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路的小厮十分机灵,见章元敬似乎对菊花有些兴趣,便压低声音滔滔不绝的介绍起来,一边走一边说,竟是不带喘气的,恐怕在此之前没少练过。

章元敬听得入神,到了宴会厅又是一惊,原来厅中竟是放着一盆墨菊,要知道墨菊难得,要想要把颜色养的这么纯粹,细心不够,还得要运气。

古代的许多东西,放到现代其实大大贬值,贬值的原因正是因为,在古老的年代,没有机械的时候,这些东西的开采,养育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

就如眼前的墨菊,可不是哪一个花农,在家随随便便的养养就能弄出来的。

不只是章元敬,厅中许多举人都是第一次见到传说中不争春色不争芳,不媚时欢作紫黄。朵朵如拳深墨色,秋风舞罢斗寒霜的墨菊,眼中都是难以掩饰的惊叹之色。

但是很快的,在场的举子就顾不得眼前的墨菊了,因为在孟嘉义的搀扶下,一个老人慢慢的走了出来,他一头华发,走路都有些颤颤巍巍,却没有任何人敢于小觑。

这个人就是孟老太爷,历经两朝,至今依旧担着太师之名的孟太师。章元敬也没有料到,这位老爷子居然会亲自露面,虽然帖子是以老太爷的名义下的,但来的人恐怕都觉得,主持宴会的人恐怕是孟家的大少爷孟嘉义,毕竟老爷子高寿八十,已经不太出现在人前了。

所有人都收敛起自己的随意来,脸上满是恭敬,对小小的举人而言,太师实在是了不得的人,将来他们之中的人,即使入朝围观,恐怕也达不到这样的高度。

章元敬也是如此,尤其是孟老爷子年纪虽大,眼神还是一样的锐利,更有一种岁月沉淀过的深意,似乎一眼看过来,能把人看穿了似得。

孟嘉义扶着老爷子坐了下来,朝着章元敬的方向看了一眼,露出一个淡淡的微笑,章元敬回敬了一个点头,两人十分自然的对视了一下。

举子之间的宴席,就是孟家举办的也无外乎是那几样,一首首菊花诗抛了出来,孟老爷子却一直不置可否,看起来似乎对举子们并不感兴趣。

章元敬心中觉得奇怪,若是真不觉得如何的话,孟家何必办这一场宴会?

但是一直到现在,这宴会看起来就是寻常,美酒佳肴,好景诗词一样不缺,孟家人看起来十分和气,孟嘉义更是与举子们频频交谈,言语之间风采斐然,倒是让一开始对他颇有微词的举子们心生佩服。

坐了一会儿,眼看着孟老爷子体力不支,已经被下人们扶走休息,举子们倒是放松了一些,一个个与孟嘉义谈笑风生,颇有几分意气风发的意思。

章元敬作为解元,自然受到了重点关照,敬酒不说,最让他头疼的是敬诗,等到宴席结束的时候,真叫一个绞尽脑汁,只觉得一辈子的诗才都用尽了。

第85章 媒人

从孟家赴宴回来,章元敬还是想不通那位老爷子为何要出面, 不知道是不是他的错觉, 总觉得孟老爷子停留在自己身上的视线过长了一些。

不过一直到宴会结束, 孟老爷子既没有夸赞也没有责难, 章元敬倒是把这种感觉抛到了脑后,毕竟他是解元,孟老爷子就算多看几眼也是人之常情。

秋闱的名次既然已出,章元敬也就没在明湖府多耽搁,他还急着回家一趟,也好交代一声,然后也好安心再上进赶考。

要知道大兴王朝的春闱就在乡试的次年三月, 算起来统共也就半年时间, 加上青州距离京城可不算近, 虽然水路通畅,但也得走差不多一个月才能抵达。

若说上一次中秀才,仅仅是章家的喜事儿,这次章元敬中了举人, 倒像是全族的喜事儿了, 还没下船,章元敬就看见岸上有一群人,其中打头的可不就是年纪颇大的族长。

眼看着一张张笑成了麻花的脸,章元敬只觉得头皮发麻,深深一揖,开口说道:“族长爷爷, 怎么劳动您在这边候着,这不是折煞晚辈吗?”

