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表扬了的时安并不知晓,沉默着在前引路。

对孔若铭他并无好感,或者说对曾经逼迫过他的那些世家他都无好感,只是眼下,为了时家,他也得在孔若铭暗示有话要说时跟出来。

“恨老夫?”

没头没尾的话,两人都懂,时安却不想讨论这个,仿佛没有听到般道:“孔老有话请直说。”

孔若铭也不在意,背着手打量游廊两边修剪得精致的花木,“看样子四王爷对你不错。”

“我的主子是王妃。”

孔若铭将视线转向时安的后脑勺,“你为之效力的是王妃?王爷也允许?”

“您不知道的事还多得很。”

看他不欲多说,孔若铭心下虽奇却也不好多问,而是道:“换成你,会如何面对眼下的局面?”

“简单,放下世家的架子,以臣子的身份做份内的事,不要将大梁当成秦国,表现得像个臣子就够了。”

“臣子…该做什么?”

时安冷笑,是了,秦国惯得他们都忘了在君王面前该怎么做了,这哪里还是臣子,这就是秦国养出来的一帮祖宗。

“君要臣死,君不得不死。”

孔若铭也知道自己问了个蠢问题,可这个答案却不在他接受范围内,要是像时安说的这样,以后他们的日子哪还能好过得了?

将人带到西边院子,时安停下脚步转过身来,道:“大梁必将一统天下,孔老身为尚峰城的主心骨,请为尚峰城大大小小那许多世家多考虑考虑,要么你就自己有本事成为君王去命令别人,要么就做个好臣子,只要没有反心,该听宣时听宣,该听调时听调,日子并不那么难过,您好好想想,小侄告退。”

晚上的宴请,四人果然什么都没说,态度上却明显客气了许多,不像之前,明明将姿态放低了依旧掩不住骨子里的倨傲之色,夏含秋看了坐在下首陪客的时安一眼,心下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双方像是同时达成了什么协议,四人在时安那住了下来,段梓易和夏含秋也不去打扰他们,给他们足够的时间考虑。

事实上,孔若铭不止是在考虑,还派人快马加鞭将时安的那些话送回了尚峰。

衙门每日事情成堆,夏含秋就算知道尚峰城的人能给大梁带来的好处,也不能天天将心思都放在这上面,干脆将事情先撂开了手,总归这四家里,时家和孟家她能拿准。

“倩倩,阿凤,各地税粮征收情况怎么样了?”

童倩倩早有,准备,张口就道:“会亭、八景、乐业、保升、九河、兰石六城是种的两季,第一季的税粮都已入仓,其他诸城都没来得及,一季现在还未收割,所以征粮还得再晚一些。”

“好歹还增加了五城,大梁扩张不小,若还像去年一样,粮食上面怕是要撑不住,但愿今年天公作美,第二季也能丰收,佳莲,妍丽,你们早做准备,第二季的粮食除了必要征收的外,看看百姓能有多少余粮,全买下来。”

伏莹莹一听这话就皱起了眉,“王妃,您前不久才下令兵器司加建,所制兵器的量也大大增加,粮食再大量买进的话,手里怕是会要吃紧。”

“不止是兵器量增加,今年的冬衣也需得做准备了,现在已经是八月,北边到得深秋冬衣就得上身,就我拿到的数据,今年的兵力比之去年翻了七倍不止,七十多万的将士,总不能让他们受冻。”

“这么多人了?”朱佳莲惊呼声脱口而出,要知道最开始,会亭不过三万多将士。

“我们手里现在已经握有包括整个秦国在内的三分之一的天下,七十多万听着是很多,可分到每个地方就不多了,兵源的事自有男人去操心,我们只要保障他们吃饱穿暖有兵器可用就行了,这么大的量,什么都得提前做准备,现在已经过了农忙的时候,多征招一些人手帮忙。”

“是。”要怎么做活都不是问题,可之前莹莹提的问题才是最重要的…

“我知道你们在担心什么,放心,一时半会还不要紧。”

王妃会说一时半会,恐怕是真的没有之前充裕了,大家心里各有想法,孟凝脂开口道:“之前孟家有故人来访,说是其他事上帮不上忙,愿意在银钱上助您一臂之力,另外,何家也在筹集银子,想必不用多久就能有个具体数目送来。”

