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子澹心知他故意挑拨,既不气也不急,只正色回道:“事情发生得那么快,我脑子里哪里想得到那些。不过是怕阿欢教训我,才想出这些借口么。”说着话,嘴一咧,唇畔露出深深的酒窝,“其实崔城主故意这么说,只是因为方才被我赶在了前头吧。崔城主对阿欢如此关爱,实乃阿欢的福气,我…”

“我怎么关心她都与你无关!”崔翔安被说中的心思,恼羞成怒地瞪着他道。

周子澹一脸无害地看着他笑,“怎么与我无关?阿欢多个人关心,我自然替她高兴。”他隐隐约约地察觉出崔翔安与书宁之间仿佛并非他所想象的那个关系,就算再亲密,但看向彼此的眼神却并不炙热。崔翔安再怎么激动,也从不曾“含情脉脉”地看过书宁。

书宁见他二人针锋相对,顿觉头疼,揉了揉太阳穴小声道:“行了,我困得厉害,先躺会儿,到了地方再叫我起来。”说罢,便闭上眼睛靠在了车壁上。周子澹赶紧拍了拍自己的肩膀,笑嘻嘻地道:“阿欢靠我这里,车上硬邦邦的,靠得难受”

崔翔安立刻跳上前来把他挤开,高声喝道:“行了吧,就你这满身的排骨,比车壁还要咯得慌。”一边说着话,一边拍着胸脯朝书宁靠了过去,一脸讨好地道:“阿欢来靠我身上。”

书宁眯起眼睛瞥了他一眼,脸上似笑非笑,崔翔安立刻就安静了,委屈地摸了摸鼻子,小声嘀咕道:“我又没说错么,他难道不是满身排骨。”说话时,又很是鄙夷地朝周子澹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鼻子里发出轻蔑的“哼——”声。

周子澹顿时欲哭无泪,虽说他的身材不如崔翔安这般精壮,但多少还是有些料的,最近这半年他可是卯足了劲儿地在习武,自以为颇能与周子翎相媲美,不想还是被崔翔安鄙视了。他斜着眼睛忿忿不平地盯着崔翔安的胳膊看了几眼,察觉到二人之间的差距,终于还是默默地没有反驳。

书宁懒得跟他们俩废话,一个眼神儿把两个人赶了起来,动作利索地往座位上一倒,把他二人的位置全给占了——这回总算清净了。

……

自从宴会上书宁说起教养嬷嬷的事,宁州城里大大小小的官员们便动了心思,若是能从京城请个教养嬷嬷来府里教导自家闺女,日后议亲时岂不是大有裨益。便是嫁不进公侯之家,旁人听说是有宫里来的教养嬷嬷教过的,那也是身价倍增。

于是,次日大早,客人便络绎不绝地上了门。宁州城在秦地西北,几十年前这里本是个边陲小镇,汉人与胡人杂居在一起,百姓大多不通教化、不知礼数,虽说经过这么多年的积累,这里已成了秦地的重城,但绝称不上教化之地,连识字的人也寥寥可数,更何况通达礼仪者。

但仓廪足而知礼节,宁州渐渐繁荣起来后,百姓们便开始有了文化的追求,而今城里但凡是家境殷实的,都会把自家孩子送到学堂里读书,便是日后考不上秀才举人,多识得几个字也是好的。至于官宦人家,便有了更深的想头。

书宁的身份摆在那里,寻常官宦家的太太也不敢贸贸然上门,只先让府里的管家投了帖子,言辞真切地说要上门拜访。书宁虽不耐烦应酬这些,可也不好太过推脱,索性便给徐氏下了帖子,又把先前那些投帖的太太们一起请到家里头聚了聚,对于众人央她在京城里请嬷嬷的事不置可否,只说让府里人帮忙寻着。绕是如此,诸位太太们还是感激不尽。

她本以为此事就此作罢,不想却仿佛捅了个马蜂窝,接连着好些天,城里那些大大小小的官眷们不要命地往她院子跑,书宁实在不厌其烦,只得早早地躲出去,大清早天刚刚亮便骑着马出了门。

