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族里头买的粮食,姜氏还让李婶每次出去买菜都带一些回来,不拘是什么粮食,大米,小米,豆子之类的都可以,凡是能填饱肚子放的久的,每次都稍稍买一些。

李婶也是个机灵的,每次买的种类多但数量少,倒是并不引人注意,隔几天还会换一个地方,把小心翼翼发挥到淋漓尽致。

别小看这每天买回来的粮食,一天天的累积下来,居然堆满了好几大缸,李婶买菜的篮子越来越大,显然一天天上涨的粮价让她有些不安。

章家并没有粮库,姜氏跟孙氏一商量,把最靠后的院子腾了出来藏粮食,这地方僻静不显眼,又是最靠近隔壁章明林家的位置,相比起来十分安全。

看着一日日多起来的粮食,章元敬的心安定了一些,他毕竟只是个孩子,真要是闹起饥荒来的话不说能不能庇护家里头,自己的小命能不能保住都是二话。

狡兔三窟,章元敬想了想,拉着章铃兰在后院的大树下挖了个深坑,当然,主要是他说,章铃兰来做,最后花了三天功夫才挖出一人深浅的大坑来。

章元敬用小坛子装了稻谷,密封好了,密密麻麻的堆了五罐子下去,然后才堆上土。

接下去的几天功夫他都花在了整理这片土地上,每天除去最热的时候都在那边搬搬弄弄,姜氏孙氏看了也不阻止,只让章铃兰看着一些。

几日之后,姜氏兴起过来一瞧,心中倒是大吃一惊,原来还以为孩子闹着玩儿呢,就那么几个坛子的粮食能吃几顿,谁知道这孩子也不知道怎么收拾的,这地方看起来平平整整的,如果不是早知道的话,她肯定也不能发现下头有粮。

姜氏看的惊奇,拉着乖孙问道:“平安,你这是怎么弄的?”

章元敬想了想,仰着下巴说道:“我就想着不能让人发现了,要是有人进来偷粮食的话,肯定不知道这里有,奶,我厉害吗?”

姜氏满口子夸道:“厉害,奶奶的乖孙最厉害,哎,也是,咱家孤儿寡母的,真到了那时候说不定真有人盯上我们。”

那时候他们把粮食藏在最深处,就是怕这个,但如果贼子胆大的话也能发现那个屋子,姜氏忍不住感慨道:“早知道当年就该做一个地窖,现在连个藏东西的地方都没有。”

其实青州这边地皮湿,并不太适合做地窖,大部分人家都是没有地窖这东西的。

章元敬眼神一动,拉着姜氏的手说道:“奶奶,不能放地窖,那我们可以放梁上啊,贼子进门总不可能带着梯子。”

姜氏听了果然意动,不过随意摇了摇头,叹了口气说道:“梁上太明显了,一抬头就能看见,不行,我得想想法子才是。”

章元敬也苦恼起来,藏东西这事情他真的不在行,往地下埋是下下之策,毕竟院子就那么点大,埋下去得密封,动静大了也容易被发现。

等孙氏知道他们的苦恼之后,倒是出了几个主意,其一是放床板底下,这个是许多人家都会这么做的,章家的床是高床,底下放几个罐头不在话下,只也是防君子不防小人。

其二是放各种柜子后头,不直接放,偷摸的加一层隔板,不熟悉的人绝不会发现。

姜氏去几个柜子那儿转悠了一圈,觉得这办法可行,不过这夹层还得他们自己装上去才可行,不然这当头请人回来,那不是自己找死吗。

章元敬为此十分苦恼,谁知道姜氏双手一拍,直接把哑婆子喊进来,那个平时看起来颤颤巍巍,除了看门就只会傻笑的婆子撩起袖子就开始动手。

几天的功夫,家里头能够改装而不显眼的柜子都被动了一遍,章元敬充分的认识到人不可貌相这个成语,这时候的哑婆子哪有平时的憨厚劲,简直就是家具改装大师。

迎着自家小少爷震惊的小眼神,哑婆子嘿嘿一笑,露出豁口的门牙来。

章元敬露出一个大大的笑脸,开口说道:“李婆婆,你好厉害!”

