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信话没说完,就略有所悟,冲文二爷拱手请教。

“这话怎么说呢。”文二爷捋着那几根胡须,“比如我,我就不想成家。”

“二爷不想成家,是因为文家几代人的惨剧吧?二爷自己说过,你议过亲,那姑娘还是你自己看中的。”李信毫不客气的揭出文二爷不成家的实情,文二爷面不改色,“那不说我,大厨房的小悠姑娘,大爷认识不?”

李信急忙点头,他对小悠印象挺深,厨艺好,脾气大,顶过他好几回。

“小悠姑娘什么事儿没有,她就不愿意嫁人,小悠姑娘说……”

“二爷,”李信慢吞吞打断了文二爷的话,“小悠姑娘和她阿娘的事,您跟我说过,她不嫁人,是因为夫家不仁不义伤了心,不是什么事儿没有。”

文二爷斜着李信,站起来,自己倒了杯茶,喝了半杯,才又开口,“我这事儿不说,小悠那事,可是早就过去了,算了算了,不说小悠,姑娘身边的绿菊,有一回说过……”

“嫁人有什么好处那番话?二爷酒后跟我感慨了半夜,我都记着呢。”李信忍不住笑起来,文二爷也失笑,“我这话太多了。让我想想,怎么跟你说。”

文二爷仰着头,想了一会儿,手掌轻轻的在长案上拍了下,“有了,僻如隐士,有经天纬地之才,偏偏不愿意做官,更不觉得荣华富贵、一呼百应、权势滔滔有什么好,只愿意布衣麻鞋,粗茶淡饭,幕天席地,悠游于山水间,这样的隐士,大爷觉得不近人情,无法理解吗?”

李信皱头微蹙,“长公主是想做这样的隐士?”

“差不多,有人要富贵荣华,有人要建功立业,有人要留芳千古,也有人就想无拘无束悠游于天地间,男人这样,女人也这样,虽说天底下几乎所有的女人都盼着嫁个良人,相夫教子,其乐融融,可这中间,总还是有些不同于寻常人的女人,比如长公主。”

第三百九六章 知客僧无智

提到长公主,文二爷一脸敬仰,“长公主本来就不是寻常女人,生时不寻常,长时更不寻常,被皇上亲手带大的孩子,古往今来,你听说过几个?”

“确实不寻常,只是……”李信只是了之后,没再往下说,只示意文二爷接着说。

“长公主文韬武略,比世间绝大多数男人都强太多,比你我都强,但凡聪明太过的人,大多会看的太穿太破,最容入魔……佛道,长公主大约就是这样,天底下的事,大约也没几件她没看穿看破的了,妥良人生育儿女,夫唱妇随,恩爱和美这些,在她眼里,大约就跟荣华富贵一样,是过眼云烟,根本不屑一看,人各有志,长公主的志,大约就是象那些隐士,独行天地间,听花开,看风起。”

李信沉默良久,“二爷这么说,我大概懂了,只是……”李信顿了顿,象是在想怎么说,“人生于世,哪有能随心所欲的?长公主深受先皇宠爱,连皇上即位,从朝廷到民间,都知道就是因为皇上是长公主同母兄长,为了长公主,先皇才传位给他,就为了让长公主这一生过的幸福美满。

象二爷说的,长公主觉得不嫁人,在宝林庵那样的地方,喝茶看花,听经读书,是她所愿,可世人怎么看?有几个能象二爷这样,看得懂长公主的自在逍遥?长公主这样,这天下几乎所有的人,也就象我这样,觉得她不嫁人必定有原因,必定是皇上苛待了她,必定是有人算计了她,皇上岂不成了不孝不悌,忘恩负义之人?”

文二爷沉默,李信也不说话了,好半晌,李信长长叹了口气,“这是个两难的局,要象二爷说的这样,逼长公主嫁人,那太委屈她了,可要是顺着长公主的心意,天下人又怎么看皇上?长公主不嫁,皇上就得担上骂名。”

文二爷唉了一声,李信也唉了一声,两人相对唉了好几声,李信两根眉毛抬起又落下,慢吞吞道:“这事儿吧,于情于理,皇上这个兄长都该担下这个无过之过,一来他是长兄,二来,反正,百年之后,他那篇本纪,失德之处写上三五百字,也轮不到长公主这件事。”

文二爷放下杯子,哈哈大笑起来,“可不是,他失德之处多如牛毛,也就不多长公主这一件了。”

李信跟着笑起来,两人相对笑了一阵子,文二爷才接着说正事,“大爷最好找吕公子探探话,还有季公子那边,最好能把赵老夫人逼婚这事,透到白老夫人那里去。”

“好,正好,这篇文章总也写不好,我这就让人去请吕大郎和小季出来,让他们替我指点指点这篇文章。”

李信立刻答应,提笔写了两张贴子,叫了清平进来,吩咐给吕炎和季疏影送过去。

宁海和清平一进一出进来,报了名进来,文二爷先问道:“姑娘回来了?”

