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叔带人退后,可油子一伙儿不罢休,趁机追打人。

张管事怒极,暴戾的一面尽显。他挥舞着扁担对油子一伙儿下了狠手。他就怕出事,因而前两日便请示了管家,从府中和庄子上抽调了五个人过来。

张管事动了手,那五个人自然不会落下,拿了棍棒冲上来。李铁和古元宝自然不会袖手旁观,迅速找到家伙什儿,上来助阵。

一方是上过战场,见过血、杀过人的男人。又是跟着青舒参加过几次群架的男人。比狠、比打架、比威慑他人的气势,那自是不一般。再者,张管事的长相平日里就能吓到胆小的孩子,更何况是暴戾的一面全开的现在。

另一方曾经只是普通百姓,后来就是个任人打骂的乞丐,能有什么威慑力可言!

两方人交手,谁胜谁负,很快见分晓。张管事他们人不多,但是打的油子等人哭爹喊娘地不停逃窜和求饶。

帮主已经自由了,已经被章叔他们扶到了一边去。他们看到张管事等人暴戾的一面,个个是噤若寒蝉,眼中的惧意毫不掩饰。

直到把油子等人全都打趴下了,张管事才带着人住手。他将染血的扁担往地上一支,“你们见主子心善,便不知好歹起来。”他一指躺了一地哀哀叫的油子等人,“限你们今日之内滚出康溪镇,限你们两日之内滚出德县境内。”他看向帮主,“麻烦帮主带人盯着他们,看着他们在限定时间内离开德县境内。往后,他们之中的哪个人再敢踏进德县境内一步,我张大自会要了哪个人的命。”

油子等人都以下犯上了,都要造反了,帮主自然不会再替他们求请。帮主当众宣布,油子等人逐出丐帮。帮主向张管事承诺,他自会让丐帮帮众将油子等人赶出德县去。

张管事趁势说,剩下的六七十号人,若是哪个对荒地上的生活不满,若是哪个有其他想法,这就跟着帮主回去继续过乞讨的日子。他还表明态度,他绝对不出口留人。而且,跟着帮主离开的,除了可以穿走身上的这一身衣裳之外,还可以带走一身儿换洗的衣裳。

谁又不傻。眼前有出力便能吃饱穿暖的日子过,又没人虐待他们,谁还愿意回去过那饱一顿、饥几顿的日子。因此,没人回去当乞丐。

这事解决了,张管事让人去收拾油子等人的屋子。这一收拾就收拾出问题来了。有人上炕去卷油子等人的铺盖时,突然觉得脚底板下硌的慌。大家觉得奇怪,便把卷起来的铺盖搬下炕,掀开了炕上的席子,然后呆住。

炕上居然被人挖了个小洞,洞里藏了两块儿五两的银锭和四两左右的散碎银子。就是这些银子硌到了人。怎么回事?这是哪里来的银子?谁藏的银子?

------题外话------

这是补昨天的,晚上还有一章。

☆、No.343不能对人太好

张管事听说有人在炕席子底下藏了银子,立刻前来查看。他的脸色很难看,有人竟在他的眼皮子底下做这种事,他却丝毫没有察觉,这是他失职。他觉得这里有事,必须查。因此,他命人将油子这伙儿人住过的屋子进行了仔细翻查,连边边角角都没放过,任何能藏匿东西的地方都翻查了一遍。

这不翻不知道,一翻却翻出了其他问题。有人竟偷偷收集了一些红果种子和辣椒种子藏了起来,而且很会藏,竟是缝进了枕头里。有人用布片缝成小袋子,然后把种子放进小袋子里系上口子,再缝进了枕头里。翻查东西时,有一人拿起枕头准备丢开时感觉到手感不对,感觉枕头芯里有一团东西。

他们用的枕头里面的芯是由麦子皮、高粱米皮、晒干的茶叶等物填充而成的。这是在没有荞麦皮的情况下,青舒问过农人家枕头芯的填充物后着人做的。这样的枕头芯里,怎会有一团东西。发现了这个异状,自是要报给张管事的。张管事命人当场拆开枕头,再把里面的枕头芯拆开,取了这小袋子出来。有人偷藏种子之事这才暴露。

张管事别提多生气了。他把所有人招集到一处,还让元宝他们盯着,让留下的人抱着自己的枕头一个一个排队站好。再把油子等人用过的枕头拿来推到前边的地上。他还派出人去,将油子一伙儿人追了回来。

一个枕头不放过,当众一个一个地全部拆开。油子等人用过的枕头里有六个是这样藏种子的。留下的人里有个青年见情况不好,准备偷溜时被当场抓住。拆开他手里的枕头,当场人赃俱获。留下的其他人的枕头都没有问题。

张管事还不放心,让自己人挨个屋子地重新搜查了一遍。除了油子一伙儿藏的银子和那六小袋子的种子,还有准备偷溜的青年的一袋子种子,没有其他发现。

可是,这也足够让人寒心的。油子等人被拖了回来,张管事和帮主没费多大力气便得到了答案。

刚入秋时,有个不知什么来头的程管事,通过孙家村的钱赛花认识了油子。这位程管事穿着体面,不比康溪镇上的富户老爷差。程管事给了油子一吊钱,说是想交个朋友,然后什么要求都没提就走了。

过了三五日,钱赛花一扭一扭地到了荒地附近转了几圈儿。油子注意到了,谎称要方便,钻进了苞谷地里,而后在上次见面的旁边的一片高粱地里和钱赛花见面。钱赛花这次没带程管事过来,而是带了个长的如花似玉的一个十六七岁模样的丫鬟。

