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山撇了撇嘴,嗤笑道:“就那群人,有什么真材实料的,就几首打油诗还争的一个个都斗鸡眼似的,跟他们喝茶我都嫌弃浪费时间,还不如回家帮你包粽子呢。”

章氏不做品评,只说道:“子俊和元敬呢,不是一块儿去的吗,怎么没跟你回来?”

一想到自己的两个弟子,李玉山倒是露出一个笑容来,几十年的夫妻,章氏哪能不知道他,立刻追问道:“怎么,今天发生什么事情了,看你乐呵的样子。”

李玉山也不卖关子,将今天的事情说了一遍,临了说道:“元敬向来有几分急才,学了这么多年,倒是也有一些长进,这次那姓宋的可是丢人丢到家了。”

章氏跟着笑起来,摇头说道:“看你乐得,元敬向来都是聪明了,你忘了,当年他可是凭着一首诗拜在你的名下,如今可不更厉害了。”

李玉山长长叹了口气,笑道:“确实是,别的不说,难得这孩子得了小三元却不心浮气躁,回来之后还能用功读书,可见是个有定心的。”

章氏向来是喜欢章元敬的,一来他们俩是同族,二来也是合眼缘,章元敬又是惯会讨人喜欢的,别的不说,首先就比她那孙子贴心。

“我看着,你倒是喜欢元敬胜过子俊一些,若不知道的,怕以为这才是你亲孙子呢。”

李玉山慢慢喝了口热茶,见左右反正无人,原本帮手的下人也被打发出去了,这才说了一句真心话:“这要是我亲孙子倒是好喽,子俊也有几分聪敏,偏偏被他娘宠坏了,受不得苦累,读书的心便没有元敬那么狠,原想着这次让他受受挫,也能知道一些好歹,如今看来收效甚微,心倒是稳了,但对自己还是狠不下心。”

章氏一听,却翻了个白眼,反问道:“子俊还不够用心,你真要让悬梁刺股呢?咱们这样的人家,有几个孩子能定下心来读书的,子俊已经算好了。”

这倒是实话,富贵人家出生的孩子,从小娇生惯养的吃不的苦头,若不是十分有天分的,反倒是容易在锦绣窝里头把自己给荒废了。

李玉山也就是一说,李子俊是他们家唯一的孙子,当年他若是能狠下心的话,孩子怕也不只现在的成绩。不过临了临了,他还是有些可惜罢了。

“虽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但到底不是姓李的,哎,等我死了,不知道李家会不会没落。”

李玉山心底一直有这种担心,李家因为他而慢慢兴起,如今还是青州县城数一数二的人家,他儿子的生意也做的有声有色,但这一切都是因为有他在身后撑着。

但是他已经老了,还不知道能活多少年,等他真的去了,李家还能靠着谁呢?

自己留下的人脉迟早都会人走茶凉,章元敬看着虽是个有良心的,但毕竟是章家人,章家还有一大家族的人在呢,也不知道能不能指望得上。

李玉山叹了口气,又说道:“只希望我走的晚几年,等子俊能撑起门户来。”

章氏倒是乐观许多,笑着说道:“当年你还没当官的时候,咱家不也这么过来了,再说了,子俊读书也还成,至少也能混一个官儿当当吧。”

李玉山笑了笑,没有提起自己的担心,人啊,向上走难,走下坡路却简单,但是又有几个上了坡的人能够承受摔下去的痛呢?而摔下去之后,又有几个人还能爬起来?

李玉山拿着一个五彩粽子把玩着,忽然提了一句:“你说,让元敬娶了子琳如何?”

章氏微微一愣,随机反应过来,问道:“你是想着成了亲家,将来两家人能够时常走动吗?可是何至于如此?”

在章氏看来,章元敬是个有良心的,就算没有结亲,难道他以后就会忘了老师家吗?

