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下微微发酸的鼻子,章元敬笑道:“奶奶,我这不是好好的吗,倒是你脸色可不大好。”

姜氏却笑着说道:“平安好好的回来了,奶奶马上就能好起来。”

旁边的章铃兰却说道:“都怪那孟家,真是个薄情寡义的,你刚出事儿,他们就上门来退亲,哼,还说什么天下文臣楷模,呸,就他家这样的。”

章元敬微微皱眉,果然是孟家说了什么,看着姜氏和孙氏有些蜡黄的脸色,他心底也忍不住有些怨怪起来,退亲他也同意,但为何不能等他回来:“他们到底说了什么?”

孙氏这段时间也是担惊受怕的,她连姜氏老太太也不如,这会儿红着眼睛说道:“平安,你回来就好,孟家的亲事咱高攀不上,咱也不强求,你没事就好了......”

眼看章铃兰气愤不已,孙氏念念叨叨,偏偏每一句在重点上,章元敬只得朝着姜氏看去,姜氏倒是已经镇定下来,修复了旧日的冷静,这会儿咳嗽了一声,直接止住了媳妇和孙女的话。姜氏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握着章元敬的手说:“那孟家造谣,说,说你被发配关山了!”

说着这话,姜氏眼睛紧紧的盯着孙子,生怕听见坏消息,虽说发配的人不可能回家,但谁知道会不会有那么一个万一呢!

章元敬听完也是吓了一跳,第一次觉得孟家的婚事并不可取,虽说孟嘉义是个人才,与他也交好,孟家小姐更是才貌双全,更是孟太师嫡亲的孙女,但孟家做事实在是......

若不是姜氏还算冷静,这样错误的消息传回来,可不得把家里头长辈吓出一个好歹来,当初他家老师就是例子。想到那样子的情况,章元敬心底发凉,反手紧紧握住姜氏的手。

“奶奶,哪有这样的事儿,您见过有发配边疆的人风风光光正大光明的回家来吗?您孙子不但没有被发配,反倒是升官了。”章元敬笑着说道,尽量安抚受够了惊吓的三人。

听到这话,姜氏孙氏章铃兰三人才算是完全安心下来,之前的惊吓烟消云散,三人都露出笑容来,姜氏更是拍着腿说道:“我就说孟家那些缺德的瞎说,我家乖孙这么出色,怎么可能被发配,平安啊,咱现在是什么官儿了,能不能有县太爷大?”

章铃兰好歹比姜氏知道的多一些,这会儿捂嘴笑道:“奶奶,平安中了状元,入了翰林院当官儿,就是从六品了,那时候就比咱们县太爷大了,现在升官了,那肯定更大啦!”

姜氏无法想象比县太爷还大的官儿,笑着说道:“那得是什么官儿啊,哎呦哎呦,咱家的祖坟都冒青烟了,我家乖孙怎么就这么出息。”

章元敬听着也觉得心情好了许多,不过他理智尚在,笑着伸手拉住恨不得在家里头跑两圈的姜氏,笑着说道:“奶奶,这事儿稍后我再同你细说,这会儿咱家得先准备供案,一会儿钦差就得到了,手里头有你跟娘的诰封圣旨!”

“诰......诰封!”姜氏尖叫出声,向来冷静的老太太这会儿有些不可置信,下意识的问道,“我,我也有吗?”

章元敬笑着点了点头,觉得小皇帝总算是做了一件好事儿,能看见自家奶奶亲娘这么高兴也是值得,但见他们光顾着高兴了,章元敬只得再次提醒:“先把供案准备好吧!”

姜氏总算是回过神来,忙不迭的开始张罗起来,孙氏章铃兰也跟着兴奋的瞎忙活,恨不得现在就出门定制一个镶金的供案来。

当然,即使她们想这么干也没办法,时间来不及,最后只得将逢年过节用的供案翻了出来,刷的干干净净的摆出去,姜氏还在嫌弃这供案不够好,外头的钦差已经到了。

第113章 诰命

诰命是前朝时期才出现的,对高官的家眷的加封, 诰书, 是皇帝封赠官员的专用文书。在大兴王朝才形成了非常完备的诰封制度, 一至五品官员授以诰命, 六至九品授以敕命,从夫品级,故世有"诰命夫人"之说。

诰命和敕命虽然是一字之差,但里头的差距可就大了去了,按理来说,高官的家眷都在诰命的范围之内,但实际操作起来, 尤其是那些微末小官, 能不能被封还是二话。更别说祖父祖母这样子隔了代的, 鲜少能被朝廷想起来的。

李公公到的时候,姜氏孙氏已经把自己最好的衣裳换上了,那还是前段时间搭建状元及第的牌坊,章家族里头出面开流水席, 姜氏才舍得花大价钱给做的。

当时姜氏还心疼钱, 觉得做的太贵了,但这会儿却觉得做的太便宜,根本配不上诰命啊!

