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噩耗

阳春三月,若是在青州的话, 或许已经花红柳绿, 穿上单衫就能出门了, 但是在关山, 虽然大雪已经化成潺潺雪水,天气也暖和了一些,但终归脱不下袄子。

即使如此,乡野田地之间也多了农忙的行人,他们一个个脸上带着喜悦的笑容,看起来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希望,干起活来也分外的得劲。

春季的时候章元敬也是忙碌的, 他得关注水库的水量, 继续招人修补后期的工程, 还得关注农事,不管是种子的派发,还是工具的准备,这些都是繁杂却不能不做的事情。

除此之外, 章元敬还大力主张开荒, 在原本镇北王爷的优待政策上面又经过了多次修改,充分达到了激励百姓的目的,在利益的诱惑下,老百姓们也愿意为之开垦。

章元敬带着李子俊转了一圈,总体还是满意的,笑着说道:“今年的开垦土地多了不少, 若是风调雨顺的话,今年的收成肯定不错。”

李子俊也笑了起来,大约是这些日子过的舒坦,程氏还有孕了,他的心情不错,眉宇之间的郁气都消散了不少:“还是你的办法好,哎,老百姓想的不够长远,一个个跟他们掰碎了讲也不实在,还不如晓之以理诱之以利。”

章元敬也笑了起来,听了这话还打趣道:“师兄什么时候也会夸人了?”

李子俊瞪了他一眼,耸了耸肩说道:“从小到大,我夸你的时候难道还少了?”

章元敬认真想了想,觉得还真的不少,李子俊对别人挑剔的很,对他倒是真的算宽容并且纵容了,大约是两人年纪相差的大,并且又是一块儿长大的缘故,有一段时间,李子俊都是把自己定位于哥哥的角色,对他颇为照顾。

想到那些回忆,章元敬忍不住露出笑容来,小时候觉得时间过的太慢,想着早日长大能帮着家里头撑起门户,但真的长大了,他反倒是怀念那时候无忧无虑的时光了。

迎着春日不算强烈的日光,章元敬又说道:“开春了,不知道青州那边的信什么时候会来,老师和师母的身体不知道如何,你家瑶瑶肯定又长高了。”

关山的一切遥远似梦,听见这话,李子俊的眼神都是有些恍惚的,他眯了眯眼睛,心底到底是有些黯然,脱口而出了一句话:“终究是我让他们失望了,瑶瑶都快八岁了,却还未见过亲爹,也不知道将来......”

将来有一个作为罪臣的亲爹,有没有兄弟帮扶,他那远在青州的女儿能不能嫁到一个好人家,会不会被他拖累一生,每当想到这件事,李子俊总是分外的难受。

李子俊知道女人的不易,所以当年他并未将徐氏休弃,即使那样做自己还有一丝可能脱罪,他更加不想自己的女儿会因为自己罪臣的身份被牵累。

章元敬倒是伸手拍了拍他的肩头,笑着说道:“师兄,不必担心,在青州当地,有老师在,还有我姐姐姐夫看顾,瑶瑶不会差到哪里去的。”

李子俊是获罪了,但李家还在呢,在青州李文瑶其实并不会活的很累。

“希望如此吧。”李子俊说了一句,想到家中有孕的程氏,又说了一句,“希望程氏能生一个儿子,到时候也能看顾一下他姐姐。”

他没有说出口的话是,如果是个女儿,多少要被他拖累,若是个儿子的话,在章元敬的照顾下,多少还能闯出一些出息来,女人到底是不容易。

章元敬倒是没注意到他的想法,笑着说了一句:“那就预祝师兄你能够喜得佳儿了。”

下了马,两人说说笑笑的往后院走,李子俊还说要去拜见一下姜氏和孙氏,有段时间没有上门拜见老人家了,谁知道刚进门,却见李婶脸色难看的站在门口等着。

“大人,您可算回来了。”李婶开口似乎就要说什么,但看见旁边的李子俊又咽了下去,脸上又带着几分忧虑又带着几分难过。

章元敬一看,心中就是咯噔一下,连声问道:“这是怎么了,家里有人病了吗?”

