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小东西不但害苦了贵妃与太子,连哀家当初也是走了眼了!”太后闻言点了点头,感慨道,“早知道是那样丧尽天良的东西,怎么可能让她进东宫,可怜了哀家那两个双生的曾孙了!”

这话宋宜笑不太好接,毕竟崔见怜之前才污蔑过她,这眼节骨上附和太后说小崔氏歹毒,未免显得没器量。

至于反驳太后那就更蠢了!

所以她急速思索了下,柔声道:“如今四海升平、海清河晏,正是明君当世之时,天佑大睿之兆,足见皇室福泽昌盛,太后娘娘必然还会有更多皇曾孙、皇曾孙女的!”

“哀家倒还真想在这世上再赖些日子,至少看到你跟阿虚的孩子呢?”太后嘴上说着心疼曾孙,这会笑容却可称爽朗,可见也没有很悲痛--这倒不是太后对膝下子嗣冷漠,而是太后青年时候前前后后就死了二子二女,后来夺储时,又有三个女儿相继郁郁而终。

孙辈里,显嘉帝的皇嗣,小产的不算,能够落地的,少说也夭折了七八个!

晋国长公主在长女与次子之间,也生了两个襁褓里就去了的子女;

代国长公主的长子是才会走路就因一场风寒没了的。

这许多经历下来,太后再慈祥,对于小孩子的夭折也已经麻木了。

何况东宫已有太子妃嫡出的钟陵郡王,崔见怜就算不作死,她生的这两个孩子,在太后眼里也就那么回事。

所以这会感慨归感慨,却也没有很往心里去,笑吟吟道,“韦王妃是个会教孩子的,这点上连贵妃也不如她--看你跟小崔氏就知道了,那小崔氏依哀家看,纯粹就是贵妃惯坏的!好在你跟阿虚往后的孩子应该不用哀家操心,哀家瞧你就是个懂事的!养出来的孩子一准大方又得体!”

宋宜笑听出话里有话,顾不得害羞,忙起身请罪:“娘娘谬赞,臣妇年少无知,种种无礼冒昧之处,还望娘娘宽恕!”

“又不是生而知之的圣人,谁没有行差踏错的时候呢?有道是不聋不痴,不做家翁!”太后不在意的摆了摆手,含笑让她坐下,和蔼道,“哀家也是少年时候过来的,当初也没少叫长辈们操心,这会又何必为难你们?”

接下来太后没再说这个话题,只问了问燕国公府近况,就道乏让她告退了。

宋宜笑出了殿门之后,玉果忙给太后奉上茶水润喉,同时不解的问:“娘娘不是最不喜恃宠生骄之人吗?这宋夫人才给晋国长公主殿下和简公爷惹了个大麻烦,跟着不思己过,反而撺掇着简公爷为了个乳母大早上的进宫来求您!这样的人…”

照往常,太后哪里能容?!

“你这话就是给晋国还有阿虚拉偏架了!”太后呷了口茶水,面上已无方才的慈祥可亲,而是一片淡然,“哀家当然讨厌恃宠生骄之人,但这宋氏虽然惹的麻烦不小,追根问底,她做的事情却也是件件都有理有据!”

太后眼中露出一抹复杂,“韦氏撇下她改嫁时,她才八岁,走到今天,固然肯定用了许多手段,可在哀家看来,更多的却是委屈与无可奈何!”

“正如阿虚所言:能做无忧无虑的掌上明珠,谁愿意成天想方设法的算计人?”

“何况她明知道小崔氏的靠山是贵妃与太子,却还是坚持为丫鬟报仇--固然有些不分尊卑,却也足见她是个重情重义之人!”

“在哀家看来,这样的人再怎么心狠手辣,终究也有可取之处!”

玉果原本还想说什么,话到嘴边忽然注意到“重情重义”四个字,脸色一白,顿时把要说的话全吞了下去:太后当年陪先帝风风雨雨多少年,最后却险败于宠妃之手,即使赢了,可相濡以沫数十年的情份,多少回同生共死的恩义,十个孩子的见证--归根到底却要靠勾心斗角来取得本该理所当然的东西!

哪怕往事已远,这位大睿最尊贵的女人,每每想起那段经历,心里又是什么样的滋味?

