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凌没想到秦忆会有这么大的反应,看他脸红红面露尴尬之色,哪里还有刚进门时那种睥睨天下的英雄气势?活脱脱一个情窦初开的大男生。

“你脸红什么?又不是没见过?”江凌好笑地道。

被江凌这么一说,秦忆就更尴尬了,把脸朝着窗外,道:“那能一样么?那时候,事急从权,也没想那么多…”

呃,意思说,现在他多想了?

想到他脑子里正在想的是啥,江凌也别扭起来。把脚一抬从床上移下来,穿上鞋子道:“其实我觉得不怎么疼了,只要不走远路,就没问题了。要不,我跳几下你看看?”

“胡说。”秦忆被她这话吓了一跳,忙转过身来拦住她,“不许乱动,回床上去躺着。”

“又不是什么大病,干嘛要在床上躺着?我娘如此,你也如此。其实我真的好了,真的。”秦忆将脸一板,还挺吓人。江凌嘴里虽然嘴里叽叽咕咕地说着,却哪里敢乱蹦乱跳?乖乖地坐回了床上去。前世除了老爷子,没人管她。所以虽然被李青荷和秦忆这么管着,她倒觉得异常窝心。

“我把药捣了,回头给你按按。”秦忆站了起来,走了两步,却又不放心,回头叮嘱道:“别乱动啊,乖乖的在床上看书,我一会儿就好。”

“哦。”江凌拿起那本种植的书,果真认真地看起来。

秦忆见状,这才放心出门。全然没有看到,坐在床上的江凌冲着他的背轻轻吐了一下舌头,嘟哝一声:“秦老婆婆。”

过了一会儿,秦忆就端了一堆东西进来,帮江凌先把脚上的药弄下来,用温水将药洗净,然后运功按摩。

“咦,你这脚怎么恢复得这么快?”按了一会儿,秦忆诧异地问。

“是吧?我就说了不疼你,你们总不信。”江凌嘟了嘟嘴。

“你没让别的大夫看过,或吃过什么药?”

“没有。”

“奇怪了。”秦忆摸了摸下巴,皱眉沉思。

“很奇怪吗?应该是我这脚本来就崴得不严重,所以好得比较快吧?还有,你那药的效果好,当然好得快了。”江凌也有些疑惑。当初李青荷也是崴了脚,每日喝的也是空间水,但她虽然好得比较快,但怎么的也在床上躺上六、七天,完全恢复正常则用了十天左右。而自己这脚,才过了两个晚上,就已经不疼了。今早她偷偷活动了一下,只要不用力的跑和跳,走路应该是没有大碍了。

“哪里不严重?当时只是怕你担心,所以说得比较轻罢了。像你这样程度的伤势,军营里那些身体健壮的大男人,用的一样的药,恢复起来也得半个多月。你倒好,昨天给你换药的时候就不见肿,到今天连里面受损的筋骨都好了一大半,照这样的恢复速度,再过两天,你就可以下地走路了。”说完,秦忆深深看了江凌一眼,没有再说下去。

江凌耸耸肩。从那天啃骨头,到今天飞速痊愈的脚,她身上的诡异越来越多,让秦忆很奇怪吧?也幸亏李青荷是个生活的马大哈,而江涛一头埋在书本里,否则她身上的秘密早被发现了。

不过还好,秦忆不是个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看了江凌一眼之后,他就不再说这个话题。

帮江凌按摩了脚,又包上药,秦忆又道:“你要买的田地,有什么要求没有?”

江凌抬起头:“我娘把这事跟你说了?我就三百多两银子,如果开花店和酒楼的话,田地就买不了多少。”

秦忆笑起来:“那些不用你操心。你只管买你的田地,到时还要用地种花呢。”

“也行。”江凌倒不坚持。花店和酒楼还得依靠那些田地生存,光靠这个小院儿,那是肯定不行的。花店和酒楼秦忆出成本,她少占点份子就行。

想了想,她道:“要求倒没有,只要田地好,有附带的佃农就行。本来我想买个带小院子的,但细想来,小院儿倒不如自己建,比较合用一些。还有,最好离城里近一些,这样花店里的花,还有酒楼里的菜,每日要运到城里去,太远了麻烦。”

“在田地里建小院儿?”秦忆皱了皱眉头,“住在城里会比较安全一些,要不我帮你在城里找个带大院子的宅子?其实上次你们去看过的山脚下那座宅子就是为你们准备的,现在一直空着,不如你们搬到那里去吧?”