因苍目有了行踪,书宁本是打算要立刻追到九通城去的,不想侍卫们却探得了一心大师的线索,说是前几日曾在宁州城里出现过。苍目左右躲在九通城里暂时不会跑,可一心大师却一向行踪飘忽,过了这个村便没这个店了,所以崔翔安怎么也不肯动身离开,不仅如此,他还亲自带着侍卫们满街巷地窜,四处打听一心大师的消息。

崔翔安忙着这事儿,周子澹则在柳将军的引见下与宁州大小官员会晤,一连几日都只在晚上时才过来书宁屋里打声招呼,勉强见得一面。好在书宁并非黏人的性子,一个人倒也过得很是自在。

这日大早,她又领着两个侍卫躲出了门。

东边的天色将将发白,路上几乎没有行人,书宁一抖缰绳,马儿立刻撒开蹄子跑得飞快。两个侍卫紧随其后,鞭子抽得哗哗作响。

刚刚过了十字路口往南转时,路边忽地窜出一个三四岁大的幼童,仿佛被迎面而来的马儿吓傻了,瞪大眼睛痴痴地看着不远处的书宁不动分毫。书宁一惊,立刻用力拉住缰绳想要把马儿停住,但为时已晚,眼看着就要撞上那幼童,书宁又赶紧将马儿往侧面用力。

马儿吃痛,长嘶一声,抬起前蹄要将书宁甩下。索性书宁骑术了得,无论那马儿如何发狂,她始终紧紧拽住缰绳,紧贴在马背上不动分毫。马儿在原地又跳又抖,终是无法将书宁甩下,愈发地狂躁,长嘶一声后,撒开蹄子发疯似的朝路边的一条小巷子里冲了过去。

侍卫们也被路上的幼童止住了去路,眼睁睁地看着书宁一人一马消失在巷子里。待二人赶紧策马追进巷子时,却已看不见她的踪影。

两个侍卫顿觉不妙,飞快地追进巷子,走不多远,巷子便岔开一分为二,二人各取了一条路继续往前追。才走了不远,忽听得巷子深处一阵响亮的鞭炮声,马儿顿时受惊,俱撒开蹄子惊慌四散。

侍卫一边慌忙策马,一边朝四周打量——前方巷子里迎面奔来一匹枣红色的高头大马,四蹄狂奔装若疯狂,可不正是先前书宁所骑的那一匹?

二人心中一突,顿时升起种不好的预感,赶紧追上前去,才走不远,果见小巷深处的石板路上倒着一个身着鹅黄衣裙的少女,满头乌发散落在地上,纠缠在她的颈项间,衬着那一张小脸雪白如纸,鲜红的血从她的脑后缓缓渗出,沿着石板缓缓蔓延…

……

书宁觉得自己好像又做了一个梦,身子很轻,脑袋却很沉,有些东西来来回回地在她眼前晃,既熟悉又陌生。

身边总是有人,仿佛是在唤她,她听不清到底叫的是什么,可就是知道唤的是自己。

她想睁开眼睛,可眼皮上仿佛压着几千斤重的石头,身上也没力气,努力地想要竖起耳朵听一听周围的人在说什么话,可只听得到嗡嗡的一片。过了不知多久,她的身上陡然一轻,尔后便好像飘了起来,身体仿佛成了一朵云,风一吹便能把她给吹散了。

可是,她一点也不想烟消云散,她还有很多事要做。于是,便努力地把身体蜷缩起来,意识却越来越模糊,越来越模糊…到最后,眼前仿佛出现了一道光,晃了晃,她的身体便好像被什么东西拽住了一般猛地朝某个方向冲了过去。

“咳咳——”书宁猛地发出一阵剧烈的咳嗽声,整个身体都弓了起来仿佛一只虾子。浑身上下仿佛被马车一遍又一遍地碾过,每一寸都钻心得疼,她几乎以为自己会痛得晕死过去,可意识却很清醒,那种疼痛便愈发地清晰,一点点地融在她的骨头里。

不过是摔了一跤,怎么会这么疼?

书宁咬着牙尽量放松自己,缓缓睁开眼,首先入目的是一片雪白的冰丝帷帐。她身上几乎不能动,只能依靠感觉来查探自己的所在。身下并非床榻,坚硬而冰冷,她的身体也微微发凉,仿佛在地窖里冻过。

是什么呢?她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动了动手指,指尖轻触到身下的石板,光滑而润泽,明明是冰凉的,却仿佛又透着一丝半缕的暖意。这是——暖玉?

