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什丢出一锭银子,恶声恶气道:“彭千户死在我的地头上,还指着我家肄业风水兴旺处,晦气得很,赶紧抬走吧。”

闵安暗叹一口气。她要仵作不说的细处,就是彭因新手指的那方,看着有些蹊跷,为了避免旁生枝节,她特地一手掩盖了过去。可是这个无眼力价的温什,竟然直接嚷了出来。

巡检等一众随从一心听从闵安的安排,看见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也聪明地当成没有发生过。他招手唤两名兵士过来抬走彭因新尸身,还未来得及动作,众人身后又传来一句呼声:“慢着!温老爷说得很有一番道理,臬司大人为何不细细查探下缘由?”

闵安回头去看,桃花溪前疾步跑来一小队兵卒,他们抬着一顶青黑垂幔官轿,前面打了旗牌仪仗,风风火火地赶过来,显出很急切的样子。

闵安看了看官牌和青旗,掂了掂来人的官衔,朗声问:“不知是哪位大人莅临敝州?”

官轿帘子一把被人掀开,从轿中走出一名三十来岁的矮短男子,朝闵安拱拱手:“说起来,下官还是大人的旧识,大人看在在下官兄长面上,也应听下官这一回,去彭千户指向的山包查一查。”

闵安仔细辨认男子面目,认出了一些熟悉的影子,笑道:“老东家的面子,自然是要拂照一些的,毕大人所言极是。”心里暗暗担忧,毕斯家的人来这里做什么?彭因新一死,他就赶到了案发现场,倒像是接到消息专程来一趟似的。随着他这一来,以前在楚州作恶的彭马党势力又得显露了出来,仍是牵扯到彭因新和毕家的关系。

毕斯之弟毕节连连向闵安拱手:“并非是下官有意忤逆大人的查判,只是彭千户死得蹊跷,不查个干净,难以向宫里头交差呐。”

闵安带人偕着毕节一起朝前面山包走去,一边还细细问毕节:“毕大人怎会到左州?”

毕节答:“实不相瞒,因彭千户一年前犯了大错,宫里头有些不放心,特意委派下官来督查彭千户政绩军业的,没想到下官一来左州,就先遇上了彭千户的死讯。”

这个理由倒是冠冕堂皇,闵安抿了抿嘴,没说什么,攀上了山包。

第128章 吉石天相

山包上草木遍布,石块耸立,左右望去都无异处。毕节撇开一众人,手里持着一根木棒四处敲打,似乎在寻找着什么。

闵安问:“大人一来,执意要查看山包,此刻又寻个不停,难道是这里还藏了我等所不知的古怪?”

毕节合手向闵安作揖,站在上风处朗朗说道:“既然大人发问,那下官也不隐瞒。不错,下官从京师来,曾在街头听到小儿传唱‘木子李,木子李,风吹西京落地去。白王气,白王气,元阳未倒换大旗。桃花溪,桃花溪,十里流水困锦衣。香山里,香山里,玉石腾空跃紫鲤’,心里觉得十分惊异,后来歌谣传到宫中,引得太后震怒,太后着下官来一趟左州,一是督查彭千户的军绩,二是探访歌谣所唱是否属实。”

闵安已隐隐听出端倪,忙道:“歌谣只是小儿信口胡掰,算不得什么,太后与大人切莫当真。”

“大人有所不知。”毕节淡淡道,“来之前,下官就去钦天监地册中查过,仅在左州白木山前探到有一处桃花溪,溪边百花竞放,招惹蜂蝶,香味熏染山包峡谷,使得此处落了个雅称,叫做‘香山’。”他用木棒遥遥指向彭因新仆倒的尸身,又说:“彭千户身着三重锦衣,死在桃花溪前,手指香山那边,不正是应验了歌谣里的传唱吗?”