李婶欲言又止,最后还是为难的说道:“大人,李少爷,你们还是进去听老太太说吧。”

章元敬眉头紧锁,但听着不像是家里头出了事情,他倒是微微松了口气,带着李子俊连忙走了进去,谁知道刚一进门,就瞧见一个熟悉的声音。

经年不见,那李管家似乎苍老了许多,一看见他们进门就猛地跪倒了下来,连声喊道:“大少爷,章大人,我家老爷子老太太去了。”

这声音就像是一声惊雷,震的章元敬和李子俊恍惚不已,李子俊往后踉跄了两步,不可置信的问道:“爷爷奶奶去了,他们去了哪里?”

李管家一边哭一边擦着眼泪,哭诉着说道:“去年冬天,青州也下了大雪,接到章大人的信知道大少爷您还好好的,心里头高兴的不得了,老爷子身子原本好一些了。谁知道开春的时候一个不注意就得了风寒,老爷子毕竟年纪大了,竟是没有挺过去。”

李老爷子的年纪实在是不小了,加上之前还风瘫在床好几年,这一场风寒去了其实并不奇怪,但是不管是章元敬还是李子俊都有些无法接受。

让他们更加难过的是,在李老爷子临终之前,他们一个作为李老爷子最疼爱的长孙,一个作为李老爷子最得意的关门弟子,竟是都没有陪在身边。

章元敬好歹回过神来,又追问道:“怎么会,老师的身体不是好了许多吗?那师母呢,师母身体一向康健,怎么也会,也会......”

说到最后,章元敬哽咽出声,竟是说不出后头的话来,不过李管家很快就答道:“老太爷过身之后,老太太悲伤过度,身体原本就差了,偏偏还要守孝,这才熬不住前后脚走了。”

李家前后办了两场丧事,去世的李老爷子还是李家的定海神针,可以想象有多么的忙乱,李子俊眼睛红了一片,却还是强撑着问道:“那我爹娘呢,他们现在如何?”

李管家也是满脸是泪,忍着哽咽回答道:“老爷和夫人也病了一场,不过奴才出门之前,他们已经好多了,这才驱着奴才过来报信。”

章元敬和李子俊还未从这个打击中回过神来,姜氏和孙氏倒是生怕自家孙子儿子伤心过度坏了身子,连忙提醒道:“平安,子俊,你们看看这是谁。”

章元敬抬头朝着客厅里头看去,却见一个怯生生的小姑娘站在那儿,脸色有些惨白,双手搅在一起,却还是抬着头朝着他们看来。

章元敬心中一惊,脱口而出了一句:“瑶瑶,你怎么会在这里?”

李子俊也猛地抬头看去,在看见李文瑶的时候几乎挪不开眼睛,李文瑶性情怯弱,模样清秀,与当年李子琳像了七八分,几乎一眼就能让人认出来。

李管家似乎也这时候才想到还有一位小小姐,抹了一把眼泪说道:“老太爷和老太太过世之后,老爷和太太又病了,大小姐分身乏术,也没有时间照顾小小姐,听说奴才要过来关山报信,这才让奴才把小小姐一块儿带过来。”

这话章元敬却不十分信的,李子琳十分疼爱李文瑶,若不是发生了什么事情的话,怎么可能让她一个人跟着管家就过来?想到以前在青州钱氏对待徐氏母女的态度,章元敬觉得自己大概是猜到了什么,只是碍于李子俊的面并未开口询问。

他猜测的其实也没错,李家老爷子忽然过世,钱氏却不知道发了什么疯,硬是说都是徐氏和这个孙女克的,看见他们就破口大骂,为此甚至病了两场,李子琳也是没办法,这才想着让李管家顺路把徐氏和李文瑶都送过来,毕竟李子俊虽然是犯官,但有章元敬照顾着,他们在关山并不一定会受罪,说不准还比在青州轻快一些。

李子琳是真心为了徐氏母女考虑,她对李文瑶的心疼不假,要知道章元敬当初传信回去,只提了李子俊安然无恙,并未提到程氏半分,也是他不知道从何说起,那时候程氏也并未怀孕。这样的情况下徐氏和李文瑶过来,必定是不用吃苦的。