所以,宋宜笑再不好、再卤莽,凭“重情重义”这一点,站在私人角度的太后,就不怎么想为难她--倘若先帝是个重情重义的人,太后母子又怎么会受那些年的罪!?

“何况她那样的处境,若没几分心计,恐怕早就尸骨无存了!”太后没注意到玉果的失态,继续道,“那样的话她的冤屈又到哪里去说呢?”

所以说到底,“宋氏也不过是个可怜人罢了!纵然要怪她歹毒,先该论罪的难道不是她父母祖母这些不慈之人吗?一个女孩儿打小没人护着已经够凄楚了,还不许她自己护着点自己不成?!”

况且,“阿虚这个做丈夫的都能宽容她,哀家何必做这个难人?”

玉果这会哪还敢说宋宜笑不好?小心翼翼道:“娘娘言重了!其实这回的事情,本来就是崔侧妃引起的,宋夫人纯属无辜--奴婢方才犯蠢了才会那么问!”

“其实哀家方才也不是没有敲打那孩子!”太后知道她是看着简虚白长大的,难免有所偏向,闻言也不怪罪,温言道,“毕竟就像晋国担心的那样,夫妻之间哪有不吵架的?寻常吵吵打打,哀家也不是没那器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那孩子若把对付小崔氏的手段用在阿虚身上,哀家可也是受不了的!”

毕竟,“哀家对她的偏心也就是跟对小崔氏比罢了!阿虚可是哀家一手带大的,除了太子之外,哀家孙辈里最亲最疼的就是他!”

玉果忍不住道:“既然如此,娘娘方才的敲打却为何只是点到为止呢?”

“那宋氏小小年纪就能从爹不疼娘改嫁、祖母不爱继母不贤的处境里谋取生机,这样的人才,还用得着长篇大论?”太后摇着头,道,“跟聪明人说话最好的一点就是不必赘言,点一句她就明白了--她要是听得进去,已经足够;她要是听不进去,哀家说再多也无用,还费那功夫做什么?”

横竖,“哀家又不是马上就要死了,区区一个孙辈,再有才干,还怕她翻了天去不成!?”

到时候宋宜笑若不识趣,“哀家正可以告诉阿虚,哀家今儿个多么的好言好语,足显对她的信任!结果呢?她跟小崔氏一样,辜负了哀家,也深深伤了哀家的心--到那时候哀家再说要从重处置她,你说阿虚还有什么好讲的?”

太后揉着额,叹道,“这也是从那暖美人身上总结的教训了!有道是英雄难过美人关,真真是正理!哀家是决计想不到,都这把年纪了,还得操这个心--你说这法子若对阿虚媳妇有用,回头哀家是不是也对那暖美人好一点,把她惯得轻狂了,拿了把柄再翻脸,如此说服皇帝的把握,会不会大一点?”

玉果闻言苦笑。

…宋宜笑自不知道太后的想法,她且喜且忧的出了宫门:喜是太后虽然话语中有些含义,但总体态度显然是好的;忧的是自己方才根本没机会提到赵妈妈的事,甚至连简虚白的踪迹都没能问一句。

如今她自己倒是好端端出来了,却不知道乳母在什么地方、是个什么景况呢?

抱着万一的希望,她决定先回家看看。

这时候虽然已近正月下旬,但因为倒春寒的缘故,半路上又下起雪来。

雪里夹着砂,噼里啪啦的打在车顶上,听着都替外面的行人疼--宋宜笑偶尔掀起帘子朝外看,见街上的行人都在纷纷走避,便对锦熏道:“你问问外面,咱们要不要也找个地方躲一躲?”

片刻后,侍卫首领拨马到车边禀告道:“夫人放心,这点雪砂不算什么!如今天冷,车里虽然有炭,但还是早点回府妥当,不知夫人以为如何?”

宋宜笑本来就想早点回去,闻言道:“那就这样吧!”

说到这里,那侍卫首领正要离开,却恰好有名下属过来回禀事情--因为离马车很近,宋宜笑大致听到几个词“雪砂”、“斗笠”、“士子”,便随口问:“是什么事?”