暖玉下方有缓缓的流水声,书宁的脑子终于有了一丝清醒。这个布置,她一定在哪里见过?

哦,对了!

书宁的心顿时狂跳起来,难道…难道说…

她已经回来了?

门外传来低低的脚步声,有人在低声责备道:“不是跟你说了,这屋里一刻也不能离人么?”说话的是个女子,声音温柔低沉,很是耳熟。

“萍儿不在,奴婢…奴婢实在憋不住了。”

门缓缓推开,那两个女子轻手轻脚地进了屋,缓缓踱到书宁身边。书宁睁大眼睛一眨也不眨地看着面前不断清晰的面孔,眼睛里涌出滴滴泪水。

阿培,阿培,是你吗?

冯培一动也不动地看着玉床上的书宁已然忘了说话,她几乎以为自己在做梦,费了好大的力气才终于抬起手来狠狠地揉了揉眼睛,又掐了自己一把,确定自己还清醒着,终于“哇——”地一下哭出声来,两腿一软跪倒在玉床边,泣不成声地哭道:“大…大人…大人…”

她身后的小婢吓了一大跳,傻乎乎地看了一阵,终于鼓起勇气提着裙子,迈着脚尖缓缓走近来,瞅见床上书宁清醒的容颜,立刻又吓得往后退了几步,尔后,仿佛受了莫大惊吓一般连滚带爬地冲了出去,一边跑还一边大喊着,“醒…醒来了,醒来了!”

作者有话要说:天气好热好热,五月份就要开空调睡觉真是的是大丈夫吗???

第五十七回

五十七

宁州城

平安一进院子,就瞧见崔翔安的小厮崇文坐在大门口的台阶上,托着腮眼神定定地看着头顶蔚蓝的天空正发呆,直到平安走到他身边坐下,崇文依旧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一动不动。

“屋里怎么样了?”平安撞了下他的肩膀,低声问。

崇文这才猛地回过神来,脸上顿时露出失望又无奈的神情,缓缓摇头,“宁小姐还是没有醒,公子爷一直守着寸步不离,都两天了,一口水也没喝。”

崔翔安如此,周子澹想来也是一样,平安闻言愈发地忧心,不安地挠了挠脑袋,喃喃道:“这样可不成,宁小姐她…也不知什么时候才醒得来,他们这么不吃不喝的,怎么受得住。到时候宁小姐没醒,他们二位却是倒了。”

“可不正是这个理儿。”崇文都快要哭了,巴巴地看着平安问:“你有办法劝他们?”

平安嘴唇哆嗦了一下,往后退了退,默默低头,“要是能找到一心大师就好了。”上一次书宁在宫里头跌伤了头,也是昏睡了过去,听说是仁贞太后寻了一心大师把她救回来的。但上次书宁运气好,才出事便正巧遇着一心大师进宫,而今已足足在床上躺了两天,便是一心大师亲至,也不晓得能不能再把她救醒。

“我自然晓得要找一心大师!”崇文没好气地道:“我们大老远地从南州赶过来,可不就是特意来找他的么?可寻了几个月,却是半点消息也没有。早几日前还说城里有人见过他,现在宁小姐一伤,公子爷又…我们连找人的心情也没有了。”

“一心大师行踪不定,他若是不想被你们找到,你们便是翻遍了宁州城也别想找到他。摄政王都寻了他几年了?还不是照样连他的影子都没瞧见。”平安实在忍不住要泼他的冷水,小声提醒道。

崇文愈发地忧伤,眨了眨眼睛,眸中雾气氤氲。平安立刻捂住眼睛,没好气地骂道:“没出息,动不动就哭,有点男人血性行不行?”

