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画只被关起来又没了差事,还算李太太处置的温和了,小柔在脑中过了遍才笑道:“难怪呢,不过春画平日瞧着倒还好,偏偏那日就出岔子。”冬艳方才说了宋婶子一通,只觉压在心上许久的那股闷气烟消云散,听见小柔这话就笑道:“春画平日就是个爱掐尖要强攀高枝的,只是碍着她娘在太太身边得用,不然早就…”

说到这冬艳就停口笑道:“那些事都是过去的,我们别提了,倒是石公子不要年轻丫鬟服侍,这和别人家不大一样呢。”小玫见话题又转到石容安身上,心里更觉好奇但还是笑道:“一来石公子还没出孝期,二来总是客居,这是石公子为人谨慎处。”

冬艳已经哦了一声:“等石公子出了孝,也要十七八岁了,只怕那时就要急急定亲了。”小玫倒没想到这些,等瞧见小柔眼里的光,顿时心里豁

然开朗,总不会那日林李两位姑娘看见石容安的英姿触动春心,于是今儿就来问个详细?要真是这样,就该小心应答才是。想着小玫就道:“石公子的婚事,总有老爷太太做主,我们这些做下人的不好在旁多问。”

这话说的很对,不过不是小柔她们想知道的,只是要再问下去就太露骨了,只得转成别话,不外就是这城里谁家又和哪家结亲了。丫鬟们虽成日不出宅子,但总有几个熟识的小厮婆子常出门,自然比姑娘们谈的又要多些。

陈姑娘那位堂姐血崩而亡的内情她们也有耳闻,也拿出来谈谈,骂几句那妾实在做的太过。要不就说几句楚家那位要娶的姑娘,就不晓得进门后是楚太太拿住了她呢,还是她反过来拿住楚太太?毕竟敢做这种没脸没皮的事还逼得楚家不得不娶做正室,这家子看来也不是什么好相与的。

她们闲谈一会儿,姑娘们在那边说的话也说完了,李太太又派人送来酒席,几位姑娘各自安席坐下,饮几杯酒说一会儿话也就各自告辞。

邱玉兰甚少喝酒,不过饮了几杯就觉头晕,坐上车就在那打盹。方太太常出门应酬,这么几杯酒难不住她,坐在车里过了会儿才开口道:“今儿林太太寻我说了一会儿话,问我你石世兄的情况,看样子,她想让你石世兄做女婿。”

邱玉兰本在昏昏沉沉,听到这话就抬头:“这事舅母怎和甥女说,该去和石兄讲。”方太太见邱玉兰脸红扑扑的,伸手拍拍她的脸:“你现在也大了,我也不瞒着你,你舅舅带石世侄回来,打的主意是把你配给他,到时你们在这里安家,又没公婆族人束缚,日子过的不晓得有多好。只是我之前想着这主意虽好,可也有两不靠谱,一来别人会以为你舅舅挟恩图报,二来这世上白眼狼不少,虽说石世侄看起来老老实实的,但谁晓得以后会出什么事?到那时岂不反误了你的终身?”

这话方太太说的情真意切,邱玉兰也晓得自己舅母能说出这番话是把自己当亲闺女一样看,那昏沉沉的头也不疼了,眨一下眼让泪不要出来才道:“舅母为甥女打算,甥女怎会埋怨?况且这世间十八|九岁出嫁的姑娘甚多,甥女刚满十四,慢慢寻也不差什么。”

见邱玉兰通情达理,方太太轻轻拍一下邱玉兰的手:“你能这样想最好,若不是人心难料,石世侄正经是个好对头。”人长的俊,斯文有礼,又没爹没娘,注定只能依靠方家,到时一过门就是说一不二的当家主母。可是世间事都是有利就有弊,方太太所屡也不是没有道理的。邱玉兰看着外面的景色,不晓得自己的姻缘到底落在哪里?

林家要为石容安说的,自然不是林七姑娘而是林六姑娘,既

然邱玉兰这里没什么芥蒂,方太太在次日就命人把石容安寻来问问他的意思。

作者有话要说:方太太考虑的也有道理。

小玫脑子转了几转就笑道:“我们太太对石公子视若亲生,那些自然是我们太太照管,我们姑娘虽学着理家,但年轻没出阁的姑娘哪能照管一个外面男人的衣食?再说石公子那里还有小厮婆子服侍,有什么自会和太太讲。”小柔和小玫熟一些,已经嚷道:“哎呀,谁要听你你说这些?这深宅大院住着,你们姑娘自然是在里面不出来,哪会去照管石公子的衣食?我们只是想问问,石公子身边难道没有年轻丫鬟服侍?”

这话问的就奇了,但小玫很快就笑道:“哦,原来是看中我们石公子了?”小柔一张脸顿时红了,伸手去捂小玫的嘴:“胡说八道什么?”小玫掩口一笑:“不是你问的,石公子身边有没有年轻丫鬟服侍的?怎么这会儿又不认了?”

方才小柔是坐着的,听到这话就站起身去扯小玫:“好啊,你还越说越高兴了,不过是闲聊罢了,哪有你说的那么…”见小柔站起身,冬艳也含笑起来来拉她们。三人正在嬉闹,已经多了个声音:“姑娘还在前面呢,你们几个就这样闹起来,传出去又该说你们懒惰不好好服侍姑娘了。”

冬艳停下对说话的人道:“宋婶子,你说我也就罢了,你是管事娘子,这些该说的,可这两位是客人,你要摆你管事娘子的威风哪有摆到客人面前的?”宋婶子的脸微微一滞,方才只瞧见冬艳在这里和几个丫鬟嬉闹,并没注意到这两个眼生的丫鬟原来是别的姑娘带来的,面上不由红了红才强挣道:“我不过是说你,你又何必拉扯上这两位,再说勤谨点总是好事,不见春画还被关在那屋里?不就为的她懒,陪姑娘出门时候竟不在旁边守着。”

这是李家的事,小柔小玫两个已经停止嬉闹站在一边,冬艳的脸色更冷:“宋婶子,晓得你好心,可我是姑娘吩咐我带着这两位在这边候着。您啊,下回要说什么先去瞧个真切再说。”