看着笑得满脸菊花的姜氏和孙氏,李公公倒是脸色不变,大约是出门在外见多了,比章家还要夸张的多了去的, 还有诰封还没颁下去,人直接晕过去的。

他带着几分善意看着,等姜氏和孙氏镇定下来,才微微笑着咳嗽了一声,看了一眼章元敬才说道:“章大人,准备好的话,咱家就开始颁旨啦。”

圣旨在前,虽然不用行大拜之礼,但章元敬等人还是收敛了神色,露出最为恭敬的一面来。姜氏孙氏虽然规矩不太行,但论恭谨绝对超过了章元敬,恨不得给圣旨来一个三跪九叩。

虽然供案准备的匆忙简单,但李公公看着显然很满意,清了清嗓子开始读圣旨。

“奉天承运

皇帝诰曰:母氏劬劳,义实兼乎教育;朝廷宠数,礼特重于褒封。肆录报本之心。诞示追崇之命,亦惟有德,始称厥名。尔姜氏氏,乃关山知府章元敬之祖母也,慈孝夙全,勤俭兼至,相夫有道,贤声播于族,婣教子登,庸嘉绩成,于郎署鼎釜之养,弗逮风木之感,弥深爰体孝,思用申褒恤。兹特赠尔为宜人。庻懿灵之有知,报休光之无数。”

“奉天承运

皇帝诰曰:人子皆有显亲之心,国家应隆褒荣之典。故朝廷于任职之臣,必体其心,以及其亲也。尔孙氏,乃关山知府章元敬之母。端淑恭俭,风表闺门,致有贤子,列官近侍,推厥源流,宜锡宠章。兹特封尔为宜人。服此茂恩,益绵福祉。”

“谢主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李公公念完,姜氏孙氏还一头雾水,章元敬倒是反应过来,他一喊,姜氏孙氏也连忙跟着喊起来。

李公公笑了笑,伸手把诰命圣旨送到章元敬手中,“咱家的事儿也做完了,该回了,章大人,此次一别,不知何时再见,咱家在此祝您一帆风顺。”

章元敬连忙把准备好的荷包塞给李公公,一边客气的说道:“李公公,路途遥远,不如住几日歇息一番,再整装出发?”

李公公却摇了摇头,说道:“一路都是坐船,也累不到哪里去,陛下还等着咱家回禀呢。”

说了这话,章元敬也不好多留,只得客客气气的送了他们出去,又是宦官又是侍卫的,巷子里头的人家怎么可能听不见,只是不敢出来罢了,一个个都在门口竖着耳朵呢。

等李公公他们走远了,隔壁邻里纷纷走出门来,一时拿不准要不要去章家看看,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之前可是传言说章元敬得罪了大官,要被发配边疆了。

却说章家里头,姜氏孙氏各自捧着自己的诏书,那又是恭敬又是爱不释手的模样看起来实在是有些别扭,蓦地,孙氏忽然偷偷抹起眼泪来。

姜氏见状,没好气的瞪了她一眼,骂道:“哭什么哭,喜极而泣也不行,这会儿掉眼泪多晦气,别把咱大好的喜气给冲散了。”

孙氏一听,立刻就止住了眼泪,忙不迭的说道:“我,我刚才那是高兴呢,娘,就一会儿,不会冲了咱家的喜气吧,都怪我,怎么就这么撑不住呢!”

