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岸知挑眉。

“王大人不是想知道吗?有些话不好当着许多人的面说,但你若是想知道,我也能悄悄告诉你。”

王岸知闻言当真走了过来,弯身凑到她近前,“小郡主请说。”

安华锦心里生着恶意,脸上却笑眯眯的,小声用只有两个人听见的声音说,“女人每个月都有那么几天,所以,也不算是生病,就是这几天正是女人不方便的时候,如今我身体里不停地流血,失血过多,脸色就苍白了,王大人很好奇?还要我继续详细地告知你吗?”

王岸知:“……”

他脸色一僵,身子也一下子绷直,面色三分古怪七分暴走地看着安华锦,看到她眼底的恶意,他若非从小到大是经过与顾轻衍无数次争斗中磨炼出的心智估计能一巴掌拍死她。

这个女人,报复起人来,也是不择手段的,连这种事情都利用来恶心他。

王岸知忽然有些气不顺,但如今在点将台上,四周都或坐着或站着无数兵部的人,他到底没做什么,只缓缓的转过身,“既然如此,小郡主爱惜点儿自己,可别今日倒在这里。”

安华锦看他淡定的模样,心里冷哼一声,别以为她眼瞎,他那刚刚恨不得拍死她的目光,她可看的清楚。让他差点儿暴走打人,她得逞了,一下子就开心了,笑的很是欢快,“王大人放心,我倒不下,都说男子流血不流泪,我虽然是个女子,也是的。”

王岸知脸顿时黑了。

她见鬼的流血不流泪!

他刚进兵部,正是给别人留好印象的时候,所以,哪怕听了安华锦这话,他也绷住了,没再多说什么,转身拿着卷宗去安排了。

老尚书瞅瞅安华锦,瞅瞅王岸知,不太明白二人之间的机锋禅机,不过他信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所以,也不多事儿,笑呵呵地等着武试会开场。

依照安华锦的安排,世家子弟们一组一组地上了武考场,这时候,老尚书才看出了门道,虽然从卷宗上看,安华锦安排的考校内容看起来很是简单,但那也只是看起来,实则,其中很有门道,有许多地方,都极其不简单。

这是一场优胜略汰的考校,有真本事的,哪怕在小组中,也能突出本事,没有真本事的,慌慌张张不知如何是好一脸的懵和茫然,无所适从,只能被踢出去淘汰。

把世家子弟们当做兵马来训,安华锦这个方案,初看平平常常,但细看,就看出真章。

第二十六章 有请(二更)

真正有本事的人,不会被埋没,没本事的人,也不会滥竽充数。

老尚书不停地点头,“小郡主这个法子好,真是让老夫也大开眼界。没想到还有这样的法子,实在是省时省力。”

“不止如此,还公平呢。”安华锦笑眯眯的,“我可不想成为京城内外各大世家府邸的敌人,有本事的,就选中进我南阳军,老尚书和兵部的一众大人们,也做个见证人,没本事的,也怨不到我不选。”

“是是。”老尚书心想着,安小郡主小小年纪,又是女儿家,传言她厉害,那也只是传言,没想到,真正见了,才知道,传言只少不多,不愧是老南阳王自小将之带在军中亲自教导的人。

哪怕她是个小姑娘!

但若她不是个小姑娘,那更了不得了!

楚希芸和楚思妍虽然是外行,但看久了,也能看出点儿门道来,楚思妍本就对安华锦很是推崇敬佩,如今看着安华锦,更是眼睛里都是星光,一脸的小安儿你怎么这么厉害的模样,楚希芸便矜持些,但也是极其佩服的。二人都遵照早先安华锦的吩咐,乖乖地当个隐形人,不说话不叽叽咋咋不生事儿,很是乖觉。

老尚书都没忍住多看了二人几眼,想着传言三公主和长宁公主改了性子了。看起来传言不假,他就没见过这么乖的三公主和长宁郡主。

若说安小郡主来京,因为她引起了不少事儿,但最大的改变,还是这二人。

以前,时常听说,三公主带着人偷偷去堵顾家七公子,长宁公主知道了不服气,也带着人去堵。虽然十次有九次都堵不着人,但这等事情隔三差五就出一回,也会传的沸沸扬扬,成为京中人先来无事儿的笑话和谈资。

近一段时间,这谈资是一点儿都没有了。

顾七公子成了顾大人后,安小郡主在京这段时间,二人走的近,据说相处很是和睦。任谁看起来,都是二人距离大婚不远了。

老尚书想到这,问安华锦,“小郡主,恕老夫冒昧问一句,你和顾大人的喜酒,什么时候能喝上?是否快了?”

