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觉仍然面带微笑说:“于我无分别,于世间无分别。”发出神念是这样的——

我管你们搞什么鬼?轮回中还能分辨是有修行的鬼与无修行的鬼吗?一世尽入轮回而已,阴神因此生执念难消,羁留于世实为困苦,超度往生来世再修才是正道。这个世界上谁都不希望亲近之人离去,但在众生轮回中就是如此,并不是我所能改变的。

梅振衣一指菩萨像两边的锦帘问道:“此大宏愿何说?”发出的神念暗示——既然不是你所能改变的,那这“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说法又从何而来呢?

“尔自入幽冥便知。”乔觉答了七个字,这回发出的神念就复杂了,滚滚而来包含多层意境——

首先他告诉梅振衣,以你的修为还不能完全了解此境界的含义,你亲身经历了才能知道是怎么回事,其次解释了众生入轮回的一瞬经历,最后阐述了地藏菩萨为何号称幽冥教主,幽冥世界又是何意?

凡是世上有灵众生,一世尽临死一瞬,元神清晰无碍,又称中阴光明,这一生的经历都会在灵台中闪现,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回忆,一幕幕呈现出一种奇异的“清明”状态。

比如某人少年时曾经暗恋过一个女孩,却认为对方不会看上自己,一直没有表达,此刻才清楚那女孩当年也与他一般心思。后悔吧?可他已经“死”了。

比如当年有人说的话,他一直没听懂,把善意理解成了恶意,现在才明白是误会了。

比如有人害过他,他却一直蒙在鼓里,把仇人当朋友,此时灵台中回现种种经历,突然想清楚自己当初是被人陷害了。

如此种种不必细述,这一瞬就是一生,元神清明却又徒叹奈何,故世间传说人死之后要走“奈何桥”,其“奈何”二字的来源于此。将死之凡人灵台何能承受这种冲击?一世清明经历闪现之后,所有的记忆在寻常神识中被洗去,只将难忘奈何之事印入“阿赖耶识”中,或者说苦海定境中,然后重归天地轮回。

在灵台深处的苦海定境中有前世种种痕迹,只是不到这个境界看不见而已。

所谓孤魂野鬼,也就是羁留于世的阴神,未入轮回之前没有这段“中阴光明”的经历,仍停留在一世难消的执念之中。比如提溜转一直在想:“我是失足落崖,还是有人在背后推了我一把?”到后来它连自己的名字都忘了,这个问题还没想通,不知不觉中张家长、李家短到处打探各种消息,已经成了习惯。

地藏菩萨以不可思议之大神通法力,于灵台中化转而成幽冥世界,这类似于各位金仙在无边玄妙方广世界中开辟的仙界,但却不是仙界,是以大宏愿发出的另一种化转之功。看来地藏菩萨做出的牺牲很大,谁愿意自己灵台化转的世界是这个样子?这是他证佛果之劫也是证佛果之愿。

有一句话叫“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有的人可能不理解,想下地狱还不容易,杀人放火就是了,有什么值得宣扬?这其实个误会,它指的就是地藏菩萨这种大慈悲无私宏愿。

所谓幽冥世界与仙界最大的不同在于,仙界是超脱轮回的飞升或往生之所,而幽冥世界是一世尽再入轮回的轮转之所。地藏垂帘世间,大神通所及之内,将离世之有灵众生自“中阴光明境”直接接引入“幽冥境”,同时也可将孤魂野鬼引入幽冥境再入轮回。

幽冥境中涵盖了中阴光明境一切所见,但还有别的经历,至于是什么,乔觉和尚的神念中没说,梅振衣只有去了才清楚。

然而梅振衣却明白了一件事,关于提溜转的处境有两种可能,一是这小鬼已经再入轮回,那只能祝她来世好运了。第二种可能是提溜转借幽冥境历苦海劫,就像当初梅振衣在奈何渊中的经历一样,这小鬼如今的修为也到了,此刻正是机缘。

