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枚顺势抱住妻子,连呼吸都充满了满足,一个男人有江山在手,有倾心相爱的妻子,还有几个好儿子,竟似再无什么不满足的。

正式禅让前还有很多准备要做,清瑜做为未来的皇后,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接受众夫人的拜见,看见传进来的帖子里面,第一个是秦秋的妻子,而第二个就是林县君,清瑜轻轻一晒,十多年不见面,不知这位还要和自己说什么?

我母姓楚

看见清瑜的手指点在林县君的名字上,脸上神情若有所思,旁边侍立的宫女已经道:“王妃远道而来若不想见她们,自可以请她们改日再来。”清瑜收回手指,对宫女道:“不必了,请她们进来吧。”

宫女应是后对外面等候着的宦官做个手势,整个动作流畅而无声。清瑜瞧着这些宫女,一个个低眉顺眼礼仪纯熟,和节度使府里的侍女有很大区别,还有这宫苑里的宦官,进京之后,很多事情和原来都不一样,都有变化了。

外面有脚步声,这是前来拜见的人到了,和宫女们比起来,夫人们虽说已经竭力肃穆,但脚步声还是比宫女的脚步声重一些。生活在一个连走路的脚步声都不许稍微大一点的地方,清瑜的眉头又微微皱了一下,自己究竟是会适应这种生活还是会厌弃?

看着鱼贯而入躬身行礼的众人,她们每个人的打扮都差不多,连神情都差不多,清瑜一眼就能看见站在秦夫人身边的林县君。和清瑜离开京城时比起来,林县君这些年老了一些,神色也憔悴很多,只是随众行礼。

清瑜瞧一眼林县君就把眼转向秦夫人:“方才到京,没有去拜见各位倒劳各位前来,心里实在不安。”秦夫人忙起身连说不敢,清瑜请她在此坐下:“秦氏一族对我陈家有大功劳,夫人何必这么气?”

这话一出口,在座诸位看向秦夫人的眼神有些不一样,虽说这些人的夫君里,都是有功劳的,但在京城诸人中,从龙首功自然是秦秋的,而清瑜话里对秦夫人也是青眼有加。诸世家里面,周家王家都已败,纵有新君的着意抚慰,怎么也比不上人丁兴旺的秦家。

宫女们送上茶,清瑜也端杯喝茶,那眼却扫着众人,众人面色改变全在清瑜眼里,虚与委蛇,半吞半吐,以后和人说话几乎都要这样了。清瑜心里叹气面上微笑没变。

嘴里泛上苦涩,林县君看着坐在上方的清瑜,殿内人不少,但所有的人眼都看着清瑜,随她说话的起伏而做出不同的反应。这种反应林县君并不陌生,这是下位者对上位者的本能,可和别的不一样在于,此时坐在上方的女子将是未来的皇后,将为天下母,所有的女子都会仰其鼻息。

宋桐说的话又在林县君耳边回响,没想到自己被枕边人瞒了十多年。命极贵,为天下母,这才是宋桐必要这个女儿的原因。从知道真相那一刻起,林县君就在后悔,当日怎么不下了死手,把这个命极贵为天下母的女子杀死?纵然会受天罚,这天罚罚在自己身上,也好过让自己的儿女受折磨。

林县君在袖子里的手紧紧握成拳,这样的郁闷已经有数月,从知道那刻起林县君就想痛骂宋桐一顿,但林县君也知道此时非彼时,娘家是支持何太师这边的,随着何太师的死亡娘家自然遭到清洗,父亲和兄长已经下狱,而之所以不斩杀不抄家,竟是托庇于端坐在上方的这个女子。

毕竟从最表面上说,自己是这个女子的嫡母。嫡母?林县君觉得口里的苦涩更浓,可谁又知道自己这个所谓的嫡母的苦?这些日子心里再苦还要在上门恭贺的人面前言笑晏晏,似乎十分喜悦宋家将出一个皇后,宋氏一族自此将飞黄腾达。

偏偏有人笑道:“王妃和林县君也许多年不见,说起来,我们这些人才该先告退,留王妃和林县君母女叙话。”这句话把所有的眼都转到林县君这里,怎么对待林县君,京城里的人都在等待,虽然那是十多年前的往事,可记得这些事的人不少。

谁也不会料到当初那个远嫁凉州的宋家庶女,会在十多年后重返京城而且是以天下母的姿态到来。这些年里,就算有人提起,也不过是赞林氏的贤良,说几句清瑜的不是,毕竟远嫁女儿和娘家毫无来往这种事情还是极少的。

清瑜听出这人话里的试探,唇微微一勾看着众人,最后落到林氏身上笑了:“您记错了,我母姓楚,已在十五年前亡故。”声音不大,这句话更短,可听在众人耳里如同雷击一样,殿内没有任何一个人说话,林县君一张脸先是煞白,接着又红了,在椅上坐不住了,她的手紧紧抓住椅子扶手,眼里带着怒火看向清瑜。

清瑜并没在意她的怒火,只是对方才说话的那人道:“石夫人,记得…”不等清瑜说完,林县君终于开口:“好,好一个你母姓楚,但你别忘了,我是你爹明媒正娶的正室,是你的嫡母,天下没有只认生母不认嫡母的女儿。”

清瑜哦了一声端正坐好,看着林县君道:“你我心知肚明,这个嫡母是怎么来的,你更知道,我从没认你为母。我的母亲,只有一个,那就是早死的楚氏,什么生母嫡母继母,有人说话也不怕风大了闪到舌头。”