安华锦笑,“原来老尚书您也这么关心我和顾轻衍的婚约啊?”

老尚书咳嗽一声,笑着说,“老夫也快告老还乡了,就想着,不知道是否在告老还乡前,能否喝上喜酒。”

安华锦很想说怕是够呛,您一把年纪了,大约明年就该退了,明年她不见得能嫁给顾轻衍,但这话自然不好说,这么多人在呢。

于是,她笑眯眯地说,“要看陛下的意思。”

老尚书点点头,心里想着陛下看起来不急的意思,怕是另有打算,至于打算是什么,他一个快告老还乡的老臣,就不去好奇了。他还想全首全尾地回去颐养天年。

晌午十分,今日的武试会便结束了。

二百六十多人参加,只选出了六人。

这个数字,虽有安华锦的严格要求,但也让人唏嘘了一番。

安华锦很直接地站起身,对老尚书说,“我身体不适,就先回府了,辛苦老尚书将名单递上去给陛下过过目,这六人,我就带走了。另外,请陛下下旨,这些人如顾轻期一般,脱离家族,自立门户,入南阳军编制。”

老尚书点点头,“小郡主放心,老夫这就进宫去奏禀陛下。”

安华锦生生挨了半日,已十分辛苦,上了马车后,对顾轻期吩咐,“将他们都带回府,有你带着训练。”

顾轻衍点头,很是兴奋,“是,七嫂。”

安华锦听他喊七嫂,心累地靠着车壁闭上了眼睛。

上了马车后,楚希芸和楚思妍憋了半日,顿时如放出了牢笼的小鸟,欢快地说起了今日的武试会,说真是大开眼界,说谁谁谁真是厉害,说谁谁谁名不见经传没想到排兵布阵好让人惊叹,说谁谁谁长的真俊俏,清清瘦瘦的,没想到武功那么好云云。

安华锦:“……”

马车回到安家老宅,进了枫红苑,安华锦瘫回床上,躺了一会儿,挣扎地坐起身,对外喊,“暗焰!”

“小郡主!”

“你去查查,崔家长房长孙,落脚在何处?是否在京城的崔宅?若是在,你就说我有请,请他过府来一趟。我有事儿相询。”

“是。”暗焰看了安华锦一眼,应声去了。

崔灼是今日天明时分进的京,进京后,便匆匆在崔宅梳洗收拾一番,顶着一身疲惫去了武考场,可是没想到,安华锦将名单一分为二,分成了两日考校,他心里松了一口气,既然不用今日考校,他正好可以休息一日,明日精神饱满地参加考校。

他回到崔宅后,倒头就睡,直到晌午,被管家喊醒,“长公子,醒醒。”

管家很不忍心喊醒长公子,但是因为是安小郡主派来人传话,他知道长公子是为了什么进京来,如今安小郡主有请,他实在不敢不喊醒他,生怕误了长公子的要紧事儿。

更何况,安小郡主派人来传话,请长公子去安家老宅一趟,这对于长公子来说,是大事儿。

崔灼醒来,坐起身,看着管家,“什么事儿?”

管家连忙禀报,“安小郡主派人来传话,请长公子您去安家老宅一趟,安小郡主说她有事相询。”

崔灼一愣。

管家看着崔灼,犹豫再三,还是没将心里满腹的疑惑问出来,比如,长公子为何非要进京来参加入南阳军选拔的武会试,比如家里的老爷子长辈们当真同意放弃长公子脱离崔家入南阳军吗?家里对长公子可是从小教导寄予厚望的,长公子是嫡子嫡孙,是支撑崔家门楣的人,老爷子怎么舍得放他脱离家族去南阳军?

