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皇后现在倒很满意聂舞樱了——这女孩儿身世再尴尬再不好听,晋国长公主对她的宠爱却是毫不掺假的!

在夺储中输得一败涂地的肃王,现在非常需要晋国长公主的支持与庇护!

“这对比翼栖连理枝血玉簪,出自魏宣宗时名匠叶珠夫之手,魏末时作为我青州苏氏之女的嫁妆,陪嫁到西凉沈家。”苏皇后将早就准备好的紫檀木匣从矮几下抽了出来,木匣约莫一尺见方,匣面雕着并蒂莲与比翼鸟,侧边是缠枝牡丹花叶,四角包了金箔,金箔上各嵌着一颗夜明珠,华贵却古朴,透露出分明的岁月气息。

打开后,但见匣中垫着的锦缎上,赫然是一对罕见的血玉簪,鲜艳如血,精致非常:簪身浑圆,簪头上为比翼鸟,下为连理枝,羽毛栩栩、枝叶如生。

皇后望着这对血玉簪,眼神中透露出追忆,“那时候西凉沈家立三子沈藏锋为继承人,沈藏锋自幼与凤州卫氏嫡女定亲,这对簪子在他们成亲之前就被送到了卫氏女手里。后来卫氏女与沈藏锋虽然经历魏末雍初的乱世,却也恩爱一世,白头偕老。”

她把匣子递向肃王,“沈藏锋的孙女出阁时,又将这对簪子带回青州苏氏,时隔两百余年,便作了我嫁与陛下时的压箱底之物。如今我也将它作为给聂舞樱的礼物,盼望你们往后,能与沈藏锋及卫氏女一样,纵然经历波折,亦能太平如意,安享儿孙满堂之福!”

紫檀木匣与苏皇后祝福的话语转达至晋国长公主府后,晋国长公主摩挲着匣身,唏嘘良久,方命人将聂舞樱唤到跟前:“好生收着,这对簪子,不仅仅本身价值连城,亦是皇后一番苦心!”

聂舞樱小心翼翼的接住:“是!”

长公主同意女儿收下比翼栖连理枝血玉对簪,等于是半公开的允诺了婚事。

不两日,太后懿旨降下,封裴幼蕊、聂舞樱分别为景敏县主、景慧县主。

景敏跟景慧都不是县名,而是纯粹的封号——本来皇家只打算给聂舞樱册封县主的,册封的唯一原因也就是怕肃王没面子。

毕竟肃王争储失败已经处于低谷了,这时候再给他娶个私生女的正妃,哪怕别人知道他跟聂舞樱原就两情相悦,也难免觉得这位曾经的皇帝嫡子已坠入尘埃,连个正正经经出身的王妃都娶不到了,只能屈就一个父不详的所谓“义女”。

但从显嘉帝补偿的心理,以及为肃王的将来考虑,聂舞樱却是最合适的人选。

所以只能给聂舞樱提身份了,无奈聂舞樱父不详,“养母”又已贵为长公主,唯一能提身份的方式,只能册封她本人。

作为“义女”,当然要比亲生女儿低一级,因此只封了县主——但皇家的态度已经表现出来了:肃王妃尽管身世尴尬,却是受到皇室承认与重视的。

而将她许给肃王,也绝对没有瞧不起肃王的意思!

只是懿旨才拟好,晋国长公主闻讯之后却亲自进了趟宫,找到显嘉帝商议:“如今幼蕊也在我膝下,与舞樱朝夕相处情同嫡亲姐妹,如今只封舞樱却不封她,虽然那孩子素来懂事,绝不会因此生出什么想法来,可我瞧着却怪可怜的。”

区区一个县主,外人看来尊贵,对于皇家来说不过是一道旨意、每年一份俸米的事儿,皇帝一向敬重晋国长公主,闻言自是不假思索的应下:“那就一起封县主罢!”

如此,裴幼蕊沾了聂舞樱的光,从裴小姐成了景敏县主。

不过虽然有很多人羡慕她的好运,裴幼蕊本身其实没有很高兴,场面上谢了恩之后,依然足不出户的守着父孝,言谈举止一如往常,丝毫没有因为得封县主喜出望外、恃宠生骄的意思。

有羡慕嫉妒恨的人私下议论她傲慢,一介父母双亡、与兄嫂也不亲的孤女,何德何能受到晋国长公主这样厚待?

