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非不防长流突然使力,又因她站起身来,两人一时挨近了许多。长流身上用玄组绶系的白玉与顾非身上用纯组绶佩的水苍玉相击发出清泠的响声。

顾非一直被她带到内室,无意中瞥见龙榻上一只兔子威风凛凛地趴在绣满金龙的明黄色被褥上,顿时觉得耳根一热。

偏偏长流走到榻旁坐下,顺手捞过兔子放在膝头把玩。

旺财进来的时候看见的就是这样一幅画面:陛下拎着兔耳朵极尽蹂躏。顾小将军站在一旁含情脉脉地凝望陛下。于是旺财脑中瞬间出现了另外一幅诡异画面:陛下拎着顾小将军的耳朵,拧来拧去。顾小将军非但不呼痛,还一脸甘之如饴。由此可证,陛下果然御夫,不对,御下有道。

旺财怕再看下去,憋闷得久了,难免会在梦中泄密,到时候一样被陛下拔舌头,遂赶紧放下手中的剔红雕漆九龙捧盒,正待逃命去,却听陛下吩咐道:“取白药来。”

“是。”旺财取了放药的玉瓶,恨不得把头缩作个乌龟。见长流一拂袖,遂暗自吐出一只气泡,识相地退了出去。

“这点小伤,怎好劳烦陛下。”顾非说话间只觉指尖一凉。

“不许乱动。”

陛下每次替他疗伤都是这么说的。可这几道口子,连伤都算不上吧。顾非正胡思乱想间,长流已经动作完毕。

“等武举一完,朕就调你去嘉陵关。”

她这句话说得很平静,听不出一丝心绪波动。顾非却心头大震,忙跪下道:“末将遵旨。”没有多少时日了呢。

“起来吧。在想什么?”

“臣想起了陛下穿红衫的样子。”其实是想起夺宫当晚她问他,为什么她喜欢穿红衣。当时他就知晓,陛下是一个勇往直前的帝王,绝不会留在原地等他。想要追随她,就得忍受离别,就得去磨练摔打。既然她不怕衣袍染血,他又何惧血雨腥风。

长流见顾非的眸光变得坚毅锐利,不由肃然道:“朕要的不是你马革裹尸,朕望你成为一代名将。”要成为声震四野的一代名将,远不止身先士卒那么简单。

“臣定不负陛下厚望。”

“朕饿了。”

顾非不防长流在如此严肃的话题之后接上这么一句,遂笑道:“让臣来吧。”

见长流点头,顾非方要打开剔红盒盖,便听外头旺财把风报信一般地轻声试探道:“陛下,陛下,楼相来了。您…”

不待长流发话,顾非忙道:“陛下政务要紧,末将告退。”今日与她相处了这许久,他已经很满足了。

长流虽觉有些扫兴,又得一个人吃东西了,但又不得不打起精神应付外头那只无事不登中和殿的黄鼠狼。她遂将旺财叫了进来,向他递了个眼色。

旺财自然会意,做贼一般将顾非从另外一边领了出去。

楼凤棠进殿的时候,看见长流盘腿坐在美人榻上,怀中搂着一只大大的剔红圆盒,用象牙一般白皙的手指拈了里头浅粉色真花大小的梅花糕吃。见了他丝毫不显尴尬,反笑得一脸纯真。那小模样,还有一双小酒窝,就跟天水街口摆摊的豆腐西施家的小西施一样甜。

“参见陛下。”

“平身。楼爱卿今日去祭扫夫人了吧。”这厮表面倒是乖觉得很,自从她把皇帝老爹扯下龙椅自己坐上去后,楼凤棠除了重要节庆,从不穿皇帝老爹赐的蟒袍,而是改穿一品仙鹤绯袍,看似十分低调。今日他穿了月白蟒袍,估计是祭扫后直接入宫的。

“是。陛下料事如神。”果然天真只是表象,一开口就淬了毒,直扎他心窝。

“臣有一事不敢擅专,故来请陛下旨意。”楼凤棠开门见山递上一个装饰华贵的卷轴。

因旺财还未回转,李婉又是新人,不得长流信任,所以此时书斋里无人服侍。长流的指上沾了糕屑,不方便,遂笑嘻嘻地道:“劳烦楼爱卿取那边案上的手巾来。”