这丫鬟叫小玉,塞给油子一吊钱后转身便走。只是,趁着钱赛花不注意,她回头对油子抛了个媚眼。

油子日也想、夜也想,满脑子都是小玉回头看他的那一眼。又过了三五日,钱赛花让程管事和油子又见了一面。这一次,程管事提了要求,要油子给他弄红果种子和辣椒种子,而且是越多越好。他直接丢给油子五两的一锭银子,说这是给油子的报酬。他表示非常相信油子这个朋友,即便是提前许了报酬,油子也不会赖账,一定仗义地替他把事办了。

先前得的两吊钱,油子找机会全花在孙家村有名的俏寡妇身上了。如今一下得了五两银子,油子乐的找不着北,自然是什么都答应。他能偷偷去找俏寡妇,他能和钱赛花见面而不被人发现,全赖有人替他打掩护或把风。他倒也明白不能吃独食的道理,因而把同屋的和走的近的人收买了。这些人哪个也没见过大世面,轻松被油子从俏寡妇那里弄来的一点鸡鸭肉给搞定了。

那七袋子种子,三袋子是红果种子,四袋子是辣椒种子,全是油子带人一点一点从晾晒的种子里偷的。人的贪欲是渐长的,油子便是这种人。他觉得,不能就这样把种子交出去,五两银子不够。

程管事没有再出面,而是让丫鬟小玉住在了钱赛花的家中,由这小玉负责与油子接头,并不时给油子一吊钱。

青舒远赴京城的消息传出不久,小玉便和油子说一切都不公平。油子辛苦干了一年活计,却是一文钱也没得。古青舒太欺负人了。小玉鼓动油子,不能再给古青舒干活儿了。小玉承诺,只要油子有办法把荒地上干活儿的全都拉走,大家伙儿都撂挑子要工钱,或者闹几件事出来造成混乱,程管事便会接走油子。

小玉说的明白,等荒地上乱了起来,油子便能功成身退。到时候,油子把事情办好了,顺便把种子带出来,她便委身于油子,原给油子当娘子。还有,油子跟了程管事,程管事自会给安排个体面的活计,绝不会是种地这种累死累活的活计,而且,油子以后每月得一两银子的工钱。

所以说,一切都是有预谋的。油子做的事一切都是照着小玉的指示来的。

制造混乱,然后逃去孙家村找小玉,跟着小玉到锦阳城找程管家,挣一个月一两银子的工钱去。这是油子的原定计划。可是,中间出现了偏差。张管事不是好糊弄的,似乎看出了什么,对所有人看的很紧。还有就是,帮主第二次来劝时,动手抽了油子两嘴巴子。

油子正处于鼻孔朝天、目中无人的状态,哪里还会把帮主放在眼里。再加上他有段时日没能见到心肝儿小玉了,他心里的一股邪火压不下。因而,他临时决定抓了帮主,并狠打帮主出气。接着是闹事,他想要趁乱取了种子逃走,和小玉汇合,离开此地。

不成想,张管事暴戾非常,且带了五个耍起狠来让人胆颤的角色来收拾他们。先前他们没有交待种子和银子的事,是因为他们明白,种子和银子的事再交待出来,估计他们的小命就没了。他们闹事要工钱是一回事。他们背着主子与外人勾结,并偷取珍贵的菜种子又是一回事。

事情大概弄清楚了。张管事一边派人给古管家送信儿,一边带人去孙家村抓人。只是,前一日钱赛花带着儿子和小玉去镇上赶集了,之后再没回来。如今孙里正一家人正焦头烂额地找钱赛花母子。

古管家收到信儿,直接报了官。忠武侯府是康溪镇的门面,于县辅自然不敢怠慢。帮主召集了丐帮成员,命令乞丐们务必找到程管事、小玉及钱赛花等人。后来,根据乞丐打听来的消息,再加上油子交待的程管事是锦阳城文府的管事一说,古管家派儿子古元河带着信前去锦阳找,找陈知府求援。

前后用了半个月时间,程管事的真实身份终于浮出水面。他不是什么文府的管事,也不姓程,而是姓赵,是锦阳城赵府的管事。这个赵府家道中落,只剩个空壳子。为了挽救家族,赵老爷的三子打起了红果的主意。赵三少爷经多方打听后,得知这红果并不是一品楼东家的,而是一品楼从康溪镇那边买过来的。赵三少爷心动,一品楼他不敢惹,可小镇上的小小的府邸他还是敢惹的。

赵三少爷把身边最得力的管事派了下去。他要管事务必弄到红果的种子,还得弄一两个会种植红果的人回来。赵管事远远的观察荒地上的情况多日,又有好事且见便宜就占的钱赛花主动送上门来,他心中便有了大体的计划。他从烟花之地买了小玉,通过钱赛花搭上心术不正的油子。

计划的再完美,什么事都有个意外。有人在的地方,变数总是多的不能再多。人心最是善变。小玉就是这位赵管事计划中的变数。她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打破了赵管事尽早拿上种子、尽早把油子带走的计划,而是鼓动油子闹事儿。

官差找到人的时候,小玉死了,钱赛花母子死了。那位忠心的赵管事为了护主,一口咬定一切都是他的主意。他说,他这么做不是为了赵三公子,而是为了自己一个人发财。他承认一切,还承认小玉和钱赛花母子是他杀的,之后在牢中自尽了。

赵府的老爷是个聪明人,虽然赵管事自尽了,可这事还没完。他带着儿子赵三少爷找上陈知府府上的管家,请陈府管家帮忙说情,说一切都是他们父子管束不力,才会闹出这种事,他们要请罪。之后,父子二人带了厚礼赶到康溪镇上赔礼道歉。因为青舒姐弟不在府上,赵老爷把礼物放到忠武侯府的府门前,然后出镇跑到忠武将军墓前磕头请罪。