宋婶子一张脸红了又白,她本是李太太身边还算得用的人,春画就是她女儿。全家在这宅里是极得脸的。谁晓得前日从寺里回来李太太就说春画偷懒吩咐把人关起来。宋婶子开头还以为李太太不过是在气头上,等第二日求求就好,谁晓得这几日连带自己这个做娘的在李太太跟前都说不上话,更别说为女儿求情,而且还往李姑娘身边重新安排了人,这下就算春画被放出来也回不到李姑娘身边了。

宋婶子这才知道着急,心里暗地埋怨李太太怎的如此严厉,不过就是偷下懒,这谁家的下人不偷懒?就算是偷懒被抓,心窄些的不过就是扣两月月例罢了,心宽些的说几句,哪有关起来又把差事给夺了的?既然春画的差事没了,宋婶子瞧李姑娘身边的丫鬟们也就大不顺眼,巴不得时时找出点错来好让自己女儿再回来。

此时见冬艳顶撞自己,宋婶子想说冬艳几句,一来当着外人呢,二来冬艳现在是李姑娘身边的大丫鬟,面子比自己还要大了那么几分。想了许久才悻悻然道:“我不过是为你好,免得到时出了纰漏丢了差事没了面子。”

冬艳勾唇一笑:“多谢宋婶子为我好,只是您也有差事,这园里今日太太也说过,是让姑娘招待陈林邱几位姑娘的,叫闲杂人等不要进来,您还是先去做自己的差事。”宋婶子被这话说的脸红了又白,只在心里恨恨地骂不要脸的小蹄子,才上去几天就摆这样架子。瞧着罢,等自己再得了体面不磨死你这小蹄子。

心里骂着,宋婶子面上反倒笑了笑:“冬艳你说的对,倒是我糊涂了,我这就出去。”说着宋婶子还对小玫她们道:“两位姑娘可别把我的话放在心上,不过白提醒一句,领情不领情就另说。”小玫她们自然要说不放在心上,宋婶子这才走了,临走前还是忍不住狠狠瞧了冬艳一眼,冬艳也不在意,只招呼小玫她们快些坐下继续说话。

小柔已经皱眉:“这管家婆子好没道理,真讲规矩的话,前面姑娘们还在,哪轮到她在这大呼小叫的?”冬艳给她们又各自倒了杯茶才道:“不过是因我顶了春画的窝,她才这么恼怒。横竖顶了春画的窝,脸也撕破了,再哄着她做什么?”小玫才恍然宋婶子原来是春画的娘,那日小玫到的晚并没瞧见全部。小柔却是知道的,这件事里面春画若没有在中捣鬼谁都不信,若是迟那么一会儿,只怕过几日嫁到楚家的就是李姑娘。一想到楚大少那样的人,小柔不由打个寒噤,谁不知道楚大少好色已经好到荒唐的地步?偏偏楚太太又护的紧,到时嫁过去只怕宠妾灭妻这种事也是能做的出来的。

春画只被关起来又没了差事,还算李太太处置的温和了,小柔在脑中过了遍才笑道:“难怪呢,不过春画平日瞧着倒还好,偏偏那日就出岔子。”冬艳方才说了宋婶子一通,只觉压在心上许久的那股闷气烟消云散,听见小柔这话就笑道:“春画平日就是个爱掐尖要强攀高枝的,只是碍着她娘在太太身边得用,不然早就…”

说到这冬艳就停口笑道:“那些事都是过去的,我们别提了,倒是石公子不要年轻丫鬟服侍,这和别人家不大一样呢。”小玫见话题又转到石容安身上,心里更觉好奇但还是笑道:“一来石公子还没出孝期,二来总是客居,这是石公子为人谨慎处。”

冬艳已经哦了一声:“等石公子出了孝,也要十七八岁了,只怕那时就要急急定亲了。”小玫倒没想到这些,等瞧见小柔眼里的光,顿时心里豁然开朗,总不会那日林李两位姑娘看见石容安的英姿触动春心,于是今儿就来问个详细?要真是这样,就该小心应答才是。想着小玫就道:“石公子的婚事,总有老爷太太做主,我们这些做下人的不好在旁多问。”

这话说的很对,不过不是小柔她们想知道的,只是要再问下去就太露骨了,只得转成别话,不外就是这城里谁家又和哪家结亲了。丫鬟们虽成日不出宅子,但总有几个熟识的小厮婆子常出门,自然比姑娘们谈的又要多些。

陈姑娘那位堂姐血崩而亡的内情她们也有耳闻,也拿出来谈谈,骂几句那妾实在做的太过。要不就说几句楚家那位要娶的姑娘,就不晓得进门后是楚太太拿住了她呢,还是她反过来拿住楚太太?毕竟敢做这种没脸没皮的事还逼得楚家不得不娶做正室,这家子看来也不是什么好相与的。

她们闲谈一会儿,姑娘们在那边说的话也说完了,李太太又派人送来酒席,几位姑娘各自安席坐下,饮几杯酒说一会儿话也就各自告辞。

邱玉兰甚少喝酒,不过饮了几杯就觉头晕,坐上车就在那打盹。方太太常出门应酬,这么几杯酒难不住她,坐在车里过了会儿才开口道:“今儿林太太寻我说了一会儿话,问我你石世兄的情况,看样子,她想让你石世兄做女婿。”

邱玉兰本在昏昏沉沉,听到这话就抬头:“这事舅母怎和甥女说,该去和石兄讲。”方太太见邱玉兰脸红扑扑的,伸手拍拍她的脸:“你现在也大了,我也不瞒着你,你舅舅带石世侄回来,打的主意是把你配给他,到时你们在这里安家,又没公婆族人束缚,日子过的不晓得有多好。只是我之前想着这主意虽好,可也有两不靠谱,一来别人会以为你舅舅挟恩图报,二来这世上白眼狼不少,虽说石世侄看起来老老实实的,但谁晓得以后会出什么事?到那时岂不反误了你的终身?”