但晋国长公主听到这样的传言后却冷笑出声:“我就是喜欢幼蕊这样不为富贵所动的气节,那起子稍微抬举下就轻狂得恨不得上天的东西,才不配我上心哪——何况谁说幼蕊是孤女?义母难道就不是娘了?!”

长公主这番话传出去后,裴幼蕊反倒落了个“沉稳纯孝”的名声,虽然她年岁在这时候算长的了,而且至少也要孝满后才能出阁,但明里暗里试探长公主口风,透露出提亲之意的人家倒多了起来。

只是裴幼蕊不管来提亲的人是谁,一律借口孝期无心谈论婚嫁,统统拒绝——长公主舍不得说她什么,想着自己横竖现在身体不错,还能护她几年,遂也就这么算了。

倒是聂舞樱,县主之封后不几日,圣旨下来,赐婚肃王。

VIP卷 第三百零五章 变故

不管肃王前程如何,也不管聂舞樱这个“义女”的身世有多么不名誉,圣旨下来之后,各家还是纷纷备礼道贺。

东宫给两边的贺礼尤其隆重——作为胜利者,在时下这眼节骨上该对弟弟们表现出足够的大度,这点不用太子妃提醒,太子也心里清楚。

更何况晋国长公主从前没少照拂东宫。

“据说皇后娘娘赐了一对比翼栖连理枝簪子给妹妹,乃是苏家从前魏时候传下来的物件,是用罕见的血玉雕琢而成。”虽然这天长公主府贺客如云,但聂舞樱本身不是八面玲珑的人,一群人围着她,她非但没觉得众星拱月,反而有些局促。

寿春伯夫人看出她的不安,存心缓和气氛,就提出,“未知妹妹能不能让咱们开一开眼界?”

聂舞樱闻言松了口气,起身道:“我这就去取!”

片刻后她亲自捧了紫檀木匣出来,打开之后,难得一现的血玉对簪让众人都啧啧称奇。

因着崔贵妃去世,太子夫妇得守孝,怕冲撞了喜气,这天太子妃就没过来。

但太子妃的胞妹卫银练,之前由于宋宜笑的关系,与聂舞樱也算有些交情,却是在场的。

见状掩袖笑道:“说起来这对簪子与我们卫家也有些关系呢!我们瑞羽堂在两百多近三百年前的一位嫡女,曾从准婆婆手里接下过这对簪子——那位嫡女后来与夫婿恩爱非常,乃是世人皆羡的琴瑟和谐。皇后娘娘赐这对簪子给县主,可是极好的兆头!”

这个典故知道的人不多,毕竟是两三百年前的事了,就是晋国长公主,若非听了肃王转述苏皇后原话,也不晓得的。

此刻听卫银练这么一说,众人都起了好奇心,纷纷追问。

卫银练看到这场面倒懊悔了,今儿个的主角原该是聂舞樱,她无心一番话竟有些喧宾夺主,自不敢多言,只道:“其实就是前雍开国时候,西凉沈氏阀主夫妇的事情。”

结果这话出来,顿时冷了场:卫银练先前说得含糊,其他人对于卫家祖上之人,尤其是女子,自然不那么清楚,可一说前雍开国时西凉沈氏的阀主——这个稍微看过几本史书的人谁不晓得?

毕竟那会阀阅可没衰微,海内六阀任何一位阀主都不容小觑,这位沈阀主不但是魏末群雄逐鹿的群雄之一,还是前雍开国时的功臣,在当时可谓是名动八方,乃是魏末雍初必提的人物之一。

作为紧接着雍朝之后的大睿,哪怕是女眷,也不会对他一无所知。

重点是,沈阀主的平生固然如苏皇后所言,虽然经历跌宕起伏,终究与妻子相依相携白头到老,安享晚年儿孙绕膝之乐,寿终正寝——但他在前雍定鼎之后没几年,就自请回了桑梓西凉。

名义上是驻守边疆,实则是受到了皇室的猜忌,不得已而为之。

毕竟沈氏在前魏一朝,嫡支明沛堂可一直都是长居帝都的。

如果不是受到了雍室的逼迫,沈阀主何以在壮年就携妻带子返回家乡?

而眼下大家都知道,肃王在帝都待不了多久了,一旦显嘉帝驾崩,他吊唁完后,就会离都就藩——皇后送这么对簪子给聂舞樱,期许她跟肃王以后能如沈阀主夫妇一样,固然远离帝都繁华,却也平平安安和和乐乐一辈子,也还罢了。

这会太子妃的胞妹点出了沈阀主,却是什么意思?