堂堂宰辅,被皇帝命令做仆役事,本当愤然。楼凤棠一怔之下,对上她一双酒窝,两道弯眉,却一丝怒意都生不出。是因为想起了阿晚的缘故吗?她从前就是这样对他笑的。“楼,替我把那边的手绢拿过来。楼,你做的梅花糕太难吃了,不过我饿了,所以勉强都吃了。”阿晚从来都只称呼他姓,既怪异又显得无礼,可是他却很喜欢,因为再没别人会这样肆无忌惮地亲近他。

长流见楼凤棠梦游一般地取过手巾,小心翼翼地替她擦拭后将手巾放回一旁案几上,又拿走她怀中剔红食盒放到一旁,再把卷轴塞入她掌中。这一连串动作,直叫长流以为楼凤棠祭扫的时候不幸被鬼附身了,而且那鬼生前一定很温柔,说不定还是个惯会操持家务的女子。

楼凤棠是被长流那句“楼爱卿”给惊醒的。是因为孤独太久了吗?十年的坚持和回忆太漫长了吗?所以方才那一瞬间,竟然发生了那样的误认,简直荒谬。

眼前之人也称呼他的姓,就连颐指气使的语气有时也相差无几。可她不是阿晚,阿晚的笑永远是发自内心的温暖,她的笑转眼便会被冰雪一般的冷意覆盖。

“玳国的婚书,陛下打算如何回复?”这件事既事关两国,又事关陛下自身,的的确确超出了他这个首辅所能决断的范围。

长流见楼凤棠又恢复了往常黄鼠狼一般优雅的笑容,放下心来的同时又有些惋惜。随即她又想到:会不会黄鼠狼小宇宙太强大,把另外个鬼魂给压下去了呢?啊,刚才那位温柔的姐姐,你快回来。

“楼爱卿的意思呢?”脑补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还是说正经事吧,毕竟婚书原稿是楼凤棠拟的,问计于他合情合理。

夕阳淡金色的光芒从窗格外泻进来,照亮手中国书血一般的印记。长流忽然觉得十分刺眼,便将之卷起丢在一旁。她认得玳国国玺下面的私印。用梅花小篆刻的“轻恒”二字,虽然酷似她的笔迹,但细微处还是能看出一点不同来。那枚私印,是前世她刻给洛轻恒的。她不能直呼他的名字,只能刻在玉上,即便如此,已是大大地僭越了。只是,当时她不明白,他二人,一个轻言永恒,另一个却又轻易相信。如今他仿制这枚印章,是攻心为上吗?未免也太小看人了。“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转眼都作了土,一朝归为臣虏又是何等地屈辱。这一切的一切,不要说是一枚微不足道的私印,就是他将传国玉玺双手奉上都不可能一笔勾销。何况,在洛轻恒眼中,只怕她还抵不上一寸疆土。

楼凤棠当然无从察觉长流的心思,只默默取出一封奏疏递上。女皇的反应大大出乎他的预料,他原以为她会愤怒,会慌乱,却没有想到她这样平静。毕竟对方在明知道今时不同往日,她已经是一朝天子的情况下,还提出履行婚约的要求,分明是在挑战大禹国威的同时,挑衅她的帝王权威。

楼凤棠却不知道,长流对洛轻恒知之甚深,料定他必不会善罢甘休,因而反倒心静如水。

长流展开奏疏,上面只有“倾国来聘”四个大字。她微微一笑,走到御案旁,朱笔一挥而就,又将奏疏递还给楼凤棠。

只见“倾国来聘”旁边写着更嚣张跋扈的两个斗大的字——“入赘”。

君臣二人难得一心,遂相视而笑。

楼凤棠亦不免心中一哂:我到底是男子,陛下以女子角度回复,反倒气焰更炙。

“臣原本恐引起两国争端,是以打算婉言拒绝。但思量再三,觉得对方明知陛下已然得登大宝,非但不送贺仪来,还坚持婚约,实在欺人太甚。”一顿,楼凤棠道:“臣以为陛下这二字回复得甚妙。”

作者有话要说:好吧,楼楼没有恋妹情结。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沉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李煜《破阵子.几曾识干戈》

