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青的时候,”福安长公主将杯子放到桌子上,示意李桐添茶,端起茶杯,在手里慢慢转着,神情淡然自若,“三成是和母亲堵气,七成,确实是觉得没有能让我看得入眼的男子,后来季皇后走了,母亲也走了,我一来早就没了气性,二来,这十几年,确实见过不少令人仰视敬佩的男子,比如你说的墨二爷,不过,我不想嫁人了。”

福安长公主淡然中透着自在和闲适,“不是因为和谁堵气,不是因为看不上男人,也不是因为世俗礼法的不公,什么都不因为,我就是,不想嫁人。”

福安长公主嘴角弯起笑意,“现在这样的日子,我觉得最好,我一个人逛园子,逛的悠游自在,不用关心旁边的人心情如何、心意如何,长夜里,突然醒了,我想起来就起来,挑灯写几篇字,或是穿了衣服出门赏月,或是沏一碗茶喝,不用应付别人的关切,也不用担心别人眼里的惊怪,更不用给谁一个交待…”

从这些话里,李桐仿佛看到了一个个的画面,很美好。

“象我这样的人,就算不是贵为公主,也不会受了谁的闲气,被人拿捏了,可我不愿意生儿育女,打理家务,往来应酬,特别是生儿育女。”福安长公主一脸嫌弃,“我要是生几个象皇上那样的儿女,还活不活了?”

李桐差点想抬手捂住脸,长公主说话好象越来越刻薄了。

第三百五四章 新一位大奶奶

“也许象长公主这样呢?”李桐缓过口气道,福安长公主一声嗤笑,“象我这样更糟了,我母亲一直觉得,她要是没有我,只有皇上一个,那就是天下最幸福的母亲。”

李桐默然,这句没法接。

“我本来就是多生出来的人,林家也用不着我传宗接代顶家立业,这辈子,我就活个自在,不想嫁人,我就不嫁。”

福安长公主象男人一样翘起二郎腿,绣着穿花蝴蝶的鞋子晃来晃去,一幅令人羡慕的优游自在。

“赵老夫人初一十五来看你,一趟也没落下过,上回来,说的那户人家,确实不错。”李桐声音轻飘,不那么委婉的提醒福安长公主,她不嫁,可有人一心一意想要她嫁。

福安长公主顿时阴了脸色,穿花蝴蝶也不动了,好一会儿,冷哼了一声,却没说话。

“长公主说过,皇上对着先皇起过誓,虽说一心一意想把你嫁出去,却不会强逼你,你不点头,就不用嫁。”李桐看着手里的茶汤,“长公主要是跟皇上差不多大,或是比皇子大上几岁就好了,皇上的身体也不好,至少比长公主差多了。”

李桐看了眼满脸阴云的长公主。

“皇上百年之后,看样子只能是四爷,不知道到那时会怎么样,长公主升号做了大长公主,不知道四爷会不会象皇上这样,希望长公主出嫁,却又不会逼长公主出嫁,还有周贵妃,那时候她就是周太后了。”

顿了顿,李桐又接了句,“也不一定,说不定她走在皇上前面呢。”

“昨天宁远和你说了什么?”福安长公主盯着李桐,突然问了句。

“是我,想了好些天了,一直在想长公主以后会怎么样,从姜家脱身之后,我就在一直在想。”李桐迎着福安长公主的显的有些凌利的目光,沉静而坦然。

福安长公主往后靠进椅子里,眼里的凌利褪去,添了无数疲惫,“想这些做什么?我看你是太闲了,净想这些没用的,以后别想了,今天有花赏花,有茶品茶,明天的事,到明天再说吧。”

李桐默然看着她,看了一会儿,移开目光,没说好,也没说不好。

……

中午,福安长公主回去的比往常晚了些,李桐从宝林庵出来时下了雨,在细细的雨丝中,车子缓缓回到紫藤山庄,紫藤山庄门口停着辆有些眼熟的青绸围子桐木大车。

“咦!”清菊一只手掀着帘子,看到大车,惊讶的叫出了声,“姑娘,看着象是咱们……不是咱们的了,从前是咱们的,姜家……那辆车。”