“难道东宫很不满意皇后娘娘此举吗?”包括宋宜笑在内,一时间众人心里均这么想,“莫非东宫认为皇后娘娘拿沈阀主夫妇勉励肃王,有暗指东宫不念手足之情,逼走肃王的用意?”

卫银练一开始还没反应过来,待看到四周面面相觑状后,方感到不对,慌忙解释:“要说这对簪子的典故,还是我小时候听长辈说的呢。今儿若非亲眼看到,我都快忘记了!”

这话的意思,自然是她提沈阀主夫妇,与东宫毫无关系,纯粹是这对簪子与卫家祖上有关,她幼年时偶然听闻,这会讲出来,其实也是为了祝福聂舞樱将来与肃王,能和沈阀主夫妇一样恩爱一生,没有任何含沙射影的居心。

闻言众人方舒了口气,但经过这么一番联想,气氛终究受到了影响,寿春伯夫人见状,暗悔自己多事,不该撺掇着聂舞樱取出血玉对簪让大家观赏,否则也没这许多事儿了。

所以寻了个机会就对聂舞樱道:“这样珍贵的东西,咱们能看一眼就知足了,五妹妹快收起来吧,这会人多,可别碰着摔着了可不是闹着玩的!”

又怕聂舞樱心思敏感,这会嘴上不说,心里难受,暗中对宋宜笑使个眼色——宋宜笑心领神会,待聂舞樱收好紫檀木匣,与众人告一声罪要入内时,起身道:“我觉得珠钗有些松了,五妹妹,借你妆台与我一用可好?”

聂舞樱忙道:“四嫂跟我来就是!”

姑嫂两个进了内室,宋宜笑琢磨着要怎么安慰小姑子,聂舞樱却以为她当真要重理仪容,将匣子交与丫鬟晚香,自己则走到梳妆台前,打开妆匣,热心道:“四嫂要怎么弄?重新梳一下发式,还是只把珠钗重插一下?我瞧您这支珠钗似乎重了点,看着确实容易滑出来。”

宋宜笑听她语气不像心情不好的样子,意思意思的扶了扶鬓间珠钗,轻笑道:“方才以为要掉呢,结果这会感觉了下,好像还是挺牢的——想是旁边珠花上的坠子叫我感觉错了。”

“四嫂是怕我听了卫小姐的话生气?”聂舞樱单纯归单纯,却不笨,闻言略一想就明白,不禁也笑了,“我哪有那么小气?”

“哪儿是觉得你小气?”宋宜笑见她自己提起,索性把话说开了,“不过今儿个都是来贺你的,卫小姐虽然不是有意拆台,但那番话确实说的不妥当。”

聂舞樱笑了笑道:“我倒不觉得不妥当——我倒很感谢她告诉我血玉簪的典故呢!”

说到这里她回头朝房门口张望了下,见没人进来,又压低了嗓子道,“不瞒嫂子,我不是什么有大志向的人。早先赵王…肃王有意储君之位时,我虽然喜欢他,他也说要娶我,可我知道,这种指望是非常渺茫的:皇后娘娘瞧不上我的,而娘也不会放心把我托付给他。如今他虽然夺储失败,又要就藩,但我们却能名正言顺在一起了——哪怕以后终老他乡又怎么样呢?”

见宋宜笑露出松了口气的神情,她有些不好意思的继续道,“四嫂,你说,我这么想,会不会惹肃王生气?”

“妹妹真是糊涂了,肃王是陛下亲子,陛下纵然无意易储,又岂能不为他考虑?”宋宜笑心想这种话你在我这个嫂子面前说一说也还罢了,难为还打算亲口说给肃王听吗?肃王虽然跟你同岁,可未必是只求一生一世一双人的主儿——他要是这样的人,也不会积极于夺储了——眼下他才失败,你就算是他心上人,去说这话,也够扫兴的!

是以道了句,“这才将他过继出去,跟着就向娘提亲,还不是因为知道你在肃王心目中的地位?肃王既然这么喜欢妹妹,又怎么会生妹妹的气呢?”

跟着就委婉的劝,“不过世人大抵踩低拜高,当着肃王的面,妹妹可不要说这类话。否则肃王固然深以为然,其他人听到了,没准要说肃王是因为耽于儿女情长,才不为陛下所喜呢!”

聂舞樱想想也是,认真点头:“听四嫂的!”

合着你还真想过这样跟肃王表白啊?宋宜笑暗自苦笑,知道你一腔真情,可也好歹看看时间,才这么几天,肃王估计都没从打击中缓过神来呢,你这会去跟他说他输了也是件好事,十个里有九个半会觉得不痛快好不好?