“不用。”江凌摇摇头,“我想住在田地旁边。”

见江凌还是拒绝接受自己的帮助,秦忆神情有些黯然。

觉察到秦忆的情绪,江凌解释道:“你别多想。我就是想在种植上多下些功夫,住在田地旁边比较方便。再说,现在治安很好,住在城外也不会有什么事。”

秦忆的眼睛慢慢亮起来,继而看着江凌目不转睛。江凌,终于知道顾及他的感受,愿意为他解释了。

江凌低下头去,把脚缩回床上,盖上被子,心里却生出了一种异样的感觉。

“我…我走了。”过了好一会儿,秦忆站了起来。

“嗯,好。”江凌深吸了一口气,抬起头来笑道,“我娘不留你吃饭吗?”

“我回去帮你打听田地的事,饭就不吃了。”

“不急的。”

秦忆看着她:“你想留我吃饭?”

江凌避开他的目光:“明天吧,明天来这儿吃晚饭。”说完拿出两个瓷瓶,“这是我制的味精,你拿回去,让人给伯伯和伯母做些菜尝尝。”

“对你这东西好奇,我还特意去赵峥明的酒楼吃过一次。那样鲜美的味道,就是这一点点粉末做出来的?”秦忆接过瓷瓶,打开来好奇地看了一眼,疑惑道。

“是啊,只要在做熟的菜里放上一点,白水也能变鸡汤。”江凌开玩笑道。

“真的?”秦忆却当了真,“那不能叫味精,要叫神仙粉。”他把瓷瓶收好,“我走了。”

看着秦忆的身影在门口消失,江凌打开食盒,把一块酥糖放进嘴里,打开那本种植书,嘴角噙着一抹笑意。

“江姑娘,听你母亲说你崴了脚,现在可好些了?”院子里传来王大娘的声音,话声刚落,人就进了房里。

“大娘,您来了?快坐。”江凌见王大娘抱着孙子进来,忙让座。

王大娘倒没听说江凌上山的事。她来找李青荷聊天,听说江凌崴了脚,便进来顺道进来问候几句。

“大娘,咱们这村里有谁近来生病的吗?”见到王大娘,江凌倒是高兴。她有好多事,想要问王大娘的。

“生病啊?江姑娘怎么问这个?”王大娘诧异地问。

“是这样,前几天我到城里去,正好遇上一个和尚替人看病,医术挺高明,病人的症状不用问,一把脉就说得八九不离十。他走的时候,又每人送了一瓶药水,说每天喝一点,无论什么病,都会慢慢好起来。我当时就问他要了一瓶。这不,我前天崴了脚,喝了他的水,今儿就好很多了。刚刚大夫还说过两天就可以走路了。只是这水不能放久,我想着,再不用就可惜了,倒白费了那位大师的一番苦心。所以便想把这水转送给别人。只是这毕竟是吃的东西,要是吃的不好,或是因他自己吃了不该吃的东西,反赖到我的头上,我倒是做好不得好,招惹了一身麻烦。所以便想问问您,有没有人需要这药水的。要是没有,那便罢了。”

第一百一十二章江家美味

王大娘一拍巴掌:“这可是好事啊?你送了药水救治了人,也是一场功德不是?我跟你说,你把药水送给村西的张大娘吧。她怪可怜的,老头儿去的早,又没给她留个一儿半女,一个人孤零零的。前段时间染了风寒,我们虽然给她凑了些钱抓了几付药,但却不见效果,眼看现在就在挨日子了,昨儿还有人说要为她准备后事了呢。江姑娘,既然你有这样的药水,不如让她喝着试试。死马当作活马医,就算治不好,也没人怪你。”

江凌点点头:“行啊不过这事还请大娘帮着保保密,无论这药水有没有效,都不要把这事说出去。因为那位大师是个游方和尚,现在已经离开零陵了。别人要是知道这药水有效,跑来问,我要说不知道,别人还以为我不肯说呢。”