假如提溜转在幽冥境中历苦海成功,她有两个选择,一是带着神识记忆托舍而去,二是困在幽冥境中等人把她带回来,仍为阴神地仙。梅振衣很了解提溜转,这小鬼是不会愿意主动托舍而去的,她一定想以现在的身份回青漪三山,与梅振衣早就约定好重塑炉鼎。

梅振衣心念及此,将这些想法以神念告诉乔觉,同时开口道:“我愿入幽冥世界,带她回来。”

“凭何而入?”乔觉这回没有用声闻智慧神通,就是简简单单的问了四个字。

这一问是什么意思?假如有人跑到白宫门外招手喊道:“奥巴马,你出来!我要对你讲一讲国际形势。”想法也许是好的,但是凭什么呀?和地藏菩萨谈这种条件是要讲缘法的,一方面你得有这个资格、另一方面你得有这个修为,还有一方面你得知道怎么出入幽冥世界。

对于此时的梅振衣而言,这三方面条件一样都不具备,但他却有自己的办法。

他没有回答,大步走出大殿,在天井院正中那口深不可测的暗井上方转身站定,从怀中取出一面黑色小幡,身形一晃,手中黑幡抖成一丈余长。院中阴风四起,幡中有浓雾如黑云爆出,其中有无数朦胧的身影晃动,发出阴瘆瘆令人牙酸的怪异声音。

黑气展开遮蔽天日、涌入大殿。梅振衣祭出了三十八年来从未动用过的法器炼魂幡,这是孙思邈得自妖道明崇俨的遗物,在飞尽峰上问论鬼神之时赐给了梅振衣。

梅振衣驱使明崇俨收入幡中的无数生魂,将乔觉和尚包围,一片空间宛如人间地狱。但是在外人看来,在地藏菩萨面前玩这一手邪术很搞笑,这不如送小菜一般吗?

梅振衣就是要“送菜”,他放出这些生魂并未展开攻击,而是恭恭敬敬说道:“此幡中是妖道当年以邪术收摄的生魂,不得入轮回苦厄不堪,望大师慈悲,以大神通法力渡入幽冥世界。”

这个要求是乔觉和尚不能拒绝的,梅振衣想到的进入幽冥世界的方法与提溜转一样,提溜转是以阴神之身追着满山鬼神进去的,如今梅振衣要化出阳神随这些生魂一起进去。

乔觉身形一闪就来到梅振衣面前,叹息一声问道:“你凭何而出?”

梅振衣答道:“阳神化身变换而出,此幡另有护神之妙用。”阳神化身变换是他多年来未曾堪破的修为境界,看样子不证修行他也不能出来。

“观我之眼。”乔觉说了四个字,周围无数生魂消失不见,梅振衣的肉身炉鼎还站在原处,但手中的炼魂幡已经不见了。能随神念变换称神器,炼魂幡也是神器,被梅振衣的阳神带入幽冥世界,此时的幡面已变成了纯白色。

出入幽冥世界当然不能以凡人肉身,梅振衣以阳神而入,同时展开炼魂幡护住自己,如果他不能堪破化身变换,不可能将提溜转带回来,连自己都很难回来。得到明月的指点之后,梅振衣悟众生观心法,只差一点轮回见知,所以他不留退路的进入幽冥世界。

满院生魂刚刚消失,梅振衣的肉身炉鼎站在那里如同入定,有一个小女孩的声音说道:“地藏菩萨,他进去了!”

只见山门殿中走出了一个小女娃,皱着小鼻子脆生生的说话。神通广大的地藏王菩萨乔觉也微微一怔,单掌行礼道:“这位仙童,你就是明月吧?”

明月:“是啊,我就是明月,刚才站在山门弥勒像前面,被挡住了,你一直都没看见我。”

乔觉看着明月连连点头道:“灵台生而不染之白净识,难怪我方才没有发现你,请问仙童来此有何事?”