这话让殿内的人不觉吸了口凉气,这些妇人生长于世家,从小学的是说话只留一半,要说什么总是半含半露,哪见过清瑜这样直接说出的。林县君的手紧紧抓住帕子:“你不认我为母也罢,我既没生了你也没养了你,可我是你父亲的妻子,是你宋家都要认的正室,哪是什么…”

正室?清瑜的眉挑起:“好一个宋家明媒正娶的正室啊,不过也是,似你这样出身的人,怎会把当初未发迹时乡下娶的妻子放在眼里。论先来后到,我娘比你嫁的早,论明媒正娶,我娘是我已逝的祖父亲自定回来的,是我祖母离世前亲自娶回来的。她进宋家那么多年,没有做过一丝一毫的错事,就为了你林家女儿要嫁人,逼人休妻,把原妻之女称为外室女儿。林县君,你们这些世家,做这些可真是纯熟至极。”

这话让殿内的人除林县君都跪了下来,谁家没有做过榜下抢婿这样的事?逼过女婿休妻?只是那些原配儿女,没有一个敢像清瑜一样大胆,直接把这话说出。

清瑜并没叫众人起来,只是轻声道:“我明白你们这些世家,为了女儿着想,所以必要给她们配个功成名就的好女婿,可是你们的女儿是人,那些辛苦望着丈夫成名,结果成名后就被抛弃的女子就不是人了?宋弘曾说过,糟糠之妻不下堂,诸位得乘龙快婿时候,可曾想过宋弘这句?诸位以自家女儿有诰命而欢欣时候,可曾想过被抛在家的原配和她们儿女的眼泪?”

本该是慷慨陈词的,可是清瑜却觉得心里一阵酸涩,榜下捉婿由来已久,又有几个觉得这种风俗害人?做丈夫的,得到出身世家的女子为妻自然也得到世家的帮助,世家女子得到了功成名就的女婿。而且,女子还可再嫁,儿女自有男人带去抚养,看起来是皆大欢喜之局,可是竟没想过世间不愿嫁的女子还很多很多。

看了眼跪在地上的众人,清瑜觉得喉咙有些哽咽:“起来吧,我知道这个风俗由来已久,你们也不过是照风俗行事,但人伦之中,夫妻父子都在此间。这种会坏了人伦、败了风气的风俗有何存在之理?况且明年就要开科取士,若再有行此风俗,以荣华富贵逼令对方休妻者,”

清瑜顿了顿,看向还站着的林县君:“对方夺去功名,终身不得再考。以荣华富贵相诱者,主事者革职。”林县君听到这话身子晃了晃,眼里已有了泪:“你,你好狠。”清瑜并没理她,只是看着已站起来的众人:“诸位夫人都是通情达理的人,我想问诸位一句,这正人伦清风气之举,可不可行?”

此时哪还会有人敢说一个不字,秦夫人开口道:“王妃此话不错,夫妻人伦本是大事,原本我们也不过是依风俗行事,并没想到这竟伤了夫妻人伦。”果然识机,和那位秦秋十分搭配,只是这样一对夫妻怎么会养出个把自己郁闷死的女儿呢?清瑜把脑中的这疑问挥掉,笑着道:“诸位进来已久,想必家中还有事,我不多留了。”

秦夫人带着众人再次行礼退下,只有林县君还站在那里,有人拉了她一把,林县君这才恍惚过来,看向清瑜的眼透着绝望和疯狂,清瑜的眉微微一挑就对她们道:“还请各位记住,我母姓楚。”

这一声让林县君差点在门槛上绊倒,被旁边的宫女扶了下才踉跄走出,看着她有些狼狈的背影,清瑜叹了声,其实只要她不说,也不会就此发难。名分?许多年前清露说的话又在耳边响起,既然当初你仗势夺我母亲的名分,那么今日,我仗势把这个名分夺回来又如何?

进宫之前,众人对林县君十分恭维,出宫时候,几乎人人都避之不及,一个皇后不愿承认她为嫡母的人,对众人来说,已经失去了联系的必要。林县君看着众人的眼,这眼里有怜悯有幸灾乐祸,为什么是自己?林县君握紧手里的帕子,谁家没有做过这些事,为什么偏偏是自己在众人面前受此奇耻大辱?

马车已经停下,林县君失魂落魄地下车,被丫鬟扶着走进去,刚进了二门就看见宋桐欢欢喜喜地走过来:“你今日进宫看见清瑜了吧?不,是王妃,她对你说什么了?我也该寻个时候去见见她,毕竟她很快就要做皇后了。皇后,哈哈,我宋家竟出了个皇后。”

宋桐的洋洋得意把林县君内心所有的愤怒都点燃了,她一口就吐在宋桐脸上:“说什么?我进去竟是受辱的,好你个宋桐,你骗了我这么多年,我受的罪你要赔给我。”

责任

宋桐躲闪未及,已被林县君吐到,再听到林县君这话,不由皱眉道:“你这是怎么了?我骗了你什么?你又受了什么辱?又受了什么罪?这家里上上下下谁不以你为尊,你别忘了清瑜将是未来的皇后,她说你几句也是很平常的,有什么气好生,还不快些进去,今儿又有人送贺礼来了,你快去收了。”

见宋桐依旧得意,林县君更加恼怒,扶了丫鬟的手且不进去,咬牙恨道:“你先别得意,听你那个宝贝闺女的话,她只认楚氏为母,别忘了你对楚氏做过什么,只怕她算你帐的日子还在后头。”楚氏?这两个字已经很久没有人在宋桐面前提起,宋桐不由皱眉细想下才啊了一声,接着眉就舒展开:“你少在这里挑拨离间,清瑜不认你为母,这早就知道。话再说回来,当初也怪你,若不是你当初不肯让春华以原配身份被供奉,清瑜怎会如此?”