主子不在府上,一切罪名又是赵管事一人担下来的,且赵老爷又跑来请罪,再追究下去就不好看了。古管家懂,因而让这事儿至此结束。

先前古管家简单的和青舒禀报过。现在,张管事将事情的前后仔仔细细地禀报了上来。

青舒脸上的表情淡淡的,看不出喜怒。管家的决定没错,确实不适合再追究下去。可是,她来气。她气世上贪心之人太多,比如赵三少爷,比如油子等人。她气世上的忘恩负义之辈太多,就如那油子等人。

有时,对别人太好也是错。

油子的异举,张管事提前发现不了说得过去。因为张管事要管的事情很多,怎么可能一天到晚的盯住百来号人不放。可和油子做事的其他人呢!他们白日在一起干活儿,晚上在同一排屋子里睡觉。那么多人,那么多双眼睛,肯定有人早早就注意到了油子的异动。可是,那些人没有禀报给张管事知道。

☆、No.344僵掉的脂粉脸

青舒第一次意识到,同情弱者可以,但不能过于信任弱者,这并不明智。她眼中闪过淡淡的失望之色,不过很快又恢复了淡然的神情。她看着张管事,一脸平静地问,“通过这件事,你都学到了什么?”

沉默的气氛让张管事正觉得压抑,青舒突然开口提问让他觉得呼吸终于顺畅了。“回小姐,小的学到三件事。一是,不苛待下边做事的人,可也不能对他们太好。因为世上最不缺的便是不知好歹的人。二是,是小的失职,是小的不够精心,这才给了下边的人胆子,让他们敢在小的眼皮子底下图谋不轨。三一个是,管束人要有一个严格的章程。先前小的没意识到这些事的重要性,觉得只要他们把活计用心做好就成了,因而疏忽了许多地方的问题。会发生这种事,错全在小人身上,请小姐责罚。”

他负责的地方发生了这么严重的事,他自责过,也反省过自己在管理上的疏忽。既然有反省,他自然是想了许多,从而在管理人的方面有了许多新的想法。这段时日,他带着将功补过的心思采取了一些手段,定了许多新的、严苛的规矩。

他还先斩后奏,将小姐定的每月大家吃六次肉的规矩改了,改成每月只吃两次。这还是无人犯错的情况下。若有人犯错,而其他人发现端倪却没有上报给他知道的话,一经查出,这一月吃两次肉的规矩也免了。一个人犯错,所有人跟着没肉吃,这是针对有人犯小错的情况。若有人犯了大错误,惩罚就不只是取消大家每月吃两次肉菜那么简单了。

张管事的回答,青舒听了满意。这就叫吃一堑长一智。张大是第一次当管事,在管人、管事等方面出现差错再所难免。出了差错,他能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他会思考,他也在管理上做了改变,这很好,有长进。青舒觉得安慰,这证明她当初没有选错人。

只是,一切要奖惩分明。荒地经营的不错,青舒为奖励张管事,八月份的时候将张管事的月钱从五吊钱给涨到了一两银子。现在,张管事有失职行为,必须给予惩罚。青舒宣布,扣发张管事两个月的月钱。这事,算是揭过去了。

张管事和吴管事在府中住了一晚,第二天一早便离开,回了各自负责的地方。

青舒很忙,忙着查看离开的那两个多月内的账本。除此之外,荒地、田庄、铺子她都亲自走了一遍。几日后,有了闲暇时间,她就把青阳、陈乔江等四人叫到身边,教他们看账本和记账。

青舒觉得,青阳、青灏也好,洛小荣和陈乔江也罢,一定要学会看账本和记账的本事。当主子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不懂这些,很容易被下头的人糊弄住,让人私吞了钱财都不知道。而对于账本之事,青阳他们四个竟然没有一个人有反感的表现,就连读书只用五六分精力的陈乔江也难得地学的认真。她会心一笑,陈乔江果然是喜欢与商有关的东西。他们学的认真,她欣慰之余教的也认真。

洛小荣和陈乔江也就罢了,这方面的知识家中长辈早晚会安排人教他们。他们可以学的不精,因为府中有父兄等人帮衬他们。

可青阳和青灏不同,他们目前所仰仗的只有青舒。等青舒出嫁,他们兄弟二人必须拥有独挡一面的能力,不能再事事靠姐姐。将来他们是古家的支柱,是要撑起古家的兄弟,很多东西必须要学会。青舒计划好了,要用三年时间将自己所会的东西全部教给他们,尤其是管家、理财这方面的。

回了家,虽然每天的生活过的很忙碌,可青舒觉得很充实、很安稳。这期间,她虽然回了于二小姐的帖子,以府中事务多为由推了于二小姐的邀请,可于二小姐似乎不死心,有些死缠烂打的味道,又先后送来两份邀请青舒参加才艺会的帖子。

青舒每日里忙着呢,可没工夫陪那些无所事事的陌生娇小姐玩儿什么才艺会。虽然觉得于二小姐太烦人,但她很讲礼貌,每次的拒绝都是写了回帖的。当于二小姐的第四个邀请帖送到时,她终于不耐烦了,直接将帖子丢进了燃烧的灶坑里。

“小姐,小姐,卢先生到了,卢先生到了。”小娟从外边急步进来说道。

刚把帖子丢进灶坑里的青舒回头,“少爷那边可有人去送信儿了?”回来的路上,经过锦阳城时,她就写信派人给卢先生送信了。卢先生的学生回来了,卢先生这位先生也该回来为学生上课了。

小娟点着头说道,“有,有,管家派小厮过去送信儿了。”

青舒听了,一脸笑意地往外走,“走,去前头迎一迎。”

青舒到的时候,管家正指挥人从马车上搬卢先生的细软。青阳、青灏他们四个全过来了,此刻正围着卢先生七嘴八舌地抢话说。而卢先生则是立在那里,正笑吟吟地看着自己的四个学生。青舒走上前,对卢先生见过礼,疑惑地问,“先生,师娘和笙歌人呢?”

