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百二十三章 求援

军帐寂静无声,萧校尉默默的垂头,无法给齐将军任何建议。

乾元帝对顾天泽宠到了极致,当年可以因为其封爵的事情大动干戈,如今乾元帝明显不愿意再同朝廷上的大臣磨叽,直接为顾天泽铺路——军功封爵。

“萧校尉,顾大人本事如何?”

齐将军对京城来的萧校尉挺欣赏。

萧校尉并非依靠将军府的纨绔子弟,他诚实,果敢,用兵之法虽然略显稚嫩,也颇有章法。

对顾天泽,齐将军听得最多的消息就是圣宠,以及私下传得沸沸扬扬的乾元帝私生子。

萧校尉拱手道:“若我还得将军的眼儿,顾大人会让将军大吃一惊,他天纵之资,在兵法上的造诣远非我能比,而且顾大人的骑射功夫经过苦练和名师栽培极为出众,十个我捆在一起也不见得能比得过顾大人。京城……都指挥使麾下的士兵骁勇善战,校尉副将出身都不低多为将门虎子,然而他们乐意舍命追随顾大人,也信服顾大人能带领他们打赢任何对手。”

“他有真本事?并非是陛下……”

“陛下是有为明君,再宠爱顾大人也不会拿江山社稷胡闹。以前也有很多不服气的人认为顾大人全靠陛下和定国公,可那些人如今都服了,被顾大人打服的。”

齐将军听后脸色渐缓和,谁不想做最风光的将军?

眼下苗疆土著虽然被逼到绝境,然而想要一鼓作气取胜也不是一件容易事。

“你说,我这份求援的奏折写还是不写?”

“末将不知。”

萧校尉低头,声音极轻,“将军辛苦,末将和弟兄们都看得到,料想陛下也是晓得的,锦衣卫南下收集情报消息,看得出陛下的决心很大。一旦前方有变,锦衣卫必然承禀陛下得知。”

齐将军坐直身体,额头见汗,“锦衣卫……”

“末将听说此番出京的人并非寻常旗总,而是如今锦衣卫的实际掌控人——镇北抚司卢大人。将军在西南经营多年,盘根错节,难免同人结怨,卢彦勋最擅长的便是刨根问底,世上就没他问不出的消息。同时锦衣卫的‘习俗’,他也贯彻得很好。”

厂卫有什么习俗?

自然是无中生有了。

一点点的小事经过厂卫运作都能弄出滔天大案来。

当官的哪有几个干净得如同白纸?

齐将军也挪用过军饷,吃过空饷银,亦做过把百姓当作匪患处理的事儿。

他始终在乾元帝的底线之上,也没人追究他。

然而他如果不识趣的话,满头的小辫子在,锦衣卫想怎么收拾就怎么收拾。

齐将军心有余悸,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左右为难,“京城可有人为我不平?毕竟战报只怕早就入内阁了,此时贸然求援会不会引起朝廷动荡?”

此时,他已经倾向于求援了,只是略有不甘心而已。

萧校尉道:“末将晓得定国公和西宁侯会佑护顾大人。”

在国朝军方贵胄中,谁有西宁侯和定国公威望高?

一个是皇亲国戚却亲自上疆场拼杀出一番战功,另一位起于微末,能攻善守,攻无不克,天生福将,他们的态度足以决定军方的意见。

“而且阁臣还欠着顾大人人情。”

“什么?”

