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你放心吧,我保证帮你监督好苏姨。”

林念营看着苏梅道:“婶婶,以后我帮你熬药吧?”

苏梅瞪了两人一眼:“别添乱!”

“我们这才不叫添乱呢,这是我爸交给我们的任务。”赵瑾贫道。

林念营笑着点头。

苏梅一人给夹了一筷子土豆丝:“快吃!别说废话。”

两人挤眉弄眼地打了个暗号,吃吃笑了两声,埋头吃了起来。

几个孩子都被教得很好,夹菜只夹一边,苏梅也就没给赵恪单独弄一份菜夹出来。

遂等赵恪给两个小的穿好衣服,洗漱好过来,盘子里的菜,一边吃完了,另一边还高高地堆着个尖。

苏梅把筷子、饼子递给小黑蛋,擦了擦手,道:“我喂小瑜?”

赵恪:“你吃饱了?”

“嗯,”苏梅点点头。

“我喂他,”赵恪道,“你去把药喝。”

“婶婶,新衣服,”林念营提醒道,“别忘了换啊。”

苏梅瞅了眼腕上的表,七点多了,遂爽快地点点头,去厨房端了炉上的药,倒进碗里晾着,回屋挑了身刘夫人给买的白衬衣、列宁装穿上,脚上也换了双半跟的皮鞋。

对着镜子照了照,拿剪子修了下刘海,然后又重新洗了把脸,抹了点雪花膏。

“怎么样?”苏梅展了展衣角。

“好看!我娘最好看了,比画报上的漂亮姐姐还好看!”小黑蛋十分捧场地叫道。

“好看!”林念营点头附和,“看着还高了不少。”

“这身衣服衬得苏阿姨好洋气,”赵瑾道,“苏阿姨,你以后就这么穿吧。”

“我、我好看。”小瑜不甘示弱地扯了扯自己的背带裤。

今天四个小家伙统一穿上了背带裤,衬衣,线坎,小皮鞋。

小瑜夸自个,另三个都不由自主地挺了挺胸膛。

苏梅看得可乐,笑着夸道:“我们家四个宝贝都好看。”

喝过药,收拾了碗筷。

赵恪便开车拉了苏梅和四个孩子去了镇上。

去照相馆拍了不同姿势的全家福三张,去民政局登了记。

第49章

从民政局出来,苏梅想到挎包里的信,拉住往街上冲的小黑蛋,问背着赵瑾的赵恪:“还有什么东西要买吗?没有咱就去邮局一趟,我给老家寄封信,再打电话跟舅妈、方叔他们把咱结婚的事说一声。”

赵恪望了眼长街,没多远就是信用合作社:“等我一下,我去取笔钱。”

“一起吧,”苏梅道,“建业的抚恤金我带来了,我想给小黑蛋存上。”

赵恪:“嗯。”

今天逢集,挑担赶羊卖小吃的人来人往,很是热闹。

几个孩子都有些雀跃,小黑蛋更是有点人来疯,赵恪不放心,让苏梅带着小黑蛋、林念营走在他前面,他好随时看着。

“要、要、要…”小瑜儿是看到什么都想要。

五分钱一串的糖葫芦,苏梅买了六串,还以为赵恪不会吃呢。结果,人家没有一点军人的严肃样子,由着背上的赵瑾时不时地喂他一颗。

苏梅看得直乐:“没想到赵副团长还好这一口?”