族长连忙把他扶起来,这会儿怎么看眼前的孩子怎么好,心中越发觉得当年自己明智,一眼就看出这孩子将来会有出息,力排众议资助他们孤儿寡母的,可不就是出息了。

虽如今还是个举人,但是章元敬年轻啊,年年去考的话,就算运气不好,考个十次八次也能把进士考下来吧,真要是考中了,他们族里头就出了第一个当官人了。

心中感慨万千,族长激动的笑道:“怎么会怎么会,哈哈哈,元敬中了解元,吾在家等着也是激动难安,还不如在这边等等,果然,你是个有孝心的,可不就迅速回来了。”

章元敬笑了笑,看了看他身后的人,连忙说道:“族长爷爷,我们是不是先回家,再说这些,我想各位叔叔伯伯恐怕也累了。”

族长这才反应过来,一边拉着他的手不放,一边说道:“是是是,这会儿得回家开祠堂,祭祖,这可是章家一等一的大事儿,可不能马虎了。”

章元敬连忙劝阻,谁知不仅族长,就是章明林也十分赞同这事儿,一群人热热闹闹欢欢喜喜的簇拥着新鲜出炉的解元郎去了,兴致高的很。

等闹腾完毕终于回到章家,日头都已经落到了山后头,章元敬只觉得比科考还累,古代人的祭祀重要性远不是现代可比的,光是念祝词就得花费大力气。

看见紧闭的大门,章元敬心中感慨了一声这世道对女子的苛刻,明明祖母,母亲是他最亲近的人,但这种祭祀的大活动,她们却因为性别而被排除在外。

带着一丝丝怅然,章元敬正要打开门进去,却见大门猛地打开,一张熟悉的脸孔露了出来,没等他说话,那人就朝内飞奔而去,口中喊道:“老太太,少爷回来啦,少爷回来啦。”

下一刻,只见姜氏满面红光,健步如飞的出现在章元敬面前,看着他的眼神越发慈爱,一副恨不得把他搂进怀中喊心肝宝贝的样子。

看见至亲,章元敬心底也有些许发酸,这种感觉比方才祭祀先祖的时候更要强烈,他退后一步,直接跪了下来:“祖母,平安不负所望。”

姜氏却一把拉住他,怎么都不让他跪下去,原本喜悦的样子填了一丝泪意:“好好好,从小到大,乖孙从未让我失望过,章家的祖坟可算是冒了青烟。”

扶起孙子,大概是想到自己艰辛的大半辈子,幼年颠沛流离,青年守寡晚年丧子,姜氏觉得前半辈子吃的苦头,或许就攒着这会儿的好运道呢。

试问整一个青州县,又有几个老太太能有她这般的福气呢,从此之后,她就是举人的祖母了,说不定到了明年,还能成为进士,成为大官的祖母。

心中百转千回,姜氏紧紧握着孙子的手,一时之间也竟说不出话来,只是心里头千好百好的,欢喜的不知道愁滋味。

孙氏倒是略好一些,只是看着章元敬的眼神也满是慈爱,一边扶着老太太说道:“娘,咱们先进去吧,平安忙了一天,这会儿也该累了。”

姜氏这才反应过来,连忙点头,又拉着章元敬往里头走,难得还好声好气的对孙氏说了一句:“你不错,为我们章家生了个好儿子。”

不说这话是不是把孙氏当外人,反正孙氏听了倒是极为高兴的,大概是姜氏少有给她好脸的,偶尔说一声软话,她反倒是觉得不得了。

进了屋子,先让章元敬吃了饭喘了口气,姜氏又开始旧事重提,打算办他个十天八天的流水席,势必让整一个青州都知道,他们章家出了个举人老爷。

哼,隔壁的孙秀才算什么,考了一辈子也就是个秀才,跟她家乖孙比都不能比。

章元敬连忙给拦下了,无奈说道:“奶,我在家待不了多久,很快就得启程上京,这段时间你还不准我在家陪陪你,再说了,流水席人来人往的,吃的也乱,万一我吃坏了肚子,错过了明年的会试,那岂不是得不偿失。”