哑婆子也姓李,不过跟李婶不是一家人,听说当年战乱的时候哑婆子被亲人抛下,差点没死在荒郊野外,后来机缘巧合进了章家,这么多年也就没离开过。

哑婆子据说也是生过孩子的,不过如今早已不知自己生的那几个还是不是活着,所以平时最喜欢看着家里头俩孩子笑,似乎看见他们就会开心似得。

看见孩子佩服的小眼神,哑婆子摆了摆手,比了几个手势。

章元敬看着,哑婆子的意思是问他想要什么,他笑着说道:“我想要一把木剑,可以吗?”

哑婆子乐呵了一下,坐下来开始做玩具,没一会儿功夫一把木剑就成型了,她并没有多加花纹,只是简单的磨了磨倒刺,就把剑递给了孩子。

章元敬拿着比划了两下,心中满意的很,“亚婆婆,谢谢你,我很喜欢。”

哑婆子笑了笑,大着胆子伸手摸摸他的头发,又指了指外头让他出去玩,章元敬摇了摇头,蹲下来说道:“我不出去玩,我想在这里看你做活儿。”

哑婆子皱了皱眉头,指了指地上的碎屑一脸不赞同。

章元敬只好退出去一些,但还是不肯走,哑婆子拿他没办法,只得指了指后头的屋子,章元敬立刻捂着嘴笑起来:“放心吧,奶奶不会知道的。”

哑婆子摇了摇头,见他真的不会靠近才又开始做活了,章元敬发现她的活计虽然又好又快,但并没有那些雕花的噱头,不是她不愿意,而是并不太会。

在古代木匠一般没有女人,哑婆子能有这番手艺恐怕还是偷学来的,技巧上难免有欠缺。

阳光下,老妇人汗如雨下,却专注而认真的雕琢着,每一个嵌都打磨的圆润无比,她似乎很喜欢做这样子的事情,比起看门的时候有朝气许多。

哑婆子是个有故事的女人,章元敬这么想着,也不知道那些丢下她的亲人最后是否活着,他们会不会后悔自己曾经的所作所为,哑婆子从未提起过,是不愿意再想那些事了吗?

大概是这些日子章元敬一直跟着哑婆子做活,姜氏都有些醋味了,这一日忍不住拉住孙子问道:“怎么,如今你就喜欢哑婆婆,不喜欢奶奶了吗?”

章元敬惊呆了,他真不知道这种事情姜氏都会吃醋,连忙说道:“当然不是,我最喜欢的肯定是奶奶啊,不过哑婆婆会好多,看她做活有趣。”

姜氏听了才满意了,点了点头说道:“那你去吧,记得离得远一些,碎屑伤眼睛。”

章元敬提溜着自己的小木剑就出门了,一边暗叹自己将来的媳妇难做,就姜氏这样的,还不得把孙媳妇当做仇人看?不过看了看自己的小身板,媳妇什么的,至少也得十几年后了。

第15章 大旱

章元敬没有为自己将来的婆媳问题烦恼多久,一直到秋收到来,青州也没有再下一场雨,听说许多支流已经干涸,就连镇上那口供给喝水的深井也有些不堪重负了。

稻子被晒得干枯发黄,伸手扒拉一下就发出哇啦啦的声音,摊开手掌一看,却都是空壳,偶尔几颗能吃的米粒也干瘪的很。

这时候原本不担心的人也担心起来了,他们不得不承认从他们记忆之中以来,从未经历过干旱的青州经历了百年难得一遇的大旱。

粮价眼看着一日日上浮,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攀升,即使有县太爷的政令也无济于事。

这时候跟着族长一脉一块儿购买了粮食的族人难免暗自庆幸,而偶有几个对青州报以极大信任的,如今就是叫苦也没办法,一群人去族长家闹了好多天,最后也只得了少许粮食,那还是族长怕他们闹大了不好才让出来的。

这种日子一直扛到了秋收,青州这边的收成还不到往年的三成,这还算是好的,据说某些地方几乎颗粒无收。

章家的佃农来了一趟青州县,他们租种章家的田地也已经十多年了,这会儿只扛着一个袋子,那个晒得焦黑的老汉满脸的愧疚不安。

“老太太,真的是没法子了,田里头稻子都枯死了,我们没日没夜的担水,最后也就活了这些,今年这要是再不下雨,恐怕连饭都吃不上了。”看起来忠厚老实的男人似乎都要哭出来,一边讷讷说道,“我对不起东家,这老天是要逼死人啊......”

