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王妃故意摇头无奈叹气,拉着寿安王站起身:“既如此,就把你娘也请来,给她挑儿媳妇,也要她过过眼。”宁王妃这话一说出,就有丫鬟飞快地跑去请张次妃了。宁王妃被这样一闹,这两天和长子怄气的心也淡了不少,况且寿安王这样鬼精鬼精的人突然跑来说这话,想都不用想,定是孟微言去和弟弟说的。

他还真是,为了一个锦绣,费尽心机。既然如此,宁王妃倒想瞧瞧,当锦绣明显不如别的女子时候,儿子会怎样想?

因着寿安王和张次妃也要前来,内侍丫鬟们又重新布置,这选妃的时候,也就比原先预定的要晚一些。宁王是把这件事全交给宁王妃处理,因此宁王的椅子,依旧是虚设的。

孟微言和寿安王两兄弟分坐宁王妃两边,张次妃坐在宁王妃身后,宁王妃面前有珠帘垂下。

“大哥,这选妃怎么还要放个珠帘,这样岂不是看不清楚?”寿安王压低嗓子悄声问孟微言,孟微言只微笑不说话,寿安王又想再问问,朱次妃已经轻咳一声,寿安王吐一下舌头,不敢说话。

这边准备好了,内侍就去少女们等待的屋子去传话,让她们照预订好的次序,依次走过花厅门前。

众少女有紧张的,有害怕的,连柳姑娘都有些小紧张,悄悄地把手握成拳。

第一个姑娘在内侍的带领下,按照嬷嬷们教导的,缓步从屋里走出,走过花厅时候,姑娘略微停顿一下,好让珠帘后的贵人们,好看清楚自己。

这是个没被人打过招呼的姑娘,自然珠帘后面毫无反应,姑娘心中不由有些失望,但还是对着珠帘行礼后起身快步经过回廊走回屋子。

嬷嬷们见那姑娘面色有些失望就明白了,但也没有多说什么,只请这姑娘到另一边喝茶歇息。

第二个也和第一个差不多,第三个就是柳姑娘,她缓步走到花厅门前,停下步子时候就听到珠帘后面传来宁王妃的声音:“你过来,让我好好看看你。”

柳姑娘心中有些激动,缓步走进花厅内,两边服侍的内侍,已经打起珠帘,柳姑娘对宁王妃行礼:“见过王妃。”

“你到我跟前来。”自然有丫鬟上前扶了柳姑娘往宁王妃面前走去。

宁王妃仔细瞧了瞧柳姑娘,对朱次妃道:“我觉着这姑娘不错,还有些前面大嫂的模样,你觉着呢?”

张次妃在这种场合,向来都是听宁王妃的,微笑着道:“王妃看上的,自然样样都好。”

“娘,儿子记得后面还有,儿子想瞧瞧后面的。”孟微言见宁王妃已经拿起桌上的五彩丝线,出言打断宁王妃的举动。

宁王妃望向儿子,孟微言对宁王妃的神色和原先一样谦卑,但是不容置疑。

“果然是你要选媳妇呢。”宁王妃重重地说了一句,就对柳姑娘柔声道:“下去歇着吧。”

眼见世子妃的头衔向自己飞来,转眼就飞走,柳姑娘不是不难过的,但也晓得在这件事上,自己毫无话语权,因此对宁王妃行了一礼,沉默退下。

后面的两位姑娘,自然也没人说话,第六个是林大姑娘,原本宁王妃也不想说话,寿安王倒咦了一声:“母亲,我觉得这姑娘还不错。”

张次妃听儿子这样说,脖子不由伸长一些看向外面,内侍们听到这话,急忙示意要退下去的林大姑娘赶紧进屋。

林大姑娘没想到会有这样一出,缓步进到屋内,珠帘掀起时候,林大姑娘一眼就看见坐在一边的孟微言,还有坐在上方的宁王妃。

果然他们的气度是不一样的,林大姑娘暗自揣测着,依规矩行礼。

“王妃,这姑娘,确实不错。”张次妃见儿子喜欢,当然要为儿子争取一下。宁王妃微有疑惑,朱嬷嬷已经轻声在宁王妃耳边说了林大姑娘的来历,宁王妃恍然大悟,这是通过宁王身边大伴关系进来的,只要说动了宁王,何愁不会得到世子妃的位置?难怪寿安王要开口,这是要帮孟微言清除掉一个障碍。