《礼记 玉藻》:“天子佩白玉而玄组綬,公侯佩山玄玉而朱组綬,大夫佩水苍玉而纯组綬,世子佩瑜玉而綦组綬,士佩瓀玟而緼组綬。”

最新更新

楼凤棠手捧一只巴掌大,玲珑无比的剔红圆盒从中和殿出来,恰巧看见素琴领着一干针工局的宫人往丹墀上走。众人看见他皆行礼避让,这一让,宫人们矮□去,倒叫他看清盘中托着的是一件件叠得棱角齐整异常的四季服制,夕阳之下一片紫金,华美至极。

看来除玄色外,女皇亦颇为钟爱紫色。楼凤棠知道以往龙袍都是从江南定制,再派专员自漕河护送入京。女皇如今命针工局就地打造,确实省俭得多了。只是,要说她是一个勤俭朴素的皇帝,单看龙袍本身质地,却也谈不上。

她大约如这初冬的薄暮晨光一般,灿烂却不艳丽,清寒却不冷澈。就算手上沾血也不改从容。和风四人就这样消失了,太后对他提起此事的时候说:“哀家原以为这孩子是个重情的,没想到…难怪,但凡是个君家人,不管英明睿智也好,懦弱糊涂也罢,都是一般地凉薄。”

天际尽头,云霞鎏金一般染透了层层叠叠的金色琉璃顶。十年宦海沉浮,换得位极人臣俯瞰庙堂。能走到今时今日的地位,他自己又何尝不凉薄呢。阿晚,如果你还在,会如何看我?

太极道又叫通天道,一线中轴贯穿整个外廷,自午门一直延至太极殿,道宽无匹,盖无遮挡。楼凤棠平日却不喜走这条道,也不知是不是从前在翰林院养成的习惯,他宁愿绕道翰林院旁的金澜坡。太极道四周无林无水,无遮无蔽,因而风大尘多。今日不知为何,他却破例大步走在这条通天大道上。浩荡长风掀起他月白蟒袍下摆的浅蓝色江牙海水,风中隐隐卷带的沙尘叫他不自觉地眯了眯眼。还未到而立之年的年轻宰辅忽然抿唇一笑,宦海游客,驰骋风尘,也许这条道正适合他走。

一直走进高敞轩亮的议事堂,穿过值房的时候,年轻小吏慌忙起身行礼。楼凤棠并未放慢脚步,只微微颔首便往自己的公房去了。

早有闻听响动的仆役进来点了灯。楼凤棠脱去长靴,自往一旁的红泥小炉中添了一块惜薪司刚送来的炭。此炭乌黑发亮,燃烧持久、火力旺盛,且无味无烟,在公房中使用正好。

不过片刻,小炉上的铜壶嘴便逸出一缕白烟。楼凤棠自冲了一壶茶,明月峡特有的茶香顷刻掩过案上羊脂白玉瓶中仅有的一支腊梅香。他今日方从家中梅园折来,原本是蜜蜡一般的花骨朵,不想才半日不到的功夫,便被室内的暖气给催熟了。

打开女皇方才赐的食盒,楼凤棠不禁一怔,有多少年没有吃过腊梅虾糕了?她该不会专程命人做了这个想要一举铲除自己吧?想起女皇方才手一扬,随意道:“这个给楼卿吧。朕吃不了这许多。”如果不是那一字自称,他险些又要以为是阿晚对他讲:“我吃不了这许多,剩下的赏给你了。”

想到他方才对女皇的动作,可称得上冒犯御体了吧。也幸亏是她那样巨石投湖都激不起一点水花的性子,才不至生出尴尬来。楼凤棠自嘲一笑,将紫袍玉带壶放回成套同质的茶盘上,氤氲水汽将一层紫红,一层浅绿染得莹润剔透。他不由看向一旁石色碧绿、晶莹如玉的绿漪砚。她赠他这方石砚,却不知将来到底是他一袭绯袍倾天下,还是她一杆朱笔点江山。

中书令范仪走进来的时候惊奇地发现楼相在吃东西。他记得对方是从来不在办公的时候吃东西的。可眼前的场景明明是楼相脱靴坐在案前,却离案牍尚有一身距离,眼睛望着案几上的公文,手却连连伸向一旁的剔红木盒。