姜氏瞥了她一眼,其实她自己这会儿眼睛也酸酸涩涩的,心里头说不出来的滋味。

章铃兰在旁边看着也有几分羡慕,她能在这儿,还是因为自己是章家至亲,不然一般人等连聆听圣旨的机会都没有。这会儿便笑着说道:“奶奶,娘,这可是圣旨,精贵着呢,咱是不是找个屋子收拾干净了,把圣旨供起来。”

姜氏一听,大赞:“对,就是得这么着,把你爹,你爷爷的牌位放一块儿,到时候每天都给上香,让圣旨上头的龙气保佑咱们家。”

章元敬一听,心中大囧,龙气什么的根本是不存在的事情吧,但孙氏章铃兰深以为然,讨论着是不是要把家里头最好的屋子收拾出来用来放供案。

不过别说,不说背后的意义,圣旨也是贵重物品。大兴王朝明律规定:文官一品云鹤锦,夫人鸾锦,俱用玉轴;二品狮子,夫人,俱用犀牛角轴;三品四品瑞荷,淑人、恭人芙蓉,俱用抹金轴;五品瑞草,宜人四季花,俱用角轴;六品、七品、安人俱用葵花乌木轴,八品、九品同样用葵花乌木轴。诰命敕命都由工部所属的神帛制敕局制成,价格不菲。

角轴圣旨不说,光是两套诰命朝服,上头用的丝绸是江南之地的贡品,想买都买不到,更别说上头栩栩如生的四季花了,这可不是普通绣娘能做出来的。

章铃兰看着,忍不住伸手摸了一下上头的鲜花,却被一把打开了手,这一次打她的还不是姜氏而是孙氏,只见她瞪着眼睛,喝道:“粗手粗脚的,可不能弄坏了。”

章铃兰无奈,回头对着弟弟做了个鬼脸,章元敬噗嗤一笑,劝道:“奶奶,娘,这衣服就是用来穿的,肯定会有损坏,坏了修补好就行了。”

就跟朝服一样,用的多衣服肯定会有损伤,这个跟圣旨不同,坏了修好就是了,当然,真的坏到没办法修补了,自己贴钱也能换新的,反正皇家只免费发这一次的。

第一次,姜氏也不赞同孙子的意见了,说道:“小孩子就是毛毛躁躁的,这可是皇帝给的衣服,能随随便便弄坏吗,哼,媳妇,咱赶紧收起来,待会儿肯定会有人过来,可不能让那些粗人东看西看的,不长眼的还会上手摸。”

孙氏一听,觉得很有道理,立刻小心翼翼的将放着朝服和圣旨的盘子端到里屋去,当然,是姜氏老太太的里屋,两人齐心合力的打开大箱子放了进去,觉得不放心,还特意拿了一把最新最牢固的铜锁锁上了。

姜氏猜的倒是没错,没一会儿,隔壁的章明林就上门了,他不是一个人过来的,章家老太太也一块儿过来了,大约还是为了避嫌。

一看见章元敬,章明林的眼睛先红了,大巴掌拍在章元敬的后背,说道:“平安,你可回来了,这些日子心里头急得慌,恨不得去京城找你。”

章元敬笑了笑,安抚道:“林二叔,您放心吧,我没事儿,都是谣传。”

章家老太太拍手说道:“我就跟你奶奶说,你吉人自有天相,哪儿那么容易出事儿,哎,都是那些缺德的见不得咱们章家好,哼,前几日还说要把牌坊拆了呢,我看谁敢。”

章元敬还不知道有这么一道事儿,心中不免有些叹息,章家族内没有撑得起来的人,他走的脚步又太快,一旦他出了事儿,章家怕是比以前还不如。

姜氏倒是同仇敌忾的骂道:“那些丧了良心的东西,哼,这会儿怕是吓得不敢出门了。”

章家老太太跟着骂了几句,又带着几分好奇问道:“老姐姐,方才好像看见好多穿着鱼服的侍卫,那都是什么人,上门来做什么呢?”

姜氏就等着她问这一句呢,听完,一抬头,嗓门都高了几分:“你可不知道,我家乖孙孝顺啊,特意去皇帝老子面前,给我求了诰命!五品宜人,比咱县太爷还要大!”

“诰命!”章家老太太也不淡定了,一把抓着姜氏的手,一连串的问题就出来了,“就是戏里头诰命夫人那个诰命吗,哎呦呦,这可不得了了,这五品是多大,咱县太爷是几品,这,这,这,从来也没听过奶奶也能当诰命啊......”