明月当然不如乔觉这般法力广大,但是她的修为心境是另一种极致,丝毫不受阴森幽冥气息所染,站在山门殿弥勒像的另一边,乔觉不刻意搜索的话也不能察觉。

明月一指梅振衣道:“我不喜欢你这里,是送他来的,现在看护炉鼎等他回来。我告诉你噢,梅振衣这个人做事很讲究,带回提溜转还没完,他回来后一定还有事情要和你谈,清风哥哥让我也做个见证。”

第241回、返照人心即地狱,世界十方无量光

乔觉的眼神明澈深邃无比,梅振衣与他对视的一瞬,神识就像陷入无边无际的未知深渊。阳神离体随满院生魂而去,进入了一个奇异的世界,这个世界中什么都没有。

梅振衣自己并未变化,阳神是超脱炉鼎不散之神识,不仅仅是抽象的、超脱存在的意识,它可虚可实,等同于获得极大自由的自在身心。种种神通俱足,神通所能察等同凡人五官之所见,“出阳神为地仙”并不是一句妄语。

梅振衣当然都能看见,但是周围什么都没有,无边无际的黑暗,没有东西让他看。他什么都能听见,可是什么声音都没有,完全静悄。他不知自己身在何处,初始时有一种一直向下的坠落感,恍惚间又似一种一直向上的漂浮感。

这是什么地方?如果一切都不存在,你会有一种连自己也不存在的错觉,彷佛所有意识与感官都要消散了。

这是无边玄妙方广世界吗?梅振衣曾在入境观中“见”清风短暂的出入无边玄妙方广世界,但那毕竟不是他自己的亲身经历,感觉有些类似又有不同,至于有什么不同却说不出来。

假如一个人“死了”,是他从世界上消失,还是原有的世界从他身边消失?

假如一个人从世界上消失不再回来,那么对于那个世界而言,他是不是就等于“死”了?

这是哲学家们探讨的关于死亡的定义问题,梅振衣进入这个世界中,也很自然想到了这个问题。心念一起,五官立刻有所见,所见不在周围,而是灵台中激起的种种念,此生包括穿越前的一切经历都一幕幕闪现——中阴光明境!

这一瞬就是一生,中阴光明境方起,梅振衣大喝一声,将灵台中的“中阴光明境”给喝破了。他已经有了奈何渊中历苦海的修行,当然能不为中阴光明境所扰,也不想被地藏菩萨窥探。

喝破中阴光明境,又重归一无所有的寂灭世界,梅振衣又喝了一声“幡!”在虚空现出实形,白色的炼魂幡出现在手中一抖,神识展开,白光四射而出,欲照破这无边黑暗。

此时神识中听见了乔觉的声音:“何为菩萨行?”

随着这一问,世界变了,梅振衣突然发现自己成了坐在法坛上的地藏菩萨,非一时一地,化身于无数道场中,眼前所见应接不暇。

九林禅院的天井里,明月眉头一皱道:“菩萨,你这是在拦他的路吗?”

地藏:“在此地,仙童勿叫我菩萨,称我乔觉即可。”

明月:“好吧,乔觉和尚,以你的果位以他的修为,你如果没拦住的话,等他回来后若与你理论,你只有与他平心而谈了。”

乔觉一笑:“梅施主与乔觉僧,当然有话好说。”

明月一摇脑袋,很严肃的说:“你错了,他就是要找地藏王菩萨理论,就像当年在彭泽张榜立约一样。但你不是做乱的淫邪,说定的事情就是定了。…彭泽张榜的事情你知不知道?我告诉你吧。”