孟家故人指的是谁夏含秋自然知晓,孟然会拖到现在才表态,已经是给足了另外三人面子了,若非是顾忌那些世家,孟家早就旗帜鲜明的站到了大梁这边。

347章 新的政令

若说金银不是问题,谁投诚谁不设诚眼下于大梁来说也只是锦上添花的事,那人才便是夏含秋最头疼的了。

不管哪朝都可以说是家天下。

所谓家天下便是一家之天下,这个家里的人都高人一等,掌着大权,便是姻亲都和旁人不同,得了青睐的甚至比皇家的人还要身居高位。

大梁也是段家的天下,要是段家人丁兴旺,极有可能也是如此,可偏偏现在的段家只得叔侄两人,便是还有其他旁支在,两人也没看在眼里,更不可能将他们抬起来恶心自己。

身为姻亲的夏家虽然出身一般,要是他们有心,夏含秋又存心抬举,未必就不能一朝变豪门。

但是夏家不是不知进退的人,夏含秋更不想往段家的天下里掺入太多夏家人,眼下是痛快了,等天下安稳便是清算的开始,共富贵也得有足够的脑子才有共的可能。

段家无人,夏家不愿意掺合,身为大梁的核心,以后的国都,会亭这个大梁最大的衙门竟然无人可用。

不是每天进进出出的那许多男大人女大人担不起事,而是他们都有各自负责的那一摊子,实在分不出手来再接手其他事情,就算夏含秋努力分权,到最后依旧是摊在她自己身上的事情最多。

段梓易心情实在称不上好,亲自接过蓝玉递来的热毛巾敷在秋儿的手腕上,还给她轻轻的按了按,舒缓手腕的负担。“这样不行,你这几天都瘦了一圈,长此下去你怎么受得了,我让人去各家传话。每家选一人进入衙门行走。”

“不行。”看换之皱眉,夏含秋软了声音给他解释,“我知道你是心疼我,可是你看看现在的局面。虽然大家是累了些,但你能说大家做得不好吗?”

不能,段梓易再挑剔也说不出昧良心的话,大梁明明才站起来不久,可大梁的稳定便是当时天下未乱时也没有哪一国比得上,民心安定,官员各司其职,满心都扑在了衙门里,上令下行。畅通无比。能营造出这样的局面。秋儿当居首功。

“我知道现在很好,可是你不能这么受累。”

“我说的不行不是阻止你选人进入衙门,而是不能以那种方式。现在各大家族为什么一个个都只是观望,没人轻举妄动?因为每一户都有人在为大梁效力。或者是进入衙门,或者是进入军队,这就达成了一个平衡,所以衙门里就算偶有争端也能马上平息,这是因为大家还没有抱成团,若是打破这个平衡,大梁就会和史上任何一朝一样陷入内耗,天下未定时尚不明显,等到天下平定,一切步入正轨,不用再共患难,大家又会开始互相算计,这是人之天性,我们无法阻止,可我们至少能做到不助长这一现象。”

段梓易并非不懂这些,只是他习惯了世家的存在,就像之前的梁国,虽然还是段家的梁国,却是和各大世家共同治理,这是必然,因为光凭你一个皇室你管不来那么多事,所以只能分权。

若是按秋儿的思路,是不是…

“我的想法很简单,世家的地位已经足够高了,到时论功行赏时也少不了他们,既然如此,又何用再给他们增加砝码的机会?民间并非没有有志之士,他们也并非不愿意为国效力,只是国家不开方便之门,他们便是有这个心也不得其门而入,最后要么就是隐于民间,要么就是投靠世家,想一展所长,可若是我们给他们这个机会呢?”

段梓易眼里光彩连连,捧起夏含秋的头用力亲了一口,“我明白你的意思了,这确实是个好出路,以后也能挟制世家独大,既然你想到了这一点,是不是也有了章程?”

手腕上的毛巾已经凉了,夏含秋解开来递给蓝玉,从书案左上角的一堆文案里找出一份翻了翻递给段梓易,“还只是粗略的列了个章程出来,你先看看。”

虽然说是粗略,可也足足有好几页,段梓易深深的看了秋儿的手腕一眼,满心心疼,却无奈,他就是恨不得替秋儿分了所有忧也不成,因为秋儿那一套,只有以她的心思才能将之完善,虽然有些东西在他看来完全是多此一举,可是等到时间过去成效出来,他也得承认百姓还就吃这一套,文武百官也极为信服,他那套不服打得你服的观念确实不适合现在的大梁。