姜氏的心里头也是阵阵发冷,看了看那袋子谷子,又看了看老汉哭诉的脸孔,最后揉了揉眉头说道:“一共有多少粮食?你们自家可够吃?”

老汉脸上闪过一丝赫然,最后还是老老实实说道:“村里头断流之后,我们一家子挑水也就救回了三亩地,这三亩地能有往年五层的收成,其他的,哎,不说也罢。”

姜氏心中明白的很,就算是收成再不好,这一袋子谷子也是少了,这佃农无非是看他们没有个顶事的人,先把自家的口粮留下来。

她一开始是愤怒的,随即又叹了口气,死到临头的时候谁还能顾着别人呢?

老汉大概是察觉到她的心思,抹了抹眼泪,拍了自己一巴掌说道:“老太太,我不是东西,可是家里头那么多口人,我,我也得让他们活下去啊。”

章家确实是厚道人家了,但今年收成实在是太差了,若是拿出四成地租来的话,他们家不到冬天就得断粮,连这个年都过不去,所以在家里头婆娘的劝说下,他到底是默认了。

姜氏也是想要狠狠骂他一顿,但骂了人他们也不能这把粮食送过来,或许她也可以求族长出面把粮食收回来,但这样一来不是等于把人逼死?

自认不是个好人的姜老太太也做不出这样的事情来,所以也只能暂时忍了这件事:“罢了,我也不是那等狠心的人,只是明年日子好了,欠了的就得还上。”

老汉一听,倒是感激涕零起来,连声说道:“谢谢老太太,明年我一定还上,一定还。”

这也是老汉内心深处的希望,若是明年风调雨顺的话,何愁还不上呢,就算还是缺粮,山里头总也能找到吃的,总归不会饿死的。

等那老汉走了,姜氏叹了口气,让李婶和小翠把那袋子粮食抬出去,虽说不多,但终归也是粮食,如今出去买的话可得费不少银钱。

章元敬伸手拍了拍姜氏的后背,安慰道:“奶奶,你不要太担心。”

姜氏将他搂在怀中,叹了口气说道:“我只怕日子会不安稳。”

章元敬也担心啊,他烦透了颠沛的日子,好不容易有了奶奶,有了娘亲,有了姐姐,自然希望日子能够安安稳稳的过下去,谁知道这还没享受两年就遇到了这种事情。

这时候他深恨自己年纪太小,什么忙都帮不上,唯一能做的就是安慰安慰家人,让他们别为了这件事愁眉不展。

只是等天气慢慢变凉起来,天空中也没下一滴雨,天气凉了,人心却越发的浮躁。

为了镇中喝水的井已经爆发了好几次冲突,有一次还见了血,听见消息的时候一家子人只觉得心惊胆战,无比庆幸家里头的水井还能出水,否则他们连个去挑水的人都没有。

姜氏当机立断的将大门紧闭,除了李婶还时常出去看看能不能买到菜,打探打探消息之外,其余人都老老实实的窝在家里头不再出门。

天气越来越冷,章家的日子却几乎与世隔绝,对于章元敬来说日子并没有什么不同,在此之前姜氏和孙氏也不放心让他出门。

但看着李婶每次回来时候脸上凝重的表情,家里头的气氛还是轻松不起来。

这一日李婶回来的时候脸色尤其难看,关上门就说道:“咱们县城外面有难民了!”

姜氏听了也心中一惊,连忙问道:“怎么会,秋收才刚过去,就算是今年旱了,也不至于到逃难的程度吧。”

这年头逃难可是风险性极高的事情,老百姓最怕的就是流离失所,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会离开田地,这才多久,秋收才刚过啊,怎么会有难民!

李婶也是满脸的惊惧,低声说道:“具体我也没打听出来,县太爷暂时拦着那些难民没让进来,不过听说他们那块地去年就旱了,只是离得远无人说起。”

姜氏更是担心了,拍着自己的胸脯说道:“多亏了县太爷,这些人要是放进来的话,谁知道他们会做什么呢,不怕讨饭的,就怕有贼人,强人!”