、第37章 择定

宁王妃虽有不满还是对张次妃笑道:“既然你也喜欢,自然成全。”说着宁王妃就拿起五彩丝线,示意林大姑娘上前。

林大姑娘的心狂跳起来,任由宁王妃给自己系上五彩丝线。

五彩丝线系上手腕之后,林大姑娘又对宁王妃行礼。宁王妃受了礼,对林大姑娘道:“林氏,你给张次妃也行礼。”张次妃?不是说世子是王妃嫡出吗?怎么又要给张次妃行礼?

林大姑娘虽然还在狐疑,但已经站起身转向张次妃,张次妃满面堆笑,对宁王妃双手直摆:“王妃,这使不得,总还…”

“既是你的儿媳妇,你当然就受得礼。”宁王妃的话不容置疑,林大姑娘这才明白过来,原来自己不是世子妃,而是被定给王府庶子做郡王妃了。林大姑娘忍不住悄悄地看向寿安王,见寿安王年纪瞧着和自己差不多,面上还有些孩子气。虽然林大姑娘心中难免还有些失望,不过能做郡王妃也不错,因此林大姑娘见丫鬟们扶着张次妃坐到前面来,林大姑娘还是端正对张次妃行礼下去。

张次妃这一生,最看重的就是两个儿女,见林大姑娘行礼下去,急忙拉着她的手左瞧右瞧。瞧的林大姑娘羞红着脸低头,宁王妃才笑着道:“好了,后面还有呢,你还是先让你媳妇下去歇着,等她过了门,你瞧多少不得?”

张次妃这才放下牵着林大姑娘的手,林大姑娘重又行礼退下。这林大姑娘刚出花厅,两边服侍的内侍和丫鬟们瞧她的眼神都不一样了,已经有两个丫鬟急忙上前搀扶,还有丫鬟用扇子给她遮着并不强烈的阳光,一路把她送到门口。

等在门口的嬷嬷见林大姑娘手上系着的五彩丝线,也急忙上前行礼说恭喜。又掀起帘子请林大姑娘进去里面歇息。

剩下的少女们见林大姑娘进门时候,手上系着五彩丝线,有几个神色立即变了。锦绣往林大姑娘手腕上看去,也有些疑惑,不过众人来不及问什么,林大姑娘就被迎到另一边去了,那里的桌椅摆设,都和别人不一样。

柳姑娘坐在另一边,见林大姑娘坐着的地方,牙不由轻轻咬住唇,这是定下了林大姑娘了?那锦绣呢?柳姑娘的眼往锦绣那边瞧去,却见锦绣神色不变,柳姑娘觉得口中的茶,变的有些苦了。

已有嬷嬷来到锦绣面前,请锦绣出去。柳姑娘的眼不由眨了眨,选妃并没停止,而是继续,难道说林大姑娘不是被定为正妃,而是次妃?毕竟选出一正二次来,也是常见的。那自己还有没有希望了?柳姑娘把茶杯放下,看着外面的眼里渐渐多了几分期盼。

锦绣走到花厅门口停下时候,宁王妃通过珠帘看着锦绣,虽说几个月没见,锦绣又被刻意打扮的不如众人,可锦绣毕竟是曾在宁王妃身边服侍过那么多年的人,宁王妃心中再不满,这会儿瞧着锦绣,还是觉得锦绣行事很大方。

“娘!”一直没开口说话的孟微言看向宁王妃,语气之中竟还像带了几分乞求。毕竟是自己儿子,宁王妃再不愿意也要开口:“让她进来。”