崇文也怒,蹭地一下站起身,瞪大眼睛朝平安怒目而视,高声喝道:“我担心我们家公子爷不行吗?关你屁事!你有本事不哭,有本事就去劝着你们家公子爷吃饭。好歹我家少爷身强体壮,熬个三五天也没什么大不了,你家公子爷那瘦巴巴的模样,只怕现在就要饿晕过去了…”

“你…”二人针锋相对地正要大吵一通,忽听得院门口有人低低地发问:“请问——”

“你住嘴!”二人一齐转过身,呲牙咧嘴地朝门口不知何时冒出来的道士大吼道。咦,道士——

一心大师裹着身乱糟糟的青色道袍笑容可掬地看着他们俩,他不知从哪个旮旯里钻出来的,一身道袍脏兮兮的,从上到下怕不是有十几个破洞,头发也乱蓬蓬地随意束起来,脑袋四周全是碎发,胡乱落下来,有些贴在额头上,有些纠缠在脖子里,一眼看去,仿佛有十来天没有修整过的样子。

“你是——”平安和崇文都没见过一心大师,虽对面前这人的装扮很是疑惑,但这个关键时候忽然冒出来个道士,多少还是有些激动的。

“贫道法号一心。”一心大师笑眯眯地回道。

平安和崇文齐齐地发了一会儿傻,尔后又一起反应过来,争先恐后地往屋里冲,嘴里高声喊着,“公子爷,一心大师到了——”

屋里的周子澹和崔翔安已经不吃不喝地守了两日,这会儿身体都有些扛不住,听到外头平安和崇文咋咋呼呼的叫嚷时,二人几乎以为自己有了错觉。恍恍惚惚地抬头对视一眼,俱看出对方眼中的不敢置信,这才惊觉并非做梦,赶紧跳起身来,提起精神出来迎接。

拉开门,平安和崇文一左一右簇拥着一心大师走了过来,瞧见他们俩,一心大师立刻捂住鼻子作嫌恶状,“多久没洗澡了,臭死人了。”

周子澹和崔翔安置若罔闻,一齐向一心大师鞠躬行礼,罢了又求道:“请大师救阿欢一命。”

一心大师摸了摸鼻子叹口气,摇头道:“行了行了,你们不必这么客气,我跟宁姑娘有缘,既然遇着了,自然——”他话未落音,忽瞥见书宁空荡荡的手腕,立刻跳起来大声喝问道:“她的手链呢?谁把她的手链拿走了?啊啊啊——”

他突发的暴躁把周子澹和崔翔安吓了一跳,好在崔翔安从书宁口中听说过一心大师赠予她定魂手链的事,赶紧把兜里的碎珠子掏出来道:“大师说的可是这个?阿欢从马上摔下来的时候弄断了链子,珠子全散了,我让侍卫寻了许久,却还是有几颗没找到。”一心大师如此激动,莫非书宁昏迷不醒的原因就是这个?

一心大师鼓着腮帮子不说话,大步上前踱到床边,探手摸了摸书宁的脉搏,眉头渐渐皱起来,尔后又半闭上眼,嘴里默念了几句奇奇怪怪的经文,脸上的表情愈发凝重。周子澹和崔翔安的心愈发地高高悬起,眼睛一眨也不眨的盯着一心大师,生怕他说出什么不好的话。

“三个月,”一心大师忽然道。

“三个月?”周子澹心口巨震,原本就没有血色的脸愈发苍白如纸。

一心大师慢吞吞地抬起头,先看了看周子澹,尔后又把目光放在崔翔安身上,半眯着眼睛道:“你有三个月的时间把她带回来,过了三个月,不管是现在的宁小姐还是她原来的身体都保不住,迟了一天,大罗神仙也救不了。”

崔翔安立刻激动地跳起来,强忍住拽着一心大师狠狠逼问的冲动,疾声问:“她现在哪里?”

一心大师白了他一眼,反问道:“你说呢?”

崔翔安浑身上下都忍不住微微颤抖,他也顾不得有旁人在了,睁大眼睛死死地盯着一心大师,一个字一个字地道:“她…回去了?”

后头的平安和崇义都一头雾水,周子澹脸色白了又青,青了又红,瞪大眼睛一会儿看看崔翔安,一会儿又看看一心大师,依稀猜到些什么,却又不敢置信。

崔翔安见一心大师缓缓点头,一时间说不出是惊还是喜,脑子里一片混乱,但还是急着方才一心大师所说的话,转头吩咐崇义道:“赶紧收拾东西准备马匹,我们立刻回南州。”

“回…回南州?”崇义瞠目结舌地看着他,整个人都没转过弯来。这些天来崔翔安对书宁的态度大家都看在眼里,除了崔玮君这个嫡亲的姐姐外,他们什么时候见过崔翔安对哪家姑娘如此和颜悦色关怀备至,心里头早把书宁当做是未来的城主夫人。而今书宁人事不知,他竟然要…回南州?