不过,他只是崔家在京城宅子里的一个小小管家,不敢问,也不敢大厅主子的事儿。

崔灼愣了片刻,俊秀的眉眼渐渐从困倦中清醒了,他点点头,吩咐,“你去对安妹妹派来的人回话,就说我马上过去。”

“是。”管家立即去了。

崔灼连忙梳洗,换了一身干净的衣衫,乘车出了崔宅,去了安家老宅。

第一时间,顾轻衍得到了安华锦派人请崔灼前往安家老宅的消息。

他正在户部与几位大人商议要事儿,听闻青墨附耳禀告后,他眉头轻轻皱起,沉默了好一会儿,才低声说,“我知道了。”

青墨退了下去,心里感慨,安小郡主的好,公子看得见,别人也看得见。

宸小王爷放弃了,苏世子看来也不敢对安小郡主有兴趣敬而远之了,南阳的沈小将军虽然近水楼台先得月,但看起来是个不开窍不会哄人的,公子还不十分看在眼里,若是安小郡主与他能成一对,青梅竹马早就成了,也不必等到现在,可是这崔家的嫡子嫡孙长公子崔灼,竟然为了小郡主进南阳军,这怕才是个真正的劲敌,更何况还有个见不得公子好的王六公子。

可惜,他得到消息时,还是晚了些,崔灼进京的消息,也是今日一早,才知道的。

彼时,公子正在早朝,消息传递不到金銮殿上去,今日的早朝又拖延了,公子下朝后,崔家的长公子已报了名去了武考场,本来,报名在昨日晚截止了,但因为是崔家的关系,崔灼生生地在今早托了兵部尚书的关系,将名字添了上去。

名字添上去,便改变不了了,名册到了小郡主的手里,已被她给瞧见了。

今日,小郡主本来打算一日就全部都结束,但因为瞧见了崔灼,生生为了他拖延了一日,他就猜测,小郡主大约是要趁今日的时间见见崔灼公子的。

若是早知道,他就该将人拦在京外。先让他错过武试会再说。

吏部的几位大人见顾轻衍明显有些心不在焉,互相对看一眼,其中一人陪着小心地说,“大人,已晌午了,要不然,咱们先休息休息?下午再议?”

“行。”顾轻衍点头。

几人立即告退,出了顾轻衍的办公之处。

人都离开后,顾轻衍有点儿坐不住,想去安家老宅,但又怕自己这般太急迫的过去,会让崔灼看低,他扔了手中的卷宗,咬咬牙,最终,还是没动弹。

第二十七章 崔灼(一更)

崔灼来到安家老宅,门童禀告后,孙伯立即迎了出来。

崔家的长公子崔灼,虽不在京城,但才名也是十分被人推崇,虽然不如顾七公子那般惊才艳艳天下扬名,但也是不差多少的。听闻他报名了今日的武试会,外面都传遍了,一时间纷纷猜测崔家为何要将嫡子嫡孙的长公子送入南阳军。

孙伯一边迎着人往府内走,一边暗暗打量崔灼,心中直点头,不愧是崔家的长公子,样貌出众,气质出众,底蕴深藏。

孙伯将人请到前厅,上了茶,陪着说话,“小郡主稍后就来,长公子稍等。”

崔灼点点头,“安妹妹来京后,一向可好?”

孙伯一怔,想到小郡主每年都在崔家待一个月由崔老夫人教导,与崔家子弟称呼兄妹也不框外,立即说,“今年小郡主一共来京两次,第一次在京期间,不太顺利,发生了不少事儿,想必长公子您也听闻了,这一回第二次来京,除了入京途中有些不顺外,来京后一切顺利,目前安好,没出什么乱子。”

崔灼点点头,斟酌片刻,又问,“安妹妹与顾七公子……相处的可好?”