内侍们再次卷起珠帘,锦绣走上前对宁王妃行礼,抬头时候却见寿安王给了锦绣一个努力的眼神。锦绣不由微微一笑,接着就看见孟微言的眼,眼神还是那样坚定,仿佛在告诉锦绣,不要怕,什么都有他。

锦绣按照礼仪行礼下去,宁王妃命锦绣上前,锦绣走到宁王妃面前时候,还是照了往日习惯,低头垂手,耳朵微微抬高,好等着主人召唤。

“大哥,你难道真的要…”宁王妃左看右看,虽然知道自己儿子铁了心,还是要问一问。

孟微言抬头看向锦绣,两人的眼睛正好撞在一起,四目相视时候,孟微言对锦绣微笑。接着孟微言这才对宁王妃道:“娘,儿子不会后悔的。”

“王妃,您瞧,这事,挑个熟悉的人,总好过挑个不熟的。”锦绣在宁王妃身边服侍时候,张次妃因着宁安郡主的关系,对锦绣还是很有好感的,这会儿也期期艾艾地为锦绣说话。宁王妃自嘲一笑,示意锦绣伸出手:“罢了。”

当五彩丝线被系在锦绣手上时候,孟微言站起身,走到锦绣身边,对宁王妃跪下:“儿子多谢娘。”

“起来罢,这会儿,我还喝不着媳妇茶呢。”宁王妃说了儿子一句,孟微言站起身,看向锦绣,锦绣也抬头望着他,两人相视一笑。

就算锦绣穿着的衣服颜色有些滑稽,宁王妃这会儿瞧着,还是觉的,这对这样瞧着,还是很般配的。

既然已经选定了,剩下的那两位少女就没有参加选择,不过众人并没散去,还要等着宁王妃把结果告诉宁王,由宁王来最后定夺。

“林氏为寿安郡王妃,刘氏为世子妃。”宁王看着开列了年貌的单子,轻轻念了一遍,才对身边的内侍道:“这个林氏,就是你曾和我说过的,说十分出色的女子?”

那大伴姓冯,急忙给宁王跪下:“奴婢想着,这是未来王妃,自然该要挑个好的。不过王爷,这刘氏,不是别人,是…”

宁王哦了一声:“是谁?”

“就是那个大哥为了她和王妃闹过的锦绣。”冯大伴想着宁王妃也许能拗过儿子,因此并没有先把锦绣的身份告诉宁王,宁王听了眉一扬:“原来是她。她怎么又来参加选妃了?”

“回王爷,刘氏的父亲是秀才,家又新近搬了,正好就在选妃范围之内。”冯大伴的话让宁王笑了:“既然如此,那是他们合该有缘。这挑媳妇,能挑一个喜欢的也不错。就这样吧!”

宁王说完,就有内侍上前来递给宁王笔,宁王写了个准字,又要用印,见冯大伴还跪在那里,又笑了:“起来吧,我晓得你未免有些私心,不过这会儿,那林氏做了寿安郡王妃,你也算是对得起他们托付的了。”

“多谢王爷。”冯大伴站起身,伺候宁王用了印,小内侍也就去花厅传宁王的意思,全准了。

“大哥,我瞧着,里面还有几个姑娘不错,不如就再选一个次妃出来,还有三哥,你也可以选个次妃。”正妃已定,那就是次妃的问题了,宁王妃的话让寿安王呵呵一笑:“母亲本是好意,可是儿子今年还小,就算等一年后成亲,也不过十六岁,都说少年人要…”

“说话就说话,掉什么书袋?”张次妃嗔怪地对寿安王说了一句,又对宁王妃道:“恕我大胆说一句,这选不选次妃,都是孩子们自己的事儿。”

宁王妃见孟微言不为所动,也微微点头:“也好!”说完宁王妃就对身边的内侍道:“按照规矩,该散的散了吧。”

内侍应是,就往少女们所在的屋子去传话。刘氏为世子妃,林氏为寿安郡王妃,其余人等,各自归家。众少女听完最后的结果,有几个人心中难免是失望的。特别是柳姑娘,为了这个位置,她的家人托人情都托到宁王妃的娘家去了,还带着柳姑娘进到王府内拜见过宁王妃,谁知最后还是一场空。