“行,我不说出去,放心吧。”王大娘拍着胸脯保证道。

接下来江凌又向王大娘请教了许多种植方面的知识。高手在民间,实践出真知,这两句话不假。王大娘虽然不识字,但她种了一辈子的田地,自然有很多经验。江凌自从在空间里练功后,记忆就特别好。她将王大娘所说的东西牢牢记了,这才道:“大娘您抱着孩子也不方便,到时我让江涛把药水送到你家去吧。到时无论熬药、煮粥还是喝水,你都让她用那个水。尽量让她多喝些,效果会好一点。”

“好的,一定按你说的做。”王大娘笑着站起来,“出来这么久,孩子也闹了,那我先回去了。”

把王大娘送走,江凌一瘸一瘸地到了厨房,往锅里装满空间水,正准备烧火,李青荷挑挑了一担水进来,看到江凌,惊叫道:“凌儿,你怎么下床了?赶紧回房去。”

江凌看到李青荷吃力难受的样子,伸长脖子看了看空空的水缸,心里一阵内疚。以前都是她往水缸里注空间水,这几天她出状况,倒要累得李青荷去挑水。

“听到没有?赶紧回床上躺着。”见江凌不动,李青荷急了。

江凌解释了几句,见李青荷还是着急上火,只得道:“那娘您帮我把锅里的水烧到剩小半锅为止,晾凉后将那个陶罐洗净,装到里面。”

李青荷最大的好处就是对江凌的事从不深究,此时也不追问究竟,满口应下。江凌这才放心地回了房。

自己这脚好得这么快,江凌觉得一是跟她在空间里练功有关,二是因为喝空间水的缘故。这一次救治小花的经历,让江凌很想弄清楚这空间水到底有什么效用。对身体有益处那是勿庸置疑的,但是不是真能治病,效果有多明显,则需论证。这次给张大娘喝空间水,就是一个试验。担心效果不大,她还浓缩了一下。反正这水喝了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要真能救治张大娘,也是大功德一件不是?

不过就算知道这水跟圣水似的能救人,她也不敢乱拿来给人吃。毕竟干系太大,一旦出了问题赖到她头上,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回到房里,江凌坐到桌前,把王大娘所说的一些种植知识细细地记了下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口述的东西记录下来,加以论证,然后整理成册,终不会是坏事。

第二天清早江凌起来,趁李青荷和江涛还没起床,将小花从空间里放了出来,吩咐它在院子外面呆着,自己把院门关上又跑回床上躺着。李青荷起来开门,见到小花,自然一阵惊喜。

因秦忆说了来吃晚饭,李青荷到菜园里摘了些菜,就张罗着要到镇上去买肉。

“娘,你只买肉就好了,鱼什么的这池塘里有,不用再买了。”江凌道。院子里那个小池塘,她扔了两段莲藕和几株水草进去,十多天的时间,就已长出几片荷叶,水草也绿油油的了。她种的这些植物,是用来打掩护的。所有空间出来的鱼,都说是在这小池塘里捉的。有了这些植物的掩挡,江涛也数不清池塘里究竟有多少鱼。

见李青荷出了门,江凌到厨房去,从空间捉了一条鱼,二十多只虾,两只鳖,用水桶装了,这才回房去。过了这几天,空间里的鱼蟹们又长大了很多,幸亏空间扩大了,否则再不吃池塘就要暴满了。

那天直到晚饭时分,江凌才听到马车的响声,接着就听到外面传来说话声,有男有女,甚是热闹。

不是秦忆,会是谁来?江凌心里奇怪,也不管李青荷的严令,下床穿上鞋子,正要起身,门外就传来了李青荷的声音:“凌儿,你秦伯伯和秦伯母来看你了。”话声刚落,她和秦夫人便推门进来。

“别起来,快躺着。”秦夫人看江凌站了起来,连忙上前扶她。

“秦伯母好。”江凌给她施了一礼,笑道:“我不过是崴了一下脚,现在已差不多好了。多谢伯母挂心。”

秦夫人少不得嘘寒问暖地问候了一下,李青荷这才插嘴道:“你秦伯伯和秦公子在厅堂里,你去见个礼,顺便吃饭了。”

秦夫人则搀着江凌道:“来,伯母搀你去。”

江凌推辞不过,只得由着她搀了。到了厅堂,又跟秦将军见了礼,互相寒暄问候了一番。

“凌儿,听说你们要置田地,伯伯已帮你把这事儿办妥了。”秦将军向秦忆挥了挥手。

秦忆从怀里掏出一张纸,递给江凌。

江凌疑惑地看了秦忆一眼,接过来打开看了一下,发现竟然是一张田契,良田六十顷,落的是李青荷的名字。

再看了看田地所属的方位,赫然是零陵城东的地方。那地方江凌知道,是全零陵田地最好最肥沃、也是离城里最近的一个处所;田地持有者全都是城里有权有势的官宦人家;也正因如此,那儿还是零陵城外最安全的地方,没人敢在那儿闹事。

她诧异抬起头,看着秦将军:“秦伯伯,这个地方怎么会有田地出售?”