木盒旁放着九龙盒盖,显然是御赐之物。范仪不由心中一沉。他却不知,楼凤棠告退的时候女皇是这样吩咐的:“楼卿用完后记得将食盒还予朕。”这套食盒共九只,大小逐次递减,一只套一只,乃是长流日常所用心爱之物。帝王赐物却要赠珠还椟,楼凤棠当时亦不免莞尔。

范仪装作被室内烟气所熏,轻轻咳了一声。埋首公文的楼凤棠仿佛此刻方才惊醒,遂笑而起身相迎:“中书相公来了,请坐。”

在大禹未专设宰相时,中书令自然是实至名归的宰辅,楼凤棠如此称呼,显然是给足了范仪面子。故而范仪也就客客气气依言坐下,笑道:“楼相不光人物清奇,就连公房亦布置得似神仙洞府一般。”这倒不全是恭维。不说当朝首辅办公的地方本就雅丽清华,便是眼前案几上随意一件器物,笔筒、水洗、水盂、印盒、臂搁,等等,无一不是难得一见的珍品。

“过奖过奖。”不是第一次来,却是第一次夸,非奸即盗。

“楼相有否看过吏部关于柳思途升迁中书省的公文?”范仪见楼凤棠不欲陪着他打哈哈,自然也就识相地直奔主题。

“有。”

“楼相意下如何?”

“只要中书相公同意,楼某绝无异议。”柳思途擢升中书舍人是给范仪当手下,楼凤棠作为宰辅虽然可以否决,但说到底他在这项升迁令上的决断权并不比范仪高。

范仪心中不由叫苦,这烫手的红薯不又给扔回来了么。按说女皇下旨查办柳青纶,柳家该当万劫不复才对。可案子已经审到板上钉钉的地步了,女皇又想让柳思途进中书省。也就是说,柳青纶最多落个贬官削爵,说不定连明确的罪名都不会有。否则柳思途到底是他亲子,有个犯官的爹,他自己又如何在朝堂上立足。说白了,倘若如此,女皇自己也面上无光。麻烦就麻烦在这里,柳青纶并没有被一贬到底,一旦放出刑部大牢,说不定余威尚存。他父子二人又素有矛盾,因而范仪才对这则调令颇为头疼。

这只是一层顾虑,这另外一层么,就是前次联名逼迫女皇大婚,在这件事上楼凤棠跟他站在同一边,整个中书省团结一心。然而,一旦柳思途安插了进来,女皇就算不能事无巨细地了解议事堂的动静,要洞悉中书省的各项决策却也不难。若论过去,议事堂除中书、门下、尚书三省长官外还有左右丞相,共五人。如今去掉柳相,尚书省仆射一职空缺,所谓的老狐狸帮只有三人。而三人中又以最年轻的楼凤棠位尊,范仪自然想先问过他的意思,才比较放心。

楼凤棠对此事倒是持无可无不可的态度。河工贪墨案爆发是女皇亲自安排的一出好戏,没道理女皇任他利用此案来进行党争血洗,自己却不安插人手。何况,中书省原本对他来说差不多就是铁板一块,此次把柳青纶的人换下来,最多也不过换汤不换药,于他并无损碍。说不定,他还能借着这股东风动上一动。

因而楼凤棠亲自替范仪倒了一杯茶,劝慰道:“陛下少年心气,必然要锐意进取一番。我等食君之禄,怎可阻碍陛下上进之心。”

言下之意是暂避锋芒吗?不过既然探得楼凤棠口风,范仪明白倘若自己一意阻拦,恐怕于最后结果无碍,遂将此事撩开,接着道:“恩科开考在即,不知陛下此次属意何人任主考?”

较之刚才的话题,这就有些闲聊性质了,因而楼凤棠亦随意答道:“楼某方才见过陛下,未得旨意。此次当不会有此殊荣了。”见范仪的目光有意无意地瞥向他手边的剔红食盒,楼凤棠故意曲解道:“中书相公可是腹中饥饿?”

