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度使位高权重,可若离开所属的地方必遭厄运。当今圣上就是为此起兵,这河东节度使也绝不会束手待毙。阿耶与张伯伯今日面色都那样难看,想来也绝对是想到了这点。而且,阿耶是都头,白叔叔也是都头,张伯伯却只是副都头,虽然是骑兵副都头,可从品级上却是要比阿耶和白叔叔都低一些的,阿耶与白叔叔事先都不知道,张伯伯却得了消息,是不是要调他们去前线?”

听她前面的话刘成还没什么反应,毕竟节度使不离地方,离必乱这样的事可以说有点见识的人都知道,刘灿虽然还小,表现却一直不俗。早早就知道要学习看书,现在虽然是武人当道,但因为家学渊源,刘成并不会看轻读书之人。他自己在这上面没有多少心思,却会尽力的帮刘灿搜集书本,在这点上,王氏也非常支持,一开始就是她教刘灿读书识字的。

“大娘子天生聪慧,若在太平年间必名震四方。”王氏并不算什么才女,不过也就是识得一些字,但这在这个时候已经很是难得。盛唐时期,卖炭翁都能随口吟哦,而经历这些年的变乱,民间早已没有了当时的文采风流。不说女子,就是男子十有八九也是不识字的。所以王氏的话就成权威了,刘成也因此对刘灿要高看两眼,平时也不把她当一般的孩子看待。但他怎么也没想到刘灿竟还能说出后面那番话!

的确,张振比他和白钱更早收到消息就是因为骑兵要调动了!

“你大母说的果然没错,我家大娘子不是一般的聪慧。不错,你张伯伯收到了消息,要早做准备,正式的调令恐怕就在这两天了。”

刘灿想了想:“阿耶,你与张伯伯关系如何?”

“你这说的是什么话,我与你张伯伯钱叔叔情同手足,平时以兄弟称呼,你张伯伯年龄最长,对我与你白叔叔一向照顾。”

刘灿直直的看着刘成:“阿耶莫把我当普通孩子哄骗,张伯伯固然不错,但要说到照顾父亲与钱叔叔,却是不见得。”

刘成皱起了眉:“你这孩子怎么这么势利?你张伯伯不过是副都头,俸禄本就不高,又有三个孩子要养自然比不上你白叔叔出手大方,可你看他哪次来是空了手的?”

“阿耶莫怒,女儿并没有说张伯伯不好,不过女儿与张伯伯并没有太多来往,对他并没有太多了解。而女儿下面要说的话关系重大不得不问个仔细,阿耶,此次变故还不同于上次,却是要仔细衡量的。”

见她说的慎重,刘成也上了心,他想了想道:“我还未当上都头,就与你张伯伯认识,这些年他从未有负我的地方,平时往来,也当得上厚道。大娘子,你虽有见识却要知道这人与人往来不见得就要经历什么波折,有的时候就是说得来,和脾气就好。”

刘灿点点头,刘成说的她其实也知道,一般人交往,哪有那么多背叛利诱舍身的,平时往来也就是对脾气。至于说算不算生死之交,那真要遇上生死之事才知道了。

“那女儿下面这番话,阿耶要不要告诉张伯伯就要阿耶自己衡量了。”刘灿暗暗的吸了口气,“敢问阿耶,若这次战起,结果会是如何?”

“虽然可能会有些艰难,但应该还是朝廷胜的面大。那河东节度使虽然也是个善战的,可朝廷这边也不是没人,张公、杨公皆为能战之人,当今圣人又不是不知兵事,会如此做,必是早已有所准备。”

“阿耶说的虽然有理,却是估算错了,这一次,朝廷是一定会输的。”

“为什么这么说?”

“父亲忘了还有契丹吗?若是被大军围困,河东节度使是一定会向契丹求助的,若是契丹在那时出手,朝廷又拿谁来挡?”刘灿看着刘成,一字一句,这些话她一定要说,因为他们马上就要经历第一个改朝换代了!

第4章 鹅蛋(上)

虽然现在已过了酉时,但因为已经属于夏天,外面还有些蒙蒙亮。现在油灯还算是一种消耗物品,刘家的日子虽然比早先好过了不少,也是能不点就不点,好在屋里的窗户是支开的,这房里也还有一些外面射来的光线。

刘成脸色莫名,呼吸却沉重了起来。

契丹!契丹!