秦将军笑道:“我们将军府要买田地,自然就会有人卖。”说完见江凌脸上有些不安,又道,“我家也要买一些田地,正好一起买,连成一片,也好管理,互相有个照应。往后那佃农的事,你也不用操心,交给忆儿就行了。”

江凌看了秦忆一眼,感觉手里拿着的田契有些烫手。她知道如果不是借着秦府的名义,她再有钱也买不到那里的田地。但无论是花店、酒楼还是田地,都跟秦忆牵扯在了一起,往后要是两人的亲事不成,她该往哪里避让?

毕竟,两个人不是有了朦胧的感情就能成亲的。如果秦忆有三妻四妾的想法,这个男人就算再优秀、对她再好,那也不在她夫婿的考虑之列。

只是田契已经办了下来,又是零陵城最好的田地,她要是开口说不要,伤了众人的心不说,她自己也觉得太过份。

江凌将田契递给李青荷,站起来向秦将军深施一礼:“多谢秦伯伯为我家操心劳累。”

“哎,这事要谢就谢你秦忆哥哥吧。这都是他去跑的,他本想问过你再决定,结果下面具体办事的人拿这事来问我,我一想干脆我家也买些田地,跟你们一起有个照应,便马上让他们办了。凌儿你不会怪伯伯自作主张吧?你要是觉得这地方不合意,伯伯便一并买下,你再到别处挑一块就是。不过,伯伯和伯母真的很希望能跟你们做邻居呢。”

“能跟伯伯、伯母做邻居,是我们一家人的荣幸,凌儿怎会不满意?”江凌笑道。又问:“不知田价如何?”

秦从毅看了看秦忆,示意他来解释。本来这些田地,便是送给江家也无妨。但他也知道江凌的脾气,要说送江凌是绝不会要的。

秦忆也知道这一点,直接道:“一共三百两银子。”

江凌看了看李青荷和江涛,道:“娘、小涛,你们意下如何?”

这事江凌是跟李青荷商量过的,江涛更因这钱是姐姐挣的,自然全都由江凌作主,没有任何意见。当下江凌回房取了三百两银子给秦忆;秦夫人和李青荷又约好后日一起去看田地。

“好了,先吃饭吧。”李青荷见大事谈妥,站起来道。江家没有仆人,秦夫人见李青荷亲自动手,也带着丫头到厨房去帮着端菜。

李青荷因秦忆说今晚要来吃饭,做的菜本来就极丰盛,再加上秦家人带来的五、六碗菜,摆了满满的一大桌。江家的蔬菜秦从毅夫妇是曾吃过的,味精做的菜昨日也尝过了,但鱼虾等水产却是第一次吃,这顿饭吃得他们赞不绝口,秦忆则拿眼睛直瞅江凌。

“凌儿,等你脚好了,带上你的味精,到我府上去。我让那些官太太们都到府上做客,到时三两银子一瓶都能卖得掉。”秦夫人道。

“如此凌儿先谢过伯母。”江凌笑着施了一礼。

“涛儿,过几日伯伯亲自陪你去书院考试,你这几天可要用功啊,别丢了你父亲的脸。”秦将军则在那边看着江涛道。

“是。”江涛站起来郑重地答道。

饭罢,江涛回房看书,三个大人闲聊,秦忆则跟江凌回房去,帮她做最后一次按摩伤脚。

“明日就可以走路了。不过一定要注意,半个月内千万不要跑和跳,也不能走得太远。”检查了一下江凌的脚,秦忆一面按摩,一边嘱咐道。

“我会注意的。”江凌应道。她抬起眼,看着秦忆:“陆家的事,你帮我问了没有?”