李玉山却道:“一日两日的,我也不担心,只是想着将来我们都走了,子俊他娘又是那么个性子,若是不来往,慢慢的关系也就冷淡下来了。”

章氏一听,倒是没好气的说道:“这个你就放心吧,将来元敬若是出席,子俊他娘才不会冷淡了这门好亲,恐怕比我们都要上心。”

李子俊的亲娘没有别的坏处,就是势利眼罢了,换句话说,章元敬还是没出息的话,她肯定是懒得来往的,但若是出息了,那定是上赶着亲近。

李玉山叹了口气,觉得当年是自己给儿子看错了眼,不过也怪儿子不争气,连个举人都考不中,能有什么好人家看上他。

不过他还是说道:“倒也不全因为这个,元敬年纪虽然还小,但性子却稳当,小小年纪就能把家里头撑起来,将来必定也不会太差,有这一层关系在,他也不会冷待了子琳。”

章氏却皱了皱眉头,有些担心的说道:“男人都爱俏,尤其是年轻貌美的,子琳还比元敬大了三岁呢,虽说女大三抱金砖,但女人老得也快。”

李玉山却一摆手说道:“左右就是纳妾,元敬向来有分寸,也不会让人越过了咱孙女。”

章氏几乎又要对他翻白眼了,感情在这老东西的眼睛里头妾就是个玩意儿,哼,当年还不知道是谁动了歪心思,整日里念叨着呢。

想到往事,章氏便冷冷说道:“是越不过,但看着心里头也有气,日子也就过不好了。”

李玉山也不在意,只是问道:“除非你要把子琳往小门小户的嫁,不然哪个出息的男儿没有妾?再说了,这都是以后的事情了,你瞎操心什么啊。”

在李玉山看来,妾实在是不成问题,只要不生下庶长子乱了传承,别头脑发昏宠妾灭妻那就没问题了,可见男人和女人看问题的眼光总是不同。

李玉山这么一说,章氏也是无奈了,确实如此,她家不成器的儿子在外头还养着一个呢,媳妇也知道,暗地里闹了两回也就算了,反正人在明湖,她眼不见心不烦。

但妇人选女婿,偏偏想要挑一个对女儿能够一心一意的,只是难上青天。

李玉山原本只是随口提了一句,这会儿认真想了想倒是觉得挺好,弟子变成孙女婿,将来两家就是两姓之好,一方面关系更加紧密,姻亲就是天然同盟,二来弟子将来入朝,用起他以前留下的人脉来也更加名正言顺。

摸了摸自己的美须,李玉山觉得自己十分明智:“你觉得这主意怎么样,元敬是在咱们眼皮子底下长大的,是什么性子最是清楚不过,别的不说,你看他对自家姐姐那般重情重义,细致贴心,将来对自己媳妇肯定也差不到哪里去。”

章氏被他带着想了一会儿,忽然觉得这主意似乎真的不错,她忍不住说道:“也是,子琳丫头性子有些急,最是没有心机,有什么说什么,整日就没有做得住的时候,这要是去了规矩大的人家还不得受罪。”

章氏还有一个犹豫的点,这会儿也提了出来:“章家规矩倒是不大,但是元敬上头两层婆婆呢,到时候怕是不太好处理,我那老嫂子把孙子当命根子看呢。”

李玉山却说道:“至少你那老嫂子不是糊涂人,知礼识规矩就好,别的不怕。”

章氏听了,倒是好笑的说道:“咱们俩个老的在这里嘀咕也没啥用,子琳上头有爹娘呢,总要问问他们的意思,再说了,元敬那边也还有长辈,说不定还看不中咱家。”

李玉山倒是信心满满,笑道:“怎么可能,至少在青州,再没有旁人更适合元敬了。”

章氏也跟着笑了起来,心底也有这份自信在,不过还是说道:“你可别口快漏了风声,我先问问媳妇,看她心里头是怎么想的,若她不乐意的话,这事儿到底是不大好。”