提起这个,孙伯最有的说,也最爱说,立即打开了话匣子,笑呵呵地说,“顾大人处处都好,没的挑,咱们家小郡主那样的性子和脾气,别人若是惹了她,她一定打一顿揍一顿,但对顾大人,分外的包容,两个人相处的很好,尤其是近几日,小郡主身体不适,全仰仗顾大人告假在府中照看了。”

崔灼脸色一黯,抿了抿唇,轻声说,“是吗?”

“是,老奴不说瞎话。”孙伯说的高兴,没注意崔灼的脸色。

“既然顾大人处处都好,那为何还需要安妹妹包容?”崔灼看着他。

孙伯立即一拍大腿,“是老奴不会说话了,就是上一回,二人不知怎的,闹了脾气,顾大人几日没来,小郡主也很生气,直接回南阳了,后来顾大人追去,小郡主等在清平镇,二人互相体谅包容,很快就和好了。”

崔灼笑了一下,“看来顾大人脾气很大啊。”

孙伯忽然觉得不太对劲,看着崔灼,猜测他的意思,但只看到他的笑容,没猜测出别的,一时也有些摸不准了,只能说,“顾大人喜欢咱家小郡主,是实打实的,对咱家小郡主好,也是实打实的,老奴最笨,好处太多,也说不出个天花乱坠来,总之,就是挺好,咱们小郡主也很喜欢顾大人,小儿女嘛,偶尔有些摩擦,能增进感情,也不是大事儿。”

崔灼点点头,又笑了一下,“安妹妹十分好,顾大人对她好,难道不应该吗?”

“也是。”孙伯挠挠头,“顾大人也很好,咱们小郡主对他好,面对他脾气比别人好,这样说来,也是应该的。”

崔灼又笑笑,不再说话。

孙伯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了,总觉得,与这位长公子大约是第一次见面不熟悉的缘故,虽然他看起来也很好说话的样子,但他就是觉得他们说话的频率不在一个点上。

一盏茶后,安华锦来到了前厅。

孙伯立即迎了出来,“小郡主,崔大公子在里面。”

安华锦点点头,探头往里面瞅了一眼,心里犹豫了一下,但还是笑着隔着门口对崔灼打了个招呼,依照自小在崔家的称呼,“灼哥哥。”

崔家子孙多,排行便要到二十几,当初安华锦被送去崔家,最先见的就是崔灼,这称呼还是当年第一次见时,崔老太太让她叫的,这么一叫,便叫了多年。

她这般称呼一出口,崔灼眉眼都温和了几分,笑着站起身,“安妹妹。”

安华锦上上下下打量了他一眼,这人似乎比一年前见时瘦了很多,天蓝色长衫穿在身上,如竹竿一般,虽俊俏,但还是太瘦了,对他问,“你可用午膳了?”

崔灼诚实地摇头,“今早才赶到京城,后来听闻明日再考校,便回府睡了半日,醒来听闻你请我过来,便直接过来了。”

安华锦颔首,“正好我也还没用午膳,你与我一起吃。”

崔灼笑着点头,“听安妹妹的。”

安华锦对孙伯吩咐,将饭菜摆来前厅。

孙伯应了一声,犹豫了一下,小声问,“小郡主,要不要喊三公主、长宁郡主、顾九公子来作陪?”

安华锦眉目微动,“不必了,一会儿你与我们一起吃,我有些话要私下问,人多不方便。”

孙伯松了一口气,“是,一会儿老奴陪着您二位一起。”

有他在,也算是避嫌。

安华锦交代完,迈进门槛,对崔灼问,“灼哥哥怎么突然进京参加武试会了?”

崔灼知道她要问的是这个,也不隐瞒,认真地说,“我数日前听闻京中各大世家朝臣们对陛下上折子想让族中子孙入南阳军之事,便猜测早晚会有此一举,于是,便来京了。”

怪不得崔家离京那么远三日就到了,原来是听闻了朝臣们早就闹腾的消息提前来了。

安华锦正色说,“你知道我问的不是这个意思?我是想问,你为何要进南阳军?你是崔家的长房长孙,崔家爷爷和崔家奶奶和族中长辈们同意你进南阳军?”