李婶也是说道:“可不是吗,逃难的虽然可怜,但要是都进来的话,咱们县城肯定也不安稳,不过这事儿还不知道会怎么样,咱家也得早做准备。”

一涉及到自己的利益安危,姜氏就完全没有善心了,难民是可怜,但她连自家都顾不好了,哪有那个能力帮别人,看了看年幼的孙子孙女,一想到当年难民进城的乱象,姜氏就吃不好睡不好,整天担忧的不行。

一开始章元敬还在可怜外头的人,但是很快的,在姜氏的反应中他就清醒过来,难民可不仅仅是一群可怜人,他们带来的动乱通常是致命的。

如今他还未长大,不许别的,几个身强体壮的男人就能让他们一家遭受灭顶之灾。

家里头章铃兰都感受到这种惶惶不安,这一日还偷偷拉着章元敬说道:“弟弟,万一有贼人进来的话,你就躲在床底下,千万别叫,别出来知道吗?”

章元敬哭笑不得,抱住他家姐姐的手臂说道:“记住啦,姐,你别担心,县太爷不是把人都拦在城外了吗,听说要让他们去修路呢。”

章铃兰长长的叹了口气,低声说道:“我听奶说了,县里头根本拿不出那么多粮食来,县太爷的主意恐怕是不行。”

要想以工代赈,安定难民,那也得拿出粮食来啊,他们青州不过是个小地方,今年也受了灾,这时候哪里有那么多的粮食,县太爷的想法是好的,只是不太实际。

俩个孩子不知道的是,县太爷倒是出了个主意,那就是让县城里头的大户人家拿出一些粮食来,之前大家买粮他也是知道的。

只是这个当头粮食就是性命,虽然碍于县太爷的面子他们愿意给出一些,到底是不多,杯水车薪罢了,用来施粥倒是可以,其他的怕是不成。

县太爷也没有那个胆量打开粮仓,最后以工代赈的主意不了了之,他只能一道道的奏折往上递,希望朝廷能早日有办法安置这些难民。

只是没等到朝廷有回复那一日,青州县里头就闹出一个乱子来。

一户住在城北的人家被洗劫了,而犯事的就是先前他们收留的亲戚!

早前难民还没有那么多的时候,县太爷也并没有紧闭城门,一些投亲的都放了进来,后来人越来越多才都安置在了外头的棚户中。

那些人倒是没敢杀人,直接把那户人家绑了扔到了后院,却把屋子里头的东西都搬空了。那一家四口都被塞住了嘴巴,一直到三天后才被发现,已经饿的奄奄一息,如今虽然被救了,但没了粮食也不知道能不能活下去。

此事一出,原本收留了亲戚的人家都紧张起来,陆续已经听见好几户人家把人赶走,姜氏也紧张起来,附近的人都知道他们家的状况,一看就很好下手那种!

更可怕的是,她的担心不是多余的,离这事情发生没几日,哑婆子守夜的时候隐隐约约听见声音,她扒着门缝往外看,却赫然看见一只眼睛,当下唬了一跳。

等她再看的时候人已经跑远了,只是这件事让一家人都坐立难安,每到晚上姜氏和孙氏都不敢入睡,生怕有贼人真的闯进来。

孙氏更是偷偷把一些银钱缝在衣服里头,给俩个孩子穿上,想着真到那一步的话也有个退路,只老太太看了看孙子孙女的模样,心中更是害怕,每日必定要让他们睡在自己屋里头才安心一些。

第16章 庇护

黑夜中,章元敬是被一声惊呼声吵醒的,他揉了揉眼睛还没起来,很快就听见姜氏的声音:“平安,没事没事,快睡吧。”

章元敬没有挣扎着起来,心中却微微叹了口气,这贼还没出现呢,姜氏和孙氏晚上就睡不安稳,自从知道有人窥探过章家之后,他们每天必定是要惊醒几次的。

第二天一早,章元敬睁眼就看见姜氏憔悴的模样,这样下去不行,他心中暗道。别到时候贼子没来,他奶奶自己把自己吓坏了。

但章家的处境确实堪忧,县太爷严令灾民不可随意进城,这群人也没到杀人放火跟朝廷对着干的程度,偶尔有几个宵小盯着的可不就是章家这样子好打主意的人家?