卢先生捋着胡子笑言,“你们师娘身子重了,不好远行,带着笙歌留府里了。”说话的工夫,他还上下打量青舒几眼,“舒丫头,面色不错,最近是不是遇上什么喜事了?”

青舒摸了摸自己的脸,“我的脸色自来就不错,您别一回来就打趣我成不成?外边冷,先生快进西偏厅喝杯热茶。”

就这样,卢先生被青阳、青灏等四个学生簇拥着往里走。中午,卢先生用过接风洗尘宴,也不急着休息,而是把青阳他们四个叫了过去。他如此不为别的,只是要考校青阳他们四人的功课而已。

转眼到了第二天,因着卢先生的归来,青阳他们恢复了学堂。等到辰时过半,坐在书案后写字的青舒放下毛笔,吩咐人备马车。她换了身素雅的浅紫色的襦裙,外穿狐皮大氅,而后带上小欢、小娟和小丫,坐上马车到了于县辅居住的衙门后宅。

被人请进主厅后,青舒目不斜视地坐到了丫鬟给备的椅子上。

随着红色身影的靠近,一阵浓郁的脂粉味扑面而来。青舒一下没能忍住,连打了三四个喷嚏后,迅速拿出帕子捂住了口鼻,这才止住了喷嚏。这时,她一脸抱歉地抬眼,一下就看到了一张僵掉的脂粉脸。为什么叫僵掉的脂粉脸?因为靠近的这位红衣姑娘,明显往脸上抹了太厚的脂粉,味道呛人不说,皮肤的本来颜色是一点都看不出来,就跟那抹了太厚的增白霜的鬼脸有得一拼。还有,表情僵的厉害。她其实心里明白,大概是她的喷嚏让对方僵了脸。

青舒怕再打喷嚏,因而也顾不上失礼不失礼的问题,捂住口鼻的帕子没敢拿开。她对僵掉的脂粉脸的主人笑了笑,“抱歉,长途跋涉回来,再加上府中要处理的事情积压的太多了,又忙又乏的,不小心染了伤寒。很抱歉,得了第四个帖子才能允出时间来赴会。”她这话看似普通,却是把该表达的意思都表达了出去。

前三次不能来赴会,一是我长途跋涉的刚回府,很疲劳;二是我是一府之主,离开的时间里要处理的事情积压下太多,我必须拖着疲累的身子去处理这些事,哪有时间、哪有那闲情逸致陪你们玩儿什么才艺会!我都累的染上风寒了。你于二小姐懂不懂礼貌?会不会体谅人?连个喘气的机会都不给我,催命似的九天里递了四次帖子。我不来,不知情的以为我不尽人情。其实不尽人情的不是我,是你于二小姐。怕别人多心,我都被你逼的得了风寒还要过来露一回脸。

当然了,这里的所有意思,聪明人才能听出来,才能想到。到于于二小姐,到底是聪明还是不聪明,不得而知。总之,看她的表现或许、大概是没听出来吧!她把脸上僵掉的表情给收了,热情无比地说道,“古小姐染了风寒还坚持来参加我们的才艺会,本小姐实在是太感动了。小莲,快给古小姐上热茶。”

其实,来之前青舒本没有假装得风寒的打算。她这是被于二小姐脸上的脂粉味儿给呛的打喷嚏了,又没办法把捂住鼻子的帕子拿开,这才临时发挥加上的。她对于二小姐让人上热茶的行为表示了感谢,心里却在想,怎么感觉这于二小姐与传言不符?

热茶送上,于二小姐招呼青舒喝茶。

青舒笑笑,道了声谢,却不饮茶。

因为她捂着鼻子说话,声音和平时不同,真有几分染了风寒、说话带鼻音的感觉。再加上青舒坐定便打的那几个喷嚏,在场的竟是没人怀疑她,真以为她染上了风寒。

有三个小姐在默默地观察青舒。这个观察过程中,眼睛粘在青舒的狐皮大氅的时间挺长。另有两个小姐,即便和青舒不熟,可也主动和青舒攀谈了几句,并一脸关心地劝青舒回府休息。

于二小姐却没有放青舒走的意思,竟然一下子抛了六个问题给青舒,全是和京城有关的。

☆、No.345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京城好玩儿吗?皇宫长什么样子?皇宫真的比整个康溪镇还大吗?听说你和一个大将军的孙女是好姐妹,是不是真的?你头上戴的钗真漂亮,在京城哪里买的?在京城游玩儿,一定带了许多漂亮的东西回来,能不能给我们看看?

于小姐顶着那张惨白的脂粉脸,双眼明亮地连续问了这样的六个问题。

青舒微愕,一手用帕子捂着鼻子,就那样盯着眼前的脂粉脸。传闻中的社交高手就是这水平?就这样还能在镇上的大户小姐中吃得开?

于二小姐似乎是终于意识到了自己的唐突,眼中微带歉意地说道,“抱歉,古小姐,对我们这些从未去过京城的姐妹们而言,京城的话题太有诱惑力了。所以……过于激动了一些,不要介意。”

青舒客气地点了一下头,“不介意。”然后不等于二小姐再说话,把脸偏向左侧,看向身穿明蓝色衣裳的小姐的同时,将帕子从鼻子上拿开了一些,“朱小姐,听说近日里令尊身体不适,可是好些了?”