梅振衣莫名坐在了地藏菩萨的法座上,听见了万民赞颂功德之声,一瞬间有些飘然忘乎所以,然后又听见了无数人的祈求与祷告。

他首先感受到的是深刻的惊惧之心,世间传言地藏菩萨为幽冥教主,很多人惊惧身后之事,都在地藏菩萨面前供奉,企图消弭罪业或求福于子孙。

还有很多人喜欢乱拜菩萨,跑到地藏座前求财、求色、求名、求子、求发达。古往今来事情不同,但欲念所求相通,比如后世人祈求菩萨保佑高考顺利,唐人祈求明经登科。

也有人在菩萨面前泄怨,某人做的坏事太多,求菩萨把他收了下地狱吧!某人怎么还不死?邻居有钱有势盖了一栋高楼,菩萨罚他家失火吧!有人借了我的钱不还,请菩萨诅咒他。

凡此种种欲念萦绕,定心不得安住。有善念、有恶念、更多的是难言因果对错之常念,比如某男仰慕某女,可是某女心向他人,于是某男祈求菩萨成全,这种事情怎么成全?众生之祷告,菩萨怎么办,世上没有一种大法力能满足。

梅振衣听见不是一人接一人依次的祈求,而是千万念合一应有尽有,折射世间众生态。他定心守住未乱,明白地藏的意思不是要他解决这些欲念,而是在此情景下回答刚才那一问——何为菩萨行?

梅振衣第一念想到的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因为心经的开篇就是“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然而他在神念中回答却是:“我师孙真人教以大医精诚心,体疾患之苦常济世人,有病治病,无病养生以尽天年。”

阳神超脱炉鼎之外,外其身而身存,口就是心,说出来的就是真实感悟,没有什么故弄玄虚之妄语。老老实实此话一答,眼前所见又有了微妙的变化。

还是万念合一,却不是在菩萨座前,而是法眼所见世间众生各种念,与刚才所求一脉相承又有微妙的变化,伴随着种种批判与咒怨。首先是各种咒骂——世上那么多坏人横行,菩萨为什么不让他们下地狱?

还有人暗激其心——我当扫除一切障碍,这个世界本该为我。却又看不清他要扫除的障碍在哪里,自己也成了他人欲念中当扫除的障碍。

有更多人在表达失望与不满,对周围的不满,对家国的不满,对祖宗的不满,对神佛的不满,——我今日何至于此,不能立足世间扬眉吐气?我为什么生在这样一个世界?

凡此种种欲念交织,齐于灵台呈现难以评说尽处,正是这世间众念纠缠、限制、冲突,推动了世间历史前行,造就了各种“功”与各种“业”。然而梅振衣明白,地藏不是要他去解说这世间众生欲的功业,还是在此情景下回答那一问——何为菩萨行?

“观世人如一人,合万念成一念,自然洞明。”梅振衣答道。

这等于开口破法,从方才的欲念交织纠缠中跳出来了。眼前所见又有不同,成了方才所见众生的各种“行”,有的值得赞叹,有的值得感慨,有的值得惋惜,有人可笑,有人可恨。世上众生合一,呈千人千面,而一人之行,亦可见多人多面。

梅振衣没有再多看,直接答道:“世间事众生自取,向何处而往便是从何处而来,轮回如此,变迁亦如此。悲悯情怀从何而来,幽冥世界亦从何而来。”

三句话答话,一切回归沉寂,梅振衣从地藏菩萨法座上消失了,又回到无边无际一无所有之中。

梅振衣再次一抖炼魂幡,这回施展了收摄之法,周围无边的黑暗世界彷佛以他为中心不断涌来,在光芒中消失于无形。既然照不破无边黑暗,那就把周围的虚空都摄入炼魂幡,这幽冥世界中总有可见之物。

法术刚刚展开,神念中又听见乔觉的声音喝问道:“何为无量光?”