吃过了简单的早饭,章元敬跑到自家后院,在章铃兰的帮助下搬来一个梯子,让自家姐姐扶着梯子,三俩下就爬了上去。

看见弟弟站的高高的,章铃兰就后悔起来:“平安,要不咱下来吧,这要是摔下来可怎么办,你要干什么告诉姐姐,我来帮你。”

但章元敬没听她的话,探着脑袋往前看,这年头普通人家的院墙并不高,要不怎么形容富贵人家都说高门大户呢。他们家跟隔壁的院子就隔了一条小街,这会儿章元敬站在墙头,往对面一看,那头后院的情景一目了然。

那对面就是章明林的家,两座宅子的格局其实差不多,不过这边人丁稀少,许多屋子都是空着的,那头人丁兴旺,甚至还加盖了几个屋子,看起来杂乱一些。

章元敬一看,大清早的,正巧章明林连带着他家几个娃娃在浇水呢,看那架势应该是一大早就出去挑的水,远远的依稀能看见那头的蔬果长势居然还不错。

“叔!”章元敬扯着嗓子喊道,声音中带着雀跃高兴。

那头章明林一抬头,也没看见有人,抓了抓头发说道:“我怎么好像听见有人叫我。”

“叔,我在这儿呢,看这儿看这儿。”章元敬挥舞着自己的小手表达存在感。

章明林回头一看,嘿,不得了,对面的瓷娃娃上了墙头,他连忙把水瓢放下,三俩步打开后门走出去,没好气的骂道:“你怎么爬上来的,去去去,快下去。”

跟着章明林一块儿出来看热闹的是他的长子,如今已经十二岁的章元冲,小孩儿长得跟章明林一个模子印出来似的,虎头虎脑的说道:“爹,这弟弟厉害会爬墙啦。”

章明林没好气的拍了一下儿子,骂道:“混说什么。”

说完伸手一够,就把章元敬从墙头抱了下来,章元敬哈哈一笑,里头的章铃兰却吓坏了,她就一眨眼的功夫怎么弟弟就不见了!忍不住哇的一声哭了出来:“平安,你在哪儿?”

外头的章元敬这才想到他姐姐还在里头呢,连忙喊道:“姐,我没事儿。”

章明林摇了摇头,怪不得这孩子能上墙呢,原来里头有人帮忙,他扯着嗓子喊了一声:“铃兰,没事儿,我是林二叔,平安我抱回去了,待会儿给你们送回去。”

章铃兰也是认识林二的,这会儿抽抽噎噎的打开后门,透过门缝看了看,确定是他之后才微微心安,“那好吧,林二叔,你可得好好抱着我弟弟,可别摔着。”

章明林自然是满口子答应,一手抱着章元敬,一手拉着儿子就回去了,一边还说道:“你们看看,臭小子就是会捣乱,就连平安也是,还是闺女贴心。”

他们一家子五个兄弟,至今生的都是儿子,家里头的萝卜头多的让人心烦,章明林倒是盼起闺女来,只可惜努力了好几年也没看见影子。

章元冲在他爹身边蹦跶着,一会儿抓一下章元敬的脚丫子,一会儿拍拍他的屁股,带着几分看珍奇动物的感觉:“爹,这就是隔壁家的平安啊,长得可真好,比铃兰好看。”

章明林挥了挥手,跟赶苍蝇似的赶走了亲儿子:“毛都没长齐的臭小子,你知道什么叫好看嘛你,别毛手毛脚的,回头弄哭了平安你哄啊?”

章元冲却道:“我哄就我哄,奶奶都说我比你会带孩子,平安就是好看,他脸白白的,眼睛黑黑的,嘴巴红红的,反正就是好看。”

章明林嘿了一声,骂道:“是个人不都长这样?”

章元冲却道:“爹,你就不这样,你脸黑黑的,眼睛黑黑的,嘴巴也是黑黑的,反正全身上下都黑,不知道的还以为是煤炭呢。”

章明林被亲儿子气了一回,等踏进家门就又被他大哥逮到了,一看见他怀里头的人就拧起了眉头来:“明林,你从哪儿把平安给抱回来了。”

章明林还没开口呢,章元冲急急忙忙的解释道:“大伯,这是我爹从隔壁墙头摘下来的。”说完他捂着嘴格格笑起来,那头章明树的脸黑了,恨铁不成钢的瞪着弟弟。

章明林没好气的瞪了眼亲儿子,骂道:“瞎说什么呢,我是看见平安趴在墙头,怕他摔下来才把人抱过来,你还是不是的亲儿子?”