姜氏听了,连忙说道:“也是,要办酒席的话,放到明年也是可以的。”

这话里头的意思,倒像是觉得章元敬上进赶考就能考中进士似得,不过章元敬也没有坏她的兴头,笑着答应下来,若是真的能中,庆祝一下也是人之常情。

章元敬打算在家待半个月就启程,那时候天气还未入冬,上京不算太冷,若是真到了冬天,北方的运河结了冰,到时候难免有些不方便。

得知孙子马上又要走,姜氏倒是舍不得起来,一会儿觉得男儿志在四方,一会儿又觉得已经是举人了,其实不再考下去也没什么。

别人的应酬可以不去,但李家却是不能漏下的,回到青州的第二日,章元敬就登门拜访,李家显然也早就得到了消息,难得下人们看着也是喜气洋洋的。

李家这几年实在是不太好,家里头就没有出一件好事儿,连带着下人们气色也不大成,章元敬好歹是李老先生的嫡传弟子,这会儿考中了举人,李家自然也高兴。

再次来到李老先生的床前,章元敬也是百感交集,看着李老先生欣慰的眼神,他哽声说道:“老师,弟子没有辜负你的教导,已然中了举人。”

李玉山笑了笑,拍着他的手说道:“老师知道,你惯来都是不错的。”

章元敬点了点头,又说道:“弟子不日即将启程前往京城,若能得中,定会为师兄周旋。虽不知要耗费多少岁月,但弟子心中定会铭记。”

章元敬内心明白的很,即使他中了进士当了官,舞弊大案而不是想翻就能翻的,但一旦入朝为官,他就有了机会,功夫不怕有心人,总有一日能让李子俊平安归来。

李玉山也曾入过官场,自然也知道这个,听了只是笑着拍着他的手,说道:“老师心中明白,平安,你且记得,一朝得中,明哲保身才是为官之道,至于你师兄,若是能救,那就多谢你,若是不能,老师也不会怪你。”

短短月余不见,床上的李玉山似乎又苍老了许多,经年累月的卧床不起到底是对这个老人造成了不可挽回的伤害,即使章氏照顾的再精心,曾经一家之主的李玉山,心底恐怕也是不能容忍自己如同废人一般的活着。

章元敬握紧老师的手,低声说道:“老师,圣上的年级已经大了,师兄却还年轻,谁知道会不会有那一天呢,您得好好养着身体,若是师兄回来,还得指望您宽慰他。”

李玉山嘴角微微一动,似乎也升起一股子的希望来,他何尝不想念远在关山的嫡亲孙子,那可是他一手带大,一字一句慢慢教导出来的,属于李家的希望啊。

说了一会儿,眼看李玉山似乎有些倦了,章元敬握了握他的手,说道:“老师,您好好休息,我先回去了,过几日再来看您。”

李玉山却忽然拉住他,问了一句:“元敬,你可想过自己的终身大事?”

章元敬愣了一下,在他看来自己才十六岁,还是个未成年呢,不过在这个年代,女孩子一般十三四岁就会定亲,十六七岁就得出嫁,南方普遍比北方出嫁还要早一些。

就是男人,在年纪上头宽裕一些,但一般十五六岁也就定亲了,十八岁当爹的大把大把。

李玉山见他这般就知道了,这孩子怕是从未想过,不过也是正常,这孩子从小就比人家开窍的晚,那时候他还想把孙女嫁过去,谁知道这小子愣头愣脑的,直说把子琳当做亲姐姐,有把人家俏丽可人的姑娘都当了姐姐的吗?