“开始是不同意,后来是同意了的。”崔灼道。

安华锦好奇了,“你是怎么说服的他们?”

世家大族培养一个继承人不容易,她不信崔家老爷子和老太太会轻易放手。尤其是,崔灼是崔家最出众的继承人,崔家舍他其谁?

崔灼认真地说,“我对他们说,我虽武不如你,也许也不如军中将领,但我自小也是寒暑练功,熟读兵书。以我的才学,为一家是小,为国事大。崔家离了我,还有我的四弟,他文采也不输于我,即便我离开崔家,他完全可以支撑起崔家门楣。但我入南阳军,可尽一份绵薄之力助你护卫大楚江山。”

安华锦一时心下触动,抿唇沉默了下来。

她想,他说的这番话简单,但事情一定不是这么简单,怕也有他的抗争强硬,有崔家老爷子和老太太以及族中长辈最后的妥协。

这些年,安家与崔家关系近,崔家也算了解安家了解南阳军的难处,崔灼更是懂事儿早,八年前,她进崔家时,她性子活泼,不拘于闺阁规矩,被拘束的无聊时,便拉住这个大她三岁的哥哥让他带她出去玩。

他是崔家长房长孙,身份地位高,说话分量重,被她拗不过,央求三回总有一回是应的。有他出面,崔家老太太疼孙子,给长孙面子,只能放了她出去玩那么一个时辰两个时辰的。

虽然吃住在崔家,每日学规矩,但她每日依旧早起练武,风雨无阻,从不落下。初时,被崔灼早起请安时瞧见,问了她习武可辛苦?她那时说什么来着?至今没多少印象了,隐约地记着她一脸正气,说保家卫国,辛苦点儿,为了百姓安稳,武功好,能打的南齐和南梁落花流水,也值得。又看着他文弱的样子,似乎还不客气地嘲笑了几句,说大哥哥就你这样的文弱书生太多,以后还要我保护呢。

后来,第二日,她便听闻,崔灼禀告了崔家老爷子,暗中给他请了个武师,教导武艺,从此,也寒暑不殆,风雨无阻地学了起来。

算起来,他习武和读兵书,都是因为她。

安华锦沉默的太久,想起了许多事儿,从前忽视的,不在意的,没上心的,这一会儿,一股脑地涌了上来,她忽然觉得,颇有些对不住崔灼。

在他喜欢上她时,她无知无觉天真无邪不知道,在她知道时,已知道了与顾轻衍的婚约,且已经遇到了顾轻衍,对他一见钟情了。

若是以前,她也许还会想想,若是不嫁顾轻衍,可是如今,她知道自己已经完蛋了,栽给顾轻衍了,那么,就不能再给崔灼希望。

可是,就因为他喜欢她,她就要因为这个,而斩断他辛苦走来京城这一步想进入南阳军的路吗?

她一时也踌躇为难挣扎起来,不知道如何才是对他最好。

第二十八章 不可多得(二更)

也许是安华锦沉默的太久,崔灼的脸色一点点地黯淡下来,心也沉到了底。

终究,是他打破了沉静,问安华锦,“安妹妹是不想收我入南阳军吗?只因为我对你……”

他比安华锦大三岁,对小姑娘最早上心时,是她进了崔家第一年待的那一个月,发现自己对她动心时,是她进崔家的第三年的那一个月,他自己发现时,他的祖母自然也发现了,特意将他叫到了跟前,与他说了安家和顾家早已经有婚约之事,也正是因为她与顾家的婚约,所以,老南阳王才将孙女送到崔家教导一个月,以便将来她能懂得世家大族内的规矩,更好地适应顾家府宅。

彼时,他不过是个十四五的少年,一时大受打击,大病了一场,后来压制着自己,再不敢见她。

偏偏,她是个活泼的性子,无知无觉,真将他当作世家哥哥,在崔家,她将他当成了能带她出门去玩的倚仗,他故意避开,她上门央求时,一双纯澈的眼睛,水汪汪地看着他,被关着拘束着可怜兮兮的学规矩,委屈巴巴的模样,他怎么能拒绝得了?