清菊不想提到姜字,又不得不提到,不然说不明白了。

李桐探头看出去,门房看到李桐的大车,早就飞奔迎过来,带着一脸描述不出的表情,想指又仿佛不怎么敢指的指着那辆车,带着丝丝惊气禀报:”姑娘,是……是……姜家……姜家那位新奶奶。”这句新奶奶说出口,门房的舌头就利落了,“说是要见您,来了好一会儿了,太太一早就进城了,大爷也不在,跟万嬷嬷说了,万嬷嬷说不能打扰您,姑娘不在,又不能请进去,只能等在这里,好在咱们这儿人少。”

要是象京城大宅那样,人来人往的,看到姜家新奶奶等在他们家门口,这叫什么事儿?

“她来干什么?”清菊听说是姜家新奶奶,一半是惊,一半是怒,浑身的毛都乍起来了。

“说要见咱们姑娘,别的,哪敢问来着!”门房一脸苦恼。

“请她进来吧。”李桐淡然吩咐,门房答应了,清菊放下帘子,又顺手掖紧帘子,李桐的车子越过那辆青绸大车,从旁边大车道进了大门,在二门里下了车,曲大奶奶那辆车也紧跟着进了大门,车帘掀起,春妍先下了车,垂眉垂眼打起帘子,曲大奶奶端着架子下了车。

李桐仔细打量着春妍,头发在脑后绾成最简单的圆髻,一件宽大的靛蓝细棉布过膝长袄,没穿裙子,长袄下露出同样颜色的棉布裤子,脚上穿着双靛蓝粗布鞋。

清菊目瞪口呆的看着春妍,春妍这一身,是京城五六十岁老太太的打扮。

李桐将春妍从头看到脚,扫了昂然看着她的曲大奶奶一眼,“进来说话吧。”说完,转身往离二门最近的暖阁过去。

曲大奶奶看起来十分恼怒,深吸了口气,冷哼了一声,敛了满脸恼怒,也一幅喜怒不形于色的样子,一只手搭在春妍伸出来的胳膊上,端直后背,跟在李桐后面进了暖阁。

“找我有什么事?”进了暖阁,李桐没坐,也没让曲大奶奶坐,看着曲大奶奶,冷淡的直问道。

“果然是商户之家,这样的待客之道!”曲大奶奶打量着暖阁,一脸鄙夷。

“有事吗?”李桐没理曲大奶奶的讥讽,又问了一句。

“既然来,自然是有事的。”曲大奶奶不用李桐让,度着暖阁里随意放着的,根本分不出上下尊卑的两三把椅子,捡她以为的上首坐下,绷直后背,抬着下巴,以一幅居高临下的姿态,看着李桐答道。

“那说吧。”李桐没打算落坐,走到暖阁一角,掀开高几上放着的香熏炉,放了块速沉进去。

曲大奶奶眯眼盯着李桐的后背,慢慢舒开紧紧攥着椅子扶手的手,挤出一脸干笑,“你和我,不是外人,说起来,没有比咱们更亲的姐妹了。”

李桐提着香熏炉盖子的手滞了下,盖好盖子,回过头,认真打量起曲大奶奶。

曲大奶奶被她看的背若芒刺,“若论先后,你该尊我一声姐姐。”曲大奶奶更加用力的绷起后背,她是举人家姑娘,伯府大奶奶,世子的原配夫人,她不过一个跟妾一样的商户女!

“你来,就是为了这一声姐姐?听说你是举人的女儿,说是自小识字读书,那礼部的判书,你是没看到,还是没看懂?怎么能说出这样让人笑掉牙的话?”李桐毫不客气的答道。

第三百五五章 没人祭祀你会死

“怪不得刚成亲就被夫家嫌弃,难道有了礼部的判书,你就是黄花大闺女,就能抹了你嫁进过我们姜家?”曲大奶奶也不好惹。

“清菊,你替我送送曲大奶奶。你既然没事,那请回吧。”李桐吩咐了清菊,转头和曲大奶奶交待了一句,抬脚就要走。

“你等等!”曲大奶奶急的一下子窜起来,“我找你有事,还没说呢。”

“说吧。”李桐站在暖阁门口,连往里走走的意思也没有。

曲大奶奶深吸了口气,“我来,是为了你好!”

