的小姐了。

青舒有些闷闷不乐,“我没有告官,也没有直接上门找吴叶氏报仇,整日忙着挣银子的事儿,不知道九泉下的娘会不会生气?”

古强听了却说道,“小姐,夫人不会生气。因为,小姐正在用自己的方式为夫人报仇。夫人地下有知,一定会觉得很欣慰。”

青舒低头,伸了手摩挲着桌上的算盘,“但愿吧!”

古强好奇追问,“小姐,接下来有何安排?对吴府。”

“暂时就这样,等到吴镇江回来了,游戏再继续。”周伯彥走前告诉过她,吴镇江会放出来。

古强皱眉,“吴镇江会放出来?”

“嗯。承诺蓝娘的东西都准备好了吗?”

古强,“准备好了。”

“那就好。”青舒突然变了脸色,厉声问道,“谁在外边?”

古强迅速冲到门口,从里边打开书房的门,就见买回来没多久的书童初一瑟缩着跪到了门口。古强沉了脸,“谁允许你接近书房的?”

初一今年十岁,还是个孩子,但经历的多了,早已不是单纯的十岁的孩子了。他明白自己怎么做才不会被新主子讨厌,更知道只有说实话才有机会不被卖掉。

他跪在门外,冲着青舒连嗑四五个头,带着哭腔说道,“奴才该死,奴才不是要偷听小姐说话的。是陈少爷,是陈少爷偷偷爬墙要出去,奴才见了劝陈少爷下来,陈少爷不肯,奴才着急乱了方寸,一边喊人,一边抱住了陈少爷脚。奴才不是故意的,奴才不是故意让陈少爷摔下来的。”

古强要训斥他,青舒却摇头阻止了他。

------题外话------

状态不好,来的晚,哭。

☆、No.174是祸不是福

非常时期,用人这方面青舒也是怀着小心谨慎的态度,一点都不敢马虎大意。她没有发脾气,语气还算和气,“怎么回事?说清楚。”

初一抹了一下眼泪说道,“陈少爷要一个人偷偷爬墙出去玩儿,奴才抱住了陈少爷的脚不敢松开。陈少爷很生气,踢奴才,奴才也没敢松开,陈少爷摔、摔下来了。”

青舒这下皱了眉头,“伤到了没有?”

初一赶紧摇头,“没有,没有,陈少爷摔在奴才的身上,没伤到。陈少爷很生气,要打死奴才,奴才不敢躲,是小娟姐姐,小娟姐姐告诉奴才跑,让奴才来寻小姐……小姐饶命,奴才不是故意让陈少爷摔下来的,奴、奴才不是要偷听小姐说话的。”

青舒看向古强,见古强点头,她便懂了。初一由远及近的脚步声古强这是听清楚了,初一确实没有偷听。她便问,“你伤了哪里?”初一这孩子给陈乔江当了肉垫,肯定很疼。

初一愣了一下,急忙答,“没有,没有,奴才长的结实着呢,没伤到,没伤到。”说着,他赶紧把眼泪擦掉。

这时候,陈乔江气呼呼地追了过来,嘴里喊着要打死初一。小娟和小鱼追在陈乔江后头,还有陈府的一个丫鬟和一个小厮。

听了陈乔江的威胁之语,初一吓的直哆嗦。

青舒从椅子上站起来,走出书房的时候,陈乔江已经追到了。

陈乔江除了袍角沾了些灰土以外,衣裳还算整洁。他气呼呼地抬脚要踢初一。

“你动他一个试试。”青舒警告他一句。

陈乔江踢人的动作硬生生地停住,“这狗奴才害的本少爷摔下来,该打。”

青舒也不管陈府的丫鬟和小厮在场,直接上手揪了陈乔江的耳朵,“臭小子,还敢恶人先告状!说,你为什么会摔倒?”而后对初一说道,“起来吧!错不在你,你做的很好。”

初一连磕三个头,“谢小姐,谢谢小姐。”这才爬起来,退到一旁去。

被揪了耳朵的陈乔江疼的直呲牙,“臭女人,放开,放开本少爷。”

青舒揪着他耳朵不放,这小子滑头着呢,不这样控制住,说不上两句话肯定会跑掉。“你偷偷爬墙是要去哪里?说。”

陈乔江狠瞪一眼坏他事儿的初一,“哪里都不去,不去。”

青舒才不信,大力拧他耳朵,“不去哪里爬什么墙?还一个人?”