到底肃王才几岁?

万幸小姑子是个听劝的,不然好好的一对有情人,若因此存下芥蒂,反倒是不美了。

宋宜笑见没其他事了,理了理衣袖,正要说该出去了,忽听身后不远处“砰”的一声,似乎是什么东西掉到了地上,姑嫂两个尚未回过头去,晚香已经一个飞扑——到底没能扑住落下来的匣子,听着“砰”声之后沉闷的“哐啷”声,晚香简直魂飞魄散!

也不只她魂飞魄散,已经转过身的姑嫂两个看到熟悉的紫檀木匣,也觉得心跳到了嗓子眼:“怎么回事?!簪子?!”

晚香这会已经恨不得晕过去了:“奴婢…奴婢把匣子放到柜子上,刚才开柜子拿东西,才、才才才把柜子关上,它它它…它就掉下来了!!!”

“快点打开看看,里头东西坏没坏?”宋宜笑这会可没心情听她说经过,提醒了一句之后,又安慰脸色煞白的小姑子,“匣子里搁了锦垫的,柜子也不是很高,未必会坏。”

聂舞樱咬着嘴唇,急步上前抢过匣子,小心翼翼的打开——才打开,她脸色就变了!

宋宜笑在后面看到,知道不好,探头过去一看,果然:其中一支簪子,已然裂为三截,锦垫上还散了少许玉粉!

晚香吓得整个人都懵了,跪在地上拼命磕头:“小姐,不,县主饶命!县主饶命!求求县主饶了奴婢吧!”

——比翼栖连理枝血玉簪是前魏时候的古物,流传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单凭它的价值,晚香就生机渺茫了,再加上这对簪子还是皇后所赐,蕴含着苏皇后对亲生儿子与准儿媳妇的祝福,象征意义如此重大,竟在晚香手里出了事,晚香不死怎么可能!?

宋宜笑知道晚香的惶恐,蝼蚁尚且贪生,她这会求饶无可厚非,只是看着聂舞樱捧着木匣不住颤抖的模样,还是忍不住一个耳光掴到她脸上,沉声喝道:“闭嘴!”

喝住晚香后,她强自镇定了下心神,小心翼翼的拾起断簪看了看,故作轻松道,“摔成粉末的地方不多,寻个巧手匠人,应该可以修得跟之前一模一样!”

晚香闻言暗松口气,眼巴巴的望向聂舞樱——聂舞樱这会脸色比纸还白,眼睛却出奇的明亮,她愣愣的望着断了的簪子,大颗大颗的泪珠无声滑落,过了会才低声道:“就算修好了,终究也是坏的了。”

这话听得晚香几乎瘫软在地,宋宜笑张了张嘴,也有点不知道该怎么接下去——偏偏这时候虚掩的房门被推开,寿春伯夫人有些担心有些试探的走了进来,笑道:“四弟妹、五妹妹,你们怎么进来这么久?可是四弟妹的妆容…”

寿春伯夫人话未说完,已看到了宋宜笑手里的一截簪身,顿时惊得倒抽一口冷气:“这?!”

VIP卷 第三百零六章 悔婚

宋宜笑与聂舞樱姑嫂两个进内室已经有一会了,算算时间,放好东西之后重新梳个发式,也足够了——迟迟不出来,寿春伯夫人难免怀疑,是宋宜笑还没把聂舞樱哄好。

她不放心,就寻了个机会起身,想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看到她的动作,众人心里也是有数,边说话边等着——谁想这一等,却又等了好半天,最后连留下来主持局面的清江郡主都露出诧色,打算着人入内去问了,寿春伯夫人才与宋宜笑一块走了出来。

“五妹妹呢?”清江郡主朝她们身后张了张,没看到聂舞樱,心里就是一个“咯噔”。

不止她,卫银练脸色也一白。

“五妹妹方才在里头不小心把脚扭了下,原以为揉会就能好呢,结果到这会还不怎么站得住,所以只能托我们给大家告声罪了。”寿春伯夫人轻笑着道,“还请大家海涵!”

众人闻言神情都古怪起来,有意无意的看向卫银练——毕竟聂舞樱是在卫银练提到沈阀主夫妇后回房的,两个嫂子还先后跟进去,如今一去不回,托词什么扭了脚不好出来,怎么能不叫人怀疑,这位新封的县主根本不是扭到了脚,而是怨上了卫银练的那番话,赌气不出来的?

