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院子,月光洒了一地。

贞娘自是冲着罗文谦道谢,只是之前自家老爹的话,让贞娘是有些尴尬,但却也有些弄不太清状况。不过,她亦是坦率的性子,问道:“真订下了?”

“嗯。”罗文谦低低沉沉的应声。

“我爹…可让你为难了?”贞娘又低声的问道。

“求之不得啊,何来为难?”罗文谦声音有些低叹。

随后又问道:“贞娘,可放得下徐家的福贵?”

“你知道的,在制墨人心中,要的是千锤百炼,要的是一份亘久流传的墨香和墨骨。徐家的福贵于我无关。”贞娘淡定的回道。

“那,可愿意嫁我?我只是一个商人,一个人人嘴里的铜臭商。”罗九又道。

“你的意思是我一身铜臭?”贞娘侧过脸,有些没好气的道。大家都是商人,大哥别嫌二哥。

于是贞娘便听得罗文谦极开心的笑声,她心情似乎也有些高兴,虽然一切比她预计的快,但这样,她也并不反感,但又有些见不得他如此飞扬的心情,于是有些气恼的道:“这事情还不算,得由我七祖母做主。”

贞娘骄情了。

“放心,后面的一切我自会安排妥当。”罗文谦道。

第一百六十五章 罗家族人

清晨,鸡鸣头遍,义厚生钱庄后院,罗平安早早起床。

昨天,文谦说了,今天一早要去货行那边,有一批松江布要到,而他是驾马车的,那马匹的打理,马车的检查等等,自是不能轻乎一点的。

这时,平安嫂也披衣裳坐了起来。

“鸡才叫头遍了,你起来这么早干什么,再睡会儿。”罗平安冲着自家媳妇儿道。

“不睡了,昨夜里,文谦喝醉了,也不知啥高兴事儿?先是下午的,喝李家八房的李景福喝了一席,后来又拉着言掌柜的喝了一顿,昨儿个半夜里,吐了一顿,跟着他的顺子还特意叫我起来给他熬了点醒酒汤喝呢,我估摸着早上,文谦也不会有什么喂口,便早些起来,熬点白粥,家里我还弄了点酸菜的,这个能开胃一点。”平安嫂回道。

“嗯,文谦如今也还没成个家,我们来的时候,三叔公也是叮嘱了的,这生活上的事情,咱们就多帮着照应一下。”罗平安嗯了声道。

“嗯,我知道的。”平安嫂点头,随后又道:“不过,这阵子老有人跟我打听文谦的心思呢,如今文谦也算是有了些家底了,这掂记的人可也多了,也不知文谦是啥心思?”

“你别管这些,只做好你的事情就可以了,来的时候,三叔公也是说了的,他的私事,没有开口,咱们不能随便插手,咱们到底不是一支传下来的。插手太多引忌讳呢。”罗平安道。

罗平安是徽州的罗氏族人,但如今的罗氏族人自不是当初的罗家嫡宗了,原来的罗家嫡宗,自罗龙文那事之后。倒的倒,散的散,而大多有些路子也都投了远亲去了,便是罗文谦自己在当初也离开了徽州去北地闯荡。

而罗文谦这一支如今还有来往的也就只剩下一个已嫁的妹子。据说如今跟着夫家在无锡定居。

而如今的罗氏族人是罗氏的一个偏支,大多定居在城郊罗家村,离李家六房的李庄也没多少路,关系亲情的其实已经远了。不过,当初罗文谦离开徽州后,这一支罗氏族人终不忍见嫡宗宗祠荒废,便接过手打理了起来。为的其实也是当年。罗家村遇洪水。是嫡宗的罗老太爷,也就是罗文谦的太爷爷帮着大家渡过难关的。

而后来,罗文谦到南京。知道了这事情后,便写了一封信回去问情况,如此的,便也跟罗家村这边渐渐的来往了起来。

而过年时,罗文谦祭了嫡宗宗祠,便去了罗家村,在罗家村过的年,年后就带了罗平安夫妇,还有族里的两个小子,一个罗平安的儿子。罗伍子,另一个便是三叔公家的孙子罗端,都是十四五岁的小子,两人都放在货行里,从最底的打杂开始。

干的都是苦差事,不过对于这一点,不管是罗家三叔公还是罗平安,都认同。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这是徽州人的自嘲语,其实表现的也就是徽州人生存的艰难,但正因为艰难,也锻炼出了徽州人的韧性和不怕苦的精神,徽州人不怕苦,就怕没机会。

