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族学和一般书馆别无不同,走进大门,中间是讲堂,旁边各辟两斋,后面是射圃和号舍厨房之类,并有一处藏书楼。

藏书楼目前的书并不多,只待日后慢慢填充。

盖这族学是招儿拿出的银子,之前薛庭儴与她说过接受附近村民家境贫寒者的投献,但所交的地租却只收两成,这两成用来盖一处族学。可现在地毕竟还没种,自然也没有地租可交。薛氏虽是个大族,也没什么银子,索性招儿便拍板道,既然做好事就做全套吧,拿出了五百两银子。

族学盖起后,余庆村这边便放出风声,接受附近村家境贫寒村民家的子弟入学读书。自然还是要分个先后顺序的,因为维持族学出自地租,自然先接受这些村民家的子弟,再之后才是其他人家。

族学里不收束脩,若是还有富余,还另补贴米粮。

消息放出后,引来一阵轰动,不几日就传遍十里八村。

许多村民纷纷带着自家孩子来了。年纪不一,小到五六岁,大到十七八岁都有。余庆村一时门庭若市,阖村上下就没见过如此盛景,每个人都是满心自豪与荣有焉。

之前还因为同姓人投献还需交地租,村里免不了有些碎言碎语,如今这些碎言碎语都没有了,俱是认为族里这么做是对的。

人赚了银子干什么,除了解决温饱之事,不就是为了挣脸。

人活着不就是一张脸吗?