于是,便一边压制着,一边装作与以前一样,不让她看出端倪来。

他自诩自制力惊人,但也没想到,当今年听闻她入京参加赏花宴与顾轻衍相看即将要履行婚约时,他一下子支撑不住,又大病了一场。

府内的大夫说出“长公子是得了相思病”的那一刻,只有他知道,压制多年,全是无用功。

一病数月,他曾经觉得,那般死了也好,但又舍不得再也见不到她。

顾轻期被她收入南阳军的消息,似乎是他唯一的曙光。于是,他在那一刻说要离开崔家,入南阳军。

祖父震怒,祖母叹息,族中一众长辈们失望的眼神,如针扎一般,落在他身上,他如置身在深渊里,深海冰层压的他几乎再抬不起头。

但到底是祖父疼爱他,不忍他彻底悔了,于是,答应他来京。

其中辛苦艰难,他自不想说,也不想给他爱重了多年的这个小姑娘负担,但看着她沉默的太久,虽然面色上看不出挣扎来,但紧抿的嘴角,依旧反应了她的内心的挣扎,到底,她还是给了他负担。

情之一字,对他是利剑穿心,是巨石压顶,是深海枯竭,是前路荒芜,而对她,怕是负担,是无奈,是不想要,是退却,是自小相识不忍伤他但又不知如何是好吧?

他本不想明说,但这一刻,却是懂了,他喜欢她,为她相思成病的消息,她怕是知道了的。

既然如此,他还何苦再隐瞒?

他这一生,无非已剩下那一条路可走,身后,已没有转身之路。

崔家,在他踏出门的那一刻,已放弃他了。

安华锦对人的气息情绪最是捕捉的敏感,崔灼在问出这一句话时,气息已在她的沉默中渐渐地变了,变得昏暗,不见天日的那种昏暗,身上的亮光似乎也已消失不见。

她忽然有一种感觉,崔灼怕是已封死了自己所有退路,若是他不入南阳军,那么,崔家他也是不回了吧?

她心惊于他能为她至此,张了张口,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不那么干巴巴的干涩,“灼哥哥,你……是什么时候……”

“你去崔家的第三年,重阳节那一日。”崔灼轻声说。

安华锦用力地回忆,却也没回忆起那一日有何不同,只隐约地记得,她在与一众崔家子弟姐妹登高时,掐了一朵路边的野花,笑嘻嘻地送给了他,说了句什么来着?灼哥哥,鲜花赠美人。

她叹了口气,“我是去年才知道的。”

去年,还是她爷爷,说不让她去崔家了,再继续去崔家,他拿什么都赔不起崔家的长房长孙了。她才知道,这么多年,出了这么一桩事儿。

崔灼手指蜷缩,指甲虽消磨的平润,但还是扎的他手心一阵疼,他看着安华锦,多年来,从来是坦坦然然大大咧咧笑吟吟顽皮顽劣的小姑娘,如今这沉默和深沉挣扎,是他第一次见。

他忽然一笑,“安妹妹,我听孙伯说,顾大人待你很好?”

“是不错。”

崔灼瞧着她,“改日我也会会顾大人。”

安华锦有点儿不太明白崔灼这话语的意思,但她素来不是个会难为自己难为别人的人,挣扎这么久,心里其实早已有定论,索性,她抬起头,认真坦然地看着他,“灼哥哥,你从踏出崔家门来京时,可有人送你出门?”

崔灼眸光微动,似知道他问的是什么,摇头,“祖父不准别人送我。”

这就是了,崔家,放弃他了。

安华锦目光清然地说,“三年前,我第一次进京,遇到顾轻衍时,对他一见倾心。如今与他相处下来,日渐喜欢的很,对于你的情,我怕是只能相负了。即便这样,灼哥哥,你可还想入南阳军?”