夏含秋看他看得仔细,也不打扰他,边揉手腕边打开新的一份文书看起来,然后尽量精简的写上她的意见,受疼的是她自己,她也想减轻手腕的负担。

“以大梁现在的情况,完全可行。”合上文书,段梓易道,怪不得秋儿不同意他再从世家中挑人,若是衙门又成为世家争权夺利的地方,秋儿的这个想法便执行不开了,他太清楚世家的德性,他们怎么斗都行,可当有了外力,他们却会抛开恩怨联手对敌,对去分他们权的更加不会客气。

“若非大梁是现在的局面,我也不会有这个想法,等以后安稳了,可以完善这个章程,将之当成取人才的途径,我觉得比不得不倚仗世家要来得强。”

何止是强,这简直就是在他面前新打开了一扇大门,若是能一直这么下去,大梁的人才将能源源不绝,世家的权力就会一点点弱化,这将是利在千秋的事!

“有时候真想将你这脑袋打开瞧瞧都是怎么长的,怎么就能想到这些。”

夏含秋动作一顿,笑了笑没有搭话,这又哪是她想出来的,不过是翻开上辈子的记忆,从中偷取了前人的智慧罢了,说穿了也就是将科举制度改头换面罢了,现在自然是不能去乡试殿试的选人才,以后却未必不可以。

虽然科举也有科举的弊端,却怎么说都是利大于弊的,至少比起边防着世家边倚仗世家要好多了。

“这东西我先拿去给他们琢磨琢磨,看以现在的情况怎么弄最好。”

“恩,好,对了换之,将这东西给柏瑜送去一份,也让他心里有个底,另外,我下了观主令,天组有人在赶回来的途中了。”

“他们现在能脱身?”

“所以是有人,并非全部,有他们填充进来我也能轻松些,这些人以后总归全是要由暗转明的,现在时机也合适。”

“不用担心柏瑜那里,无为观和大梁本就是一体的,他容不下别人也不会容不下无为观的人。”

夏含秋微微点头,之前她就和柏瑜说过一回,他当时便很认真的和她说了,无为观能助他是他的幸运,这是他求之不得的事。

段梓易将事情接手过去后,夏含秋便没有再多问。

所以她也就不知道当这份东西在一众男大人手中传阅一遍后他们是怎样的神情,他们真想拿这份东西啪啪啪去打人脸,让那些只以为王妃是因为预言者的身份才被王妃爱重的人看看什么叫本事!

“王妃说现在情况不同,不能按这上面一步步来,本王给你们两天时间,将这事情解决了。”

众人面面相觑,咬牙应下来,没道理他们就比王妃差那么多。

两天后,衙门外面的告示栏上一早就贴出来一张告示。

时不时来告示栏看看是会亭人这一年来养成的习惯,衙役一贴好就围了上去看个仔细。

护在告示栏两侧的衙役扬声朗诵了一遍,“颁王爷王妃令:诚请全天下有志之士为大梁效力,要求为三,一,身家清白,无罪之身;二,自认能为王爷王妃分忧者,由王爷王妃亲自考核,不计身份,不计年龄,三,心思端正者,若有异心,杀无赦!”

一瞬间,似乎所有人连呼吸都忘了,好一会才有人试探的问,“我是不是听错了?”

“你听到什么了?”

“王爷王妃这是想要起用世家以外的人?”

“那你就没有听错,我听到的也是这个意思。”

一阵议论后,有人壮着胆子问衙役,“大人,王爷的意思是不是只要自认有本事的都能自荐啊?”

“就是如此,不管他是商户还是民户工户,只要自认能替王爷王妃分忧,都可以一试。”

“六十岁的老头儿也行?”

“行。”

“十岁的稚儿也行?”

“行。”那衙役看了问话的人一眼,又道:“若真有那样的神童出现,王爷定会更加高兴。”

问话的人也觉得自己像是来捣乱的,缩了缩脖子不说话了,心思却活络起来,他是没什么本事,可他那个爹死娘不在的侄子却可以一试啊,可不是谁都能靠着偷听还能将字都认全了,拿树枝蘸水还能写出一手好字来的。

这么想着,汉子就从人群里退了出去。

不停的有听到传言的人涌过来看个真假,也不停的有人从里钻出来跑往各处,他们不止是看到机会的百姓,也有不少是各大家族的下人。

不到半日,这个消息已经传遍全城,比起以往的任何一道政令都搅得人心浮动。

ps:

大姨妈来了,提前了差不多一个星期,平日都很准的,而且痛得我半个晚上都没能睡着,大概是因为这个月辣的东西吃多了,今天精神差得很,码字好慢,三更好勉强,不过总算做到了,恩,没来得及修,先传上来。