“两年前陛下本打算派太监为监军或是指派太监到繁华地方坐镇,是顾大人让陛下改变了主意。而且……刘大人接任西北总督,已经离开京城赴任,陛下执意为顾大人封爵,谁也拦不住,还不如……不如以军功封爵,朝廷重臣经不起陛下雷霆震怒。”

萧校尉把知道的一切全部讲出来。

“让我再想想,再想想。”

“末将告退。”

齐将军摆手让萧校尉离开,他整个人缩进椅子里,听从陛下的暗示,陛下必然不会亏待他,不仅以前的事情既往不咎,还有可能得到比军功更好的奖赏。

可他也是个位将领,杀敌立功,扬名立万的诱惑,他一时无法放弃。

正在他犹豫且按兵不动之时,锦衣卫镇北抚司卢彦勋的到来,成了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绣春刀,飞鱼服,卢彦勋早已经没了白面书生的软弱,无能,在锦衣卫的簇拥下,他身上的官威越重,一双冷眸逼得人喘不过气来。

齐将军设宴款待卢彦勋,并且按照卢彦勋的喜好准备价值不菲的‘礼物’。

谈话间,齐将军也多是巴结这位位高权重的镇北抚司,暗示可以进一步合作。

然而卢彦勋拒绝了他的厚礼,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甚至没等余兴节目开始,他便拂袖而去。

把齐将军弄得很尴尬。

“大人……”

“把这封书信送去给齐将军。”

卢彦勋命令属下,“全力彻查齐将军,若是不识抬举的话,再给我加点料,左右也不是个干净的。”

“是。”

栽赃陷害,厂卫认第二,没人敢认第一。

卢彦勋拒绝西南官员的任何邀请,专心收集消息。

他在别院驿站逍遥,把西南的官员吓得够呛,活阎王的恐怖已经传到川中,谁也不想做卢彦勋的刀下鬼。

听闻卢彦勋是为齐将军而来,川中的官员举报齐将军的人极多,争取早日送走这位瘟神。

齐将军虽在前线,川中的消息也顺利的传到他耳中,局势也越来越紧张,对他越来越不利。

同京城的联系也没个回信,齐将军有预感许是京城的同僚已经放弃自己了。

他靠在帅椅上,喃喃自语:“公平吗?不公平又能同谁说?”

在他面前的书桌上铺陈着空白的奏折,今日他不写的话,明日锦衣卫就有可能把他贪污,吃空饷的事情传回京城,“罢了,罢了。”

提起笔,运足气,齐将军在折子上写下求援二字。

一旦开了头,后面写起来就很顺利了。

他把面临的困境夸大,仿佛稍有不慎,苗疆土著就有可能反扑一般,同时他也写了不少拿下苗疆对国朝的好处……

这份折子,通过锦衣卫渠道,以最快的速度传回京城。

卢彦勋满意的勾起嘴角,把收集到的罪证扔进火盆中,窜起的火焰吞噬纸张,并温暖了卢彦勋冷峻阴沉的面容。

“大人是否回京?”

“不回去。”

卢彦勋摇头道:“此人经营多年,有不甘心我能理解,然而若因为他不甘心坏了顾大人的前程,我决不能容忍,有道是强龙不压地头蛇,顾大人本事再高,也经不起后背射出来的冷箭,把人手分散下去,全力保证顾大人进兵顺利。”

“遵命。”

……

乾清宫,大朝,乾元帝升座龙椅,朝臣分两边站定。

方才怀恩公公奉乾元帝的命令朗声读了川中急报,朝臣听过大多面色凝重,本以为很容易取胜苗疆土著,大涨国威,怎么反倒有种前军深陷陷阱的错觉?

文武不同路,文臣从奏报上只看出局势不妙,而武将……西宁侯和定国公都没发言,旁人自然也不好多说什么。

当然阁臣且心思细腻的文臣也会发觉此间有猫腻,见乾元帝一副要增兵的模样,他们明智的选择闭嘴。

增兵会让夺取苗疆更顺利。

“谁为朕拿下此战?”

“臣愿往。”

好几位武将站了出来,定国公默默叹息一声,事关阿泽的前程……他索性继续沉默下去。

西宁侯嗓音洪亮,“你们不成。”

乾元帝看定国公的表现后,不是很高兴,他本就是偏心的人,反倒西宁侯大咧咧的护短很得他的心,“阿泽,你可愿意为朕出征?”