陈乔江呲牙喊疼,“疼,疼,疼,本少爷说,本少爷说。就是想出去玩儿,昨日和别人约好的,本少爷要在街上玩儿。”整日被卢先生盯着读书,他憋闷的厉害,很想出去和外头自由跑跳、玩耍且不需要上学堂的孩子玩儿。

古强觉得不对,顾不得礼数,抢在青舒前头问,“陈少爷,您跟谁约好了?”

在青舒的拧耳朵攻势下,陈乔江老实招了。他说他前日踩着放在墙跟下的梯子爬到墙头上趴了一会,于是认识了在府外玩耍的几个男孩子。其中一个男孩子要陈乔江从墙上跳下去跟他们一直玩儿,陈乔江当时没答应,不过约了在今日爬墙出去跟他们玩儿。只是,墙他刚爬了一半,就让初一给看见了。

古强二话不说,跑去陈乔江刚刚爬墙的位置,顺着梯子爬上去往外看,马上又下来,回到青舒身边时脸色不是很好,“小姐,外边除了几个玩耍的孩子,还有一个可疑的中年男人。见到我,那男人快速转过脸,急步走了。”

青舒一阵后怕,这要是让陈乔江这小子给混出去了,若是有个好歹,她如何向陈知府交待!她生气,拿手指戳陈乔江的额头,“臭小子,听见没有,外边有个男人正等着抓你走呢!居然胆敢计划一个人偷偷溜出去一块儿,胆子不小啊你!什么也别说,罚抄今日所学文章十遍。”训斥过陈乔江,她交待陈府的丫鬟、小厮要时刻跟着陈少爷,一定要把人看住,不能让乱跑乱走,更不能让出府去。

再有,今日这种事情再不能发生。这之后,青舒要古强提醒值夜的家丁要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来,万不可给屑小可乘之机。

过了几日,杜仲夏、洛三和胡四三人风尘仆仆地带着灏出现在古府,他们手里拿着一封信,说是这信是将军当年吩咐他们去南边寻找故人之子时交给他们的信。如今人找到了,将军虽然不在了,但他们依然把人给带了回来。这些事情自然都是做给外人看的。

为了让灏慢慢适应府中的生活,青舒让杜仲夏、洛三二人和灏同住一个院子。灏比较粘洛三,暂时住在一起,初来乍到的灏会多些安全感。

府里多了一个同龄的男孩子,还是以将军爹的义子的身份出现的,青阳他们非常好奇。不过,青阳和洛小荣的好奇只是从旁观察灏,之后和灏打招呼,发现灏只是害羞地躲着,他们便不怎么上前和灏搭话了。

陈乔江不同,他觉得灏这样的男孩子很好欺负,于是时不时地捉弄一下灏。每当灏眼泪汪汪的跑去找洛三,陈乔江便笑的很得意。

青舒冷眼看了两日,摇头,觉得陈乔江以后肯定不会有好果子吃。因为灏可不是表面看上去的那么无害,他可是很会玩儿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把戏。

果不其然,灏来到古府后的第六日开始,只要陈乔江欺负过灏,陈乔江便会很巧合地在当天被卢先生抓到他淘气或惹事。然后,卢先生便会变着花样罚陈乔江。

这日,青阳和洛小荣在青舒的院子里用饭,青阳和洛小荣对青舒咬耳朵,说灏是坏人。

青舒以为几个小的发生了口角,要青阳和洛小荣不要说灏的坏话。

青阳有些不乐意,“才不是,灏坏。他前日让乔江哥哥摔了一跤。还有昨日,他自己打翻了先生的砚台,却赖在了乔江哥哥头上,害的乔江哥哥被先生罚写今日功课十遍。”

洛小荣也有话说,“灏哥哥老瞪小荣,小荣不喜欢。”

青舒听了头疼,她该怎么办?怎么办才能让灏融入青阳他们中间?怎么办才能让灏不再打心底里排斥府中众人。那孩子在洛三面前非常乖巧,在杜仲夏面前很胆怯,在其他人面前时便是那种不友好的瞪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