李玉山却道:“怎么,我还做不得这个主了,得了,你先去问,反正我看都挺好的。”

第63章 拒婚

心里头有了结亲的想法之后,李玉山看弟子的目光就更挑剔了一些, 虽然在妻子的面前, 李玉山对妾的存在不屑一顾, 但他心里头自然也是盼着孙女好的。

这一日, 检查完两个弟子的功课之后,李玉山也没跟往常似得回去看书,反倒是坐在上头一眨不眨的盯着他们看,那目光时而柔和时而尖锐。

章元敬被他看的浑身不自在,总觉得他家老师跟神经病似得,那眼神几乎要演绎出一个爱恨情仇史来,他忍不住摸了摸自己的脖子, 回忆这些天是不是做错了什么。

李玉山挑了挑眉头, 忽然开口问道:“元敬, 听说你姐姐快要及笄了?”

章元敬倒是不奇怪他会知道,毕竟师母章氏跟他们家走得近,前些日期姜氏还打算邀请她当正宾,以两家的关系, 章氏应该是不会拒绝的。

“是, 家姊的及笄礼放到了八月初八,到时候还得辛苦一番师母。”

李玉山摸了摸自己的胡子,笑着说了一句:“一眨眼的功夫,你们都长大了,元敬,这些年你做的不错, 我们男儿不说建功立业,至少也得撑起门户,不然跟生个女儿有什么区别。”

“你父亲走的早,你便是家里头的依靠,世间女子多艰难,若是家里头男儿出息一些,她们才能轻松一些。”李玉山似乎想起了什么,眼睛闪过一丝盈光。

对于这一点章元敬无比赞同,大兴王朝其实对女子的限制并不算太多,但封建王朝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男权的体现,虽说也有女户,但女子大多还是身如浮萍,需要磐石可依。

“老师,学生明白,学生必定努力读书,让家中长辈姊妹有人可依。”

李玉山点了点头,忽然又说了一句:“不说旁人,将来你的妻子也是如此,元敬,你可曾想过娶妻?将来若有了妻子,你这肩头的担子可是更重了。”

章元敬没想到这话题怎么就转到了娶妻,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老师,我还是个孩子呢,就算是要娶妻也是十年以后的事情了,现在何必操心那个。”

李玉山一听,不赞同的说道:“你都已经八岁了,不是个孩子了,娶妻生子可不就是眼前的事儿,男儿当成家立业,这成家还在立业的前头呢,怎么就不着急了?”

章元敬不明白他老师怎么就忽然关心自己的婚姻大事了,摸了摸鼻子说道:“师兄还比我年纪大呢。”

忽然中枪的李子俊不干了,站起身说道:“爷爷,你可别给我说亲,等我考中了进士再提也不迟,我哪有功夫伺候媳妇,忙着读书呢。”

李玉山被孙子呛了一句气恼的不行,骂道:“去去去,没你的事儿,娶媳妇那是伺候你的,哪用得着你伺候,滚一边看书去。”

李子俊觉得他家爷爷外加老师越来越不讲道理了,果然年纪大了脾气也就更坏了,他爹说的不错,赶紧考出去比较好,不然整天都得被他盯着骂。

被他这么一打岔,李玉山也不好再说什么了,只是等着夫人那边先去探探口风再说。

偏偏这一日钱氏又让李子琳过来送点心,自从李子俊中了秀才,钱氏更是把唯一的儿子看成了心肝宝贝,生怕他渴了饿了。但李老爷子十分不喜欢有丫头小厮过来打扰,钱氏没办法,每次都使唤女儿当跑腿的,李老先生总不能对着孙女发火。

以往李玉山知道这事儿总是要皱眉的,觉得儿媳妇太娇惯孙子,但这一日不但没有生气,反倒是笑盈盈的,倒是让李子琳松了口气。

李玉山只是看着三个小儿女说说笑笑,等李子琳走了,他忽然走到章元敬身边,问了一句:“元敬,这点心味道如何?”