歌谣一共有四句,前面三句似乎都起了照应。闵安听得出内中的古怪,就连跟过来看热闹的温什,也暗暗觉得不大妙。

歌谣所说,木子李与西京,隐隐是指李培南来西疆落地生根,且使白王生气之事。白王即是皇字,元阳谐音元央,幼帝所在的年号,既然“元阳未倒换大旗”,那么可推演出,在元央年号还未废除时,皇家的龙旗已经被人替换了。谁人能有这个本领呢?歌谣的最后一句又指出,在香山里,有一块玉石上腾空跃出紫鲤,而鲤又是李的谐音……

巡检咳嗽一声,走上前来说:“卑职斗胆提醒大人,小儿歌谣多是谣谶,总有一些险恶用心的人,唯恐天下不乱,故意借着小儿的传唱,来挑拨宫里与李家公子的关系。”

毕节睥睨巡检一眼,将他看得后退:“谣谶?本官看未必吧。先不说李家公子有没有这个野心,就是论谣谶起来的作用,也值得宫里一阵担忧。若是民间的方士、儒生、宾客听进去了,还以为是天意使然,都结集起来拥簇李公子造反,那时的后果又有谁能担当?所以说,诸位大人不要再推三阻四了,都跟着本官进去探一探究竟,才是完全之策!”他冷哼一声,甩了袖子朝前走,已然是撂下脸色的意思了。

闵安走在后面暗哂:阿循就算造反,也不屑于借助谣谶之类的手段,他想做什么,向来是直接去做,哪曾迂回过一次。这分明是有人在京师玩弄栽赃陷害的把戏,引得太后惶恐,故意给宫里一个整治阿循的借口。

预知后事如何,只能静观发展。

本地已经发生两任千户倒毙的案子,特使毕节也来到山头上,闵安再无借口阻挡毕节查个究竟,毕竟宫里一旦震怒,突然发兵打过来,局势对左州、对李培南就没有好处。

闵安又想,彭因新贸然来桃花溪,一定也是听信了歌谣里的传闻,但他走到这里就被蜂子蛰死,恰好又印证了“桃花溪困锦衣”一句,倒是令她费解之事。

那边,毕节随从惊呼道:“大人过来看看,这里有一块字碑!”

字碑放置在山包背面,被草木遮掩,平时不易查探得到。上面写了“木子李,换大旗,桃花溪,困锦衣”十二个大字,从字面痕迹来看,已经留有一些时日了。

闵安回头朝温什瞟了一眼,温什一个激灵,暗暗用口型说:“不是我,什么时候搁这儿的,我也不知道。”

毕节笑道:“找到这块字碑,离歌谣传言又近了一些。”

闵安道:“依我所见,当是有人提前凿好字碑,先放在了这里。”

“哦?”毕节的笑容有点讥讽之意,“那人恐怕是大罗金仙转世,竟然能提前算到彭千户要做什么,会死在这里,特意用来对应歌谣传言的。”

闵安走近一步,对上毕节的眼睛:“此等怪力乱神之事,大人深受诗书教导,竟然也信?”

毕节朝闵安拱拱手:“下官不得不信。下官更怕,背地里有人,帮助李公子煽动风势,真的引起一场倾覆社稷统治的大火。”

煽风点火,这也是闵安心里的怀疑。在毕节催促,沿着字碑外露的这条小山道继续查探一番时,她也没有推辞。温什唤庄里的帮工取来十数副防护用的纱笼帽及手套,叫众人戴上,准备妥当了,一行人才走进相连的一个山洞里。

毕节问:“这洞通向哪里?”絮絮问了一些细处。

温什没好气地答:“白木州。再走九、十里,就可看到邻州地界,那里世代有苗蜡族把持,我怕他们进来偷蜜,把出口封了。”

毕节奇道:“相传苗蜡有独门手艺,能养活族人,为何还来做这偷蜜不齿之事?”