“回夫人:方才属下看到街角屋檐下,有名士子在避雪,瞧着衣裳有些单薄,便命人送了斗笠跟氅衣给他,如今说的正是这个。”侍卫首领忙道,“毕竟眼下春闱在即,若这眼节骨上染了风寒,可不是闹着玩的--属下也没其他意思,就是不想那人十年寒窗付之东流!擅做主张之处,还请夫人责罚!”

他其实也不是故意瞒着宋宜笑做好人,主要那人是个年轻男子,宋宜笑又也年少,当街做主送人家东西,哪怕是出于好心,也容易惹闲话;若宋宜笑说不送吧,传了出去又难免被议论不善良不仁义。

总之就是横竖不对。

所以还不如不告诉主母,以自己的私人身份去帮那士子。

这个道理宋宜笑也明白,闻言轻笑道:“这是积德的事,有什么好责罚的?”

说了这句,又问他,“我之前出入好像一直是你跟着的?还不曾请教你姓名?”

“贱名岂敢劳夫人见问?”侍卫首领明白自己这是被主母上心了,虽然说他不归宋宜笑管,但现在谁不晓得简虚白宠爱妻子?这会自是窃喜不已,暗想果然好人有好报,“属下余士恒,字寿之!”

车马辘轳远去,燕国公府一行人却未注意到,街角刚刚穿戴好斗笠与大氅的年轻士子,正若有所思的收回视线:“那侍卫说是奉了首领之命援手于我,可回去时却直接走向了马车复命--这么说,真正想助我的,是车中之人?”

他不是世宦门第出身,又是前几日才抵达帝都的,这会自然无法推测出那行人的来历,但,“瞧规制绝非寻常权贵,待我金榜题名之后,自会再见,届时总有还这个人情的时候!”

这么想着,士子方才释然,一拂广袖,洒然而去!

第192章 崔家请罪

宋宜笑回府后一问,简虚白跟赵妈妈都没回来,且也没什么关于他们的口信传来。

她闻言自是非常失望。

强打精神看完了数日后婆婆寿辰的礼单,宋宜笑正要问锦熏看了大夫不曾,却有小丫鬟上来禀告:“夫人,成夫人求见!”

“成夫人?”宋宜笑一时间没想起来这是谁,巧沁在旁道了句:“可是崔侧妃之母成夫人?”

她才恍然,不禁蹙眉:“她一个人来的?可说为什么要找我?”

小丫鬟恭敬道:“回夫人的话,成夫人身边还带了个二十来岁的妇人,瞧打扮像她儿媳妇,只是奴婢没见过崔家人,不敢确定。”

又说,“成夫人只说求见夫人,其他话都没说。”

“罢了,算算辈份她是长辈,来都来了,总不能朝外赶。”宋宜笑思忖了会,道,“请她们到花厅奉茶,说我换身衣裳就过去!”

片刻后她到了花厅,成氏二人看到,连忙起身迎接:“燕国夫人!”

“成夫人不必多礼!”宋宜笑矜持的点了点头,在上首落座后,又命人重新看茶,自己也接过巧沁递上的茶水呷了口,方淡笑着问,“不知夫人亲自前来,有何吩咐?”

她这么开门见山,成氏也不敢兜圈子:“吩咐岂敢?妾身是为教女无方,前来向夫人请罪的!”

说到这里,成氏眼眶一红,呜咽出声,“妾身糊涂啊!这些年来只顾溺爱小女,总是舍不得责怪她,只道她大了之后自然就会知道分寸,不想…不想她竟…竟…”

她悲痛得说不下去了。

宋宜笑心下了然:“看来崔见怜身死的消息已经传到崔家了--贵妃真是动作好快!”

这么点时间,不但告诉了崔家崔见怜的结局,还让成氏做好准备,前来燕国公府代女请罪--看来崔贵妃这回也是动真格了!

“真是可惜,要照我之前的计划,正好趁这个机会把柳家拖下水!”宋宜笑轻抚着玉镯,温言细语说着宽慰成氏的话,心里却在暗暗惋惜,“但婆婆说这事儿她去办,叫我不要操心,如今却不好这么做了!”

成氏本来就是慑于贵妃,才强按丧女之痛前来请罪的,这会听着宋宜笑好言相劝,心中越发悲痛难捺:“就是这小贱人害死了我的怜儿,可我现在非但不能拿她怎么样,还要全力以赴求得她原谅!贵妃怎么这么狠心!怜儿可是她的亲侄女啊!”