“不敢。”此乃女皇所赐,谁都不能转赠。范仪知道楼凤棠是在揶揄自己,也不动怒。他确实以为女皇已经同楼凤棠达成了某种程度的一致。此次恩科乃是晞元年的第一次科考,虽说名义上招的是天子门生,但女皇陛下最多只会亲自阅览最后取的三十个进士的卷子,不可能亲自主事,所以从主考官的人选亦可看出将来朝廷的风向。

楼凤棠知道柳青纶倒了,范仪这个中书令也岌岌可危,因此不免有些草木皆兵,却也不当面将他点破。在楼凤棠想来,女皇对他这个外相不信任,自然会转而扶植内相,即翰林学士。如果说历来有老狐狸帮之称的政事堂成员都是外相的话,那清贵无比,享有直面天子特权的翰林学士则是名副其实的内相。就算品级低些,只要得皇帝信任,人望一上来,足以和外相势均力敌。而恩科主考无疑是提高翰林学士在朝中威望最快最有效的方法。

想到此节,楼凤棠不禁望向手边一摞公文,其中有一封就是吏部关于起复原文华阁大学士郭毅的。在此之前,刑部已经对郭毅串通原光禄寺少卿韩继泄露考题一案开堂重审,并证明此事子虚乌有,郭、韩二人皆属于冤假错案,韩探花的奴籍自然也不作数。郭毅官复原职。韩继因死于流放途中,遂加恩于其子韩毓,特许其直接参加此次恩科会试。明眼人都明白,女皇这是在尽力替韩毓洗刷污点,给他铺路造势,以便令其顺利踏入风云莫测的官场。

作者有话要说:宰相的另外种叫法就是相公,和基情无关。

讲到政务,楼楼戏份自然会增加。小书生也要出来磨练了。

最新更新

伏虎街。齐王府,隔壁。

韩继颤抖着已经生出老人斑的一双手,拢了拢衣襟,轻声道:“儿啊,先别忙了,这些事交给下人做就好。”他半生为官,却连一栋宅子都未积攒下来,如今虽留着一条命,原先朝廷给的府邸却早已没了。

韩毓一声不吭地将为韩继擦身用过的水拿出去倒了,又回到屋里替老父披上外衫。

“爹,你为什么不接受陛下的好意呢。”

听出儿子语气中的叹息之意,韩继肃然道:“同你说过多少遍了,人要懂得知足感恩。陛下救我父子二人,对我韩氏一门恩同再造。当年陛下替为父假报死讯,才让我这把老骨头残喘至今。我若再不知足,让有心人说嘴陛下徇私枉法,我还有何面目去见韩家列祖列宗。”

还有半截话韩继却没有说出来,怕伤了儿子的自尊。女皇特许韩毓再次参加科考,无疑是想给他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从而彻底抹去上次舞弊冤案带来的阴影。可是有些心怀叵测的人却不会这么想。韩毓自被没入贱籍后便长期客居齐王府,那些吃不到葡萄的人一定会以此大做文章,甚至连带败坏女皇的名声。女皇为了替韩毓正名,不惜自己的名声被污。韩继自知年老体衰,已经无力为陛下尽忠,又岂可得寸进尺。只要韩毓前途有望,他自己是个“死人”又有什么打紧。

韩毓知道父亲因科场冤案被下狱流放已经大大亏损了身子,如今不过是熬干了心神,剩下一副空壳,所求者无非是他这个做儿子的前程,也就不再相劝。

替韩继整理妥当,又喂了些粥菜,韩毓这才回到自己房里读书,他已经荒废太久了。

到了会试那天,天不亮韩毓就起来洗漱,戴上玉冠,换上白襕,挎着一个小篮往贡院走。

说来也巧,贡院东起燕子巷,西面却与夫子庙隔街相望。因此每到会试,家人或有送考的眼见自家考生过了查验小抄这一关,便折道对过临时抱佛脚。夫子庙也就迎来了香火最鼎盛的几日。

整个贡院呈正方形,共有考棚两万多间,若是爬上附近的状元山往下看,不免让人联想起刑部黑牢。

贡院正门两旁各有牌坊一座,书曰:“明经取士”、“为国求贤”。

韩毓望了那两块牌子一眼,默默在心中念过“辟邪、镇妖”两道二进宫口诀,这才跨过三阙辕门的中间一道,将手中挎篮交给监考查验,又自脱了鞋子。等取回篮子的时候,他发现自己带的干馒头因为切得不够小,已经被掰碎成了鸟食,却也不甚在意。