“回二爷,姑娘去撷绣坊了。”宁海回道。

文二爷满意的点了点头。姑娘极少进城,进了城先去大相国寺随喜,再去撷绣坊,万一被有心人看到,也不会有什么怀疑。

“姑娘让小的过去,是吩咐小的往大相国寺施舍灯油和年例银子的事,姑娘说,让小的跟无智法师核计个数目,还有,大相国寺今年的腊八粥,姑娘说,由咱们家出银子施舍,姑娘还说,往后咱们家往大相国寺施油施银一切事,都由小的统总。”

宁海说着,抬头看向李信。

“以前这事是谁管的?”李信问了句。

“是万嬷嬷和孙嬷嬷,姑娘还交待了一件事。”宁海真正要说的,是还交待的这件事。“姑娘交待说,让小的好好交好无智法师,姑娘说,无智法师做知客僧十来年,京城各家,但凡有什么祈求,或是点长明灯赎业赎罪这样的事,都是他经的手……”

宁海一边说,一边瞄着李信和文二爷,见两人脸上的惊讶越来越浓,先顿住后面的话,让他们两个有个品味的时间。

“姑娘还说了什么?”文二爷眼里闪着光,急忙问道。

“姑娘还说,无智法师爱喝几杯小酒,特别是江南的桃花酒,还说无智法师在茶道上也极精通,最爱白茶。”宁海一边说一边看着文二爷和李信。

他听到这几句吩咐时,心里的惊讶无以言说,他自诩知道的事儿不少,可姑娘说的这些,他竟然半点也没听说过,无智这个大相国寺知客僧,在京城,大大小小算个人物,他还有这些爱好,他竟然一丝风也没听到过。

文二爷眼睛微眯,李信惊讶的看着文二爷,张了张嘴,却转头看向宁海吩咐道:“姑娘吩咐的差使,一定要用心办好。”

“是。”宁海答应了,垂手告退而出。

李信看着文二爷,文二爷意味深长的看着他,两人你看着我,我看着你,文二爷伸出食指竖在嘴上,“且看着,只怕是可看不可说。”

“二爷,我有点害怕,万一……”李信忧心忡忡,他想得多,神鬼妖魔的……

“不怕,李家几代人积德行善,天道很公。”文二爷倒十分笃定,李信舒了半口气,嗯了一声,两人默契的一起站起来,出了暖阁,沿着湖边栈道,一边散步,一边闲聊起京城旧闻。

……

傍晚,李信出门和吕炎、季疏影请教他那篇文章,文二爷则往孝严寺附近几家内侍们常去的酒肆茶坊喝茶去了。

李桐回来,喝了半碗汤,歪在炕上,拿着本书却心不在焉,她今天跑了大半天,半点消息没没听到,文二爷和大哥那边,肯定也没有消息……长公主不知道怎么样了,她脾气不好……唉,她多虑了,长公主是聪明人,知道哪儿能发脾气,哪儿不能发,她也是个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

可要是长公主不选个人定下来,她们就不放她离宫回宝林庵外的别庄呢?选一个定个来……那就更回不了宝林庵了……

第三百九七章 夜访

李桐心里纷乱无比,东想一想,西想一想,越想越心烦。

“姑娘,那位卫娘子……”水莲掀帘进来,话没说完,卫凤娘从水莲肩膀上探出半个头,“是我,我们七爷来了,有事跟您说。”

李桐一下子从炕上跳下来,“赶紧,穿衣服!”

周家这样逼亲长公主,这事说不定就和宁远脱不开关系,他肯定知道不少事!