这话方太太说的情真意切,邱玉兰也晓得自己舅母能说出这番话是把自己当亲闺女一样看,那昏沉沉的头也不疼了,眨一下眼让泪不要出来才道:“舅母为甥女打算,甥女怎会埋怨?况且这世间十八|九岁出嫁的姑娘甚多,甥女刚满十四,慢慢寻也不差什么。”

见邱玉兰通情达理,方太太轻轻拍一下邱玉兰的手:“你能这样想最好,若不是人心难料,石世侄正经是个好对头。”人长的俊,斯文有礼,又没爹没娘,注定只能依靠方家,到时一过门就是说一不二的当家主母。可是世间事都是有利就有弊,方太太所屡也不是没有道理的。邱玉兰看着外面的景色,不晓得自己的姻缘到底落在哪里?

林家要为石容安说的,自然不是林七姑娘而是林六姑娘,既然邱玉兰这里没什么芥蒂,方太太在次日就命人把石容安寻来问问他的意思。

、58 认义

石容安听方太太说话之后久久没有开口,方太太的眉不由一皱才道:“你是不是嫌弃林家那位姑娘是个庶出?虽说是庶出,但林太太也说了,给这个女儿备两千银子的嫁妆,而且我也见过这姑娘,是个沉静人,生的也很端庄。林家的家教也好,兄弟姐妹之间也很友爱。”

石容安从沉思里回神过来才道:“侄儿本是客居,哪里会嫌弃别人家姑娘不好,只是侄儿尚未出孝,此时说亲事难免有些不合。”原来是这回事,方太太微微一笑才道:“你今年也十六了,明年满了孝就十七,到那时再说亲,总要耽搁些时候,还要准备婚事,前后加起来,两三年时候是要的。这样等你成亲时候不就二十出头了?石老爷在世时候,也曾和你方叔父说过,盼着你能早日娶妻。现在和林家说定,悄悄地预备着婚事,等明年你满了孝再让媒人过去,里外里都不耽搁。”

这番话说的石容安满心感激,瞧着方太太道:“婶子的好意侄儿明白,只是…”方太太摇一下手:“什么只是?你方叔父把你带到这边来,这些事就全在我身上,到时说好亲事,寻宅子打家具办婚事全在我身上。我虽然儿子小,没有办过什么婚事,但这些也知道的。再说句想来你不爱听的话,虽则你在我家里,我自问对你并无一毫不好,可在你心里难免觉得是客居,有些束手束脚,到时娶了妻子出去住也当有个家。”

石容安被方太太说出心底的话,那俊脸不由飞红,口也不由有些吃:“侄儿,侄儿,侄儿并无这样意思。”方太太瞧着石容安这害羞模样不由一笑:“我知道你是好孩子,可是呢,你要真心里没有什么想法,就不会这样害羞。”石容安不由啊了一声,方太太已经笑了:“好了,不过和你开句玩笑,说句掏心窝子的话,别说你我,就算是亲生母子,孩子大了总想着要离开娘的庇护往外飞去。你方叔父把你带回来的时候我就晓得,你定不是那种家雀样的孩子。”

石容安的娘去世的早,身边虽有奶娘丫鬟服侍,但这些多是带了些指望服侍的,哪听过像方太太这样的说话,石容安不自觉红了眼眶:“婶子这话,是真心为侄儿打算,侄儿若再不领情心中有别的想头,就是死了也没脸去见自己的爹。婶子既为我想,我就应下。”方太太又是一笑:“你岳母也是平和待人的,他家那位三爷你也见过,比不得别的陌生人家。到时你结了亲要在那边多孝顺。”

方太太说一句,石容安应一声,心中生起的那种陌生感觉,想来就是孺慕之思了,看着方太太面上慈爱笑容,石容安低头一想就跪下道:“婶子对侄儿视如亲生,侄儿已无父母,厚颜想认婶子为义母,只

是不晓得婶子能否收孩儿于膝下?”

方太太倒没料到石容安会说这样一句,细想起来这事对自己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石容安已没了父母,就算定了亲娶媳妇还有那么几年,认了这个义子,到时有个什么,他也好出去走动。毕竟一个在自己家住的故交之子和一个义子在外走动是不一样的,想着方太太就满面喜色地扶他起来:“这么一个好儿子,我求还求不来呢,快些起来吧。”

这是答应了,石容安恭恭敬敬地给方太太磕了三个头这才站起来,既认义了,两人之间倒似少了些隔阂。方太太命春柳进去里面告诉方老太太,又让厨房备桌酒席,今日一家子在一起吃晚饭庆贺方太太多了这么个义子。

方老太太听了春柳来报方太太认了石容安为义子,眉微微皱一下:“怎么好好的会想到认义子?”春柳历来口齿伶俐,笑着道:“老太太,今儿太太寻石公子说亲事,说来说去,石公子就说本已无父无母,又在异乡,不如认太太为义母,也好走动。”方老太太抿唇一笑:“不过白问一句,太太要认就认吧。”

说着方老太太叫如秀:“把我箱子里那柄三镶如意拿出来,再配几件衣料,我多个孙儿,也要备份礼。”如秀应了忙忙地开箱子寻出东西让春柳带回去。

春柳拿着东西回去,方太太晓得方老太太肯了,这才让林妈妈传来家里管事的人来见石容安,以后就不再是石公子而是石大爷,又让虎哥儿银姐儿出来和哥哥重新见礼。方太太还不忘让林妈妈拿了根金钗送去林家,表示已经答应这件婚事。忙活了半下午,总算各自重新见礼过,这才坐在一起用晚饭。

今日的晚饭和平日不同,石容安又重新给方老太太磕头,方老太太又额外赏了他几个小金锞子,嘴里还道:“我也没什么好东西,这些你就拿着玩。”石容安起身后方太太又笑着对邱玉兰道:“虽说你们之前也见过了,可这时和原来不同了,也该重新见礼。”

邱玉兰已起身走到石容安面前深深道个万福:“见过表哥。”石容安还礼,邱玉兰已笑着对方太太道:“恭喜舅母得了个好儿子,甥女恰好给舅母做了双鞋,就当做贺礼,舅母千万别嫌轻慢。”