章家那边都是女人,这事儿不会不上心,听说这孩子中了秀才之后,上门的人就多了,不过姜氏那老太太有些智慧,也知道待价而沽的道理,没有给亲孙子随随便便的定了亲。

李玉山微微叹了口气,继续说道:“如果没想过,不如现在想一想。”

他的这番话倒是好心好意,毕竟当年李子俊会牵扯进舞弊大案,说到底是因为他的身份,妻子是徐进的亲孙女,因此被人指摘与那两人交往过密,但谁都没有实质的证据。

就李玉山看来,自家孙子实在是没有这个脑子,不然也不会在翰林院被闲置。

“今上年纪大了,太子却还是未定,虽说如今九皇子如日中天,但到底是不长不嫡,名不正言不顺,朝中党派纷乱,怕也不比前几年好到哪里去。”李玉山喘了口气,继续说道,“时下兴榜下捉婿,但谁知道捉走你的是谁呢,到时候答应也不好,不答应也是得罪人。”

章元敬也是皱了皱眉,榜下捉婿其实也是有讲究的,不会胡乱的捉人,毕竟真要是拿住一个家中已经定亲,或者是已然成亲的,那不是闹了大笑话吗?

不过上进赶考的学子,递上去的名册上会有详细的履历,那是经过一层一层审核,确认无误的,所以隐瞒家乡有妻,到了京城再去骗婚,那种陈世美的案子很难发生,除非到了混乱的年代,监察失力才会如此。

但若是身上并无婚约,偏偏还年轻俊美,外加榜上有名的,那么被榜下捉婿的可能性就很大,民间也大多把这事儿当成一件美事儿来看待。

章元敬自问相貌还过得去,被李玉山这么一说,倒是真有几分担心:“不如我回家问问?”

这年头姑娘都关在深宅大院里头,就算小户人家有出来走动的,他这些年忙着读书,也是没什么印象,这事儿估计还得家里头的女人出马。

李玉山笑了笑,忽而说道:“若是没有中意的,不如我来做个媒,如何?”

第86章 秦晋之好

章元敬心中有些吃惊,自从小时候, 李玉山曾经露出几分想要招他为孙女婿的意思, 最后却因为种种原因没成之后, 这位老师就鲜少对他的私事儿插话。

李玉山并不是那种喜欢拉媒保纤的人, 这会儿会提起,必定是有什么原因,章元敬问道:“老师想提的是哪家?之前倒是从未听你提过。”

李玉山笑了笑,说道:“说起来,这个人还算是我的恩师,当年若不是他的照顾,我怕也不能平平安安的退下来, 只是这么多年过去, 关系也就淡了。”

章元敬眉头微微一动, 似乎想到了一个可能,只是心中还有许多的不确定,只看着老师。

李玉山见他反应过来,又说道:“这媒人, 也不是我想当就能当的, 定是你这次表现出色,这才入了孟家的眼,恩师亲自让人带话过来,若你有意,便可去孟家提亲。”

章元敬心头一跳,下意识的问了一句:“是明湖府的那个孟家吗?”

李玉山笑了笑, 说道:“除了这个孟家,还有哪一个能在明湖一带自称孟家呢?”

章元敬心中恍然,想起那个莫名其妙的菊花宴,大约猜到那该是孟家为了选婿而特意举办的,只是不知为何孟家要在年轻学子里头挑选,论门第的话,他们可远远不如。

章元敬心中有疑问,在李玉山面前也就没有掩饰,直截了当的问道:“老师,孟家在明湖府都是一等一的人家,而章家在青州都不一定能排的上号,我还是那句话,齐大非偶,虽不知孟家为何能看得上我,但将来怕是婚姻不谐。”

李玉山一听,倒是摇头说道:“孟家,也早就不是当年的孟家了,恩师退隐多年,孟家三代不入朝,眼看着就要垮下去了,若是把女儿嫁进高门,将来生活不一定舒坦,故而选择能力出色的学生,也不奇怪。”

见章元敬还是十分犹豫,李玉山继续说道:“恩师提的,是他嫡亲的孙女,乃是孟家子原配发妻所出,当年我告老还乡,路过明湖的时候曾见过这孩子一面,别的不说,确实是才貌无双,听说在学识上也得恩师的真传。”

章元敬还是有些不确定,问道:“既是高门贵女,怎么适应得了小门小户的生活。”

门当户对可不是空口白牙的说说,两个完全不同背景的人,即使是因为爱情结合,哪里挡得住日子的磋磨,试想一下,一个只爱风花雪月,悠闲无比,一个却满眼睛的俗事儿,相互都看不顺眼,那日子还能好到哪里去。

