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和馨儿吵架,就是因为孟清泉,他不想再听见这个名字,也不想再看见这个人,结亲更不可能!

母亲的心思很明显,想要他忘掉馨儿。

第二天,他下地了。

第三天,他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家,只背了个小包裹。那天秋高气爽、万里无云。这样一个好天,心情想郁闷也没有理由,可是没有馨儿,他一样觉得晦暗。

他没有方向,没有目标,骑着马直奔了几天几夜,出了徽州,然后漫无目的地到处浪荡。

“你害死了她!”他对自己道。

********

三更来了,还有在等的吗?祝各位美人六一节快乐,永远青春不老!(*^__^*)

第141章 最后的决定

昨晚零点有加更,不知道的童鞋别看漏了。

********

“…”他无言以对,觉得就是自己害死了馨儿。

“馨儿死了,你怎么还不死?”他又质问自己。

“我不能死。”他垂死挣扎。

“你就是怕死!”他鄙视自己。

“不是的!馨儿花了这么多心血治好了我,绝不愿意看到我轻贱生命。那是懦夫行为!”他辩解。

“你就是贪生怕死!”他犀利戳穿自己。

“我没有!”他彷徨无助。

每天每天,他都天人交战,一面鄙视自己贪生怕死,一面有为自己辩解,心中两个自己打架。

他明明生无可恋,却不肯去死,总觉得意犹未尽,人生不该就此落幕,故事不该就此结束,于是拖延着。

他曾经站在江堤上,看着滚滚江流,想纵身一跃下去,一了百了;也曾站在悬崖边,试着再往前一步,就可以坠下万丈深渊,每当这时候,他眼前就浮现馨儿鲜艳如花的小脸,本能的,他觉得小馨馨不会喜欢他这种求死的行为,会看不起他的,所以他总也下不了决心。

他对任何人事都不感兴趣,包袱银钱一起丢了,没饭吃就饿着,没地方住睡在野外,幸好马儿还跟着他。最后他病倒在旷野,被赵子仪给捡着了。然后,他便随着赵子仪四处游历,渐渐恢复正常,也能理智地想问题了。

他从头又想一遍馨儿出事的经过:

他和孟清泉合奏引起馨儿生气、馨儿骂他“三寸丁”、老太太把馨儿关进佛堂、他和馨儿书信争吵、馨儿离家出走、老虎发狂、馨儿丧生虎口…

他毫不怀疑是自己害了馨儿,可是,有些事是不是太巧合了些?比如老太太把馨儿关起来,比如老虎发狂,比如黄山那么大老虎竟然能找着馨儿,墨云都没找着呢。

最令他不能容忍的是,馨儿才死没多久,母亲就在他面前夸赞孟清泉,希望他娶新欢、忘旧爱!

他不敢再深想,想一想就心痛如绞。

最终他决定进京,参加会试,不再把希望寄托在家人对自己的宠爱上,若这宠爱有用,馨儿也不会死了。他要拥有自己的势力和权柄,再悄悄追查当年的事。

这念头在他进京后不久,家人为他和孟清泉定亲后,更加坚定了。他早表明心意不会娶孟清泉,可是长辈们还是为他定了亲,他心冷如冰——这就是宠爱!

亲事可以定,成亲还能绑他去?

他便不理会,只管用心做官。

他要做大靖第一奸臣、权臣!

虽然老虎是在东方倾墨的松园茅舍发疯的,但他却不怀疑老阎王,因为老阎王真的很喜欢馨儿,别看老小两个常吵架,没个正经样。那样脾气古怪的人,却肯费心为馨儿做各种养颜护肤脂膏,小馨馨揪他胡子也不生气。

馨儿被关进佛堂后,他不放心她身子,装病引来老阎王,问馨儿痛经可治好了。

老阎王当时板着脸,说道:“好不了也是活该!傻丫头,掏心掏肺地对负心汉,一点小聪明全用来对付我老人家了,就知道气我、哄我的好东西!”指桑骂槐地指责他忘恩负义,不该和孟清泉不清不楚。

因为这份信任,他才敢让东方倾墨去给梁心铭诊脉。

这一次,东方倾墨放出他有隐疾的风声,也是为了帮他。结果,他的长辈不顾他身体,依然不退亲,并容忍孟清泉在王家静修,把他当成了联姻的工具。

既然这样,他还有什么好犹豫的?

