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父亲已想到提亲的事,陈大郎便知父亲早有此意,不禁也笑了。他家里家大业大,子侄颇多,何子衿这样出挑的姑娘,即便不是亲戚,也是想给子侄求来做媳妇的。至于何家是否乐意之事,陈家父子颇是自信,根本没往何家可能不乐意的方面想。

话说何家一行,眼瞅重阳将至,且何子衿又揣回大把银子,跟随的人也都有脸面,个个归心似箭,想着早些回家过节。

何老娘也惦记的不行,自从去岁何子衿在斗菊会上出了大风头,便成了碧水县名人。碧水县虽不是啥繁华之地,往日消息亦不甚灵通,但也有几户人家在州府做生意。由于何子衿在碧水县颇具知名度,便有人自发的留意斗菊会的事儿。几乎是斗菊会第二日,何老娘就知道自家丫头又赚了大钱的消息。何老娘欢喜的失眠半宿不说,阿念则是自斗菊会后就天天跟何老娘念叨,“子衿姐姐快回来了吧?也不知道子衿姐姐是不是瘦了。”

何老娘道,“瘦是瘦不了,那丫头出门就是吃香的喝辣的。”去岁何子衿还在什么青云居吃过三两银子的席面儿,何老娘过后很久方知这等丧心病狂之事,心疼至今,生怕何子衿这回又在外头吃三两银子一席的席面儿。辛辛苦苦的养一年的花儿,可不要人还没回来,便把卖花儿银子吃去大半。

阿念很心疼他家子衿姐姐大冷天的出远门,道,“子衿姐姐说外头东西乍一吃好吃,吃久了没家里的饭菜有味道。这几天还尤其冷,也不知子衿姐姐和姑丈的衣裳带足了没?”

沈氏含笑道,“放心吧,都带了冬天的夹衣斗篷,手炉走前我也给他们包上了,带足了竹炭,再不会冷的。”

阿念是个细心的人,道,“要不叫周嬷嬷先备两样姑丈姐姐爱吃的菜。”

阿冽点头帮腔,“买个肘子炖上吧。”

沈氏笑,“肘子是你爱吃的。”她闺女爱吃鱼,丈夫倒是不挑。

何老娘对孙子是百依百顺型,见孙子想吃,且即将有大笔银子入账,何老娘心情大好,立刻道,“不就是肘子么,咱家又不是吃不起,叫周婆子买一对来,明儿炖一个咱们吃。我算着,这两天也就该回来了,另一个等他们父女回来再吃。”

沈氏笑,“买一个现吃就好,再买两尾活鱼养着,养两日没了土腥味儿,正好儿他们也回来了。”

何老娘如今不大管这些琐事了,听沈氏这样说,鱼总比肘子便宜,何老娘笑,“这也好。”

过一时,三姑娘自绣坊回家,碗豆手里还提着一兜子螃蟹,三姑娘笑,“转眼就是重阳,这是绣坊发的。”

何老娘道,“我说怎么回来晚了,唉哟,这可真是太阳从西边儿出来,你李大娘怎地这般大方了?”

三姑娘笑,其实人家李大娘从来不抠儿的好不好,便是三姑娘做绣娘时,逢年过节也有些东西发,只是比不得现在发的东西好罢了。三姑娘并不辩驳,笑道,“这东西放一夜,明儿个就瘦了,倒不如晚上蒸来吃。”

何老娘不喜欢吃螃蟹,觉着太琐碎,念叨一回,“丫头片子也不回来,她倒喜欢吃这硬壳子东西。”

沈氏也爱这一口,只是如今有身孕,不敢吃。阿冽瞧着螃蟹叹气,“要是姐姐在,叫姐姐剔了蟹肉蒸包子才好。”阿冽嫌蟹肉难剔,亦不大吃这个。

唯三姑娘阿念默然一笑,这两位都有一流的吃蟹技巧。

一家子漫无边际的说着话,螃蟹还没蒸好,就听外头小麦一声欢喜非常的高呼,“大爷大姑娘回来啦!”