水莲急忙抱了衣服过来,动作极快的给李桐穿戴好,绾了头发,将斗蓬给她穿上,刚走到门口,卫凤娘一脚踩在门槛外,回头道:“外面起风了,冷,把斗蓬帽子戴上。”

跟在后面的水莲急忙掂脚将帽子拉起,搭在李桐头上,李桐拉了拉,裹紧了,跟着卫凤娘出来。

李家在京城的宅子不大,李桐居住的这间小院没有小花园,不象紫藤山庄那样方便。

“我们爷在西角门门房里,姑娘看?”卫凤娘看着李桐问道。

“就在那里吧。”

西角门自从张太太搬到紫藤山庄陪女儿起,就锁上没再开启过,不用人值守,两间门房也就一直空着。西角门离李桐的院子最近,又十分僻静,确实非常适合这种不足为外人道的见面。

见李桐走近,宁远从门房里出来,李桐越过他进了门房,“在屋里说话吧。”

外面月光微弱,门房黑的离伸手不见五指差不太多,进了屋,李桐只觉得眼前一片黑暗,宁远的目力明显比李桐好太多了,搬了把椅子放到她能感觉到的地方,“坐吧,擦过了,干净的。”

“这两间屋子虽然锁了,隔一天也要打扫一遍的。”李桐接了句,这屋里的东西,不擦也是干净的。

黑暗中,李桐看不到宁远的神情,只听到他搬动椅子的声音,隐约中,感觉他坐到了她对面,好象很近。

“长公主今天早上被召进宫了。”李桐直入正题。

“我听说了。”

“随国公府逼婚,你做的手脚?”李桐声气里透着不善。

宁远看着她,话就谨慎了,“不能算,我够不到随国公府里去,我只是问了周六少爷几句,长公主明年嫁不出去,后年再嫁,可就是三十多岁才嫁人了。”

李桐坐的笔直,果然和他有关,果然和自己有关,果然……

自己这么做是对是错?万一因为她的伸手,因为宁远的挑唆,那场吞金的悲剧提前了呢?

“长公主不会有事的。”见李桐直直的端坐着,一言不发,宁远心里有几分忐忑,不由放柔了声音宽慰道。

“你不懂!”李桐的声音隐隐透着急切和尖利,她推了一把,可要是长公主不象她想的那样,一步冲前,而是心灰意冷以死逃之呢?

“你听我说,”宁远有些意外,她一向冷静的让他都觉得过了份,这次这么激动急切,他意外之余,又有几分说不上来的心软。

“召长公主进宫,肯定是让她挑个人点个头,长公主今年快三十了,太后从她十四五岁就开始替她挑人家,这样的事,她不知道应付过多少回了,她太知道怎么应付这种事,你不用担心她。”

可这一次跟从前不一样!

李桐紧紧抿着嘴,一言不发。她有点后悔了,不该和他说长公主的弱点,她对他好象有一种莫名的信任,这是一份不该有的,而且过于浓厚的信任。

他是要做大事的,无所不用其极的大事,所有的人,所有的事,能利用的,他都会利用,否则他就得粉身碎骨。

他没有错,她不该信任他。

宁远仿佛感受到了李桐身上不同于以往的气息,感受到了她的疏离和警惕。

“宫里,我没有办法,不是不帮……”宁远不知道这份改变从何而起,凭着直觉,下意识的解释道。

“不用。”李桐简短的答了两个字,他如果有办法,也许会更糟。

“你不用担心。”宁远更加不安,想开个玩笑舒缓下:“能有什么事?大不了挑个人嫁了,好就好,不好……”

李桐被宁远这句玩笑说的浑身寒毛都竖起来了,站起来,大步出了门房,连走带跑往回走。

宁远紧跟在后面出来,追了几步,怔怔的看着很快就没入夜色中的李桐,呆站了好一会儿,心里的不安一点点浓起来,直到浓的象今晚的夜色。

宁远出了角门,也不骑马,低头看着脚下的青石板,出了巷子,看着还算热闹的街道,吩咐卫凤娘,“去看看周六在哪儿,睡了没有。”

“是。”卫凤娘退入黑暗。

宁远带着丝隐隐约约的寥落,低着头,甩着袖子,从一盏盏随风摇曳的大红灯笼下走过,时而光亮,时而黑暗。

第二天,李桐,李信和文二爷还是一点消息也没有,文二爷宽慰已经显的有几分憔悴的李桐,“姑娘,别担心,没有信儿,就是最好的信儿,有了信儿反倒不好,长公主肯定没事儿,我看,也就明后天,长公主肯定就能回宝林庵外的别庄里去了。”