十四五的半大小子,就该摔打摔打才能成才。也因此的,对于罗文谦,罗家村这边的族人自不免想要亲近一点,而要想关系亲近,莫过于内宅的妇人之间的往来,可偏偏罗文谦这么个身份,又是孤家寡人的,也就三叔公能跟他说上话,也因此的,一些人自不免要打主意打到罗文谦的亲事上。

而能跟着罗文谦出来的罗平安夫妇自成了众人的路子了。不过,这一点三叔公却已早早预见了,因此早就叮嘱过他们,罗文谦的亲事,除非他开口,否则千万不要插手。

也因此的,罗平安夫妇一直以来只管着作事,那些有的没的的从来不沾,如此一来,罗文谦对他们倒是越来越看重了。

“我清楚呢,这还用你说。”平安嫂回了自家男人,然后便开门出去。两夫妻在后院打井水洗漱完,罗平安就去打理马车去了,平安嫂进了厨房,没一会儿,就传出白粥的香味儿。

这时,罗文谦却是一袭葛衫的过来了:“平安嫂,早上煮白粥呢?”

“嗯,我想着你昨晚吐了怕是有些伤胃,白粥最是养胃的,我还炒了两个酸菜,就着吃能开点味口。”平安嫂笑嘻嘻的道。

罗文谦点了点头:“还是平安嫂想的周道。”随后又道:“平安嫂,跟你说个事情。”

“什么事?”平安嫂问。

“嗯,我看上了李家的李贞娘,年前的时候,程家三爷爷帮我跟李家牵了个线,后来因着老皇帝驾崩,这事情就不能谈了,就搁了下来,前段时间,新皇帝大赦天下,这事我们又重新拾了起来,李家那边也觉得这门亲事不错,如今就等着徽州李老夫人那边做主了,我这边也让人通知了三叔公,三叔婆,事情基本上就定了,估计过段时间他们会来,我想你这段时间有空时就多到李家那边走走,跟李婶儿多聊聊。另外徐家那边这几天再打听贞娘,若是有什么闲言的,你听到了也帮着澄清一下。”罗文谦坦然的道。

“哎呀,这可是大好事啊。行,我知道怎么做。”听了罗文谦的话,平安嫂是一脸欢喜啊,罗文谦对李家姑娘有心思,这个她倒也不是完全不知道的,平日里,言掌柜娘子过来走动时,倒也是提过的,只是她瞧着没什么动静,便一直放在肚子里,没想到,这突然的就要定下来了。

而徐家打听李姑娘的事情,其实她昨天已经听到一些传言了,不过没太信,一来,她们是徽州人,李家的事情多少也是听说过的,克不克夫的且不说,但李贞娘实实是被田家退过亲的,徐家那样的人家能看中?

她虽是才来南京几个月,但平安平日就是驾车的,跟罗文谦跑的多,自也晓得徐家是什么人家,回来夫妻两唠嗑的时候自不免也要说道说道的。

本来以为徐家打听李家姑娘这事纯属无稽之谈,如今,听罗文谦这么一说,感觉倒象是真的似的,那李姑娘这可是舍下了好大的一场富贵啊。

再想着那李姑娘平日里偶尔路过跟罗文谦谈话的样子,她这心里倒是越来越欢喜了。不管怎么说,罗文谦能把这事情交给她,那就是当她是自家人看待了。

罗文谦见平安嫂子一脸的明白,便不再多说,随后跟罗平安一起吃了白粥,便一起去了货行那边。

平安嫂这边收拾一下,也赶紧着去菜市买菜。

这边买菜的菜市就在秦淮河边。

早晨的秦淮河,那沿着河堤的水道上,一溜子的乌篷船,乌篷船上俱是新鲜的菜和鱼,还有一些鲜花,甚至还有各种杂货,各家的船娘便撑着船在河堤沿岸叫卖,要买菜的,便站在埠头,挑选着新鲜蔬菜。

也有那紧临着河道的青楼,里面的姑娘们便依在窗边,将小篮子用绳子吊着,从窗户那里放到河边的乌篷船上,然后叽叽喳喳的点着鲜花或者是姻脂香粉的,一单单的生意便完成了。

“姚娘子,买菜啊?”