“今天是个喜庆的日子,高兴!”赵恪笑道。

“娘、娘,我渴了。”小黑蛋盯着人家的糖水摊子叫道。

“你们呢,喝吗?”苏梅问大家。

赵瑾怕上厕所摇了摇头,林念营跟过去点了碗酒酿丸子。

小黑蛋让老板给他盛了碗鸭母蛋,一种有馅的糯米丸,里面的馅是豆沙瓜册花生等,外省叫它汤圆。

苏梅要了碗红豆,先喂小瑜儿喝了半碗。

赵恪心疼长子,跟着点了碗赤豆汤。

用过糖水,一家人起身走了没几多远,就到了信用合作社。

赵恪去取钱,苏梅拿了表格填写,林念营和小黑蛋趴在她左右,一边好奇地看她写,一边小声地念着上面的字。

苏梅填到金额时,余光扫过林念营,手下不由一顿,林建业生前,待林念营跟小黑蛋若说有什么不同,那就是出于怜惜对林念营还要更疼爱一分。

他要是在,林念营上学花用,乃至成家,他早早就会给备一份吧。

如此,抚恤金全部存入小黑蛋名下,就有些不妥。

“还没写好?”赵恪取好钱,过来问道。

苏梅点点金额后面的空格,“念营是不是也该有份?”

“我当什么事呢,”赵恪笑道,“一分为五,念辉三份,另两份存在念营名下。”

“婶婶,我不要,我有爸爸的抚恤金。”

苏梅刚想说你爸的抚恤金,你妈拿走一半,另一半被你爷爷和继奶霍霍了,却陡然想起了林成良、陈美如补回的那笔钱。

她当时没多想,就一分为二存在了两个孩子名下。

如今…倒也不必再算得那么清了。

“你爸的抚恤金,婶婶也存了一部分给小黑蛋。”苏梅揉了揉林念营的头,又拿了份单子,写上林念营的名字,按赵恪所说,8450元一分为五,小黑蛋占三存入5070元,林念营3380元。

接过工作人员递过来的两张存折,苏梅看了看刚要收进包里,赵恪斜刺里又塞了一张过来。

苏梅偏头看了他一眼,打开折子,3000元的存折,他刚取了1300元出来,折子上还剩1700元钱,“怕我日后不给你钱花啊?先藏一笔。”

“不是,”赵恪看着她笑道,“聘礼一千一,剩下的等会儿买些烟酒明天用。”

苏梅默了默,一千一的聘礼,对这个年代的来说,已是最高规格了。可怎么办,她心里只有一种钱从左手进右手的感觉。

赵恪扫了眼她的脸色,自己也乐了:“要不存折先不给你,等你拿着聘乐几天…”

不等他把说话,苏梅已经飞速将存折装进包里,弯腰抱起小瑜儿,冲林念营、小黑蛋大手一挥,“走了,给你们姥姥寄信去。”

“娘,上次我写给姥姥的信,该到家了吧?”

苏梅算了下日期:“应该到了。”

林念营抿抿唇:“婶婶,我妈要是给我回信,能寄到咱部队吗?”

这个问题,苏梅有问过张宁:“能啊,信到了部队,战士叔叔会帮我们送到家。”

林念营双眸一暗,脸上是掩饰不住的失落,他妈改嫁后离开花城,去了旁边的县里,以前还能说距离远不方便看他,写信怕继奶说闲话。

可他上次写信明明说了,他现在跟婶婶一起生活,婶婶不介意他们娘俩来往,这么久了却还是没有收到回信。

到了邮局,苏梅抓了把硬币,数了八分出来。

“再数一毛二,”赵恪把工作名额递给她,“寄挂号信。”

苏梅一看是昨天后勤部长说的那份供销社售货员的工作,惊喜道:“能换人吗?”

部队办的,工作名额写了她的名字。

“你写份转让申明。”赵恪找邮局的工作人员要了纸笔,给她说了下书写格式。

前面还好,写到转让给谁,苏梅犯难了,先前的两份工作给了大哥、四哥,按理这份工作该给二哥了,可二哥是他们四队的队长。原主来时,他刚带领他们村的青壮年在老翁山找到水源,正跟县里申请炸药,干劲十足地要炸山开石挖渠引流。

“转让给谁,可以不写吗?我想寄回去,让他们商量好了自己写。”

“笔迹不同,容易给人留把柄,”赵恪做事,向来走一步看两步,这种留有隐患的漏洞对他来说,是一种降智的行为,“写上二哥的名字,有争议,让他们自己协商后,再比照着这份写张转让申明。”

还可以这样?!