他考科举可不是为了光宗耀祖,而是为了馨儿。他要接管王家,查清当年的事,给馨儿讨还公道。

春风过处,桃花飞舞。

粉色的花瓣落在树下三个少年身上,如诗如画。

大家正看得出神,忽见中间的红衣男子宽大的衣袖轻轻一动,从腰间抽出一支青色竹笛,青碧如玉。

自从当年那件事后,他再也不吹箫了,改吹笛。

笛音飞起,清亮圆润,如清泉滑石、如鸟鸣深涧、如风拂杨柳、如雨打芭蕉,这是典型的江南风格。众人被他带到了鸟语花香的江南,徜徉在秀丽山水间。

梁心铭的感受格外不同,这是她当年最爱吹的江南曲,此刻听来,虽然曲调欢快,却隐含淡淡的春愁和思念。

王亨在思念她!

她示意侍女将琴搬来,以琴和之。很容易的,她跟上了他,回到当年,回到华阳镇。

自从她对王夫人说,若王亨答应娶孟清泉,就让王家给她一纸休书、她要离开王家后,王夫人和老太太就再也没在她面前提过那件事,若彤等人对她也恢复了小少奶奶的称呼,一切都恢复正常,好像那件事从没发生过一样。

王亨中了解元,华阳镇来了好多客人,世家公子、官宦千金,一场上流社会的交际宴会在华阳镇持续数日。

美女如云,她看得花了眼。

孟清泉的容貌在这些女孩子中不算最突出,最出众的是一位周姑娘,是王家远亲——歙县县学教谕的女儿,那容貌堪称沉鱼落雁、闭月羞花。

林馨儿当然不会露怯,打起全部精神应对。然几天过去后,她心惊地发现:王亨有些迷失!

她想,是他过去的生活太单纯了,骤然接触这纸醉金迷的生活,被各种阿谀逢迎和美人的青睐迷晕了头。她不能任由他这样下去,于是那天晚上借口头疼,将他带离了宴会,希望利用他对自己的爱唤醒他。

她很庆幸,成功地将他带出来了。

一出那个客院,将喧嚣抛在身后,她便觉得整个身心和头脑都安宁了。寂静秋夜,他背着她走在别苑的游廊上,慢慢往上爬,她希望能走到地老天荒。

回到房里,他对她百般爱怜,陪着她,直等到她睡着了才离开,那时候,她以为他不会再去客院。

然而,她错估了红尘繁华对十六岁少年的巨大诱惑。

王亨不但去了客院,还带着少年男女们去馨香亭夜宴,还跟孟清泉琴箫合奏,弹的还是《高山流水》!听见那些少年和女孩子们低声议论他们是天生一对时,他也没有避嫌停下来解释,只怕还很得意呢。

********

今天是考儿幸运的生日嗳,祝考儿生日快乐,永远青春!

第142章 爱是一把双刃剑

她觉得他年轻不经事,可是这一刻,她自己也失控了。

王家想为王亨娶世家贵女,她毫不退缩,运用智计化解;面对无数情敌嫉妒和不屑的目光,她也能坦然以对,但这些都是建立在王亨和她相爱的基础上,她才有底气。一旦王亨变心,她所有的依仗都将坍塌。

她也并非单纯吃孟清泉的醋,而是对王亨失望。

今日参加宴会的不过是徽州地方的官宦子女,他便这样迷失,若是到了京城,见了那些金枝玉叶、豪门贵女又如何?

虽然难受,她不能不做任何努力就退缩。

她不是软弱无能的人,也不会轻言放弃。

她佯做无事样进去了,不动声色地搅了他们的合奏;又借王亨自己的口,提醒他已经半夜了,该散了;还有众位千金小姐,这样通宵作乐有失体统吧,不该散了吗!结果,事情发展出乎她的意料——她被排斥了!

没有人听从她的安排,都不肯散去。

当时情形很微妙,讥讽地提醒她:她这个王家大少奶奶说话毫无威信,也表明了她在王家毫无地位。

她便将目光投向王亨,看他的意思。

她以为他一定会跟她走的。

那时那刻,不论是为她身体考虑——她生病了嘛——还是为她面子考虑,他都应该无条件支持她。曾经他把她看得跟性命一样,不舍得她受一点委屈,今日被这么多人恣意轻贱,他不应该毫不犹豫地为她出气吗?

只要把他带走了,她就没白来!

别人算个鸟啊,怎么想关她屁事!