李玉山倒是完全不在意这点,笑道:“将来你若是平步青云,怎么能说是小门小户,再有一个,孟老家的孙女,你若是结了亲,也是一大助力。孟老虽然退隐已久,但就是当今圣上,对他也会看顾几分,更别说其他人了,必定是要给他三分颜面的。”

说句不好听的话,娶了孟家的女儿,就等于娶了一道护身符啊。孟老当年急流勇退,甚至压制子孙后代不入朝,虽说也是为了避免皇帝的猜忌,但正是因为他这种手段,皇帝才会对孟家看顾几分,不然孟家朝中无人,在明湖府高人一等的地位是怎么来的。

如今时过境迁,皇帝当年忌惮的孟家已经消失,而存留下来的,是让皇帝顾念三分的太师。章元敬若是成了孟家的孙女婿,不说平步青云吧,至少皇帝不会一怒之下斩杀了。

章元敬也反应了过来,确实,娶了孟家女的好处是巨大的,但他还是说道:“婚姻大事,说到底还是得夫妇相合,若是面和心不和的话,这么过一辈子又有什么意思。”

李玉山不太能明白徒弟的坚持,不过还是劝道:“平安,你年纪也大了,婚事迟早都得定下来,不是孟家姑娘,也会是王家姑娘,孙家姑娘,说到底都是陌生女子,你怎么就知道孟家姑娘不合心意,又如何确定将来的妻子合心呢?”

章元敬微微一震,是的,这确实是个难言的话题,这年头可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若是不可心的,除非闹到了天大的地步才会休妻或者和离,但这种事情对女性的杀伤力是巨大的,像是李子琳这般,被休回家之后还能安然住着的是少数,大部分下场凄凉。

他确实是无法确定自己未来的妻子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也不知道未来的婚姻生活如何,这么一想,章元敬反倒是排斥起来,总觉得成亲跟碰运气似得。

李玉山继续说道:“男儿在世,不可儿女情长,若是妻子不合心意,到时候你纳妾也无妨,只是不可宠妾灭妻,弄出庶长子来,伤了两家的和气。”

章元敬听完囧囧,其实这也是如今许多士大夫的心思,妻子和妾氏的用处截然不同,在他们心中,恐怕给了妻子体面,其他大面子过得去就成了。

章元敬上辈子也没结婚,但他实在也没有后宫三千的心思,若是能一家人和和美美的才更加好,他想了想,又问了一句:“孟家,是孟太师的意思,还是孟家大少爷的意思?”

李玉山意味深长的看了他一眼,笑道:“自然是他们两人合计的意思,孟大少爷,孟家大小姐,乃是一母同胞,恐怕他并不放心亲妹妹的婚事让继母主持吧。”

章元敬大概懂了,恐怕孟家大少爷为了这位妹妹费了不少心思,那次画舫之约,恐怕也是带着几分试探,章元敬自己是个姐控,对此倒是也并不反感。

比起一个心机深沉,满肚子阴谋算计的孟家大少爷,这个为了妹妹竭尽所能的公子哥显然更加可爱一些。章元敬一直觉得自己看不透孟嘉义,但如今知道他为了妹妹很花心思,反倒是觉得亲近一些,甚至有一种这个人即使阴沉,也坏不到哪里去的感觉。

李玉山见他有所心动,继续说道:“孟家的意思,在你进京之前,两家可以下了小定,等你高中归来,到时候再大定,趁着归乡之期把婚事办了。”

凡是中了进士的,到时候会有一个回乡假,这个假从三个月到一年不等,像是青州这么距离远的,至少也得有半年,算算时间确实是宽裕。

按李玉山的说法,除了不知道这位孟姑娘为人如何,以后能不能合拍,这桩婚事似乎真的百利而无一害,就是章元敬也有几分心动起来。

再有一个,孟嘉义的为人处世,容貌体态他是见过的,想必作为亲妹妹,孟姑娘也不会差到哪里去,作为一个男人,章元敬虽不好色,但未来妻子若是长得美,那就再好不过了。

只是想了想,章元敬还是没有答应下来,只说道:“婚姻大事,老师,请容我回去禀告祖母和母亲,再定商议。”