朱小姐十六岁的年纪,长的眉清目秀不说,说话更是温声婉语的,给人的第一感觉倒是不差。见青舒主动和她说话,她眼中闪过惊喜之色,而后不疾不徐地说道,“多谢古小姐关心。家父染了风寒,看过大夫、吃了几副药便已无碍。”

青舒笑言,“无碍便好。近来天气越来越冷,稍不注意便会染上风寒。”她说罢,微带歉意地站了起来说道,“众位小姐请便,我这就回了。染着风寒坐在这里,若连累得众位小姐也染上了,那可就是我的罪过了。告辞了。”

于二小姐跟着站了起来,“既是古小姐身体不适,我们就不强留了。回去好好休息,明日得空我便过府去探望你。”

朱小姐和其他几位小姐也是起身,一一附和说得空便去看望青舒。

青舒对众人笑笑,说了句“请留步”,便让小娟扶着,手帕捂着鼻子离开了。她今日来就是为了露个脸,原就没有停留太久的意思,因而进厅后身上的狐皮大氅都没有脱下。没有穿上大氅的过程,她从起身告辞到离开自然是速度很快的,根本没给于二小姐再起话题的时间。

于二小姐、朱小姐几人立在衙门后宅的门口,表情不一地目送古府的马车驶离。于二小姐的眼里有羡慕之色,也有妒意。她心中不甘,为何她就没这个好命!

朱小姐站在一旁,不动声色地将其他人的神色看在眼里。而后,她垂下眼皮,温声软语地说道,“府中爹的风寒是好了,可我娘今日早起时身子有些不适。我心里挂念的紧,今日就先回去了。”

其他三四位小姐便说不如散了,以后再聚。

于二小姐有些心不在焉的模样,不像平日里那样极力挽留这几个姐妹。因此,今日她们的才艺会就这样早早地散了。

于二小姐回到自己屋中,看着屋中的床铺、桌椅及仅有的几样装饰物,想到自己住的屋子这么小,突然就心气儿不好了。她气闷地坐到梳妆台前,突然一拍梳妆台,“大姐,你给我进来。”她喊罢,等了一会儿,并没有人进来。她更加来气,气乎乎地走过去拉开门,冲着院里喊,“于雅,你聋了不成?本小姐让你进来,你听到没有?”

不多时,从旁边的一间厢房里走出一个姑娘来。这个姑娘穿着蓝色的棉布衣裳,个子中等,人偏瘦,肤色白皙,长相算得上清秀。她这样的姑娘,不丑,但也算不得出众。可是,她有一双特别沉静的眼。她的眼睛惊艳不了别人,可有一种无法名状的那种吸引人去注意的特质。沉静的特别,沉静的能够感染对视者的心境。

于二小姐于云从十岁起就不肯和大姐于雅对视了。她见到大姐的身影,便喊了声“别磨蹭了,快些进来”,然后自己转身进了屋。

于雅的眼中不见喜怒,只有沉静之色。她慢吞吞地关上自己的屋门,再慢吞吞地来到二妹妹于云的屋中,立在门内不动。

于二小姐坐在梳妆台前,手拿铜镜照着自己的脸,一脸气愤地说道,“你故意的对不对?故意给我抹了这么厚的脂粉,让我在人前丢脸。”

于雅看都不看她,而是盯着屋中的某一点,慢吞吞地说道,“我是照着你说的给你抹的。”她似乎在说,我是照着你的要求来的,是你自己的审美有问题,与何何干?

于二小姐听了这话,更是不爽,“好你个于雅,竟敢跟我狡辩。我脸上长了痘子不假,我让你多抹些脂粉给我作遮掩不假,可我没让你给我抹成这样。”她回头,怒瞪着不知正在看哪里的于雅,“你害得我在古小姐面前丢脸,你故意的对不对?说,你到底安的什么心?明明是我的亲姐姐,你为何处处与我作对?”她这会儿倒忘了,她觉得脸上长的小痘痘给别人看见了,会让人笑话,因而在于雅给她抹好脂粉时,她觉得还不够,还不能完全遮住小痘痘,因而自己又往脸上抹了一层脂粉的事实。

于雅终于有了点反应,但也只是微皱了眉头,并没有开口说话。那样子,竟是一点都没有要辩解的样子。

于二小姐每每最受不得于雅的这一面,因而火气是蹭蹭往上涨。“你就是故意的,天底下没有比你更坏的姐姐了。”她说着,作势要把手里的铜镜摔了。

“摔坏了它,还得花银子买新的。”于雅不咸不淡地从旁说道。她看都不看二妹妹僵住的双手,又补了一句,“二叔和二婶娘的手头很紧,不会再给你买了。”她不懂,自从二叔当了县辅,爹娘和二妹妹怎么就变得这么势利了!在家乡的村中生活时还好,除了喜欢在乡亲面前显摆和吹牛之外,也没做什么太出格的事。可是,自从来到二叔管辖的康溪镇上,一个一个的都不知道自己是谁了。尤其是爹娘,动不动就拿话挤兑二叔,好像二叔有今日全是他们的功劳似的。

这种事,于二小姐自然知道。可知道归知道,被讨厌的人说出事实时,又不可理喻地不想承认。她把脚边的一样小东西踢走,尖声说道,“你少拿二叔二婶娘说事儿。别以为我不知道,你整日围着二婶娘打转,不停地在二婶娘跟前说我的坏话。全是,就因为你使坏,二叔二婶娘越来越不喜欢我,只把你当好侄女疼。于雅,你等着,你这样害我,我不会放过你的。”

于雅突然觉得无趣,默不作声地转身就出去了。

于二小姐大声喊,“于雅,你给我滚回来。”

于雅并不理会她,径直往厨房的方向走去。途中遇到一个十一二岁模样的少年,她停了下来,低声说道,“饿不饿?大姐给你留了张饼子,藏在厨房里了。”