这么想着,她越发不愿意说赔罪的话了--只是成氏爱女心切,肯昧着良心替崔见怜开脱,她同来的青年妇人,也就是她长媳林氏可就不这么想了!

“婆婆怎么这么糊涂?!”林氏听出婆婆哭声里的悲愤不平,频频蹙眉,“凭小姑子做的事情,谁家容得下她?何况是皇室!如今贵妃叮嘱咱们来燕国公府请罪,正是给咱们一个从轻发落的机会!结果婆婆这会心疼女儿的意思瞎子都能看出来了,这哪是来赔罪?这根本就是来给燕国夫人添堵!”

林氏跟崔见怜的关系倒也不是不好,但姑嫂关系再好,也比不上自家前途要紧啊!

这会她觑到一个机会,立刻打断了成氏的哭声,提醒道:“娘,咱们在家里说好的,给燕国夫人赔罪的礼单…”

成氏正哭得噎气,闻言随手抽了出来给她--林氏接过,趁机亲自捧上堂,小声道:“燕国夫人请不要跟家母计较,贵妃娘娘跟前的人亲口说了:家母若是会教女儿,妾身那小姑子也不至于糊涂到那地步!娘娘是明白人,绝不会让您受委屈的!”

“这位奶奶言重了!”宋宜笑扫了眼林氏,林氏忙道:“妾身娘家姓林,是崔家长媳!”

“林奶奶。”宋宜笑和蔼道,“奶奶太客气了,亲生骨肉,哪个做娘的能不心疼呢?成夫人的心情,我能理解,不会放在心上的!”

林氏听出她话里的意思,顿时面红耳赤:成氏倒是心疼崔见怜这亲生骨肉,可崔见怜若非不把自己亲生的双生子当回事,又怎么会被向来疼她的亲姑姑灌下毒药?

做嫂子的羞愧之余,越发觉得婆婆跟小姑子坑人--崔见怜横竖已经死了,一了百了,成氏年纪也大了,无所谓。

可林氏跟丈夫、还有他们的孩子以后还要过日子的好不好!?

“夫人宽宏大量,妾身铭感五内!”林氏心念电转,想起贵妃派人到崔府传话时,曾言“不说这回的事情全是崔侧妃作的孽,单说那宋夫人,小小年纪就懂得隐忍,足见是得了韦王妃真传的,这样的人物,好端端的若非坏了脑子,谁肯去惹她”,一咬牙,“有件事情得跟夫人禀告下!”

底下成氏还在哭,宋宜笑听得心烦,支了颐,漫不经心的问:“噢?”

“妾身的夫君,不久前发现刑部侍郎柳振溪,与其家人,似有许多不法之举!”林氏特特咬重了“夫君”二字,暗示这事儿主要出力的是她丈夫,“不日证据齐全后,必然上表弹劾!”

“这事跟我禀告做什么?”宋宜笑闻言却只是一笑,“我一介女流,从来不问前头事儿的!”

林氏赔笑道:“妾身知道,妾身只是想着,柳振溪的胞妹,曾为夫人在娘家时的继母,夫人您向来孝顺,必然对柳家也有一份情义。只是这国有国法…”

宋宜笑这才道:“你的意思我明白了,确实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既然柳家做了有负圣恩的事情,慢说我一个后宅妇人,压根插手不了这样的正事;就算我有说话的机会,又怎么可能因为亲戚的关系维护他们呢?”

她郑重叮嘱,“还请你转告崔大公子,千万莫要顾忌我,我虽然只是妇道人家,却也知道天地君亲师,君在亲前!”

说到这里一叹,“柳家舅舅也真是糊涂!陛下待他,可是不薄啊!”

“夫人说的是,这柳侍郎着实该死!”林氏明白她言下之意是尽管下狠手,千万别客气,会意的保证了一句之后,心头暗自凛然:“这声舅舅喊的如此自然,不知道的,还以为当真是她亲舅舅呢!”

这样的主儿,也难怪贵妃都明说不想轻易跟她对上!

…告退出燕国公府后,马车到了大街上,成氏才接过媳妇递上的帕子擦了擦脸,看着林氏欲言又止的样子,淡声道:“你想说什么?”