苏梅忙点点头,写上二哥的名字。

写完工作转让申明,苏梅抽出昨天写的信,又在末尾说了下这份工作到手的原因。

寄了信,两人分别给市里的刘家晟、方东升、宋国宏、季书记、邹秋曼等人打了个电话。

几人接到电话,吵吵嚷嚷着就要组团过来。

没有特批,几人进不了部队,就是来了也无法参加两人的婚礼。

最后两人许诺,下月挑个日子,带着孩子们去市里再办桌酒,住上两天,才算安抚住几人。

挂了电话,苏梅看了看表,“快11点了,不是要买烟酒吗,抓紧时间吧。”

“嗯,跟我来,”赵恪背起赵瑾,在前带路道,“这边有家酿酒的小作坊,他家的米酒做的不错。”

“买米酒!”苏梅诧异道,“行吗?”它可比2.97元一瓶的茅台,1.2元的千山白酒便宜多了。最主要的是,米酒喝着跟饮料似的,它不过瘾。

“明天又不休息,”赵恪道,“吃完饭,大伙儿还要训练、干活,后劲足的酒可不敢给他们喝。”

也是,南边山头的训练哨子就没断过,农垦这边虽然种完了稻子,可还要开荒、盖房。

六毛一斤的米酒,赵恪要了七坛十斤装,三坛5斤装的。

请酒家帮忙送到车旁,装进后备箱。

赵恪将赵瑾放进后座,拿粮票跟人换了糖票,又去供销社买了五斤喜糖和25条不带锡纸的“大生产”。

这时烟酒都还没调价,带锡纸的一盒是三角二分,不带锡纸的两角八分。

出镇时,路过一家卖山茶的,自制的散装茶,味道不错,价格便宜,赵恪下来称了两斤。

从镇上回来,都到饭点了。

赵恪推着烟酒去了农垦食堂。

苏梅放好存折结婚证,出来跟孩子们道:“咱们吃腊肉饭吧?”

苏梅学了这么久,也就面条擀的劲道好吃,随便弄点浇头一拌吃着味道就不错,可赵恪、赵瑾长在沪市,林念营长在花城,他们更喜欢吃米,所以也不能天天吃面,偶尔也得中和一下。

小黑蛋:“娘,好吃吗?”

“有肉,”苏梅笑道,“你想想好不好吃?”

“咕嘟”小黑蛋咽了口口水,“那娘你快做!”

苏梅伸手摸了摸他的小肚肚:“集市上吃的东西可不少,小黑蛋你怎么又饿啦?”

小黑蛋拍拍肚子,笑道:“不是饿,是小肚肚说它想吃肉了。”

小瑜拖着学步车过来,学着小黑蛋拍了拍自个的肚子,流着口水道:“想肉!”

“行,我这就做。”苏梅给小瑜换了条围兜,进屋换回早上那身粗布衣衫,带袢布鞋,淘米下锅,点上火,灶里插上柴,洗了块从家属院拿回来的腊肉,切片码在米上。

赵恪从农垦食堂回来,过来烧火。

“后天我要带队进山一趟,”赵恪道,“明晚我把炉子升上,这样烧水熬药做饭你就省事多了。”

“就那么点煤块,可用不了几天,”苏梅道,“还是留着吧,等农忙了天热了再用。”

赵恪凝眉想了下:“煤块的事你不用担心,用完了,我再找人买。”

“那就点个小炉子吧。”

说罢,苏梅盖上锅盖,拿盆捡了几个土豆,端着到水池边洗了洗,削皮切块,泡在水里,随之拿铲子去院外挖了些野葱回来,摘洗干净切碎。

让赵恪烧上小锅,用小葱炒了盘鸡蛋,用酱烧了碗土豆块。

“娘,怎么又是土豆?”小黑蛋盯着土豆,往旁边挪了挪,离得它远远的。

“家里土豆多,”苏梅笑着给他夹了一块,“再吃几天,改天我把院子里的地翻翻,咱种西红柿、黄瓜吃。”

赵恪:“别折腾了。”

“嗯?”苏梅疑惑地看他。

“咱俩都领证了,部队还让你再占一座宅子?”