可是,她发现自己自作多情了。

她高估了自己对心上人的影响力。

他当时准备走的,结果被众人一起哄,便舍弃她选择留下来,那一刻,她清楚听见自己心碎的声音。

她孤零零地立在馨香亭中央,被排斥在他们之外。

馨香亭的名字是他为她起的,这是她的地盘,眼下这一切统统成了讽刺,狠狠给了她一耳光!

他们虽是夫妻,却未圆房,现在正处于火辣辣的青春热恋期,而不是什么“七年之痒”的时候,这时候她都留不住他的心,将来还有什么指望?

最后的依仗失去了,她孤军奋战,想要完美退场,不要太狼狈,不要失去最后的尊严。她听见自己笑着对众人告辞,也听见他为她安排护卫和小厮相送,不由嗤笑:让再多仆从相送又如何?都掩盖不了他舍弃她的事实。

她尽量保持笑容,从容出了亭子,走上通往别苑的小径,她的脚步才踉跄起来,若彤急忙扶住她。

她今晚并不是装病,是真病。

这几天她周旋在众多客人中间,还要留心老太太和王夫人的动静,唯恐有任何威胁到她大少奶奶地位的因素冒头,真是心力憔悴。这宴会对别人来说是放松欢乐,对她来说是考验,只想快快结束。心里反感,丝竹之声便成了噪音;众人的谈笑也成了喧哗骚扰,吵得她头疼欲裂。

还有,她月信来了!

心理上的情绪影响到身体,她只觉得腹痛如绞,痛得她腰佝偻成一团。之前王亨背她回来,走在通往第四进院落的石阶上,她觉得夜色美、游廊美、心情也美,哪怕走到地老天荒,也不嫌长;现在,这石阶在她眼里好像天梯,她看不到尽头,也爬不上去,望而生畏。

她再也撑不住,叫若彤背她。

回到房中,她就躺下了。

这并没有让她好些,她只觉下身热乎乎一团一团血块往外挤,若非她还是十二岁的小女孩,几乎以为自己流产了!

她知道,这是她情绪太坏导致。

心痛引起腹痛,腹痛又催得心更痛,到后来,她已经分不清是腹痛还是心痛了,仿佛在地狱中煎熬!

若彤吓坏了,要叫人。

她不许,让她去熬红糖水。

房里没有人了,她才放任痛苦宣泄出来,但她不容许自己流泪,于是干叫着、呻吟着,骂那头小猪!

王亨就在这时候回来了。

听见他的声音,她既安慰又酸楚。觉得安慰,因为他总算回来了,虽然晚了些,到底回来了。觉得酸楚,是想起之前他当众舍弃她的羞辱,现在才回来也于事无补;她都可以想象的到,便是他不回来,孟清泉之流也会催他回来,这个现成的人情谁不会做?先打她的脸,再装作大度,只会衬托得她更加不堪和在王家的不受重视。

她心里的痛和身上的痛更加剧烈了,忍不住便开口讥讽他,心里却希望他能给出个合理的解释。

结果,他翻来覆去就只会说“陪客”。

见他避重就轻,她嫉恨得心都滴血,犀利指出他和孟清泉的暧昧,以及他有意的纵容,到底是什么意思?

他羞恼起来,指责她思想“龌龊”、“装病”。

她愤怒了,口不择言地戳了他逆鳞!

“三寸丁”就是他的逆鳞,她狠狠地揭开这逆鳞,让他看到真相,看到虚华背后的真相。

她不止伤了他,也伤了自己。

他暴走了,临走还命若彤看着她。

这是要监禁她吗?

她意识到:只要王家不承认,她不过就是个童养媳、丫头,而不是什么王家明媒正娶的少奶奶!

他一走,她便倒下了,肚子痛极了,像有把刀在里面绞。不过是大姨妈而已,至于这样吗?是她错觉吧,是她的心在痛吧!她死死抓住被子,熬着不让自己哭。

他一晚上没回来,第二天也没回。

她也没出门,彻底病了。

王梦雪等人来探望她,她一概回绝了。

最后,老太太和王夫人被惊动了,很容易问出了内情。老太太当时没对她怎样,带着众人返回华阳镇。回去后就把她关进佛堂,要她好好反省,棋妈妈亲自守着她。

棋妈妈细细劝了她一番,见她不如往日心服,暗叹一声,让她好好想想,便出去了。有棋妈妈亲自守着,她倒没受罪,各项吃用东西都按时送来,且十分精美。

她跪在佛堂的蒲团上,对着观音像道:“我没什么好反省的。”便是按照这古代的规矩礼法,她也没有错,她在人前并未有任何失礼,是王亨行为不当。

王家,不过是借机拿捏她罢了。

事情到这地步,她只剩下王亨了。

她期望王亨经过这次的事能醒悟、回头。他们以前也常吵架,却并不能影响他们的感情,希望这次也一样。

然而,墨云送来了他的信,她看后彻底心寒了。

********

求保底月票!

