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老夫人平素不太管家中事务,故而大家都习惯了她凡事淡然处之的模样,几时看到过她这般发怒?当即面面相觑,渐渐住了声。

江林氏走到马氏和连氏的面前,神色冷冽地望着她们。待她们都慢慢垂下了头,才寒声说道:“如今我还好好地站在这儿,一个两个的就都敢说什么‘分家’!真是反了你们了!”

连氏拉着江老夫人的衣袖,哭诉道:“母亲,大哥大嫂不管我家老爷的死活,不分家,还有什么盼头!”

马氏捏着帕子直抹眼角,语气凄然地说道:“大哥大嫂这些年一直带我们极其凉薄,我们忍受得够久了,也是有个了断的时候了。”

江林氏冷声说道:“老爷们都还在外头,你们就在院子里闹了起来,还口口声声牵扯到老爷们!”她指了马氏和连氏,气道:“都给我回去!有什么事,大家好生商量才是上策。做什么哭闹的模样,失了体面!”

秦氏一直未曾露面,马氏和连氏哭闹了这些时候,早已头疼嗓子干,有些受不住了。如今见江老夫人出面制止,她们就顺势收敛起来,不甘不愿地应了声。又悄悄朝对方看了一眼,交换了个心照不宣的眼神。

待到马氏和连氏走远了些,江云昭才从后方行了出来,朝江林氏行了个礼,说道:“多谢祖母。我实在不知该怎么办,只能叨扰祖母了。”先前她本打算直接回宁园,可是细问了那些婆子几句后,她又改了主意,转而去安园将江老夫人请了来。

江林氏说道:“这种事情,本就关乎侯府脸面,不得闹大。你做得很好。”她侧头问陈妈妈,“四老爷可曾回来了?今儿可是大日子,还没听到他的信儿,可是奇了。”

陈妈妈隐约听到些消息,却不敢明说,只强笑道:“老夫人还是回院子等吧。这儿风大,可别着了凉。”

江林氏笑道:“也好。”又叮嘱了江云昭几句,这便走了。

江云昭目送江林氏走远后,不由得朝静园的方向又看了一眼。

她没想到,不过一夜之间,马氏就苍老了好几岁。一向明艳亮丽的妆容,也掩饰不了她眉眼间的疲惫。

反观院子被烧、夫君被抓的连氏,反而气色还比她看上去还要好上几分。

倒是怪了。

回到宁园后,江云昭先去见过母亲。

秦氏已经听闻了方才的事情,便道:“昭儿何须那么紧张?她们若是想闹,由着她们去。左右我几年前就有了这念头,如今她们闹起来,也正合了我的意。”

江云昭知道那年父母亲是受了多大的难为才忍下了那口气。如今闻言,就也赞同地点了点头,说道:“婶婶们既然打定了主意,必然不会因了一时受挫而退缩。后面少不得还要继续闹。如今爹爹还没回来,能清闲一会儿便是一会儿罢。”

她想到如今的情形,又道:“也不知二婶打的什么主意。昨儿大哥哥才将三姐姐打伤了,今日她就来寻机闹事。有这闲心,倒不如多去关心下三姐姐。”

这一点,秦氏也有些想不通。

她知晓江云珊闹出了什么样的丑事。虽说马家远离京城,那丑事一时半刻地传不到京中来,但总有被捅破的一日。

她既然明白这点,二房就也明白。

若是不分家,事情败露之时,侯府这棵大树还能让她们依靠着。分家后,二房便要自己承担起后果来了。就算这样,马氏依然坚持如此。

倒也怪了。

不过秦氏懒得细究这些。

她只对江云昭简短说道:“她们所图的,无非是权、名、利三字。如今前两者她们抢不走了,自然是要图利。”

江云昭也是这般想的。与母亲又说了会儿话后,她忽地想到先前遇到四婶方氏,就将江兴志落榜一事告知了秦氏。

“你四叔这次可是遇到难处了。”秦氏叹道:“先前人人都说他必然考中,他也信心满满。如今骤然从高处跌落,怕是一时难以接受吧。”

江云昭听闻,轻轻颔首。而后一怔,问道:“母亲,您方才说的什么?四叔…遇到难处了?”

“可不是。他素来只爱读书,也只会读书。这一关能不能过去,单看他能不能想得开了。”

秦氏后面的话,江云昭并未听清。

如今她只想着秦氏先前所言,脑海中浮现出与廖鸿先道别时,他附在她耳边说的那句话。

——“你家有人今日遇到了难处,对他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若是需要帮忙的话,就来寻我,我必尽力而为。”

江云昭不由沉吟。

难道廖鸿先指的是四叔之事?