“那我这…”苏梅偏头看向院内她找人建的厨房、杂物间,还有自己费足了劲弄好的竹墙,铺好的青砖路,“就都不要了?”

第50章

不说苏梅,就是孩子们也舍不得。

“啊,要搬过去?”林念营惊讶道,“可是、可是那边没有院子,也没有厨房,还要挑水用。”

小黑蛋夹了块腊肉塞在嘴里,含糊道:“光秃秃的难看死了,叔叔,我不想住那儿啦!”

“难看!”小瑜儿嚼着鸡蛋,跟着叫道,“不住!”

“爸,”赵瑾咽下口里的食物,“我们不能住这边吗?”

赵恪指了指东西厢:“你们看看,哪里住得下?”

“怎么住不下,苏姨不是要打几个箱子吗,等箱子打回来,把那些被子布料一收,两张床,我跟念营还像以前一样,一人睡一张,苏姨带着小黑蛋和小瑜睡东间。”

赵恪噎了噎:“我呢?你爸我住哪?”

“你跟苏姨住啊…”

赵恪看着儿子,双眼微微一眯。

赵瑾脊背一寒,忙改口道,“我的意思是,苏姨那间屋子大,您可以像我先前那样,搬张竹床放在窗下,中间竖张屏风…”

赵恪静静地看着他。

赵瑾放下筷子,举着两手作投降状,随之老成地叹了口气:“唉!好吧,我又说错话了,虽然我也不知道自己倒底哪句错了…”

“你闭嘴吧!”赵恪抬手给了他一筷子,“这么大了,说话都不过脑,你也不想想念辉和小瑜,还能跟你苏姨睡几年,两间卧室,等他们分床了,住哪?”

“可以左右各加盖一间嘛…”赵瑾尤自不服地嘟囔道。

“小瑾,”赵恪笑了,“你觉得咱那五间屋子的建筑规格、高度,跟这边一样吗?”

赵瑾立马不吱声了,相比自家分的那五间,这边的三间屋子就有点营养不良。看上去好像没啥差别,用料、建造方式什么都一样,可两边各住一晚你就会发现它们的不同来,那边屋子的长宽高,连带着门窗都要更敞亮大气,还多了廊檐;这边屋子低矮昏暗,还容易潮。

赵瑾:“盖个房子,咋还分个三六九等呢?”

“你懂什么?”赵恪端起碗,慢条斯理地夹一筷子土豆丝道,“提出半山腰建家属院之前,谁在这边盖过房子,什么不是摸索着来。既不能像建军部那样全部用砖瓦水泥,还要简单易住,可不得先试着盖上几座。”

“我们家是第一座?”林念营好奇道。

“嗯,”赵恪点点头,“后面那座空宅是第二座,到你们王叔叔家,已经越建越好了。”

“咱家那五间是放大规格后建的第一座,后来发现太费功费料,规格又调小了些。”

苏梅光看房子的间数、用料和建造方式了,还真没注意规格尺寸上的区别。

“那就搬吧。”苏梅拍板道。

“嗯,趁着我这两天在家,咱先把东西搬过去。至于你的竹墙,”赵恪笑道,“还是别要了,竹子失了根埋在地下,要不了三五月就沤烂了。”

苏梅:“…”

他当她想用竹子做墙啊,还不是手头没钱,不敢随意挥霍。

运了运气,苏梅宣布道:“搬过去,我要用青砖垒院。”

赵恪“噗嗤”一乐,“咱用砖瓦盖两间厢房,做厨房和杂物间用,院墙还是用土坯垒吧,不然太打眼。”