柳姑娘心中酸楚不已,已有内侍又对柳姑娘道:“柳氏,王妃十分喜欢你,虽说与你无缘,特地命人多赐你一套头面,当做嫁妆。”落选少女,按照规矩,各自都有王府赐物,多得赐物,这就是另外的荣耀了。

柳姑娘急忙收起心中悲伤,再次对上面行礼谢恩,嬷嬷们引着少女们离开屋子。至于锦绣和林大姑娘,被人单独带走。

直到出了屋子,林大姑娘才对锦绣笑着道:“姐姐,到了这会儿,我还觉得在做梦呢,不过我最想不到的是,我们竟然做了妯娌。”

“我也没想到。”锦绣对林大姑娘回以微笑,林大姑娘嗯了一声才好奇地问:“我们这是要去哪儿?”

“这是要先送二位姑娘回家,等到了家之后,身份就不一样了,到时会有嬷嬷丫鬟内侍跟去服侍,也要让二位姑娘明白这王府的礼仪。”身后的嬷嬷神色早没有那么严肃,而是笑盈盈地解释:“自然,对刘姑娘来说,这些礼仪,都是熟的。”

林大姑娘点头,又有嬷嬷笑着道:“这婚期总要在一年之后,这边选定了,要送到京城,等到京城那边下正式的册封诏书,再然后才能成亲呢。”

“那我们在家这一年,还是像往常一样吗?”问话的还是林大姑娘,嬷嬷又笑了:“自然不能像普通人家的待嫁女儿,别的不说,姑娘们住的屋子,以后就算是亲父兄,都不能踏进一步。母亲和姐妹们虽能见面,也要守着礼仪。”

“这才是皇家规矩。”又有嬷嬷解释,锦绣已经看见送她们各自归家的马车,这两辆马车,都是郡王妃才能使用的规格,从现在起,一切都变了,再不是从前。

、第38章 变化

林大姑娘一脸震惊,这不过是刚刚选定,排场就这么大,那等嫁了过来,那排场,更不晓得大成什么样子?等在车边的内侍已经上前请锦绣和林大姑娘各自上车。林大姑娘晓得,从此之后,锦绣就是自己嫂子,恭敬地请锦绣先上车。

锦绣上车之后,内侍和丫鬟嬷嬷又各自骑马乘车,护送锦绣离开。

嬷嬷很满意地看了林大姑娘一眼,这才轻声道:“林姑娘,请上车罢。”

“郡王妃的仪仗,是不是…”林大姑娘不知自己为什么会问出这么一句,话到后面已经有些迟疑,嬷嬷笑了:“这会儿自然不能动用郡王妃的仪仗,不过是几个人送姑娘回家罢了。”这宗室亲王的气派,已经不一样了。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有跟随公婆进京,进皇宫去拜见天子皇后太后的机会?林大姑娘望一眼远方,锦绣的车已经瞧不见了,林大姑娘这才上车而去。

锦绣的马车被人前呼后拥离开府城,往现在住着的村子行去,这一路所经之处,都已经被衙役预先拦住,不让人围观,等进到村中,里正带着村里有名望的人,在村头跪迎。锦绣听到内侍在那高声让众人起来,也听到自己父亲恭敬的说话声。锦绣很想掀起车帘,和爹爹说话,但锦绣知道,这样的事都是不被允许的。

马车一直到了宅子门口停下,宅子内外已经被打扫的干干净净,从门口到堂屋,一路铺了红毡。

车帘掀起时候,锦绣看见秀才娘子带着一家子跪在门边,锦绣心中百感交集,眼中的泪滴落,内侍已经明白锦绣的意思,高声让秀才娘子带着众人站起身。丫鬟这才扶锦绣下车,锦绣下车时候,脚步微微一滑,秀才娘子在那看见,下意识地想伸手去扶,接着秀才娘子就把手放下,依旧垂在那。