作者有话要说:接下来可能会跳时间,小宝宝太小,没有什么养娃乐趣,都是吃喝拉撒,大了才好玩,然后狗子哥把这一摊子弄停当,也该进京赶考了。^_^

~~~~

谢谢各位妹子的雷,让你们破费了。

☆、第124章 第124章

第一百二十四章

当然, 光有族学, 没有先生也不行。

薛庭儴亲自上门去请了何、乔两位秀才,除了每年有不低于其他学馆开出的月俸,但凡能入族学教书的先生, 都可以得到他本人的指点。

仅凭这点就足够吸引许多穷秀才来了, 一个解元的指点,那是花了银子都买不来的。

到了族学揭匾那日, 徐县令亲自到场, 甚至清远学馆也来了人。

场面极为宏大,一般村民们哪里见过这般阵势。别说那些衣衫得体的读书人,光是县太爷的仪仗, 都足够他们看花眼了。

今日乃是阖族大事,自然不用还拘礼守孝, 薛庭儴也亲自到场了, 只是衣着十分朴素。

鞭炮声喧天之中,由徐县令和薛庭儴一同揭下挂在匾额上的那块红绸。

‘余庆社学’几个大字显露出来,虽不是金光闪闪, 但古朴庄重。

之所以不叫薛氏族学, 而是叫余庆社学,乃是薛庭儴和薛族长共同商议而来。到底这村塾的建立乃是基于惠及乡里,两人都不是只做事不图名的朴实性子, 叫族学只是针对薛氏一族, 可若是社学, 将会扩大薛氏一族在当地的影响力。

但凡这社学由薛氏一族把持一日, 就由不得旁人不高看薛氏一眼。

尤其如今余庆社学风头正盛,创办者是举人,教书的先生是秀才,县太爷亲临现场,连县里有名望的清远学馆都来了这么多人。

哪怕是那些目不识丁的老百姓,也知道这其中蕴含的意思,薛氏一族到底是翻身了,俨然一副湖阳乡第一宗族的架势。

这一场揭匾仪式,既足了薛家的面子,也让徐县令摆足了官威。想必之后,在民间关于县太爷爱护治下老百姓的风评上又会多添上一笔。

热闹散去,一切都回归平静,不过余庆村到底是不一样了。

在修社学的同时,薛族长又号召村民们一同出力把从族学到村口的大路修了一番,土都夯实了,如今这条路既宽敞又平展,俨然与其他村那崎岖的土路不一般。

每天清晨的时候,就有上学的孩子或是几个结伴,或是由大人带着,行走在这条路上。

老远看去,是一副很美好的画面。

之后便会传来朗朗的读书声,从弟子规到三字经,一派兴兴向荣的景象。

薛庭儴闲暇之余,也会来社学里巡视一番,这些小学童们都不认识他,见他面容年轻,衣着普通,还以为是哪个慕名而来想求学的学子。

如今想来余庆社学里念书的人可不少,可因为地方有限,只能拒之门外。隔几日就会有人亲自找上门来,这些学童们都习惯了。

得意的同时,不禁更是努力读书,生怕学业拉下了,被先生让家人领回家。

这是薛举人的义举,家里的长辈都是这么跟他们说的。若不是薛举人,他们肯定不会有书可读,只能在家里放牛割猪草,每日游荡于山野之间。哪能像现在这样坐在窗明几净的讲堂里,读书明理,每日社学里还一餐午饭可供补贴。

薛举人是个大好人,你们以后读书出来了,可要好好报答他。

所以这些小学童们哪里想得到,眼前这个看起来十分年轻的少年,就是他们心目中高大威严的薛举人。

正值休息的时间,学童们好不容易能休息会儿了,都在讲堂的门前玩乐。

一群平均年纪在七八岁的小童,一面说着话,不禁就议论起薛举人了。有人猜他年纪一定很长了,能叫老爷的肯定不年轻;有人猜薛举人头上肯定长两只角,若不然会这么厉害,在小孩子们心里能长角的人都厉害;还有人说着说着,就扮演起来了,也是为了让大家能明白自己的意思。

就见一个小童半驼着背,手里装作抚着胡须,咳了两声道:“你们都要好好读书,不要辜负老夫的期望。”

旁边的人俱都笑了起来,与他疯闹说薛举人肯定不是这样的,不过更多的人则是说像,薛举人肯定是这样的。

这时,从一旁斋舍里走出来三人,正是何秀才和薛庭儴,在他们身后还跟着一名两鬓微微有些泛白的青年。

薛庭儴面容有些尴尬地走在前面,何秀才则陪在一旁。

不用何秀才说话,这些学童们就吓得赶紧噤了声,个个蔫头耷脑地立在那里。

见此,何秀才也说不出什么谴责的话,只是道:“以后不准拿薛举人玩笑,快回讲堂。”

“是,先生。”

恭恭敬敬地鞠了躬,这群毛孩子好奇地看了一眼薛庭儴,便散去了。

“前辈,还望不要见怪,这些孩子都野惯了,再教一段时间,就能懂规矩。”何秀才毕恭毕敬对薛庭儴道,话里有解释之意,看得出来这何秀才日里虽是拘谨严肃了些,但对这些学童们的爱护却是一分不少。

“无妨。”

薛庭儴站了站,便对何秀才道:“方才我与你说的那些你需谨记,八股文最重要的就是破题。我与你写的那两道题,你先做着,过几日拿来与我就是。”

“谢前辈的指点。”

薛庭儴点点头,制止了何秀才再送,便绕去后门离开了。那个离他们有些距离站着的青年踯躅了一下,随后跟了上。

目送薛庭儴缓缓离开,何秀才一时有些感叹。谁能想到当日还不过是个文质少年的人,竟会达到如此地步?

连他和乔秀才都没想到,当日立在下方需要他们二人才能决定命运的少年,如今他们必须以前辈称之。