章元敬觉得十分不错,但今天老师的眼光怪怪的,让他几乎有点食不下咽,他吞下了口中那一口甜点,忍不住问道:“老师,您有啥话就直接说吧,我扛得住。”

李玉山嘴角抽了抽,有些不习惯弟子的直接,但还是低声问道:“你觉得子琳丫头如何?”

章元敬差点没把咽下去的点心吐出来,结合刚才李玉山的话,他哪有什么不明白的,看着兴致勃勃的老师,他咽了咽口水,说道:“子琳姐姐挺好的,我一直把她当做亲姐姐看待。”

李玉山一听,这不对啊,小儿女家家的,他们家子琳长得也不错,怎么这徒弟不但没有情窦初开,还直接认亲了呢:“亲姐姐?”

章元敬暗道其实是亲妹妹,李子琳也算是他看着长大的丫头了,那就跟晚辈没啥两样,有时候他帮章铃兰买礼物,也会想到这位妹妹,他看了看脸色不大好的老师,连忙说道:“是啊,我们也算是一块儿长大了,这情分跟亲人也没差了,就就把她当第二个姐姐看。”

李玉山眯着眼睛仔细看这个弟子,想着他是真的年纪太小不明白呢,还是揣着聪明装糊涂,但迎着章元敬正正堂堂的眼神,他心中叹了口气,大概是还是年纪太小,没开窍。

多好的青梅竹马啊,怎么就成了亲姐弟呢?真要是当姐弟的话,以后这事儿还能成吗?

李玉山心中嘀咕着,倒是没有再说什么,章元敬松了口气,想起李子琳那初中生的模样就觉得头痛,幸好他年级还小,这些事情倒是真的不急。

他却不知道,李玉山可没心思,只想着等他开窍呢,还觉得男孩子开窍晚点也是正常的。

等到晚上,李玉山回到房中,就提起了这事儿,还说道:“别看元敬这孩子平时沉稳,这会儿倒是十分孩子气,果然还是太小了一些,还不懂呢。”

谁知道章氏不但没有跟着一块儿说笑,反倒是阴沉着脸孔皱着眉头,一看就是心中有气,李玉山一看,便说道:“怎么还生气了,这是什么了?”

章氏冷笑了一声,瞪了他一眼说道:“你给我找的好媳妇,胆子越发大了,我今日不过是提了一句元敬的事儿,她倒是好一口就给我回绝了。”

李玉山也皱了皱眉头,却还是说道:“莫不是嫌弃元敬家贫?莫欺少年穷,跟她说道说道就好了,她也不是那等没见识的人。”

钱氏原本是李玉山一个老友家的孙女,当年李玉山与她爷爷交情好,两家这才做了亲,却是两家的男人定下来的,章氏并未亲自掌眼,等她进了门,章氏看着便有多般不好,深觉自家男人被骗了,但也不好多说,不多大的毛病她也就算了。

只是年纪越长,钱氏倒是越发的不着调起来,来到青州以后对这边的人多般看不上,也不想想自己的身份,章氏教导了几次,见她只是表面答应,次数多了也就懒得管了,只是说好了将来长孙媳妇必定要她来看过的,不许家里头男人随意给定了。

这会儿提起此事,章氏还是觉得心中憋火,怒道:“只是这般我也不说了,你道如何,她竟是私下把子琳的庚帖给了娘家,说是已然定了亲了。”

女还舅家不是大事儿,但问题是钱氏居然私底下就做了这事儿,压根没有问过公婆的意见,若不是这次她提起子琳的婚事,恐怕还不知道!

果然,一听这话李玉山也忍不住皱起了眉头,他与钱家老爷确实是好友,但儿媳这般做法确实是不太妥当:“当真,莫不是为了回绝的托词?”