听了这话,李玉山倒是笑道:“去吧去吧,你祖母定是会答应的。”

李玉山跟章家那位老人也算熟悉,自然知道姜氏的秉性,这种对孙儿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她肯定会一口答应下来,至于孙氏,李玉山觉得她的意见并不能做主。

正如李玉山猜测的,章元敬回家把这事儿一提,姜氏拍着手就说道:“平安,这可是一桩好亲事啊,哎,李老先生到底是顾念你,帮你寻了这么好的人家。”

章元敬没料到姜氏一口就答应下来,愣了一下,说道:“齐大非偶,奶奶,万一那位孟小姐性子不大好呢,若是跟你们合不来呢?”

姜氏却道:“我跟你娘还合不来呢,这么多年不也过下来了,再说了,她嫁进章家就是章家的人了,哪里还会有那么多不合适,更别说孟家是什么人家,至少家教肯定是好的。”

章元敬心中无奈,在他看来,自家奶奶和亲娘简直是太合拍了,一个强势的很,家里家外都要做主,一个万事不管,反正自己日子过得好就成,谁知在姜氏的眼中,她们俩竟然是不合拍的。章元敬哪里知道,在他还未出生的时候,姜氏跟孙氏简直就是上辈子的仇人。

胡思乱想了一阵,章元敬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了一句:“我就是有点担心。”

旁边的孙氏也紧跟着说了一句:“娘,孟家小姐就是千般万般的好,万一她仗着家室不俗,到时候给咱家平安甩脸子怎么办,平安可受不了那种委屈。”

姜氏直接唾了她一口,骂道:“蠢货,她还想不想好好过日子了,若是个聪明的,便知道要笼络男人,要是个蠢的,咱孙子还糊弄不住她?”

得,这位已经把退路都想好了,眼看越说越不像话,章元敬连忙说道:“奶奶,娘,你们就不能往好处想一想,这都什么啊。”

姜氏也不管脸色难看的媳妇,直接说道:“这桩婚事我应了,明日就去同你老师说,平安,那就等着娶媳妇吧。”

姜氏说着,露出大大的笑容来,天知道为了孙子的婚事,她都要生出心病来了。

青州地界小啊,眼看着孙子一日日腾飞,她哪里看得上街坊邻里,只觉得那些个姑娘家太小家子气,娶进门将来会妨碍到孙子的前程。

但若是去京城娶的话,遇上个徐家那样子的,岂不是更加糟心。眼看着孙子一日日大起来,姜氏也是心焦的很,幸好,碰上了这种好事儿。

在姜氏看来,孟家姑娘就是有些不好,也是无碍的,娶妻娶贤,孟老爷子好歹也是太师,他家的孙女教养上难道能坏了去?

再有一个,孟家就在明湖府,距离青州不算远,孟家又是个大家族,正合适他们家这种势单力薄的,有事情舅家都能相帮,真是再合适没有了。

第87章 小定

章元敬还未做好娶妻生子的思想准备,姜氏却已经乐颠颠的准备起来, 虽说只是小定, 但定亲也不能马虎了不是, 尤其亲家还是明湖府有头有脸的大户人家。

不过章家的情况摆在这儿, 太珍贵的肯定是拿不出来,家里头最值钱的还是孟嘉义送的那一对流云百福的暖玉玉佩,但这对玉佩原本就是孟家的,将来赠给孟家小姐倒是无妨,这会儿拿出来当定亲的礼却是不大妥当。

姜氏急的心中冒火,孟家的意思是要在章元敬上进赶考之前先把婚事定下来,那就得在一个月内下定, 这时间可不是一般的赶。

虽然章元敬的婚事她早有所准备, 但结亲的人家不同, 重视的程度自然也得不一样。

章元敬倒是想得开,反倒是劝道:“祖母,孟家对我们家的情况肯定一清二楚,不必打肿脸充胖子, 尽心尽力就是了, 若是孟家在意这个,也不会主动提起亲事了。”