李桐无语之极,这位曲大奶奶,真不愧是二爷挑出来的。

“礼部的判书归判书,再怎么判,你也是个嫁了人,又被夫家送回娘家的人。”

李桐侧头看着曲大奶奶,有些走神,这只是铺垫,这么铺垫,想跟她谈什么交易?二爷要是看到她跟她说这些话,会怎么想?

“……你虽然是商户女,可到底嫁进过伯府,做过我们姜家的媳妇,断没有二蘸改嫁的理儿,你们李家不在乎,我们姜家丢不起这个人。可你要是老死在娘家,说到哪儿,也没有把被婆子半路送回的下堂女牌位放进祠堂,画影祭祀的理儿,就连祖坟都不该进,你就得做个孤鬼游魂……”

李桐看着昂然而谈的曲大奶奶,先是恼,接着是诧异,再后来就是好笑了,唉,二爷果然好眼光!

“……我和夫君读书明理,一向慈悲为怀,你好歹进过姜家,让你做孤鬼游魂,我和夫君都十分不忍……”

李桐象看戏一样,看着曲大奶奶,听着她义正词严的慈悲为怀。

“……我是个大度的,今天先把话许给你,你死后,我许你进我们姜家坟地,百年之后,许你的牌位放在我和夫君旁边,许你受我姜家子孙的香烟供奉。”曲大奶奶宽广大度的说出了自己的条件。

“无功不受禄,天下没有白吃的筵席,许了这些好处,你想要什么?”李桐满腔的好笑压制不住,脸上笑意时隐时现。

曲大奶奶看着李桐脸上的笑意,明显舒了口气,“也没什么,我们姜家那么铺子、庄子,听说当初用过你们李家几两银子,你好歹也做过我们姜家的媳妇儿,几两银子也要讨还,未免太让人瞧不起,照我说,这几两银子就算了,说起来,这商户之家锱铢必较的毛病最让人厌恶。”

曲大奶奶抽出帕子,嫌弃的甩了甩。

“就这些,还有吗?”李桐笑吟吟问道。

“先这些吧。”曲大奶奶下巴一直微微往上抬着,这一句话说的十分淡然。

“第一,你说的你们姜家那些铺子、庄子,是我们李家的,不是用不用几两银子的事,这些铺子、庄子,礼部的判书上都写明白了,我们李家这样的商户,可不敢违了礼部的判书,这些铺子、庄子,肯定是要拿回来的。”

曲大奶奶脸青了,李桐看着她,接着道:“第二,你现在住的你们姜家的宅子,早就被你们姜家老爷换了块稀世无双的上古徽墨,后来被我们李家买下,送给你们姜家住着,不巧得很,我也是慈悲为怀,这宅子,我犹豫到现在,还没要,就因为不忍心看着你们姜家流落街头。”

曲大奶奶的脸由青而白。

“第三,我当初嫁进姜家,带了四十万的陪嫁,到现在,抬回来的不足五万两,三十万压箱银,十万被你的夫君拿去做了顾姨娘的聘礼,其余二十万,听说也被你的夫君送给了顾家,以讨顾姨娘美人一笑,这些,我慈悲为怀,都没讨要,不过,现在看么,为了不进你们姜家的祖坟,看来我不能再一味慈悲为怀,这宅子,和这银子,我该往衙门递状子要回来了。”

“真是疯了!怪不得……我不跟你这个疯子计较!我跟你这个疯子有什么好说的!算我白来一趟!”曲大奶奶站起来就往外走,她一向善于权衡利益然后做出最佳选择。

李桐看着曲大奶奶走的惊涛骇浪的裙子,和紧跟在她后面,仓惶中透着股说不出的凄凉感觉的春妍,好半天才缓过神,悠悠叹了口气。

曲大奶奶一阵风般冲上了车,没等春妍爬上来坐稳,伸手拨下斜插在头发上的一丈青,没头没脸的往春妍头上脸上脖子上戳,“你这个贱货!没人要的贱货!要不是你怂着,你这是成心看我没脸是吧?我没脸,你就能得了脸了?做你的春秋大梦!不要脸的东西!狗娘养的,臭不要脸的贱货……”

曲大奶奶一边扎一边骂,扎的狠烈骂的恶毒,春妍胳膊护着头脸,蜷成一团,连哭都不敢哭。

来紫藤山庄找李氏谈判拿回姜家的铺子庄子,这主意是曲大奶奶自己拿定的,拿定主意之后,不过叫春妍过去问了问李氏脾气如何,春妍就说了句李氏脾气极好。

曲大奶奶一通暴扎痛骂,发出这口恶气,也累了,总算收起一丈青,往后靠到靠垫上,一边喘气,一边踹了春妍一脚,“贱货,愣什么愣?没看到我渴了?”