何老娘刚起身要出去接,何恭已带着何子衿进屋来,何老娘欢喜的就甭提了,只是还没等她老人家表示下对儿孙的牵挂,阿念阿冽已腿快的跑上前,阿念拉着他家子衿姐姐的手,十分心疼,“姐姐果然瘦了。”

何老娘翻个白眼,一屁股坐了回去,先瞧过儿子,又细看她家丫头片子,嘟囔,“就你眼神好,哪里瘦了,跟走前一个样。”

何恭何子衿父女两个给何老娘请了安,沈氏三姑娘也过来了,沈氏仔细后打量着丈夫女儿,拉了女儿到跟前,看闺女笑嘻嘻的样子,也放下心来,笑,“刚刚还念叨你们呢,这可真是说曹操曹操到了。”

余嬷嬷捧上茶,何恭接了一盏,何子衿也渴了,笑饮了半盏,道,“这会儿天短,赶不了多少路天就黑了。我跟爹爹昨天一大早就往回赶,还走了两天。”

三姑娘见何老娘眼神儿一直往何子衿这儿瞟,笑道,“姑祖母可是惦记妹妹,刚还说买肘子回来给妹妹预备着呢。”

何老娘咳一声,移开眼,“我那是买回来给我乖孙吃的,哪个想丫头片子?”养了一家子话痨,个个都争着跟她家丫头片子说话,难道就不知道让她老人家一个先么!何老娘颇为有一屋子没眼力的儿孙烦恼!

沈氏对闺女以笑示意,三姑娘拉何子衿坐何老娘身边儿,何子衿搂着何老娘啾啾亲两下,笑,“祖母,你不想我,我可想你。”

何老娘连忙擦脸,嘴咧成个瓢,还道,“唉呀,真是疯了,越大越不像话。”摸摸她家丫头片子的小手,再摸摸小脸儿,笑眯眯问,“脸有些凉,是不是冷了?饿不饿?今天你三姐姐绣坊里发了螃蟹,我叫厨房蒸上了,你不是最爱吃那东西么。”真有口福,一回来就赶个正着。何老娘很是关怀了自家丫头片子一阵,刚想问问斗菊会上的收成,就听阿冽道,“阿文哥,你什么时候来的?”

胡文郁闷,“我跟何叔表妹一道进来的,难不成你现在才看见我?”怪道这半日没人理他,只他家三妹妹送了他几个安抚的小眼神儿。想他胡公子素来也是颇具光芒的人,怎知今日竟自发隐形了。

阿冽哈哈大笑,“没注意没注意。”跳过去给胡文倒茶吃,胡文不过玩笑一句,笑拦了他,“阿冽不用忙,我不渴。我是在外头看见何叔表妹坐着的马车,知道他们回来,过来一道蹭饭的。”

何老娘今日欢喜,笑对余嬷嬷道,“咱家那好酒烫上一壶。”

胡文跟何恭打听,“何叔这一路还顺利吧?我在外头听说这回是芙蓉坊得了头筹,芙蓉坊可不就是来找过表妹的大商家么,说王爷都夸表妹这花儿养的好呢。”

何恭笑,“不是王爷,是小王爷,听说是代蜀王就藩,我也没见着。不过,我们到州府那日,正赶上小王爷就藩,那仪仗气派的很。”

何子衿嘴快的说,“比上次天使来咱们县可气派多了。”

何老娘深觉不可思议,“比那个还气派!”唉呀,那得是多气派呀,想像不出来啦~

大家就开始懂不懂的说起小王爷来。

一时,何恭何子衿都各回房去洗漱了,沈氏与何恭回了主院,何子衿去自己屋,阿念也跟了去,一面巴啦巴啦的跟他家子衿姐姐说话,“等过两年,我陪子衿姐姐一道去州府,你一走,我很不放心。”

何子衿看她屋里收拾的颇是干净,几盆菊花开的也好,随口道,“有什么不放心的,又不是出远门。”

阿念道,“就是不放心呗。”他也说不上有什么不放心,不过就是觉着自己陪子衿姐姐更好。话说这个结论也不知阿念是如何得出来的。

丸子送来温水,何子衿洗过手脸,夸丸子,“屋子收拾的好,花儿也没忘了替我照顾。”

丸子笑,“屋子是我收拾的,花儿都是念少爷在打理。”

何子衿摸摸阿念的头,阿念有些不乐意的拉下他家子衿姐姐的手道,“拉手就行了。”摸头什么的,好像在对着小孩子。想了想,阿念道,“摸脸也成。”

老鬼都要替阿念脸红一下,这是上赶着要人家姑娘占他便宜么?何子衿笑眯眯地摸摸阿念的脸,感叹,“越来越俊啦。”

阿念很认真地表示,“子衿姐姐才叫俊呢。”在他心里,他家子衿姐姐是第一俊,他勉强算第二俊。

何子衿笑,“这叫弟弟眼里出西施么?”