卫银练尤其这么担心,她此行之前,太子妃曾派人回娘家,提点过她,要她务必跟聂舞樱处好关系,甚至是哄着点聂舞樱,好彰显东宫的宽容厚道,也是叫显嘉帝放心——结果她一个不小心,竟是弄巧成拙!

她有心解释及赔罪,无奈才说了一句就被寿春伯夫人客客气气的拦了回来:“卫小姐千万别多心,五妹妹确实是不大舒服,决计不是对您有什么误会。五妹妹方才还讲,很感谢您告诉她血玉簪的典故呢!”

卫银练对这话自是不信,可她也不能当众质疑寿春伯夫人,只好将求助的目光投向宋宜笑。

宋宜笑朝她微微摇头,示意她放心——卫银练这才半信半疑,但心下也狐疑:“若与我方才讲的事儿没关系,才这么会子,这位县主又怎么了呢?”

不过寿春伯夫人已经在暗示清江郡主代聂舞樱送客了,她这份疑惑此刻自也无人解答。

待众人散了,寿春伯夫人又将闲人遣散,这才与清江郡主一五一十说了经过:“…我也看了下,确实如四弟妹所言,修是可以修的,不过能不能修得跟以前一样,还真不好说。再者五妹妹说的也对:凭修得多好,坏过的总是坏了的。”

清江郡主听得额上青筋跳起:“那晚香到底是怎么做贴身大丫鬟的?!这样紧要的东西居然也能摔坏?!”

“如今就是打死了她,东西也好不了了。”寿春伯夫人叹了口气,为难道,“这么大的事情肯定得跟娘说——但望娘不要太生气才是!”

但晋国长公主怎么可能不生气?!

“这会儿没外人在,我也就直说了!”晋国长公主脸色铁青,寒声道,“这可不是好兆头——莫不是舞樱与肃王的婚事不好?”

清江郡主听出亲娘语气中竟有悔婚之意,暗吃一惊,忙圆场道:“有道是碎碎平安,也许就要这么一碎,五妹妹往后就平平安安再无波折了呢?”

“但那是血玉簪。”晋国长公主蹙紧了眉,神情不豫,“可不是白玉、碧玉、黄玉之类,那簪子一碎,岂非是见血之兆?再者,这对簪子传了几百年都没事,才到舞樱手里就坏了,还偏偏只坏了一支,这是对簪啊…”

她脸色难看之极,“这岂非…岂非是失偶之兆?!”

“失偶”二字出口,底下清江郡主、寿春伯夫人、宋宜笑三人神情都变了。

“但皇舅已将肃王过继了出去,且让他往后远离帝都——太子素来宽厚,总不至于将来还要为难肃王吧?”清江郡主喃喃道,“究竟肃王是太子嫡弟,哪怕为了史书上的声名,太子…太子也该善待肃王才是!”

晋国长公主冷声道:“莫忘记,太子是陛下教出来的!”

——显嘉帝当初可不是杀了一个两个兄弟!那是连异母姐妹都没放过的!

这样一位皇帝会教储君死抱着青史评价不放?

长公主深吸口气,她虽然心疼弟弟,也疼侄子,可更不想亏待了小女儿——合上眼,短暂的思索后,决然道,“清江你收拾一下随我入宫!”

这就是要去跟显嘉帝商议退亲了?

万没想到血玉簪被打碎一支会引起这样的后果,清江郡主慌忙起身道:“娘您三思啊!赐婚圣旨都下来了,事情已成定局,这会去说退亲,且不说皇舅是否肯答应,单说五妹妹往后该如何自处?”

“你闭嘴!”晋国长公主不耐烦的呵斥道,“你不愿意去?那老二家的,你陪我去!”

寿春伯夫人到底是儿媳妇,虽然也不赞成婆婆的退亲之举,却更怕触怒了婆婆,闻言小心翼翼的道了声“是”。

见状清江郡主频频朝宋宜笑使眼色,期望她能够帮忙劝一劝晋国长公主——然而宋宜笑低眉顺眼的只是不作声,待长公主风风火火的起身,径自带着寿春伯夫人走了,清江郡主才埋怨道:“四弟妹你又不是不知道五妹妹与肃王本是情投意合,好不容易得了赐婚,这会为了下人的一时疏忽竟要退亲,岂不荒唐?何况这种事情不管是哪方提出来的,终归是女方最吃亏,却叫五妹妹将来怎么办?”