这可以说是任何一个中原人都不会忘了的民族,从后梁到后唐,这个仿佛突然冒出来的,过去从不被汉人眼中的胡人群体突然的就成了他们的噩梦。

刘成只是一个都头,可以说是最小一级的军官,但也知道契丹。他刚才所说的张公张敬达就是以抵御契丹铁骑而闻名的。而他们马上就要讨伐的河东节度使石敬瑭早先防御的对象也有契丹——虽然目前只是张振收到了消息,但既然他都被调动了,他同白钱也有很大的可能被调动,毕竟他们都属于一个指挥下的。

对于讨伐石敬瑭刘成没有什么想法,毕竟这块土地不是你打我就是我打你。亲兄弟可以互相打,义兄弟可以互相打,为了地盘、权利就没有一天消停的。他没有什么对错的概念,就是他是个兵就做这个事,他一家老小也靠这个生活,所以他会努力打,然后靠军功养活家小。但若是面对契丹、若是面对契丹……

“若阿耶上了战场,女儿还希望耶耶能以自身为重。”刘灿看着他,慢慢的开口,刘成的目光突然看向她,“什么意思?”

虽然早做了准备,但在此时,刘灿还是觉得嘴角发干,她暗暗的咬了下牙:“若事不可为,阿耶不如以后慢慢图之……”

说到这里,她心中突然有一种说不出的难过。她从小受到的是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的教育,但她知道那是要分时期的,在此时契丹就是外敌、是外国,而她现在的这番话就是要让刘成做逃兵……也许还说不上是逃兵,毕竟刘成除非舍弃他们一家老小,是不会脱离队伍的,他还要跟随大部队前进,还要去攻打太原,但尽力而为和应付差事还是有区别的。

是的,就算她不说,刘成也不见得会为后唐的军队拼死效力,但她要说,因为这是一个机会。刘成现在是都头,但却是一个有些尴尬的都头,因为他手下还不到一百人,白钱和他同为都头,手下就有将近两百人,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白钱同管城的白指挥为族亲,也就是刨除掉个人能力不算,白钱是有背景的,而刘成则没有,刘家也没有多余的钱财令他上下打点,他若想再高升,除了积累足够厚的军功就只有抓住机会。

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吗?是的,刘灿在心中轻轻的说,因为下一次的改朝换代在十年后了。十年之后,她还不到二十,而刘成却已经老了,若他不能抓住这次机会再升一步,十年之后又会成什么样子?甚至,他是不是能活到十年后?刘家上下又有几个人能活到十年后?

刘成没有开口,他过了好一会儿才慢慢的挥挥手:“你先出去吧。”

刘灿张开嘴还想再说什么,但到底没有说出来。她慢慢的走出来,回到自己的房间。本来刘家只有三间房的,一间堂屋,一间上房王氏居住,阿张则带着他们姐妹住在另外一边。刘成回来的时候她和刘静就到王氏那里去睡。这最新的一间却是去年才盖好,此时地广人稀,刘家的院子不小,但盖房总是有诸多花费,若不是刘成成了都头,她们现在恐怕还要同王氏挤在一起。

“阿姐!”见到她,刘静响亮的叫了一声。

“你怎么还没睡?”

“我等阿姐回来。”

“有什么事吗?”

“有个好东西要给阿姐。”刘静有些得意的笑了笑,伸出手拿出一个小碗,里面赫然是几片油渣。

“这是?”

“早先吃饭的时候我见阿姐几乎没吃,就藏了几片,阿姐快吃了吧。”她一边说一边吞了口口水,阿张是一个好母亲,王氏也不是一个苛刻的祖母,可家里就这个条件,哪怕她们都不吃呢,留下的油渣也是有数的,刘静正是馋嘴的年龄,这油渣又是难得吃到的,刚才不知暗暗咽了多少次口水了。

“阿姐快吃啊。”见她不动,刘静又催了一遍,蓦地,刘灿就觉得眼眶一热,险些要流出泪来。她不知道自己怎么会变成这样,刘静的举动虽然会令她感动,但也不应该会是这样。她和刘静相处又不是一天两天,早知道这是一个虽然有些粗心大意,却善良老实的好女孩,对她更有一种近乎崇拜的喜爱。她会往刘静口李多塞一口肉,刘静会这么对她也不稀奇,可她现在就是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她伸出手,慢慢的把刘静抱在怀里。

“阿姐?”