阿念想到这话原句,不禁小小羞窘,唉呀,子衿姐姐不会是看上我了吧?要是子衿姐姐真看上我了,可怎么办呀?子衿姐姐对我这么好,她要看上我,我要不要从了她呀?阿念胡思乱想的烦恼着,一拉子衿姐姐的手,“该去吃饭了。”

何家人口少,亦不似大户人家规矩繁琐,吃饭素来是团团坐一桌的。今朝何恭何子衿回家,又有胡文上门,不必吩咐周婆子也多烧了几样好菜,算是接风洗尘酒啦。

因是吃螃蟹,何子衿也喝了两盏黄酒,她其实酒量不错,只是有个毛病,一喝酒就犯困,待用过晚饭,胡文起身告辞。何子衿就开始打呵欠,沈氏笑,“赶了两天路,也累了,先去睡吧。”

何老娘很是惦记斗菊会上的收成问题,早想问的,只是先前碍于胡文在畔不好问,如今见丫头片子都困的眼睛发直,儿子面上亦有倦色,便打发各人自去歇了,心下自我安慰,反正银子又不会长腿跑掉。阿冽走前又去瞧了他家子衿姐姐一回,啰哩啰嗦的吩咐丸子备好夜里喝的水,才走了。

何老娘心下琢磨着置地的事,后半夜才迷迷糊糊的睡去,第二日天还没亮就精神奕奕的起了,何子衿反是起的有些迟。何老娘暗道,这丫头不会是不想交银子吧?

何子衿交银子交得挺俐落,不过,按去岁规矩,只给了何老娘一半,另一半给她娘,何老娘倒也没说啥,欢欢喜喜的点过银票后道,“放心吧,我着人打听好了,都是上等好田,地契也写你的名儿。”省得丫头乱花。

何子衿这个倒不担心,只是在去她爹书房瞧绿菊后,何子衿险把银票再抢回来,她孝敬她爹的两盆绿菊,竟然不见了!换了两盆红灿灿的墨荷!何子衿一问才知道,斗菊会后有人来家里买菊花,出价太高,何老娘趁父女两个不在家,沈氏又不好与她争执这个,何老娘便做主把两盆绿菊给卖了!

何子衿找何老娘说理,“我是特意孝敬我爹的!”

何老娘道,“咱家花儿有的是,你有孝心就是了,你爹不挑这个,我倒觉着红的好,多喜庆。”

何恭素来好脾气,担心祖孙两个为这个争执,笑呵呵地,“是啊,一样的。”

何子衿哼哼两声,气鼓鼓的不爽~何老娘道,“我这也是没法子,赵财主非要买,说要孝敬宫里娘娘的,你说,咱家敢不卖么?”

何子衿道,“你听他瞎吹牛,咱家到帝都路上得走一个月,他现在买了花儿,能重阳前送到?难不成叫他家娘娘重阳后再赏菊花?”

“唉,这么较真干嘛,有这冤大头想买,就叫他买呗。这东西不当吃不当喝的,卖了银子,还能多给你置几亩地。”何老娘还有些后悔何子衿送朝云道长那两盆绿菊呢,早知道这花儿今年更值钱,断不能让丫头片子拿这金贵玩意儿送人的。

银票到手,何老娘也就不理何子衿了,反正花儿她都卖了,爱气就气呗。何老娘转身同沈氏商量起置地的事儿来。

第163章 真值

何子衿一回家,家里便热闹了。因是节下,重阳节礼什么的阿念阿冽已经利用课余时间送的差不多了,何恭既回来了,还得去走动一下亲戚族人家。何子衿就在家里发一发各人的礼物,何老娘继去岁的俩大金镯后,得了一对鹊登梅的金钗。何老娘一见金子就有些控制不住的两眼放光,金簪她是有的,不过就是一圆头簪,无甚花样,自比不得何子衿买的这对精巧。何老娘笑呵呵的责怪,“又乱花钱,叫你爹跟你去,是去错了,我看他也管不了你。等下回我跟你去!”手上却是爱不释手的看了好几遍,道,“这鹊登梅的样式,以前见卖花样子的卖过,金钗我还是头一回见。”何家说来也是小富之家,何老娘银首饰是有几样的,金的就有限了,如今瞧着实在欢喜,又实在心疼,道,“这得顶好几亩田了吧。”

何子衿道,“你偷着卖我爹的花儿,得多少亩地?”