第一百一十三章良田佳地

“问了。我娘说,陆大人夫妇俩曾有过一子,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去世了。陆夫人的病就是那时落下的。”

“是吗?什么时候去世的?”江凌抬起眼。

秦忆摇摇头:“当时我们家在零陵,而陆大人早早去了京城当官。所以陆家的事,我娘也不是很清楚。”

江凌望着窗外,陷入沉思。

陆夫人的失态,陆大人怪异的目光,李青荷喃喃自语时的“陆公子”,自己的身世,这些会有联系吗?她虽然没有探究身世的欲望,但事情凑到跟前了,她倒不介意弄弄清楚。

过了两日,江凌的脚已可以走路了,也到了与秦夫人相约去看田地的日子。早饭过后,秦夫人就坐着马车到了江家,接着李青荷与江凌一起到城东去。

马车驶到城门口,往东转进一条路去,便是一大片的田地。这里原来估计是一片冲积平原,地势比较平坦,土地肥沃,田里禾苗青青,还有不少佃农在田间忙来忙去。马车再驶进去一段路,远远地江凌看到高山之下,一条小河蜿蜒而过;一座座庄园依山傍水地围绕在这座山脚下,红色的飞檐起翘的屋顶,时不时从绿树丛里露了出来。

“这里是老爷们的庄园,绕过山往里走,便是大家合伙建起的狩猎场。山外面,则是各家的田地。佃农们,都集中住在再进去一里远的地方。”秦府的吴管家骑马跟在马车外面,尽心尽职地介绍着,“夫人,江夫人,将军让我问问二位,你们是想在这里一起建庄园呢,还是想如何安排?”

秦夫人望着李青荷,而李青荷却望着江凌,俱不作声。

江凌看着那些庄园,眉头微微一蹙,问道:“吴管家,我们的田地在哪里?”

“哦,还有再往里走大约半里路。”

江凌点点头:“到田地那边看看吧。”

吴管家在秦府多年,深得秦将军的信任,所以对于江凌在将军心目中的地位,那是极为清楚的。虽然知道她与少爷已退亲,但他对江凌仍不敢怠慢,此时见秦夫人并未反对,赶紧叫车夫往里驶去。

往里走,还是一大片一大片的田地。大约走了半里路后,马车停了下来。吴管家道:“二位夫人,江姑娘,咱们的田地便是此处了。”

江凌向秦夫人道:“伯母,我想下车看看。”

秦夫人笑道:“坐了这许久的车,我也有些累了,都下车走走吧。不过凌儿,来之前忆儿可交待我了,让我看好你,别让你多走路。站在下面看一看就上车,可不能累着了。否则我回到家可要被忆儿责怪了。”

“秦伯母…”江凌一听这话,嗔怪一声,赶紧转过身去,在秦夫人和李青荷一连串“小心点”的叫喊声中,羞红着脸下了车。

吴管家早已从马上下来候着了。见丫环扶着两位夫人到了车下站定,这才指着前面道:“从路边起,到前面那座小山前,便是咱们的田地。从这条小径分,东边大片的一百四十顷,是秦府的田地;西边六十顷,是江府的田地。”

江凌看到极为平坦的田地一直往里延伸,一座葱郁的小山丘,便出现在两百米远的地方。

“那条河就是刚才我们在庄园看到的小河的上游吗?怎么我看到山那边似乎还有房子?”江凌指着山丘前面的一条河和隐隐约约飞翘的屋顶问。

“是的,江姑娘,这正跟庄园同一条河流。那房子是肖家的,再往里走还有一片一百顷的土地,便是他家的。”

“走吧,咱们去看看。”江凌一听来了兴致。

“凌儿,你可不能走远路。”秦夫人顿时叫住她。

“秦伯母,您看前面没多远,我慢慢走,走一会儿歇一下,行不行?我看着前面这里风景不错,还想着在这里建一个小院子呢。好不容易来一趟,您要不让我看个明白,明儿我要是一个人跑来,您不是还得担心呢?”江凌转回身去,拉着秦夫人的胳膊就开始撒娇。这一招对付李青荷是百试百灵,也不知秦夫人吃不吃这一套。