姜氏那个得意啊,就差把下巴抬到天上去,扯着嗓子喊道:“所以说我家乖孙孝顺,有好事儿从来不忘记他亲奶奶,老妹妹,回头我让你瞧一瞧那圣旨,可美着呢。”

章家老太太一瞬间变成了妹妹,她也不在意了,一门心思的后悔当年没咬着牙让孙子去读书,若是那时候逼着赶着去了,说不定这会儿她也是有诰命的老太太了。

得亏姜氏不知道她的想法,不然这会儿志得意满的老太太肯定要唾她一口,骂她痴人做梦了,状元郎是那么好考的吗,就隔壁家几个调皮捣蛋的孩子,读书一刻钟都坐不住,屁股蛋下头像是长了刺似得。

章家老太太倒是很想现在就进去看一看,只可惜附近人家都听见消息上门了,不止如此,章家族里头几乎倾巢而出,把章家二进的大院子都堵了个严严实实。

这样子的情况,姜氏自然舍不得把东西拿出来,章家老太太也识趣,且把心思按下了。

第114章 共苦

章家老太太,太太都得了诰命, 以后可不能再叫老太太, 得称呼宜人, 据说还有俸禄!

这个消息随着退散的人群传了出去, 羡慕着有之,嫉妒着有之,但明面上都不敢露出丝毫不满来,没看见皇帝老子让钦差过来颁圣旨吗,他们可得罪不起。

好容易送走了不想干的人,最后能留在章家的,也就是族里头颇有分量的一群人, 其中族长和几位族老都在, 章明林原本是要走的, 却被章元敬拦了下来。

族长见状,眼神微微一闪,心中不免叹息了一声,暗怪自己儿子不会来事儿, 明明都是姓章的, 这会儿偏偏让章明林这个二愣子拔了头筹,眼看章家小子跟他更亲近。

章元敬像是没注意族长们的神色,笑着请他们到大厅坐下,方才人实在是太多,大家也没有落座的地,这会儿倒是腾出位置来了。

以前族长过来, 必定是要坐在上首的,这会儿却客气说道:“元敬,我虽然是长辈,但是你跟老姐姐都有诰封在身,这会儿合该你们坐在上头。”

章元敬挑了挑眉头,姜氏倒是微微一笑,看了一眼这位族长,也不客气的拉着孙氏坐了下来,又让章元敬坐在左边第一个位置,这才把右边的位置让给族长。

她笑着说道:“老哥哥,咱们也不必客气,元敬虽然是官儿,却也是晚辈,我就厚着脸皮,带着媳妇儿坐一坐,好歹还是皇帝亲封的宜人,也能担得起。”

将来若是传出去,旁人也说不出不好来,毕竟她年纪大辈分高,孙氏又是章元敬嫡亲的亲娘,就算有心人要说元敬不孝,不敬长辈,也是不能的。

族长很快反应过来,他也是只盼着章元敬更好的,笑着说道:“这样正合适。”

几人落座,族长倒是长长叹了口气,说道:“前段时间,咱们还愁的不知如何是好,没想到元敬一回来,就带了个大惊喜,哎,谁能想到,咱们章家也能出诰命夫人呢,听说县太爷夫人也一直没得朝廷的诰封。”

姜氏笑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线,乐呵呵的说道:“都是运气,哎,我也是才知道,原来不只是亲娘夫人,老祖母也能得诰封,不过这可不是随便能得的,要皇帝信任,朝廷答应才行。”

若是不得宠信,就像赵县令这种微末小官,没有丝毫门路的,在本地一待就是很多年,为家中夫人请封的上书一直没有得到回复也是有多。

族长也是个妙人,闻弦声而知雅意,逮着姜氏狠狠的一顿夸,他好歹也读过几年书,夸起人来一百句无重复,直把姜氏夸的喜笑颜开,乐不思蜀。

姜氏被哄得开心了,也愿意给族长面子,他们俩家的关系其实向来都不错:“老七,元敬虽然回来了,但还不知道能留多久,你有啥事儿就直说吧。”

族长笑了笑,看了一眼章元敬,叹了口气说道:“总觉得元敬还是个孩子,但一眨眼的功夫,他就这么大了,哎,章家底子薄,也没有多少读书人,好容易出了一个元敬,我想着,是不是大家伙儿筹钱,办一个族学,也好让族内的孩子有个读书的地方。”

章元敬一听,倒是十分赞同,点头说道:“族长这个主意不错,章家想要兴盛,我一个人能力有限,不如办起族学,不求他们个个通达,但一来识字明理,二来也能有个盼头。”

说完这话,他计算了一下自己的资产,笑着说道:“之前陛下有所赏赐,我愿拿出一百两白银来资助,族长别嫌弃太少。”

族长一听,倒是笑道:“怎么会少,你出了大头,到时候大家凑一凑也就够了,只是你拿出这么多银子来,在官场上可会不凑手?”