“不过日子的丫头,那还不是给你置的。”何老娘有一样好处,她是个分明的人,何子衿赚的银子,置的是就是何子衿的。老太太欢欢喜喜的把金钗收了,对何子衿道,“以后别往回买衣裳料子了,家里又有衣裳穿,买那些也是放着,有了银子,不如多置几亩地。”也不知怎么这般臭美脾气,只要出门定要买许多料子回来。当然,料子都是好料子,何老娘自己瞧着也喜欢,只是,她老人家舍不得。

何子衿想,这老太太对土地得有多深的感情哪。其实,在这年头,置地也是不错投资,何子衿笑,“衣料又放不坏,祖母嫌料子多,我正打算做个十身八身呢。”

何老娘一听险些炸了,瞪大眼睛,捂着心口道,“你干脆啃了我的骨头算了,十身八身!日子还过不过了!”

何子衿笑,“要不,咱俩先一人做一身新的?”

“等年下再做。”何老娘早有计划,她自认不是那种抠儿人,这些年日子越发好,过年啥的,做件新衣倒不是不可以。

何子衿笑嘻嘻地,“祖母不做,我做两身。”

何老娘立刻道,“美不死你,谁说我不做的!”

“那咱俩一人一身。”何子衿说着就把这事儿定了,又跟沈氏道,“娘,你跟三姐姐也裁身新的,不然,别人得说祖母光顾着自己穿新衣,只给媳妇穿旧的。”瞅着何老娘道,“万一叫人以为祖母你刻薄娘家侄孙女也不好,是不是?”

何子衿上前,将一对金灿灿的崭新金钗给何老娘插头上,余嬷嬷立刻奉上靶镜。何老娘瞧着镜子,哪里还气得起来,笑骂,“哪天闲了,我非撕了你这张嘴。”

沈氏笑,“这一回来就疯疯颠颠的。”

何老娘对镜臭美了一回,笑,“算了算了,一人一身新的,反正入冬也没什么事,做做针线也好。”

沈氏笑,“我倒不用做,这么大着肚子,穿以前的衣裳就成。”

何老娘倒是很满意沈氏的懂事,是啊,做媳妇的,可不就得这样,吃在后干在前,更不能闹吃闹穿,得知道节俭,才是过日子的好手。不过,因先前何子衿说她“光顾着自己穿新衣,只给媳妇穿旧的”,何老娘粉儿大方的对沈氏道,“现在不做,料子也给你,等生了再做一样的。”

沈氏笑应一声是,奉承何老娘,“我出门见后邻柱儿嫂子,春夏秋冬的就是那身靛蓝衣裳,都洗的发白了,母亲总给我好料子,我存着,以后给子衿攒着。”

何老娘给沈氏拍得舒畅,又听沈氏说存着料子给她家丫头片子,何老娘笑眯眯的满意至极,心下舒泰的夸沈氏,“这才是咱家的家风。”叹气,指着何子衿道,“也不知这丫头像谁,成日间大手大脚的。”

沈氏笑,“她自小跟着母亲,自是像母亲的。就如同母亲有了好东西总是给我,这丫头手里有了银子就要给家里置些东西。”

何老娘给沈氏这**汤灌的只会咧着嘴笑了,尤其现在何子衿在碧水县很有些名声,也算小有出息,何老娘嘴上不说,心里是粉儿得意粉儿得意的,早认定丫头片子是像自己才这般能干。如今能得到丫头片子娘的承认,自是再好不过。

祖孙三个说了些做衣裳的话,又拟定了重阳的菜单,何子衿道,“怎么学里还没放假呢?”

沈氏笑,“今天再上一天就放假了,重阳又不是什么大节,放三天也够了。”学费要那些银子,要沈氏说,一天不放才够本儿呢。

何老娘接过余嬷嬷送上的茶,直接说出了沈氏的心声,“一年三十两的束脩,亏得咱家祖上还有些田产,不然寻常人家哪里上得起!这学里也是,放什么假,放一天咱就白交一天的银子。要我说,一天都不用放!”