地藏菩萨也太欺负人了吧?在菩萨座上问完“菩萨行”还不够,又在这无边无物的世界中问“无量光”!然而这回却不是问,而是自问自答,紧接着梅振衣就听见从四面八方传来的唱偈之声——

“无量光照尽十方世界,尽十方世界自性光明,尽十方世界在我光明中,尽十方世界无一人不是我。”

随着唱偈声,梅振衣忽有触动,心念起处入“众生观”境,自性光明照见幽冥世界。

幽冥世界中有何可见?就是方才在法座上所见众生的“死”后的幽冥境。“幽冥境”与清明回顾一生的“中阴光明境”有何不同?其实它涵盖了中阴光明境中的一切,但是多了别的感受,让人体会的更加清晰。

怎么形容呢?梅振衣的第一反应这幽冥境很类似于天刑,但又与天刑完全不同。一生所历之事,与世上有灵众生交往所留下的痕迹,全部被返照回来了。

什么叫“返照”?举个例子吧,张三曾陷害过李四,他会感受到李四被陷害经历的痛苦,在一生回忆中重新见证这件事的同时,不论李四本人是否知情。

为什么与天刑不同?因为这些人已经“死了”,肉身炉鼎消亡,只有一缕神识进入幽冥境,处于绝对的清醒状态,既不会昏迷也不能躲避。拿刀切排骨,猪是不会疼的,因为那头猪已经死了,其实一个人肉体上所承受的一切,只有转化为心灵的感知才有意义。

幽冥境中就是纯粹的心灵感知,返照这一生留下的一切痕迹,在中阴光明境回现的同时。一生所行带给他人的感受随一生的经历都返照回来,感同身受,互相交织、叠加、冲抵。

梅振衣突然想到一句评语:“幽冥不欺心,人心即地狱。”

心中想到“地狱”二字,此念一起,众生观中定境更深,仿佛又进入另一层更深的见知境界中,“他心通”自然俱足,不由自主的发动,观境中无一人不是我,眼前众生经历幽冥境的心态,就如自身的感受一般。

有种种喜怒酸甜,还有无边的惊惧与颤栗,不论生前是富贵还是贫贱,是强大还是弱小,此时就是一缕无从逃避的神识,各人心中皆有所感念。

梅振衣也有所感念,此念一起,观境又深入一层,进入到众人感念所衍生的境界中,看见了众生经历幽冥境,由此所生的“轮回心”。

什么是轮回心?玄妙很难形容,勉强打个比方,经历幽冥境的同时,众生都会不由自主的衍生出一种心念——我已经明晰了此生的一切,包括所有与我打交道的人一切真实言行,假如从头开始,会怎么办?

有人在设想如何干掉仇家,有人在设想如何勾引隔壁的小娘子,有人在设想如何做生意发大财,有人在设想上战场当将军出奇兵大获全胜,宛如一部部穿越重生小说,千奇百怪千姿百态。看上去很爽,但是它是伴随幽冥境回忆感受自然产生的,折射的是另一种“悔恨心”。

幽冥世界中纯粹的心灵感知无处可藏,轮回心一起,悔恨心伴随而来,如潮水般将神识卷入,梅振衣的定境更入一层,所见又有变化。

幽冥世界中的“悔恨心”,不是指某人一生中曾有过的悔恨,与生前行事后不后悔没有必然关系。而是经历幽冥境的一生功业返照,清晰无误感同他人因我所受,自然衍生出轮回心,又清晰折射出的“悔恨心”。

它不以你的愿望与意志为转移。不是说“我不想”就能不想,而是直接印在你的意念中,是一种层层深入的心境剖析,清晰而无处遁形。“幽”为“深邃”之意,“冥”为“暗境”之意。

以上的叙述似乎是轻描淡写,但是设身处地的想一想,这层层幽冥世界可真够“恐怖”的!

梅振衣开始思索这幽冥世界的蕴意为何?此念一起,又进入更深一层的境遇。幽冥世界层层剖析展现,笔墨难以形容。梅振衣也明白了民间传说“十八层地狱”根源何来?

