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徵其实对这些事情早就洞若观火,之所以深藏不露,是因为他认为这些年来天下太平,这一切就没必要再提起。但是眼下,魏王与太子的夺嫡之争愈演愈烈,朝局岌岌可危,且辩才一旦被找到,《兰亭序》的秘密被揭开,后果更是不堪设想,所以才把这一切告诉了父亲,目的就是要采取行动维护社稷稳定,同时阻止《兰亭序》之谜大白于天下。

萧君默立刻翻开《兰亭集》,发现“无涯”二字与“玄泉”一样,都是出自王羲之本人在兰亭会上所作的五言诗,诗文是:仰望碧天际,俯瞰绿水滨。寥朗无涯观,寓目理自陈。

突然间获取了这么多前所未有的发现,萧君默颇为惊喜。然而,这些线索却都不足以让他接着往下查,不免又有些遗憾。

由于父亲猝然离世,这本“贞观十六年”的日记只写了薄薄十几面,后面大部分是空白。萧君默翻到了写有文字的最后一面,即二月二十五日的日记。这是父亲留在世上最后的文字,写得有些潦草,且只有寥寥十几个字,但萧君默一看之下,顿时感到眼前一亮。

纸上写着几个人名,还有几个含义不明的词:吕系 吕本 吕世衡 孟怀让 羽觞 避祸远遁萧君默最近早已把王羲之的兰亭会研究透了,也将与会四十二人的名字牢牢记在了脑子里。所以他一看便知,吕系、吕本也是其中两名与会者,是一对兄弟,兖州任城人。萧君默记得他们并未在兰亭会上作诗,为此一人还被罚了三觥酒。现在,这两人的名字赫然被父亲写在吕世衡之前,这是否意味着,他们是吕世衡的先祖?而吕世衡所传承的“无涯”代号,正是来自他们?

萧君默觉得可能性很大,不过眼下这个并非重点,当务之急是要搞清楚:这个孟怀让是谁?父亲为何会把他的名字写在吕世衡后面?“羽觞”到底暗指什么东西?“避祸远遁”又是什么意思?

父亲的意思是不是在怀疑:吕世衡在玄武门事变前,担心自己有可能阵亡,所以把羽觞暗中交给了这个叫孟怀让的人,此后发生了吕氏灭门案,孟怀让受到惊吓,为了避祸便带着羽觞远走他乡?

萧君默觉得,这是目前唯一合理的解释。

为了证实这一点,萧君默马上又翻开“武德九年”的日记,果然在父亲所记的有关“吕氏灭门案”的案情线索中,看见了这个名字。

孟怀让,陇右鄯州湟水人,武德年间任职左屯营旅帅,驻守玄武门,是左屯营中郎将吕世衡的部下,曾在玄武门事变中负伤,“吕氏灭门案”发生后数日,突然举家消失,不知所踪。父亲认为此事可疑,当年便亲赴其家乡陇右查找此人,结果发现孟怀让根本没有回乡,也无人知晓他究竟去向何方。由于当时没有其他线索辅助,所以明明觉得此事十分蹊跷,父亲也别无他法,只好放弃追查。

没想到,时隔整整十六年后,父亲听了魏徵的一席话,才蓦然悟出这个孟怀让很可能与“羽觞”有关,因而在最后一篇日记中写下了他的怀疑。然而,时过境迁,当年的“吕氏灭门案”早已被世人淡忘,这个孟怀让到底躲在哪里、是否还在世上都不得而知,所以父亲最后也只能带着这个疑问猝然离世。

至此,虽然整个《兰亭序》之谜对萧君默而言还是一团无边无际的迷雾,但有了“无涯”、孟怀让、“羽觞”等线索,萧君默觉得至少看见了一线光明。

第十四章 羽觞

夜晚的平康坊,香车宝马,酒绿灯红,似乎连空气中都飘荡着奢华靡丽的气息。

栖凰阁的雅间内,苏锦瑟在珠帘后抚琴而歌,外间坐着李泰、房遗爱、杜荷三人。

杜荷五官清秀,面目俊朗,但顾盼之间神色倨傲,有着名门子弟固有的自负和张扬。他和房遗爱都是长安城呼风唤雨、不可一世的人物,二人不仅同为开国功臣之子,而且都是当朝驸马——杜荷娶了今上第十六女城阳公主,房遗爱娶了第十七女高阳公主。杜荷本身又封襄阳郡公,官任尚乘奉御,房遗爱则官居太府卿、散骑常侍。二人都属于含着金钥匙出生,之后又平步青云、少年得志的典型。