“臣……遵命。”

顾天泽单膝跪地,如同答应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抬眼同乾元帝目光相碰,自信的说道:“臣不会让陛下失望。”

第二百二十四章 决定

顾天泽掷地有声的豪言壮语压下了朝廷上大臣的窃窃私语,定国公定睛看自己的三子良久,王译信在文臣行列中跨步出列,高声道:“臣不赞同。”

“为何?”乾元帝并没露出意外或是恼怒,问道:“阿泽拜你为师,朕也想听听你王卿的意见。”

在王译信前生,顾天泽根本就没有去过川中平定苗疆土著。

他怕顾天泽一去不返,更怕顾天泽撇下瑶儿。

“顾大人刚刚冠礼成人,他这年纪去疆场历练稍早了点,便是他兵法出众,然还不够沉稳老练。臣担心他年少气盛,孤军深入。川中地势复杂,气候同京城不大相同,苗疆土著又有雾障,毒瘴等天然屏障,臣以为领兵之人最好熟悉川中环境,纵折子上所言属实,陛下决定派兵增援,朝廷上也有诸多经验丰富的武将,陛下……他们更适合做援军,能同前方的齐将军配合默契。”

“臣附议王大人所言,顾大人出征征战尚早。”

“臣附议。”

“臣附议。”

王译信身后跟出来好十来位大臣,便是没有开口赞同的大臣也多表现附议的神色,悄悄的瞄着乾元帝。

顾天泽已经够得宠了,再让顾天泽立下军功,还得了?

朝廷上还有谁能同顾天泽比肩?

便是皇子都得退一射之地。

“你们是不赞同朕选阿泽为将,还是不相信阿泽能打赢此仗?”

“臣等不敢质疑陛下,也相信顾大人的本事,等顾大人成熟之日必会杨威疆场,只是援军还是选稳重的将领为好。”

“不是朕不想选。”

乾元帝嘴角易勾起,目光灼灼,龙袍袖口随着他手臂移动而摆动,“谁让朕选中的将领他只有十六岁?朕相信阿泽,众卿不必多言,等阿泽凯旋即可。”

“陛下……”

朝臣还想争取让乾元帝改变主意,岂料乾元帝直接从龙椅上起身,扶正腰间挎着的宝剑,冷声道:“退朝。”

乾元帝撇下朝臣走出乾清宫。

大臣们面面相觑,没有乾元帝召见,他们进不去后宫,更不可能为这事去后宫门口死谏。

“苗疆的事情重大,还望定国公能劝一劝陛下,我等不是不相信顾大人,而是该以国事为重。”

寻不到乾元帝,不赞同此举的大臣堵住定国公,你一言,我一语让定国公打消乾元帝派遣顾天泽为援军的念头。

“前些日子明明有邸报说,平叛一切顺利,好好的又说要援军支援,实在是很可疑。”

“你说求援可疑,还是说有人做了见不得人的事儿?”

顾天泽冷冷的目光扫过方才说可疑的大臣,那人缩了缩脖子,“我只是……只是想苗疆危险,担心顾大人出现意外,战局的变化太快,顾大人没去过川中,万一有个好歹,陛下和定国公岂不是会很难过?”

“为国拼杀,开疆拓土,死而无憾。”

“……”

众朝臣略显尴尬,讪讪的不知怎么回嘴,仿佛他们是一群妒忌能臣的小人。

定国公出言道:“他们也是担心你,阿泽,你在疆场上不可能只凭着一人得胜。”

很明显,定国公的态度给了朝臣们继续说下去的底气。

顾天泽总不能因为得意就不认定国公了。

似找到了仪仗,反对顾天泽领兵的朝臣为此‘不依不饶’,顾天泽只感觉面前飞来一群的苍蝇,不远处皇子们偶尔飘过来的目光让他心存警惕。

王译信最后一个从乾清宫出来,宫门口的争论声音让他清醒了几分。

他驻足听了几句,定国公自然看得出求援的折子有猫腻,定国公只怕也希望顾天泽主动放弃出征的机会……这一点同王译信是一样,只不过他们阻止顾天泽的理由不同。

定国公虽疼阿泽,但他的不作为眼看着顾天泽被朝臣刁难……王译信听到朝臣怀疑顾天泽的能力,实在忍不住了,只有他晓得顾天泽是天生将才。

顾天泽即便没有乾元帝铺路,一样会有耀眼的战果。

王译信推开挡路的大臣,“阿泽,你同我来,不必听旁人的废话。”