“没有事,让我抱抱你……让我抱抱你……”她说着,把头放在了刘静的身上。恍惚里她仿佛看到一个女孩义愤填膺的在电脑上打出绝不买日货的鲜红大字,看到她挂着德国的相机,用着国产的手机,一次次的带人去日本,却一次次的只是站在免税大厅里旁观,到最后干脆就拒绝再带日本的团。她明明可以从朋友那里拿到日本车的折扣,却买了同等配置下更贵的美国车。

“你啊,真不知道较个什么劲。”朋友无奈的看着她。

“总要有些坚持,也许我的坚持不彻底,但总要有些。”

而现在,她的坚持呢?就算她再对自己说契丹和日本是不一样的,可这句话又能骗的了谁?

“其实,我也就是个自私的人。”她带了些自嘲的这么想着,她可以说这一切都是为了刘家人,但归根到底也是她自己想过更好的生活。

这个晚上刘灿几乎一夜没睡,她看着黑乎乎的屋顶,脑中纷乱异常,她想了很多,多到她自己都理不清头绪,但当她第二天起来的时候,却有一种说不出的亢奋,反而是刘成神情有些萎靡,面色还带了几分抑郁。他这份异样自然被王氏注意到了,后者频频看向阿张,阿张摇了摇头,其实她更莫名其妙。

刘成并不是每天都能回来,每次回来夫妻俩免不了总要亲热一番,就算赶上她身体不便也会有一些亲密的举动,而昨天刘成却如同木头似的躺在哪儿,不仅什么都不做,还不时的翻身,一夜都没睡个好觉。

“二郎可是有什么心事?”王氏见儿媳妇那里打听不出什么,只有开口道。

“没什么,只是想昨天张大哥说的那个消息。”

“可是又要打仗了?”

刘成慢慢的点了下头,看了眼旁边的刘灿:“恐怕是的。”

一句话说的王氏也沉默了,她没有再说什么,而是把自己碗中的一块鸡肉夹给了刘成,刘成连忙避开:“娘,这怎么使得。”

“吃吧,你好好的,我们一家老小才能有口饭吃。”

刘成心中一热,连忙应了声是,不再推迟,接过了那块鸡肉,用力的咀嚼了起来,神情中也带了一份坚毅。这顿早饭,是刘灿用昨天剩下的鸡汤加了水扯了面做的索饼,这种白面汤面刘家是不经常吃的,就算刘成回来也不见得每次都有,算是难得的好饭,但除了最小的刘柱,就连刘静吃的都有些没滋味。

吃了饭,刘成就要归营了,一家人送他到门口,他突然开口:“大娘子,你同我来一下。”

刘灿一怔,跟着他来到了外面拐角处:“阿耶?”

“你昨天说的……”刘成沉吟着满满开口,“朝上诸公不可能想不到。”

“阿耶,我不知道朝上的那些将军们是不是能想到,我也不知道朝廷是不是还有别的办法。”历史证明是没有的,石敬瑭先是被张敬达围在太原城内,但在契丹出兵后就反转了过来,最后就连张敬达都被手下杨光远杀害,带着他的头颅向契丹投降——没有人为他报仇,他的手下也很平静的接受了这件事。

之后石敬瑭和契丹大军长驱直入,后唐亡。

在这个过程中后唐是不是做了什么挽救,她不知道,她只知道结果。

“但我知道……”她看着刘成,慢慢的开口,“但我知道没有几个人会为当下拼死用命。”

刘成一震,他眯了下眼:“你可知一步走错,就会留下骂名?”

“我想,阿耶一定有办法的。”

刘成没有在说话,只是有些审视的看着刘灿,他一直知道这个女儿是聪明的,不仅在读书识字上,为人处世也十分乖巧。但他没想到刘灿竟还会有这样的思想眼界。

“难道我刘家也会出一个女官吗?”他这么想着又摇摇头,前朝是有女官的,但近几十年又哪里听说过女子为官的,特别又是在这个世道。

虽然这么想了,他还是从褡裢里摸出了几个铜板:“这几个钱你拿着吧。”

“阿耶?”刘灿一怔有些弄不清他的意思,这是给家里留的花用,可那不应该给王氏或者阿张吗?