入最深处有何见?譬如明崇俨之流,一生所摄生魂之历,幽冥境中如受被摄生魂之苦厄,接踵而来几乎无始无终。一生所受功德感念甚微或近于无,苦厄之重在层层心境中皆不能解脱,以致沦落于最深之幽冥。

梅振衣想起了一个词——“无间道”,或称阿鼻地狱。“一瞬”和“无间”如何对应?在人世间的一瞬,就是中阴光明境中的一生,也可能是幽冥境中的近乎无始无终。

原来这幽冥世界中并没有改变什么,众生经历的仍是一世尽头那一瞬“中阴光明境”。地藏菩萨并没有凭空添加什么,只是在灵台化转中将之层层剖析为幽冥境,众生将这种奈何难忘的记忆印入阿赖耶识,再入轮回。

这就是前世的缘法,虽然看不见也形容不出来,但自有其玄妙。

梅振衣观法已明,又层层出离定境,返至“轮回心”所见之幽冥世界,抖幡大喝一声:“提溜转!”

“梅公子,是你吗?”一个女子声音传来,随着声音提溜转如一阵阴风被梅振衣摄到身前。

谢天谢地,这小鬼果然在幽冥世界中历苦海劫,成就不灭之神识,但还没有托舍而去。否则中阴光明境在人世间只是一瞬,梅振衣再大的神通也无法把她带回来了。

梅振衣一挥炼魂幡护住提溜转,身形一起于幽冥世界中消失。

乔觉面容一肃,目光中有赞赏之意,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叹息。这时九林禅院门外传来两声马嘶,有一辆马车离去的声音。

“何人离去?”乔觉问道。

“吕纯阳带着提溜转离去。”明月答道。

乔觉又问:“梅振衣呢?”

“我回来了,就在这里!出入幽冥世界,感叹菩萨大造化功德,但还有一事请教。”开口回答的人,正是站在天井院中的梅振衣。

敬亭山外的十里桃花道上,有一辆华贵的马车不紧不慢的前行,奇异的是这辆车没有赶车人,是两匹马自己在拉车,彷佛有看不见的指引。

哇!唐代就有无人驾驶吗?

车厢中坐了两个人,梅振衣身穿道袍,发簪是一柄金色的四寸小剑。提溜转在他怀中紧紧伸手相抱,看样子似乎生怕一松手人就不见了。梅振衣就像被一片温柔的风包围,只听提溜转用发颤几乎带着抽泣的声音说道:“梅公子,你竟会身入幽冥地狱找我。”

梅振衣:“这不是在你意料之中吗?你一直在等我来,否则为何没有托舍而去?”

提溜转:“我是在等,但是见了到梅公子,我真的好想哭!”

梅振衣笑道:“此刻哭也无真泪,你还是笑吧,恭喜你历苦海成就地仙,回山之后,我就用九转紫金丹助你凝聚真身炉鼎。”

提溜转笑了,她笑着抬头看梅振衣,有些疑惑的问:“梅公子,我发现你有些变化,却又形容不出哪里不同。”

梅振衣:“我还是我,但你面前所见,是我刚刚修成的吕纯阳化身,就是你妄境中所见的吕道长。”

“你怎么还提我的妄境?”提溜转脸红了,又说道:“我还是叫你梅公子吧,为什么要分出化身与我回山?”

梅振衣:“我还有事要与地藏菩萨理论,明月仙童在场做见证。”

“出神入化”之地仙境界,所修成的“化身”是什么?这与菩萨、金仙斩出的种种历世化身不是一回事,它严格的说起来应该叫做“阳神变换分身”,但是修行人一般也称之为化身,明白的人自然不会混淆。

这层修为境界很重要,尤其对于丹道修行人来说,是到达世间法尽头必须堪破的一道关口。

第242回、五五化身人皆有,世世修行不虚谈

“阳神变换分身”看上去就是另外一个自己,但也不能单纯的这么理解。千人有千面,一人也有多面,对于一个普通人而言,在生活中就扮演着不同角色、拥有多种身份,每个身份都有不同的内涵、责任、情感与行为方式。