“媳妇不敢!”林氏虽然对婆婆此行很不满意,但到底不敢公然指责婆婆的不是的,闻言忙道,“只是媳妇愚钝,不明白娘方才为什么…”

说到这里乖巧的住了口。

“你的想法我岂不知?”成氏嘿然道,“无非是觉得我刚才替怜儿抱屈的态度太明显,生怕我把那宋氏得罪得更深,以至于耽搁了你们的前途,是也不是?”

“娘您想到哪儿去了?”林氏当然就是这么想的,但她肯定不会承认,“媳妇只是觉得娘素来沉稳,今儿这样定然有用意!”

她本来不过随口一说,不想成氏还真点了点头:“我好歹也是做祖母的人了,怎么会连这点城府都没有?方才之所以明着给那宋氏添堵,确实是在为你们着想!”

说到这里叹了口气,“怜儿…她犯的糊涂,拿自己命抵了不说,还连累了咱们这一家子!贵妃又说那宋氏非同常人,是极有心计的!你说这样的人物,咱们直接上门去请罪,哪怕是给她磕头敬茶,她场面上说不计较了,心里岂能不怀疑咱们面服心不服?”

尤其崔家人本来就是面服心不服!

“所以,横竖我这把老骨头也没什么好活的了,不如就出头去给你做个反衬--这样既显得你通情达理,又可打消那宋氏的怀疑!”

成氏疲惫的靠到车壁上,“如此我可以不太违心,你们以后的前程也不会受到太大影响…也算是,我对得起儿子又对得起女儿了!”

说到这里想起才十七岁的爱女,她又落下泪来,却还是强撑着叮嘱媳妇,“往后多跟宋氏走动,一定要让她相信,你们不像我,你们是真心想跟她交好,且崔家马上会由你们当家作主!”

林氏这才恍然,又愧又惭,不顾车厢狭窄跪了下来:“娘一番苦心,媳妇蠢笨不明,妄自揣测,实在罪该万死!”

“这事儿归根到底其实怪我!”成氏摆了摆手让她起来,泣不成声道,“早知道有今日,当初我就不在你们爹面前说那些话了!那样的话你们爹也没机会要求送她进东宫--本以为是为她好,谁想却害了她一辈子不说,连带两个无辜的外孙也没了!我…我心里好恨好悔!!!”

--当年獒犬之事后,崔见怜被赶回家,成氏心疼女儿,在丈夫崔子玉面前抱怨外甥陆冠伦胳膊肘朝外拐,不想崔子玉趁机提出疏远衡山王府,将女儿许给贵妃的亲生骨肉。

那时候成氏正对陆冠伦不满,又觉得无论是太子侧妃还是梁王妃,确实都是一个不错的归宿,被丈夫一顿劝,也就赞成了。

之后的六年,如宋宜笑在去年上巳宴上推测的那样,崔见怜一直被当成未来宠妃教导,直至入东宫。

成氏跟崔贵妃一样,都以为给她铺了一条锦绣路。

谁能想到,崔见怜却把这条无数人羡慕嫉妒恨的荣华之路,走成了身败名裂的断魂途?

成氏悲痛欲绝的时候,宋宜笑却总算把一颗心放了回去:简虚白回来了!

他还带回一个好消息:“赵妈妈与她的外孙,半个时辰前都已经被送出宫门。我在不远处看了一眼,他们受惊不小,但精神瞧着不坏,应该没吃太多苦头!”

宋宜笑忙问:“那怎么还没回府?”

“回府?”简虚白看了她一眼,摇头道,“不管怎么说,太子的双生子没了,这种情况下,我也只能保他们一条命。再多要求的话,太子面子上却也过不去了!皇外祖母再疼我,太子到底是储君!”

“那…”宋宜笑知道他说的是事实,赵妈妈怎么也是尤庆春的亲娘,尤庆春进入燕国公府还是托了她的面子,如今出了事,哪可能彻底摘清?

她沉默了一下,小心翼翼的问,“那太子打算怎么处置他们?”