可是…他能帮什么忙?

第74章 必然的结果

虽说马氏和连氏在江老夫人的命令下回了院子,可二房三房并未就此消停。

当天日落之前,三房的江承梧不知用了什么手段,匆匆见了江三老爷一面,带回了他对分家之事的看法。

偌大的纸上,只写了一个字。就是这个字,再一次坚定了连氏的信心与决心。

——分!

至于二房…

他们既然已经下定了决心,便是撞了南墙,也绝对不会回头。

这个时候,江老夫人已然知道江兴志落榜之事,任凭两房的人如何折腾,她也没了心力去管。

平园和静园的消息,自有人悄悄禀与秦氏。

秦氏听闻后,想起江兴源回来时的满脸怒容,又遣了人去打听清园四房的消息。

直到天擦黑了方才有人来禀,说是四老爷回了院子后,就一直在屋中和四夫人说话,到现在还没出来。也不知两人谈了什么,屋里好几次隐隐传出了啜泣声。

秦氏给了此人一些碎银子,把她打发走了,这便去书房寻江兴源。

江兴源正在灯下画画。

秦氏看了几眼,说道:“老爷这画可是奇怪。说是山石,却过于圆润。说是土堆,又多了些棱角。可不是两不像么。”

江兴源扯了刚画好的画,揉成一团,丢到墙角。那处已经有七八个相似的纸团,聚成了一小堆。

秦氏遣退了屋里伺候的人,亲自斟了杯茶端给江兴源,将四房现今的状况讲与他听。

“弟妹应是在劝解四弟。今儿老夫人听了这消息后,都受不住,晚饭也没吃。更何况四弟?他不过是一时昏了头,老爷不必把他的话放在心上。”

江兴源哼道:“他那样胡乱指责,太没道理。且看他态度如何罢。左右分家之事已经开了头。那两个院子的我是不想理会了。他这边…单看他作何打算了。”

秦氏知道江四老爷发怒是一个缘由,更关键的是二房做出丑事来不说,又和三房一同闹将起来。这些事情堆在一起,也难怪江兴源火气久久不散。

她又好生宽慰了江兴源许久,待他气消了些,这才一同歇下。

第二天一大早,江兴源和秦氏才刚刚醒了,就有人来报,说是江四老爷已在宁园外头徘徊了快一个时辰了。他也不许人去叫醒江兴源和秦氏,非要等着江兴源醒了才肯求见。

秋日清晨的空气,带着湿气与寒意,清冷逼人。江兴源收拾妥当后,忙让人将江兴志请了进来。

江兴志刚进到屋中,就带进来一股子寒冷之气。他下巴上泛着一层淡淡的青色,显然是早晨起来后匆匆赶来,还未打理自身。

面对着江兴源,他也不敢抬眼,只盯着自己脚前三尺之地,讷讷说道:“大哥,昨日的事情,是我对不住你。明明是自己没考好,还乱发脾气。你说的对,我是…”

“罢了。”江兴源听说他等了许久,已然心里有了底。如今看他满脸愧疚,又见他冷得鼻子尖都泛了红,心下宽慰,摆摆手打断了他,“知道自己错了就行。谁没点脾气?心里堵着了,稍稍发出来就好,切忌过火。”

江兴志没料到江兴源竟是这般简单地就原谅了他,想了一宿在心里打了无数次腹稿的道歉之言,竟然无处可说了。

他心中歉疚更甚,搓了搓手,轻轻地“哎”了一声。在江兴源的示意下落座后,想了想,又道:“昨儿你们这里的事情,我、我听说了。母亲的态度,我也知晓了。”他摸到手边的茶,端起来大口饮完,定定神,坚定说道:“既然他们闹着要分家,那就…分了吧。”

江兴源万万没想到他会说出这般话来,不由慢慢转头望着他,说道:“四弟,话可不能乱说。”

“没乱说。”江四老爷慢慢冷静下来,没了先前道歉时的局促,“这些年,你受的委屈,我都知道。不过因为和我无关,就没当回事儿。昨天白日里,我才知道,受人责难,被人奚落是个什么滋味儿。”