温什越发不耐烦:“香山盛产凝脂梨花蜜,拌在泥蜡中,可以用来封存尸体,苗蜡族整天捣弄‘蜡尸’,少不得这种辅佐物。”

凝脂梨花蜜、泥蜡、蜡尸,这些对外人而言较奇异的事物,听在闵安耳里,却显得不那么陌生。她在清泉县衙参与过含笑遭泥蜡裹身的案子,早就知道有凝脂梨花蜜的地方,必定有苗蜡族。同理,有苗蜡族出没的地方,必定会有祸端。

她对即将要到来之事,隐隐有了一些心理准备。

山洞蜿蜒盘旋,顶部高悬,两壁挂着长明松油灯龛,既能照亮又能取暖。走到开阔处,温家置办的蜂箱散发一阵甜香气,引得大小不等的离巢蜂子嗡嗡飞转。闵安朝前走,突然闻到了一股熟悉的白灰香粉味,连忙出声唤道:“大家护好头脸,前面有白翅毒蜂,不去招惹它,它不会蛰人的。”

前里的光景确是如同闵安说的那样,当一行人穿过一小段白翅蜂的壁洞巢穴时,它们只爬上爬下,震得洞眼里的草屑纷纷掉落,倒是没有攻击底下的行人。她知道白翅蜂的生长脾性,也是得益于一年多前,与朱沐嗣同进白木郡蜂洞的那次经历。眼见一路走来都是香蜜、蜂子,使她蓦地想起了同是养蜂人的朱沐嗣,心里又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感觉。

如果他还活着,以他的聪明才智,一定能妥善安置蜂洞,赚得各种便利。

可是人不在,往事已矣,今事还未毕。

闵安回神来想,死在溪旁的彭因新越发显得古怪了,为什么在那种开阔的地方,偏偏就他招惹了白翅蜂,被蜂子注毒蛰死?

还未走出白翅蜂的地界,前面稍暗的洞穴里传来一阵柔和的明光。众人凑过去一看,发觉是一块白玉石碑,地基垒得很高,碑上书写着“李氏临朝,昌兴帝业”,旁边镌刻了一道紫鲤跃出龙门的图案,还用金砂勾芡了,在玉质石色映衬下,拂散着淡淡的辉芒。

“宝气天光,宝气天光。”毕节喃喃说道,“洞里果真藏有瑞祥,冥冥中引得我一路走过来,让我不曾犹豫过,一定是天意昭然。”

至此,歌谣传唱的第四句“玉石腾空跃紫鲤”已然出现。

不等闵安瞥过来,温什就跑到石碑前左看右看,说道:“真是邪门了,本家人从来没进里面来,什么时候又多出了一块石碑?”

闵安低声说:“恐怕是白木州那边的出口被人掏开了,放了一块石碑进来,你整天只知道享乐,什么时候又想着进洞来查看查看?”

“大人此言差矣!”毕节大声说,“这块石碑质地不凡,旁边又有毒蜂出没,寻常人哪敢来此地冒险?只能是天公授意,落下吉石散发祥瑞,引导我等明了李家造反叛乱的心思!”

巡检一嗤:“真是荒谬。”

温什哂笑:“自个说梦话,还想大家都听信他。”

闵安回道:“大人非要一口咬定这座山里的种种异相,一定是天意使然?大人迷醉在此等传言中,又有什么用处呢?”

巡检暗笑:问得好。

毕节振振有词:“山生异相,必定是天意垂示;天意垂示,往往是动乱的先声嚆矢……”他说了很多,总之一口咬定,李家人一定会生反心,老天爷都提醒世人了,这种传言说法绝对没有错。

闵安心知,李培南一定会反,但是逆反一事,又怎能拿到明处来说,让太后一派先有了剿灭的借口。她猜想,毕节执意查看山里境况,口口声声相信“天意”,必定是有人先教与他这样做,那么站在太后那边,躲在毕节后面的人,才是其心可诛。