说着小玫已把鞋送上,邱玉兰亲自服侍方太太换上鞋,方太太起身走了两步感觉了一下就赞道:“好,好,玉兰的手艺越来越好了,我盼还盼不来呢,哪会嫌你轻慢。”邱玉兰抿唇一笑,眼不由扫到石容安身上。那日方太太分析过利弊之后,邱玉兰虽心里没芥蒂,但还是不免对石容安多瞧两眼,见石容安举动和原先并无半点分别,不由心中暗道,得配石容安,林六姑娘是个有福气的姑娘。

家在这城里也没什么亲眷,方老爷也不在家,方太太认义石容安的事自然也没有摆酒请客,但大家还是晓得了风声。四月十八楚大少娶妻,虽说这门媳妇来的尴尬,但楚家还是在亲家的逼迫下大散请帖,本以为来的人不会多,谁晓得接到请帖的几乎家家都来了,不晓得是来贺喜还是想来瞧笑话的。

方太太今日一个人来的,楚家这种地方,没出阁的姑娘还是少来为妙。林太太也来赴宴,却带了林六姑娘而没有带林七姑娘,楚太太迎出来时虽面上带笑,但众人都能瞧见她面上有些尴尬,众人只做不知,齐齐贺喜一声也就被让进花厅坐下喝茶闲聊等着观礼。

林太太和人应酬几句,就见方太太笑吟吟走过来,林太太忙起身相迎:“贵府的好意我已经知道了,今日特把女儿带来,日后过了门,还望你多疼疼她。”说着林太太就示意林六姑娘上前给方太太行礼。

这几日林六姑娘已经晓得自己要嫁石容安,石容安的才不知道,貌林六姑娘还是见过的,并没有多少挑剔的,可是过日子最要紧的财就不晓得石容安有多少,虽说林太太答应了两千银子的嫁妆,方家还会帮衬些,可再帮衬些又能帮衬多少?这几日林六姑娘也在左右徘徊,一霎时想到石容安的容貌又觉得嫁他还是不错,一时又想到总共也就那么点产业,嫁过去就要精打细算过日子又觉得有些不甘心。思量来思量去,也不敢忤逆嫡母,倒让自己瘦了许多,现在听到嫡母唤自己来拜见方太太,晓得这婚事就算成了,身不由己起身对方太太盈盈拜下。

方太太已双手扶起她道:“都是熟络的,不必如此多礼。”虽然这样说,但还是拉着林六姑娘端量来端量去,这才松开一支手从身后跟着的春柳手里拿过一个匣子,里面装了一支钗,方太太笑着道:“前儿送到你家的那支钗和这支恰是一对,今儿一并给了你罢。”

接过这支钗,自己的终身就定了,林六姑娘又觉得心里有些酸,但还是重新行礼:“多谢方太太了。”说着接过了这个匣子。林太太面上也露出喜悦之色:“以后可要多来往才是。”方太太点头:“这是自然。”

旁边有人瞧见不由好奇问道:“这么说你们两家是定下亲事了,可是方太太我记得你儿子还不到六岁,这也太…”方太太淡淡一笑:“不是我儿子,是我义子。他还没出孝,先定下,等出了孝再请人去下定。”

陈太太正好走进来听到这话就笑着接话:“早几日就听说方太太你收了石侄儿做义子,你家既没请客我们也不好上门贺喜,谁晓得一转眼连媳妇都定下了,这叫双喜临门,方太太,今日你定要痛饮几杯才是。”

陈太太

这话出口,旁边的太太们纷纷赞同,还要林太太也要跟着痛饮几杯,林太太嫁了个女儿出去心里也是欢喜的,自然赞成。不一时楚太太陪着两个人进来,一进来众人见了她们的打扮,神色不由凝滞一下,已有人悄悄地道:“这是不是就是今日的新亲家?”

作者有话要说: 石容安听方太太说话之后久久没有开口,方太太的眉不由一皱才道:“你是不是嫌弃林家那位姑娘是个庶出?虽说是庶出,但林太太也说了,给这个女儿备两千银子的嫁妆,而且我也见过这姑娘,是个沉静人,生的也很端庄。林家的家教也好,兄弟姐妹之间也很友爱。”

石容安从沉思里回神过来才道:“侄儿本是客居,哪里会嫌弃别人家姑娘不好,只是侄儿尚未出孝,此时说亲事难免有些不合。”原来是这回事,方太太微微一笑才道:“你今年也十六了,明年满了孝就十七,到那时再说亲,总要耽搁些时候,还要准备婚事,前后加起来,两三年时候是要的。这样等你成亲时候不就二十出头了?石老爷在世时候,也曾和你方叔父说过,盼着你能早日娶妻。现在和林家说定,悄悄地预备着婚事,等明年你满了孝再让媒人过去,里外里都不耽搁。”

这番话说的石容安满心感激,瞧着方太太道:“婶子的好意侄儿明白,只是…”方太太摇一下手:“什么只是?你方叔父把你带到这边来,这些事就全在我身上,到时说好亲事,寻宅子打家具办婚事全在我身上。我虽然儿子小,没有办过什么婚事,但这些也知道的。再说句想来你不爱听的话,虽则你在我家里,我自问对你并无一毫不好,可在你心里难免觉得是客居,有些束手束脚,到时娶了妻子出去住也当有个家。”

石容安被方太太说出心底的话,那俊脸不由飞红,口也不由有些吃:“侄儿,侄儿,侄儿并无这样意思。”方太太瞧着石容安这害羞模样不由一笑:“我知道你是好孩子,可是呢,你要真心里没有什么想法,就不会这样害羞。”石容安不由啊了一声,方太太已经笑了:“好了,不过和你开句玩笑,说句掏心窝子的话,别说你我,就算是亲生母子,孩子大了总想着要离开娘的庇护往外飞去。你方叔父把你带回来的时候我就晓得,你定不是那种家雀样的孩子。”

石容安的娘去世的早,身边虽有奶娘丫鬟服侍,但这些多是带了些指望服侍的,哪听过像方太太这样的说话,石容安不自觉红了眼眶:“婶子这话,是真心为侄儿打算,侄儿若再不领情心中有别的想头,就是死了也没脸去见自己的爹。婶子既为我想,我就应下。”方太太又是一笑:“你岳母也是平和待人的,他家那位三爷你也见过,比不得别的陌生人家。到时你结了亲要在那边多孝顺。”

方太太说一句,石容安应一声,心中生起的那种陌生感觉,想来就是孺慕之思了,看着方太太面上慈爱笑容,石容安低头一想就跪下道:“婶子对侄儿视如亲生,侄儿已无父母,厚颜想认婶子为义母,只是不晓得婶子能否收孩儿于膝下?”