面对江兴源探究的目光,江兴志尴尬地笑了笑,“想想看,从小到大,我在府里也没做过什么。家中琐事都是大嫂处理的,外头事务都是你办的。二房三房闹的时候,我只是看着他们折腾,也没帮过你们。母亲为难你们的时候,我也没开口说过话。”

他深深叹了口气,“那时候是我不懂事。太顺风顺水了,没被人为难过,不知道那个滋味儿。昨儿的事情可让我想明白了。那些人先前看着是同窗,是友人,可着劲儿说我好话。等到我一时失利,他们怎么着?一个个地落井下石,比谁说话都难听、都尖酸刻薄!我被外人这样对待,已然心寒至极。想想大哥被自家弟弟这样对待,心中的苦楚,怕是比我更甚十倍百倍。”

江老夫人是个不管事的,江兴志也素来只闷头读书,万事不理。江兴源何时听江兴志说过这番话?顿时百感交集,说道:“平日里我对你的关心着实太少。昨天若不是听到旁人议论,都忘记了是放榜之日。”

“没甚么。”江兴志笑道:“大哥镇日里处理事务忙里忙外,记不住这些也情有可原。只是若是大哥已打定主意当真要分,小弟有几个请求,还望大哥成全。”

江云昭醒来后,便得知江兴志一早来见江兴源之事。虽说不知二人谈了什么,但看父亲今日眉目舒展的模样,便知江四老爷这趟来,定然是好事。最起码,昨日让父亲面笼阴霾之事,已然缓解。

先前廖鸿先说可以帮江兴志,那时江云昭还不太肯定要不要承了他这个情。毕竟江四老爷与他们大房并不亲厚,昨日里还惹怒了父亲。但看今日江兴志的所作所为,她沉吟一番,决定想法子见见廖鸿先,看他有何提议再作打算。

就在她考虑着怎样才能见他一面时,吴婶来了宁园寻她,说廖鸿先正在上次那个偏门外头等着她。

江云昭闻言,抬眼看了看天色,疑道:“大清早的,他这时候来做什么?”

“奴婢也不知道。”吴婶迟疑道:“看他头发丝儿上沾了露水,应当是等了有些时候了。”

江云昭知道廖鸿先看似随意实则心细,不是江云昭的心腹,他不会露面让对方传这种话。吴婶虽说经常会在那偏门附近往返,但是时间并不完全固定。廖鸿先许是怕错过了吴婶出门的时间,特意提早去的。

——想来,应当是因为答应了要帮她忙,特意来的罢!

江云昭这样想着,思及天气寒凉,廖鸿先却牵着马不知等了多久,忙吩咐了其他事情全部推后,她则去了偏门寻他。

廖鸿先其实也不想那么早来的。起初,他甚至都没想到今日会来见江云昭。

昨日他一回到自己的宅子,就觉得那儿空荡荡得可怕。就算看着仆从往来做事,依然觉得好像少了什么似的。

想了半晌想不通,只得作罢。直到睡下后辗转未眠,脑海中不断浮现握着江云昭的一颦一笑,他才意识到,自己身边到底缺少了什么。

少了一个人。

这样想着,不由就想起了握着她手的感觉。

身上渐渐燥热,他愈发睡不着。又折腾了许久,眼看着是不成眠了,索性起来练剑。越练越心烦意乱,只想着离她近点,就牵了马来到侯府偏门…

看到江云昭的身影时,廖鸿先一颗无处安放的心才终于宁静下来。只觉得心口又甜又暖,说不出的熨帖。

他有些庆幸,昨日离去前和江云昭说了那样一番话,今日刚好拿了来当做借口,与她一见。

——昨日端王孙‘送’吴倩然走的时候,听人提起放榜,就过去看了下。得知江四老爷落榜的消息后,他去到庄子上便悄悄告诉了廖鸿先。廖鸿先知道江家四房与大房的关系还算不错,在路上想了解决的法子,这才有了后来那番话。

江云昭走出偏门,一抬眼,便对上廖鸿先专注的目光。

少年敛去了所有锋芒,柔和了眉眼,在早晨的微光下静静望着她。

江云昭心底一片柔软,忍不住扬起了微笑,走到他身边说道:“你等了这许久,可是为了昨日的那个承诺?”

廖鸿先滞了一瞬方才想到‘承诺’指的是什么,轻笑了声,懒洋洋说道:“是又怎样?不是,又怎样?”

江云昭道:“你先说说看是什么法子,我才能知怎样。”

廖鸿先凝视着她的笑颜,说道:“我可以推荐江四老爷去清宁书院授课。”

“清宁书院?”