这话听在林县君耳里只觉字字诛心,眼竟然直往上翻,瞧着竟有晕过去的样子。丫鬟忙紧紧扶住她:“县君,还是先进去罢。”林县君把那丫鬟一推就指着宋桐:“好,好,好你个姓宋的,这些年来借着我林家的势,做官顺心、使奴唤婢,我林家也好,我也罢,对你可曾有过一丝半点的不是?当初那休不是你亲笔写的?你那女儿,以外室之女进到这个家也是你肯的,此时倒全都推到我头上,宋桐,你摸摸自己的良心,你对得起我吗?”

林县君说了这几句,已经气的胸口直喘,若不是丫鬟还扶了一把,早就跌倒在地。宋桐那眉头皱的更紧,话里也不由带上恼怒:“当初若不是你林家以势相诱,我又怎会抛妻弃女?你说你林家对得起我,须知这二十多年来,承受抛妻弃子名声的人是我,你兄长嫂嫂看不上的人是我,凡事必以你林家为先,我竟不知道我是娶了个媳妇还是入赘你林家?凡此种种,你真能说得出你林家对我并无半点不是,我没有对不起你?”

说着宋桐就待拂袖而去,林县君推开丫鬟上前扯住宋桐:“你,你胡说,这些年我哪有对不起你?”宋桐摔了两下,甩不开林县君,瞧着林县君缓缓地道:“我以嫡妻之位相酬,难道没有对不住你?可你是怎么对待我的儿女?不提清瑜,你真当我不晓得你私下是怎么对待渊儿的?”

林县君瞧着宋桐那张有些狰狞的脸,突然放声大笑,这笑声听在众人耳里十分可怕,宋桐叹一声,刚要开口林县君已经止住口:“好,好,我林家花了无数钱财,我费尽心机,二十多年倾心相待,到今日竟得到这样一句。宋桐,休以为你女儿成为皇后你就从此一帆风顺,以我今日瞧来,她既能不认我,对你也未必有好意。”

宋桐已带上笑容:“你错了,天下有不认孩子的父亲,有不认继母的继女,但是,绝没有不认父亲的女儿。”说着宋桐脸色一凛:“今日我也对你说一句,你若从此安分守己,我看在二十多年夫妻份上,在这家里,你自然还是主母,没人敢不听你的。你若不能,”

宋桐的声音开始变得冰冷:“我当日可以休了楚氏,今日也能休你。你林家能不能保住,就在你一念之间,你好自为之。”说完宋桐看也不看林县君,径自离去。

林县君的身子晃了晃,终于瘫倒在地,丫鬟们对看一眼,若照了今日的话,这宅里的主母是不是她还是个问题,到底要怎样对待?丫鬟们还在踌躇,耳边已经响起清露有些愤怒的声音:“你们都是死人吗?竟连搀扶都不会?”

说话时候清露已经上前扶起林县君,林县君听到女儿的声音才回神过来,拉住女儿的手道:“露儿,露儿,你爹方才的话你听见了吗?字字诛心,句句怪我,露儿,我全心全意对他,换来的竟是厌弃,我们怎么办?怎么办?”

丫鬟们也过来搀扶,清露的手被林县君拉住,百般滋味泛上心头。这些日子清露的经历可谓天翻地覆,从周家众人奉承的少奶奶转眼沦落为阶下囚,虽被兄长接出来,却也只有一个女儿被救出,那对双生子被卖为奴,百般打听也不知道卖在何方。就算打听出来卖在何方,此时朝中情形和原先大不相同,打听出来也没有能力救出,到时不过白添了许多烦恼。

这些日子住在娘家,虽依旧被服侍周到,可丫鬟婆子们的议论还是能听到些,都知道清瑜和自己娘不对头,现在她已得了势,不知会怎样对付自己的娘。清露已经能感到丫鬟婆子们恭敬对待背后的窃窃私语,再听到此时林县君的话,清露想劝娘几句,可是不知从哪里劝去,过了半日才道:“娘,您一定要没事,您有事不过是让别人欢喜,况且您还有昂弟。昂弟好多是秦家女婿,秦家现在在雍王面前得势。”

原来女儿也是这样劝自己,林县君此时四肢无力,任由丫鬟们把她搀到屋里安置坐下,过了许久才道:“我真怨,露儿,若知道有今日这事,当初就该把你许嫁凉州,还有昂儿,胡姬之女就胡姬之女,到时风光的怎会是那几个人。”

清露也知道陈枚原先求娶的是自己,想到那个皇后位置曾离自己那么近,心里未必没有怨,听到林县君这话忙把丫鬟们尽情赶出去才喃喃道:“可恨我年齿已长。”林县君瞧着女儿那依旧美貌的脸,也叹了一声,二十七了,这个年纪就算进宫也博不得几时宠爱,可是这家里还有人。

想了想林县君的唇一抿就道:“你别忘了还有清霜,她虽没有你的美貌,但今年不过十三,新皇登基必会选后宫。清霜和她是同父异母的姊妹,娥皇女英自古有之。”清露也点头:“况且清霜从小长在母亲你的膝下,和宋渊那个忘恩负义的人不一样。母亲您总有几个好友,巴望着女儿进宫的必定也不少,母亲您可趁此时多联络几个,到时后宫里人一多,她的恩爱被分,到那时看她还怎么得意。”