但李子琳没想到的是,临出发之前,徐氏又好巧不巧的病了,她病倒在床上不起来,李子琳自然也没办法真的推着她出门,这要是出了人命的话,反倒是显得他们李家苛刻了。

那时候李子琳原本想让李文瑶也留下,谁知道李文瑶平时闷声不响的,这会儿主意倒是大,自己站出来说要去关山找爹爹,最后才有了今日这一幕。

看着从出生到现在从未见过一面的女儿,李子俊有些不知所措,倒是李文瑶微微往前走了一步,抿着嘴低声唤了一声爹爹。

简单的一声称呼,倒是让李子俊的眼泪都落了下来,三两步走过去蹲下看着女儿的眼睛,哑着嗓子问道:“你就是瑶瑶吗?你都长得这么高了。”

见李文瑶成功的将两人的注意力扯回来,姜氏也松了口气,李老爷子过世的噩耗传来的时候,她还真怕孙子承受不了,这会儿她连忙张罗起来:“瑶瑶远道而来,怕是累的不行,不如先让令芳带着去歇一歇,还有你们,总是也得准备准备才是。”

话音刚落下,却见外头急急忙忙的走进来一人,却是隔壁镇北王府的李公公,李公公形色匆匆,看见章元敬开口便道:“章大人,请快跟我来,王爷急召。”

章元敬神色一凛,另一头的李子俊也回过神来,知道若不是急事的话镇北王府不会过来请人,便开口说道:“元敬,你先过去吧,放心,我没事。”

章元敬见他虽然双眼通红,但看着精神并不差,这才连忙跟着李公公走了,心中却也有打鼓,这段时间关山无事,镇北王府急匆匆的过来找他,莫不是朝廷发生了什么大事儿?章元敬心中猜测着,心情更加的沉重起来!

第156章 祸不单行

镇北王府中,镇北王爷和顾廷安的脸色都很难看, 底下几个长吏并不敢多话, 一个个面面相觑, 显然也是对这次的事情毫无准备。

章元敬进来的时候, 明显看见其中几个人眼中除了担心之外,竟有一丝丝的期待和兴奋,他忍不住微微皱眉,猜测着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情。

等他走上前,镇北王爷将手中的邸报递给他,说道:“章大人,你且先看看。”

章元敬自然答应下来, 低头一看邸报, 心中也是一惊, 一年之前他离开京城的时候,文阁老,雷太师,顾阁老还是三足鼎立, 文阁老虽然更加强势一点, 但有小皇帝的支持,雷太师还能是不是的给这位阁老添麻烦找茬。

然而时至今日,这才一年的时间罢了,朝廷之中风云莫测,文阁老几乎是一手遮天,即使有小皇帝的支持, 雷太师居然落到了抄家灭族的下场!

那可是抄家,自古以来不是罪大恶极的罪名,向来不会动用的刑法,而偏偏雷太师背负的罪名罪证确凿,是文阁老亲自带人搜出来的“铁证”!

章元敬飞快的从头至尾看了一遍,基本也能猜到发生了什么事情,怕是有雷太师碍眼,文阁老不可能完全控制住朝廷和小皇帝,随着时间过去,文阁老与雷太师的矛盾越发无法调解,又有小皇帝在中间激化矛盾,终有一日,文阁老不打算再忍下去了。

文阁老不愧是三朝元老,当年能让先帝都放心的人物,出手快且准,在发难的当天就直接拿出了确凿的证据,竟然还有雷家旁支的人出面指证。

雷家上上下下一百多口人无一逃脱,除了身在宫中的如妃之外,一夜之间全部被下了天牢,这份邸报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已是雷家结局——雷太师伏诛。

看完邸报,章元敬的手也忍不住有些颤抖,自古以来,站得越高,摔下来就会越惨,作为朝廷两派争斗的失败者,雷家的下场可见一斑。

即使是小皇帝有心做保,在罪证确凿的情况下,他也不可能空口白话的留下一个雷家,那样依赖,朝廷的刑法如同虚设,更被文阁老拿住了大把柄。

雷家落到这样的下场,固然有雷太师不够谨慎,治家不严的原因,但归根结底,还是文阁老已经慢慢控制了大半朝廷,甚至连皇帝的话,都未必有他管用。

心底的颤栗让章元敬神色显得有些阴沉,他抬头朝着镇北王爷看去,却见镇北王脸色平静,唯一剩下的一只眸子黑沉沉的望不见底。

见他看完,镇北王爷继续说道:“宫中消息传来,文阁老甚至带人闯入宫中,要将如妃捉拿归案,但是皇帝以身相护,又妥协将如妃打入冷宫不再宠信,才算是护住了如妃的性命。”