“是啊,没有信儿就是好信儿。”李信跟在文二爷后面,干巴巴的安慰道,安慰人的事儿,他不太擅长。

“我没事。”李桐说着没事,笑容却有些勉强。她最怕的,不是有事没事,而是长公主的脾气,她怕宫里逼的急了,长公主会象上一回那样,把那份狠厉都用在了自己身上。

除了害怕,还有份自责和茫然,她不知道她是在帮长公主,还是在害她……

“姑娘,”文二爷看着李桐,又抬头看了李信一眼,“有几句话,得跟姑娘说说。”

“二爷请讲。”李桐微微欠身。

“这几天,我和大爷一直在外面,留心长公主嫁不嫁人这件事,市井坊间就不说了,搁他们眼里,不嫁人那简直就是疯了,大相国寺一带,还有国子监一带的士子,提起长公主不嫁人,都觉得长公主必是受到了周家的胁迫,胁迫她嫁给他们想让她嫁的人,或是胁迫她,不让她嫁她想嫁的人。”

第三百九八章 一包糖的礼

文二爷声音低沉,李桐沉默听着,这样的话,她早就想到了,从前,长公主死了很多年之后,还不时被人提起,提起来,都是说长公主是不堪受辱而死,因为杨太后给她挑的丈夫,实在配不上她,从前她也这样以为过。

现在她知道了,至少这一件事上,杨太后是冤枉的,不管她当挑的是谁,长公主都是宁死不嫁。

“季公子一提长公主不肯嫁人,十分内疚。”李信低低接着道:“听他那意思,他觉得长公主之所以不嫁人,是心伤他姑母季皇后的早殇,恨皇上不公,他以为,长公主是在以不嫁相抗争。”

李桐错愕。

“你看,各有各的想法,却没人觉得,长公主不嫁人,是她自己的心意。”文二爷看着李桐,“这一趟长公主必定有惊无险,以后可就说不定了,姑娘要劝劝长公主,与世人为敌,只有粉身碎骨一条路。”

“好,我知道了。”李桐声音里有几分悲凉。

回到自己院里,李桐刚刚坐下,窗户上传来几声轻轻的敲击声,“李姑娘。”

李桐示意水莲推开窗户,卫凤娘探头进来,看着李桐道:“我不进去了,就几句话,我们爷让转告姑娘,他寻周六问了,长公主这两天一直在长宁宫住着,赵老夫人这两天天天一早进宫,很晚才回,今天回到府里,气色很不好。七爷说:请姑娘放宽心,他觉得长公主这两天就能出宫回宝林庵了。”

“知道了,多谢你,多谢你家七爷。”李桐心里一宽,她知道赵老夫人天天进宫,可气色很不好这个信儿难得。

“姑娘客气了。”卫凤娘客气了一句,伸手带上了窗户。

直到第四天午后,福安长公主的车驾才出了宣德门,直奔出城,往宝林庵赶回去。

李桐得了信儿,急急忙忙跟在后面,也径直往宝林庵过去。

福安长公主的车驾直奔别庄,李桐远远跟在后面,看着车辆进了别庄,吩咐大乔,车子掉个头,往紫藤山庄回去了。

入夜,李桐吩咐在后园摆了香案,望空感谢祈告,刚站起来,就听到身后面宁远的声音,“你看,我说没事就没事吧。”

李桐急忙回身,宁远手里托着细棉纸包,笑眯眯看着她。

“你怎么又来了?”

“长公主怎么样?没事吧?”宁远指了指李桐身后的花厅,示意她进花厅说话。

“我没见到她。”关于长公主,李桐一个字也不打算再跟宁远说。

宁远仿佛有几分明了,将手里的细棉纸包放到花厅中的石头桌子上,解开,推到李桐面前,“窝丝姜糖,我亲自去给你买的。”

“我不爱吃这个。”

“你那个丫头,叫绿梅的?天天去买,我就知道你肯定爱吃这个,这姜糖确实是刚做出来的最好吃,你尝尝,我出城的时候买的,刚做好。”宁远一脸自得的笑,仿佛在说,这你可瞒不过我!

