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房两口子一个在左一个在右,将杨忠往外搀,而杨忠似乎也真是醉了,嘴里喊着你就真撒手不管了的话,跌跌撞撞被两口子扶了出去。

*

因为闹得这一场,接下来薛家安静至极。

周氏本是叫招儿两人去吃饭,两人说是吃过了,便回屋了。

一桌子酒菜,只吃了一半,独薛老爷子一个人坐在那里吃着菜并喝着酒,谁也不敢去打搅。

赵氏避在里屋,别看她平时对薛老爷子吆五喝六的,但薛老爷子真发起火来,她也不敢来触霉头。

薛青槐走到桌前坐下,道:“爹,时候不早了,还是早点歇下吧。”

薛老爷子点点头,却在放下筷子时,又叹了一口气。

薛青槐忍不住劝道:“爹,你也别想太多。”

“你瞧瞧老大两口子,咋就不记恩呢,老二才死了几年,就算孩子不懂事,也用不着这样。”

薛青槐明白老爹说得啥意思,可这话他可不好接腔,只能别别扭扭地道:“说不定大哥大嫂也不知道亲家公会闹这么一出。”

薛老爷子呵了一声,没有说话。

“不过狗子也没吃亏,你瞧他把大嫂爹给气的。”

听到这话,薛老爷子忍不住眉眼一动:“倒是随了老二。”

薛青松就是这种性子,平时沉默寡言,可千万别把他逼急了,逼急了他能让所有人吃惊。

“这一大家子人一直过得和和美美,咋就越来越难了。”薛老爷子唏嘘感叹,可能也是喝了些酒,情绪格外外漏。

薛青槐没有接腔。

良久,薛老爷子才叹了一口气:“让你媳妇把这桌子给收拾收拾,你也早些去歇着吧。”

“哎,我这就让她来收拾。”

作者有话要说:PS: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这段出自墨子。大体的意思是君子不以水为镜,而是以人为镜,可知晓自己的对错。用在这里还有一层你怎么撒泡尿自己照照的意思→_→

跟编辑商量好了,后天早上9点v,也就是周四啦。

么么你们,希望到时候大家还能支持面面。

☆、第22章

第二十二章

二房屋里,招儿去倒了些热水,两人洗了脚后便上炕歇下了。

一张大炕,两个被窝,一人一个。

可招儿今儿却有些睡不着,打从正房那边回来,她的情绪便有些亢奋。

她翻了一个身,又翻了一个。

“你不睡?”

本来按理说不会歇这么早的,可今儿两人都忙了一天,所以招儿上炕后就把灯熄了。不过外面有月,屋里隐隐约约还是能看清楚的。

招儿半坐起来,凑到薛庭儴旁边。

“狗儿,你跟姐说说方才你骂那老杀才的话是什么意思?”

招儿会骂人,也骂过人,可还没见过这种骂人的法子,硬是骂得杨忠恼羞成怒,而薛家人连劝都不知该怎么劝。在招儿来看,这不就是集骂人之大成,脏字不吐就能骂人吗?

她想学会这个法子,总有用上的时候。

薛庭儴翻了个身,给了她一个脊梁。

招儿拿手指头戳了戳他的肩膀:“咋了?咋又气上了?”

他没有动,她又往前凑了一些。

两人本就只隔了一人的距离,睡觉的时候穿得也单薄。招儿靠过来,即使薛庭儴背着身,也感觉到一股热气朝自己涌来,其中还夹杂着一缕若有似无的淡香。

有一种奇异的柔软微微贴在他肩头上,薛庭儴僵着脊背,就听她在自己头顶上说:“你别把那老杀才的话放进心里,不是我说大伯和大伯母心眼未免也太多了,竟然闹了这么一出,难道真以为这么闹阿爷就会反悔?家里人就算不说,外面还有那么人看着呢,所以你别担心,那学馆咱们是去定了。”

她离自己很近,说话的热气喷洒在他耳尖上,让他忍不住抖了一下又一下。同时一阵热麻感顺着耳尖直往他颈子上窜去,引起一阵阵不自觉的战栗。

他呼吸有些紧绷,忍不住翻过身来。

招儿还在说话,也没预料到他会突然翻身,他的脸就这么一下子撞进她怀里。

薛庭儴的大脑有一瞬间的空白,下意识往后倒去。明明就是一触即离,却分明感触到一种让人窒息的柔软,隐隐还有什么凸起。

他想起的梦里的一些情形,只感觉鼻子一热,似乎有什么东西流了出来。

“你没事吧?”招儿听到咚的一声响,见他一动也不动,还以为他被撞怎么了,忙,凑上来看他脸。

“你说你慌啥!真是的。来,我给你揉揉。”

他一手捂着鼻子,一手去推她:“我没事,不疼。”他赶紧翻了个身,支吾道:“时候也不早了,快睡吧。”

“你还没跟我说那话是啥意思呢!”