可以想象,在那样的情况下皇帝是如何的愤怒和恐惧,但是最后,他居然只能妥协了,即是出发之前已然察觉文阁老的野心,但这会儿直接听见,章元敬还是觉得心惊。

顾廷安眼神微微一闪,继续说道:“从文阁老发难,到雷太师伏诛,前后只花了四个时辰,若说没有猫腻谁都不会相信,但事情既然已经发生,朝中文武百官反应过来,唯一几个弹劾文阁老的,竟也是骂他不敬帝王,擅自闯宫。”

雷家已经倒了,并且罪证确凿,即使有人怀疑是被冤枉的,有雷家自己人的指证在,也并没有多少人坚持要彻查。

相比起这个,文阁老对宫廷的控制反倒是触及他们敏感的神情,如今朝中乱象纷争,大部分针对文阁老的,竟然都是指责这一点,雷家反倒是不再被提及。

前后一想,章元敬倒是明白过来,抬头问了句:“发生这种大事,那顾阁老的反应如何?”

镇北王爷眼中露出赏识的神色,回答道:“顾阁老也是深藏不露,竟是在事发之后力挽狂澜,不但占据了雷家被清扫后的大半席位,还得到了皇帝的信赖。”

顾廷安的眼中满是讽刺,这位往常看着风轻云淡,并不乐意掺和雷家与文家争斗的顾阁老,看来也不是个淡泊名利的,甚至他有些怀疑,雷家倒台这一事中,是否有这个顾阁老的手笔。毕竟雷太师一死,皇帝能依靠的除了他还能有谁?

顾廷安冷笑着说道:“坐收渔翁之利,这位顾阁老也不怕吃撑了。”

镇北王爷却说道:“你们有所不知,如今掌管禁军的王良伟,乃是顾阁老的亲外孙。”

文阁老与兵部尚书彭远有勾连,但除非他们要造反,否则很难调动外省的大军,但是禁军就不同了,他们是名正言顺可以守卫在皇城的军队。

正因为如此,顾阁老其实并不会怕了文阁老,即使他故技重施,想要捉拿顾家的人可也不容易。一场权力争斗,害了雷家一百多口人的性命,如今雷家仅留下一个如妃,却还是被打入冷宫,今生今年不知道还有没有重见天日的机会。

章元敬与小皇帝有过几次交流,心知他并不是那等蠢笨或者懦弱之人,雷太师是他的老师,这些年来师生扶持感情甚笃,小皇帝绝不会相信雷家会造反。

他犹豫了一下,还是说道:“此事,皇上绝不会善罢甘休。”

顾廷安长长叹出一口气,却道:“不善罢甘休又能如何,雷家的人都已经死了,留下一个如妃,难道还能翻出什么风浪来?”

他没说出口的话是,小皇帝现在自身难保,犹如傀儡,他的话哪里还有用处。

章元敬却摇了摇头,说道:“皇上毕竟是皇上,文阁老此举看似大获全胜,其实后患无穷,文皇后无子,此事之后,皇上只会加倍厌恶文皇后,嫡子不在,文家便没有了后腿之路。”

越是交恶,文阁老的处境也发艰险,难道文家真的能造反不成,真要造反的话,说不准彭远第一个就不能答应,更别说大兴各地的阻力了,到时候不是天下大乱就是自寻死路。

章元敬这么一提,在场的人倒是都反应过来,其中一位长吏皱眉说道:“文阁老肆无忌惮,莫非文家还想要造反不成?”