转过石碑,毕节又惊呼:“不好,还有个人死在这里!”众人连忙提灯去照,才看见石碑背面地基旁仆倒一具尸身,锦衣官靴穿戴,暗暗喻示着出身不简单。毕节将尸身翻转过来,腰牌扑的一声落地,金漆刻字在光亮下解释了死者的来处——西疆总兵府。

闵安看到死者面目,不得不动容:“这是马开胜马大人。”

西疆总兵府本由李培南掌管,自李培南削爵后,朝廷就派武将来接管李培南的兵力,却遭到军营上下一致的抵制。除去总兵府所居的首县,其余各州郡纷纷发生哗变、兵乱,以左州、白木州两处尤甚。若是按照往日规矩,首县总兵府里有李培南坐镇,底下各处也不至于噪乱,难就难在现今朝廷派出一个有声名无军功的武将来,要一手夺过西疆总兵权,底下各部的兵头、总兵们自然不会卖朝廷这个面子。

马开胜就在此时被派到西疆来斡旋新旧兵力纷争的。

闵安细细推究,发现朝廷选马开胜来做中间人,应是看在他与李家人的些微交情上。一年前,李培南坐镇清泉县马家,协助闵安破了马家老爷马灭愚的命案,随后马老夫人感念恩情,拜见楚南王李景卓,受到李景卓的提点,她主动去昌平府二儿子马开胜家中,劝说马开胜脱离彭马党营,依附到王府势力中去。马开胜侍母至孝,虽说未主动向李景卓投诚,倒是真的从彭马一派中挣脱开来,分离了彭马势力。他的所作所为,使得李培南在最后的楚州举贪案里事半功倍,李景卓念着他的好处,在放权之前,擢升他去宫里做了三品大官。

这样一来,已归顺给太后的彭马旧党就知晓了马开胜与李家的关系。只要他们一进言,太后就迫不及待地将马开胜扔到兵荒马乱的西疆去。

马开胜在朝政上失了依靠,自然无力抗拒,要来西疆走马上任,可是无论怎样看,他都不会失势得这样厉害,竟然来西疆不过一旬,就暴毙在香山地洞里。

内中想必又有隐情。

马开胜倒毙在地时,手搭在石碑地基上,头面、四肢均有青黑色,肚胀,口角渗血。

闵安心中一动,提着灯盏照亮马开胜的尸身,吩咐随行仵作细查各处。仵作查验过后,再次断定,马开胜亦是死于白翅蜂的毒针下。

“那可怪了。”闵安说道,“马大人好好的军司安置使不做,跑到这穷乡僻壤钻山洞,要活活被蜂子蛰死。”她顺着马开胜所指方向去看,仍是那块石碑,左右都无异处。

随行众人站在闵安身后议论:“马大人和彭千户一样的死法,确是邪门。”

“马大人也穿了锦衣,难道是蜂子只杀锦衣人?”

巡检嗤笑:“温绅穿的衣服不知比两位大人贵重多少,也没见蜂子来蛰他么!”

温绅瞪眼推了巡检一把:“他娘的武夫说话就是粗鄙!小爷我穿锦衣怎么着,不做亏心事,自然受蜂子敬重,不行吗!”

才吵嚷了一句,留在石碑正前的毕节突然发出一声凄厉的惨叫!

众人回头去看,只见毕节两手胡乱挥舞,几只白翅蜂从他的帽子纱帘下、袖口处飞出,遭到大力驱逐后,它们仍然恶狠狠朝着他蛰去。

“快救大人!”闵安一声令下,巡检已经一个箭步赶过去,扶住了毕节快要倾倒的身子。

仵作舍弃了马开胜的尸身,拿出工具箱里常备的醒脑解毒的药膏,给毕节的红肿处擦上。

可是药膏不敌白翅蜂毒性,使得毕节的呼吸逐见艰难。他紧紧抓住闵安的袖子,抖着嘴说:“毒……毒性太……强……我只怕……”话未完,嘴角涎下沫子。

闵安大声问:“蜂子为何蛰了大人?大人可做了什么其他事?”