“啥意思也没,就是说让他撒泡尿把自己照照!”

“啊?!”招儿愣住了,半晌才道:“原来是这意思啊,那你直接让他撒泡尿照照自己呗,还多说了那么些话。”

见他也不答自己,招儿坐了一会儿,也躺下了。

“好了赶紧睡,我不吵你了。”

*

杨忠在薛家住了一夜,第二天就走了。

因为正赶着农忙时期,薛家人又恢复了往日的劳作,也没人去提之前那事,似乎那晚什么也没发生过。

一切都是那么的忙碌,而又充满了平静。

这日,薛庭儴和招儿一大早就去镇上了。

与往日不同,今天薛庭儴穿了一身新衣裳。

这衣裳是招儿连夜赶出来的,因为陈老板说了要带薛庭儴去清远学馆。这趟前去意义非常,自然不能还像以往那般随便。

灰蓝色的棉布长袍,是招儿仿着镇上那些学子衫做的,样式虽是简单,但做好后浆洗一遍,显得格外的笔挺和服帖。薛庭儴虽瘦弱,但肩平背直,穿上这身学子衫,格外有一种玉树临风的气质。

到了地方,陈老板便带着薛庭儴出门了,招儿则留在东篱居。

两人一路往镇东行去,越往外行越是僻静,又走了差不多一盏茶的功夫,远远就看见视线尽头矗立着一座粉墙黛瓦的建筑。

见薛庭儴目光停留在那建筑上,陈老板道:“那便是清河学馆。”顿了下,他抬手一指,指向位于清河学馆后方不远处的一片屋宇:“那里才是清远学馆。”

两人往前走,行经清河学馆,就见这学馆可真是不一般。整个建筑都透露出一种富丽堂皇的气质,那门楼巍然耸立,门匾上书着几个金色大字‘清河学馆’,两扇刷着黑油的大门紧闭,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气势。

“你现在后悔还来得及。”陈老板道。

随着说话声,两人越过清河学馆,才看见不远处那座明显要破旧许多的小院。

小院严谨而朴素,清水白墙,灰黑色的瓦片。连门匾都要小了清河学馆许多,几个古朴大字书在其上——

清远学馆。

明明不管从什么地方看去,都不如那清河学馆许多,可站在那方门匾下,看着其上的字,薛庭儴却感到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小子既然来了,就没打算后悔过。”

陈老板赞赏的看了他一眼,上前去叫门。

不多时,一名年迈的斋夫将门从里面打开。

他似乎认识陈老板,并未过多询问,就将两人引了进去。

这学馆看似不大,实则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与一般学馆般无二致,过了影壁后,中轴线上是讲堂,左右各辟两斋,左边建祠以祀圣人孔子,右边的斋舍则是先生坐馆休歇以及藏书之地。

讲堂之后必然有射圃与号舍、厨房等,薛庭儴不用看便知道格局如何。因为在他那梦里,他在清河学馆里求学数年,不过清河学馆要比清远学馆宽敞气派多了。

陈老板轻车熟路地引着薛庭儴往右边的斋舍走去,到了一间厢房前,他理了理衣襟和衣袖,便带着薛庭儴进去了。

这间厢房布置俭朴而素雅,迎面中堂画上挂着一幅大字,其上书着‘宁静致远’几个大字。字前站着一名身形消瘦的中年人,穿一身深蓝色文士衫,头戴方巾。

听见动静他转过身来,就见其长眉若柳,面容消瘦,留着几绺胡须。从面相来看是个十分严肃刻板人,但其目光沉静而深邃,显然是个有大智慧的人。

此人便是清远学馆的馆主林邈。

“安齐兄,我又来叨扰你了。”陈老板笑呵呵地拱手道。

“墨之贤弟。”