江云昭没料到他会说出这样一番话来。

清宁书院历经百年,乃是所有读书人向往的读书之地。如今的叶大学士,当年也曾在清宁书院读过三年的书。

只是书院录取的学生,都是由主事人亲自选取。选上之人,有世家之子,亦有贫寒子弟。有性格温厚之人,亦有廖鸿先这般行事不羁的。

有很多人研究过如今两位主事人明先生和周先生的喜好,想看出他们到底是依着什么样的条件来选取,最终也未参透,不了了之。

江云昭有些迟疑,“四叔过去,会不会不太合适?”

“江四老爷博览群书,大家有目共睹。有何去不得?”

“可是…”

廖鸿先明白她心中的犹豫,便道:“你放心。我帮过书院的大忙,如今不过是录取一位教书先生而已,这个面子,他们还是会给的。”

江云昭眉心微拧,未曾开口。

廖鸿先又道:“若是你觉得合适,这话由我去跟你四叔谈。江四老爷学富五车,却镇日里埋头苦读,短处在于眼界不够宽广。去了那里,教书育人的同时,日日省察自身,还可以与书院中的大儒周先生、明先生多加交流。如此三年下来,所思所想定非今日可比。待到那时再参加考试,心境已然大不相同。”

江云昭听闻,暗暗叹服他想法之周全。

只是他帮的这个忙,着实是太重了些。江云昭思量半晌,苦笑道:“这样的一份‘重礼’,我该怎样谢你才好?”

廖鸿先定定看着她,有一句话差点脱口而出,忍了好半天,好不容易憋了回去。

他暗暗叹口气,心中有些忐忑,面上却扬起个不甚在意的笑来。

“听说你打的络子不错?我新得的那把剑上少了个剑穗,不知你有没有空…给我做一个?”

第75章 绣品,阻拦

廖鸿先的要求一出口,江云昭便笑了,说道:“这有何难?不过到时做的不好看,你可不许说我。”

廖鸿先勾了勾唇角,说道:“你放心,但凡你送我的,我都喜欢至极,哪里会说你?”

“当真?那我去年送你的那幅秋霜图呢?”江云昭说道:“那时你让我给你绣幅秋霜图,说是要做成桌上小屏风赠与皇后娘娘当礼物。后来我见你送的也不是我绣的那一个,而是明粹坊所制。想来是我技艺不精,廖大人没有看上了。”

因着和廖鸿先说话无所顾忌,江云昭便将当年的事情讲了出来。并非埋怨廖鸿先,而是怕他见惯了明粹坊的精致物什,自己做的若是不合他意,白白费了功夫不说,还闹得他也不好开口拒绝。

廖鸿先听闻,明显愣了下。

江云昭将他的表情尽收眼底,笑道:“你可要想清楚了,现在还有的改。若是东西做出来了你不用,我可是要生气的。”

“怎么会?你若做出来,我自然是恨不得日日带着。”廖鸿先慢慢说着,想到那秋霜图的去处,心里暗暗一惊。

——说起来,明粹坊聚集了最好的能工巧匠,所做之物无一不精无一不妙,绣娘们的手艺,自是比江云昭不知精细多少。

但是他收到江云昭给他的秋霜图后,却是怎么看怎么喜欢。翻来覆去纠结了许久,他到底没舍得把它送出去,而是命人从明粹坊中选了最上乘的绣品,做好小屏风给皇后送了去。

自那天起,他就将秋霜图摆在了枕下。虽不是日日都要瞧上一会儿,但有时候遇到了烦心事,拿出它来握在手中,心里便会莫名地平静下来。昨日他本也拿它出来过,无奈依然无法静心,就没放在心上。

当年懵懂,从未考虑过二人还有旁的可能,他就没细想自己为何非要留下那绣品。如今知道了自己的心思,再去回忆,竟是当时就有了苗头,而他太过大意,方才疏忽了。

廖鸿先不由暗暗叹息。

若是他早一些发现,早一些做打算,哪还有楼卿言和楚明彦的事儿?!

江云昭不知他心中所想,只看他面无表情地盯着她瞧,就有些迟疑,便道:“做那东西虽快,但想做好,却需费些功夫。最快也要三日后了。”

廖鸿先缓缓回神,颔首道:“不急。左右你是跑不掉的,哪就怕这一时半刻的了?”