方太太倒没料到石容安会说这样一句,细想起来这事对自己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石容安已没了父母,就算定了亲娶媳妇还有那么几年,认了这个义子,到时有个什么,他也好出去走动。毕竟一个在自己家住的故交之子和一个义子在外走动是不一样的,想着方太太就满面喜色地扶他起来:“这么一个好儿子,我求还求不来呢,快些起来吧。”

这是答应了,石容安恭恭敬敬地给方太太磕了三个头这才站起来,既认义了,两人之间倒似少了些隔阂。方太太命春柳进去里面告诉方老太太,又让厨房备桌酒席,今日一家子在一起吃晚饭庆贺方太太多了这么个义子。

方老太太听了春柳来报方太太认了石容安为义子,眉微微皱一下:“怎么好好的会想到认义子?”春柳历来口齿伶俐,笑着道:“老太太,今儿太太寻石公子说亲事,说来说去,石公子就说本已无父无母,又在异乡,不如认太太为义母,也好走动。”方老太太抿唇一笑:“不过白问一句,太太要认就认吧。”

说着方老太太叫如秀:“把我箱子里那柄三镶如意拿出来,再配几件衣料,我多个孙儿,也要备份礼。”如秀应了忙忙地开箱子寻出东西让春柳带回去。

春柳拿着东西回去,方太太晓得方老太太肯了,这才让林妈妈传来家里管事的人来见石容安,以后就不再是石公子而是石大爷,又让虎哥儿银姐儿出来和哥哥重新见礼。方太太还不忘让林妈妈拿了根金钗送去林家,表示已经答应这件婚事。忙活了半下午,总算各自重新见礼过,这才坐在一起用晚饭。

今日的晚饭和平日不同,石容安又重新给方老太太磕头,方老太太又额外赏了他几个小金锞子,嘴里还道:“我也没什么好东西,这些你就拿着玩。”石容安起身后方太太又笑着对邱玉兰道:“虽说你们之前也见过了,可这时和原来不同了,也该重新见礼。”

邱玉兰已起身走到石容安面前深深道个万福:“见过表哥。”石容安还礼,邱玉兰已笑着对方太太道:“恭喜舅母得了个好儿子,甥女恰好给舅母做了双鞋,就当做贺礼,舅母千万别嫌轻慢。”

说着小玫已把鞋送上,邱玉兰亲自服侍方太太换上鞋,方太太起身走了两步感觉了一下就赞道:“好,好,玉兰的手艺越来越好了,我盼还盼不来呢,哪会嫌你轻慢。”邱玉兰抿唇一笑,眼不由扫到石容安身上。那日方太太分析过利弊之后,邱玉兰虽心里没芥蒂,但还是不免对石容安多瞧两眼,见石容安举动和原先并无半点分别,不由心中暗道,得配石容安,林六姑娘是个有福气的姑娘。

方家在这城里也没什么亲眷,方老爷也不在家,方太太认义石容安的事自然也没有摆酒请客,但大家还是晓得了风声。四月十八楚大少娶妻,虽说这门媳妇来的尴尬,但楚家还是在亲家的逼迫下大散请帖,本以为来的人不会多,谁晓得接到请帖的几乎家家都来了,不晓得是来贺喜还是想来瞧笑话的。

方太太今日一个人来的,楚家这种地方,没出阁的姑娘还是少来为妙。林太太也来赴宴,却带了林六姑娘而没有带林七姑娘,楚太太迎出来时虽面上带笑,但众人都能瞧见她面上有些尴尬,众人只做不知,齐齐贺喜一声也就被让进花厅坐下喝茶闲聊等着观礼。

林太太和人应酬几句,就见方太太笑吟吟走过来,林太太忙起身相迎:“贵府的好意我已经知道了,今日特把女儿带来,日后过了门,还望你多疼疼她。”说着林太太就示意林六姑娘上前给方太太行礼。

这几日林六姑娘已经晓得自己要嫁石容安,石容安的才不知道,貌林六姑娘还是见过的,并没有多少挑剔的,可是过日子最要紧的财就不晓得石容安有多少,虽说林太太答应了两千银子的嫁妆,方家还会帮衬些,可再帮衬些又能帮衬多少?这几日林六姑娘也在左右徘徊,一霎时想到石容安的容貌又觉得嫁他还是不错,一时又想到总共也就那么点产业,嫁过去就要精打细算过日子又觉得有些不甘心。思量来思量去,也不敢忤逆嫡母,倒让自己瘦了许多,现在听到嫡母唤自己来拜见方太太,晓得这婚事就算成了,身不由己起身对方太太盈盈拜下。

方太太已双手扶起她道:“都是熟络的,不必如此多礼。”虽然这样说,但还是拉着林六姑娘端量来端量去,这才松开一支手从身后跟着的春柳手里拿过一个匣子,里面装了一支钗,方太太笑着道:“前儿送到你家的那支钗和这支恰是一对,今儿一并给了你罢。”

接过这支钗,自己的终身就定了,林六姑娘又觉得心里有些酸,但还是重新行礼:“多谢方太太了。”说着接过了这个匣子。林太太面上也露出喜悦之色:“以后可要多来往才是。”方太太点头:“这是自然。”

旁边有人瞧见不由好奇问道:“这么说你们两家是定下亲事了,可是方太太我记得你儿子还不到六岁,这也太…”方太太淡淡一笑:“不是我儿子,是我义子。他还没出孝,先定下,等出了孝再请人去下定。”

陈太太正好走进来听到这话就笑着接话:“早几日就听说方太太你收了石侄儿做义子,你家既没请客我们也不好上门贺喜,谁晓得一转眼连媳妇都定下了,这叫双喜临门,方太太,今日你定要痛饮几杯才是。”

陈太太这话出口,旁边的太太们纷纷赞同,还要林太太也要跟着痛饮几杯,林太太嫁了个女儿出去心里也是欢喜的,自然赞成。不一时楚太太陪着两个人进来,一进来众人见了她们的打扮,神色不由凝滞一下,已有人悄悄地道:“这是不是就是今日的新亲家?”