林邈嘴角含笑,显然和陈老板关系不错。两人一番寒暄,陈老板指着薛庭儴道:“这便是我曾与你说得那位后生。”

林邈看了过来。

明明薛庭儴见识也算广博,在那梦里什么样的人没见过,即便是九五之尊他也见过好几个,却就是莫名有一种肃然起敬之感。

“小子薛庭儴,见过先生。”他双手交合,长揖为礼。

林邈点点头:“既然来了,就留下吧。学馆十日后方开馆,是时你直接过来就是。”

“谢先生。”

陈老板看了林邈一眼,似乎有什么话想说,见此薛庭儴识趣地说自己出去走走,便避了出去。

待薛庭儴出去后,陈老板才道:“安齐兄,难道不信为弟的眼光?我观了这些日子,此子心性沉稳,为人勤学刻苦,在读书上颇有天分。他如今只缺一名个好老师,若是有个好老师指点,想必日后前程不可限量。”

陈老板之所以会这么说,也是因为林邈的表现太平淡了。他原以为林邈爱字,看过薛庭儴的字,又有他的游说,怎么也要收做学生才是。

这学生可与学馆中的学生不同,算是入室弟子。俗话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一名幼童从蒙学开始直至他考中/功名,并不止单有一个老师。

蒙学之时,叫蒙师,也就是启蒙之师。业师乃是授业之师,又称经师。授其业者必传其经,传其经者必育其人,所以业师对一名学子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另还有人师、座师,这里且不提。

而陈老板所言的‘收做学生’,老师对学生来说,更像是业师和人师的结合体,既要授业,也要教其做人的道理,不同于对待普通的学生,老师对其是要悉心培养的,算是传承自己的衣钵。

当然,学生相对也要付出,要真正做到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这种不是父子,但胜是父子的关系,在当下士林是十分风行。而士林中人盘根错节的关系,就以此为奠基,逐渐发展成一片参天大树。

林邈失笑:“你倒是对他十分看重。”

陈老板哂笑一下:“若不是记挂你,你当我有那个闲心去管你的闲事。你可别忘了十月大比,若是今年清远学馆再输了……”

接下来的话陈老板未说,林邈也明白是什么意思。

他轻叹一声:“事事皆由天定,若现实如此,也强求不得。”

陈老板连连摇头跺脚道:“哎呀,不是我说你,你就这性子最是让人头疼。你和别人论君子之道,可别人却从来不跟你按这个来。这一年又一年皆败于那小人之手,如今竟弄得没有好苗子愿意来此求学,长此以往可该如何是好。”

“墨之贤弟,你不懂。”

“是是是,我不懂,我只知道再这么下去,这清远学馆的名头可就要败在你手里了。”

语毕,两人皆是沉默。

林邈面露疲惫之色,陈老板似乎也知道自己失言了。他放缓了音调,道:“我是拿你没办法了,反正人我是给你带来了,我真的很看好这孩子,至于剩下的,你自己看着办吧。”

林邈点点头:“墨之贤弟,为兄在这里先谢过了,只是收徒之事还是日后再说。你放心,他即入了这清远学馆,我自是悉心教导。”

陈老板也明白他的心结在哪儿,倒也没有强求,两人又叙了会儿旧,陈老板便出言告辞了。

陈老板从厢房中出来时,薛庭儴也刚回来。

他被斋夫带着在这学馆里四处逛了一逛,看得出这座学馆的年头有些长了,许多建筑上的漆都有剥落,但一花一草一木都可见清雅。

像个读书的地方,不像那清河学馆,处处都透露着一种铜臭味儿。

两人相携离了去,路上薛庭儴向陈老板询问束脩之事。

问过之后才知道清远学馆的束脩十分低廉,除了惯例的拜师六礼之外,一年只需一两纹银。

至于平时孝敬先生的节礼,只看家境和心意,送不送都可。另外,关于宿读之事,可选择宿读,也可选择不宿读,只是每日晨读必须到。至于餐饭之事,可选择自带米粮,也可选择每月交纳一定的银钱,由学中供应,都是可商榷。