何子衿:…

要不说何老娘沈氏这对婆媳,说来还真有些婆媳缘法哩~

何子衿回来后的第三天,重阳节的正日子,陈姑丈与陈大郎才回了碧水县。所以说,当财主也不容易啊,大过节的也不得歇。

陈姑丈洗漱后略略同陈姑妈说了些宁家的事,陈姑妈道,“这回我没去,倒是恭儿知道我惦记着,过来跟我说咱们阿囡都好。子衿还见着阿囡了。”

陈姑丈笑,“这倒是,节下事多,我去了也没空见一见阿囡。”

大节下的,陈姑妈心下一叹,没再多说。她每次见着何子衿何冽姐弟都会想自己闺女,倘不是这老狗贪图富贵,闺女如今也儿女成群了。

何家一大家子团团围坐,自进了九月何老娘这屋里的盆栽投设就换了菊花,此时屋里花香饭菜香混合,何老娘笑呵呵看着儿子给自己斟酒,笑,“你爹以前就说,螃蟹性寒,吃螃蟹就是得喝些黄酒才好。”

阿念给他家子衿姐姐倒了一盏,何子衿笑着逗他,“阿念,来,咱俩先干一杯。”

阿念立刻来了精神,知道他家子衿姐姐酒量不咋地,很体贴地举杯,“我干了,姐姐随意。”

阿冽在一畔叫,“唉呀,我们还没喝呢,你俩倒先喝起来了!”

何老娘笑眯眯地,“阿冽也喝点,这酒不醉人。”

阿冽闹着跟阿念干了一个,大家就笑哄哄的开始吃螃蟹了。唯沈氏不敢吃,夹了一片酸菜鱼,很觉开胃。何子衿道,“娘,你现在还是爱吃酸哪?”

沈氏笑,“这也没准儿,昨儿你烧的红焖羊肉,我吃着也好。”

何老娘道,“多吃酸的好。”

何子衿道,“酸儿辣女,这酸菜鱼又酸又辣,娘你爱吃酸菜鱼,说不定是龙凤胎。”

这话何老娘爱听,何老娘笨笨的掰开个蟹壳,顾不得吃螃蟹,连声道,“说的对说的对,咱家就不嫌孩子多。”她老人家当然是盼孙子啦,不过,已经有了长孙,何老娘盼孙子的心情就不那么迫切啦。何况,事实证明,她养孙女一样养的很好。所以,要是儿媳妇再给她生个孙女,她也不嫌弃啦~当然,龙凤胎最好!

三姑娘剔出一碟子蟹黄蟹肉给何老娘放跟前,何老娘认真觉着,生个孙女是不赖。

因为三姑娘明年就要出嫁,往时都是沈氏坐何老娘右下首,这次就让三姑娘坐的。三姑娘是极会照顾人,这次螃蟹宴后,何老娘都说,“以前你们说螃蟹好吃,我也没觉着好吃在哪儿,就一硬壳子,还怪贵的,不如称二斤羊肉划算,这回才觉出滋味儿来。”

何恭笑,“娘喜欢,明儿个再买。”

何老娘想了想,又觉着太奢靡,何恭笑,“螃蟹是节气东西,也就吃这几天,说来不比羊肉贵。”

儿子这样说了,何老娘道,“也成。”她老人家还很有想法,“买几个蒸了吃,剩下的叫丫头做蟹黄包子,也好吃。叫阿冽阿念上学带几个,也方便带。”

何子衿笑,“等过几天,做一回酱螃蟹,配米饭最好。”

“螃蟹还能酱了吃?”何老娘就知道蒸一蒸醮姜醋,还有,蒸蟹黄包也不赖,酱着吃就不知道了。

何子衿道,“当然能啦,咱家秋油做的好,酱起来才好吃。还有人喜欢吃醉蟹,我觉着酱螃蟹最好,下饭。”

何老娘觉着,她家丫头上辈子兴许真是天上厨子投的胎哪~

中午吃过螃蟹,晚上还有水果。

这个季节,便是有水果,也多是自家窖藏的苹果梨子桔子之类易于保存的水果了。何家这回吃的却不凡,一样是葡萄,一样是西瓜。

葡萄西瓜并不算稀罕的水果,不过重阳就不多见了。这两样水果是宁家给的,何老娘原还舍不得吃,何子衿劝她说,“这东西得是用特别的法子才能存到这会儿,咱家又没那些法子,现在不吃,过几天就坏了,岂不糟蹋。”