其实族长过来,倒是没想要他们出钱,毕竟办学堂,他们自己族内有一个举人在,已经答应了会去教学,其余的也就是一间屋子几本书的事情,章家倒是没这么穷。

只是章元敬愿意拿出来,族长心里也是高兴的,这证明他虽然入朝为官,却不是个自私忘本的,还能惦记着老家的乡亲。

章元敬笑着解释道:“一百两还能拿出来,再多,确实是力不从心了,不过在家的时候,我倒是可以去当一当西席,为族里头的晚辈上上课。”

这又是意外之喜,族长满意的不得了,摸着自己的胡须说道:“好好好,有你这句话就够了,别的不图,就图那些孩子能够有你一二分的灵气。”

章元敬笑了笑,想到自己即将离开青州,便趁此机会说道:“只可惜我在家的时候不会太长,族长,到时候,我家祖母和母亲,还得族内多多照看。”

一听这话,姜氏心头一跳,皱着眉头问道:“元敬,这话什么意思,奶奶和你娘不随着你一块儿去任上吗?”

孙氏也有些心急,又有些犹豫的问道:“难道朝廷当官,还不许人家带内眷的,我看县太爷就带着,也没有人说一个不字啊!”

族长也疑惑的朝着章元敬看去,虽然有些大家族中,有人外放当官不带长辈的,但那一个是因为家中还有其他的子女在,可以就近照顾,二来也是怕老人受不了颠簸。章家的情况却不同,章元敬是唯一的男丁,姜氏孙氏的身体又是一向还算康健的。

章元敬微微叹了口气,看了一眼在场的人,索性一块儿说出口,省的到时候还得一遍遍的解释,他先安抚了一眼姜氏,才说道:“此次钦差会一块儿过来,是因为奶奶和娘的诰封高于五品,否则的话,一般都是礼部直接办理的。”

姜氏不明所以,问道:“是啊,这不是陛下信重你吗?”

章元敬笑了笑,说道:“诰命从子,宜人是正五品的诰命,奶奶和娘亲能拿到此诰命,是因为我已经升任到正五品知府了。”

这一下子,大家都反应过来,章明林一直在旁边听着呢,这会儿忍不住问了一句:“正五品的知府,那,那不是跟明湖府知府大人一般大了吗?元敬,你虽是状元,升官的速度是不是也太快了一些,这,这是好事儿还是坏事儿?”

不是都说升官很难,且看看赵大人县令这个位置一坐就是许多年就知道了。

章元敬又说道:“对我来说,自然是好事儿,即使是状元,旁人想要做到正五品,恐怕至少也得数十年时间,但对于家眷而言,或许并不大好。”

章元敬深深吸了口气,也不再隐瞒,开口说道:“我要去的地方,是关山。”

“关山!”孙氏几乎是惊叫出声,那不就是人家发配的地方吗,她虽然是无知妇人,但也知道关山那地方不太平,据说艰苦的连饭都吃不饱。

章元敬点了点头,又安抚着往好处说道:“虽然是关山,但能做一地知府,也是个好机会,说不得做几年,还能被提拔回京。只是那地方苦寒的很,我哪里舍得奶奶和娘亲也过去吃这个苦头,还不如留在青州,等我再次调遣才说。”

若是一日文阁老失势,不愁没办法回京,章元敬自己不觉得关山如何艰苦,当年他往深山老林跑的时候也有,但姜氏年事已高,何必再去那种地方吃苦。

章元敬一心为了家眷着想,姜氏却不这么想,连声说道:“既然是知府大人,去哪儿也不会吃苦,平安啊,奶要跟你一块儿走,关山那样的地方,我哪能放心你一个人去。”

姜氏说的毫不犹豫,在她看来,关山知府也是个苦差事,官职是不小,但挡不住那地方又远又贫的,她哪能自己留在青州享福,却让孩子一个人去呢。

孙氏也是这个心思,儿子就是她的命啊,这一去还不知道要多久,她抹着眼泪说道:“当年你去明湖府,我跟你奶奶就吃不好睡不好的,你去京城的时候,我们更是整天惦记,得了信儿也不能完全安心,这会儿你要是去了关山,山高水远的,留我们在这儿,那还不如跟着去,一家人和和乐乐的在一块儿,不就是冷一点,苦一点,有什么好怕的。”