平安嫂正站在埠头上,从一艘乌篷船上挑菜,却听得边上两家娘子正打着招呼。便侧过脸看了一下,姚娘子自是李墨隔壁姚家布行的东家娘子,而跟她打招呼的却是成衣铺的申婆子。““呀,是申婆子啊,这阵子忙吧?”姚娘子也应和着。

“忙啥?不就是那点事儿。”申婆子摆摆手,随后却神叨叨的问道姚娘子:“对了,听说徐家在打听李墨的那个李贞娘啊?你听说了吗?”

“我是听说了,但肯定是假的,徐家那样的人家,怎么会看上李贞娘,那丫头被田家退过亲呢。”姚娘子摆摆手。

“这回啊,还真说不准,所谓无风不起浪啊,这个风声既然传出来了,说不准徐家那边还真有点这个意思。如此,李家这可是攀上大富贵了…”那申婆子啧着嘴道。

“申婆子,没头没影儿的事情可别乱传了。”这时,一边的平安嫂道。

“怎么个没头没影了?”申婆子瞪着平安嫂道。

“当然没头没影了,人家姚娘子看的分明呢,徐家跟李家不是一路的,再说了,我可跟你们说,我们东家在年前就请程墨的程三爷跟李家提亲了,李家那边也基本同意了,也就是因为前段时间皇帝驾崩,这订亲的程序就只得先放下了,不过,现在大赦天下,如今也就等着李家的老夫人做主了…”平安嫂道。

“这么说,那李姑娘是要跟罗东家订下来了?这两个倒是般配的很。”姚娘子虽有些意外,但对李贞娘和那罗东家,倒是挺看好的。

如此的,李罗两家欲结亲的消息便传了出来,徐家的事情本就给人感觉不靠谱,本就信的少,如此就完全冲淡了。

而八日后,李老夫人,李老掌柜,还有罗家的三叔公和三叔婆一起到了南京。这就坐实了李罗两家结亲之事。

第一百六十六章 田家的变故

另外,随着李老夫人一同来的还有李家九房的李正身以及新婚娘子赵素素。

对于李老夫人等人这时候赶来,贞娘是十分的感动的。要知道,从这边先让人快马加鞭给徽州那边送信,再从徽州那边过来,这前后一起不过是九天的功夫,显然,七祖母和自家爷爷一行走的是陆路,而且行程还是十分的赶的。

而从徽州出来的路多山多匪,其中的辛苦和危险自不必细表,看两个老人那一脸灰败的样子,也能明白其中辛苦。

更何况,今年自开春以来,七祖母的身体一直不太好。

“七祖母,爷爷…”贞娘的声音有些哽咽。

“行了,丫头,莫做小儿女态,赶紧着去给七祖母和你爷爷弄点热水,七祖母和你爷爷这老胳膊老腿的可受不住喽。”七老夫人拍了拍贞娘的额头,却是有些打趣的道。

“嗯。”贞娘重重点头,便一溜跑的去了厨房,也不要道婆和马嫂动手,她便自个儿折柴烧灶的,这些事情,她亦是做惯了的,没有半点儿手生。

没一会儿便烧好了热水,然后侍候了七祖母梳洗睡下,七祖母本是个浅眠的,可显然累极了,这一睡下就沉沉的睡去。

贞娘帮着七祖母掖好薄被,然后轻手轻脚的出来,到得外面却听得自家老爹和爷爷正在说话,说的正是他跟罗文谦私下约定的事情。

“你这翻举动,未免小心眼了点。别忘了,我还在徽州呢,贞娘的事情,你七祖母岂能不跟我商量?你这些年在外面。眼界开阔了,怎么这心眼反倒小了起来。”李老掌柜的声音有些不悦的道。

一听自家儿子这翻做为,李老掌柜的便能明白自家儿子的心,这是在防着七老夫人看上徐家,利用贞娘做筹码。

“爹,你小时候亦是教给我的,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再说了,我这些举动也不完全是为了防七伯娘,实在是从徽州过来。怕是要耽搁些时日。也怕夜长梦多的。因此便擅自作主了,实是没想到,您和七伯娘竟是这么快快的就赶来了。”李景福一向是见到李老掌柜的就象是老鼠见了猫。这翻话解释起来有些委委屈屈的。

当然说到最后一句也是有些意外的,观看七伯娘一翻举动,李景福才知自己之前着实小人心了点,七房的老夫人这是把贞娘放在心尖上了。

“你现在也明白你七伯娘怎么对贞娘的了?枉作小人心。不过,你是做爹的,一心为着女儿,也不算太错,我也就不说什么了。想来你七祖母也能了解,不过,以后还需记住。家人之间,有事情就得畅开来说,防这防那的,那亲情就防没了。”李老掌柜又道。