接下来就是验明正身。韩毓递上写明姓名和样貌特征的票卷。

“你就是韩毓。”

韩毓只感到一道道打量的目光如芒刺一般生生刮在自己脸上。接下来的一串窃窃私语,“怪不得,”“果真生得俊俏,”等等,他都只当没听见。他当然知道别人是怎么看他的,跌倒了靠拉女皇裙带爬起来的小白脸,吃软饭的窝囊废,等等。这些还不算什么,最恶毒的话早就在京城试子中传遍了:本届恩科的状元早已内定,必是韩毓无疑。那也是没办法的事,谁叫人家不光会投胎长得好,还会侍奉呢。

他从没有像现在这样痛恨过自己的容貌。只是那人说过,不可自厌自鄙。他这一生从未欠过任何人的情,只除了她,所以她的话无论如何都不能不听。本以为齐王府被围,他这条命交代给她就算是两清了,谁知她至贵至坚,竟能问鼎九五,倒叫他这个须眉浊物无地自容。

韩毓一言不发领了封好的卷子,去寻自己的考棚。过往的一切都不重要,别人的指指点点更不重要。因为他人的谤毁误了自己一生,才真正辜负陛下的一片苦心。

“望生楼”底层四面皆墙,各开有圆形拱门,四根檐柱直通顶楼,梁柱交错,四面环窗。登临四顾,整个贡院一目了然。颜青涵站在顶层,只觉冷风那个嗖嗖。他一边神情悲悯地看着被黑压压一片瓦房压在下头的芸芸众生皓首穷经,全力拼杀,一边感叹自己怎么就命这么好,被女皇陛下从翰林院十八学士里头单独拎出来当这只出头鸟。出头鸟就算了,对砍起码也要势均力敌啊,能混成老狐狸帮里头最年轻有为的那个,楼凤棠非但不是个吃素的,娘西皮,他天天吃的是东坡肉、古老肉、虎狼肉啊…想到这里,颜青涵强自压抑着迎风流泪的冲动,心里盘算着这次监考完一定要好好补一补,立刻让家仆去黑市高价采购熊心豹子胆,希望吃上一副,能增长一甲子功力,不至于一上去就被人轰成一堆渣渣。

颜青涵又踱了几步,目光恰巧扫到正在奋笔疾书的韩毓身上。想到女皇对韩毓的特殊关爱,不对,关照,颜青涵不由暗叹一声:我的好徒儿诶,女皇陛下,哦不,命运既然把你带到了我身边,咱俩就算是修得百年同船渡了,务必抱成一团相依为命。待为师为你掌舵,等到你可以单独和楼相对砍不失血的时候,为师这把强撑的骨头就能安安心心跳湖,呸呸呸,晦气,是下船才对。

韩毓并不知道自己这位未来座师在念什么经。整整三天三夜,直考了个山河变色、日月无光,出来的时候只觉头重脚轻、眼冒金星。因为有了前次的经验,不用看也知道,其他人的德行比他好不到哪里去。无论进去的时候一个个有多平头正脸,出来的时候都变成三个字——臭、穷、酸。他一路晃晃悠悠往家走,因为自身独特的味道吸引了不少蝇虫紧追不舍。

到了看榜的日子,韩毓跟平日一样早起,喝了一碗粥,这才出门去。

一路破开熙熙攘攘的人群,他毫不意外地看见自己排在榜首。倒不是对自己多有信心,而是方才那些人“意料之中”的眼神叫他心中有数。耳中充斥的话自然也更难听了。他神情平静地默默走出人群,把无数闲言碎语抛在身后。心中不由想起她说过的话:“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要做百年青松,还是自甘成为朽木一块,你自己选。只是无论哪一种,日晒雨淋都是免不了的。”