本来聂舞樱这身世说亲就很尴尬,要不是因缘巧合,封县主跟做王妃这种事情是绝对轮不到她的。如今血玉簪摔坏了一支固然扫兴,但清江郡主觉得也未必严重到要解除婚约的地步,晋国长公主因此进宫,不但不占理,对聂舞樱的前程也没什么好处!

“大姐真是关心则乱了。”但宋宜笑闻言却是一笑,提醒道,“娘方才只说要进宫去,可没说要退亲——归根到底,娘也是担心肃王的将来吧?”

清江郡主闻言一怔,细细回想了下晋国长公主方才的举动,恍然道:“你是说,娘这回进宫,是去帮肃王说话的?”

“娘素来不问朝政,所以陛下这回对于肃王的安排,娘一直没过问。”宋宜笑颔首道,“但今儿个血玉簪碎了一支,让娘对五妹妹的将来感到担心,这却是家事了。如此娘自然有理由去寻陛下诉说——到底肃王不但是娘的嫡亲侄儿,也是五妹妹将来的依靠,娘怎么可能不替他操心呢?”

清江郡主想想也是,这才松了口气:“还是弟妹想得周到。”

说到这里又叹了口气,“这回的事情…唉…三弟妹前两日病到今儿都没露面,也不知道怎么样了?”

自从中宫嫡子被过继出去,改封肃王起,长兴公主就病倒了。

虽然说对外号称偶感风寒,但真正的病因是什么,大家心里都清楚。

宋宜笑想到这位公主也觉得怪悲催的,一年前背负着“横刀夺爱”的名声下降,结果新婚未满周年,侍妾已然进门还先于她怀孕,尽管孩子最后被打掉了,可这才几个月,同母兄弟也倒了台,且从亲兄弟成了堂兄弟——换了她是长兴公主她也要吃不消了!

不过这种事情,她也帮不了这个嫂子,是以随着大姑子唏嘘了几句也就寻机岔开了话题。

因为不知道晋国长公主进宫要谈到什么时候回来,宋宜笑坐了会之后就回府了。

她回到府里时,才进门,留守的栗玉就迎上来道:“夫人,卫小姐来了有一会了,说是有要事请教您!”

“她现在在哪?”宋宜笑闻言微微诧异,方才众目睽睽之下,她不方便直接告诉卫银练事情经过,但私下里也递过眼色了,只道卫银练已然明白,不想她还是追到了燕国公府来——算算时间估计是从晋国长公主府告辞之后,没回卫府,直接过来的。

栗玉道:“正在小花厅奉茶。”

又补充道,“已经续了好几回茶水了。”

宋宜笑点了点头,也不回房更衣,径自去了花厅——才进去,卫银练就迫不及待的迎上来,急声问:“我今儿没得罪景慧县主吧?”

“没有。”宋宜笑摆手示意闲人都退出去,边携了她手一块入座,边道,“我那二嫂都说了,这事儿与姐姐没什么关系:我直说吧,皇后娘娘赐的那对血玉簪,方才在内室被丫鬟不当心摔碎了一支!”

卫银练大吃一惊:“什么?!”

随即释然,“难怪景慧县主进去了就没再出来!”

碰上这种事情,就算是最不介意兆头的人,冲着那对血玉簪的价值与意义,也要心疼万分吧?却哪里还有心情招呼贺客?

尤其去年聂舞樱在生辰之日离家出走,以至于惊动全城——这举动让朝野上下知道了她在晋国长公主心目中的地位,却也留下了“敏感任性”之类的印象。

所以她因为簪子碎了一支,光顾着难受,扔下宾客不管,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卫银练长松口气之余,想到那对簪子,不禁帮着心疼:“按说景慧县主的人轮不着我指手画脚,可我也要多一句嘴:这丫鬟也太不济事了!这么重要的东西,她就不知道小心点儿么!那可是世上独此一对的血玉簪,说价值连城都嫌侮辱!”

宋宜笑叹道:“可不是吗?只是东西已经坏了,还能怎么样呢?”

顿了顿又抿唇道,“更要命的是,娘方才听到这事后,总觉得兆头不好——这会带着二嫂亲自进宫去了。”

卫银练心思一转,听出她话中之意,顿时变了脸色,起身道:“今日多谢善窈了,我这会有点事情先告辞,回头再来谢你!”