科举之道难,难如登天,可恰恰一旦过了,整个人生的际遇都会天翻地覆。

何秀才并没有再多想,当日他之所以会应了来余庆社学坐馆,很大一部分是冲着薛举人而来。如今在这里教书,时不时薛举人会来指点他二人一番,以前许多不懂的或是总感觉蒙了层纱的东西,经过薛举人的指点,他顿时就会有一种原来如此的感觉。

这种感觉太难得,他并没有浪费,而是匆匆回到斋舍,拿出薛庭儴方才留下的两道题做了起来。

*

薛庭儴出了后门,才停下脚步。

他回首看着犹豫走过来的青年。说是青年,其实也就比薛庭儴大了一岁,却是生了少年白,凭空老了许多。

薛庭儴复杂地看了薛俊才一眼,才问道:“你觉得这里如何?”

薛俊才没有说话,只是疑惑地看向他。

“你虽是守孝,但并不是一定足不出户。咱们乡下也没有那么多讲究,你身无功名,其实不用顾虑太多。”

薛俊才抿了抿嘴,低下头道:“我是承重孙,当得给阿爷守三年。”

薛庭儴暗叹一口:“并无人让你不守孝,我只是觉得你不用如此荒废。如今社学里需要先生,你觉得自己没有功名不堪为人师,可以先教一教那些初蒙学的学童。这样一来既能温故而知新,也能为家里补贴一二,大伯母很担心你。”

薛俊才抖了下嘴唇,没有说话。

“你不用觉得这是我在施舍你,是堂爷的决定。你若是愿意,就去告诉堂爷吧。好了,我得回去了,如今弘儿很是顽皮,我怕招儿一人看不住他。”薛庭儴失笑一声,便转身离开了。

走了几步,身后传来一个声音:“对不起。”

他脚步顿了一下,没有回头:“你没有什么对不起我的。”

“这话我是替我爹我娘说的,对不起。”薛俊才望着那个背影说得很郑重。

薛庭儴依旧没有回头,只是扬了扬手:“这句话我收下了,先走了。”说着,他的背影渐渐远离,消失在薛俊才的视线中。

薛俊才良久才收回目光,在原地站了一会儿,突然转身走向一个地方。

那里正是薛族长家的位置。

次日,余庆社学里突然多了一位先生。

这位先生面容年轻,但是岁数难辨,让人分不清他到底有多大了。不过这位先生学识倒是不差,待学童们也宽厚耐性,比起素来严肃刻板的何先生,和较少露面的乔先生,可要受学童们的欢迎多了。

这位先生姓薛,据说是薛举人的堂兄。

有不少不懂事的学童问薛先生,薛举人是什么样的。然后一个少年才俊,出类拔萃的人中龙凤便呈现在大家面前。

可惜到底都还小,还不太了解大人们的形容,只知道薛举人很厉害就够了。更为吸引他们的是,既然薛先生是薛举人的堂兄,那么薛举人到底是不是老头子?

可惜没人能回答他们,哪怕是问了薛先生,先生也是笑而不语。

时间就这么一日一日的过着,转眼间弘儿已经八个多月了,而薛庭儴也到了出孝的时候。

为祖父守孝,不是承重孙只用守一年。

到了当日,招儿和薛庭儴特意将家中里里外外收拾了一遍。之后去了坟前,给薛老爷子上了坟,自然也没拉下二房两口子。

其实出孝不出孝对薛庭儴和招儿来说,区别并不大,唯独不方便的就是有些地方不能去。

可现在他们能去哪儿呢?且不说薛庭儴本就是在家读书,以备来日会试。摊上一个精力旺盛的毛孩子,如招儿这般人物,每日都被累得不轻,自然哪儿也不想去。

李大田准时回来了,就在薛桃儿出孝的第三日。

选了个吉日,李家人上门下聘。

婚期定在十月初八,不是两家人心急,而是两个孩子实在等不下去了,年纪都不小了。

到了当日,招儿留在薛家送嫁,薛庭儴则去了李家那边帮忙迎亲。

一阵敲锣打鼓的喜庆之中,满身大红嫁衣的薛桃儿也出嫁了。

三朝回门之日,小两口双双来到薛家,只看薛桃儿那白里透红的气色和含羞带怯的模样,就知她在李家过得不错。

又是一年除夕,这一年年夜饭的气氛比去年好了不少。

赵氏已为人所淡忘,薛俊才如今入了社学,终于放下心来的杨氏也少了眉宇不展,多了几分笑容。更不用说三房、四房了,如今王记菜行的生意已经做到了附近几个县了,一派大好势头。

银子越赚越多的同时,薛青柏和薛青槐自然也是忙得厉害。不过这种忙碌却是欢喜快乐的。

这个年也比去年热闹太多,来给薛庭儴拜年的人数不胜数,一直忙到正月十五以后,才稍微消停了些。

本想终于可以歇一歇了,谁曾想京城那边竟是来了信。

是毛八斗的信。

毛八斗要成亲了,让薛庭儴和李大田务必要到场。

作者有话要说:有事要出去,存稿箱发射。

☆、第125章 第125章

第一百二十五章

说来毛八斗能修成正果也是艰难。

招儿的一句无心之语, 让林嫣然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明明林邈已是默许了, 还是让毛八斗费尽了心思才终于让她点头。

丁未年的会试,陈坚和林邈都中了,唯独毛八斗落了第。

陈坚如薛庭儴梦中那样, 还是中了新科状元, 倒是林邈爆了冷门,竟是中了探花。师生两人传胪大典唱名, 跨马游金街, 赴簪花宴,风光至极,后入翰林院。

待一切落幕之下, 也该是接家眷来京了。