由于二人关系密切,所以李泰接纳了房遗爱之后,顺便也接纳了杜荷,三人很快就打成了一片。此刻,三人紧紧围坐着一张食案,当房遗爱把父亲从皇帝那儿听到的有关《兰亭序》的秘密一一说出后,李泰和杜荷顿时惊得合不拢嘴。

李泰至此终于明白,为何父皇会千方百计寻找辩才和《兰亭序》,原来朝野之中竟然潜伏着这样一支可怕而神秘的势力。

“殿下,”杜荷忽然凑近李泰,低声道,“若能让这支势力为我所用,一起对付东宫,何愁大事不成!”

李泰一惊:“不可胡言!这种事情搞不好,就是谋反的大罪!”

杜荷不以为然:“殿下难道忘了,圣上当年在秦王府,不也蓄养了八百死士吗?谋大事者不拘小节,若处处小心谨慎,只能受制于人。”

李泰闻言,不禁沉吟起来,似乎心有所动。

“二郎此言虽然不无道理,但是这种江湖势力,往往是一把双刃剑,掌控得好便罢,万一掌控不好,就有被其反制甚至是反噬的危险。”房遗爱道。

杜荷是杜如晦次子,所以也被称为“二郎”。他笑了笑:“这个我当然知道,可夺嫡本就是刀头舔蜜的事,哪有十拿九稳万无一失的?不都是提着脑袋上阵一搏吗?再说了,这种江湖势力虽不易掌控,但只需好好利用一回就够了,一旦大事已办,皇位到手,再卸磨杀驴也还不迟。”

李泰看着杜荷,忍不住笑道:“二郎,看不出你温文尔雅的,用心居然这么险!”

杜荷也笑道:“殿下这么说令人惶恐,不过我权且把这话当成赞语吧。都说‘房谋杜断’,当年家父若非面临大事有当机立断之能,又岂能被圣上赏识呢?”

李泰哈哈一笑:“这倒也是!想当年,有二位之令尊辅佐父皇成就大业,今日我又得二位襄助,看来也是上天的安排,要让我等三人都子承父业啊!”

“殿下这话说得好!”房遗爱举起酒盅,“来,为了‘房谋杜断’,为了子承父业,干一杯!”

“干!”三只酒盅豪迈地碰在了一起。

珠帘内,苏锦瑟有意无意地往外瞥了一眼,嘴角掠过一抹不易察觉的浅笑。

东宫崇教殿,灯火通明,丝竹声声,一场乐舞正在进行。

殿中,李承乾和李元昌各坐一榻,场下舞者五人,乐工十余人。五名舞者皆为妙龄女子,朱唇动,素腕举,且歌且舞。其中四名为伴舞,兼作和声,当中一名身形袅娜、舞姿娉婷的女子,是领舞兼主唱。

自始至终,李承乾一直目不转睛地盯着当中这名女子。只见其螓首蛾眉、明眸皓齿、手如柔荑、肤如凝脂,罗袖招摇如青云出岫,腰肢款摆若嫩柳迎风。听其歌声,低吟处仿佛淙淙清泉淌过耳畔,婉转而妩媚;高唱时恍若飞鸾展翼直入云霄,空灵而激越。

李元昌见李承乾看得痴了也听得呆了,暗暗一笑,端起酒盅敲了敲食案:“太子,别光顾着看舞听歌呀,酒也得喝!”

李承乾下意识地端起酒盅,却僵硬地停在半空,目光仍片刻不离那名女子。

李元昌摇头笑笑,自己把酒喝了。

“这支歌舞,唤作何名?”

趁着中间一段间奏,歌声暂歇,李承乾赶紧扭头问李元昌。

“舞女出西秦,蹑影舞阳春。且复小垂手,广袖拂红尘。”李元昌摇头晃脑地吟了一句,卖起了关子。

“这不是方才的唱词吗?”李承乾不解。

李元昌笑而不答,又吟出下半阕:“折腰应两袖,顿足转双巾。蛾眉与曼脸,见此空愁人。”

李承乾略加沉吟,脱口而出道:“梁简文帝的《小垂手》?”