毕节竭力摇头:“我就……摸了下碑面……什么……都没……此乃天意……天公在守着……守着这块石碑……谁也不能……忤逆……”说完就断了气。

两个毕节的随从惊恐地打量洞中四壁,最后将眼光放在石碑字刻上,一步步后退说:“太邪门了,摸下石碑就得死,另一位大人还倒在石碑底,小人们回京,该怎样给宫里头交代?”

闵安喝道:“休得胡言乱语,待我一些工夫,自然能查验出三位大人真正的死因。”

随从连连摆手:“不,不,还是请臬司大人放小的走吧!李家的邪气太重,任哪个都镇不住啊!”

巡检听不得聒噪,一人赏了一脚,两个随从叫嚷不休,温什突然喝道:“安静!洞里有其他声音!”那两人抱在一起,巡检看他们不济事的样子,抽出了军刀,站在了一众人的前面。

温什拉拉闵安袖子,低声说:“小娘皮,你躲远些。”闵安依言转到他身后,想起谣谶里困死锦衣传闻,还伸手捻了捻他的衫子,暗道:“他也穿锦衣,怎会没事?”

白玉石碑所在的洞穴之旁,还有一个小洞,渐行渐近的脚步声就是从那里传来的。巡检一手持刀,一手提灯去照,才让那边亮堂了一些。就在众人凝神屏气间,一道修长的身影从暗处走了出来,眉目澹淡如月,周身无落拓之态,行走在幽暗山洞间,对他来说,也似闲庭信步。

闵安从温什的肩膀处踮脚瞧了一下,叹道:“不是鬼,不过来得也不是时候。”

巡检连忙放下灯龛,抱手行礼:“原来是公子,多有得罪。”

李培南穿着黑衫长裤,一副普通民众行装,只是他的眼睛,在暗色中也显得那样明亮。他的目光越过众人,径直落在只冒出一截绾花发辫的头顶上,问她:“你怎会来这里?”

闵安始终站在温什之后:“查案子。”

“查什么案子?”需要带这多人,且不避嫌地与温什紧挨在一起。

温什看到李培南的目光落在他这处,一激灵,笑着迎上去,细细说了一遍洞外洞内的光景。就在温什在邀功诉说时,毕节的两个随从仍然抖作一团,向闵安低声请求道:“大人,大人,先放了小的吧,如今李公子都出现了,石碑上的传言还有假吗。”

闵安正在懊恼的就是李培南早不来迟不来,偏偏倒毙了两名官员之后,他好巧不巧地出现在附近,明目张胆地坐实了石碑及谣谶上的传闻。她细细思索这一切是巧合,还是有人故意安排的结果。

李培南倒是没解释他出现在此处的原因,只对闵安说:“快些回司衙去,这里不安全。”

闵安回道:“职责所在,我走不了。三位命官连番倒毙,我这臬司需查出原因。”她唤巡检带队送出两具尸身,顺便将那两个随从送进巡检司软禁起来,不想他们过早将风声传回京师。

温什踌躇一下,正待跟着巡检走出去,一手持着火把先行的闵安唤道:“温绅跟我来,去探探你家筑的出口。”她走向了与入口相反的方向,温什终究怕官司缠身,只得硬着头皮随她而去。

眼见如此光景,李培南只能走向了闵安那边。温什快步追上闵安,还唠叨着:“小娘皮又想坑我么?”

“你且闭嘴,走我前面。”

温什几步跨过闵安身边,闵安又道:“慢些,举好火把在前带路。”

温什不痛快地回嘴:“小娘皮真难伺候。”

一道淡淡的气息从后而来,风声扑得温什后颈生凉。他本想伸手去摸,脖子已经被李培南抓在了掌里,还送来一道冷漠的声音:“长个记性。”

“什么?”温什痛得跳脚。

“她说的话要听进耳里去。”

走在一旁的闵安心生鄙夷。

温什大叫:“好吧好吧,公子放开我,我知道怎么做了!”