“姐姐真是见外。”宋宜笑晓得她要去找太子妃报信,也不阻拦——毕竟肃王以后能否善终,全在于现在的东宫,为了肃王好,也不能让东宫误会了聂舞樱。晋国长公主方才点了清江郡主与寿春伯夫人,惟独没有让宋宜笑陪同入宫的意思,除了考虑到这个小儿媳妇怀着身孕外,其实也是暗示她代聂舞樱给东宫这边解释清楚。

宋宜笑送走卫银练,方回房换了身家常衣裙,才出内室,底下人却又报了个消息来:“梁王妃发动了!”

“梁王妃?”宋宜笑闻言算了下日子,“她不是还有小半个月吗?难道提前了?”

底下人抄手答:“听说是出了岔子!”

宋宜笑不禁蹙眉:怎么今天到处有事情?!

暗叹一声,问:“是什么岔子?”

按说有司空家帮忙看着,梁王的后院也很清净,梁王妃本身也不是好欺负的主儿,想出岔子也难啊?

VIP卷 第三百零七章 和解与服软

却听底下人禀告:“梁王殿下听太医说,王妃即将临盆,不宜静养,应该时常走动走动,所以这两日都会抽空陪梁王妃在园子里散散步。结果方才殿下下阶时不小心扭了脚,将梁王妃撞倒了。”

宋宜笑闻言松了口气,梁王婚前虽然就因庶女代嫁闹过脾气,婚后据说也跟梁王妃颇为不和,但自从梁王妃有喜以来,却是一改前态,对妻子百般呵护,宠爱有加——既是这位王爷自己撞倒了妻子,导致产期提前,看来应该是意外了。

当然,不管是不是意外,这时候的生产都是生死难料,不过这就不是宋宜笑能操心的了,只能默默祝福梁王妃好运,母子平安。

由于梁王妃的预产期本也近了,贺礼都是早就备好的。

这会宋宜笑一面命人打听好了梁王府那边的消息,待有结果赶紧来报;一面就叫人把贺礼取出来再点检一遍。

才把这件事情处置掉,梁王府那边却来了人——准确的说是司空家的人,匆匆忙忙的要借人:“王妃娘娘动了胎气,虽然已经进了产房,可稳婆那边的意思,还是请芸姑辛苦一遭的牢靠,还请宋夫人恩准!”

宋宜笑忙命人去与芸姑说,芸姑虽然瞧着冷冰冰的,却也不乏医者慈悲之心,闻言二话不说收拾了下药囊,就随来人去了。

她这一去到了次日早上才回来,进府后立刻到后堂复命,宋宜笑体谅她辛苦,本拟让她去歇足了精神再问话的,但芸姑不以为然道:“梁王妃底子非常好,昨儿个子时不到就生下一子。孩子落地后,见已经宵禁了,王府那边就留我住了一晚,礼数很是周到。今早又专门派马车送了我回来,哪儿需要休憩了?”

“劳你跑这一趟了。”宋宜笑仍是道了一句,才问,“未知梁王妃母子可还好吗?”

芸姑语气平静道:“都好。”

宋宜笑知她不喜多言,确认梁王妃母子平安之后,也就没再留她——至于说梁王府给的谢礼,那当然全归芸姑自己所有,宋宜笑还命人取了几匹时新的绸料给她作为奖励。

毕竟不管梁王妃用没用上芸姑,芸姑作为燕国公府的女医走了这一趟,梁王府总要记燕国公府一份人情。

谁想芸姑接了绸料离开后,过了一会,屋子里只剩宋宜笑跟锦熏时,她换了身衣裙却又折了回来,慎重其事的小声道:“夫人,我有事要说!”

宋宜笑微微惊讶,忙给锦熏使个眼色,叫她去外面回廊上守着别让人进来打扰,招手让芸姑到自己跟前的绣凳上坐了,也低声问:“可是梁王妃母子有问题?”

芸姑每天都会来给她把脉,从来没说过这样的话,此刻的举动,十有八.九跟梁王府有关系。

果然芸姑颔首:“昨晚梁王妃生产确实顺利,只是那孩子落地之后,瞧着却有些不妥——但当时是稳婆抱着孩子的,她直接抱出去给梁王看了,隔着门又听一群人说那孩子这里好那里好,没人说要给我看下,我想着到底是王府,若扫了他们兴致可就要给公爷惹麻烦了,故此没有作声。”

宋宜笑蹙眉沉吟了会,道:“却不知道那孩子是怎么个不妥法?”