“娘跟皇外祖母商量下来,觉得小崔氏到底是太子侧妃,若行为太过不当,对太子影响实在不好。所以决定把双生皇孙的死因都推到小崔氏丫鬟小蛮头上!”简虚白沉吟道,“至于尤氏等人,场面上是不会提到他们的。太子也不想太过迁怒,只说不想再在帝都看到这些人--皇外祖母决定让他们立刻起程,贬离帝都八百里外,至于去哪个方向,我回来时,主事的内监还没想好!”

宋宜笑愣了愣,看向屋角铜漏:“立刻起程?现在已经不在帝都了?”

见丈夫颔首,她心里顿时空空落落的:那个取代亲娘角色、一心一意待她的乳母,就这么,走了?

一走就是八百里--今生今世,兴许再也见不到了吧?

第193章 挖坑

简虚白看着妻子失望无比的模样,心有不忍,温言道:“如今正在风头上,皇外祖母让他们立刻离开,也是为了他们好--过几年尘埃落定,没人管这事了,再让他们回来,就算照太子的话不进帝都,在京畿待着,你去看望也是极方便的。”

“只要他们过得好,我就放心了!”然而宋宜笑闻言却摇了摇头,叹道,“尤庆春再不好也是赵妈妈的亲生女儿,若非我想算计崔见怜,之前那几个月里也不是不能给她个悬崖勒马的机会。说到底,这件事情上是我对不住赵妈妈!当年他们夫妇冒险助我脱困,这回我却为了芝琴,眼睁睁看着他们的女儿步入绝境!”

她自嘲的笑了笑,“所以他们走之前不跟我照面也好,否则我真不知道届时要怎么说?”

“说起来你好像跟那尤氏见的也不是很多,却是怎么察觉到她心怀不轨的?”简虚白知道她话是这么说,但心里肯定是难受的,便故意岔开话题,道,“毕竟你对赵妈妈那么信任,按说绝不会轻易怀疑其亲生女儿吧?”

宋宜笑苦笑着道:“你说的对,一开始的时候我根本没怀疑过她。直到前些日子,你回来跟我说,她儿子撞在你身上--我才上了心!”

简虚白闻言道:“可是你追问尤氏撇下孩子去做什么事时,发现她行踪可疑?”

“她当时的回答非常合理,倒没听出来不对。”宋宜笑却摇头,“只是你不知道,早先赵妈妈才介绍她来府里做事时,我想给妈妈面子,所以打算对她委以重任,结果不只赵妈妈不肯,巧沁也给我使眼色不同意!”

事后,“我自然要问巧沁缘故,巧沁告诉我,尤庆春性情软弱,不堪重任!”

将巧沁所言,尤庆春在尤家时,为了侄子一句话,便夺了独子手里的鸡汤给侄子喝的经过,大致说了遍,宋宜笑微蹙双眉,道,“我既然知道这件事,再听尤庆春说她是为了报恩,才经常抢锦熏她们的差使,我当时就觉得她在撒谎了!”

简虚白饶有兴趣的问:“为什么呢?我倒觉得她这理由也不是说不通?”

“理由说得通,但她抢着做的事情不对!”宋宜笑淡淡道,“按照巧沁的描述,尤庆春应该是非常怯弱,甚至连为母则强这条,在她身上都不怎么起作用的!这种性情的人,即使想报恩,也不会拣那些容易出风头的事情抢着做,只会把那些不起眼的、没人愿意做的事儿揽下!”

简虚白颔首道:“她连你贴身大丫鬟的差使都敢抢,瞧着确实不像是因为侄子一句话,就把巧沁给她孩子熬的鸡汤夺了下来的人!”

宋宜笑道:“我当时只是怀疑,所以趁着贺玉山公主芳辰那回摔在雪地里,回府的路上故意弄坏了翟衣,想试一试她--结果翟衣修好后,我叫锦熏私下拆开来检查,发现里头搁了东西!这才确认,尤庆春确实是居心不良!”

她叹了口气,“当初奶爹被京兆拿下狱,看来也是尤庆春夫妇的苦肉计了!只是我不明白,她就算不跟付俊昌闹那么一出,直接跟赵妈妈说想进府来当差,我那时候正缺人手,就算不缺,瞧赵妈妈面子也不会拒绝的!却又何必这样折腾?”