林县君眼里露出一丝怨毒:“她所仗的,不过是男人的宠爱,可是当了皇后就没有独占皇帝的道理。到时三宫六院分宠,若再有人生下儿子,那时可做的就多了。”

看着林县君唇边那丝怨毒的笑,清露也笑了,真以为男人的宠爱可以长久?在凉州毕竟是偏一隅,美貌女子没那么多,在京城那可不同,京城里各家女儿,随便提一个出来都能盖过清瑜风采,到时那么多的美貌女子在眼前,陈枚还会独宠,那才是笑话。

不过清露还是要提醒林县君一句:“母亲,虽说可以分宠,但皇后之位还是不能旁落,宋家人做皇后总好过别家的人。”林县君横女儿一眼:“你啊,真是姓了宋就忘了是从我肚子里爬出来的?清霜不也一样姓宋,而且听话乖巧,胜过那个人百倍,到时只要清霜入了宫,我进宫时候时时提点,到时清霜当了皇后不就好了。”

清露恍然大悟,接着就道:“只是陈姨娘岂不得意?”林县君已经平复心情,拿起梳子把发重新梳好:“这有什么,陈姨娘得了你爹这么多年的宠,也该知足了。”

清露嗯了一声就凑到林县君耳边说了几句,林县君缓缓点头,等梳妆好后林县君就亲自又去见宋桐,此时林县君已经没有半丝愤怒,而是在宋桐面前痛哭流涕。说自己深悔当年之事,这些年怎么说也是宋家主母,谁知被清瑜那样说才昏了头顶撞清瑜,还望宋桐看在近三十年夫妻情分上不要休了自己,以后必是宋桐说什么,自己就听什么。

宋桐虽说洋洋得意,但毕竟清露和宋昂也是自己的儿女,不看僧面也要看佛面,板着脸说了林县君几句,要她知机之后也就说依旧做夫妻,还一口答应为林家在陈枚面前说情,还说尽力寻找清露那两个儿子,毕竟他们也是宋家外孙。

林县君见目的达到,也就住嘴不说,在房里备了酒席和宋桐饮了一会儿,又另安排两个年轻美貌宋桐垂涎已久的丫鬟在旁服侍,这让宋桐更加乐不可支。林县君心里恨着,面上还要笑着,等酒过三巡就让那两个丫鬟服侍宋桐下去。

见宋桐身影消失,林县君的牙齿都要咬碎,过了些时才微平静一下:“以后你们要记住,对二姑娘必要好一些,若让我瞧见有人背地里对二姑娘不尊重的,全都打发出去。”这话林县君原先经常说,不过都是嘴不应心,丫鬟们背地里对清霜做些什么,林县君全当做没看见。

此时丫鬟们却觉得林县君这话和平时不一样,忙不迭地应是,林县君这才坐下,仿佛能看到清霜当了皇后,尊重自己这位嫡母的情形。宋清瑜,林县君在心里念着这三个字,你现在就尽情得意吧,毕竟你得意的日子也不长了。

群臣再三劝进,皇帝也表示自己愿意退位,陈枚终于在数日后接受禅让。禅让台上,陈枚先给皇帝行礼,然后才由群臣再上劝进表,皇帝颁下禅让诏,陈枚接受并坐于上方,由已退位的皇帝带着群臣叩拜新帝。

陈枚登基之日,就颁下诏,改国号为雍,年号嘉明,以今年为嘉明元年,妻宋氏为皇后,长子陈纯煊改名陈煊,立为太子。追封已逝王氏为皇后,谥为贞嘉。

往上追封三代为帝后,另立太庙祭祀,陈节度使的灵柩从陵墓迁出,只等择地为陵再行改葬。退位的皇帝被封为安乐侯,迁往离京五百里的地方住。何太后被尊为顺安皇后,依旧在宫中奉养。至此,旧朝灭,雍朝立。

后宫

一道道的诏传进,清瑜虽然已经知道这些诏的内容,但心里难免会泛起波澜,当初嫁到凉州时候,怎么都不会想到有一日会登上世间女子最高的位置。殿内并不仅只有清瑜,陈杞姊妹在陪着清瑜,当最后一道诏宣诏已毕,清瑜才长吐出一口气。

陈杞面色有些复杂地看向如娘所在方向,虽然如娘还没被封,但她侍陈枚最久,又生下纯凌,给她的位置并不会低,九嫔是一定的,甚至四妃之一都有可能。想到从前见到自己就要恭敬行礼的如娘,等正式诏一下就要反过来自己向她行礼,陈杞心思难免复杂。

陈柳已经拉一下陈杞,陈杞回神过来,和陈柳上前行礼参见清瑜。这是皇后应受之礼,清瑜坦然受之,等她们拜完才叫起并让宫女给她们设了位子。望着面前的人,清瑜一时有些无法开口,过了会儿才道:“虽说诏已下,可立后大典还在后日,况且两位公主乃陛下同胞妹妹,以后相见无需如此多礼。

陈杞长,自然要开口谦虚几句,清瑜能明显感觉到陈杞的别扭,其实不止陈杞,清瑜自己也知道,要适应这种变化还要好些日子。只得捡家常话来说:“陛下前日和我说起,还道两位公主暂宫中虽然极好,但宫中礼仪极多,已择了位置起造公主府。”