苏梅想想也是,婚宴刚用了那么多钱,再这么一折腾,个个还以为他们家是万元户呢。

吃过饭,赵恪带着王红志、林念营、小黑蛋往那边搬东西,赵瑾跟着王老太上课,苏梅背着小瑜去农垦食堂。

把小家伙托付给烧炕的小战士带会儿,苏梅掀帘进入孵化房,挨个给种蛋调整了下位置,气息微弱的给输入一点异能。

从孵化房出来,苏梅跟小战士、大胖打了声招呼,抱着小瑜去了后勤部家具房。

负责家具房的战士见她过来,给寻了套工具,又帮忙将她需要的香樟木板子抬出来。

苏梅跟人道过谢,捡了几块香樟木废料,寻人讨了截铁丝,给小瑜做了个上了发条就会走两步的小人,让他在旁拿着玩,便开始动手了。

板面刨光,截成自己需要的长度,利用木榫结构做了两个1.5米长,两个1.2米长,宽0.8高1.2米的敝口盒子,然后跟人要了几个合页、锁片,把箱盖装上。

打磨好,刷了层清漆晾着。

苏袂抬腕看了下表,见时间还早,拿起锯子又截了几根婴儿手臂粗的横条,做了四个跟床齐高的木箱脚架。

有战士远远地被她麻利的动作,高效的工作率惊到,慢慢地就在她身边围了一圈。

“你们不忙吗?”苏梅好笑道。

“忙,”几人点头,“苏同志,你都不用计算吗?”

“是啊,我看你拿着锯子都没有停顿一下,好像每一个脚料的尺寸都在你脑中似的,也不用墨斗绷一下尺寸,啪啪就截了下来,没有一根失误,榫卯都是刚刚好。”

“这个呀…”苏梅脑中飞快转道,“我过来之前都把每一块板料都算好了,再加上我常年剪纸,练了几分眼力,所以不用测量,大致一看板料的长度,就知道该截多少。”

“好厉害哦!”

“苏同志,你还要做什么?需要什么料子?我帮你拿。”

“还有我,还有我…”

“干嘛呢!干嘛呢!”听到动静,负责家具车间的战士过来骂道,“都不用做事了?”

“哇!曲连长过来的了,快跑!”

人群一哄而散。

苏梅拍拍身上的木屑,抱起有些昏昏欲睡小瑜,晃了晃,“小瑜睡吧,姨姨在呢。”

小家伙“嗯”了一声,抱着玩具慢慢地阖了眼。

“苏同志还接着做吗?”曲连长问道。

苏梅看着怀里的小瑜儿摇了摇头:“我明天下午抽时间再过来吧。”

“这箱子…”苏梅迟疑地看着还没有涂清漆的箱子腿。

“上漆是吧,交给我。明天你要是抽不出空,等漆干了,我让人给你送过去。”

“那就谢谢了。”

苏梅抱着小瑜儿回来,远远就见赵恪所住的山脚下,停了一溜独轮车,上面装满了砖瓦、土坯和稻草。

“回来了,”赵恪下来给战士们发烟,看到苏梅忙把烟往领头的怀里一丢,拍了拍身上的尘屑,接过小瑜,“你脸色有点白,方才是不是累着了?”

他不说苏梅还没有感觉到心口的异样,“没事…”

赵恪的脸板了起来。

“就心跳得有点急。”

赵恪四下看了圈,下巴一点树下的一块方石,“过去坐着歇会儿,等下还是没有缓过来,咱就去军医院。”

苏梅看了眼他的脸色,只得无奈地点了点头,过去坐下,调动异能,剥去其中的火属性,引导着一丝微弱的能量,于心脏处游走了一圈。

赵恪不放心她,等王红志下来背砖,便将小瑜递给他,让他抱上去放在床上,给小瑾看着。

“走吧,”赵恪伸手拉她,“这会儿老院长还没有下班,我带你过去看看。”

“我没事了,”苏梅的手往身后缩了缩,“真的!”

“伸手,我把一下脉。”

“你还会这个?”这人也太多才多艺了吧?!