姜氏向来是看不上孙氏的,但这会儿倒是觉得媳妇这话很对,点头说道:“就是你娘说道理儿,咱一家人在一块儿,什么都不怕,再说了,你不是知府吗,能吃什么苦。”

章元敬听着眼睛发酸,这个世上,大概也只有她们愿意随着自己同甘共苦了,他又劝道:“虽是知府,但官山的条件,肯定不如青州远矣,祖母母亲已经习惯了青州的气候,若是因为我受了不必要的苦,我怎么能心安理得。在这儿,姐姐还能照顾你们一二。”

姜氏却说道:“什么气候不气候的,奶只知道,若是乖孙在身边,我就神清气爽的,若是你不在,我就担惊受怕的,平安啊,我是铁定要跟着你一块儿去的。”

孙氏也连忙说道:“你姐现在也嫁了人,生了儿子,我没什么不放心的。”

不只是她们,就是族长想了想,也劝了几句:“平安,我知道你是担心嫂子她们的身体,但就像她们说的,你走了,她们怕是安心不了,族里虽然能照顾,但…”

姜氏更是说道:“你若是不带着我们走,你前脚走,我跟你娘后脚就追上去。”

章元敬啼笑皆非,又是感动又是无奈,心底却隐隐明白,姜氏怕是会说话算话。到了最后,他到底是敌不住姜氏孙氏的一哭二闹三上吊,答应了下来。

只是这种时候,他忍不住想起自己的未婚妻,心中颇有几分怅然,也不知道将来他的妻子,能不能做到同甘共苦荣辱与共。

第115章 李家

章元敬微微松口了一些,姜氏孙氏却像是怕他反悔了似的, 隔日赶忙着收拾起东西来, 若她们都跟着一块儿去, 章家老宅就得空着, 一些值钱的,常用的东西,自然还是带着走好。

收拾东西这方面,章元敬是连余全都不如的,帮了几次倒忙就被赶了出去,他摸了摸鼻子,索性多去族里头走一走, 顺便教一教孩子。

满打满算, 能停留在青州的时间也就一个月, 但一个月的时间想做事情的话,也就都够了。章家族长早就心有打算,这会儿得了准话,第二天就把学生的班子拉了出来。

章元敬也不推辞, 每天至少有两三个时辰窝在族学里头, 这么点时间讲书是不够,但用来传达学习方法,考试的技巧倒是足够了。

他这般卖力,当然不只是因为自己姓章,而是想到他带着姜氏孙氏离开之后,章铃兰等于是没有了娘家。虽说如今丁聪这个姐夫看着不错, 但世事难料,谁知道他会不会脑子进水,若真有那一日,也只能指望章家族里出面了。

族长也知道章元敬的想法,拍着胸脯保证,等他离开之后,章家一族必定会护着已经出嫁的闺女,别的不说,肯定不能让别人欺负了去。

其实族长也觉得章元敬多虑了,章铃兰亲弟弟都成了五品知府,她夫家只是个乡绅,就算这个知府远在关山,他们也定然不敢薄待了她。

就如族长想的,丁家听说了章元敬成了关山知府,姜氏和孙氏各自拿了诰命,丁家老爷子亲自带人上门道喜,知道他们不日即将出发,不但送了程仪,还特意让章铃兰多住一些时日,家里头用不着她操心,只是临走的时候,把丁智给留下了。

丁家老爷子打的好主意,就算是亲外甥,许多年不见也得生分,这会儿肯定得让甥舅两个好好亲近亲近。眼看着章元敬一把将孩子抱在怀里,背着他满院子的乱跑,一点儿大官的架子都没有,丁老爷子就觉得自己当年的眼光特别好。

丁老爷子满意,章铃兰却看不下去了,一次两次还好,哪有天天驮着那小子满院子乱跑的,也不怕摔着。这一日,章铃兰伸手把孩子从章元敬身上撕了下来,无奈说道:“别太宠着智儿了,这小子鬼灵精的很,皮的都没边儿了。”