“还愣着做什么,赶紧去准备!”

崇义也顾不得那么了,豁出了胆子咬牙道:“那…宁小姐呢?公子爷您不会就这么把宁小姐一个人扔在宁州吧。”先前人家好好的就追着赶着献殷勤,而今才受了伤便不管不顾的,日后宁小姐醒了,心里头还不定怎么看他呢。

平安也一脸忿忿地瞪着崔翔安,阴阳怪气地道:“俗话说得好,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崔城主跟宁小姐连朋友都算不上,怎么能要求人家一直陪着。还是我们公子爷重情重义,日后宁小姐醒了,自然知道谁才是真正地对她好。”

“住嘴!”周子澹忽地一声冷喝,先看了崔翔安一眼,尔后又板着脸朝平安斥道:“你们俩都出去,我有话与崔城主说。”

平安不敢违背他的意思,满脸不屑地瞪了崔翔安一眼,仰着脑袋快步冲了出去。崇义咬咬牙,也紧随其后出了门。一心大师仿佛没瞧见他们吵架似的,自顾自地从怀里摸出一盏小巧玲珑的银质灯盏点上,闭上眼睛念起经文来。

周子澹朝崔翔安做了个手势请他至偏厅说话。

二人将将落座,周子澹便开门见山地问:“崔城主知道阿欢去了哪里?”他没有问书宁怎么了,却问她去了哪里,显见已经明白了一心大师的意思。

崔翔安皱起眉头沉吟不语,不知该不该告诉他。

周子澹见他不回话,愈发地肯定了心中所想。能引得崔翔安不顾床上昏迷不醒的书宁,非要赶回南州的人又能有谁?于是,他又径直问:“一心大师说阿欢回去了,她回南州去了?所以你才这么急急忙忙地要赶回去?”

崔翔安眯起眼睛看他,眼神愈发地凝重和肃穆,“你竟然猜到了?”此事毕竟太过玄异,当初书宁亲自和他说起离魂之事,他都有些不敢置信,这周子澹竟能自己猜到,着实出乎他的意料。

“这并不难猜。”周子澹见他没有否认,心中竟隐隐松了一口气,凝神回道:“崔城主并非京城中人,想来并不清楚阿欢之前的境况。在去年六月之前,宁家二小姐并不是现在这样。她一夜之间忽然变得聪明机灵,无论是谁都会觉得不对劲。宁家老太太未必不会觉得奇怪,但是,只要二小姐还活着,便是大好,你说呢?”

崔翔安勾起嘴角微微地笑,书宁原来的身体究竟如何崔翔安心里很清楚,虽说这五年来无论是他还是周子翎都费尽了力气,可无论如何也没有办法阻止那个千疮百孔的身体渐渐失去生机。三个月后,书宁终归要回到宁欢的身体里,她还要继续宁家二小姐的身份,要成亲生子,要有自己的生活,而周子澹,显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很好,”崔翔安道:“既然你已经猜到了,我便不再瞒你。你口中的阿欢便是我嫡亲的姐姐崔玮君,小名唤作书宁。”

虽说自己已经猜到,可但从崔翔安口中确切地听到此事,周子澹依旧脸色微变,他的脑子里一时间乱成了一团麻,许多东西在他耳畔不停地叫嚣,心里头空落落的,难受得很。无缘无故的,他又想起了周子翎…

崔翔安似乎看出了他的顾虑,低声道:“她只记得很久以前的事。”

周子澹眼睛一亮,旋即又渐渐黯了下去,过了一会儿,又释然了,咬咬牙,仿佛下定了什么决心一般正色道:“便是还记得前事那又如何?过去了这么多年,书宁早已不是书宁,周子翎也早已不是以前的周子翎了。”

可是,周子翎和蒋明枚的婚礼到底举行了没有?

崔翔安显然对周子澹的回答还算满意,点点头,想了想,又道:“你且在这里等着,好好地看着阿欢,我去把阿姐带回来。她现在的样子,兴许也不大乐意见你。”

周子澹正要回话,门口忽又传来急促的敲门声,崇义激动地高声喊道:“公子爷,苍目找到了!”