“这事儿我倒有点头绪!”简虚白闻言却道,“这回出卖你的只是尤氏,赵妈妈夫妇皆是不知情的--听说你对这奶姐向来不坏,她出阁时,你给她的添妆十分可观?”

宋宜笑脸色不太好的点了点头。

她被自己爹娘卖都不是一次两次了,对于被个奶姐出卖,自然不至于承受不住。

但这种感觉无论多么有经验,总不会好受就是了。

简虚白看了出来,伸手过去握了握她腕,以示安慰,这才道:“我猜问题就出在这里!”

“我给她添妆的东西,都是精挑细选的,不可能有什么忌讳啊!”宋宜笑闻言惊奇道,“就算有,那也肯定是无心之失--尤庆春居然就记恨我到这地步?”

这可比尤庆春乃是受到威逼利诱才出卖她的更叫人闹心了!

简虚白道:“你别急,听我说:那付俊昌,之前你奶爹下狱时,咱们就查过他底细的,只是一介寻常升斗小民,对不对?他娶尤氏本是门当户对,结果尤氏的嫁妆却格外丰厚,你说他能不好奇吗?”

宋宜笑明白了:“你是说,不是崔见怜、柳家、裘漱霞这些人先去找他们夫妇,倒可能是他们夫妇为钱帛所惑,主动去找了那些人?”

“有道是富贵险中求,你虽然待赵妈妈极好,赏赐上面从不手软,但赵妈妈不仅仅有女儿,更有儿子媳妇的。”简虚白哂道,“尤氏跟她嫂子关系又不好,所以正常情况下,她跟她丈夫从你手里根本捞不着什么好处!”

宋宜笑默然,她知道赵妈妈夫妇对尤庆春不坏,这从当初听说尤庆春母子吃了亏,尤宏马上亲自打上门去可见一斑!

但在家产的分配上,尤宏跟赵妈妈肯定还是更偏向儿子孙子。

毕竟,眼下大家都是这么做的。

“但你当年算计柳氏时年幼,不得不依靠赵妈妈夫妇帮忙。”简虚白又道,“这两人虽然无意背叛你,却到底不是专门干这行的,数年下来,不小心被自己女儿套了口风去,也是有的!本来就在打着从你身上捞钱主意的尤氏与付俊昌,哪能不动歪脑筋?”

“知道了这么个秘密,他们要么讹诈我;要么就是卖消息给我的仇人!”宋宜笑沉着脸,“前者他们没胆子!就算我不动用燕国公府的势力对付他们,赵妈妈跟奶爹、还有他们的儿子媳妇也不会答应的!”

毕竟尤庆春跟付俊昌从宋宜笑这里得不到太大好处,但赵妈妈夫妇,还有他们的儿子媳妇乃至于孙子,一家子前途可都在宋宜笑身上!

不管是为了忠心还是为了利益,他们都不可能希望宋宜笑倒台!

何况当年算计柳氏,主意是宋宜笑出的,动手的可是赵妈妈夫妇!

这事的真相若曝露,宋宜笑有如今的地位,未必会死,他们两个却是稳稳的没活路!

所以尤庆春与付俊昌应该是选择了把消息卖给宋宜笑的仇人--柳家!

想到这里,宋宜笑叹道,“难怪柳振溪会投靠裘漱霞!”

之前以为柳家选赵王,是纯粹怕被自己挟燕国公府之势报复。

现在才知道,他们也是怕被卖掉--毕竟魏王这边最强势的支持者代国长公主,是简虚白的嫡亲姨母,与燕国公府的关系谈不上多好,但也是正常亲戚。若知道了外甥媳妇的把柄,代国长公主可未必肯支持柳家报复宋宜笑!

只会拿了这个把柄,威胁宋宜笑设法劝说简虚白,转而支持魏王!

谁叫简虚白一个人的份量,比整个柳家都重要?

到时候除非宋宜笑一口回绝,丝毫不给代国长公主斡旋余地,否则柳家没准会被代国长公主顺手收拾了,给外甥媳妇做份见面礼!

而赵王那边的裘漱霞,虽然也是简虚白的表舅,却向来看简虚白不顺眼,简直就是公然欲置这表外甥于死地而后快--这人是绝不可能去拉拢简虚白的,柳家要找靠山,还有比他更好更安全的选择么?