秦夫人一辈子就只有秦忆这个儿子。到了零陵后虽说把秦心接了来,却又是个说话做事不过脑子的,只有让她头痛的份。哪里见过像江凌这般撒娇装可爱的女孩子?这娇一撒,她对江凌的怜爱之心顿时大起,原则性马上被抛到了脑后,连声应道:“行吧行吧。不过你得答应伯母,走一段就歇一会儿。到前面再让丫环背你一段。”

“好吧。”江凌点头如啄米,拉着秦夫人的胳膊就往里走。虽然这样对丫环不公平,但她此时顾不得那么多了。

李青荷见状,又好气又好笑地摇摇头,跟着她们慢慢往里走去。

“慢点慢点,小心小心。”这两百米的距离在秦夫人不停地叮咛声中终于走到了终点。几个女人跟吴管家一起站在了小河之畔。

“吴管家,山下及河边这块儿,哪里是咱们的地?”江凌看着眼前的地势问。

这山与河极为有趣。河并不宽,两岸也就两、三米远的距离。但却呈“S”形把那座小山丘围了起来。那肖家的屋舍在山丘的背面,位于“S”的外围。而在山的正面,“S”形的河流正好把山丘前面的一块足有一顷大的地方给围了起来,将其围成了一个孤岛。这孤岛看在江凌眼里,那绝对是一块好地方。只要修一座桥过去,便是一个易守难攻的绝佳之地。

她就怕这个地方不属于所买田地之列,也怕秦夫人也喜欢上这块地方。虽然这地方有那么宽,可以建两家的房子。但两家这样紧挨着,即有许多不便之处。而且她要在这岛上种菜种花种田,这么一大块地方就只能江家一家独占。

“以这座山丘为界,山阴为肖家,山阳为咱们家。”吴管家倒也会说话,直接把秦、江两家说成了一家。

江凌一听,心里大为欢喜,赶紧转过头去,可怜巴巴地望着秦夫人:“伯母,你们买了这里的田地,还要不要建房子?您想建在哪个地方?”

话是这样问,但只要有眼睛,看这小丫头那个样儿,都知道这她是相中这块地方了。慢说秦夫人没啥想法,就是有想法,这时也指定得打消念头。

她伸出头指,点点江凌的额头道:“你啊,你想选这块地方就选吧。伯母和伯伯都无所谓,反正不常住,在附近再找块地方建房子就可以了。”

江凌也不客气,把袖子一甩深深作了个揖:“如此侄女就多谢伯母和伯伯成全美意了。”

这不伦不类的礼,把秦夫人逗得一阵大笑:“行了。知道你有主意,你把你想建的院子的式样画一个图,到时我让忆儿找人帮你们建吧。你们只管等着住就是了。”

吴管家却面露犹豫之色,一副欲言又止的表情。

“吴管家,有话请讲。”江凌见状,开口道。

“姑娘选的这个地方,看似不错,但有两个缺点,小人如果不给姑娘说出来,便是失职。”吴管家道。

“有话尽管说吧。”秦夫人却不耐烦看吴管家卖关子。

“城里老爷们之所以选择在一处建庄园,就是为了一旦有什么事,彼此能互相照应,保障安全。这样即便不常住在庄子里,哪怕不派人守着,也不惧丢失东西。可如果姑娘把家安在了这里,江公子年纪小,而且过一阵便要到书院里上学了。只剩下江夫人和江姑娘两位女子,住在这里很不安全,此其一也;其二,这条河上游较宽,下游庄园处也较宽,只此中段河岸比较窄,一旦起洪涝,极容易被淹。姑娘看那肖家建房在河外,就是这个道理。即便小河涨水,他们也能迅速撤离。但如果姑娘把家安在这山丘之外小河之内,一旦小河涨水,便会被水困在里面。所以此时看着风景极好,却没人在此建房,就是这个道理。”

这话说得江凌心里一凉,不死心地问:“这小河年年涨水吗?”