比如有人在下属面前傲慢难伺候,在领导面前又装孙子,对陌生人冷酷无情,在家人面前又变得和蔼可亲,在单位可能是一位彬彬有礼的人,上了网披上马甲时,又变得愤世嫉俗脏话连篇。如果说化身,这些都是化身,人格中的种种剖面。

对于修行人来说,首先要作到的是真妄合一、真如不二,在这个基础上继续修行,历苦海劫见前世种种,灵台是否能安住无恙,就在于对此生之我的明晰?否则在苦海中会堕入轮回,这一劫是过不去的。

前世种种就是世间众生轮回万象,所见是我亦不是我,这一段经历却是此生修行的见知,也是修成阳神变换分身的心境根基。明晰此生之我,在此基础上继续修行,超脱炉鼎之限,变换身外之身。

阳神化身依缘法而修成,剖析一个清晰完整的我,这不是别人仍然是自己,比如梅振衣修成的纯阳化身,就是世间行游有所做为的那个他。

从心境上来说是如此,从神通上来说却另有玄妙,化身等同于我并无分别,拥有此人格所具备的神识记忆与能力,也可以是神通法力。这当然不能凭空而生,也是法力修成,灭一化身如伤一命,神通法力也会有相应的折损。

继续往上修行,并非是要分出多少个化身来行走世间,而是要在心境中将自我的各各层面清晰的展现,以达到一生历证圆满。此所谓“化身五五”,指的未必是二十五个化身,而是五方五位明晰无碍。当然了,也有人在演法之时分身五五,其目的在于向晚辈弟子展示境界,以坚定其修证之心。

俗话说一心不二用,但是有了阳神化身变换神通,斗法时可以同时使用多件法器,平时也可以同时做几件事情。以阳神化身行走,需要时刻消耗法力维持,若没有特定的目的,一般修行人不会总是分出阳神化身。

修行中达到一生历证圆满即可,不必也不可能无限制的分出化身,除非有佛陀、太上那样的大神通法力,而那种境界,就不是小小的地仙所能企及了。

修至化身五五次第圆满,再往下修行要将所有化身变换合一,也等于自我人格中的种种剖面完美融合。这一步也很难,修成之后的境界称为“待诏”,一世修行明晰无碍,修为已到世间法的尽头,只待天刑到来,也可主动选择飞升。

梅振衣分出纯阳化身带着提溜转坐车离去,本人还留在九林禅院中,只听乔觉说道:“梅公子在此不必称菩萨,称我乔觉僧即可,你有何事要与我商谈?”

梅振衣:“乔觉大师,就在这幽冥教主法座前,我想问您几句话。”

乔觉:“但问无妨。”

梅振衣回头看了一眼九林禅院的大门,那是提溜转离开的地方,又转身问道:“一世尽处历中阴光明境,而后再入轮回,菩萨引众生入幽冥世界将一世功业展现分明,此为大功德。但也有人天年未尽而横死,未历中阴光明境,机缘巧合自感成阴神,因执念未消留神于世,是不是该给他们一个公平的机会?”

乔觉笑了笑反问道:“什么样的机会?”

梅振衣:“以阴神身尽天年,若执念消则自入轮回不必多言,若执念不消,那就让它们怀着这一生的执念吧,待天年尽,再引入幽冥世界。”

乔觉想了想似是自言自语:“若阴神已留于世,世人当有敬畏惊怖,执念消或天年尽再入轮回,应当如此。”

梅振衣:“既然应当如此,你为何没有这么做呢?”

乔觉:“你入幽冥世界曾答何为菩萨行,视众生为一人,合万念成一念,无人能与我有此说。”

梅振衣:“今天我能与你有此说吗?”

乔觉点头道:“能,就这么说定了。”他做事好干脆,这么重大的一件事情,一问一答间就决定了。

梅振衣又道:“我还有一事要请教。”

乔觉微微有些意外:“梅公子还有何事?”