陈柳笑着道:“那日工部的人已经前来询问过,我和阿姊做了邻,说起来建府虽是大事,阿姊现在心里最着急的,该是翊儿的婚事。”提到儿子婚事,陈杞神色分明放松了:“进京这些日子,也择了几家的女儿,可是细算起来,虽说这些女儿都是极好的,只是都能瞧出并不是每家最出色的。”

窦翊此时地位已算极高,虽尚未封爵,却是长公主之子又有着军功,封爵指日可待,那些人家不愿把最出色的女儿许配给他,所望的只怕是要把女儿送进宫来。旧朝后宫嫔妃,多是从勋贵家中择女,似何太后这样从宫女起为皇后的例子极少。

陈枚虽没放话要择女入后宫,但世家们只怕早就开始为女儿们选定后宫位置,毕竟择选勋贵之女为妃,在现阶段才能最快地把皇家和勋贵世家们联系在一块。清瑜听到陈杞这话,已经明白世家们心里所想,对陈杞微微一笑:“翊儿生的英俊不凡,性子又极好,也不是我这做舅母的偏袒自家外甥,谁家女儿嫁给翊儿,可是前生修来的福气。小姑你只管去瞧,等瞧见合适的就进宫来和我说一声,到时我把那家做娘的请来,让小姑和她慢慢地聊,这样可好?”

陈杞听到清瑜这话,脸上的喜色已经掩不住了:“这确是好,不瞒皇后说,我已瞧中一家了,只是不晓得那家是什么意思,我也问过翊儿,他虽没明说,对娶媳妇这事只怕也是盼着。”

陈柳在旁掩口一笑:“只怕不是翊儿盼着娶媳妇,是阿姊你盼着做祖母。”陈杞也笑了,这么几句家常话一说,虽还是稍微有些芥蒂,但比起方才那种拘谨已经少了很多。

清瑜这才望着一边侍立的如娘道:“如娘你侍陛下日久,昨日我和陛下商量了,你为人贤德,做个贤妃是最好的。”竟然是四妃之一,如娘已经有些大喜过望,毕竟如娘出身极低,王皇后陪嫁侍女出身,想着能得一个九嫔之位就够了,说不定只能得个婕妤甚至美人之位。跪下谢恩时候如娘已经有些语无伦次:“奴,”

刚吐了一个字如娘就知道自己这话不妥,忙改道:“妾得陛下和娘娘厚爱,此后定当克尽职责,辅佐娘娘。”清瑜笑着叫她起来:“你是纯凌生母,怎能受薄待呢?”宫女们急忙上前行礼参见贤妃,听到那一声声的娘娘,如娘有些不知所措,只有叫她们起来。

既有了位分,宫女们随后也就给如娘安排了座位,陈杞这才笑着对如娘道:“恭喜贤妃了。”如娘几乎是从椅子上跳起来,双手直摇:“大姑娘这话我可当不起。”陈柳微微一笑,清瑜并没出言纠正,毕竟这需要个适应过程。

陈柳已笑着把如娘按下:“贤妃不必如此,皇家人自有皇家人的体统。”如娘这才坐下,但坐下时候依旧有些忐忑。

这日是极重要的日子,虽说正式立后的大典要在三日后举行,可也是从这日起,整个陈家的身份有了质的变化,成为整个皇朝名正言顺的主宰。当陈枚回到住处时候,清瑜还在忙个不停,陈枚打着哈欠自己换着衣衫:“我在外面忙了这一日,谁知回来你也在忙,哎。”

清瑜这才把手里东西放下,走到他身边:“没法子,还要迁宫,那皇后的昭阳殿我去瞧过,不但很大,里面服侍的人也很多,虽说离你所住的乾元殿很近,但一想到要按什么体统,你住一边我住一边,要见面吃个饭都要预先安排,我就郁闷。做个皇后连自己丈夫的面都见不到,还有什么意思?”

陈枚直起身子瞧着妻子,啧啧叹了一声:“你是皇后,是这后宫的主人,我要住哪都要听你的,你一声令下,那我也只有乖乖住到昭阳殿去。”清瑜等的就是他这句,笑着道:“那煊儿也不用住东宫,和我一起住在昭阳殿吧,还有煜儿他们,总要等到他们再大些再搬出去。”

陈枚笑着拍拍妻子的手:“都依你依你,我们一家人为何要分那么远?”清瑜偎到他怀里:“对,我们一家人要住一起。”陈枚亲妻子额头一下,轻轻拍妻子一下:“你当我当了皇帝就要选三宫六院啊,说实话,我只要和你在一起,看着孩子们就够了。”

清瑜嗯了一声就道:“你不想,大臣们可不会这样想,大小姑这些日子在给翊儿挑儿媳妇,每家最好的姑娘都不肯出来给她瞧瞧,照这个样子,定是做着等你正式登基,就把女儿们送进宫来的打算。”

陈枚的眉头皱一下就对清瑜道:“你是这后宫的主人,谁想进来自然要通过你,全交给你了。”清瑜伸手往丈夫肋下掐了下:“好啊,你要我做坏人,有个妒妇的名声吗?”陈枚的双眉高高扬起:“咦,你不是吗?”