因两人都不能离京,只能毛八斗代劳, 毛八斗先去了北麓书院, 又让人接了陈坚的妹子陈秀兰,方带着师母陶氏、林嫣然及陈秀兰一同去往京城。

这一路上毛八斗鞍前马后,事必亲躬, 可把陶氏哄得差点没把他当亲儿子看待。他自然也没放弃在林嫣然跟前献殷勤, 本来林嫣然因他故意设计李祎,让父亲和自己人前丢丑,心里多少还有些对他不待见的, 这么一来, 也是改观了不少。

后来还发生了陶氏想收毛八斗当义子的事情, 不过却被他拒了, 最后才知晓人家是因为看中女婿那个位置了,才会不想当儿子。

不过女婿和儿子也差不多,林邈夫妻二人多年来也就林嫣然一个独女,二人早就没抱还能再添子嗣的想法,多个女婿浑就当多个儿子吧。

这不,经过一番商议之后,婚期就定在五月,才会急急给薛庭儴及李大田来信,让他们二人务必要亲临现场。

都务必要亲临了,薛庭儴能说什么,只能去了。

可招儿和儿子怎么办?

幸好薛庭儴也不是个古板的,就打算将老婆孩子一同带上。至于李大田,本是还纠结这件事,见此就决定把薛桃儿也带上,浑当是结伴出游了。

当然这一趟还不止他们,还有毛家夫妻二人和毛八斗的姐姐姐夫。儿子成亲,没道理家人不去,毛八斗的姐夫周郴是个镖师,家里是开镖局的,正好这次要走一趟镖前去京城,大家可以一起上路。

事情商定下来,招儿就开始安排各处事宜。

幸好她这一年多都在家中,王记菜行这些人也都习惯了她不出面,成衣的生意交给薛青槐,菜行的生意则是姜武和高升他们,又有薛青柏和薛强他们帮手,倒也不怕生出什么乱子。

招儿又把招娣托付给高婶和周氏她们,之后便是收拾行装,一行人启程了。

从山西到京城没有运河可走,只能水陆并行,幸亏是跟着镖队走,这路他们都是走熟了的,该走水路走水路,该换车换车,一路上到也顺畅。

等到了京城的时候,已经是三月了。

*

阳春三月,正是草长莺飞之时,三月的京城也是春寒料峭。

京城不愧是京城,一派繁华景象。

坐着车一路行来,只见城门巍峨耸立,城内布局严谨,气派宏大。宽阔笔直可供数十辆马车通行的街道,两旁商铺酒肆林立,路上行人衣着光鲜,摩肩擦踵,十分热闹。

这还是招儿第一次来到京城,简直就像来到另一个世界。

弘儿如今也已经一岁了,正是对什么都好奇的时候。招儿撩着车帘子往外看,他也伸着小脑袋往外瞅。

大大的眼睛乌溜溜的,可以看出其中惊奇之色,一大一小,表情眼神宛如一个模子刻出来也似。

倒是薛庭儴,坐在一旁,脸上颇有几分无奈。

“还没看够?”他嘴里虽这么说,却掂着儿子的小屁股,这样小豆丁才能和他娘一样,探头去看外面的景儿。

招儿有些不好意思笑了笑:“这里真和咱们那儿不一样。”

弘儿也转过头看爹,然后伸出小胖手指外面,嘴里说了两句旁人听不懂的音调。

“等安顿以后,再带你们出来逛逛。”

“你认识路?”招儿问。

他自然是认识的,对这里恐怕比对余庆村还熟悉。不过薛庭儴肯定不会明言,而是道:“就算我不识路,八斗来了这么久,总是识路的。”

“到时候让八斗那小子带咱们出去逛逛。”这话是李大田对薛桃儿说的。

薛桃儿点了点头。

前面那辆车和这边是差不多的情形,车里坐着毛家几口人。进了京城后,周家的镖行要先去交付,这边周郴则是分了两辆车送他们去地方。

如今林邈带着一家人住在东城的上条子胡同,包括毛八斗和陈坚都寄居在此。

虽是师生两人名列头三甲,看似风光无限,可对于仕途来说,才不过刚开始。

按规制,头三甲不用经过馆选,就可入翰林。状元任修撰,探花授编修,一个从六品,一个则是七品,对于京城这个掉下个匾额就能砸到几个京官的地方来说,还真算不得什么。

世人都道翰林清贵,是因为自前朝起便有这么一个说法,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阁。文官无不以入阁作为人生最大的目标,要想入阁,必然先得来这翰林院走一遭。

可翰林院说白了,就是个让进士们继续读书的地方,想升官发财,先熬过三年再说。

再加上两家都不是什么富裕人家,所以林邈他们如今就住在眼前这个才不过一进半的小宅子里。

这宅子不光门脸小,因为胡同口就是菜市,有些小菜贩没地方摆摊,就摆进了胡同里。门前左右都是菜摊,差点没把门给堵了,且地上到处扔得都是烂菜叶子,这些人也不知道收拾收拾。

胡同里人太多,进不了车,只能车停在胡同口,人下来徒步走。李大田搀着薛桃儿,薛庭儴抱着小弘儿,招儿跟在他一旁。毛家人跟在后面,一路穿过叫卖声鼎沸的菜摊来到门前,就见毛八斗正站在门外赶菜贩。

这些菜贩可不怵毛八斗这个举人,京城什么不多,就是官多,更不用说一个举人了。眼见自己被赶,那几个菜贩一面收着摊子,一面还冲毛八度直翻白眼。

招儿这群乡下人都看呆了,这还是举人老爷?举人老爷不都是高高在上,受众人敬仰,怎么一个小菜贩就敢冲举人老爷尥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