“我们有急救课。”

苏梅想到特种兵的前身就是侦察兵,也就释然了。

赵恪将手搭在她腕上,看了眼表,开始计数她的脉博,片刻松开道:“家具别做了,明天我抽空去附近有木匠的村子转转,看有没有现成的衣柜、箱子卖,不行的话咱就找他们定做。”

“现在什么东西都是公家的,木匠哪有木材做家具。你就是找他们大队书记定做,”苏梅道,“一两个柜子,人家也不接单呀?”

“苏梅同志,”赵恪双手环胸,看着苏梅笑道,“你是不是对我能力的认知有偏差?”

苏梅拱了拱手:“那我就擎等你的柜子了。”

“箱子不要了?”

“我做了四个,回来前就剩箱架没上清漆了,曲连长说,他帮忙上。晾一夜,明天就可以拉回来用。”

第51章

赵恪能力强,还真不是说说。

一个下午的功夫,他带人不但把苏梅那边东西厢的东西全部搬了回来,就是厨房和杂物房的锅碗瓢盆粮食柴禾,洗澡间的浴桶等也没有放过,为着做饭烧水洗澡方便,东西拉回来后,他又上山砍了竹子,跟岛海来送猪鱼的负责人买了几块毛毡,让王红志跟车过去拿回,在屋子的东边搭了个的简易厨房,靠近厕所的地方弄了个洗澡间。

苏梅随他上去,已有战士在东边和泥打地基,动工建厢房了。

苏梅扯了扯他的衣袖,指着一众战士问道:“没事吗?”

把勤务兵叫过来帮忙搬一下东西还能说得过去,一下子叫了这么多战士过来给他们建房子,苏梅迟疑道:“当心领导批评你公私不分。”

“放心吧,”赵恪笑道,“我这挑的都是家庭困难、近两月没有休息的战士,咱们付钱请人盖房,他们调休过来给家里孩子挣个奶粉钱,便是吴司令也说不出什么。”

“啊!”苏梅一愣,“还可以这样?”

赵恪点点头:“从医院带回的营养品,留够你和孩子三个月吃用的,剩下的回头你给战士们分分。”

“行!”苏梅点点头,“东西收在哪呢?等会儿我看看。”

赵恪一指东边的屋子:“粮食什么的都先放哪屋了。”厨房搭的小,一个土灶,一个煤炉,再放一个案板,就只剩一个转身的空了,遂赵恪就把从家属拉回来的各式吃食,还有被褥布料什么都放到东耳房了。

苏梅一愣,五间屋子,去除堂屋,四间可住人,苏梅原想着她带小黑蛋、小瑜住一间,给赵恪留一间,两人孩子一人占一间耳房呢,“小瑾和念营还住一起吗?”

“嗯,”赵恪指了指西耳房,“他们俩自个选的房间,东西都搬过去了。”

苏梅快走几步,抬脚迈上台阶,敲了敲西耳房的门。

赵瑾正坐在床边的椅子上,守着小瑜看书,“进来。”

苏梅推门进来,打量了下,屋子空间很大,竹制屏风横放在屋子中间,将房间一分为外,隔成了内外两间,里面做了两人的卧室,外间窗下放了两张书桌,配了两把椅子。

“苏姨。”

“嗯。”苏梅绕过屏风,走进里间,2米长1.2米宽的两张竹床均已铺好了单子被褥,二人的皮箱撂放在床头,当了放东西的桌凳。

“不错,收拾的满好的。”苏梅揉了把赵瑾的头,走到门边拉亮了灯泡,面里看书有点暗。

“苏姨,我和念营还想要个书柜。”

“好。我下午在家具车间,给你们俩一人做了一个箱子,等明天漆干了抬回来,咱把床往前面拉拉,”苏梅道,“靠墙放在你们床头。”

“苏姨你和我爸有吗?”

“有,做了四个呢。”苏梅弯腰看了看小瑜儿,小家伙睡得正香,“怎么没看到念营和小黑蛋?”