章氏却冷笑道:“就算是托词,她心里头怕也是这个想法,再说了,我是子琳的亲奶奶,若她心中有想法,又有什么不能对我说的。”

在章氏看来,媳妇会这么做,显然是没把自己当做李家人看,一门心思就只顾着姓钱了,她可以理解钱氏想让女儿高嫁的心思,钱家如今也确实是比他们李家略好一些,至少钱老还在朝中任职着呢,但她既然已经是李家媳妇,这般做显然没把他们二老放在眼中。

一想到这个儿媳妇章氏就觉得一肚子的气,忍不住又抱怨了一句:“当年就不该娶她进门,如今你还在她就敢这般,以后还不得肆意妄为。”

是,李家如今不如钱家一些,但作为儿媳妇私底下敢这样胆大的也是少数。

李玉山心中其实也后悔着呢,但一听这话也不高兴了,皱眉说道:“你现在说这个又有何用?女人就是喜欢翻旧账。”

章氏也不高兴,转过身说道:“怎么,我还说不得了,哼,明日就让她来立规矩,这些年我就是让宽容了,才让她不知道天高地厚。”

李玉山皱了皱眉头,又问:“那子琳的婚事怕是不成了。”

章氏也说道:“那是自然,除非你想跟钱家闹掰了,不然庚帖都换了,难不成还要悔婚,别的不说,子俊的婚事却不许她再插手,若不然的话我让儿子休了她!”

因为李子琳的婚事,章氏跟钱氏的矛盾闹得更大,钱氏虽然有一个得力的娘家,但挡不住她是人儿媳妇,此事又不占道理,故而不得不伏小做低了一段时间。

只是章氏心底认定了这个儿媳口蜜腹剑,对她到底是更疏远了一些,以至于后头儿子闹出了庶子来,钱氏闹起来的时候她也懒得理会。

第64章 成书

李家的暗潮汹涌章元敬一无所知,在李家的时候, 他大半时间都在读书, 偶尔有离开学堂的时候, 也是多与李子俊在一块儿。自从知道公婆的心思之后, 钱氏十分紧张,再也不肯让李子琳过来了,似乎生怕章元敬做出什么事情来。

章元敬不觉得奇怪,章氏却看在眼中,心中对这个儿媳越发的不满,她这是什么意思,难道是怕自己来一个生米煮成熟饭不成, 子琳也是她的亲孙女, 她难道会败坏自家的名声不成, 这样小家子气也不知道是跟谁学的!

这个插曲对章元敬毫无影响,这些日子除了忙活读书之外,他大半的时间都花在了写书上。是的,写书, 而不是他姐姐的及笄礼。

倒不是他不关心章铃兰, 而是姜氏孙氏不约而同的将他排除在外,说再没有弟弟帮着操心这事儿的,他们家也不是没人了,让他安安心心读书就是。

说起写书这事儿,还得从他中了小三元开始说起,那时候就有人上门来, 让他写一本文集什么的,趁着小三元的名头说不定能大卖一场。

章元敬当时一口回绝了,他可不觉得自己有写文集的本事儿,到时候难免贻笑大方。

谁知道等端午节斗诗的事情一出,原本已经消声灭迹的书店掌柜又一次找上门来,这次不是让他出文集,而是让他出诗集。

章元敬也不觉得自己有写诗的天赋,但想了一想却没有再次回绝,反倒是询问起出书的事情来,文人的名声可贵,但好名声却不易得。

再有一个,写出来的书若是能卖出去的话,他也是能拿到银子的,虽说文人不该为了五斗米折腰,但他自问是个男人,至少也得养家糊口不是。

不过说起写书,他要写的也不是文集诗集这种考验功底的,而是偏向于科举考试参考书,或者说是考前培训以及心理辅导的书。

论写诗写文他的能力一般,这辈子不打算抄袭的话眼看着估计就这样了,但论起考前辅导的话,他可是有过丰富经验,阅读过无数参考辅导书的。

虽然针对的考试不同,但有些道理却是相通的,章元敬把自己的主意提了一提,那书斋的掌柜倒是也觉得有几分意思,只是也不敢直接答应,只说要等他写出来再看。

打定了主意,章元敬就提笔刷刷刷的写起来,写写改改的,最后他打算把书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自然是重中之重的考前准备,需要看到的书,往年的考题和案例,以及最最重要的复习计划;第二部分则是讲考场上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自我心理疏导;第三部分则是考试之后需要注意的问题,一句话说那就是胜败转眼皆成空,甭管考没考上,心态也好。