不像那清河学馆强制要求学生必须宿读,只为了收取那不菲的住宿费及餐饭费用。

据陈老板说,以往清远学馆还有朝廷补贴时,那每年的一两纹银都是不收的,只是后来失了补贴,学馆里几个先生和杂役都要养家糊口,才会收取银两。

陈老板说得语气感叹,薛庭儴心中也感叹着。

在他那梦里,‘薛庭儴’却是整整在清河学馆里读了三年,若是早知道有这清远学馆,招儿也不会为了他的束脩奔波忙碌,当时‘他’被家中放弃也不会那么绝望,而他更不会在清河学馆虚度三年光阴。

幸好现实与梦境终于产生了偏离,莫名的薛庭儴有一种松了一口气的感觉。

作者有话要说:看评论大家担心狗儿哥去上不了学,其实不用担心这个。除非薛老爷子和薛青山不打算做人了,要不然狗儿哥是稳去啊。另,大家一直操心的分家之事,这种环境下没有一个合适的理由恰当的时候,想分家很难,不过放心,面面已经找到合适的法子了。

~

嗯,明天九点左右有万字大肥章掉落,v章留言送八十八个红包。

谢谢各位小甜心的雷,么啾啾,

☆、第23章

第二十三章

吃罢午饭, 薛家人都去歇着了,周氏将四处收拾干净, 便回了屋。

进门就看见男人歪在炕上, 薛青柏今儿在地里干了一上午的活儿,也着实累得不轻。

见媳妇进门,薛青柏道:“累了吧, 快来歇歇。”

“累什么,都是做惯了的。”周氏一面说着, 一面脱了鞋上炕。她盘膝坐在薛青柏的腿边,按了按他石头一样硬邦邦的小腿, 有些心疼道:“倒是你, 实在做不了就歇一歇, 也不赶着你做那一星半点。对了, 请帮工的事到底怎么在说,怎么也没见爹说这事?”

薛家有三十亩地,光凭薛家这几个男人可不够用, 哪怕是老二薛青松还在时,每年农忙的时候都要在村里请几个帮工。

都是乡里乡亲的,总不能让人一直帮着做, 救急不救贫,这道理在哪儿都通用, 所以薛家是一直花钱请人的。这事都是老黄历了,按理说早就该有动静,可今年却是出了奇, 马上就快播种了,可薛老爷子却一直没动静。

一提这事,薛青柏就愁上了眉头。

他犹豫了一下:“我看爹那样子,莫怕是这回不想请人。”

“不想请人?不想请人,那怎么办?”周氏脸色有些难看起来,“那么些地,不请人难道把人累死不成?”

薛青柏砸了一下嘴:“我想莫怕是家里拿不出这些钱。”

一听这话,周氏的脸色更加难看了。

薛桃儿在里屋,早就听爹和娘在说话,她忍不住从屋里走出来,道:“爹,家里怎么可能拿不出来这些钱。一个人一天三十文不管饭,一次请上五个,做五六日也就是不到一两银子的事。再是花钱,难道钱比人还重要?莫怕是因为大房之前闹了那么一场,阿爷还想送薛俊才上学,才会这样。”

“三十亩地,三个人做种,爹这是想把你累死啊!”周氏声音里带着哭腔。

老四薛青槐虽也帮着种地,可他还有个货郎的事干,做货郎比种地来钱容易,这个买卖老两口是怎么都不会让停下的。而薛老爷子上了年纪,手脚早已不如以往利索,也就是说这三十多亩地,出大力的还是薛青柏。

“说什么胡话,爹不也要下地。说不定这都是我胡思乱想的,爹正打算办这事。”

周氏嘴角噙着冷笑,也不说话。

薛桃儿满脸忿忿。

薛青柏有些不自在地摸摸头:“好了,你们别担心,等下晌我就跟爹提提这事。”

“反正你自己看着办,把你给累死了,留下我们孤儿寡母仨,你想想二哥二嫂走了,狗儿过得啥日子!薛青柏你别忘了,你也是有儿子的人!”

周氏说完,就拉着女儿进里屋去了。

这还是素来贤惠的周氏,第一次当着薛青柏面前说这么狠的话,他一时竟是有些反应不过来,良久才面露了几分苦涩。

*

下午从地里回来的路上,薛青柏就对薛老爷子提了请短工的事。

薛青柏在家里惯是个沉默寡言的,从来是只干活不说话,第一次在薛老爷子面前说这种越俎代庖的话,大抵也是心里清楚薛老爷子的想法,格外有几分不自在。

薛老爷子看着自己这三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