“你对你大母说,这钱是我给你的,只是给你的。”他说着,笑了笑,“好了,我家大娘子以后也有自己的花用了。”

刘灿怔怔的接了,刘成拍了拍她的头:“等我下次回来,再给你做个大些的弓,我家大娘子,长大了呢!”

第5章 鹅蛋(中)

刘成给刘灿的是三个十文的大钱,换算成人民币的话大概也就是三五十,但在此时若买成陈粮,则足够刘家上下半个月的嚼用了,可以说是刘灿穿过来以后拿到的第一笔巨款,掂着那三个铜钱,她甚至有一种莫大的幸福感。

回到家王氏等人还站在院子里,看到她王氏立刻道:“你阿耶同你说了什么?”

刘灿摇摇头:“阿耶没说什么,只是给了我这些钱,说这些是给我的,大母,阿耶这是什么意思?”

她是真有些糊涂,若说这是给她的零用吧,那一来有些太多了,二来刘成的话也有些令人莫名其妙——还要特意对王氏说这是给她的,难道王氏还会抢她的钱吗?

这三年的相处,刘灿知道王氏是一个有些严厉,但很有原则的老太太,而且相比于同时期的妇人来说,她绝对是有见识的。抢孙女钱这种事她是绝对做不出来的。

王氏眯了下眼,想了想道:“既是你阿耶给你的,你就拿着吧。要怎么花用,由你自己说了算。”

“大母,我想再买两只鸡,到时候家中……”自刘柱出生后,刘家就养了一只鸡,刘静白天的主要任务就是看了这只鸡不要让人偷了,而到晚上,王氏则会把这只鸡带到自己房里。除了不让上桌,这只鸡的待遇差不多和刘柱一样了,总算它也还算争气,每过一两天就会下个蛋,这些蛋王氏会攒下来,每过个四五天拿出一个给刘柱吃,剩下的一部分会去兑换东西,另一部分则留着待客用。

刘灿早想着多买几只了,在她看来一只是养,三只五只也是养——院里的虫不够的话,他们还能到外面捉一些回来。王氏则一直不同意,用的理由就是,鸡贵,家中没有钱。

这话刘灿不怎么信,现在一只小鸡不过十来文,刘家再穷也不至于这点钱都拿不出来。但王氏不同意,她也没有办法,只有每每看着那只鸡吞口水,而现在,她也总算有了活便钱了!

刚才回来的路上她就想过要做什么了——买点粗布贩卖,做几个绢花交易,但最后她还是决定了养鸡。这一是大乱将其,做生意实在不怎么保险,那些能在战乱中做的风生水起的都是有背景的,像她这种小打小闹还是不要去找刺激了;二来她对这种生意也实在不怎么有把握。这几年除了做家务,她大多时间都用来练箭了,真没怎么调查过市场。第三,也是最关键的,她实在太想吃点有营养的了。

她现在的箭法是不错,但箭术却没有什么杀伤力,因为她没有力气,这自然和年龄有关,另外也是她的营养跟不上。因为这个,她不敢锻炼自己的力量,一早起来也只敢做各种拉伸,就是这样也经常练的自己头晕眼花。她知道这不好,对身体很有损耗,可她又不敢懈怠,这就像她不知道自己的箭术能起多大的作用,可不敢不练一样。

营养,她需要各种营养!鸡蛋是最容易获取的,而且养上两只鸡还能把这种获取变成一种长期的,不仅是她,刘家其他人也能得到一些滋补。不过她的话没说完就被王氏:“你阿耶即把这钱给了你,那不管做什么都由你说了算。你想养鸡也好,养什么也好,都由你自己决定。”

刘灿两眼一亮,还没说什么,刘静已经欢呼出声:“马上就有鸡蛋吃了!阿姐阿姐,我同你一起去买好不好?我也很懂呢。”

刘灿正要点头,王氏又道:“这是你阿姐的事,你不能跟着,将来这鸡下了蛋,也是大娘子的,不仅你,就是我也不能吃。这也是你阿耶的意思。”

后面那一句,却是对正要开口的刘灿说的。刘灿一怔,隐隐的有些明白刘成刚才为什么要她那么说了。

本来刘灿是想当天就去买上几只鸡的,听了王氏的话后又停了两天,最后买了一只鹅,刘静大失所望:“阿姐怎么会买只鹅回来?”