李培南放手后,温什举着火把乖乖走在前面带路,且闭上了嘴巴。闵安笑道:“恶人自有恶人磨,‘小娘皮’以后叫不得了。”

温什哼了一下,此后,整个山洞显得安静多了。

第129章 吃醋

山洞湿气加重,火把照向壁道,可见许多滑腻腻的青苔和松香灰。闵安跟在温什身后,细心查看是否有蜂子来蛰他,全然将他当成试行“锦衣招毒”的靶子。她一直不说话,温什自然不知她的暗心思,李培南也觉得她过于安静了些,不轻不淡问了几句:“军营里有无动静?”

闵安答:“发了缮银、军饷下去,噪乱渐安。”

“司衙呢?”

“麻烦事不断。”虽提及到有麻烦,她也未诉苦,李培南猜她不愿说,便不再追问。

闵安走在李培南身前,没了言语,一副安宁的样子,李培南想了想,低声问:“那天早上我离开司衙——你生气了?”

闵安嗤道:“既然走了又何必回来?”

李培南听她口气,知她果真生气了,心里淡哂一下,回道:“为你走为我回,当然十分必要。”

闵安反手揪住李培南的袖子说:“柔然小姐怎会放你回来?你走就走,别说为了我,冠冕堂皇的话说多了,小心闪了舌头。”

听到如此私密的话,走在前面的温什好奇地竖起了耳朵,大气也不喘一个。李培南扶住闵安的后脑,低下头极快在她脸上亲了一记,又如常说道:“我去总兵府,是为了说动格龙出兵剿灭苗蜡族,给你免除后患,来去匆忙,并未见到柔然的面;带兵杀进苗蜡寨后,我左臂毒发,再也捱不住,自然要去蜡尸阴湿之处寻找解药。”

十多天前,闵安带着他走访民间,让他看清苗蜡族迫害民众的罪行,他始终将她的诉求放在心上。待到时机成熟,他才离开她赶往总兵府,一举成事,彻底帮她根除苗蜡隐患,虽说离开她时,他不辞而别,又放了谎话出去,会惹得她不快,可他更不愿见到她跻身战场涉险招安的情景。两厢比较,他宁愿她生气。

好在闵安是个明事理的人,她满心的怨气在李培南那个安抚的亲吻中散得无形,就转过脸去看他:“手臂还痛么?”李培南笑了笑:“解药没找到就见着你了,伤痛已经好了一半。”

闵安倒是记得老爹说过,李培南的尸毒解药需去蜡尸掩埋处寻找开得好的奇花异草,立刻明了李培南来香山是事出有因,从而才印证了香山谣谶与他有关的传闻。

可见,使他中毒,迫他来寻解药的人,才是苦心积虑炮制了命案、石碑等一切事端,其目的就是落他口实,让太后及世人相信,天意昭然,李培南必反。

闵安问:“你寻解药早不来晚不来,为何趁着宫里来人巡山时,钻了进来?”

李培南不以为然答道:“抑制毒发最多一旬。”他是捱到第十天,带着格龙的兵扫荡苗蜡族余孽时,看到大势已定,才分心去做私事,替自己解毒。

闵安掐指算天数,马开胜来西疆斡旋纷争,彭因新上任千户长至倒毙,毕节从京师赶来调查谣谶,果然不多不少刚好十天。她暗自心惊,这背后的人好生厉害,竟然将时机把握得如此精准!她朝前推,又想起一连串连番发生的祸事,突然有了冷汗渗背的感觉。

前些天,左州军营发生哗乱,舵把子大徒弟趁机杀死千户长,暴露了自己的行踪。闵安破解了大徒弟杀人的手法,仍在犹疑,为何他躲了一年不见动静,偏偏此时出来生事……她还未完全放心,又赶急着去招抚城外乱军,乱军冲突一阵,引走了李培南,李培南在追击中遭遇伏击,被死士下了尸毒,而那些伏击,应是早就准备好了的……