清瑜忍着笑打了陈枚一下,陈枚顺势把清瑜抱紧在她耳边道:“你竟敢打朕,就当罚你好好服侍朕吧。”清瑜搂住丈夫的脖子,声音放柔一些:“那,要怎样服侍?”陈枚把她推入帐中。

外面的宫女只能听到传来清瑜的笑声,之后别的声音就全消失了,有宫女已经叹息:“瞧陛下对娘娘这样宠爱,只怕谁都没指望了。”能近身服侍帝后,并不是每个宫女都心如止水没有别的想法,毕竟在这深宫里,流传过无数普通宫女被皇帝看中,接着平步青云泽庇家族的故事。

当清瑜吩咐把陈枚的东西全都送进昭阳殿的时候,一直没说话的女官和宦官总管终于露出惊讶的神色,先来见清瑜的是乾元殿主管宦官,恭敬行礼之后:“娘娘吩咐把陛下的东西全都放到昭阳殿,是不是乾元殿里再另外备上一份。”

清瑜微微一晒就道:“这不必了,以后我在什么地方,陛下就住什么地方。”乾元殿主管的惊讶之色终于遮不住:“陛下和娘娘恩爱,本是社稷之幸,只是这规矩…”清瑜淡淡一笑:“规矩吗?要知道,我现在是皇后,我说的话就是规矩。”

这话声音并不大,只因殿内殿外都很安静,正好被正走到门口的女官听见,两位女官,一位姓褚,一位姓赵,都是勋贵女子,旧朝原本要充作宫妃之选,只是刚进宫不久就遇到皇帝驾崩,这才耽搁下来,无法出宫而做了女官。巨变之后清瑜入宫,见她们两个对宫中事务熟悉,管理一个后宫和原来不一样,这才依旧让她们做了女官,而不是像何太后原先的近人一样被贬。

褚女官不由对赵女官道:“这位皇后,竟是个全不一样的人。”赵女官眼神有些复杂,想独占皇帝宠爱的人见过太多了,但没有一个能够成功,千百年来,都已经默认皇帝是属于后宫众人的,一个贤德的皇后,是要知道为皇帝选择合适的女子供其宠幸。

听到褚女官的话,赵女官轻轻一笑:“看着吧,毕竟这位皇后,没有像别人一样在这宫中久,等她久了就知道有些事难以改变。”

是吗?褚女官浅浅一笑,这位皇后,定会带给众人不一样的体验。乾元殿主管已经走了出来,面色有些煞白,在宫中久还能在这次变化中保全自己甚至再进一步的人是人精中的人精,可就算是这样的人精,也没想到会遇到把规矩的本质直接道破的人。

主管咂下舌,以后自己这个风光无限的主管只怕会是闲人一个了。看见在殿外的两位女官,主管拱一下手:“两位尚仪,以后小人还要仰仗二位了。”主管连称呼都变了,褚赵两人对看一眼,殿内已走出一个宫女:“娘娘请两位尚仪进去。”

清瑜正在看着什么东西,瞧见褚赵两人走进就道:“你们俩来的正好,对昭阳殿你们更熟悉些,煊儿他们安置在哪里你们看最好?”若说皇帝长住昭阳殿,褚赵两人还能想到,可现在连陈煊他们都要住进昭阳殿,赵女官已经开口:“娘娘,虽说您可以制定宫中各种规矩,可太子关乎国体,若和您住在一起而不归于东宫,难免…”有失国体这四个字赵女官终究没敢说出口。

更改

清瑜的眼低垂一下就道:“我知道,我知道煊儿此时已是太子,可他才九岁。况且,”清瑜的声音变的有些坚定:“太子独东宫,是为的早日熟悉朝中事务,和自己的父皇住在一起,岂不熟悉的更快?”褚女官也忍不住开口:“娘娘,您对太子的一片疼爱之心众人都知道,但千百年来,太子都是如此,娘娘您能抗住众臣的规谏吗?”

皇帝住在昭阳殿,这还能算夫妻细事大臣没法说话,可是这太子也要同住,这是必有人说话的。清瑜唇边有笑容闪现,瞧着褚赵两人道:“天子亲自鞠养太子,这传出去是何等佳话。”

赵女官差点被自己的口水呛到,原来已经找到理由,褚女官要镇静些:“既如此,臣等就为娘娘寻合适的住所让太子住进去。”赵女官张了张嘴,清瑜已经道:“我知道,等煊儿满了十二岁,怎么舍不得也要搬去东宫了,只是东宫的女官这时就要先挑出来,这么几年也足够我瞧出她是个什么人了。”

总算这句话还正常,赵女官定一下神就道:“臣这里有个合适的人,只是她的出身娘娘只怕会嫌弃。”清瑜的眉挑起,等着赵女官后面的话,赵女官斟酌一下才道:“此人原本姓徐,但她嫁的是顺安皇后的族侄,没几年就丧夫又没有儿子,顺安皇后对她多有怜惜,特地接进宫来,和我们在一起。虽说她是顺安皇后的侄媳妇,可从不仗势欺人,是个极细致的人。”

清瑜已经笑了:“你们说的是何家四娘子吧?我曾见过她,的确是个宽厚人,一直不知道她也进宫了,既然如此,就宣她来此。”

清瑜的话并没说死,但赵女官脸上已经露出欣慰神色。曾经的何家四娘子,当年的徐家姑娘在巨变之后情况十分糟糕,是何太后侄媳的她直接被送到永巷,等待新帝登基之后后宫新主的进一步处罚。

清瑜瞧一眼褚赵两人脸上神色,淡淡地道:“明儿就是大典的正日子,那些琐碎事情还望两位再给我细讲一遍。”立后大典端庄严肃,任何纰漏都会被视为不吉利,牵连之人甚广。褚赵两人应是后又恭敬地细细再讲一些需要注意的事。