一旦写起来,章元敬倒是有些收不住了,古代的文集通常比较短,毕竟纸张不太好装订,一旦写得多就得分成好几册,到时候购买的价格也就上去了。

看着桌上厚厚的一叠纸,章元敬忍不住有些头痛,却不得不从头开始修改,改删减的删减,改浓缩的浓缩,势必要把文字压缩进一册书,他可不觉得自己能卖系列文。

写书只用了十天,但修改却足足用了一个半月,可见要成稿可不是容易的事情,这还是他要赶着自己的热度还在,不得不放弃了修改第三遍的念头。

章元敬将最后的成稿叠在一起,自己从头至尾看了一遍,觉得至少都是干货,对于科举考试,尤其是童生考试十分有用,这才觉得放心了一些。

只是不知道这种干货合不合现在人的口味,毕竟书店里头卖的最好的除了四书五经之外,通常都是大文豪出的文集诗集,旁的就是话本了。

这么想着,章元敬又有几分不确定起来,不过写都写出来了,总不能放在家中蒙尘,他伸手将前半部分折叠起来,招手让余全过来:“帮我送过去给书斋的掌柜。”

余全点了点头,什么话也不问转身就走,章元敬倒是也不担心,他们镇上统共就三家书斋,他常去的就是那一家,距离他们家也不远,走路过去也就是一炷香的时间罢了。

送走了书,章元敬倒是也不着急了,站起身走出去打算透透气,正好这时候天色还不晚,晚霞映射之下,原本平凡的院子也显得古朴唯美起来。

看见他出来,姜氏倒是挺高兴,笑着说道:“是该出来走走啦,休沐的日子还在家看书写字,可别把眼睛都累坏喽,如今你都是秀才了,咱不用那么心急。”

章元敬见她正在分线头,便笑着走过去要帮忙,谁知道姜氏又道:“这个不用你,你在院子里头痛快休息一会儿,别费这个眼睛了。”

章元敬无奈,笑着说道:“我哪儿累着了,一整天也没做啥事儿,家里头的事情奶也不让我做,不读书闲着也是无聊。”

姜氏却道:“有空寻隔壁的小子出去溜达溜达也是好的,在家待着自然无聊。”

隔壁就是指章明林家的孩子,虽然年纪相差不是很大,但其实章元敬跟他们玩不到一块儿去,再说了,十几岁的小伙子已经是半个劳力了,也没那个闲工夫。

章元敬没把自己写书的事情拿出来说,怕要是不成的话反倒是让家人失望,这会儿便笑着说道:“怎么,奶奶嫌弃我啰嗦,不想让我陪着你啦?”

姜氏把他疼到了心窝窝里头,就算知道他是说笑的,也连忙说道:“奶怎么可能嫌弃你,这是怕你累着吗,哎,那么多读书的孩子,也就是你最用功了。”

这话说着带着几分心疼,却也有几分自傲在,颇有一种自家孩子才是最好的自豪。

章元敬憋着笑表示赞同,顺便拍了个马屁:“都是奶奶教导有方。”

姜氏笑了笑,见孙氏和章铃兰都不在,连忙低声说了一句:“奶跟你说一句正经话,听说你又给铃兰丫头打了簪子,这得花多少钱啊,咱家待她已经够好了,哪儿就那么精贵,以后你还得上京赶考呢,那都是花钱的事儿。”