李桐低头看着推在她面前的窝丝姜糖,抬手往回推了推,“是水莲她们爱吃,我不吃这个。”

“吃一块吧,姜糖驱寒,你刚才拜月祷告的时间长,正好吃一块驱驱寒气。”宁远说着,双手托着那包糖,两条胳膊压着石头桌子伸过来,一直伸到李桐面前,“吃一块吧,就一块。”

“我说了不吃这个。”李桐没想到他会这样,简直要窘迫起来。

“主要是为了驱寒气,再说这糖也确实好吃,就一块,你尝一块。”宁远又往前伸了伸,李桐哭笑不得,只好伸手掂了块糖,放进嘴里。

宁远眉开眼笑,将纸包放回石桌上,自己也掂了一块放进嘴里,“这糖是好吃,这姜汁味儿好,吃一块身上就暖洋洋的。”

“你来,就是为了问长公主好不好?”李桐问道。

“不是,长公主怎么会不好。”顿了顿,宁远抬手拍着额头,“这话不知道怎么说,我想了一路,觉得这事得跟你解释解释。”

李桐侧头看着他,没说话,他要跟她解释什么?他设计让随国公府催长公主出嫁这事?

这事不用解释。

“我这个人。”宁远一脸严肃指着自己,“算得上心狠手辣,在北三路,他们都说我是土匪中的土匪,就是因为我比那些土匪心更狠手更辣。”

李桐看着宁远,看这开头,不象是解释长公主的事,那他要说什么?

“死在我手里的土匪和关外蛮人,我也不知道有多少。可有一样,我从来不杀女人和孩子,我围剿土匪,如果其中有女人和孩子,都会网开一面,许女人和孩子离开。”

“那卫凤娘这样的呢?”李桐脱口问道,卫凤娘的功夫,一般的男子也比不上吧。

宁远往花厅外瞄了一眼,“卫凤娘她爹卫大狐狸是北三路数得着的土匪头子,手底下有三百多号人,他很狡猾,狡兔才三窟,他有四处,两处明,两处暗,我盯他盯了一年半,才烧了他这四个寨子,把他和他那三百多号人,全部赶了出来,三百多号人里,有一半的人都是拖家带口,我都放了,包括卫凤娘,许她们带马,带干粮,就是银子,也许她们带一点,一人五两。”

“带马……”李桐忍不住嘀咕了句,宁远眉头一抬又落下,嘿嘿笑了几声,“你比卫凤娘聪明多了,当时卫凤娘站出来,说她的功夫比她爹还强几分,问我敢放她走吗?这有什么不敢的?”

宁远摊着手,“我就把她放了,不过她没走,那帮女人孩子哭天呛地,后来宁大狐狸就伏法投降了。”

宁远一句带过,李桐微微蹙眉,这句话带的太轻巧了,这中间肯定没那么简单。

“连卫凤娘这样的女人,我也觉得她是个女人,可是,老实说,我真没觉得长公主是个女人。”宁远这句话转的太陡了,李桐瞪着他,一时竟然反应不过来,“长公主不是女人?”

那她是什么?

“你这话什么意思?”

第三百九九章 猞猁和猫

“你见过猞猁吧?长的象猫,极其凶猛,要是女人是猫的话,那长公主就是猞猁,混在猫堆里,看着象猫,其实不是猫。”宁远又打了个比方。

李桐听的目瞪口呆,直瞪着宁远。

宁远摊着手,“你别这么看着我,我说的都是实话,咱们两个,一向实话实说,说真心话,我一直没觉得长公主能嫁人,这就象你能养只猫逗逗玩玩,可没人养猞猁逗着玩儿,对吧?所以,我的意思是说……你别这么看着我行不行?你这么看着我,我……”

“你这话的意思,既然你没把长公主当女人,那你就能对她下手了对不对?”李桐的反应快而准确。

“你想哪儿去了,我哪敢对她下手?”宁远一脸冤枉,“我干嘛要对她下手?我犯不着惹一只成精的猞猁……那个啥,我的意思是,长公主那里,也就你能说得上话,你是个明白人,你得告诉她,不是个女人,就别总把自己当女人,多难受?猞猁就是猞猁,成不了猫,该干嘛就得干嘛,我要说的是这个。”

李桐斜着宁远,一言不发,她就知道他拿了这包糖,后头肯定跟着大钩子!

宁远迎着李桐的目光,一会儿功夫就开始左右躲闪,“得让那只猞猁知道她不是猫,这不也是你的意思?大家殊途同归。”

李桐站起来,理也没理宁远,径直往回走,宁远跟在后面,“唉!怎么又这样,别说走就走啊,我还没说完呢……好吧,算了,天不早了,那我告辞了,你慢走。”

宁远对着空空的月洞门挥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