梁简文帝是梁武帝萧衍第三子,名萧纲,善文学,诗歌多描写宫廷生活与男女私情,辞藻华丽,诗风柔靡轻艳,被后世称为“宫体诗”。

李元昌拊掌而笑:“不愧是我大唐太子,对六朝古诗如此精通,这支歌舞便唤作《小垂手》。”

“以萧纲宫体诗为词,谱曲编舞,怪不得如此曼妙!”李承乾感叹道。

“那是!萧纲不是说过吗,‘立身之道与文章 异,立身先须谨重,文章 且须放荡’。若唱词先就拘谨了,何来歌舞曼妙?”

“这女子,唤作何名?”李承乾嘴里问着,目光却又回到了舞池。

李元昌又是一笑,故作夸张地探头探脑:“这里这么多女子,你指的是哪一位?”

李承乾白了他一眼:“中间那位。”

“中间?”李元昌装腔作势,“哦,就是姿容最美、眼儿最媚、腰肢最软、歌声最为醉人的那一位吧?”

李承乾邪魅一笑:“七叔,我看你这个人,比萧纲的艳诗还要放荡!”

李元昌嘻嘻笑着:“我若不放荡,也当不了你东宫的座上宾啊!”

“别废话了,快告诉我。”

“飞鸾。”

李承乾眉头微蹙:“艺名吧?”

“教坊乐人,谁不用艺名?”

“这名字不好,俗艳!”

李元昌呵呵一笑:“这还不简单,您给赐一个不就完了?”

李承乾思忖了一下,又道:“这支《小垂手》,是飞鸾自己谱曲编舞的吗?”

“对,萧纲的好些诗,飞鸾都给谱曲编舞了。”李元昌道,“不过我觉得最好的,并不是这支《小垂手》。”

“那是什么?”

李元昌冲他眨了眨眼,表情有些猥琐:“娈童娇艳质,践董复超瑕。羽帐晨香满,珠帘夕漏赊……”

李承乾一怔,顿觉尴尬,赶紧咳了一下。

这首诗同样出自梁简文帝萧纲之手,是宫体诗中著名的“艳诗”,诗名《娈童》。“娈童”二字本义指容貌姣好、形同女子的美少年,但自南北朝始,便逐渐成为供人狎玩之“男色”的代名词。李承乾乍听之下,自然会觉得尴尬。

李元昌观察着他的表情,又暗暗一笑。

此时歌舞恰好结束,二人当即拊掌。李元昌挥了挥手,乐工及四名伴舞女子快步退下,大殿中央便只剩下敛首低眉的飞鸾一人。

李元昌凑近李承乾,低声道:“人就交给你了,我先走一步。别忘了,给飞鸾赐个好听的名字。”说完又冲他神秘地眨了眨眼,旋即走了出去。

李承乾不明白他今夜为何总是如此神秘,摇头笑笑,然后拄着手杖慢慢走到飞鸾面前,仔细地看着她。近距离之下,李承乾发现飞鸾的皮肤比远看更加白皙细腻,五官似乎也更加清丽妩媚,只是一直低着头,总看不真切,便道:“把脸抬起来,让本太子好好看看。”

飞鸾闻言,羞涩地抬起了脸。

李承乾一看,果然比远看惊艳得多,心里正感叹李元昌眼光不错,忽然发觉某个地方不太对劲,登时脸色稍变,急道:“把你的领子拉下来一些。”

飞鸾被他急切的声音吓了一跳,颤声道:“殿下,这……这是为何?”

李承乾一听她说话的声音如此娇媚,越发觉得不对,大声道:“拉下来!”

飞鸾瞬间就红了眼眶,显是被吓着了,只好伸手把脖子上的衣领往下拉了一点。李承乾定睛一看,果然不出他所料,在飞鸾的脖颈上赫然有一处明显的突出,那是喉结,男人的喉结!

李承乾惊得退了几步,难以置信地看着飞鸾。

至此他才终于明白,为何李元昌一整晚都笑得那么神秘,特别是提到萧纲的《娈童》一诗时,表情会显得那么猥琐,原来他真的给自己送来了一名“娈童”!