纵然清瑜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当宣诏时候依旧要下跪行礼听从那道陈枚亲自拟就的诏。好在陈枚知道清瑜定是不耐久跪,那些册封诏上常见的溢美之词全都不见,只有最关键的一句,册为皇后。

当清瑜听完宣诏正待起身时,女官止住了她,按制,接受金册金宝也要跪接。高坐在上方的陈枚终于忍不住走下,从册封使的手里拿过金册,一只手伸向清瑜。整个典礼进行到这个时候,清瑜已经有些郁闷了,纵然是唯一能和他并肩而立的女子,可在这个典礼上依旧要下跪接受他的册立。

所谓皇家尊严是必须要用这些规矩来把夫妻之情慢慢磨灭掉吗?种种仪式是不是都在证明,皇后先是皇帝的臣民,此后才能和丈夫叙夫妻吗?看着丈夫伸出的那只手,清瑜那郁闷的心情终于散开一些,丈夫毕竟还是自己的丈夫,没有改变。就着丈夫的手清瑜站起身,起身之后才去接过他手里的金册,下面群臣已经看到陈枚这个动作,在旁的礼部官员有那么一瞬想上前提示这于礼不合,但终究忍住,毕竟这是皇帝自己要做的事,再不吉利妨碍的也是他的皇朝,不是别人的。

官员们虽没交头接耳,但看向清瑜的眼神已有不同,最兴奋的要数宋桐,清瑜如此受宠,那代表宋家的地位十分稳定。直到陈枚把金宝又亲手递给清瑜,转身面对群臣时,群臣这才山呼万岁,参见帝后。

繁琐的仪式并没结束,第二日就是各命妇前来参见皇后。清瑜端坐在上方,看着打扮大同小异的人在自己面前依次行礼,说着大同小异的吉利话,送上各自的贺礼,而这边也颁下赏赐。送来的贺礼清瑜一眼都没看,统统放进库里,等过些时候再拿出来,合用的用,不合用的就等下次遇事再赏给别人。那些赏赐也都是根据各家命妇的出身来历安排好的,清瑜只看过单子,表示首肯。

而和原先单子不一样的是,那份单子上有林县君的名字,而实际拜见时,并没有看见林县君。

冗长的拜见终于结束,清瑜可以稍事休息更衣后再行去赐宴,宫女端上茶的时候,赵女官在旁开口:“宋少监的林氏县君今日偶然抱恙不能前来朝见皇后,是否要往宋宅赐药?”清瑜喝了口茶,这茶比在凉州时喝到的要好许多,入口甘甜,回味有一点淡淡的清香。

清瑜放下茶杯道:“不必了,以后每次节庆,林县君不必前来。”这句话已经判定了林县君的未来,被皇后公然厌弃,在京城的贵妇圈里,林县君将成为笑柄。

站在左侧下手当年的何四娘子,今日的尚宫局司簿徐畅的眉头微微皱一下就放开,林县君这个试探实在是太蠢,面前这位皇后,和徐畅曾见过的后宫那些揣摩算计的女子半点都不一样。或者,在她这里,可以少些算计和试探,而是多一点点真心。

褚赵两人也交换一下眼神,赐宴时辰已到,请皇后起驾至侧殿。

繁琐的礼仪终于结束,此后的岁月就该行使作为皇后的权利和义务。清瑜用手按一下肩膀,这几日细细观察,所谓规矩繁重的皇家礼仪,其实只是昭显皇家的不同,或者,在这昭阳殿内,自己可以让那些礼仪规矩都少一些,让这里成为一个家,而不是用那些繁琐规矩所人为间隔的一个地方。

殿外响起脚步声,同时还有宫女的声音响起:“三公主,等奴婢通报一声。”但脚步声并没有停,接着像是被拦了下来,纯漫有些不高兴的声音已经传来:“我要去见母亲,怎的不能进去?”

清瑜可以想象宫女面上的无可奈何和纯漫面上的不高兴,微一摇头就对身边的近侍宫女筱蔷道:“你去把三公主带进来。”筱蔷虽觉得这种例子开了不好,但还是应是后走出去,纯漫双腮气鼓鼓地对还在和自己解释宫规不可违的宫女对峙。

看见筱蔷过来,那宫女忙上前行礼,筱蔷女示意她起来才道:“三公主,娘娘命奴婢前来带你进去。”纯漫对宫女哼了一声这才跟着筱蔷往殿内去。

殿外服侍的宫女不由对看一眼,天家尊严神圣不可侵犯,任何人进皇后殿都要通报,这是皇家的体统和尊严,可是现在这位皇后,分明是不把这些体统和尊严放在眼里。

清瑜拍一下纯漫的手,安抚地对她道:“现在和在凉州时候不一样,你要慢慢习惯。”纯漫叹了一声:“是啊,我也知道现在是在皇宫里面,可是为什么连见弟弟他们,都要无数人通报,甚至…”

甚至什么?清瑜的眉微微一皱:“说吧,在我这里,你可以和任何话,如同当年我们还在凉州一样。”纯漫瞧一眼旁边的宫女们才道:“甚至方才我去寻四妹妹,结果她身边的女官说,四妹妹正在午睡不想见人。可是母亲,我分明听到四妹妹的笑声。”