第143章 悲催的忠犬

他在信中说,家里为他选了孟清泉联姻,他不得不从。他许诺说,孟清泉只是妾,并不能撼动她的正妻地位;他也会一如既往地把她捧在手心,她永远都是他的“小心心”;他让她顾全大局,别闹别扭了。

她终于明白那天晚上他为什么会与孟清泉合奏,原来早已互相心许了,人家要享齐人之福了!

也对,这在豪门世家是再平常不过的事,只有她才会当天大的事一样,好似自己的世界发生了大地震。

她曾当着王夫人的面答应可以纳妾,但那是她主动为王亨纳,和王亨自己想纳妾,结局虽然相同,本质有天壤之别。前者是她为了他们的爱,向世俗妥协;后者是他背叛了他们的爱,她还有妥协的必要吗?

她想起王夫人的经历,觉得自己成了王夫人第二。

王夫人背后有孟家支持,尚且落得如此下场,她有什么?她背后没有显赫的家世为她撑腰,再失去王亨的爱,下场将比王夫人还不如。

王亨怕她在佛堂没有信笺信封,都让墨云给她带来了,考虑不可谓不周到。她冷静地回信,问他可还记得自己的誓言:馨儿死,我死;馨儿活,我活!这么快就忘了吗?

王亨来信说,他并没有忘,责怪她不肯理解他难处。

她讥讽他口不由心,为何不干脆娶孟清泉为妻呢?把自己养在外面不许见人,金屋藏娇,岂不更加完美!

来来去去越吵越凶,她被他伤得体无完肤。

她不再坚强,无声流泪——怕哭得大声被外面的棋妈妈听见——忽一眼看见墨云卧在蒲团边上,那火气就冲着狗去了,她用力揪住狗耳朵,骂道:“你主子不是东西,是猪;你是狗,都不是好东西!”

狗是人类最忠实的伙伴,忠诚度比人要高多了,墨云无故被小主人责罚,并不跑开,嘴里呜咽着,甚为委屈。

她见了又伤心,抱住狗头啜泣。

黑狗轻轻地蹭她,伸出狗舌头舔她小手。

若是在以前,她定会拿开手,不让它添,再娇声责骂它大胆;然今天她没有嫌弃它,她落到如今这地步,只剩下这狗来安慰她,她除了感动,有什么资格嫌弃它?

她哽咽道:“我就是傻逼,竟然相信一个小男孩的爱情。”少年人的感情如雨后彩虹,虽绚烂却不能长久,很容易变。所谓的初恋,只是留待以后来回忆的。

她终下定决心离开王家、离开他。

心已碎,耗在这里纯属自虐。

外面天大地大,她为何要吊死在这棵树上?她爱他入骨,不代表这份爱卑微。若是她前世欠了他的,今生为他所做的,足够偿还这份情债了。

她便开始收拾行装。

真好笑,当初她计划逃走时,尚未行动就开始模拟打包,想着带哪些珠宝;今日真要走了,她却什么也不想带,哪怕多带一样东西都会让她觉得不堪负荷。

她现在急于要减负,不是增加负荷。

她把供桌上的馒头点心等吃的用桌布包了些,想带银子也没有,纸钱倒是有,可惜活人的世界不流通冥币。

想了想,她从脖颈中掏出一直随身配带的血玉鸳鸯犹豫起来。鸳鸯只剩一只了,另外一只给了王亨,真正成为他们的定情信物。她什么都不想带,然要她把这血玉鸳鸯解下来,她却又很舍不得,矛盾之极!

最后,她给自己找了个借口:她什么都没带,还不能带走这个吗?到外面换点银子也好。她不是舍不得,是没工夫也不能回房去取盘缠,去了就会惊动人,所以只好把这鸳鸯带走了。给自己找好了理由,她心安理得地把鸳鸯又塞进胸口,贴肉靠着,才踏实了。

最后,她给王亨写了回信,要与他相忘于江湖,然后便带着墨云从窗户翻出祠堂,溜出王家,进山去了。

她能顺利地溜出去,全赖那几年跟着王亨四处乱窜锻炼的机敏和手段。她除了一包袱吃的和几根蜡烛火折子,连件换洗衣物都没带,身上穿着粉色金线绣牡丹小袄和裙子、粉缎绣鞋,鞋面缀着三颗珍珠穿的珠花,风寒露重,也没系披风。这一身是王亨为她挑选的衣料并叫人缝制的。细条条娇小的人儿行走在夜色中,像猫儿一样轻灵、孤单。