、59 嫌弃

这两人进来时候众人心里也有几分猜测,毕竟这城里的人是有数的,大家总有几分脸熟。况且这两人身上虽穿的簇新,但那衣衫一看就不是很合身,那首饰花花簇簇的,要故意显摆出来自己家有多少首饰一样。再说楚太太那一脸不晓得是哭还是笑的神色,众人就更加确定这两人是今日的新亲家了。果然这两人被领到主位上坐下,虽坐下了,楚太太却没有介绍她们的意思,只匆匆说了句就又出外去外头迎客了。

厅内一时沉寂下来,众人的眼都望向那两人,两人中年轻一个有些拘谨,抬眼往这厅上看去,厅上众人都穿着富丽,首饰耀眼。年轻那个只扫了一眼就吓的连忙低头,晓得楚家富,来之前也被叮嘱过,但咋一看这么多的富贵人聚在厅中,还是被吓了一跳。

另一个年纪大些的心也突突跳,但想着今日是自己家侄女嫁到这家来,要是第一天就被人看不起那日子还怎么过?拉一把身边的人就强自镇定堆上笑对众人道:“都是来贺喜的吧,也不晓得各位怎么称呼?我男人姓钟,今儿嫁过来的就是我男人的侄女。”

虽收到帖子,各家只想着来瞧笑话,哪里还记得去瞧新娘子姓什么,听到这里才晓得今日娶进门的人姓钟。想要接话又不知这样的话该怎么接,过了好一会儿才有离的最近的人道:“我们都是来贺喜的,说起来也是沾亲,以后都要多…”只说了一半就又停下,多走动?这样的人原先不过是家里的三等仆妇之流,哪能多走动?

还是有人笑着解围:“还没请教钟太太今儿是来送亲呢还是来做别的?”钟三婶在家时节旁人都只叫声婶子,那些太太奶奶的称呼从没听人叫过。这声钟太太一出口,只觉手脚都不知往哪里放了,竟忘了原先的打算,脸不自觉红了,口也开始吃了,双手摇了摇:“我,我不过是先来瞧瞧这边布置的怎么样,送亲的还在后头呢。这位太太请问怎么称呼?”

说话的人不过是故意戏弄钟三婶,见钟三婶这模样心里暗自得意,果然是上不得台盘的,面上却含笑道:“我夫家也不是什么有名人家,怕贱名污了你的耳朵,还是不说了。”这话说出口,钟三婶又怎不明白这人的故意戏弄之意,脸更加红了,旁边年轻那个有些忍不住了,小声嘀咕道:“我们三婶子的祖母也是这样富人家出来的,不过是嫁到穷人家罢了。你们要看不起人就明说,哪有这样故意戏弄人的?”

先头说话的那个眉已经微微一皱对钟二嫂道:“这话说的奇怪,柳太太不过好好和你们说话,哪里来的戏弄?”钟二嫂的话被堵在喉咙里,瞪着眼不晓得该怎么回答,柳太太已经笑着道:“既然闲话不成,那我们就往别处坐。

”说着就起身往另一边走,周围的人也纷纷离钟家的人远一些。

别说钟二嫂,连钟三婶都在那面色红了又白,眼瞪的再大又如何,人家就摆明不想理你。厅内众人又开始谈笑起来,方太太望着那边孤零零坐着的钟家两个人,眉微微皱一下,自己初出来应酬时候,不也一样遇到过那说不出来的排挤?

林太太心里畅快,正在和陈太太说话回头瞧见方太太这样,附在她耳边道:“初来的生人,难免会受到排挤,这些事总要自己慢慢悟了。再说,钟家这举动虽为他家女儿讨了个公道,可是谁晓得背后是不是有别的?”这种事,虽然人人都爱瞧的,但谁也不愿意落在自己家里,虽然方太太觉得这种事要真多了那么几桩,只怕这在外乱来的少年也要少些。但这话只能在心里讲,万不可说出口,只对林太太笑一笑:“多谢亲家好意了。”

林太太也回以一笑,瞧见汪太太走进来,刚要上前去迎,就听到钟三婶起身叫人:“表姐来了,我在这等了你许久。”汪太太走进来的时候已看见钟家两人坐在哪儿,心念一转就明白是什么意思,听见钟三婶这一叫人就笑道:“路上耽搁了下,这会儿才进来,表妹许久不见可好?”

这表姐表妹的,厅上那些太太的笑早凝固在脸上。钟二嫂已经道:“我早说过我三婶子的祖母是富人家的女儿,只是后来嫁过来,又日子穷了才会这样。可是也不是没听过见过的。”这话让柳太太面色变了,汪太太已经笑道:“诸位或许不知道,我娘家有个三姑婆嫁给一个秀才,这表妹就是她的孙女,我没出阁时候,这表妹也曾和三姑婆来过我家的。”

众人哦了一声,钟三婶努力把心里的不悦咽下去才道:“后边我祖母去世,再说我们也穷的狠了,这才没了多少来往,要不是这回我侄女出阁,我也不会想到来请教表姐。”汪太太笑一笑也道:“亲戚们本就该互相来往着,再说谁家没有草鞋亲?若因那边穷了就不认亲戚,那才真叫笑话呢。”

说完汪太太就笑着看众人,柳太太一张脸早就变黑,钟二嫂不由有些得意,让你们瞧不起人,都在这块住着,谁家祖辈往上数那么几代,没有和这城里的富人家扯不上关系的?再说钟家虽穷,在这附近也是大族。