才走到伏虎街口,就见到韩继拄着拐杖,伸长了脖子在等他。韩毓快步上前,露出一脸灿笑。父子两个相扶着走了进去。

殿试的那天,韩毓穿戴整洁,天不亮就来到午门候着。当日不朝,因此殿试开考的时辰正是平日早朝的时辰。按常规,殿试只排名次,不黜落,因此虽然殿试还未举行,实则在此相侯的都已经有进士功名在身了。到了这一步,自然不会再有人敢对韩毓指指点点,至于各人肚子里想什么,韩毓既无从知晓也漠不关心。

三十人按会试名次排成一列,由内侍核对身份后带领入宫。韩毓为榜首,自然站在第一个。因领路的小内侍比他身量矮些,韩毓此刻目力所及全无遮挡。走在宽阔的太极道上,他看向正前方道路尽头处太极殿的金碧重檐,心中明白,不止是他自己还有此刻身后所有的人,天下读书人十年乃至数十年的寒窗苦读,为的就是最终能有资格位列朝班,站到金銮殿上跟天子奏对。而自己想要报答她,也唯有此一途。

众人依次落座后,由颜青涵亲自发放考卷。老实说,连他都不知道女皇陛下出的考题是什么。这一摞试卷是由中和殿掌书女官亲自书写密封,亲自在开考前一刻送来的。

殿前的铜制漏壶开始计时。试子们纷纷翻开考卷后,重辉殿内寂静无声。颜青涵见许多试子的表情从亲眼见人活吞了一头牛,发展到死了亲爹一般,再然后连娘亲好似也跟着去了,再再然后其中有几人才纷纷视死如归一般咬牙切齿地开始动笔,他心里就像有十七八只爪子同时在挠。再看韩毓一脸淡定,遂再也按捺不住好奇心,跑到他身边一窥究竟。至于为什么不选其他人,颜青涵的解释是,跟自己的亲亲小徒儿第一次亲密接触的机会不能白白便宜了旁人。其实熟悉他的另外翰林十七钗都知道,颜大人只是不耐烦多走几步路。

言归正传,殿试的题目只有策论,这是所有试子事前都已经知晓的。女皇将往常惯例的四个时辰考试时间改为两个时辰,大家纷纷揣测,陛下此次想取的人必须要有急才。

试卷上只有两题:第一题,论女主当国。第二题,如何缓解京城粮食供应不足?

颜青涵读罢试题,一颗三十八岁不老不小的心肝抖了两抖,乖乖,女皇陛下真是辣手,这第一题就难缠得紧。不说古往今来从未有人出过这样的策论题目,就单说这一题本身吧,感叹“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的大圣大贤孔夫子是帮不上忙了,若是答得不合女皇心意,或者触犯了陛下,革去会试名次还是轻的,弄不好就一个“文字狱”被砍了头。但若是太过趋奉,也未必入得了陛下的眼。第一题就让人想一头撞死。这第二题么,属于时弊,就更叫人吐血了。京城缺粮已经喊了几朝几代,无数官员对此头疼不已,却从未得到解决。不知他的亲亲小徒儿韩毓会怎么答呢?

作者有话要说:小书生心理素质出来了。

最新更新

沙漏戛然而止,试子中倒有一大半早已答完的,遂正襟危坐,等着监考将卷子拿去着人誊录封名。这些人中除了韩毓,都是头一次进宫亦从未见过女皇陛下。本以为此次是女皇陛下登基以来第一次科考,也许能有幸得见圣颜,到了这一会儿却还不见陛下现身,好些人心下未免略感失落。错过了今次,除开状元、榜样、探花这三位,其余人只怕苦熬到花甲年纪亦够不上资格见皇帝一面。只因即便得中一甲前三,也不过是入翰林院做个编修或庶吉士,想要有资格入金銮殿谈何容易。

众试子正这样想着,不料却听见殿门吱呀一声大敞。

旺财狐假虎威地高喊了一声:“皇上驾到,”顷刻间殿内呼啦一下跪了一地。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

众试子只觉这一声不若想象中稚气,倒是令人想起方才路过太液池上浮的那层薄冰,清寒透明。

一干试子缓缓起身,有大胆些的便循着脚步声向皇帝看去。陛□着立领紫地织锦云纹龙袍,行走之间下摆处的八宝立水纹波澜一般起伏不定。除了额前一枚月牙形贴翠华胜,通身上下再无彰显女性身份的缀饰。殿外泻进来的灼灼日光映得龙袍丝光如缕,金彩交辉,衬着女皇白雪压枝一般的殊丽容颜。