又有人说道:“无论如何,此事文阁老失仪冒犯了皇上是真,我们要不要也上书弹劾,为顾阁老加一把火,且看那文贼能有什么法子。”

倒是顾廷安冷笑了一下,淡淡说道:“想要嫡子,小皇帝即使不愿意,难道文皇后就没有办法了吗?怕文阁老早已有了打算。”

文皇后不受小皇帝喜欢,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文阁老怕是早就另外有了打算,才会直接出手毁了雷家,又把深受皇帝喜爱的如妃打入冷宫,也许他的根本目的就是为文皇后创造机会,造出一个嫡子来!

章元敬也猛地想到一个可能性,脸色阴沉下来,想要生孩子,却是不一定需要小皇帝心甘情愿,或者拿着如妃逼迫,或者威逼利诱,再过分一点直接下药都行。

他皱着眉头,抬头朝着镇北王爷看去,镇北王爷揉了揉眉心,似乎也很为这事担忧,但是很快的,他就开口说道:“廷安,你帮我拟奏折弹劾文贼。”

顾廷安点了点头,并未多问什么,倒是下头的长吏有些心思滚动的,低声提议道:“朝中乱象,皇帝孤立无援,王爷作为他的亲叔叔,若是前去支应道话…”

话音未落,镇北王爷忽然一拍案,骂道:“住嘴,本王乃是藩王,轻易不可离开关山,朝中大事自然由皇帝做主,本王只管弹劾就是。”

那个长吏连忙噤口,不敢再多说什么,倒是章元敬听的觉得奇怪,镇北王爷愿意将他叫过来共计大事,是一种信任,也是一种试探,但轻易不可离开官山,那若是不轻易呢?

前后两件事,让章元敬的心底沉甸甸的,走出镇北王府的脚步都分外的沉重。

等众人都离开了,镇北王的身边只留下一个顾廷安,他才露出几分情绪来,那眼睛里头的情绪越发的深沉起来:“廷安,你怎么看?”

顾廷安点头说道:“章元敬虽然是皇帝提拔的状元,但与文阁老交恶,还被打发到了关山,想必也不会对京都有什么留恋。”

镇北王爷点了点头,站起身来走到窗前往外看去。见状,顾廷安心中忍不住有几分担心,走到他身后低声叫了一声王爷。

镇北王忽然回头,却见他神色中带着少有的张狂,只听见他开口问道:“这就是他期待的大兴吗,当年宁愿舍弃本王,也要把皇位传到黄发小儿的手中。”

顾廷安心中咯噔一下,抬头便看见镇北王爷眼中深深藏着的不甘心,当年众王折损,镇北王其实也有过心动的,但可惜的是,先帝从来都不正眼看这个残疾的儿子。

顾廷安是了解镇北王的,所以更加知道他心底的不甘和执着:“先帝若能见,怕是悔了。”

镇北王又转身去看外头的院子,站了不知道多久,他才缓缓开口说道:“是啊,他怕是会后悔,毕竟为了大兴,他连自己的亲子都可以舍弃,既然如此,此生,本王也该守护住大兴,好歹不能让他九泉之下还不得安宁!”

第157章 守孝

相比于狂风暴雨中的京城,远在千里之外的关山倒是一派安静, 该种田的种田, 该开荒的开荒, 就算是农忙完毕的, 那还能去水库那边找点活儿干,好歹能混一天的伙食不是。

老百姓是现实的,皇家发生什么事情他们压根不关心,只要自己的日子好过就是了。

作为关山知府,章元敬的日子其实也平静的很,云通判识相的沉默下来之后,他在知府衙门的工作就好做多了, 梳理通顺, 各司其职, 倒是预计的更加轻快一些。

相比起朝廷的事情,他其实更为李老爷子以及李老太太的去世难过一些,说到底,他跟雷阁老可没有矫情, 但老师却是他的恩师, 两人相处的时间更胜父子。

在大兴,虽然也讲究尊师重道,倒是也并没有老师过世学生也要守孝的规矩,但即使如此,章元敬还是做了素淡的衣裳,推拒了其他的宴会, 甚至开始茹素。

在李老爷子过世的时候,他不能陪在身边,如今也只能这么坐着,权当是尽自己的意了。

相比起他来,李子俊更是索性披麻戴孝,在关山城外结了茅庐作为悼思。作为李老爷子最为宠爱,临死之前都不能忘记的亲孙子,李子俊心中的愧疚和懊悔是无人可比的,他一度恨死了当年恃才傲物的自己,若不是他罔顾祖父的意愿,也不至于让老人家凄惨后半生。