348章 迁族,扩城

若问寒门学子最无奈的是什么,十个有十个会告诉你,那就是投效无门。

十年寒窗苦读,熬坏了一双眼睛,将本就贫寒的家庭拖得更苦,最后拔尖的最好出路也就是进入世家,为世家效力,熬上多年可能也就是个幕僚的命,不可避免的还会要做些阴私之事,跌入泥潭。

而绝大部分则蹉跎了时光也只能当个勉强饱腹的教书先生,或者为五斗米折腰为商户所用,结局更堪的都有。

要说这道政令让谁更无法平静,除了世家便只得那些读书人了。

奔走相告抱头痛哭者比比皆是。

一直派人注意着外面动静的段梓易听得回报神情虽然依旧没有变化,可夏含秋看得出来他心里的震动。

处于高位惯了的人能看到的只是眼神平视着能看到的人,他们永远不会低头,不是不屑,而是不知道要低头,所以,他们也就不知道那些读书人为什么明明撑得那么辛苦也并没有一个好的出路,可一代代下来,还是有人在那条路上蹒跚前行。

当那扇代表知识的窗户在他们面前打开了,曾在那个世界里畅游过,他们自己又怎么忍心让自己的后代成为什么都不知道的愚民。

“秋儿,你是他们的恩人。”

“不,在他们眼里,王爷才是。”夏含秋笑得温婉,“王爷信不信,这道政令如果真以我之名颁布,绝不会有如今的轰动。”

段梓易挑眉,“为何?”

“因为王爷才是真正的主心骨啊。我就算曾经做了些事得了他们认同,他们也知道了女人并不如他们认为的那般没用,可是没办法,我没有王爷高大。没有王爷结实,也没有王爷的一身好本事,无法像王爷一样给他们安全感,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他们会服从于我,可一旦有您在前,他们绝不会选择我的。”

“不是因为担心我心里生疑才这么说?”

“自然不是。”夏含秋也挑高眉头,“我有如今的声望都是王爷一步步捧起来的,王爷为何要生疑?”

段梓易笑得有点得意,虽然这么优秀的秋儿他不想让任何人知道,可这般神采飞扬的秋儿若是埋没了岂不可惜,有失有得,一盘算。他总归是得的多一些。

“世家那里怕是会有反弹。王爷可做好心理准备了?”

“不要和别人一样叫我王爷。”别人怎么称呼他都无所谓。可秋儿不行,他喜欢从秋儿那里听到她唤他的名,“他们有反弹是肯定的。不过也没有人会蠢得来出这个头,在外坐镇的几个老臣那里我会写信去解释。只要他们看得透,留在会亭的这些人没人为头的情况下只能将不满咽下去。”

“你有把握就好,有竞争才有进步,太过安逸的环境养不出出息的后代,世家的起点比普通百姓要高出许多,只要他们稍微有点出息,成就都不会低,寒门出身的人要得到和他们一样的成就,付出的只会是双倍甚至更多,他们有什么想不通的。”

“我会将这话写进信里的,手腕痛?”

夏含秋低头看着手腕上绑着的帕子摇头,“三师兄前不久不是回来了吗?他想把我这手腕的毛病根治了,一直在想办法,这是他做出来的膏药,让我用几天看有没有效。”

怪不得屋里有一股子药味,段梓易点头,“有用吗?一直没有热敷?痛不痛?”

连着三个问题砸来,夏含秋也一个个回答他,“有没有用暂时还不知道,今天没有热敷,有一点痛,不过还能忍受。”

实际上是非常痛,也不知是不是膏药起作用了,今天痛得特别厉害,写出来的写都跟散了架似的,她今天都尽量不拿笔,实在要写的就叫时安代笔。

“王爷,娘娘,孔老、时老、孟老、蒋老求见。”

两人对望一眼,顿时来了精神,自动送上门来了,应该是想通了吧,“请进。”

四人里孔若铭打头,一进来首先就闻到了一股药味,其他三人自然也闻到了,时安眼神悄悄落在了王妃的手腕上,很快收回。

“参见王爷,参见王妃娘娘。”

“免礼,请坐。”

这回,孔若铭没有再绕圈子,一坐下就开门见山的道:“不瞒王爷和娘娘,老夫前些日子一直没有露面,是因为在等尚峰那边的消息,老夫虽然一把年纪了,却也不好做了那许多人的主,今儿早上终于收到了回信。”