“去农垦食堂去看大胖叔杀猪去了。”

“你要不要去?苏姨送你过去。”

赵瑾压下心里的好奇,摇了摇头:“不了,我今天的课文还没背完呢。”

苏梅瞅了眼外面的天色,不早了,便是过去,也待不了一会儿就要回来吃饭了,遂没再坚持,“那你背着,苏姨去外面给大伙儿烧壶茶,要什么叫一声。”

“嗯。”

院内赵恪已经一手水壶,一手捧了摞碗,在招呼大家了。

苏梅看了几眼便没再过去,而是挨个屋子打量了起来。

堂屋空落落地放了两桌八椅,为什么两桌呢,因为没有大餐桌,赵恪就搬了两张课桌,拼了张大餐桌。

她原来跟小黑蛋、小瑜儿睡的床,还有三人的东西被归置在了东厢。

西厢靠窗放了套桌椅,紧挨后墙放了一张床,看上面的军绿色床单被子,不难看出,这就是赵恪的卧室了。

想到晚上就要跟人隔一个客厅,门对门地住了,而门上光秃秃地连个门帘都没有,苏梅忙去耳房打开包袱,翻出一匹蓝白格子棉布,提了块腊肉出来。

“赵恪,”苏梅目光在几个窗户上溜了一圈,记下尺寸,“我去去王大娘家,请她帮忙做两个门帘。”

赵恪重新拿起一个烫好的碗,倒了半碗水递给她:“喝口水,再去。”

苏梅抿了下唇,确实渴了,接过碗一口饮尽,还给他:“我去了。”

“嗯,”看她风风火火的模样,赵恪止不住叮嘱道,“走路慢点。”

苏梅朝后挥了挥手,抱着东西飞快下了山,转道去了王家。

苏梅过来,王老和张宁正在院内缝被子,大红的龙凤缎面,雪白的细棉布里子,一看就是全新的。

“怎么现在缝被子?”苏梅把布随手放在一旁的椅子上,拎着腊肉去了厨房,支着竹杆给挂在了梁上垂下的勾子上。

王老太收了最后一针,对从厨房出来苏梅招了招手:“来看看,喜不喜欢?”

张宁笑着起身回屋又抱了条牡丹蓝缎子的被子出来:“不喜欢也就这了。”

苏梅讶异地指了指自己:“给我的?”

“嗯。早几天准备的,”小黑蛋和念营回来,王老太就知道她跟赵恪的事不远了,国内可不像国外那么开放,苏梅一个新寡,自己的孩子不照顾,去给一个刚离婚的男人看孩子,赵恪要是不求娶,日后吐沫腥子都能埋了她,“知道你从花城带回了几床被褥,左右几个孩子长得快,再过几年,大的出去上学、小的分床睡,不愁用不着。”

“我可舍不得给他们糟蹋,”苏梅看着两条褥子的图案,那是越看越爱,“大娘,我老家嫁闺女,好多人家都没这么大手笔呢,你这是把我当闺女打发呢。”

“哈哈…你这话,还真就说对了,”王大娘乐道,“你来前,我正跟小宁说呢,让你晚上住进来,明天从这边出嫁。”

苏梅想想,这样确实要正式点,遂爽快应道:“行呀,用过晚饭,我就带小瑜儿和小黑蛋过来睡。”

张宁抱着两条被子转身进屋道:“我去铺床。”

王老太睡的是张1.5米宽的床,加一个苏梅还成,再多添两个孩子,就太挤了。

张宁准备把小课间的桌椅挪开,去杂物间搬张竹床过去。

苏梅拿起自己带来的棉布:“大娘,我想用它做两个门帘,四个窗帘,你看够不够?”

“这么好的料子做什么帘子,尽糟蹋东西,”王老太接过摸了摸收起来道,“你原来用粗棉布做的门帘窗帘呢?”

“尺寸有点小了。”

“拿过来,我给你找布帮帮。”

老太太的手艺、审美那是没得说,苏梅点点头,转身回去拿了帘子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