这个动作并没逃开锦绣的眼,锦绣的牙咬住唇,身边的嬷嬷已经轻声道:“姑娘今儿辛苦了,先往里面坐着歇息,还有许多话要说呢。”

锦绣努力让泪水忍回去,抬头望向秀才娘子,秀才娘子眼中也有泪水在闪动,见锦绣望向自己,秀才娘子对锦绣露出一个笑。这个笑让锦绣心里更加难受,丫鬟已经扶着锦绣走进院内,沿着红毡一路往堂屋行去。

堂屋内也布置过一番,不复锦绣离家时候的样子,锦绣看着屋内的陈设,觉得自己离家不过一月有余,再归来时候,竟有天翻地覆之感。

丫鬟扶着锦绣往上座,锦绣对嬷嬷轻声道:“虽说已经定了,不过京城之中尚没有诏书传下,嬷嬷,这些礼仪,可能暂免?”

锦绣说话客客气气的,但里面的意思却很明白,这里面没有商量的余地。嬷嬷在沉吟,锦绣已经又道:“我也晓得,这在成婚之前在娘家待嫁,虽有各种礼仪,可还有另一点呢,就是圣人原本想让未嫁女儿,也能多和娘家人亲热亲热,免得一等出了阁,那时限于礼仪,就真不好多亲热了。”

“姑娘您这话说的虽有理,不过…”嬷嬷还在沉吟,另一个嬷嬷已经笑着道:“其实呢,这事也不是不可商量,不过姑娘啊,您当初的事儿,我们也是晓得的,您也知道,我们这些人,除了担负教导之责,还要把姑娘的表现禀告王妃的。”

“我晓得,因此我在和嬷嬷们商量,不过…”锦绣微微顿一顿,面上笑容还是和和气气的,话也说出口:“已经定下了,大哥待我如何,几位嬷嬷也是清楚的。”

锦绣原本是不想抬出孟微言来,但现在瞧来,不抬出来是不行了,锦绣这话一出口,两位嬷嬷的神色微变,一直没说话的丫鬟这才开口:“其实,嬷嬷,姑娘说的话,也有道理。大哥对王妃平常是极孝顺的。”

丫鬟没有把话说完,剩下的话,自然是让嬷嬷们自己去思量,锦绣微笑,看向丫鬟:“我并没见过你,你叫什么?”

“回姑娘的话,奴婢名唤吉祥,是两年前进府的,一直不过是在二门外做些粗使。姑娘自然没有见过我。”这吉祥年纪不大,人却机灵,自然要先向锦绣表示一番。两个嬷嬷彼此互看一眼,她们这些嬷嬷,也是看人下菜碟的,主人们软弱好说话了,她们就要求严些,好在宁王妃面前讨个好。若是不好说话,软中带硬了,自然就要让一步。

况且吉祥话里的意思已经说的很清楚,孟微言为了锦绣,不惜违逆了宁王妃,她们若再在这时候为难锦绣,等到锦绣成了亲,谁知道孟微言会怎样对待她们?就算宁王妃身边最得意的嬷嬷,孟微言真要下了面子,又不是不能处置?

“神仙打架,我们也只求自保。”一个嬷嬷低声劝着另一个嬷嬷。

另一个嬷嬷沉吟一下,对锦绣道:“既然姑娘这样说,那在诏书下来之前,姑娘的母亲和妹妹,也就许她们不守这些礼仪,不过这进来姑娘住的屋子,还是要通报的。”

能得到这话,已经是锦绣很大的胜利了,锦绣了然一笑:“这是应当的,两位嬷嬷我记不大清了,只记得一位好像是姓何,另一位呢?”

“姑娘不记得我也是应当的,谁让我不巧,和朱嬷嬷同姓。”

锦绣听完就笑了:“那大家平常怎么称呼你?”