闵安越想越惊疑,这才明白,自她来司衙后,连番的暗招、祸害,其实都是套在一个环链之中,形成了连环计。因为大徒弟杀死千户,将千户位置悬空出来,才能使宫里派出新任的长官。城外乱军生事,引得李培南去追,才能迫他中毒,需他去香山寻找解药。彭因新到任左州,接替千户之职,命案就接二连三发生,留下的证据处处对李培南不利……朝后看,还不知有多少暗招、诡计在等着他们。

闵安拉住李培南细细说了她的推断,还叹道:“背后这人极厉害,似乎能揣测出涉案众人的应对,摆弄这些诡计时,竟能做到分毫不差,还得心应手。”

李培南只在大事上着眼,这些阴谋诡计在他心里还是小打小闹,并未引起他的忧虑。他冷淡说道:“闹出还大的动静,也成不了气候。”

“你可知背后这人是谁?”

“温知返。”李培南知道,如今的朝堂上,也只有温知返敢与他对着来,且是明目张胆的。

闵安顿了顿:“光哥哥一个人,还做不成这多事。”

前面的温什忍不住回头说:“就是,就是,那温老二算个球!他那脑子转不开!想不了这些精细的盘算!”

闵安强忍不悦,还是点了点头:“这些计划太细腻了,不是行伍出身的哥哥能预计到的,阿循你看,这座山连接两州边境,旁边又住着苗蜡族,只要他们使出本门手段,从地底来又从地底去,就能神不知鬼不觉地安置好两座石碑,坐实你的谣谶。可是有一点我们不能忘,那就是苗蜡族与哥哥素无瓜葛,他们只曾依附过朱家寨人,听从朱家寨人的指派。”

李培南了然:“也就是说,除了温知返,还有朱家寨人参与了进来。”

闵安点头。

李培南道:“朱家帮佣死去大半,只剩下首脑人物朱佑成与一个丫鬟朱双双。朱双双终究是女流之辈,使不得天大的手段,如此看来,留在温知返身边出谋划策的人,十有八九是朱佑成。”

闵安没作声,心里认同李培南的推断。李培南笑问:“怎么不说话,是想起了老熟人,又不痛快了?”

“没有。”

耳尖的温什嘀咕道:“莫非这里面,还有一段小娘皮的爱恨情仇……”

李培南回身道:“到我这里来。”便于他牵住闵安的手,带她走出黑暗。他的手心很暖,闵安舍不得放开,冷不防地说:“你以前也用这只手牵过小姐。”

“你看错了。”

“那她至少抱过你的手臂,总是不放开。”

李培南低声说道:“我曾应过格龙的请托,需照顾柔然,她小孩心性,身子又有病,我怎能冷面拂了她的意——”

还没听完,闵安就扁嘴:“她又不是你的责任,你干嘛要事事迁就,再说照顾就照顾罢了,又何必让着她黏在你身上,像是牛皮糖样的,扯都扯不下来?”

李培南笑:“你说得对,以后见到柔然,我与她约法三章,不准她靠过来。”

“还要让她明白,你是我的人,她抢不去。”

李培南将嘴凑到闵安耳边:“羞不羞,当着外人的面,连这种小话儿也说。”闵安瞪起眼睛摇他的手臂:“温什是打灯笼的,你管他做什么——你应不应,应不应?”

李培南低笑:“都依了你,快放开我,毒气传给你可不好。”

闵安把李培南的手臂缠得紧紧的,拉着他躲在洞口拐弯处,踮起脚在他嘴上亲了亲。李培南低下头,任由她伸手拉扯了一下他的耳朵、脸庞,才好脾气地说:“走吧。”

闵安放开李培南,追上温什,见前方光亮越来越明,问:“出口已被掏开了吧?”

“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