李子俊结庐而居,程氏也不肯留在关山城内了,也不管自己还带着三个月的身孕,直接跟了过去,李子俊吃什么,住什么,她也跟着吃什么住什么,甚至还要照顾悲伤过度的男人,倒是比李子俊还要辛苦一些。

章元敬劝解了几次,但李子俊一意孤行,程氏口口声声要跟着相公,又说自己身体康健,以前相邻怀孕生子的时候,也就是这个条件,说不定还吃饱饭,所以不会碍着什么。

章元敬无法,只能让孔令芳看顾一些,却也不再劝解,他心知李子俊的郁结不发出来的话,怕是会一直压在心里头,到时候反倒有碍寿数。

有程氏陪着,兼之程氏还有孕了,李子俊倒是慢慢缓过来一些,虽然还是住在那里,偶尔倒是反倒是劝着程氏吃好一些。

章元敬见他虽然瘦了一些,但狠狠哭过几次,眉宇之间的郁结反倒是松散了,心中倒是安心了下来,他可真怕这位师兄因为老师的事情想不开。

只是李子俊和程氏都去了城外结庐,李文瑶总不能也一块儿跟去的,小姑娘家家的身体弱,来关山的路上就生了一场病,到了关山又开始生病,显然不太适应这边的气候。

姜氏一看,做主把人留了下来,李子俊见过女儿几次也心疼的很,心里头也是这个意思。

恍然又是一个月过去,镇北王爷知晓此事,倒是还赞扬了一番,说李子俊别的不提,至少对祖父祖母却是至孝。又知道章元敬为何如此,倒是发了话不许人硬逼着他赴宴,甚至亲自赐给他一些素色的布匹来。

这一日,章元敬去看过一回李文瑶,回到房中,倒是对着孔令芳感叹道:“瑶瑶小小年纪的千里迢迢过来找亲爹,也实在是不容易。”

孔令芳已经听说了李家的事情,这会儿倒是说道:“不容易是不容易,不过按我看,瑶瑶这会儿辛辛苦苦的过来,反倒是比舒舒服服的留在青州好。”

章元敬一时还没反应过来,但是很快就想到青州李家的情况,老爷子和老太太已经过世,家里头再也没有人能压着李承业了。

随着两位老人的死讯一块儿传来的,是李承业有意将那位竖子记在钱氏名下充作嫡出,听说钱氏刚知道的时候闹腾了一回,但现在却已经消停下来。

这么多年过去了,那位庶子也渐渐长大成人,比起远在关山不知道这辈子还有没有可能回去的李子俊,显然,这个庶出的儿子更加靠得住一些。

李承业的打算无可厚非,钱氏回过神来想明白了,怕也不会反对,章元敬暂且把这个消息压了下来,不想给李子俊双重的打击。

这会儿想起来,章元敬却叹了口气,说道:“可不是吗,瑶瑶不被祖母喜欢,这些年多亏子琳姐照顾着,但子琳姐毕竟年纪大了,老师过世之前据说已经帮她定了亲事,等过了一年孝就要出嫁,若是留在李家,怕是再也没有人能护着她。”

若是徐氏是个能为等,母女两个相互依靠倒不是不行,李承业虽然抬举庶出,但其实对这个孙女不算苛刻,但可惜的是,徐氏心中只有自己和已经消失的徐家。

与其留在李家,被钱氏搓磨着长大,将来随随便便别打发了嫁人,还不如来关山投靠亲爹,至少李子俊为人秉直,绝不会迁怒于亲生女儿,又有章元敬看顾着。

想必李子琳也是熟知钱氏等秉性,所以才会提议徐氏和李文瑶一块儿过来,偏偏徐氏最是喜欢自作聪明,反倒是白费了她一片好心。

章元敬懒得去想青州李家,只看着李文瑶瘦瘦弱弱的样子有些怜惜,倒是嘱咐了孔令芳几句:“我看瑶瑶身子单薄,胆子也小,这一年时间还得你多操操心,至少让她康健一些。”