少年低头看着鞋面,小声说道,“饿。”

于雅脸上有了淡淡的笑意,“跟我来。”不多时,她带着少年进了厨房。少年见灶坑里生着火,走过去蹲到灶坑旁,捡了地上的柴草往里添。她往外张望了几眼,走到米缸前,打开米缸伸手进去,在米里扒拉了几下,很快拿了用一小块儿蓝布包的一样东西出来。她打开蓝布,从拿出来一个白面烙的厚厚的饼,塞进少年手里,“快吃,姐姐帮你看着。”

少年眼中含泪,接过饼子一边吃,一边不停往灶坑里添柴。他和大姐一样,不得爹娘喜欢。在家乡时,家里有好吃的,肯定没他和大姐的份儿。如今他们一大家子人吃住都是二叔的,可爹娘依旧偏心。有好吃的,爹娘肯定找借口支开他和大姐,等其他兄弟姐妹吃够了,有剩他和大姐才有得吃,没剩那就饿肚子或吃点别的东西。好在大姐是一直负责厨房的,有什么好东西肯定会想办法偷偷藏一些。在他眼里,二婶娘都比亲娘好。

于雅搬了大木盆过来,摆到厨房地中间,再把堆在门左边的一堆衣裳抱过来,随手拿了几件丢进大木盆中。她再拿了烧火用的小矮凳过来,面朝门的方向坐下,盯着门。

少年很快就吃掉了一张白面烙饼,喊了声大姐。这时锅里的水快烧开了。

于雅闻声回头,见弟弟把饼吃完了,笑了笑,“帮姐倒凉水。”

少年答应一声,拎了水缸旁边的一桶水过来,倒进大木盆里。而后,又从烧热水的大锅里舀出半桶热水,再倒进木盆里。

吱呀一声,厨房门打开。一个四十出头的妇人穿着绿色缎面的襦裙走进来,见姐弟二人正要洗衣裳,往木盆中瞅了两眼,一脸不高兴地说道,“洗衣裳烧什么热水?那柴草是白来的?要花铜板的。”

少年不说话,于雅不说话,姐弟二人面对面地蹲在大木盆边上,一起洗衣裳。

“没大没小的东西,记住了,下次洗衣裳不许烧热水。”妇人居高临下地下命令。

“大嫂,这大冷的天,你忍心让孩子伸手进冰凉的水里洗衣裳?”一名二十出头的妇人面带笑容地立在厨房门口,如此说道。她见自家嫂子听了这话竟然在撇嘴,眼中闪过不悦之色,“老爷是清贫,可还不差这点柴草钱。”吃住的花用都是她家老爷担着的,大哥大嫂竟还有脸时不时妄想插手她府中的钱财用度,脸皮太厚。若不是家中的钱财她把得紧,这会儿指不定都进了大哥大嫂的腰包。

☆、No.346极品

四十出头的妇人,也就是于县辅的大嫂郑氏。这郑氏长了一张大圆脸,嘴唇略厚,长相不怎么好看,因肤色偏白也算不得太丑。她的两个女儿于雅和于云继承了她肤色白净的这一面,长相倒是不随她,随了姑姑于小莉,尤其是于云更像姑姑一些。因此,于雅和于云没有大圆脸,也没有略厚的嘴唇,且于云的长相胜于雅三四分。

于郑氏这个人长相不怎么地就算了,还很招人烦。她招人烦的原因大概有三。其一是她接人待物的方式,很讨人嫌。其二是她总是理所当然的摆出一副所有人都欠她的嘴脸来,总觉得她有什么要求都是应该的,别人就该成全她。其三是她因着生活条件的改善,爱占小便宜的性子升级了,变得贪得无厌。

这不,一听二弟妹柳氏说不差那点柴草钱,郑氏立刻扬起了笑脸,“对的,对的,二弟不差那点柴草钱。”

一见大嫂郑氏这反应,于县辅的夫人柳氏便知这里边肯定有问题。她将厌烦之色藏好,也不接话,转身要走。

郑氏当然不会让柳氏这么走掉,因而窜上前一把拉住柳氏的袖子,涎着脸说道,“二弟妹,你柱子兄弟家娃子多,杏花又怀上了做不了活计。这天寒地冻的,一家子的日子不好过。你柱子兄弟打了不少柴草,正准备拿镇上来卖呢!正好,府中也需要柴草,你柱子兄弟又有困难。这以后,府中的柴草就买你柱子兄弟的。”

柳氏不便当着晚辈的面把大嫂郑氏的手甩开,因而只能忍着,并不自觉地皱了眉头,“大嫂,府中用的柴草已经有人送了,且说好让人负责送一年了。人家送的好好儿的,无缘无故的变卦,不好。”她不是不想帮亲戚,只是不想招来占住便宜就不放的郑家人而已。

于大嫂郑氏可不管这些,上下厚嘴皮子一阵翕合,“哎哟!我说弟妹,这柴草跟谁买不是买。大嫂说接柱子兄弟的两个娃子过来养,你又不愿意。正好,有这柴草的营生在,咱们就买柱子兄弟的。娃子不帮着养没关系,咱们就从这营生上照顾了柱子兄弟的日子。都是实在亲戚,二弟又不差那点柴草钱。柱子兄弟每次送了柴草来,咱们就给他加个三五个铜板的。”她自作主张地替柳氏拿了主意,高兴地一抚掌,“就这么说定了,大嫂这就让人传话给你柱子兄弟。”