“鹅不好吗?”

“我本来还想着能吃上鸡蛋的。”虽然王氏那么说了,但她知道刘灿疼她,将来鸡养成了,私下里绝对会塞给她鸡蛋吃的。

“这也可以吃鹅蛋啊。”

“可是,只有一只……”鹅比鸡要贵上许多,讲讲价,三十文能买上三只甚至四只笑鸡,鹅却只够买一只的。刘灿摸摸她的头没有说话。从经济效益上说,鹅没有鸡划算,但鹅本身就有看家的功能,鹅蛋也要比鸡蛋更贵。

这只鹅自然也是金贵之物,不过王氏说不管就是不管,晚上刘灿是要把这只鹅带进她们自己的房里的,这只鹅新到了地方,很是聒噪,好在刘灿现在的适应力与时俱进,不过两天就不当回事了。至于白天则省事了,刘静看一只鸡是看,加上一只鹅也不算什么,而且刘家的院子够大,现在又正是万物勃发的季节,就算多了这只鹅虫子也够吃,如果说有什么不太好的,那就是这只鹅还太小,总要再过三四个月才能开始下蛋。

多了这只鹅,刘家的生活也没有太大改变,就是阿张再抱着刘柱晒太阳的时候多了个指的——过去是只能指着鸡,现在是能在多指个鹅。

就这么过了几天,外面突然有人传刘成因惹恼了指使被关了起来!刘家上下本不是太信,因为若真出了这事,总要有人来给他们报信的。张振是已经离开了,可还有白钱呢,何况刘成还有几个手下。但在刘成多日不归后他们也惊慌了起来——往日,刘成总是过个三四天四五天就会回来一趟的,这一次却足有六七天没回来了。

就在王氏准备带着刘灿去打听的时候,白钱来了,他带了很多东西,除了半袋黍米,还有一个羊腿,一盒糕点,这在刘家都是稀罕物,但此时就算杨静也没心思去看那些,一个个都围着白钱,白钱擦了把汗:“大家都把我看怕了。”

“老三,你快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二郎他真的被关了起来?”张六白三人平时以兄弟相成,是极熟的,王氏也没那么多客套了。

“什么关起来了,不过是二哥说错了句话,令指使有些恼怒,现在已经没事了。就是现在二哥不好马上回来,他怕家里担心,就托我过来一趟。”

“真没事?”王氏还是有些不信。

“真没事,不过现在马上就要打仗,我们也不太能自由出入了,阿娘二嫂你们最好也有准备,说不定二哥直接就要跟着部队走了,当然,我也要跟着一起去,不知道还能不能再过来。”

她这么一说,王氏放下了心,马上就要打仗,刘成若不是犯了什么大错总会无碍的,她倒不担心刘成会犯太严重的错误,这个儿子一向机灵,偶尔因为一句话被上峰厌了有可能,却是不会去犯忌讳的。而那边的白钱,则暗暗的吐了口气出来,刘灿一直看着他,见他这样,心中的疑虑更深了。

没有坐太大会,白钱就以军中有事推辞了刘家的挽留,刘灿送他到街口:“白叔叔,我阿耶真的没事吗?”

“我刚才不是说了吗?”

“我知道白叔叔是在安慰我们,但我阿耶,真的是被关着的吧。”

“你为什么这么说?”

“首先我阿耶是真的犯了错,否则也不会有这种传言。其次若真的没有事了,阿耶总会想办法出来的,白叔叔能出来,阿耶自然也能。”在家庭责任感这一点上,刘成是真不用说。虽然以现代的目光来看,他不管家务,官职不高,拿回来的俸禄不多。但他拿回来的,已经是自己的卖命钱了,而只要有机会,他就会回家,有时候还会刻意的扛着大刀在街上晃悠。刘家老小能过的这么平稳,和他这种作为有很大关系。而且无论是对她还是对刘静刘柱他都很是疼爱。刘柱是不说了,就算是对她和刘静他也会尽力的照顾到,她人生中的第一朵绢花就是这个父亲送的。

早先她缠着他说要学箭,他也教了,还给她做了个靶子,知道她爱读书,也尽力的帮她搜集。这一切都表明刘成是一个很注重家庭的人,所以哪怕他回来会受上峰的更多数落,但为了让家中老小安心,他也是会回来的,何况按照白钱的说法他们马上就要出征,怎么能不在临走前再来看看?