她解释道,“梁王妃的性情,有些狷急,不知道是否因此叫左右之人记了恨,总之在今年避暑期间,崔贵妃获罪之后暂停了照料她身孕后,她被左右颇做了些手脚。回到帝都与司空家和解后,司空家遣了老人去服侍她,这才发现。”

“那应该就是这里出的问题了。”芸姑点了点头,道,“我瞧那孩子似在母胎里受了影响,想要养大的话,估计得下功夫了。”

宋宜笑吃了一惊:“这么严重?”

“这个结果已经很不错了。”芸姑却淡然道,“若非梁王妃身子骨儿格外好,我说句不中听的话:换了夫人这样的体质,孩子早就保不住,连大人也要受影响的。也是梁王妃天生的好身体,又在庄子上散养惯了,身体之好,远逾寻常大家闺秀,这才有昨晚的母子平安。”

又说,“好在那孩子是梁王的嫡长子,生在富贵乡里,倒也不怕没人小心伺候着。”

她虽然去梁王府帮忙时很爽快,到底是端木老夫人给简虚白的人,所以说到这儿直言道,“帝都权贵人家都知道我是锦绣堂出身,燕国公府现在跟着太子是不怎么怕得罪人的,可端木老夫人如今的处境却非常尴尬。若夫人要拿这事去提醒梁王府,梁王府那边一网打尽还好,不然漏网之鱼没办法梁王府与燕国公府,却去寻端木老夫人晦气,这却是叫我不义了!”

芸姑这么担心也是有道理的,“梁王妃是出了意外提前生产,为了安全起见才请了我过去,这种情况下孩子落地,按说不该讳疾忌医不让我看。可产房里一群人,跟外边的梁王殿下,竟没一个人想到孩子提前半个月落地,要不要让我把个脉——不管这里面有什么内情,总之端木老夫人那边现在却经不起任何事了!”

宋宜笑原本确实打算提醒下梁王妃的,虽然以梁王嫡长子的紧要,芸姑发现的问题,梁王府那边高兴之后未必发现不了,可终归说一声更放心。

但芸姑现在这么说了,宋宜笑也只好作罢,人有远近亲疏,如今她自己的身孕还得芸姑照看呢,自不想跟芸姑闹翻。何况端木老夫人对简虚白有恩,尽管这位老夫人这段时间对燕国公府转了态度,但恩情就是恩情:芸姑说到底并非宋宜笑的下属,她的旧主是端木老夫人,现任的主子是简虚白。

而无论端木老夫人还是简虚白,与梁王妃母子都没什么交情——宋宜笑不认为自己有资格用丈夫的人手,去成全自己的善心,后果还有可能牵扯到丈夫的救命恩人。

不过既然芸姑主动提到端木老夫人,宋宜笑趁势问:“姨祖母最近可还好吗?前两日遣人去看又没见着人,说实话我与夫君都很担心——嫡亲长辈有恙在身,却不能时常近前服侍,既不孝,也有愧!”

芸姑闻言含糊道:“我这两年都在公爷身边伺候,对于老夫人的心思也吃不准了。不过老夫人年纪大了,兴许一时间被什么说辞迷惑了吧?”

宋宜笑听了这话若有所思,委婉询问芸姑没有其他事情要告诉自己了,又让她把了脉,确认自己与孩子都很好,也就端茶送客了。

等晚上简虚白回来,宋宜笑觑了个机会把芸姑的话转述给他听,末了道:“你说芸姑这是不是在暗示咱们,之前姨祖母对咱们的疏远冷待,是因为有人在姨祖母跟前说了咱们坏话?”

“这是肯定的。”简虚白扯松盘领,解下沉重的金冠,取了支玉簪绾住墨发,这才道,“姨祖母是觐见了皇舅母之后对咱们态度大变的,这个出言挑唆的人都不用找——我就是想不明白皇舅母到底跟她说了什么?按说姨祖母不是轻信之人,咱们可也没做过什么惹她老人家大怒的事儿罢?”

“不管怎么样,芸姑既然说了那样的话,兴许姨祖母那边也回心转意了呢?”宋宜笑提议,“明儿个我收拾点东西去拜见下?你也晓得,姨祖母自从与咱们疏远之后,一直与苏家走得很近。但这回赵王出继肃王,连长兴公主都病倒了,姨祖母那儿固然整日里闭门谢客,却也未必事事方便。”

——端木老夫人这会可还是罪臣家眷的身份呢,她当初回帝都是皇太后点的头,后来又投靠了苏皇后。如今太后深居铭仁宫不问世事,皇后自身难保回天无力,谁还顾得上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