可是,即使已经知道飞鸾是一个男子,李承乾却依然不敢相信,因为她……不,是他,明明有着绝色女子的容貌和身姿,更有着令人迷醉的歌喉和嗓音,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是一个男子?!

两人就这样僵在当场,整个大殿静得可怕。

许久,李承乾才长长地叹了口气,道:“你走吧。”

飞鸾一惊,当即双膝一软,跪倒在地,眼泪无声地流了下来:“殿下,您发发慈悲,别赶我走,让我留下来吧,您让我做什么都可以……”

他的嗓音依旧跟女子一样轻柔妩媚,连哭泣的声音也仍然是那么哀婉动人。李承乾忍无可忍,大喊一声:“别再用这种声音说话!你让我恶心!”

飞鸾浑身一震,紧紧捂着嘴,泪水扑簌扑簌往下掉。

李承乾瞥了他一眼,有些不忍,口气缓和下来:“别哭了,我并没有怪你什么,也不是冲你发火,我只是……”其实他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发这么大的火。“起来吧,地上凉。”

飞鸾闻言,才稍稍止住哭泣,却不肯站起来。

“为何不起来?”

飞鸾张了张嘴,想说话又不敢说。

李承乾挥了挥手:“说吧,我不怪你用什么声音。”

“多谢殿下!”飞鸾一开口明显又是女声,“殿下要是赶飞鸾走,汉王殿下一定不会饶了飞鸾……”

“他敢!”李承乾忍不住又喊了一声。

飞鸾又是一惊,顿了顿才道:“就算汉王殿下他饶过飞鸾,飞鸾也没有脸回教坊了。”

“为什么?”

“殿下有所不知,像我等教坊之人,从小被籍没入宫,身份卑贱,只好苦练歌舞,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脱离教坊属籍,过上正常人的日子。此次汉王选中飞鸾献给殿下,坊中姐妹都说飞鸾要飞上枝头变凤凰了,倘若殿下不要飞鸾,飞鸾哪有脸再回去?只能……只能一死了之!”

李承乾听得既烦躁又无奈,摆摆手道:“罢了罢了,我也不赶你走了,起来吧。”

“谢殿下!”飞鸾这才起身,偷眼看了看李承乾。李承乾也正好在看他,二人目光交接,赶紧又都躲开。

“你……多大了?”

“十五。”

“从小就入宫了吗?”

“是的殿下,飞鸾刚一出生,家父便犯了事,被砍了脑袋,飞鸾便随母亲和姐妹一大家子人,被籍没入宫了。”

“那,你从小……从小就像个女子?”

飞鸾嫣然一笑:“从小母亲就把我当女孩子养,坊中姐妹也都把我视为女子,久了,飞鸾自己也习惯了,都忘了自己是男儿身了。”

李承乾怜悯地看着他:“到了我这里,你就恢复男儿身了。从明天起,把这些女子衣饰都给我换掉,行为举止也改过来,声音若是改不了,就……就算了。”

飞鸾有些意外,却不敢说什么,只道:“是,殿下。”说着又要习惯性地敛衽一礼,蓦然想起他刚说的话,只好既生硬又别扭地作了个揖。

李承乾看着他的样子,不禁扑哧一笑。

飞鸾也赧然而笑。

李承乾看着他绯红的脸颊和娇羞之状,不免又有些看呆了,片刻后才想起什么,道:“既入我东宫,你就不再是过去的飞鸾了,名字也要改掉。从今往后,你就叫……”

飞鸾满脸期待地看着他。

“叫……称心,对,就是称心如意的称心!”

飞鸾一喜,下意识地敛衽一礼:“飞……称心谢殿下赐名!”做完动作才意识到错了,赶紧又改了作揖。

“行为举止,若一时不习惯,就慢慢改吧,不着急。”

二人目光交接,这次都没再躲开,而是相视一笑。

风和日丽,春明门大街人潮拥挤,一队玄甲卫骑士押解着一辆囚车向皇城方向行去。

过往路人纷纷躲避,对着囚车上的人犯指指点点,窃窃私语。

囚车中的人五十开外,面目粗犷,身材魁梧,看得出是个勇武之人,但此刻却披头散发,目光呆滞,一张脸暗如死灰。

他就是代州都督刘兰成。

玄甲卫队正罗彪一马当先走在队伍前列,因长途奔波,神色略显倦怠,络腮胡上沾满灰尘。他身后的一名年轻骑士策马紧走几步,赶上罗彪,低声道:“大哥,我看您这一趟都累坏了,回头把人犯交上去,可以休几天假吧?”