“都叫我小朱嬷嬷。”小朱嬷嬷也不介意,锦绣点头,对何嬷嬷道:“既定下了,那以后要如何,就如何罢。”

见锦绣并没再继续就礼仪这事说下去,何朱两位嬷嬷也就让内侍把秀才娘子和锦夏五花请进来。

秀才娘子一进了屋,记得内侍的吩咐,就要跪下,锦绣已经站起身把秀才娘子扶起:“娘,我和嬷嬷们商量过了,在诏书下来之前,这些礼仪,先免了。”

还可以免?秀才娘子有些疑惑地瞧向嬷嬷们,何嬷嬷笑了:“规矩不外乎人情。只是刘夫人,您可要记得,我们这边放松了,您可不能出去外面说。”

“自然不会!”秀才娘子也是个聪明人,答了一句就看向锦绣,双眼中已有泪光闪现,嬷嬷们晓得她们母女总要有私房话要说,带着丫鬟退出去。

屋内只剩下秀才娘子母女,秀才娘子这才一把把锦绣抱在怀里:“锦绣,我的儿,你不晓得,你过了初选那天,你爹回来之后,就有王府的人上门来,说从此之后就不同了,那时我就有些后悔了,锦绣,王府排场那么大,你嫁过去了,真要受了欺负,我们真是连帮都无法帮你。”

锦绣伸手搂着秀才娘子拍着她的后背:“娘您别担心,我对王府还是很了解的,王府是很有规矩的地方。”

“姐姐,这些规矩,你不害怕吗?”锦夏也问出来,锦绣又笑了:“习惯了,就没什么不好。”

说着锦绣摸一下锦夏的脸:“等以后啊,你就会有许多人来和你求亲了。”

锦夏用手捂住脸,不好意思地笑:“姐姐怎么转而来说我?”秀才娘子明白锦绣这是要让自己安心的话,拍了拍锦绣的手:“哎,这会儿我才明白,荣华富贵这种事,有时候劈天而来,还要看能不能接住呢。”

“娘,您那天说的话,我没有忘呢。”锦绣偎依进秀才娘子怀里。秀才娘子拍拍锦绣的脸:“话是这么说,锦绣,这以后的日子,就要靠你自己了。”

锦绣听出秀才娘子的担忧,对秀才娘子点头,锦夏啊了一声,对锦绣道:“姐姐,我想起来了,大哥说,叫你不要怕,就算是王府世子,真欺负你了,他拼着一死,也要去为你讨个公道。”

“真是胡说。”锦绣笑着说了一句,但心里还是甜丝丝的,把妹妹也搂了过来,秀才娘子望着面前的三个女儿,福祸什么的,女儿既然选了,那就踏踏实实地,让女儿好好地走她自己的路。

京城的诏书在五月十九到来,跟随诏书前来的,还有京城赐下的许多东西。衣料首饰各物,皇家儿媳们的嫁妆,都是皇家从内库拿出,并不需要各家准备的。而宁王也赐下许多东西。接到诏书之后,锦绣的身份就有了完全的改变,她从这一天起,就是真正的待嫁的宁王府世子妃。

宁王妃又遣来了嬷嬷和内侍,秀才娘子母女,也不能轻易见到锦绣了,见到锦绣,也不能再不顾礼仪了,除了问安,几句私房话都很少能说了。就算这样锦绣也得知,前来为锦夏锦程求亲的人可以说是络绎不绝。

特别是锦程,做为未来亲王的小舅子,想把女儿嫁给他的,都是府城叫得出名字的人家。

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世情概莫能是。

、第39章 待嫁

婚期定在来年三月二十五,这是钦天监根据宁王府报上去的双方生辰八字,精心算出四个日子,又送到宁王府这边由宁王定夺。宁王问过孟微言的意思,选了最近的一个日子。孟微言的婚期一定下来,寿安王和林大姑娘的婚期就被定在六月初九。

婚期定下来之后,宁王府又遣人来送日子,此时的刘家宅子和原先完全不一样了,锦绣住的屋子本就自成一个小院,来教礼仪的嬷嬷,服侍的丫鬟内侍,贴身服侍的住在小院里,剩下的人只能分住在附近人家的屋子里。