……

南州城

书宁皱着眉头喝了药,强行撑起身体,招呼着冯培扶她出去走走。冯培有些担心地劝道:“大人,您身体尚未康复,还是多在床上躺一躺。奴婢已经给城主去了信,想来过不了几日他便能往回赶了。”

“他在宁州,一来一回少说也要十几二十天。”书宁咬牙动了动胳膊,又伸了伸腿,疼痛顿时在全身蔓延,背心立刻渗出了汗。她现在的身体如此自己心知肚明,虽说也还能撑到崔翔安回来,可是,有些事情,却是非要自己做不可的。

“我醒来的事可曾传了出去?”书宁又问:“金凤和银凰到了哪里?”

冯培虽不明白她为何要把自己醒来的消息封锁起来,但还是没有任何犹豫地服从命令,闻言立刻回道:“大人请放心,除了院子里的几个下人,旁人都不晓得。金凤和银凰已经到了路上,今儿晚上应该就能到。”顿了顿,又笑道:“若不是大人不让属下在信里提起您醒来的事,恐怕她们日夜兼程,早就已经赶到了。”

书宁摸了摸左手大拇指的指环,苦笑,“我这一睡就是五年,黑旗军早已不是以前的黑旗军了,军中能信得过的,也只有她们俩了。”

冯培心里一凛,依稀猜到了些什么,咬咬牙,终于还是没忍住,凝眉问:“大人,当初对您下毒手的人究竟是谁?”

书宁的眼睛里顿时厉色一闪,眸中渐渐浮现出毫不掩饰的杀意,“你说呢?”

“是蒋…”能让书宁对黑旗军都如此忌讳的,除了事后借机执掌黑旗军的蒋明枚外,还能有谁?

“拿了我的,通通都要给我还回来!”书宁的脸色渐渐恢复平静,黑色的眼眸中不见悲喜,语气愈发地平缓,慢条斯理地道:“既然要报仇,自然要我亲自动手。”

作者有话要说:写到快四千字的时候接到家里电话说爷爷刚刚过世了,心烦意乱地添了一点写了这一章。

明天清早回家奔丧,少则五天,多则一个礼拜不能更新,请见谅。

第五十八回

五十八

书宁很清楚她现在的身体状况,在床上躺了五年,又受过那么致命的伤,现在能勉强醒过来已经是老天爷开眼。曾经饱满的精神和力气随着时间的流逝已经变得虚弱不堪,不仅拿不起曾经带给她无限荣誉和自信的长枪,甚至连走几步都要气喘吁吁,可一想到那滔天的仇恨,书宁一次又一次地咬紧了牙关。

她从来就不是忍辱吞声的性子,打从崔父过世,南州城的大旗压在她身上那一天开始,崔玮君就是大周朝最威名赫赫的城主,无论是南边的蛮子还是东边的水匪,从来没有一个人能在她手里讨到过好处,更何况是蒋明枚。

也许是仇恨太深,她的记忆也愈发的清晰,脑子里总是闪现出第一次遇到蒋明枚的情形。那时候蒋明枚还只有十四岁,父母早逝,跟着舅父舅母过活,经过南州时被土匪们围了,吓得瑟瑟发抖,犹如一只受惊的兔子。

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蒋明枚对她有了异心呢?书宁并不打算再认真追究,她扪心自问没有任何地方对不住她,所以,这一次的报仇她很是心安理得。

黑旗军的旧部金凤和银凰赶到城主府的时候,书宁正在院子里打拳,虽然浑身上下每一个毛孔都在疯狂叫嚣着疼痛,可她还是咬着牙坚持下去。如果连这点痛苦都无法忍受,又谈何报仇?而对书宁来说,只有手刃仇人才叫做真正地复仇。

“出了什么事,急急忙忙地唤我们回来?”金凤一进府门,把手里的鞭子一扔,急吼吼地朝冯培喝道:“你又不是不知道营里事儿多,姓蒋的那丫头这些年在营里安插了不少人,我们这一走,可不正给了她们机会…”