于雅和少年本就是在埋头洗一大家子人的衣裳的。如今听得亲娘大言不惭的话,二人头垂的更低了。姐弟二人的想法一致:娘不喜欢自己的长女和三儿,连饭都舍不得让他们吃饱、吃好,却试图把二舅家的两个孩子接过来养。太伤他们姐弟二人的心了。再说,接来养,谁养?还不得吃住全是二叔的,说白了就是二叔养。

柳氏当场变脸,“大嫂,那是你的柱子兄弟,可不是老爷的柱子兄弟。大嫂想替他养孩子,可以,大嫂拿你们大房的私房钱养。大嫂想照顾他的营生,可以,大嫂拿你们大房的私房钱照顾。”她气的不轻,早受够了这样的大嫂,恨不能将大嫂一家子踢的远远的。

她家老爷有今日,与大哥大嫂没有半分的干系。若不是爹当初咬牙坚持供老爷读书,而老爷又够努力,后来老爷又幸运地被萧大人提携,哪里有老爷的今日!老爷的求学路上,大哥大嫂非但没有支持过,还曾视老爷是累赘,几次闹着要分家,让人看了不少笑话。虽说这些事都是前尘往事了,都发生在她嫁入于家前。可该知道的,她知道的一清二楚。

如今,她家老爷终于熬出头了,成了县辅,又不忘本地要接了爹娘来养。虽说规矩是爹娘由长子长房来养,可他们二房现在的条件相对来说好了许多,由他们赡养爹娘也无可厚非,同时也减轻了大房的负担。此举,外人只会夸老爷品性好,万没有人挑理的。再说小妹于小莉,今年十五岁了,还没有说亲。他们二房的把小妹同爹娘一起接来了,往后肯定能给小妹找个好婆家。

原本,这是得人称颂的事儿。可是,大哥大嫂煽动三房、四房的,竟是死皮赖脸地跟着爹娘全都来了。原计划接来的是爹娘和五妹三口人,最后竟然成了十七口人。一下子添了十七张吃饭的嘴,全指着老爷的那点俸禄过活不说,里面还有不省心的。这日子过的没一天是舒心的。

大哥大嫂自己什么活计都不做,还整日要求穿好的、吃好的。不仅如此,时不时打歪主意。不是大嫂想拿老爷的东西接济娘家,就是大哥大嫂想出各种明目想要掌家权。他们掌家权干什么?自然是要把老爷的钱物纂在手心里,好鼓了自己的腰包。

大哥大嫂这么过分,她原以为爹娘会管束一二的。不曾想,爹娘却是不说话,任大哥大嫂算计老爷,这才叫人寒心。她也想明白了,爹娘这是想掌家。因此,爹娘故意由着大哥大嫂闹,而不出面制止。爹娘就在旁边看着她焦头烂额地对付大哥大嫂,等着她出错呢!只要她出错,爹娘便会揪住她的错处不放,借机夺了她的管家权。

无论如何,管家、掌管钱物之事她谁也不给。她得为腹中的孩子打算,她得为老爷撑好门面。若掌家权落进了大哥大嫂手里,往后的日子就没法儿过了。若掌家权落进了爹娘手里,他们都是没见过世面的,接人待物等事上肯定不能给老爷长脸,指不定还会干出让老爷在外人面前丢尽颜面的事情来。

想到这些种种事由,隐忍多日的于夫人柳氏终于和大嫂郑氏撕破了脸。她放下话后,不客气地推开大嫂郑氏的手,转身便走。

留在原地的郑氏愣了一下,反应过来二弟妹给自己甩脸子后,气得破口大骂,“好你个柳氏,臭婆娘,有个穷秀才的爹有什么了不起的。你有今日靠的谁?你能当上县辅夫人靠的谁?还不是我们两口子辛苦作活计、省吃俭用的给二兄弟攒读书银子的结果。若没有我们两口子,二兄弟能读成书?你一个穷秀才家的姑娘能嫁给二兄弟享福?你们就是那狼心狗肺的……”

厨房的门开着,于雅姐弟在洗衣服,冷风呼呼地往里灌。可是,他们谁也不敢去关厨房的门,因为郑氏立在门口正在破口大骂。

郑氏立在那里骂半天,见没人理,终于觉得无趣地住了嘴。她唾了一口唾沫,回头就见厨房地上默默洗衣裳的长女与三儿子。她立刻找到了出气筒,指着长女和三儿子狠骂了足有一刻多钟,这才心满意足地离开。

无端被骂,虽是习以为常,可少年仍然眼中含泪。而于雅却是无动于衷的模样,她起身过去把厨房门关了,挡住了外面的寒风。

天下的爹娘什么样的都有。很多时候,即便是对待自己的孩子,里头肯定会多多少少地有点偏颇。可是,如于郑氏这般偏心的实在少见。她的大儿子、二儿子和二女儿于云什么都不干,过着让人伺候的日子。尤其是现在,那三个自以为成了少爷、小姐,整日里摆少爷小姐的谱儿。可她的大女儿和三儿子却像于家的下人一样,从小什么活计都得干,却是吃的最差、穿的最差。

对爹娘的偏心,于雅小时候还伤心过。现在嘛,她早寒了心,并看淡了所谓的骨肉亲情。她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因而用默默做事的勤快劲儿打动了二婶娘。现在,大房的这些人里,二婶娘只喜欢她和三弟。她还要加把劲儿,她得带着三弟留在二叔二婶娘身边才成。

柳氏回到自己的房间时,已经将怒气压下,整个人平和了下来。只是,当看到于云坐在她的梳妆台前翻她的首饰匣子时,她消下的怒气再起。她冷着脸,口气生硬地问道,“你在做什么?”