“爹,我晓得,你也累了,休息一会儿吧。”李景福自是点头道。

贞娘本来是想进去看看爷爷的,这会儿听得爷爷和爹爹的话,自不便进去。

于是便退出了外间,往后面院子去,院子里赵氏正陪着李正身和赵素素说着话儿。

赵素素本就是赵氏的外甥女,如今又成了侄儿媳,那更是亲近了几分。

贞娘到的时候,赵氏正拉着赵素素的手问着家常:“婺源那边的生意还好吗?大约什么时候回婺源?”

“暂时不回去了,婺源那些矿坑,正身和我爹都退出来的。”赵素素回着赵氏道。

“怎么回事啊?”赵氏猛的听到素素这话,不由的奇怪的问着李正身。

贞娘也是一脸的好奇,过年的时候她还问过正身哥的,虽说有着婺源县太爷那边的人入股,但生意还是好做的,怎么短短的几个月间,又变卦了。

“还不是因为眉子坑的事情,那眉子坑在溪水之下的山涧里,开坑极为艰难,最初的时候,我和正良哥一起冒险开过一回,收获不小。但正因着我们自己亲身试过,实在是太过凶险,因此的,这之后,眉子坑我们就没再开过,一直就是在开金星坑和另外两个小坑的,本来想着慢慢来,积累资金,然后多弄点设备的,到时再开眉子坑的。可自从县太爷妻舅那边人入了股后,他们开坑没个节制的,去年一个下半年,两个小坑就开废了,金星坑最近这几次也没有好料子出来。于是,今年一开春,县太爷妻舅他们就打上了眉子坑的主意。你知道的,山涧下开坑,万一地下水一涌,说不得就要淹死人了,这没个万全的准备,如何能随意动工?因此我和素素她爹是坚决不同意的,结果县太爷妻舅恼羞成怒了,最后不晓得从哪里得知我做过道士的事情,就威胁我,若是不同意,就把我做过道士的事情告到县衙里去…”李正身有些愤愤不平的道。

“这真是好没来由,这都多长时间的事情,怎么还在追究啊?”一边赵氏竖了眉毛。

“一般来说,这过去这么久的事情谁还会追究啊,可若是有人告的话,那衙门里的人也是要追究的,象我们这样的商家,县太爷巴不得多些这样的事情,我们要开罪,使不得要塞银子呗,如今咱们那边原来的县父母韦大人调走了,新调来一个姓季的,心肠不知道多黑,田本昌那家伙就因着当年跟云松道长的事情如今还被关在牢里呢,也就因着这样,我和岳父商量了一下,这事情合作的实在是不愉快,干脆全部退出算了,我们不掺和了。”李正身又道。

“既是这样,那退出的好。”赵氏连忙点头道。

贞娘亦是点头,她记得关于眉子坑的记载,似乎也就是第一次开坑时出的货多一点,之后也就没什么了,如今放弃了倒也没什么。

不过,听着自家堂哥的话,田本昌被抓了?贞娘还一直在好奇呢,这转眼就入夏,可今年,田墨那边一直是方管事在照顾,田家兄弟姐妹几个一直没来,之前还当是因着田夫人的死要守制呢,如今听自家堂哥的话,似乎不是那么回事。

于是问道:“正身堂哥,田家又出了什么事啊?”

“还不是兄弟相争…”李正身摇头道。

原来自田夫人故去后,田本昌的日子就不好过了,那田老爷如今一心偏着那叫春枝的小妾,而田二那家伙却恨田本昌当初不顾面子的把他从南京赶回来,当然了,他所记恨的自不仅仅只是这一件事情,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如此的,田二就仗着有春枝的枕头风,就开始对田大公子发难了,先是以田夫人过世,田本昌要守制为由,窜掇着田老爷把田本昌管墨坊的权利收回。

田本昌自是不同意,母亲故去,父亲眼看着对他也越来越不看重了,若是他再把墨坊交出来,那他在这个家里就彻底的边缘化了。

因此的,他就以墨坊的生意自有各管事的具体操作,而他只消掌握个大方向,并不会影响守制为由拒绝交出墨坊的掌控权。

而田老爷虽然糊涂了,但倒底也是知道大儿子比二儿子能干的多,因此,田二这件事上就没能如意。

如此,田二岂能干休,他跟田本昌已撕开了脸皮,自要斗到底,于是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居然暗里让人状告田本昌当年跟云松道长合伙贪污朝廷制墨款的事情。