汪太太已和钟三婶坐下,那些原先起身的人也搭讪着重新坐回去。方太太不由笑道:“汪太太娘家也是积祖的富,竟不晓得还有个嫁去农人家的姑婆。”旁边有个太太听见就道:“这事知道的人还真不多,那姑婆是个庶出,嫁的时候那家也是个举人,本指望举人中了进士就做官夫人的,哪晓得嫁过去不到十年丈夫就没了,苦撑苦熬了这么些年。常

哭诉自己命不好,当初要是嫁个一般富的人家也不用过这么些年的苦日子。”

还有这么一出?陈太太已经道:“刘太太,这些怎么我们都不晓得?”刘太太往那边瞧一眼才压低声音道:“当初我祖母和那位姑婆也能算闺中好友,也接济过几回,这些都是我孩子时候听的,不过我祖母常说,这谁过成什么样的日子,是要自己打算的而不是怪命。”陈太太哦了一声,林太太刚要接话就感到林六姑娘握住自己的手,林太太的眉不由紧皱,回头看着自己的庶女:“你这是怎么了?”

林六姑娘面色煞白,冷汗差不多都要出来了,若汪太太的姑婆是嫡出,就算死了丈夫娘家也会帮她打算的,而不是任由她自己过自己的日子全不照管。想到这林六姑娘的面色更白,自己要嫁的石容安正经说还没有那姑婆嫁的好,石家家产已经没了,要靠的是方家的帮衬,可方家能帮到什么时候?再说方家自己还有儿子,至于自己这位嫡母?林六姑娘盯着她,现在说的好,到时全不照管也属平常。

自己可比不得有些姐妹还有同胞兄弟,自己姨娘可只生了自己这么一个,难道嫁过去后靠着自己嫁妆坐吃山空,甚至后人要嫁到那样庄户人家?林六姑娘越想越害怕,听到嫡母的问话才反应过来自己是在楚家,若嚷出来反会惹的人不悦,忙松开手温顺地道:“女儿只是今日起的早些,又忙着收拾没有用早饭,此时饿了觉得有些头晕。”

陈太太已经一脸了然地笑:“都是这样过来的,我当年啊,也是只记得收拾自己忘记吃早饭,后来也不敢说出来,足足饿了两顿。”方太太已送过碟点心对林六姑娘温和地道:“先垫垫吧,等会儿也就该入席了。”

林六姑娘说了声谢就拿起点心入口,虽然点心入口即化,可是林六姑娘心里没有半分甜蜜而全是苦涩,长的清俊顶什么用?过日子最要紧的是钱财,没了钱财什么都不是。可这样的话林六姑娘不敢说出口,心里只回荡着个念头,怎样才能把这门亲退掉?手一伸,林六姑娘又碰到发上那支钗,心中的苦涩越发浓了,就因这么一支钗就要定了自己的终身吗?

看着那些谈笑风生的太太们,林六姑娘神色渐渐变的黯淡,这些太太里面也有要结亲的儿子,为何不来求自己?让自己嫡母给自己定了那么个孤儿一般的人?

花轿总算到了,众人往厅上观礼,林六姑娘也跟着去,看着新娘林六姑娘不自觉手握成拳,一个庄户女儿还能嫁到这样人家,自己为何就只能嫁给一个孤儿?林太太并不知道林六姑娘的心事,只是和诸位太太们说笑观礼又坐席看戏后

作者有话要说:其实真正聚族而居的庄户人家,反而比那种富贵人家传的时间长。

这两人进来时候众人心里也有几分猜测,毕竟这城里的人是有数的,大家总有几分脸熟。况且这两人身上虽穿的簇新,但那衣衫一看就不是很合身,那首饰花花簇簇的,要故意显摆出来自己家有多少首饰一样。再说楚太太那一脸不晓得是哭还是笑的神色,众人就更加确定这两人是今日的新亲家了。果然这两人被领到主位上坐下,虽坐下了,楚太太却没有介绍她们的意思,只匆匆说了句就又出外去外头迎客了。

厅内一时沉寂下来,众人的眼都望向那两人,两人中年轻一个有些拘谨,抬眼往这厅上看去,厅上众人都穿着富丽,首饰耀眼。年轻那个只扫了一眼就吓的连忙低头,晓得楚家富,来之前也被叮嘱过,但咋一看这么多的富贵人聚在厅中,还是被吓了一跳。

另一个年纪大些的心也突突跳,但想着今日是自己家侄女嫁到这家来,要是第一天就被人看不起那日子还怎么过?拉一把身边的人就强自镇定堆上笑对众人道:“都是来贺喜的吧,也不晓得各位怎么称呼?我男人姓钟,今儿嫁过来的就是我男人的侄女。”

虽收到帖子,各家只想着来瞧笑话,哪里还记得去瞧新娘子姓什么,听到这里才晓得今日娶进门的人姓钟。想要接话又不知这样的话该怎么接,过了好一会儿才有离的最近的人道:“我们都是来贺喜的,说起来也是沾亲,以后都要多…”只说了一半就又停下,多走动?这样的人原先不过是家里的三等仆妇之流,哪能多走动?

还是有人笑着解围:“还没请教钟太太今儿是来送亲呢还是来做别的?”钟三婶在家时节旁人都只叫声婶子,那些太太奶奶的称呼从没听人叫过。这声钟太太一出口,只觉手脚都不知往哪里放了,竟忘了原先的打算,脸不自觉红了,口也开始吃了,双手摇了摇:“我,我不过是先来瞧瞧这边布置的怎么样,送亲的还在后头呢。这位太太请问怎么称呼?”

说话的人不过是故意戏弄钟三婶,见钟三婶这模样心里暗自得意,果然是上不得台盘的,面上却含笑道:“我夫家也不是什么有名人家,怕贱名污了你的耳朵,还是不说了。”这话说出口,钟三婶又怎不明白这人的故意戏弄之意,脸更加红了,旁边年轻那个有些忍不住了,小声嘀咕道:“我们三婶子的祖母也是这样富人家出来的,不过是嫁到穷人家罢了。你们要看不起人就明说,哪有这样故意戏弄人的?”