崔灼抿唇,莞尔一笑,似阴云蔽日里被闪电划开一道明亮之光,“若我如实告诉安妹妹,我已无路可退,你可会看不起我?儿女情长,弃家族于不顾,我就是崔家的罪人,崔家自小倾一切最好的资源教导我,可是我让祖父和崔家失望了。”

安华锦不语。

崔灼又笑,“我听闻,陛下有意取消你们的婚约,如今是在想法子,而你与顾大人,这半年来,一直没有关于婚事儿的进展,怕也在推脱?”

安华锦也跟着笑了,“灼哥哥身在数千里外,京城的消息,也不闭塞。”

崔灼正了神色,“安妹妹不喜欢我,不是你的错,我喜欢你,我也不认为我是错了。这世上,固然两情相悦最好,但眷侣不成,好在还有志向。我等你取消婚约的那一日,若是你与顾大人缔结连理大婚,我便祝福你,若有朝一日你们婚约取消,那么,以我待你之心,对你之情,我希望安妹妹给我一个机会。抛开这个,我已出了崔家,自出家门时,我已想好了,守卫南阳军,守卫大楚百姓,是你自小的志向,我也想与你一起,当做我的志向。”

崔灼顿了顿,“或许,从你那一年第一次被老王爷送进崔家,我早起请安见你在祖母的院子里扎马步习武功时,听了你那一番话,似乎,我的人生,便是注定了。”

安华锦动容。

情可以斩断,但自小因她而生的志向,怎么能斩断?

她又沉默了一会儿,端起茶盏,对崔灼举了举,目光清澈,“灼哥哥,有你加入南阳军,是南阳军和大楚百姓的福气。以你之才,对于南阳军来说,放在什么时候,都是求贤若渴。你不必参加明日的武试会了,我应你了。”

也许,就连陛下都料不到,他纵容朝臣们闹腾,想借此看看南阳军,看看安家一老一少如今的能力,是否能从她这里钻到空子打开一道缺口让他掌控南阳军,但,崔家跳出来个倾举族之力培养的崔灼,明日,若是他得到消息,怕是会惊的坐不住龙椅了。

但凡让别人日夜寝食难安的事儿,尤其是陛下,安华锦便能高兴愉悦的一夜好梦。

所以,哪怕是崔灼对她有情有心,但为了南阳军能多得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她也能够痛快答应。

崔灼一喜,来安家老宅时的不踏实紧张荒凉惶然,到如今,是真真正正的惊喜,他克制着喜形于色,眉眼弯起,露出少时的清雅浅笑,端起茶盏,与安华锦的碰了碰,“大义面前,安妹妹还是我认识的那个安妹妹。”

没因为他儿女情长,便对他退避三舍,没因为他放弃家族,便对他看不上。

玉盏相击,声音悦耳,崔灼早先提着的心,安华锦少见的挣扎,都在这一杯茶水中,消散于无形,只剩日色郎朗。

安华锦回头对门口已等了许久的孙伯吩咐,“孙伯,午膳端上来吧。”

“是,小郡主!”

第二十九章 即走(一更)

用过午膳,安华锦看了一眼天色,思考片刻,又下了一个决定。

她对崔灼问,“灼哥哥离家,崔爷爷可将你自小的暗卫给你了?”

崔灼摇头,“祖父说,我踏出崔家门,以后便不是崔家的人了,崔家的一切,都不能带走。不过京中府宅,祖母做主,送我了。”

安华锦点头,“你累不累?”

崔灼一愣,“早先日夜兼程,是有些累,不过歇了半日,已歇过来了。”

安华锦对他道,“若是我说,不打算让你进宫见陛下了,也不让你参加明日的武试会了,让你现在离京,去南阳,你以为如何?”

崔灼微惊讶,须臾,便懂了,“你怕陛下强硬留我在京城?”

“对。”

若是陛下强硬要人,她是能说不,但,免除不了要闹一番不愉快,让陛下不开心,那么,她在京城的日子也不会好过。况且,因为王岸知,她已将京中的暗桩都撤走了,而她又不能让顾轻衍帮她这件事儿,为了崔灼,她开不了这个口。

“好,我这就走。”崔灼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