于云已经洗过脸,脸上抹的厚厚的脂粉都已经洗掉了,露出了和姑姑于小莉有六七分相似度的素净的一张瓜子脸来。当然了,被脂粉遮掩住的痘痘也露出来了。她手里抓着一支金钗回头,对柳氏讨好地一笑,“二婶娘,您的钗子真漂亮。云儿明日要去古府探望古小姐,没个合适的首饰怕丢了二叔和您的脸,便想着借您的金钗一用。”

柳氏强压下火气,淡然地看了她一眼,随手取走她手里的金钗,“云儿,你是你爹娘的女儿,不是二叔和二婶娘的女儿。在外行走,说话行事时应该想会不会丢你爹娘的脸。”说话间,她把金钗放回首饰匣子里。发现匣子里的一对银镯子不见了,她眼中的火光再次闪烁起来。

于云一脸委屈地低语,“二婶娘,您是不是讨厌云儿?”

柳氏抿唇,告诉自己莫要生气,生气对腹中的孩儿不好。同时,她抓住于云的手腕,迅速把于云的袖子往上推,一下就看到了自己的镯子。她脸上的表情更淡了,“云儿,不问自取叫偷,你娘难道没告诉你?”

听了这话,于云当场变脸,“二婶娘,你……”

柳氏不由分说地将自己的镯子自于云的两个手腕上退了下来。其间于云要躲,因而她的动作便粗鲁了一些。镯子拿回来了,她放回首饰匣子里,当着于云的面落了锁,将钥匙握在手心之中。“云儿,二婶娘的嫁妆不多。已经给了你一支银钗、一对银镯子,二婶娘对你已经仁至义尽了。若你想要什么首饰,记得找你娘说,千万不要再这样了。二婶娘的嫁妆里的首饰,是二婶娘的娘给的。同样的,这些首饰原本是二婶娘要留给女儿的嫁妆,如今却分送了你两样。”

于云眼泪汪汪地看着柳氏,“二婶娘,你又没有女儿,给我有什么关系?”

柳氏在袖子里握紧拳头,恨不能甩于云一巴掌,“于云,你这是咒二婶娘生不出孩子吗?二婶娘肚子里现在就怀着一个,你说婶娘会不会生?就算以后婶娘生的都是儿子,没有女儿,婶娘的首饰还可以留给儿媳,给儿媳,你懂不懂?”后头,她是喊出来的。“滚,滚出去。”

于云似是受了莫大的侮辱,捂着脸哭着跑出去了。

丫鬟红梅一脸忐忑地进门,“夫人,您还怀着孩子,莫要生气。”

柳氏冷冷地盯着红梅,“你的主子跑走了,怎么不跟去伺候?杵在这里做什么?”

红梅心下一突,往地上一跪,“夫人,奴婢是您的丫鬟,您才是奴婢的主子。”

柳氏冷笑一声,“是嘛!本夫人见你整日跟在云小姐身后进进出出的,还以为你是云小姐的丫鬟呢!”

红梅面色惨白地忙不停磕头,“夫人饶命,夫人饶命,奴婢以后再也不敢了。奴婢是夫人的丫鬟,一切听夫人的,一切听夫人的。”她这会儿才想起来,自己是夫人的丫鬟,而不是云小姐的丫鬟。

柳氏的怒气未消,“滚去厨房洗衣裳,让雅小姐休息。午饭也由你准备,一个人准备,别妄想让雅小姐帮你。”

红梅连连磕头答应,然后匆匆去了厨房。

柳氏按了按眉心,走到床上坐了下来,轻抚微凸的腹部。

人的容忍是有限度的。无端养十七口人就很憋气了,这十七口人还一天到晚的一堆破事儿。为了撑门面,她曾买了一个丫鬟、一个婆子、两个小厮回来。一个小厮跟随伺候老爷,一个小厮守宅院门并做些清扫之事。婆子负责厨房。丫鬟跟着她,平日里做些洒扫之事、女红和洗涮等琐碎之事,来客人还要端茶倒水地伺候等等。

爹娘来后,为表孝顺,她和老爷商量过后把负责厨房的婆子拨给了爹娘。至于丫鬟红梅,除了先前负责的差事,于雅、于云那边有事时偶尔还会过去帮忙。这种安排本没错,大嫂、三弟妹、四弟妹可以一起或轮流负责厨房,大哥、三弟和四弟可以出去谋个差事做。

可是,大嫂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人物。三弟妹和四弟妹见了有样学样,谁也不干活,最后厨房成了于雅一个人的。大哥更是躺床上享受起了大老爷的待遇,什么也不肯干。三弟和四弟见了,有样学样,什么也不干,整日就等着吃饭了。只有于雅、于之成(于雅的三弟)这对姐弟以及小姑子于小莉三人是干活儿的,其他的都是等着人伺候的祖宗。他们这样,爹娘说都不说一句。

于雅是个讨喜的姑娘,默默地带着于之成帮忙做事,从不找谁的麻烦。

于云却不行,自以为成了娇小姐,整日对她这个二婶娘撒娇耍赖,不时伸手向她要东西。比如首饰,比如好衣料等等。还自以为是地带了红梅整日在外招摇,并以县辅大人府上的小姐自居,时不时请了别府的小姐过来作客。招待客人的茶水、点心和水果难道是白来的?那都是白花花的银子买回来的。现如今,喧宾夺主惯了的于云整日让红梅伺候着。她作为府中的女主人,想要使唤红梅都得排在于云的后头,看于云放不放人。岂有此理!

还才艺会呢?于云能有什么才艺?除了刺绣、女红还看得过去,能有什么才艺?只识得几个字而已,还妄想学传闻中的才女吟诗作画,可笑。跟古小姐比,比得起吗?

于县辅从前衙回到后宅时,柳氏的气还没消。他见柳氏的脸色不好,便寻问是不是大哥大嫂那边又出妖蛾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