先头说话的那个眉已经微微一皱对钟二嫂道:“这话说的奇怪,柳太太不过好好和你们说话,哪里来的戏弄?”钟二嫂的话被堵在喉咙里,瞪着眼不晓得该怎么回答,柳太太已经笑着道:“既然闲话不成,那我们就往别处坐。”说着就起身往另一边走,周围的人也纷纷离钟家的人远一些。

别说钟二嫂,连钟三婶都在那面色红了又白,眼瞪的再大又如何,人家就摆明不想理你。厅内众人又开始谈笑起来,方太太望着那边孤零零坐着的钟家两个人,眉微微皱一下,自己初出来应酬时候,不也一样遇到过那说不出来的排挤?

林太太心里畅快,正在和陈太太说话回头瞧见方太太这样,附在她耳边道:“初来的生人,难免会受到排挤,这些事总要自己慢慢悟了。再说,钟家这举动虽为他家女儿讨了个公道,可是谁晓得背后是不是有别的?”这种事,虽然人人都爱瞧的,但谁也不愿意落在自己家里,虽然方太太觉得这种事要真多了那么几桩,只怕这在外乱来的少年也要少些。但这话只能在心里讲,万不可说出口,只对林太太笑一笑:“多谢亲家好意了。”

林太太也回以一笑,瞧见汪太太走进来,刚要上前去迎,就听到钟三婶起身叫人:“表姐来了,我在这等了你许久。”汪太太走进来的时候已看见钟家两人坐在哪儿,心念一转就明白是什么意思,听见钟三婶这一叫人就笑道:“路上耽搁了下,这会儿才进来,表妹许久不见可好?”

这表姐表妹的,厅上那些太太的笑早凝固在脸上。钟二嫂已经道:“我早说过我三婶子的祖母是富人家的女儿,只是后来嫁过来,又日子穷了才会这样。可是也不是没听过见过的。”这话让柳太太面色变了,汪太太已经笑道:“诸位或许不知道,我娘家有个三姑婆嫁给一个秀才,这表妹就是她的孙女,我没出阁时候,这表妹也曾和三姑婆来过我家的。”

众人哦了一声,钟三婶努力把心里的不悦咽下去才道:“后边我祖母去世,再说我们也穷的狠了,这才没了多少来往,要不是这回我侄女出阁,我也不会想到来请教表姐。”汪太太笑一笑也道:“亲戚们本就该互相来往着,再说谁家没有草鞋亲?若因那边穷了就不认亲戚,那才真叫笑话呢。”

说完汪太太就笑着看众人,柳太太一张脸早就变黑,钟二嫂不由有些得意,让你们瞧不起人,都在这块住着,谁家祖辈往上数那么几代,没有和这城里的富人家扯不上关系的?再说钟家虽穷,在这附近也是大族。

汪太太已和钟三婶坐下,那些原先起身的人也搭讪着重新坐回去。方太太不由笑道:“汪太太娘家也是积祖的富,竟不晓得还有个嫁去农人家的姑婆。”旁边有个太太听见就道:“这事知道的人还真不多,那姑婆是个庶出,嫁的时候那家也是个举人,本指望举人中了进士就做官夫人的,哪晓得嫁过去不到十年丈夫就没了,苦撑苦熬了这么些年。常哭诉自己命不好,当初要是嫁个一般富的人家也不用过这么些年的苦日子。”

还有这么一出?陈太太已经道:“刘太太,这些怎么我们都不晓得?”刘太太往那边瞧一眼才压低声音道:“当初我祖母和那位姑婆也能算闺中好友,也接济过几回,这些都是我孩子时候听的,不过我祖母常说,这谁过成什么样的日子,是要自己打算的而不是怪命。”陈太太哦了一声,林太太刚要接话就感到林六姑娘握住自己的手,林太太的眉不由紧皱,回头看着自己的庶女:“你这是怎么了?”

林六姑娘面色煞白,冷汗差不多都要出来了,若汪太太的姑婆是嫡出,就算死了丈夫娘家也会帮她打算的,而不是任由她自己过自己的日子全不照管。想到这林六姑娘的面色更白,自己要嫁的石容安正经说还没有那姑婆嫁的好,石家家产已经没了,要靠的是方家的帮衬,可方家能帮到什么时候?再说方家自己还有儿子,至于自己这位嫡母?林六姑娘盯着她,现在说的好,到时全不照管也属平常。

自己可比不得有些姐妹还有同胞兄弟,自己姨娘可只生了自己这么一个,难道嫁过去后靠着自己嫁妆坐吃山空,甚至后人要嫁到那样庄户人家?林六姑娘越想越害怕,听到嫡母的问话才反应过来自己是在楚家,若嚷出来反会惹的人不悦,忙松开手温顺地道:“女儿只是今日起的早些,又忙着收拾没有用早饭,此时饿了觉得有些头晕。”

陈太太已经一脸了然地笑:“都是这样过来的,我当年啊,也是只记得收拾自己忘记吃早饭,后来也不敢说出来,足足饿了两顿。”方太太已送过碟点心对林六姑娘温和地道:“先垫垫吧,等会儿也就该入席了。”

林六姑娘说了声谢就拿起点心入口,虽然点心入口即化,可是林六姑娘心里没有半分甜蜜而全是苦涩,长的清俊顶什么用?过日子最要紧的是钱财,没了钱财什么都不是。可这样的话林六姑娘不敢说出口,心里只回荡着个念头,怎样才能把这门亲退掉?手一伸,林六姑娘又碰到发上那支钗,心中的苦涩越发浓了,就因这么一支钗就要定了自己的终身吗?

看着那些谈笑风生的太太们,林六姑娘神色渐渐变的黯淡,这些太太里面也有要结亲的儿子,为何不来求自己?让自己嫡母给自己定了那么个孤儿一般的人?

花轿总算到了,众人往厅上观礼,林六姑娘也跟着去,看着新娘林六姑娘不自觉手握成拳,一个庄户女儿还能嫁到这样人家,自己为何就只能嫁给一个孤儿?林太太并不知道林六姑娘的心事,只是和诸位太太们说笑观礼又坐席看戏后就各自告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