何老娘这才同意吃了。

何子衿还从州府买了两筐柚子回来,何老娘对柚子并不陌生,问何子衿,“大老远的,买这做什么?吃起来总带着酸头儿,不跟桔子,没人种这个。”何老娘对柚子没啥兴趣,听何子衿说并不贵,这才没念叨。

何子衿爱吃柚子,沈氏觉着味儿也不赖,母女两个一顿就能吃一个。何子衿来了兴致,还能做柚子茶。何老娘倒不是多喜欢柚子茶,她主要是觉着这种吃法儿好,不浪费。何老娘再三感叹,“丫头片子也知道持家啦。”

连皮一块儿吃,这钱花的,真值!

第164章 泪光

过了重阳节,何子衿早上跟着阿念阿冽一道去山上,两个男孩子上学,何子衿去道观。

何子衿一到朝云观,连观里的小道士都是欢喜又欢迎,先接了何子衿身上的小背篓,笑道,“师傅念叨师妹好几日,算着师妹就该过来了,我带师妹过去。”因何子衿常来朝云观,她又自发的喊朝云道长为师傅,于是,虽没拜师,观里的小道士便自发叫她师妹了。

何子衿笑,“唉呀,师傅这能掐会算的本领越发精进了。”

小道士一乐,悄悄同何子衿道,“今早山下送来鲜藕。”

何子衿笑,“闻道师兄,你就是我的知音啊。”这位小道士法名闻道,年岁不大,为人机伶,很是能干,观里出出入入的杂事都归他管,算是朝云观总管。何子衿来的时候,他还喜欢客串下知客,跟何子衿关系不赖。

闻道眉眼弯弯,笑眯眯的同何子衿说话,直到朝云道长院门,目送何子衿进去,方转身去干别事,引得其他师兄弟很不满。尤其知客闻法,狠剜闻道一眼,“我才是观里的知客!你要喜欢做知客,以后这活儿归你干!”

闻道笑,“那倒不必,我招待何家师妹就好,其余人还归你。”

闻法给他这无耻的说辞险噎个好歹,难道他不想招待何家师妹吗?成天一观的中青老年男道士,能有这么个小师妹隔三差五的过来,难道他不想多跟小师妹说几句话么?这死闻道,这么无耻的话竟然能说出口,搁他,他就说不出口,于是,总是给死闻道抢差使。何家师妹多好啊,人和气不说,还生得这般漂亮,许多女孩子只有这其中一样优点,难得何家师妹既漂亮又和气。

他倒不是对何子衿有啥想法,只是,爱美之心人皆有知,谁不愿多看两眼漂亮小师妹啊!

这可恶的闻道!

闻法小道士再次于内心深处恶狠狠的问候了闻道小道士的父母及祖宗若干人。

何子衿十来天没来朝云观,朝云道长见她来挺开心,还调侃一句,“哟,何财主来啦。”

何子衿先将手里的瓷罐放下,装模作样的抱拳一揖,假假谦道,“好说好说,神君客气。”朝云道长喊她财主,她就叫朝云道长神君,引得朝云道长一乐。

何子衿过去坐下,见自己送的两盆绿菊在花几上开的正欢,顿时心下大慰,与朝云道长道,“我也送了我爹两盆,结果我跟我爹去州府,祖母就把花儿偷着卖了。”

朝云道长大笑,“令祖母是个实诚人。”

何子衿也只是嘴上抱怨两句,没觉着怎么着,花儿她年年养,之所以控制数量不过是想物以稀为贵,何老娘卖的价钱不低,她又多了百多亩地。

朝云道长这屋子很暖和,何子衿四下瞅瞅,没看见炭盆之类,问,“师傅,你生火了吗?”

“嗯,山上冷的早些。”

何子衿道,“我没见炭盆哪。”

朝云道长道,“是地龙。”

何子衿瞬间觉着她家道长师傅高大上起来,地龙这种东西,就是上辈子她也是只闻其名,到底是个什么一直没闹清,此时,何子衿连忙请教,“地龙是啥?”