春妍哆嗦着手拉开暗格,取出暖窠,倒了杯茶,抖着手递上去。

曲大奶奶接过茶,连喝了几口,喝到最后一口,张嘴啐在春妍脸上,“茶都凉了!你这个没用的贱货!”

春妍接过杯子,往后挪了挪,才敢抽出帕子擦脸。

“都是贱货!十万银子!姓顾的那个贱人值十万银子,这事你听说过没有?”曲大奶奶出了气,又喝了茶,开始盘算正事,春妍暗暗舒了口气,据她的经验,到这儿,这一顿脾气,她就算是撑过去了。

“听说过,没人不知道,当着好些人的面,爷现点了十万银子,给了顾家老爷和顾家大爷。”

“呸!还老爷,他算什么老爷?这个贱货!”曲大奶奶恨的牙根发痒。

自从她拎刀大闹姜家以后,姜家这中馈,自然就只能由她来打理了,她刚刚着手收拾顾姨娘和青书这两个贱货,刚罚跪了半天,顾姨娘和青书就被陈夫人接进了正院。

第三百五六章 宴开软香楼

她守着正院门口骂顾姨娘和青书,直骂了两个多时辰,也没能把那两个贱货骂出来。一想到她的嫡子前头横着两个年长的庶子,她心里这恶气就不打一处来,不是两个,姜家祠堂里还住着一个!

要是三个全是儿子……曲大奶奶一想到这个,只恨不能拎着刀挨个捅了这群贱人狐狸精!

三个眼看要生出来的庶子打发不掉,可姜家的铺子庄子竟然要被人抢走,曲大奶奶只觉得她的心在滴血,李家狠毒成这样,怪不得断子绝孙!

她咒她们生生世世断子绝孙!

……

周六领了份绝佳的差使,四爷既然发了话,不让在银钱上亏待阿萝,周六把这句话放大再放大,足足从他爹手里敲了一万银子,还龇牙咧嘴说凑和先用着吧,只怕不够。

以了银子,周六豪气大发,先让人跟阿萝打了招呼,一口气请了柳漫、云袖、清月等七八个京城最当红的女伎,再打发人各处送信,他周六心情好要请大家乐一乐。

墨七接到周六的邀请,听说这宴摆在软香楼,心里就有点犯嘀咕,软香楼不能再去,这话他爹很郑重的交待过,虽然他很想念阿萝,但是,软香楼不能去了这件事,其实不用他爹交待,他也懂得的。

可来邀请他去软香楼的,是周六!

墨七挠着头,转了几个圈,出门去找宁远,他肯定知道是怎么回事,他去,他就去,他不去,他也不去。

宁远心里明镜儿似的,却装傻充愣,“我正想去问问你呢,是谁跟我说过一嘴,说四爷的脾气,他的东西从来不许别人碰,难道阿萝不算他的东西?也不一定,阿萝……”

宁远捏着下巴,拖着长音,“侍候过的人多了,照我看,四爷跟阿萝……”宁远两根大拇指碰了碰,一脸暧昧,“说不定,四爷就是想尝尝鲜,男人没嫖过妓,那还算男人?我觉得肯定是这样!”

“也是!七哥说的不错,这嫖,嫖过也就嫖过了,把嫖过的抬家里锁起来,那不成了笑话儿了?”墨七十分愿意赞成宁远的推断,他好一阵子没见阿萝了,还真是十分想念。

周六请客,宁远和墨七到的都早,阿萝站要门口迎进两人,神情颇为激动,特别是看向宁远的时候,激动里透着仰视,七爷太厉害了。

周六已经到了,已经去了大衣服,歪在炕上,就着柳漫的手喝酒,看到两人进来,也不起来,只指挥众女伎,“快侍候远哥和七少爷把大衣服去了,好好侍候,今儿晚上谁能把七爷留下春风一度,爷我赏一幅赤金头面!”