“那倒不是。”吴管家道,“小人也是刚跟将军他们从边关到此地。不过因买这块田地,小人特意问过,这小河大约在十年前发过一次洪水。当时不光是此处,便是这块田地也被淹了一半。”

“每年都是五、六月份涨水吧?”江凌又问。

“是的,姑娘。”

“那这样好了。每年五、六两个月,如果天下大雨,我们就搬到青山村去住,这样可以了吧?其实涨水都是慢慢涨的,只要看水满上来,我们就可以撤离了,倒不会像吴管家所说的连撤离的时间都没有。”江凌道,“再说,正是有了这条小河,形成了一个天然防御工事,吴管家刚才所说的安全问题倒不用担心了。建一座小桥,把桥一拦,任谁都进不去。”

吴管家想了想,点点头道:“江姑娘说得在理。倒是我偏听偏信,人云亦云了。”

见吴管家也同意自己的观点,江凌心情大好。要找一块好地方,谈何容易?此地离庄园和佃农的住处都不远,又有肖家为邻,地势又宛如一个城堡,要真是为了一些原因让她不能在此建房,她不得呕死?

第一百一十四章佃农问题

“这事是否再商议商议?”秦夫人听了吴管家的话,倒是不大同意江凌在此建房,劝道,“我看还是让将军和忆儿他们帮着想想再决定吧,凌儿你看如何?”

“是啊是啊,吴管家说的话不无道理,咱们再考虑考虑吧。”李青荷也道。

“那好吧。那便麻烦秦伯伯帮忙看看适不适合。”见她们持否定态度,江凌也不好固执已见,只得暂且应下。

她看了看平整而肥沃的田地,又问吴管家:“这佃农之事,不知买田地的时候是如何安排的?”

“咱们买下这二百顷,是城里致仕的儒林郎杨老爷的田地。杨老爷除此之外,再往里还有三百顷。知道将军要买田地,便让出了二百顷,随着田地转让的,还有原先租种这二百顷田地的佃农五十二户。今日一早小人已去跟佃农见过面了,他们对于转让一事,并无异议。将军让小人转问姑娘,这佃农是让将军府一处管理了,还是分开管。如果分开管理,小人便让租种这六十顷田地的二十户人家家主来拜见姑娘。”

虽然秦家人挺好,但江凌还是不愿江家什么都掌控在秦府手里,想了想道:“还是分开管理吧。秦伯伯和秦公子平时都公务烦忙,什么事都让他们操心,我们一家也过意不去。再说,小涛年纪渐长,虽然专心学业,但‘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让他有空时学着管理一下田间之事,这于他也是一种锻炼。”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吴管家品味了一下这句话,舒眉大赞道:“好句,好哲理。前几日听说姑娘在赏花会上大展才华,小人当时还遗憾没能目睹姑娘风采。今日能先听闻这句诗,小人再没遗憾了。”

江凌没想到自己随口说的一句话竟引起吴管家这么大的反应,怔了一下才想起,“世事洞明”这句话,还是曹雪芹在《红楼梦》里说的,唐朝人自然没有听说过。

心里汗了一下,江凌不好意思地笑道:“随口一句顽话,实不是什么好句。吴管家谬赞,江凌愧不再当。那日赏花会也是被逼无奈,侥幸过关,并不是江凌有什么大才。吴管家再这样说,可是愧煞江凌,此事再不必提及。”说完看吴管家还要再说,赶紧转移话题,“我们一起到佃农的农庄去看看吧,我想跟租种我家田地的二十户佃农见个面。”

见江凌真不愿再说下去,吴管家只得把反驳的话咽下,心里对江凌的好感大增。他这么些年跟着秦从毅,见过的人无数。有些人肚子里尽是草包,偏还要装着有学问的样子;有的不过是半瓶子醋,却四处展示自己有才;而侥幸碰上那么一两个有才的,更是把眼睛望到天上去。哪里像江家姑娘这般,明明极有才学,却偏偏谦虚而低调,实在令人叹服江凌要是知道自己不过是实话实说,就惹得吴管家对她高看一眼,心里指不得如何哭笑不得。

秦夫人在一旁看到此处,暗自点头。吴管家当年也是才高八斗之人,只是被家族所累,作为官奴拍卖,因秦从毅与之有私交,这才将他买下,托他帮忙打理家中产业。这些年他虽为下人,但眼里除了秦府三人,倒也没什么人能入得他的眼里去。没想到今日这一趟,江凌就把他折服了,这让秦夫人想要娶江凌为媳的心思更盛。只是想起江凌与秦忆婚事已退,待要再纳为媳,还不知要经过多少波折,她不禁深深叹了一口气。

几人从田里出来,再上车去行了不到一柱香的时间,就看到了稀稀落落几幢泥房。再往里走,便是一个山坡,坡上密集地住着几百户人家,俨然成了一个大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