章元敬伸手摸了摸丁智的脑袋,笑着说道:“男孩子,就得皮一点好,聪明。”

章铃兰差点没发白眼,一听这话就知道没带过孩子,野成这幅样子的,谁带谁知道多想伸手揍一顿,她瞪了一眼儿子,转身说道:“不是说要去李家吗,那就快出门吧,待会儿时间久晚了,这小子玩起来哪有什么够的。”

章元敬同情的看了一眼在亲娘手里头缩着脖子跟鹌鹑似的丁智,转身走了,哎,一年没见,他姐真是越来越不温柔了,抓着外甥的模样跟母老虎似的,也得亏丁聪喜欢。

李家那边早就收到了消息,章元敬一到,很快就被领到了李老爷子的院中。

调养身体多年,李老爷子虽然还是不能站起来,但说话不成问题,上半身也已经能动了,这一日天气不错,章氏便搬了个躺椅,让老爷子也能晒晒太阳。

这些年李老爷子不见外人,这会儿看见章元敬倒是高兴的很,招手说道:“不必多礼,来来来,开坐下吧,老夫就想着你该来了。”

章元敬笑了笑,就在他旁边的小凳子坐了下来,伸手很自然的帮李老爷子递樱桃吃,一边说道:“老师,此次虽然凶险,但最后还算是因祸得福,待我到了关山,第一件事就是找到师兄,到时候便送信回来,您请放心。”

李老爷子吃了一口酸溜溜甜滋滋的樱桃,口中却叹了口气,一晃眼的功夫,子俊被发配边疆都快五年了,这五年的时间音讯全无,当年老大倒是跟着去安置了一番,但也不知道效用及时,想到现在老大满心培养那个庶出子,李老爷子又没了胃口。

李子俊是李老爷子一手培养出来的,当年中了状元的时候多么风光,谁知道造化弄人,最后偏偏就…有时候想想李子俊可能受的苦,他都很难喜欢那位孙媳妇。

谁知道几年之后,元敬这孩子也能中了状元,若是子俊还在,一门两状元,三进士,那该多风光,只可惜,可惜了…

迎着章元敬坚定的眼神,李老爷子微微一笑,这么多年,这孩子还能不改初心也是难得:“老师知道你的好心,只是你如今身居高位,更应该小心行事才是。”

章元敬倒是笑道:“关山知府虽然权利小,但庇护一个人又有什么难的。”

李老爷子微微皱眉,还是劝道:“关山一地,早已经被镇北王爷收拾的妥妥贴贴,你说是知府,但也是下臣,又是京城遣派的,到了关山自然更要谨慎小心。”

他固然担心孙子,但也怕章元敬冒冒失失的,到时候得罪了镇北王爷,连自己也陷进去。

章元敬听完,也知道老爷子的担心了,笑着安慰道:“老师,您想太多了,我又不是要冒然为师兄翻案,只是趁机照顾一些,就是镇北王爷知道也不会如何,说不定还觉得我重情重义,可以担当重任,反倒是对我刮目相看呢?”

李老爷子哈哈一笑,没好气的拍了他一下,说道:“你倒是想的美,哎,真是没想到,你入朝一年,倒是跟我一辈子的官位都差不多了。”

可不是吗,他在官场待了一辈子,最后退下来的时候也就是五品官罢了。

章元敬也跟着笑起来,还故意问道:“老师莫不是嫉妒了?那学生罪过可就大了。”

李老爷子就喜欢他跟自己亲近,当下指着樱桃那说:“是啊是啊,老师心里头不好受,罚你喂我吃完这一盘的樱桃。”

旁边的章氏听了,也笑着说道:“吃几颗就得了,吃太多了,仔细待会儿吃不下饭。”

李老爷子以前是个说一不二的,如今他瘫痪在床多年,脾气反倒是好了一些,听了这话也只是笑:“你这老婆子,我这吃也不好不吃也不好,规矩忒多。”

三个人坐在一块儿说说笑笑,倒是颇有几分其乐融融,这是这些年在李家少有的场景,正在这时候,有丫鬟进来禀高:“老爷子,老夫人,夫人带着小姐和小小姐过来了。”

章氏微微皱眉,但到底是让丫鬟把人带进来,章元敬转身一看,第一眼看见的是那个还不及膝盖高,穿着粉色儒裙的小姑娘。

那就是李子俊与徐氏所出的女儿,李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