清瑜的眉微微一皱,身边服侍的人有些甚至尽量把自己服侍的人和亲人们隔别开来,让主人们只能和身边服侍的人在一起,这是一种自保的手段,各家后院都不鲜见的。当然也有做主母的刻意如此,让不同母的孩子们不亲热,名为兄弟姊妹,其实比起陌生人好不了多少。

清瑜在沉思,纯漫已经叫了一声:“母亲,母亲,是不是我不该这样说?”清瑜这才回神过来对纯漫道:“你们姊妹之间,的确该多亲热亲热。”说着清瑜就转向筱蔷:“你去和赵尚仪说一声,骨肉亲情本是天性,再重的规矩也不能把骨肉亲情给隔别了,让她和褚尚仪商量一下,看那些隔别骨肉亲情的规矩怎么改合适,然后报给我上来。”

筱蔷这些人原本都是旧朝时候不贴身服侍的宫女,纵然如此,对宫规都是熟知的。此时听了清瑜的话,筱蔷心中可谓翻江倒海,原来宫规也可以改的吗?但面上没有露出,只是恭敬应是。

筱蔷走出纯漫才道:“母亲,原来宫规也可以改的吗?”清瑜笑了:“当然可以,这是我们自己的家,在自己家里怎能一直被束缚?”纯漫了然地点头,此时宫女通报,赵女官求见,清瑜拍拍纯漫的脸:“好了,你先去找淼儿。”

纯漫行礼退下,赵女官已经走了进来,看见纯漫先避让一下等她走出去这才上前拜见皇后。行礼之后赵女官方才开口:“方才娘娘命宫女过来传话,说要改改宫里的规矩。娘娘,宫规虽则繁琐,但却是前人用了上百年时间才制定出最合适的规矩。臣执掌礼仪,并不敢接受娘娘这道旨意。”

看着赵女官那严肃的脸,清瑜哦了一声就道:“那你给我说说,这些繁琐的宫规有些究竟有什么存在的必要?”赵女官对礼仪宫规烂熟,言简意赅地讲起来,中间还掺杂一些和最后方道:“不依规矩不成方圆,诸位公主皇子原先都是生活在宫外,有些不适应是平常事,等日子久了,就自然知道宫规的好处了。”

清瑜的手轻轻敲击桌子,勾唇一笑:“规矩当然是要守的,但那些隔别夫妻母子骨肉亲情的规矩,为何必要守而不改变?”说着清瑜缓缓地道:“比如夫妻需别,儿子不能和父母常聚,这些磨灭人伦天性的规矩,为何不能改变?”

追封

赵女官的唇张了张,话已到了嘴边,天家威严靠的就是这些体统规矩。可当赵女官抬头看见清瑜的眼,那话不自觉地又咽下去,过了会才道:“娘娘所说甚是,然皇子渐大,宫中总有年轻女子,到时若…”

清瑜并没打断她的话,只是面上含有浅笑看着赵女官,赵女官额头上不觉有汗出来,把下面的话咽下去道:“娘娘既如此说,臣也只有下去再思量思量。”清瑜微一点头就道:“很好,你和褚尚仪尽快商量。”

赵女官行礼退下,走出殿门才松了一口气,此时筱蔷匆匆走出,看见赵女官停步行礼,赵女官含笑应了才问:“你这匆匆忙忙是要往哪里去?”筱蔷瞧一眼殿中才轻声道:“娘娘方才吩咐奴婢,命去和外面服侍的宫女说一声,有几人要进殿内无需通报。”

筱蔷说完就等赵女官的话,可是没有等到筱蔷只得继续道:“尚仪您掌宫中礼仪,这样的事哪里听说过,还是要劝劝娘娘。”赵女官的眼皮这才抬了一下道:“筱蔷,你该知道这已是新朝,咱们这位皇后和别的皇后不一样。”

筱蔷神色变的有些黯然,接着已经低头道:“是,奴婢知道了。”赵尚仪伸手轻拍一下她的肩:“一朝天子还一朝臣呢,更何况这换了新朝,我也是方才才想明白这个道理,咱们这些人,除了能保住自己,也就没别的指望了。”

筱蔷点头又重新行礼:“多谢赵尚仪提点。”赵女官叫她起来也就匆匆走了,筱蔷琢磨着她的话,宫规再森严,说白了不也是对自己这些人吗?皇后要改,做宫人的自然也只有听从。

新改的宫规在三天后就送到清瑜案头,虽然依旧繁琐,但有些已经被改掉了,清瑜仔细看着宫规,褚赵两人站在下方,虽然低眉顺眼但手心里捏了一把汗,更改宫规这么严重的事,两人之前从没想到过,但现在不仅做了,而且还是亲手做的。

想到此,褚女官心里又有一些欢喜,终于上方的清瑜说话了:“很好,以后就按这份宫规行吧。”褚赵两人这才松了口气上前拿过宫规,清瑜已经又开口了:“这些日子我瞧着宫中人宫女太多,算下来我们这家子,总共也就十来口,不算宦官,此中宫女就已过三千,我想过些日子放出些宫女,有愿回家的就回家,若有不愿的,跟随陛下起兵的人中,颇有些人尚未婚配,可依次问过那些宫女,若愿嫁的也可嫁给他们。”

褚赵两人对看一眼,过了会儿褚女官才开口:“娘娘这主意原本极好,能使宫中少了怨女,使军中免了旷男。可是还要容臣说一句大胆的话,宫中女子在深宫日久,眼界和原先不一样,纵然娘娘此意本美,但瞧在各人心中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