刘秀才和秀才娘子本打算定下这件事后,就要重新回家,可瞧这样子是回不了家了。不但如此,小吴还让那里正把这宅子的地契送来,刘秀才夫妻也只有安心在这住下,至于那原先的房子,林家已经遣人来说,说那屋子他们让人照料着,让刘秀才夫妻放心。

每天忙着学习礼仪,了解王府如何运作,锦绣这才知道,做王府的主人和做王府的下人,是完全不一样的。因此她并没有半分松懈,嬷嬷们教着,她就学着。日常除了这些,还有仪态训练,丫鬟的仪态和世子妃的仪态,也是不同的。

锦绣身为丫鬟的时候,仪态是被称赞过的,等被挑选成为世子妃,才知道丫鬟的仪态就显得卑弱,做世子妃的人,是不需要时刻表现出卑弱的。原本最值得锦绣骄傲的部分,就成了锦绣最难克服的部分,不过这些锦绣都没有怨言

日子过的很快,转眼就过了年,过年时候,嬷嬷对锦绣的要求也放松了些,又因体谅锦绣是在娘家过的最后一个年,嬷嬷们特地在大年夜那天,准许刘秀才父子前来和锦绣相见。

帘子内外,摆了两桌酒席,锦绣和秀才娘子锦夏五花坐在帘内,帘外那桌酒席,刘秀才带着锦程在那坐着。

内侍在各人的酒杯上倒满了酒,锦绣知道自己该站起身,向帘子外的父亲和弟弟祝贺新年,可是锦绣端起酒杯,只觉有千斤重,不是不能见父亲和弟弟的问题,而是他们断了科举入仕的路。

“爹爹,女儿敬您一杯酒,女儿晓得,爹爹为了女儿,牺牲良多。唯愿父亲大人,长…”锦绣勉强站起身,望着帘外已经站起的刘秀才父子,只说了半句话,就哽在那里,再说不出话来。

“锦绣!”秀才娘子伸手握住女儿的手,轻声唤出女儿名字,锦绣伸手擦掉眼里的泪,对秀才娘子微笑:“娘,我没事,真的没事。”

“人生在世,但只得一句,落子无悔。我既已定了,自然就不会后悔。唯愿我儿,出嫁之后,善事公婆,夫妻恩爱,则为父含笑。”隔了帘子,刘秀才只能隐约瞧见帘子内的情形,不由出声安慰。

“对,姐姐,我和爹爹,想的是一样的,想的都是你和妹妹们好好的。姐姐不用如此难过,更不用觉得欠了我们什么,一家子,说什么欠不欠的?”锦程也出言安慰。

秀才娘子温柔地拍着女儿的手,按说,这样的举止嬷嬷该阻止的,不过站在一边的何嬷嬷只是把眼垂下去,当做没有看见。

“女儿,且满饮了这杯,明日就是新年,愿我女事事如意。”刘秀才的话和秀才娘子的安慰,让锦绣觉得自己未免有些矫情了,擦掉眼中的泪端起酒杯道:“女儿多谢父亲,愿父亲大人,母亲大人,弟弟妹妹们,都能事事如意。”

说着锦绣喝完杯中酒,秀才娘子抬头看着女儿,锦绣低头对秀才娘子微微一笑,落子无悔,那就把所有曾经历过的,都抛掉。时时想着对不起爹和弟弟,岂不白白让他们选择了这一条路?

锦绣面上的笑让秀才娘子露出温柔笑容,又握了下女儿的手,这才端起酒杯喝干杯中酒。

不远处已经有鞭炮声传来,刘秀才喝完酒,对锦程道:“我们也出去外面放鞭炮吧。”锦程应是,和刘秀才走出屋子,锦绣在帘中看着刘秀才父子走出去,不后悔,不辜负,那还有什么可害怕的?

过完了年,这时光似乎过的更快,锦绣的嫁妆虽不用刘家准备,但有些该做的针线活,还是要绣娘来做好,特别是那身嫁衣,定下时候就有人来量过锦绣的尺寸,临近婚期时候,绣娘们又来重新量过,免得锦绣胖了或者瘦了,那嫁衣就不合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