“……嗯。”

顾天泽侧身让过王译信,随后紧跟上,师徒两人无视朝臣的目光,自在的出宫。

定国公嘴唇动了动,儿子的身影离自己越来越远,心也越来越远了。

可他眉宇间蕴含着苦闷,自己不是不疼阿泽,也千方百计的为阿泽打算,护他平安,不让阿泽同皇子,朝臣对立,为阿泽谋一世太平富贵……可阿泽不听话,更不理解自己。

……

“别听他们说你不行,一堆屁话,年轻一代之中唯有你能撑起国朝半壁江山。陛下让你出征川中苗疆,并非只看眼前……只有经过磨砺,才能成长为倾世名将。”

不可否认乾元帝有私心,更想为国朝培养出一位忠贞,战无不胜的战神。

西宁侯老了,定国公也因为最近几年的蹉跎而没了锐气,进取心。

国朝虽是盛世,国泰民安,然居安思危是乾元帝的本能,同时乾元帝何尝不想闯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万世基业?

“我知道,师傅。”

“……”

王译信脸上露出懊悔之色,谁没自信,顾天泽也不可能没有自信。

“师傅担心我会输?”

“不。”

王译信摇头,目光颇为复杂,否定道:“阿泽,我从不担心你在疆场上落败。”

“师傅也看出其中不妥了罢。”

“阿泽……”

“不管是真是假,我都一定要去的。”

顾天泽缓缓的说道:“旁人的怀疑目光我见多了,以我的身份只要出征一定免不了旁人说三道四,我的确比他们得宠,站得比他们高,机会也更多,我是不会为了证明公平公正,就放弃机会,抛弃出身优势的。”

“你有此想法很好,我担心他们……在背后算计你。阿泽,嫉妒之心有时比毒药更致命。”

“小七说过,不被人嫉妒的人是庸才。”

顾天泽笑容灿烂:“这话听得舒服。”

王译信心中百转千回,“阿泽,活着回来。”

“师傅担心我?”

“为了瑶儿,你也给我活着回来,京城朝廷上的事情,我帮你看着,小心……小心身后。”

顾天泽心中泛起一丝暖意,郑重的点头:“等我凯旋迎娶小七。”

第二百二十五章 准备

“同我回伯爵府。”

“师傅……”

“别跟我说,你不想亲口同瑶儿道别。”

王译信咬着牙根,留给顾天泽一个长辈般无奈且认命的背影。

都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王译信做了遵从女儿心意的父亲,在家从父——女子必须遵从的三从四德到王译信这成了父从女!

前生他虽然尽力促成王芷璇同永安侯世子的婚事,然而他也是受王芷璇影响,本来他最看好的女婿人选并非永安侯世子。

王译信始终认为永安侯世子太过迁就王芷璇,只有宠溺疼爱,无法‘压制’王芷璇。

事情也如他所担心的,王芷璇同四皇子做了灵魂上的伴侣,王芷璇不单单需要一个忠诚,温润,专一的丈夫,她渴望权势,渴望赢得所有人的羡慕,永安侯世子喜静,不喜同人争权夺利,性情淡薄,他无法满足王芷璇的‘野心’

王译信夺舍重生后,不是因为瑶儿对顾天泽另眼相看,不是怕恶心到瑶儿,他都想把永安候世子和瑶儿送做一堆。

永安候世子不合适王芷璇,却能给瑶儿想要的宁静,富贵,以及专一。

顾天泽的爱慕,太烈,也太过炙热,王译信担心这份感情不能持久。

然而顾天泽用事实证明,他这份深情会持续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