章元敬笑了笑,也不说铃兰簪子的事情:“也是,奶,你放心,我会用功读书,等将来我中了举人,不说其他,光是免掉的地税就是一大笔银子,到时候给奶奶买个金簪带带。”

姜氏老太太被金子晃了眼,拍着他的背笑道:“都说考举人难着呢。”

章元敬也跟着笑起来,“我都要上京赶考了,那肯定已经是举人了啊。”

姜氏哭笑不得,捏着他的俩家说道:“就知道逗你奶奶,知道你心疼铃兰丫头,我不也没有说什么吗,哎,幸亏你是个有出息的,不然她哪有现在的好日子过。”

“也多亏了祖母,有您这么开明的老太太,姐姐才能过的舒心。”章元敬也跟着拍马屁,一老一小对视一眼都哈哈大笑起来,都觉得这话特别有意思。

正说笑着呢,前头李婶急匆匆的走进来,开口就说道:“老太太,平安,阿全带着个男人回来,说是什么书斋的掌柜的,这会儿人在前头等着呢。”

章元敬眼神微微一闪,心知出书的事情估计能成了,看见姜氏担心的眼神,便把自己这段时间做的事情说了一遍,免得她反倒是胡思乱想了。

姜氏一听,顿时拍着大腿说道:“不得了,咱孙子还能写书呢,这是要成大诗人了。”

章元敬不得不解释这本书的不同,但姜氏完全听不进去,在她看来写书那就是大成就,特别有本事,绝对不是一般人可以干得出来的,看看隔壁孙秀才就知道了,这都多大年纪的人了,别说写书,就是值得人称道的好诗都没有一首。

知道孙子居然能写书,姜氏就跟打了鸡血似得,飘飘然的跟着一块儿到了前头,她得帮忙看着,免得孙子年纪小不经事儿,到时候被那些偷奸耍滑的掌柜骗了。

来人正是书斋的王掌柜,顶着老太太审视的眼光,他把自己的来意一一道来:“这书写的确实是不错,只是以往也没有先例,这润笔费却是不太好算。”

章元敬倒是期望值不高,笑着问道:“那王掌柜觉得价值几何?”

王掌柜还未说话,姜氏已经冷哼了一声,淡淡说道:“掌柜的,你可别看我家孙儿年纪小,就起了糊弄人的心思,他再小,也是咱们青州县头一份的小三元。”

王掌柜心头一凛,这可不只是小三元,还是李老先生的关门弟子,赵大人的门上客,听说在龙舟会的时候赵大人对他可格外的亲近。

原本占便宜的心思慢慢散去,王掌柜试探着问道:“若是买断的话,书斋也得冒着风险,最多只能给八十两银子,就这我们说不定还得亏了。”

章元敬直接问道:“那可还有另外的算法?”

王掌柜笑了笑,点头说道:“自然是有的,一般人家出诗集,无甚名声的书斋也不能都收了,这样的文人通常是自己给了银子出书,到时候放到书斋寄卖,书斋只抽一部分成。”

这其实就是风险自负了,到时候若是大卖,书斋也能赚到钱,若是卖不出去,他们不过是提供了场所也不会亏了,其实除了出了名的书,大部分都是如此。

“印刷的费用不低,不过书斋倒是有专门的抄书人,信誉有保障,若是章秀才有意,我倒是可以从中周旋,到时候书斋也就是赚一个中间费罢了。”王掌柜又道。

章元敬还有些拿不定主意,毕竟这可是烧钱的事情,他们家家底又是很薄,万一亏了怕是会要缓很久。

谁知道姜氏一听,几乎是立刻拍板决定:“成,咱家就选这个了,肯定不能亏。”

第65章 大卖

章元敬以前倒是没看出来,他祖母还有这样子的魄力, 二话不说先拿出了五十两银子, 这肯定是她留着最后的棺材本了, 因为前段时间因为买地的事儿, 姜氏几乎把能用的都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