他们家即使倾家荡产,拿出来的东西孟家怕还是看不上眼,与其吃力不讨好,还不如平常心对待,左右他们尽了心, 使了力气,心意也就够了。

姜氏却不听,还说道:“就算如此,咱们给的东西也不能太差了,不然岂不是被人看轻。”

另一头的李玉山大约也是这么想的,得到确切的消息之后,老人家就让人送了一份厚礼过来,打开一看,里头一对富贵海棠玉佩,成色比孟家送来的也不差了。

姜氏一见,眼睛就是一亮,对着章元敬说道:“李老先生可算是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

章元敬也心生感激,想着老师恐怕没少为了自己的婚事操心,原本心底还有的几分排斥倒是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他对未来的向往之情。

虽说这婚事是孟家那边先提起,但到了定亲的阶段,无论如何都得男方主动一些,所以在准备好定亲礼之后,章元敬就带着姜氏和孙氏一起到了明湖府。

婚姻大事,长辈是必定要露面的,章家族长倒是有心走一趟,但姜氏哪能答应,一句话就把人打回去了:“我身子骨好着呢,怎么就不能去明湖了?”

也幸亏青州和明湖府离得近,水路也通畅,不然谁能放心姜氏出远门呢。偏偏姜氏自己不当一回事儿,正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还拉着章元敬说道:“你奶奶我年轻的时候,不也是走南闯北的,别说明湖府,再远的我也去过,放心,稳当着呢。”

她倒是稳当了,但孙氏却不成,上了船就有些晕乎,只觉得头晕目眩的,连站都站不稳了,姜氏一边笑话她这也算是水乡人,一边骂骂咧咧的给她喂了偏方。

偏方倒是有用,孙氏吃了就躺下了,一路就睡到了明湖,起来的时候脸色虽然还是不大好,但休息了一日便恢复了,就是没恢复,估计为了儿子她也得强打起精神来。

等终于走进孟家的门,看见那些雕梁画栋,姜氏和孙氏的眼中挡不住的惊羡。因为章元敬的关系,他们与李家也是常有来往的,但李家可没有这般的气派。

相比之下,章元敬反倒是镇定下来,大概是上辈子看过更精美的园林建筑,这会儿看的更多的反倒是孟家的人情,别的不说,带路的丫鬟小厮却是一句话不敢多说。

孟家必定有一位十分能干,且完全控制住内宅的主母,章元敬心中暗暗想着,不然的话这些下人们不会如此的规矩,甚至带着一种严苛的谨慎。

只可惜这位主母是未来媳妇的继母,看孟嘉义的态度,双方的关系恐怕还不太融洽,再想到与孟嘉义相遇的情况,章元敬微微叹了口气。

“章老弟。”一声不是热情的招呼响起,章元敬抬头一看,出来迎接的人可不就是他才惦记起的孟嘉义吗,只见他笑容满面,身上一贯都有的阴郁似乎都消散了一些。

显而易见的,这位大舅子对自己的印象还可以,章元敬连忙笑了起来:“孟大哥。”

孟嘉义和煦春分般的笑容充分的得到了姜氏和孙氏的喜欢,没几句话的功夫,姜氏待他倒是亲热的很,走到内堂,孟嘉义才笑着说道:“章祖母,章婶,家中祖母和母亲已在里头恭候多时,不如你们进去先谈,让元敬跟着我去见一见祖父。”

孟嘉义的祖父可不就是孟太师,姜氏一听,连忙说道:“去吧去吧,左右这孩子留下也没事儿可干,元敬,你可得好好表现啊。”

章元敬哭笑不得,不过也知道这时候谈婚论嫁的,小儿女反倒是不能参与的。

跟着孟嘉义往前走,章元敬忍不住去打量自己未来的大舅哥,不得不说,孟大公子绝对是一表人才,尤其是他待人处事自有自己的一番风度,有时候明知道这个人心中有所算计,也升不起多少厌恶感来,这大概就是所谓的个人魅力了。

迎着章元敬的眼神,孟嘉义挑了挑眉头,忽然停下来脚步,章元敬一个猝不及防差点没撞上去,幸好反应快才刹车。

孟嘉义露出一个笑容来,低头问道:“元敬,为何一直盯着我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