梅振衣:“当然是为提溜转的事,我不知世间还有多少提溜转,但是如我一般肯入幽冥寻人者不多,有修行的阴神被收入幽冥世界,未必次次都能有人把它们带回来。假如它们自己不愿意入轮回,就想在此世修行,菩萨怎么看?”

乔觉叹了一口气:“入轮回者,哪有愿与不愿?”

要是问世上的人:“你愿不愿意死?”没有一个人会愿意的,但是身在生死轮回中谁也勉强不得。幽冥世界只是将去世之人的中阴光明境引入层层幽冥境而已,并没有决定谁的生死,地藏菩萨也没有额外改变任何事。

可以这样理解地藏菩萨所发下的大宏愿——世上众生入轮回时,皆得自性光明,如此之世间再无地狱。

梅振衣自知失言,立刻改口道:“我不该说愿不愿,而应说能不能,阴神修为已破天年之限,应以其修行论岁月。”

乔觉笑了:“梅公子此话多余了,依方才所言,如提溜转之属,修行已破原有天年之限,修行岁月未尽自不必入幽冥世界,这些有修行的阴神之属若不愿早入轮回,自己就不要乱闯幽冥世界,你说呢?”

明月在一旁拍手道:“乔觉和尚说的是正理,提溜转以后是不会乱闯了,她也不该乱闯。…梅振衣,清风哥哥说你不仅会带回一个提溜转,还会为天下阴神与幽冥教主理论,以免后事纷争,他说对了。”

梅振衣:“清风仙童的推演之功果然神妙,来之前连我自己也不知,还是在幽冥世界中想到的。”

明月摇头道:“清风哥哥未推演,他就是猜的。…你们理论完了,我可以去找提溜转了吗?”

梅振衣:“仙童请自去,她正在往敬亭山下的马车中。”

明月一副烂漫的可爱样子,朝梅振衣摇了摇小手道:“那我去找她玩了,谢谢你!”言毕转身走向山门殿消失不见。

这位仙童真是不带一点俗世心机,其实梅振衣应该谢她才对,但她却对梅振衣说谢谢,因为梅振衣把经常陪她玩的提溜转从幽冥世界带回来了。

提溜转正赖在梅振衣的纯阳化身怀中说话,车厢中突然发出一声笑,明月仙童凭空出现在两人面前,提溜转吓了一跳,赶紧松开手坐直身体。

明月倒没有什么惊讶的表情,看着梅振衣笑道:“又看见你了,恭喜你修成阳神化身变换。”

车厢里高度有限,明月个子小站着没问题,梅振衣只能坐着拱手道:“微末修行,在仙童面前不值一提。”

明月又一指提溜转:“你当年若是执念已消,早就入轮回了,但现在若执念不消,对修行又有碍。出入幽冥世界历尽苦海劫,应当已清楚当年是怎么落下山崖的吧?”

“是被人推下去的。”被人谋杀应是生前的仇恨事,然而提溜转的表情却很有些不好意思,仿佛说出来很丢人似的。

提溜转死的冤呐,按现在的话来说她死于三角情杀,而且到死都蒙在鼓里。她原本是山村里长大的姑娘,村里有个小伙子暗恋她,却另有一个姑娘看上了这位小伙,非常之痴迷。那姑娘找了个机会委婉的向小伙表达心意,希望他能请媒人到自己家提亲,不料这小伙却说正准备求爹娘上提溜转家求亲。

于是惨剧发生了。提溜转上山采药时,在悬崖边弯腰摘一株花草,刚刚站起身立足未稳,背后有人轻轻推了一把。…她到死也不清楚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而且在她“死”后,那个姑娘终于如愿以偿的嫁给了心仪的小伙。在幽冥世界中经历幽冥境,历苦海劫成就不灭神识,提溜转这才恍然大悟。

世间万象无奇不有,竟有人心狠毒如此,提溜转也是个糊涂鬼呀!梅振衣暗自叹息,提溜转却没有什么怨恨之意,反而有些紧张的又解释了一句:“梅公子别误会,其实我和那男的一点关系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