朝云道长道,“跟火炕差不多。”

何子衿道,“差好多好不好,我家里也有炕,烧炕也暖和,就是屋里有些烟火味儿,你这屋没烟火味儿,也干净。”

朝云道长笑,“当初改建可是花了大价钱,害我紧巴巴好几年。”

“不过倒是适合师傅你,你不是容易咳嗽么。”何子衿指了指桌上的瓷罐,道,“这是我做的柚子茶,冬天喝最好,柚子就有润津止咳的功效,师傅你放着喝。”

朝云道长笑,“碧水县我没见过有卖柚子的,想是从州府带回来的。”

“嗯,我也是头一遭见呢。去年我在州府没多逛,也没见着柚子,这回见着了,我买了两筐,可惜也没几个,想多买,又怕存不住。”

朝云道长眉心微动,唤小道士闻空送些热水进来,冲了两盏柚子茶,浅尝一口方道,“你头一遭见就会用来做茶了?”

何子衿一时哑口,朝云道长笑问,“你是看了我那本茶饮集么?”

何子衿真没看过什么茶饮集,她,她会做柚子茶,是因为上辈子就会做呀~何子衿并没有张口应下自己看过什么茶饮集,只是端起雪白瓷盏来喝茶,定一定心神道,“不是啊,是我以前看的书上的记录。”老家伙用不用得着这么敏锐。

朝云道长并未追根究底,慢调斯理道,“柚子要存放的久,在外皮上涂一层薄蜡就可以。”

何子衿脑中一亮,是啊,上辈子她做柚子茶,就是因为柚子皮上有蜡层,还要用盐洗洗洗呢。何子衿两只眼睛盯着朝云道长瞧个没完,朝云道长问她,“怎么了?”

“师傅真是学识广博。”何子衿问,“那像葡萄西瓜,有没有好的保存方法?”

房间里弥漫着柚子特有的清香,朝云道长声音舒缓,“凡是鲜果存放,无非就是仓窖密封,仓窖的话,北面儿多是挖地窖,南面儿盖仓库。密封多是沙泥蜡封,还有,存放的地方要冷一些,但也不能太冷。大部分脱不了这些法子。”

何子衿点头,朝云道长的确是很有学识啊,啥都懂一些。

朝云道长笑问,“这次斗菊会可热闹?”

“有芙蓉坊安排,我没去斗菊会。”何子衿眉飞色舞,“不过这回是真的看了回大热闹。”接着把说了八百遍的蜀王家的小王爷就藩的事又同朝云道长说了一遍,何子衿再三道,“去年我跟三姐姐见总督出行就以为够气派了,唉呀,跟藩王没的比。”

朝云道长笑,“这是自然,真个大惊小怪。”

何子衿强调,“得亲眼见才能明白那气派。”

朝云道长看不上这个,笑她,“看这没出息的样儿,这不过是藩王仪仗,要是哪天去帝都见着圣驾,你还不得厥过去啊。”

“我就说说那气派,哪里就厥过去了!”何子衿颇是不服气,义正严辞,“这就跟人们爱逛庙会一个理,谁不稀罕个热闹呢。我就不信要是皇上出来没人看,肯定看的人更多。不要说我这样的凡夫俗子爱看,刘邦不是也爱看!”

朝云道长险笑喷。

朝云道长为什么喜欢何子衿来呀,这丫头说话有意思,特能逗人开心。朝云道长住这山上道观,本就人烟稀少,虽有人来打卦问卜,也有一观大小道士,可没一个像何子衿这样说话有趣啊。尤其清净久了,有个人来说说话挺好的。

中午吃了凉拌鲜藕,何子衿下午抄了会儿书,傍晚阿念来接她时,朝云道长又送她两根嫩藕,让她带回去给家里尝尝。阿念把自己书包放背篓里一并背起来,拉着他家子衿姐姐的手与朝云道长告辞。

待两人走了,闻道在一畔道,“阿念小小年纪就这样可靠,每次都是他来接何家师妹。”

朝云道长淡淡一笑,论及殷勤妥帖,实乃父子一脉相承。

何子衿跟着阿念下山,还有些担心,一直问,“沉不沉?”