罗彪面无表情道:“于二喜,你看大哥的样子,像是累吗?”

于二喜有些蒙:“有……有点像。”

“你是哪只眼睛瞎了?”

于二喜一怔,不敢答话。

罗彪瞥了他一眼:“老子这叫困,懂吗?是困,不是累。”

于二喜忍不住嘟囔:“这不一样嘛。”

“一样个屁!”罗彪道,“困就是困,累就是累,要真是一样的话,老祖宗干吗造两个字出来?”

于二喜挠挠头,显得更蒙了。

“你小子一撅屁股,老子就知道你要拉什么屎。你是自己想休假,拿老子出来说事对吧?”

于二喜嘿嘿一笑:“大哥勿怪,您就当属下一撅屁股,放了个屁算了。”

罗彪忍不住笑出声来,拍了他的脑袋一下:“再忍几天吧,我知道弟兄们都累坏了,等把这家伙的案子结了,我去跟大将军讨赏,再要几天假!”

于二喜乐了,回头冲身后喊:“弟兄们,都给我打起精神来,别一个个蔫了吧唧的!”

就在罗彪等人押着刘兰成回京的同日,一队玄甲卫突然冲进了吏部衙署,直奔考功司值房,在众目睽睽之下逮捕了考功司郎中崔适。

考功司是专门负责官员考课的部门,郎中便是该部门最高长官。

侯君集听到动静,从尚书值房中大步走出来,恰好看见玄甲卫强行抓着崔适朝大门口走去。

崔适拼命回头,一次次看向侯君集,眼中充满了恐惧和乞求。

侯君集立刻把目光挪开,转了个身,背起双手朝值房走了回去。

他脚步沉稳,和平时没什么两样,但心中却已掀起了万丈波澜,同时脑子也开始飞速运转,思考着对策。

也是在同一天,桓蝶衣带着楚离桑回到了长安。

桓蝶衣在宫城的承天门前把楚离桑交给了内侍赵德全。楚离桑仰望着高大巍峨的宫门,又看了看宫门下铠甲锃亮、刀枪森然的军士,淡然一笑,回头对桓蝶衣道:“桓队正,你说我一旦进了这个宫门,还出得来吗?”

桓蝶衣不知道该说什么,只好耸耸肩:“但愿吧,我希望你能出来。”

回长安的这一路上,虽说她们二人的关系终究是官兵和人犯,且一路上总是相互挖苦、没少斗嘴,但不知为何,桓蝶衣此时竟然有了一种莫名的惜别之感。

“桓队正跟我素昧平生,为何会希望我出来?”楚离桑道。

桓蝶衣笑了笑:“咱不是还有一场架没打完吗?”

楚离桑也笑了:“对,我把这一茬给忘了。那这样吧,假如我出不来,咱们就把这场没打完的架约在来世,你看如何?”

桓蝶衣心里蓦然有一点难过,勉强笑道:“那就这么说定了。”

一旁的赵德全听见这两个女子说的话,暗自叹了口气,柔声道:“楚姑娘,一路劳顿,还是赶紧进宫歇息吧。”

“进了这道门,我还怕没时间歇息吗?”楚离桑看着他,嫣然一笑,“还是劳烦内使,赶紧带我去见我爹吧!”说着,大步走了进去。

两扇沉重的宫门在楚离桑身后缓缓合上。

桓蝶衣仰起头,看着碧蓝如洗的天空,感觉今天的阳光分外刺眼。

一交完差,桓蝶衣便赶紧回到了玄甲卫衙署向舅父李世勣复命。当然,除了复命,她更着急的是想马上见到萧君默。几日没见他,桓蝶衣心里总觉得空空落落的。虽然知道自己这样很没出息,但她就是情不自禁。

“这小子最近好像忙得很,”李世勣道,“成天跑得不见人影,也不知忙些什么,就是不回本衙帮我分忧。”

“您还说呢!”桓蝶衣道,“您自己给他放的假,能怨谁?依我看,师兄就是让您给宠坏的。”桓蝶衣从小父母双亡,是李世勣一手养大,所以二人情同父女,她跟舅父说话便一向没大没小。