“众试子辛苦了。”

众人皆道不敢,又云皇恩浩荡。颜青涵为人素来圆滑老道,知晓这些菜鸟们初见圣颜,现下只怕踏着筋头云一般,连自己姓什么都不知道了,更别提应对自如,遂上前道:“陛下求贤若渴,此次定能觅得良材。”

“颜卿收得这许多好学生,与朕同喜。”

“臣不过是借了陛下的光。”

韩毓自齐王府被围之后再未见过长流,此刻乍然相见,只觉她举手投足间气韵内敛。如果说从前她犹如宝剑出鞘锐不可当,如今帝王积威日盛,倒像是重剑无锋。

做官当然不是选秀,以貌取人实为不妥。然而历朝历代只怕也没有喜欢臣子形容猥琐的皇帝,长流亦不例外。因此当她的目光逐一扫过在场诸人,发现单论风度,还真没有一个及得上韩毓的,难免隐隐有些失望。

又勉励了众试子几句,长流便起驾回中和殿处理政务。众试子仍旧被入宫时领路的内侍带出宫去,回家敬候佳音。一时诸人散了个干净,只留下颜青涵和几位考官判卷。

至此,文举算是告一段落,长流知道午后乃是武举最后一场比试,遂提早命人传了午膳,以便饭后摆驾凌云阁。

凌云阁建在福海十二岛之一的半月岛上。整个建筑的外墙贴满了金箔,因此又叫金阁。恰巧今日又下了入冬以来第一场大雪,从岸上远远望去,覆雪的金顶似云盖一般,檐角上龙翔凤飞,直如腾云驾雾。再看水中倒影,一双龙凤浅跃于一片浮光跃金之中,流丽之极。

半月岛的另一端连着一座极长的玉桥,长流不欲绕远,便上了早已泊在岸边的一艘原木清漆游船。快靠岸的时候,只见朵朵红梅上负着团团白雪,倒像是彤云之上驮着白云,霜华素红连成一片。

进入大殿时,上一场比试刚完,正是掌声雷动之际。长流示意旺财噤声,一路避开人群,悄悄往比武台旁的专用御道上走。紧接着的一场便要决出胜负,双方又都已经上场,因而众人都屏息静待,无人注意到她。

只顾非一直记挂着长流说过最后一场会亲临,因而之前几场他都全神贯注,到了快决出状元、榜眼之际,他反倒心不在焉起来。忽觉背后有人接近,顾非侧过脸,果然看见长流一身紫袍玉带走了过来,身后跟着一同来瞧热闹的江淮。顾非方要行礼,只觉手肘被一股劲力一托,抬首见她唇边挂着一抹浅笑,遂轻声道:“陛下,是否现在就开始下一场?”

长流点点头。

顾非立即朗声宣布道:“开始。”

一旁明錾见了长流却飞快做了个鬼脸,示意他一个方外之人,却被拉来做苦力。长流却只作不见,和尚表哥爱武成痴,指不定这几日多兴高采烈,何来诉苦之说。

方才裁判台上主考与陛下的一番动静自然有不少人瞧见了。不过此刻最后一场比试开锣,大多数人的目光自然又调回台上。

江淮见到台上玉冠束发的楚玉凤不由吃了一惊。他原以为这个强盗大姐头不过水性好,却原来手底下也有真功夫。

如果是别人女扮男装来参加武举,又换了别个皇帝,这就是欺君大罪。现如今,长流明显一副兴致勃勃乐见其成的表情。江淮不由想到陛下从前便对建立水师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安排楚玉凤参加武举,绝对是有的放矢。

只见台上的楚玉凤手握一杆银枪,枪头却套着绒布,一袭圆领青碧长衫浆得跟枪身一般挺括,整个人凝立不动,似随时都会锋锐而出的枪头。难得她的对手却只二十四五岁年纪,一身茜色深衣,长身玉立,轩眉深浓、目似寒星。二人一男一女一剑一枪,凛凛对峙,倒让长流想起红男绿女这个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