这事有没有呢?有,但并非田本昌所为,而是田老爷跟云松道长的约定。

说到这一点,就要从当年田家竟选贡墨用的“神仙评定”说起。

当年,田老爷子请动云松道长弄神仙评定,最后硬生生的从程家手里把贡墨权夺到手,但这并不是没有代价的,除了当时付给云松道长的酬金,还答应了帮云松道长制一批道墨。

而因着这一批道墨,田家当年还冒着大不违征用李家李九爷用命换来的那批百年松。

当然了,这一批道墨,是朝廷付的钱,但却是云松道长私用。

而如果云松道长仍是风光一世的话,那自没有人敢揪出这事情,可如今,隆庆帝一上台,就拿了他开刀。

于是这样,田二所告之事立刻引起了那季县令的重视,立刻派人拿下了田本昌。

而其实田二这告的不是田本昌,而是田老爷子。毕竟当初跟云松道长的约定是田老爷定的,但问题是田二一开始就把这个事情栽在田本昌头上,而田本昌自也是不冤的,虽说当初跟云松道长约定的不是他,但后面征李家百年松,跟云松道长交易的可的的确确是他,而其他的田本昌也没法子分辩,他若分辩那就是反告田老爷子,那就是大逆不孝。

如此,这个坑田本昌栽定了。

“我们来的时候田本昌还关在牢里呢,孙月娟在帮着他奔走,整箱整箱的银子往里砸了不少,还不知结果呢。”李正身道。

“也是自作孽不可活,当年,他们争那贡墨的手段本就上不得台面,如今也不过是狗咬狗一嘴毛的,活该。”赵氏对田家人那是没一点好感的,这回听着倒是解气的很。

而在贞娘看来,田本昌冤是不冤,但被自家人整到这个地步,倒也是挺惨的。

第一百六十七章 武职和胡氏

田家的恩怨纷纷自不关贞娘的事情。

她只是如同抱窝母鸡一般守着李氏墨坊,守着自己的家人。

不对,对于田二,她倒是提起了一份心,这家伙以前在她的眼里就是个草包,可如今看这兄弟相争的戏码,那手段玩的熟溜的很啊,以后倒得提防他一个心。

傍晚,李老夫人,李老掌柜两人都休息好了,起床吃了点汤汤水水的东西,整个人也舒坦了,然后一家人就坐在后院聊着天,这时罗家三叔公三叔婆还有罗九便上门了。

接下来自是要谈贞娘同罗九订亲的事宜。

于是贞娘被赵氏赶进了屋里,再怎么能干,能作主,这种事情也是要避开的,赵素素来陪着贞娘说话。

花儿那丫头则两头跑的做了个探子,先偷听着有关贞娘同罗九的事宜然后来跟贞娘通风报信。

“后日是吉日,就可以正式纳采问名了,不过七祖母和八叔又跟罗家的三叔公三叔婆商量了,你们的成婚日定在明年贡墨竞选之后,七祖母还说,便是婚后,这墨坊的事情也少不得你操心的,罗公子全都一一的应了,没有半点不快活…”花儿叽叽喳喳的。

贞娘听着,脸也有些微热,关于成亲正日定在明年贡墨竞选后,贞娘基本上是估摸到的,毕竟,如今墨坊好几种墨都是她开发出来,而七祖母和爷爷毕竟岁数大了,精力不济。而自家老爹上回贡墨出事就是因着他的缘故,如此的,他主持贡墨竞选怎么也是说不过去的。

而景东叔,腿不方便。再加上他一惯钻研的是墨模雕板,于制墨一道他的并不太精通,因此,算来算去的,明年的贡墨竞选必是要她主持的。

而至于之后,贞娘倒没想的那么远。

花儿继续打探着消息。

不一会儿有关贞娘同罗九的订亲之事就谈完了,也算是皆大欢喜。

“对了,七祖母他们现在在说,要帮正身堂哥捐个武职…”这时,花儿又一溜小跑的跑来道。

听得这话。贞娘倒是明白。这次正身堂哥一起来怕为的就是这个。

关于给家族子弟捐武职的事情。年关的时候,贞娘听姚千山跟七祖母谈的时候就说过。

开国时,明朝的武职都是世袭的。只是自正德以后,因着许多武职官阶化,并没有实权,而朝廷官制混乱,于是先在内部,如百户升千户等,都是可以直接用银子买的,而到了嘉靖,这情况就越来越混乱了,于是农工商的。只要花钱就能捐到武职。