高书江高使司家五少爷高子宜伸头凑上来,“那我呢?你们谁能把小爷我留下来春风一度,六少爷也赏……”

“你就拉倒吧!”周六欠身拍回高子宜,“就你还用留?赶都赶不走,恨不能夜夜跟美人儿春风好几度!还用得着赏头面?我可告诉你啊,今晚上你看中谁都行,双飞三飞满床飞都随你,只一样,缠头银子你自己出!”

屋里诸人哄堂大笑,高子宜一折扇拍在周六胳膊上,“好你个不仗义的!远哥是哥,难道你子宜哥我就不是哥了?”

“小六罚酒!”宁远已经在居中的圈椅上坐下,接过云袖递过来的酒,一边喝一边笑道:“子宜哥也是哥!赤金头面你们六少爷已经赏了,今儿晚上的缠头银子我出,谁能把高五爷请回去,缠头银子双倍!双飞再加倍!”

满屋的女伎极其配合应景的围着高子宜敬酒奉承,莺莺燕燕围着高子宜七嘴八舌。

“五爷喝了她的,也得喝了我的。”

“五爷不喝我的酒,是不疼我了?”

“五爷是要你嘴对嘴的喂呢。”

……

高子宜被围在中间,连叫救命,“再喝就醉了,七爷这是要害我,没飞起来,先醉倒了!”

屋里热闹不堪。

宁远抿着酒,却瞄着将阿萝搂在怀里,就着阿萝的手咬着块酥梨的周六,再看看盯着阿萝不错眼的墨七,眼珠微转笑道:“阿萝怎么不去敬高五爷一杯?”

宁远的话,阿萝听的不能再听了,忙站起来,满了杯酒,去敬好不容易推散了诸莺莺燕燕的高子宜。

高子宜急忙摆手,“不能再喝了,我要醉了,你看看,我这脸都红了,不能再喝了,我得缓一缓。”

“高五爷这是要你喂他喝呢。”宁远一条腿架在圈椅扶手上,一脸的看戏只嫌不热闹的神情。

宁远话音刚落,阿萝就软软的靠在高子宜身上,胳膊圈在高子宜脖子上,顺势挤进他怀里,举着手里的酒杯,“求五爷赏阿萝一个脸面。”说着,啜了口酒,凑到了高子宜唇上。

“这个脸面不能不给,这么香艳的酒,不喝可不行!”周六从炕上窜起来,凑上去,阿萝、高子宜,周六这三张脸几乎贴在一起。

高子宜也是阿萝的裙下臣之一,平时见的都是疏离高冷的阿萝,这会儿阿萝这样的作派,嘴对嘴磨来蹭去,心热身硬,别说是酒,就是药也一口咽了。

一屋子的人围观高子宜喝了阿萝这杯嘴对嘴的酒,阿萝刚站起来,墨七就凑上来,“阿萝,这酒,我也想喝一杯。”

原本心里打着小鼓,带着小心思做准备过来看看情况再说的诸人,一颗心落定,原本只有周六摸一摸捏一捏的阿萝,成了诸人的焦点。

毕竟,阿萝是侍候过四皇子的女伎,能摸一把侍候过四皇子的女伎,这感觉和摸别的女伎,那可大不相同。

何况,今天的四皇子,也许就是异日的皇上,摸了皇上睡过的女人,这份感觉,那简直太好了!当然,要是能再睡一睡就更好了。

跟往常相比,软香楼的热闹分外热闹,人定时分,和阿萝喝过交杯盏儿,亲香热闹过的诸人,不约而同,或是回府,或是带别的女伎另找地方寻欢乐,没人敢留宿在软香楼,除了周六。

第三百五七章 义气

周六醉眼迷离,却准确的一把揪住墨七,“你怎么也走了?别走,咱们兄弟再乐呵一回。”

“都人定了,我家是有规矩的,明儿再乐呵。”墨七往外推周六,掰开这只手,周六那只手又揪上来,“什么规矩!扯!搁小爷这儿有什么规矩?还没乐够,你走什么走?”