他语气调侃,眼神却很认真。江云昭一时不解其意,就只笑着说了声“好”。

因着廖鸿先今日当值,他无法立刻将消息告诉江四老爷。两人便定下了他来侯府的大概时日,方才道别。

江云昭此番出来,走得太急,还未用过早饭。一进院门,她便往回院子最近的小路上走去。

因着这条路会遇到平园的人,若是碰见,少不得会被她们吵吵一番,平时江云昭不大走这边。如今想着早一点回到院子,思量着小心点应该就能避开不想看到的人,便走了一回。

谁知平园的人没有遇到,远远却是看到静园的人正向这边行来。

正是江二夫人马氏和其子江承珍。

眼看两人在平园的院门处转了弯,江云昭主仆二人往旁边的大树下避了避。待到他们走进了三房的平园,这才行了出来。

蔻丹悄悄问江云昭:“姑娘,她们前些日子不是闹得很僵吗?怎么今儿这么早,二夫人却来找三夫人了?”

江云昭慢慢朝前行去,眼看蔻丹依然满脸不解,便道:“今时不同往日。她们有了新的共同目标,以往的那些恩怨就算不得什么了。”

“可是三夫人的绒球,那年不是因为二夫人才…”

“她们不当回事,你又何必替旁人忧心?”江云昭头也不回,平静地说道:“我们在意的东西,或许在有些人的眼里根本不值一提。三夫人既然觉得分家时多捞些钱物比绒球更重要,那便由她。”

蔻丹就有些忧心,“她们这般商议好,若是闹起来,侯爷和夫人岂不是会受难为?”

“怕什么,”江云昭轻轻笑了,“就怕她们不闹。闹得大了,这家,才能分得顺当。”

两人边行边说,不多时,宁园已经远远可见。

江云昭正欲迈步上前,突然,一个身影从不远处钻了出来,鬼鬼祟祟地在宁园的大门外四顾张望了半晌后,开始在宁园外徘徊。

此人形容枯瘦,双眼空洞而无神,赫然便是二房大少爷江承珍的通房——芭蕉。

芭蕉早些年名为红茭,乃是江承晔身边伺候的大丫鬟。因着背主不忠,早已被赶出了宁园。

上次她来宁园外为三老爷求情,冲撞了江兴源,已经让宁园伺候的人防备起来。如今她的身影一出现,宁园内做事的婆子就盯上了她,只待她有所动作,便上来擒住她。

江云昭就是这个时候出现在了院门外。

芭蕉一看见她,黯淡无光的双眼骤然燃起了火焰,紧走几步就要朝她扑来。

那些婆子注意她许久,哪会让她如了愿?当即涌了出来,将她扣住,不准她近江云昭的身。

江云昭看也不看她,径直朝院门行去。

芭蕉使劲挣扎着,想要离江云昭近一些。可是那些婆子身材粗壮力大无比,仅仅两个人就将她扣住无法动弹分毫。

眼看江云昭已经一脚迈进栅栏处,再不叫住,怕是就要进到院子里去了,芭蕉再也顾不得其他,当即大喊道:“姑娘!姑娘!奴婢有话和您说!”

江云昭未理睬她,继续向里行去。

芭蕉大急,眼看着自己被那些婆子越拖越远,赶紧喊道:“姑娘!奴婢特意避开了二夫人和大少爷,就是为了同姑娘说几句话!奴婢有要事禀报!”

江云昭本不欲睬她,后想到马氏和江承珍去往平园时那志得意满的模样,又改了主意,停住步子,回首望向芭蕉,“你且说说看。”

芭蕉眼中的期盼之光愈发明亮。她动了动肩背,发现无法挪动,忙对江云昭说道:“此事事关重大。姑娘既是有意知晓,不如借一步说话。”

江云昭轻嗤一声,转身继续朝里行去。

芭蕉急急大叫:“姑娘!姑娘留步!”

江云昭回身看她,旁边蔻丹冷声说道:“你愿意说就说,不愿意说,就也罢了。姑娘事情多得很,没空与你瞎扯!还有,你如今已经是静园的人了,往后见了我们姑娘,还得尊称一声‘七姑娘’才好!”

芭蕉瞪大了眼睛,直勾勾地去看江云昭。见江云昭神色淡然,丝毫没有情绪波动,便慢慢垂下了头。

蔻丹稍微等了片刻,看芭蕉依然低垂着头半个字也不说,就道:“姑娘,咱们走罢。看来是个嘴硬撬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