孔令芳笑着点了点头,李文瑶是李子俊的亲生女儿,又是姜氏开口留下的,与她没有丝毫的利益关系,她自然乐得在夫君面前做好人,留下一个好印象的。

“别的不说,等她病好了,我找大夫再开几个滋养的方子慢慢用着就是。”

章元敬交代了这事儿,才有些歉意的握住孔令芳的手,说道:“最近一连串的事情,家里家外都是你在操持,令芳,你辛苦了。”

孔令芳露出一个笑容来,她最喜欢的就是自家夫君的体贴,多少主母忙碌一生也得不到一声谢呢:“只要相公能好好的,令芳就不辛苦。”

章元敬伸手将她拉进怀中,轻抚着女人的如墨秀发,感叹着说道:“吾生有幸,才能娶到令芳来做我的妻子。”

孔令芳扑哧一笑,仰起头看着他,抿着嘴问道:“夫君,那我这会儿是不是应该说,妾身才是有幸,才能嫁给夫君作为妻子。”

章元敬微微一愣,原本的沉郁倒是消散一空,朗声大笑起来,“不用不用,咱们夫妻两个不用这般客气,不然旁人听了,还以为我们没事儿关起房门来相互夸。”

孔令芳也抿嘴笑着:“可不是吗,方才听着夫君的话,我还想着怎么这么客气呢。”

夫君什么都好,就是有时候太客气了,客气体贴自然是好的,但过了,就显得生分了。孔令芳是个聪明的女人,她知道只有慢慢的拉进了两个人的距离,才算是真正的好夫妻,所以方才也不是直接结果话,反倒是开了个小玩笑。

果然,章元敬听着分外的高兴,连同平时那种彬彬有礼都消失了,咧开嘴哈哈大笑的模样看着倒是更加年轻了,有几分从来没见过的活泼。

孔令芳看的一愣,这会儿再一次意识到原来自家相公这般的出色,怪不得人人都说关山知府形容俊朗,可以称之为关山一景呢。

孔令芳觉得自己的双颊微微发热,她捂了捂脸颊,让冰凉的手将那温度压了下来,才笑着继续说道:“夫君,令芳是你的娘子,夫妻本为一体,咱们之间哪里需要那些客套话呢。”

章元敬拉了拉她的手,虽然他立志至少要守过热孝,但不妨碍他跟妻子亲近感情,点头说道:“是我想差了,若是在房中,令芳可以称呼我小名,听着倒是越发的亲近一些。”

孔令芳却没有直接听从,反倒是思考了一下,笑着说道:“若是叫平安的话,倒像是祖母和母亲似的,不若这样,元郎?”

最后两个字,她念出来的时候像是有万千情丝婉转,带着无限的情意和期待。

章元敬微微挑眉,倒是第一次正视起自己的这位新娘来,孔令芳比他预计的还要出色,不管是打理家事,还是跟姜氏和孙氏的相处,几乎都处理的很好,而现在,女人的眼中跳动着期待的光芒,又带着一种别样的自立,他看着竟是觉得越发心动了。

“这个名字很好,以后只有你一个人这般叫我,我一听就知道是你了。”章元敬笑着说道,又搂着孔令芳问道,“那我也得想一个专属的名称,令芳,芳芳?小芳?芳娘?”

起了几个,章元敬却都不满意,忽然想到一事儿,倒是笑着说道:“不如我来帮你起一个字,不如就叫关关,如何?”

孔令芳一时半会儿没想到这个名字的含义,还想着是不是关山的昵称,却听见自己的夫君慢慢的吟唱起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第158章 伴君

随着天气一起暖和起来的,是琉璃坊和肥皂坊的生意, 开春之后, 章元敬便把肥皂坊也从知府衙门迁来出去, 毕竟这是办公的地方, 原先图一个便利,长久之王的话却是有些麻烦。

一个个精致的琉璃首饰,一面面让人惊奇的穿衣镜,一块块清香扑鼻的香皂从关山运走,同样的,带来的利润也是惊人的,章元敬只拿了其中的三成, 每每看着还觉得吃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