章元冲笑嘻嘻的说道:“待会儿我问问我娘去,让她跟你说。”

章明树听的一脸尴尬,没好气的给了一大一小一人一瞪眼:“抱回来就抱回来吧,那边知道不,知道的话就让孩子耍一会儿再回去。”

“知道,铃兰在里头看着呢。”章明林笑着说了一句,也没等他干活,章明树先把院子收拾好了,他就索性抱着孩子往前头去了。

他们家因为男人多,所以家里头的重活累活都是男人干,女人只管做饭洗衣之类的家务活儿就成了。这会儿家里头几个妯娌除了怀孕的那位都在屋子里头做活儿呢。

看见章明林抱着个孩子过来,她媳妇也是吃了一惊,仔细一看才问道:“这不是平安吗,你怎么把这孩子抱过来了?”

章元冲赶在他爹前头回答道:“平安爬到墙头上玩儿呢,多亏爹爹看见才把他抱回来,要不然摔下去可不得了。”

章明林媳妇皱了皱眉头,说道:“这三婶子家也没人看着孩子吗?”

章元敬一边搂着章明林的脖子不放,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亲爹俩,一边清脆的回答道:“婶婶,我姐看着我呢,不过我想林二叔啦,就爬上去想找他玩儿。”

林二媳妇一听,倒是惊讶道:“这孩子还不到三岁吧,这口齿倒是伶俐。”

章明林也哈哈大笑起来,因为他个头高声音大外加脾气不好,家里头的孩子都不太爱跟他玩儿,如今一个粉粉嫩嫩的孩子说喜欢他,简直是洗刷了大魔王的冤屈,他掂了掂怀里头的小孩,笑道:“还是平安有良心,这还记得我呢。”

章家的几个媳妇看章元敬长得粉雕玉琢的,心里头也是喜欢,这个说:“这孩子长得好,专挑着他爹娘的好处长。”

那个就说:“也聪明,大概是像了明亭,比我家那几个都要机灵。”

老三媳妇为人最精明,看了看小孩儿的脸色穿戴,倒是笑着说道:“前俩天你们还担心隔壁,你瞧瞧,这孩子的气色好着呢,估计三婶子早有准备,压根没饿着。”

其他人一看果然如此,心中倒是安心了一些,毕竟都是邻居,隔壁真要是饿死了的话他们也不能袖手旁观,不过说真的,他们家人口多有点自顾不暇。

章元敬眼睛一转,说道:“奶奶气色不好,她吓坏啦。”

章明林皱了皱眉头,问道:“怎么了,三婶子出了名的胆子大,还能被吓坏了?”

章元敬就等着这一问呢,咬了咬手指说道:“哑婆婆前俩天发现有人偷看,奶奶就担心有贼人,林二叔,贼人是什么,是不是可坏啦。”

章明林听见这话脸色就沉了下来,正巧章老大也浇完了水回来,便问道:“有贼人?”

章家几个媳妇也有些吃惊,纷纷说道:“不会吧,咱们这块看着还太平啊。”

章明林倒是有了想法,说道:“怕是有人知道隔壁一屋子女人,打上了他们的主意。”

说完这话,他抬头看了看一直没说话的亲娘,问道:“娘,待会儿我把平安送回去,顺便叫哥几个周围转转吧,咱总不能眼睁睁看人把章家的人欺负了去。”

章老娘哼了一声,挑起眼皮子说道:“问我做什么,你们几个去转转就是了,顺便咱家这边也看看,别让那些胆大妄为的偷了空子。”

章明林一听,倒是笑了起来:“娘,你不跟三婶子争气了?”

章老娘冷笑一声,淡淡说道:“争气归争气,这是俩码字事儿,难道在你眼里头你娘我就是这么不知道轻重的人?”

就算是章明林也不敢说啊,不过想到亲娘和三婶子争气了一辈子,这会儿能放下来殊为不易。他可不知道,当他带着兄弟几个出门之后,他娘转身就对几个媳妇说道:“你们瞧瞧,隔壁那个以前多牛气,哼,现在还不得靠着我儿子,人啊,这都是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