李世勣呵呵一笑:“我是念他办辩才的案子办得辛苦,想让他多休息几天,他可倒好,一下就成闲云野鹤了。”

“前一阵子他都在查萧伯父的下落,自然是忙。”桓蝶衣连忙帮萧君默解释,“现在知道萧伯父去世了,他心情当然低落,也许是四处走走散散心吧。”

一说起萧鹤年的事情,二人不禁都有些伤感。李世勣观察桓蝶衣的神色,不知道萧君默是否已将自己知道内情的事告诉了她,便叹了口气,出言试探道:“前几日我去鹤年家里祭拜,又问了下他身故的原因,管家老何还是支支吾吾,说得不清不楚。我总觉得此事蹊跷,你经常跟君默在一块儿,有没有听他说起过什么?”

桓蝶衣赶紧摇摇头:“没有啊,听说萧伯父就是到乡下走亲戚,失足坠马,发现的时候人已经去世好多天了。这有什么好蹊跷的?”

李世勣看着她,知道萧君默已经跟自己形成了默契,不想让她卷进来。于是当下心安,却有意要把戏演得逼真一些,便道:“你和君默,不会是有什么事瞒着我吧?”

“哎呀舅舅,您也太多疑了!”桓蝶衣抱起他的手臂撒娇,“连我跟师兄您都信不过,这世上您还能信谁?”

“这可不好说。”李世勣故意板着脸,“越亲近的人,越不会提防,所以越容易骗。”

“您这么说我可不理您了。”桓蝶衣嘟起嘴,“人家一回京就赶紧来看您,还听您说这种话!”

“说得好听!”李世勣笑,“你是来看我的吗?你是一回京就急着找君默吧?”

桓蝶衣羞恼,跺了跺脚,回头就走:“不理您了,我回家了!”

李世勣呵呵笑着,冲着她的背影道:“见到君默记得跟他说,最近衙署里忙得很,叫他回来报到。”

桓蝶衣被看穿了心思,又一阵羞恼,索性喊了声“没听见”,径直走了出去。

李世勣摇头笑笑,自语道:“还说我宠坏了君默,你才真是被我宠坏了。”

萧君默动用玄甲卫的情报网和自己的关系网,花了好几天时间,走访了朝中数十位文武官员,最后总算找到了孟怀让当年的一个同袍,也是义结金兰的兄弟,一番软硬兼施之下,终于打探到了孟怀让的下落。

此人说孟怀让当年并没有远遁,而是就近躲在了关内的蓝田县,距长安城不过七八十里。萧君默闻言,不禁暗暗苦笑。这就是所谓的“灯下黑”,最危险的地方最安全。父亲当年远走陇右追查孟怀让,又怎么可能想到他其实就躲在自己的眼皮底下?

此人又说,他曾去蓝田探望过一次孟怀让,想资助他,结果被他大骂了一顿,还说以后再去,兄弟便没的做了,所以这么多年,这个结拜兄弟一直没敢再去看他。

蓝田县夹在秦岭北麓和骊山南麓之间,地形复杂,沟壑纵横,山沟谷地中散落着许多小乡村,人烟寥落。萧君默策马在山里转悠了半天,迷了几次路,好不容易才找到了一个名叫夹峪沟的小村子。

据孟怀让的那个结拜兄弟说,他就躲在这个犄角旮旯里。

夹峪沟的村正是个上了年纪的老汉,拄着拐棍,耳聋得厉害,萧君默在他耳边又喊又叫,费了好大劲才让他听清了“孙阿大”三个字。这是孟怀让的化名。老村正斜着眼上下打量他,道:“你是何人?找他作甚?”看那样子,似乎颇为警惕。

萧君默赶紧说自己是孙阿大的表侄,因多年未见表叔,甚是挂念,此次经商路过京师,便专程赶来看望,说着便从马背上解下几包干果点心,塞进了老村正怀里。

老村正依旧斜着眼:“老朽忝为一村之长,岂能被你这个来路不明之人几包点心便收买了?”

萧君默哭笑不得,连忙大声道:“老丈,在下并非来路不明之人,而是正正经经的商人。”

“商人?”老村正一脸不屑道,“商人哪有正经的?不种不收不稼不穑,奸猾惫懒不劳而获,还敢说自己正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