“这么点儿东西,有什么沉的。”阿念粉儿有男孩子汉气概,在子衿姐姐面前,累也得咬牙撑着啊。

何子衿道,“你正长个子呢,别压得不长了。”

阿念郁闷,“昨儿刚夸我腿长,你变得可真快。”他很矮么,比子衿姐姐小两岁,也矮不了多少吧。

何子衿偷笑,“我昨天是说你身材比例好,腿长,穿衣裳好看。”

阿念唇角微翘,“等过两年,我就比你高了。”

两人说着话,就到了学里。这年头儿下午只上一个时辰的课便可放学,但由于阿冽光荣的加入了班里蹴鞠队,今天轮到丁班练蹴鞠,何子衿阿念待他练完蹴鞠一并回家。

何子衿还是在书院建好后第一次来,何家是碧水县的老住家,何子衿自幼在碧水县长大,书院里认识的人也有几个,像冯煊冯熠也在等同在蹴鞠队的冯炎,冯煊见着何子衿忙打招呼,“何家妹妹,你来了。”

何子衿笑,“是。阿冽阿炎得踢到什么时候?”说着瞧一眼球场,当即大开眼界,这球场与前世可是大有不同。关键是球门,就一个球门,其形式是这样的,球场中央竖立两根高三丈的球杆,上部的球门直径约一尺。所以,球门是在半空的,而且就是个直径约一尺的小门。何子衿当即便道,“这球门好小啊,怎么踢的进去?”

冯煊笑,“妹妹说的是风流眼吧。”

靠,原来人家球门不叫球门,叫风流眼。好在何子衿脸皮够厚,点头,“是啊,这么难踢。”唉哟,看她弟弟跑的多带劲啊~

冯煊道,“丁班年纪都小,是踢的不大行,多练练就好。”

阿念道,“煊弟,我先带姐姐去师娘那里说话,一会儿阿冽他们练完,你来叫我们一声。”

冯煊笑,“也好。”

何子衿对蹴鞠运动也没什么兴趣,看了会儿就跟阿念走了,还问,“阿念,你在哪儿上课,带我去瞧瞧。”

阿念立刻带他家子衿姐姐去教室,阿念由于个子矮功课好,正在头排中间,一个教室二十来号人,桌椅收拾的整齐干净,还有几个学生在教室里用功,何子衿没好多看,忙同阿念去雷先生那里。何子衿不用问也知道雷先生是教阿念功课的先生,阿念道,“雷先生在讲四书,对我很照顾,师娘也在这儿,还有个小师妹。书院里男孩子多,省得他们唐突了姐姐,姐姐到师娘那里坐一坐,我正好也要跟先生请教功课。”

何子衿笑,“也好。”

书院里自有各位先生住宿之所,小小一所青砖黛瓦三合院,山中不缺花木,这院子也收拾的极为整齐。何子衿有天生的外交才能,何况她在碧水县也算小小名人一个,进了屋,先微身一礼,雷太太忙拉何子衿起身,笑,“早听过姑娘的名声,真是闻名不如见面,怪道能养出那样好的花儿来,人也这般钟灵毓秀。”

何子衿笑谦,“师娘过奖,我也不过是运道好些,养花弄草,玩笑罢了。家父常说世间百行百业,唯传道授业,方是功德大道。”又道,“我小名儿子衿,师娘叫我名字就是。”见雷太太身边儿一个与阿念年纪相仿的小姑娘,遂笑问,“这是师妹吧?”

雷姑娘笑唤一声,“何姐姐。”

何子衿笑赞,“怪道人家都说,一见妹妹这浑身气度,我才明白这四字含义。”

何子衿把雷家上下赞个遍,好话谁不爱听,雷先生都笑,“跟你师娘师妹说说话儿吧,晚上在家里用饭。”这年头,师生关系是极亲近的,何况阿念这种功课一流的好学生。他都能把子衿姐姐带来,就说明跟雷先生关系不差。

何子衿笑,“先生赐饭,不敢相辞,只是一会儿我们还得下山,怕回去晚了令父母牵挂。今天我来认认门儿,以后少不得常来打扰先生师娘的。”

雷先生一笑,不再勉强,叫了阿念去书房说功课。

何子衿与雷太太雷姑娘说话。何子衿先把背篓里的一段藕送给雷太太,笑,“藕不比别的,现挖现吃才有滋味儿。这是早上挖的,也还新鲜,一点吃食,师娘要与我客气,就是把我当外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