当然,这仅仅是官阶,并不具有实权,但一些商人,其实并不在乎这个实权,只是有着官阶,就方便了许多,别的不说,就单穿衣打扮来了,商人地位低,一些绫罗绸缎的是不能穿的,虽然平时,已经百无禁忌,但要参加上什么重要人的聚会什么的,这些东西还是要讲究的,而有了官阶就能堂尔皇之的穿了出来,不会犯忌什么的。

因此的,江南一带,富人买武职已蔚然成风。

之前,贞娘还想着七祖母会帮谁买武职,如今看来正身堂哥倒是一个好人选。

而此时一边的素素也提了心,问道:“都说些什么了?”

“罗公子说了,没有问题,南京卫所这边,他通通关系的,能捐个千户。”说到这时,花儿又一脸惊讶的道:“罗公子也捐了个官的,好象是什么佥事。”

贞娘听着,也摇摇头,这东西她也弄不懂的,不过,她倒是晓得,明朝文贵武贱,而罗文谦当初在北地,捐给了戚家军半坐金矿,想来这官职应不会太低,但说到底只要没有实职,这东西也是半点用都没有的,别的不说,就说如今廊坊那边,那些个卖祖产的破落户,真要去打听一下的话,说不定也是什么勋贵也不好说。

这就好比清末那些个八旗子弟,说不定都是什么爵的,但只要没有实权,便连养活一家老小都难,还得自己出来找活儿干一个理。

如此的,贞娘便也不在关心,倒是一边赵素素,听得能捐个千户,那心里也是高兴的,只是也知道,这一下子定要花销不少,虽然家里银钱不愁,但亦没有坐吃山空的道理,想着以后的生计,不免也有些发愁。

“做生不如做熟,正身堂哥既然捐了武职,以后说不得也要常待在南京这边,我看你们两个不如在南京这边开个砚石店,想来这两年家里藏货不少吧,就算是没多少,你们婺源那边关系熟,就算是不弄矿坑了,进点货来卖也是不成问题的。”贞娘便帮着出主意。

“嗯,这主意不错,砚石这方面我也是懂的。”赵素素欢喜的道。

如此的,又拉着贞娘打听南京这边开店的细节。

而后罗家那边的人一脸欢喜的离开。只等得后天吉时,纳采问名纳吉等程序过后,李罗两家的亲事就真正的定了下来。

而这里面的媒人自然是程家三爷爷了。

徐府。

宣娘子今日又带了几样时新的头钗和手镯去给徐二夫人看,碰巧四方钱庄的东家娘子胡氏也在,便聊起了天来。

“胡娘子,听说你外甥跟李氏墨庄的李贞娘要订亲了,可是有这事情啊?”宣娘子道,前阵子她还打听李贞娘来着,本是想给家里的一个族兄弟说说看的,没想先是传出徐家打听李家姑娘的事情,虽然她认为那是谣言,但也不宜再有所动作了,因此便观望了起来。

没想到没两天就传出李罗两家订亲一消息,这才听说,李罗两家的亲事从去年底就开始谈了,只因为中间皇帝驾崩才停了几天。

正好今天胡氏在,便打听清楚。

胡氏这还在发愣了,说起来,好一会儿才明白那宣娘子说的是罗文谦那小子,罗文谦那小子从没把他舅和自己放在眼里,平日里两家也是没有来往的,因此的这宣娘子猛一提外甥,她着实要想一会儿。

而一边的徐夫人这两天正为这事恼火叫,她这前放出风声,还在等着李家这边主动上门,然后好谈条件,没成想,却等到了罗李两家结亲的事情,心里自是一阵不痛快。

这会儿又见胡氏有些装傻充愣似的,便也略带着讽刺道:“哦,这可是喜事啊,可要恭喜胡娘子了,前段时间也不知哪个碎嘴的,竟传出我们徐家在打听李姑娘的事情,这真正是无稽之谈,胡娘子不防回去跟罗家李家解释一下,不要影响到他们才好…”

这话听着好话,徐夫人说起来的那个语调却是刺刺的,跟徐二夫人打过不少交道的胡氏立马就听出了徐氏的不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