看了眼静候他说完,神情看起来都有些神似,算得上是天底下最尊贵权力最大的夫妻两人,孔若铭暗暗庆幸初来那日时安拦住了他们,不然…

就算没有今天早上收到的回信,在亲眼看到告示栏上贴着的告示后他也不敢再耽搁了,有些事占据了主动以后才有说话的余地,再拖下去,恐怕这夫妻两人都不再需要他们了。

孔若铭站起身来,撩起袍摆跪了下去,另外三人动作齐整的跟上,“尚峰共十七户传承超过百年的世家,愿听从王爷王妃调遣。”

这才真正是投诚来了,夏含秋心里顿时一松,任何时候,添加助力都是好事。

段梓易伸手虚扶,“四位有心了,请起。”

知道四王爷并没有怪罪他们拖沓至今才给出答案,四人也松了口气,再次落坐后终于不再紧绷着了。

轻咳一声,孔若铭再次扔出一个砝码,“我们这些家族在尚峰扎根多年,即便我等什么都不做,尚峰也可以说是在我等世家手里,此时不同于以往,我等十七家决定整族迁来会亭,请王爷给我等划出一个地方容身。”

时安讶然抬眼,今天早上他还和这几人一起用的早饭,那时可未听他们说起这个决定,不过他们总算是做对了一回,离开尚峰那个他们经营多年的地方,而不是暗中把持,这才是让人放心的投诚。

自己主动交出来总好过最后不得不交出。

段梓易的眼里也多了抹笑意,“诸位的诚意本王收下了,你们只管放心,会亭绝对容得下你们,若是地方小了,本王就是将会亭城扩大也定然会让你们有足够的安置之地。”

这是四王爷给出的诚意,四人相视一眼,知道事情已成,不过短短片刻就成了一件事,这于他们来说绝对算得上是效率之最。

“老夫代尚峰十七世家多谢王爷。”

四人来得快,走得也快,整族搬迁,他们有的是事做,比起还留在尚峰的人,他们得了便利,在其他事情上自然也要快人一步,还得写信告知他们,让年轻一辈的早一步过来,说不定就有人能入了王爷王妃的眼呢?

屋内,夏含秋在问时安,“怎么之前没听你透露半句?”

“属下也是刚刚才知道他们做下了如此决定。”时安想了想,道:“属下猜测,应该是受了您和王爷今日颁布的那道政令的刺激,世家能一直延续这么多年,在有些方面是很有一套的,在对后代的培养上尤其看重,属下猜他们是看中了这个机会,若是能用这种方式让族中子侄入仕,岂不比守在尚峰那个远离会亭的地方要强?”

夏含秋若有所思的点头,尚峰以前是秦国的都城,秦国亡了,大梁最有可能得到天下,会亭才会是以后的中心,尚峰再好,根基扎得再稳那也是远离了政治中心,那些老狐狸岂会看不到这些。

段梓易屈指敲了敲书案,“将他们打乱安置,时安,你觉得他们可会有反弹?”

“不会,王爷只管放心,在他们做下决定的时候应该就已经做好了这个心理准备。”

“那好,秋儿,我打算将会亭城扩大,你觉得如何?”

“往哪边扩?”

“西边。”

西边,那不就是武阳?夏含秋心下一动,武阳城现在还是在齐振声手里,若是强行收权,定然让人心寒,可若是扩城,将武阳并入会亭,那将齐振声调任不就是理所当然了吗?会亭城可不需要城主!

“可行,齐振声你打算怎么安排?”

“兰石城不错,程均适合征战,守城就浪费了。”

两人对望一眼,夏含秋就明白了自己男人的打算,既给齐振声安排了个没有根基的新地方,又离会亭不远,若他起了异心要收拾他也不费劲,再者说兰石城不比武阳弱,真要比起来还要强一些,足够堵住悠悠众口。

“明德,传本王命令,召集百官议事厅议事。”

“是。”

段梓易起身,“同去?”

夏含秋摇头,“我就不去掺和了,你知道我完全赞同就行了,时先生,你随王爷一起去,有什么建议就说,王爷身边没有谋士,偶尔也会有不周全之处,你多费心。”

时安慢了半拍方才应下来,不得不跟着王爷离开。

他知道王妃是为他好,可这些日子下来,他是真觉得只为王妃效力没什么不好!罢了罢了,就像王妃所说,王爷身边没有谋士,王爷王妃一体,他就两个人都管了就是。

ps:

你们,有没有感觉到完结的节奏?

349章 硬汉柔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