“还没乐够?你看你都醉成这样了,今天晚了,就这样,要乐明天再乐。”墨七再掰另一只手。

“明天?”周六拧着冲周围看着他俩撕扯乐呵的众人吼道:“都听到了?小七说了,明天继续乐呵,明天,还在这里,小七请客!今天来的,一个不许少,谁要是……”

周六打了个响亮的酒嗝,“要是不来,那就是不给我面子!不给我面子……咱们没完!明儿个,都听到了,一个不许少,小七,你听到了?”

“行行行!”墨七请客请的太多了,连连点头,“明天我请,在这儿邀请各位,明儿我就不让人再请一遍各位了。”

诸人七嘴八舌的答应着,一多半醉的两条腿不听话,一边答应着,一边被小厮扶着往外走,那一小半还十分清醒的,则盯着周六,见他送走诸人,退回软香楼,扶着阿萝上了楼,个个心里滋味万千。

宁远出了软香楼,慢吞吞上了马,仰头看了眼楼上多多那胖胖的影子,心情十分沉郁,四皇子好象比他预想的精明了点,居然真让软香楼重新开张接客,他以为,依四皇子的脾气,他会霸住阿萝,把软香楼变成他的外室,他连弹折怎么写都想好了。

可四皇子却抽身退步,让软香楼和从前一样。

他的沉郁,不是因为阿萝这件事,而是四皇子处置这件事的冷静权衡,从这件事上看,四皇子的冷静,足够让他平安登上皇位,也就是说,只要四皇子不犯错,不象大皇子那样,做下那样失心疯一般的糊涂事,他就几乎没有机会。

……

临近腊月,张太太已经开始查年帐,李桐上半天去宝林庵陪长公主清修,下午,就跟着张太太一起看帐薄。

看了半天帐,张太太让人摆了茶水点心,和李桐喝茶说闲话歇口气。

“刚才我看你看着看着帐本,又走神了,这两天都这样,出什么事了?”张太太抿着茶,看着女儿问道。

“算不上事,”李桐正想找机会和阿娘说说话,“阿娘,要是有个极好的朋友,要是不帮她,她就要陷入死地,可要是帮她,也许要连累自己和家人陷入死地,那该怎么办?”

“长公主?”张太太敏锐的问道,李桐垂下眼皮,没说是,也没说不是。

张太太放下杯子,看着李桐,神态安祥的笑道:“我外公的事,我跟你说过没有?好象没说过。”

李桐站起来,添了茶,将杯子捧给张太太,张太太接过,抿了口,接着道:“我外公是后头搬到湖州的,为什么搬到湖州呢,是因为一桩官司。搬到湖州前,外公生意做的也不小,祖上留了七八间铺子,还有上千亩好田,外婆和外公门当户对,嫁给外公时,也是十里红妆,外公有个从小玩到大的好朋友,姓王,叫什么你外婆没说,大约她也不知道,这位王老爷是开靴子铺的,在县城离县衙不远,开的有间靴子铺,论做靴子,他家算得上是县城头一家,有一年,也不知道怎么的,惹了县太爷家的小衙内,被小衙内锁在铺子里,放了把火,生生烧死了,当时虽说是半夜,可左邻右舍,看到的人不少,只不过,谁敢跟县太爷家小衙内作对呢?都装不知道。”

李桐一边专心听着张太太的闲话,一边看着张太太的杯子,不时给她添上茶水。

“外婆说,王老爷死后有三四天,外公说他天天梦到王老爷,站在雄雄大火,一双血红眼睛紧紧盯着外公,一声接一声吼着一个冤字,外公说,王老爷这是想让他替他讨个公道,外公那时候刚成亲也就一两个月,卖了铺子和田,外婆拿出了全部压箱银子,外公带着家里几乎所有的银子,去了省城,一个月后,省城来人,锁走了知县家小衙内,那时候已经秋天了,锁到省城,人证物证俱全,没几天就是秋决,就将小衙内砍了头。”

“太外公真厉害。”李桐忍不住惊叹,一个商户,几乎两眼一抹黑到了省城,一个月就能申了冤,没点本事是办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