冯培冷冷道:“她不过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了。”说罢,又朝跟在后头一脸疲惫的银凰微微颔首,转过脸又面无表情地朝金凤道:“才多远的路程竟然走了两天,你可真是越活越回去了。”

金凤顿时暴躁起来,气得一骨碌跳起身,脸上露出既愤怒又郁闷的表情,高声喝道:“你他娘的站着说话不腰疼,一句话不说就赶着老子回来,黑旗军营地离城里好几百里地,我跟银凰日夜兼程,马都跑费了两匹,你他娘的还嫌老子慢,要不是…”

她话还没说完,冯培就已经板着脸转过身去了后院。金凤愈发暴躁,正欲发飙,一旁的银凰赶紧拉住她,低声劝道:“你别吵了,冯培是什么性子你还不晓得,明明知道营里艰难,若不是有天大的事,她怎么会突然让我们回来。”一边说,一边拉着金凤跟了过去。

金凤想了想,又觉得有些道理,只是心里头到底气愤不过,跺了跺脚,不轻不愿地由着银凰拉着她往里院走。越是往里头走,她和银凰便愈发地察觉到些许异样,虽说城主府里素来戒备森严,但一向都设在暗处,哪里像现在这般两步一哨,三步一岗。

难道府里头出了事!

金凤与银凰对视一眼,俱看出对方眼中的惊讶和狐疑,顿时压下心头的所有情绪,屏气凝神地跟在了冯培身后。

三人一路走到了崔翔安的院子门口,大门口足足站了六个侍卫,个个都站得笔直,金凤只瞥了一眼,顿时认出这几个都是侍卫营里顶尖的高手,其中领头的更是侍卫营的头领沈林。金凤看着沈林微见疲惫的双眼,一颗心愈发地跳得厉害。

这些年来沈林已经渐渐不再管事,此番不仅亲自出来,且还作如此疲态,想来已在这大门口日夜不休地守了好几日,便是崔翔安也没有这么大的面子。金凤愈发地肯定府里出了天大的祸事,要不然,怎么大家伙儿全都这幅严阵以待的姿态。

侍卫们瞧见她们仨,齐齐地朝她们点了点头,并不作声,沈林主动给冯培开了门,又低声道:“大人今儿精神好了许多。”

大人…金凤的心忽地漏了一拍,尔后竟不受控制地猛跳起来,只恨不得要吐出来,脑子里只有“大人”这两个字来来回回地响,整个城主府,不,整个南州城,能让沈林心悦诚服地唤一声大人的,还能有谁?

金凤的脚步一滞,她几乎喘不上气,狠狠抓了把胸口,艰难地想要问出口,可嗓子眼却像是堵了什么东西发不出声,银凰还稍稍沉着些,但脸色已然大变,双唇被咬得发白,一双眼睛左右顾盼,仿佛想往院子里探究,又似乎有些害怕,生怕自己猜错了,生生地打破了自己的美梦。

“都来了?”书宁收回拳头,气沉丹田,缓缓呼了一口气,不急不慢地招呼了一声,尔后慢吞吞地转过身来,犹如五年前一般笑着朝她们打了声招呼。

只一眼,所有人都红了眼。为了这一天,他们已经等了太久太久。

所有的一切都仿佛还是五年前,但大家都知道,已经不同了。金凤和银凰一时激动,并不曾注意到书宁苍白的脸和削瘦的身形,可守在她身边的冯培和沈林却深知她的身体状况,见她一如既往地朝他们微笑,心中顿时犹如刀割,头一偏,便有热泪悄然滑下。

金凤和银凰又哭又笑地抱着书宁说不出话来,书宁始终弯起嘴角看着她们,脸上的笑容真挚又无奈。她身体不好,刚才练了一套拳,又被金凤银凰围着闹腾了一阵,身上便有些发虚,一会儿的工夫,额头上便沁出了冷汗。

冯培见状不好,赶紧招呼着沈林把她二人拉开,书宁这才抽身出来,朝众人笑笑道:“我们去屋里说话。”

……

宁州城里,崔翔安死死地盯着跪在地上岣嵝着身躯的苍目久久说不出话,还是周子澹忍不住再一次问:“你莫要以为随便推出个人来就能把自己撇清,那蒋姑娘乃是崔城主的至交好友,怎么会对她下如此毒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