出了王家,她站住,回头看向身后,心中疼痛不舍,又有几分轻松释然。就仿佛修仙小说中描写的,仙人下凡历劫结束,却放不下红尘中牵挂的人,一面惆怅、意犹未尽,一面又如大梦初醒般,因为挣脱了红尘的束缚、跳出了那个旋涡而庆幸,百般滋味,难以描述。

“小亨亨,再见了!”

这时候,她心里是没有任何恨意的。

有的,只是难过和遗憾。

遗憾这么美的爱情,居然没有好结局。

是不是美好的东西都容易幻灭?

沉默一会,她转身投向郊野。

华阳镇东头有条山路通往山里,是镇子上的百姓募资修建的,其中王家捐银最多。山路全是石头凿出来的石阶,沿途还修建了几座亭子和木屋,里面有瓦缸,装着山泉,方便进山游览和采药打猎的人累了临时歇脚。

那是九月下旬了,一弯下弦月,另有密密麻麻的星子嵌在碧霄之上,月色凄清朦胧,道路依稀可见。

一人一狗,在山道上移动。

一个时辰后,她在一处山坡前停下。

坡上有几棵臭椿树,枝繁叶茂。

她先从怀中拿出那封信,装进墨云项下的荷包内。

然后,她踮起脚,扯下一根臭椿枝条,捋了许多树叶下来,坐在地上一顿猛搓。搓得奇臭的叶汁都出来了,再一把揽住墨云的狗头,把那臭汁往墨云口鼻上抹。

墨云受不了,奋力挣扎。

这都是什么味儿哟!

连狗都无法容忍的味道,可想而知其味道难闻,小孩拉的粑粑也比这香多了!这不是糟蹋狗么?

墨云死死闭住狗嘴,“呜呜”叫。

她狠心使劲抹,抹得墨云一脸臭才松手。又从头上拔下小凤钗,将纯金打造的凤头夹在指缝间,对着墨云后背拍下去,尖尖的凤嘴顿时扎在狗背上。

“嗷——”

墨云惨叫一声挣脱了她。

第144章 翠儿

它往前窜了几大步,回转身看着小少奶奶——太可怕了,这是它狗生涯中从未遭遇过的折磨!

她骂道:“滚!把信送给王亨!”

墨云虽懵懂,“王亨”两个字却是知道的,那是小少爷名字,就好像别人一叫“墨云”,它便警觉一样。

它又替小少爷挨揍了吗?

她见狗不走,歪着脑袋望着她,,急了,上前几步,手起掌落,又是一巴掌拍下去。

“嗷——”

墨云再次惨叫,像狼嚎。

它转身又跑了几步,又停下来,回头看着她,那委屈的模样,好像还想等她发泄完了,好跟它回家呢。这大晚上的,它是不会把小少奶奶独自丢在山中的。

她眼泪都要流下来了,骂道:“还不走!”

一跺脚,又冲上去,再次扬起手。

墨云终于怕了,转身狂奔下山。

她为防它回头,还跟着后面撵了一段路。

直到狗跑得看不见影子了,她才停住脚。

凄清的月色下,山道上只剩下她一个人了,然她并不害怕。真是奇怪,当年王亨赶她走的那个晚上,她吓得不知如何是好,死缠着小男孩不肯离去,就怕被狼啃了。

想来人心中有牵挂时,便会格外惜命;若是无牵无挂、对什么都无所谓了,生死便也看淡了。

她去到道旁一山泉池旁,抠了一把土洗手,把手洗干净了,闻不出任何臭椿叶子的味道了,才起身。

她又往山下走了一阵,一路走一路四面观望,寻找记忆中的标识。忽闻见一股桂花香,精神一震,快步走过去,只见路旁一棵桂树。她便离开山路,往东钻入山野间。

山路难行,她磕磕碰碰的走了两个时辰,才寻到目的地——山谷中隐蔽的山洞,洞口有大石和灌木挡着,拨开灌木藤蔓,有条狭缝,只有她这样小的身材才能挤进去。

她早有打算,她也不是一个人。

洞里还有一个小姑娘,在等她。

她站在洞口,低声唤道:“翠儿?”

里面没有回应,她诧异,难道翠儿不在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