白钱叹了口气:“果然你阿耶说的不错,说家里其他人能骗过去,却骗不过你。放心吧,你阿耶是真没事,就是也是真的被指使圈起来了。”

“那……”

“指使只是关关他,不会怎么样的。也是二哥说的话太惊人了,不过……嗯。你小孩子就别管那么多了,省的你大母阿娘再担心。”

刘灿还想再说什么,但那边白钱已经转身离开了。刘灿咬着下唇在那里想,说的话太惊人,难道刘成把那些话告诉了指使?这就是他想到的对策?这也有些太险了吧。

第6章 鹅蛋(下)

名声在什么时候都是重要的,特别是在古代。若是在唐朝盛世,能不能被点中为进士,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人的声望如何。比如当时的日本第一留学生安倍仲满同学,能在唐朝得中进士,固然因为他勤奋好学,唐言说的比日本话都流利,但也是因为他很喜欢参加公开问难活动,一来二去名声传出来了,就被主考官亲睐有加,点了他的进士——那时候考试还不糊名字。

而忠臣、义气这样的名声更是金子招牌,宋江为什么一报出名号就能被人纳头而拜?名声有了!刘灿固然想让刘成借着这次机会更近一步,可也不想他坏了名声,刘成自己也有这方面的顾虑,所以才会说,走出这一步,以后就不好退了。

他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都头,但若把握好时机,也是能起一些作用的,若石敬瑭真的得胜——虽然刘灿在这点上很肯定,但刘成并没有这方面的把握。是的,契丹很强大,是的,在朝廷和石敬瑭纠缠的时候的确再找不出别的人来挡契丹铁骑,但,万一呢?

什么事都怕个万一,特别是打仗这种事。刘成不是没打过仗的,知道打仗的事是最说不得准的。

刘灿相信刘成能解决好这个问题,一来刘成还算是个有谋算的;二来她作为一个九岁的没上过战场亲身经历过战乱的小孩,因为多读两本书看问题全面一点还没什么,要是还能给出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有些太妖孽了。不过最重要的还是,她只知道大概的过程,而不知道细节。她不知道刘成应该在哪个时间点做这件事更合适。

当然,她也脑补过,在她想来,刘成在契丹大军来了之后再开始行动是比较合适的。这个时代的军人不能说没有忠心的,可实在不多,特别是下级军官士兵——给哪个皇帝打工不是打?这个皇帝也不见得会比下个皇帝更好。眼见事不可为转而抱个更粗的大腿是非常常见的,虽然一样不会有人赞扬,但也不会因此受到什么指责。

但现在看来刘成没有走这条路,他选了一个现在看起来有些风险,将来却会收益更大的路。以刘灿后世的眼光来看这条路当然更好,但刘成敢这么做真的是胆子够大,后来她从刘成那里知道了更详细的过程。

原来那一晚过后刘成也很是纠结,他先是对张振暗示了一番,之后本也的确是想静观其变的,但其后的几天他越来越坐不住,最后一咬牙,就找自己的顶头上司说了一番话,大战将起,手下却有这么泄自己威风的,那位白指使的第一反应就是这厮是奸细,但再一想,这厮说的有理啊,不过转而一想,有理又怎么样?这话还是大逆不道,按律当、当……嗯,先关着他,以观后效。

刘成是一直被关到大部队要出发的时候才被放出来,除了被关了几天,他倒也没有再受其他的惩罚,只是要想再回家一趟,却是不能了。

刘成去打仗了,刘家还是要过自己的日子,不过在王氏的带领下,全家上下又开始了逃难准备。这一次刘灿隐隐的明白为什么王氏不想养那么多家禽了,平时怕被偷,战乱的时候,也真是累赘——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城会被打破,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有官兵冲杀进来。在什么都不知道的情况下,家禽当然是不能提前宰杀的,可要逃难,又要不要带着它们?

不带吧,心疼;带吧,很可能把自己的小命给送进去。所以这个经历了太多磨难,太多战乱的妇人宁肯把钱攒起来,在遇到事的时候换成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