“只是尤氏跟付俊昌光顾卖消息,却忘记柳家固然畏惧咱们,但对于他们来说却也是个庞然大物了!”简虚白哂道,“我估计他们想大赚一笔,却落入柳家手里,被迫答应来咱们府里卧底--但那付俊昌显然比尤氏更狡诈,却玩了一手花样,哄得尤氏答应跟他做一场戏,独自前来!”

宋宜笑闻言恍然:“是了!若非奶爹下狱,尤庆春与付俊昌和离,她这回惹的事,连赵妈妈这个亲娘都牵累了,丈夫又怎么可能逃得了?”

但现在夫妻和离已有数月,尤庆春罪行再深重,正常情况下,也牵累不到已经和离的前夫!

说到这里宋宜笑又蹙眉,“但,他们的独子,怎么也被带来咱们府里了?”

虽然说那小孩子瞧着就像是被打怕了的样子,可到底是夫妻两个的独子--宋宜笑不禁无奈的想:“难道这就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吗?我自己不得父母喜爱,于是又遇见个不把亲生骨肉放心上的崔见怜,莫非尤庆春夫妇也是这样的人?!”

却听简虚白道:“尤氏再愚蠢,也该知道谋害一品诰命是何等危险之事,一个不小心,便要去了性命的!这种情况下她还愿意来,原因不外乎是爱极了付俊昌,宁肯为他担下一切风险!”

说到这里他玩味一笑,看向妻子,“你可知道,那些虚情假意之人,在这种时候会对尤氏说什么?”

宋宜笑下意识问:“说什么?”

“会立刻指天发誓,三生三世都忘不掉尤氏,不管将来如何,誓与尤氏同生共死!”简虚白讥诮一笑,“总之就是怎么感天动地怎么来--反正这类人通常都不怎么相信报应的!”

宋宜笑偏头想了会,还是不明白尤庆春做什么要带着孩子来卧底:“那不是更要把孩子留在付俊昌身边吗?不然他年纪轻轻的,若没了妻子也没了儿子,怎么可能不再娶?就是他自己愿意,他家里也不答应啊!”

简虚白笑着道:“所以说善窈你还是忒天真了点,不明白这类人的心思啊!你说的这个想法,是真正想记住尤氏的人才会去做的;但付俊昌既然只是哄那尤氏去卖命,又怎么可能这么考虑?”

他意味深长道,“你道这种人为什么要向尤氏发誓?无非是因为他怕尤氏会反悔,到时候没人代他去死了可怎么好?所以他考虑的说辞,全部都是让尤氏放放心心的上路--比如说,把两人的独子交给尤氏带走!”

“这不对吧?”宋宜笑闻言,呆了好一会,才道,“小孩子跟着尤庆春更危险,做亲娘的怎么可能同意?!”

简虚白闻言笑了笑:“你之前说,那小孩子瞧着就是被人打怕了,你以为是谁打的?”

“当然是付俊昌…难道不是?”宋宜笑毫不迟疑的回答,答到一半却见丈夫唇角笑意加深,心头一跳,“可之前奶爹下狱那会,就说付俊昌打伤了孩子啊?”

“咱们还没自己的孩子,所以你不大清楚:似那孩子的年纪,其实是不大记事的。”简虚白温言道,“我倒听皇外祖母他们偶然提过--也就是说,那孩子平常若只有付俊昌打他,到咱们府里来这几个月,怎么也该缓过来点了!既然没有,那说明,打他的人,就在他身边!”

他似笑非笑道,“说不定,付俊昌平时反而比较宠这孩子,是以拿了他给尤氏做抵押,说若尤氏母子出事,自己也不活了什么的,多么可信?”

见妻子一脸不可思议,简虚白端起茶碗浅啜,眯眼暗忖:“拿付俊昌做幌子,给善窈讲了这么多虚情假意之人的可恶嘴脸--下回即使苏少歌再花言巧语,她也应该不会相信了吧?”

--他对尤庆春夫妇才没什么兴趣,讲了这么半天,目的不过是给政敌兼可能的情敌挖个坑罢了!

简虚白正暗自得意,门却忽然被叩响,两人同时道了声“进来”,小丫鬟旋即入内禀告:“公爷、夫人,门上来了道恼的,说亲家奶奶的娘家母亲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