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笑道,“老人家就好个面子,这不是看你做诰命眼馋么。”

“其实,就是有些俸禄,别的上头也没啥,诰命又不管事儿,就是个名头儿。”

“这真是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咱家现在虽不富,也不是缺钱的人家,这不是就缺体面吗。”沈氏也挺想做诰命的啊,摸着自家闺女的小肥手道,“你祖母虽有些酸,话是不错的,你就是个有福的。”觉着自家闺女有福,沈氏又道,“也旺夫。”

何子衿笑道,“这也是赶得巧,当初阿念去沙河县,我想着兴许没啥事,就没料到真能遇到山匪流寇。”

沈氏也说,“天生有这运道。”

何子衿道,“先时听说北靖关也有些动静,不知阿涵哥和阿节有没有立下战功来。”

以往沈氏对武将不大了解,但自从来了这北昌府,更兼何涵姚节都是武官,沈氏地武官一道颇有些感慨,“说来这打仗升官,可比文官按资历升官来得快。”

何子衿笑,“武官打仗都是把脑袋别裤腰上的营生,升官是快,可死在战场上的也多了去呢。”

沈氏一叹,“这倒是。”

何子衿又跟她娘说了想办女学的事,沈氏道,“前儿倒是听阿曦过来叽叽喳喳说了好半日,也没听太明白,咱们在帝都也没听说过有女学呢。这女学到底是个什么说法儿?”

何子衿就大致同她娘介绍了一回,道,“宅子我已经请杨经纪帮着找了,就是女先生不好寻。”

沈氏笑道,“这北昌府的事,我比你熟,寻女先生的事儿,经纪就不成了,问一问牙婆,她们定晓得的。”沈氏毕竟在北昌府五六年了,也买过丫头小子,对北昌府的牙婆也比较熟,给闺女介绍了个口碑不错的梅牙婆。

这里要说一下,牙婆在这个年代并不是指人贩子啥的,当然,牙婆也司奴婢买卖,但这种买卖是要官府登记的,合法的情形下的买卖。牙婆手里的奴婢,得是来历清白的,像那种偷人家孩子拐人家妇女,这种是人贩子,与牙婆是两码事。同时,牙婆一般还兼着工作介绍、牵桥搭线啥的事,反正,做牙婆的,一般消息灵通胜于常人的。

牙婆的事好说,沈氏就担心她闺女这请一大堆人来,万一女学办不起来,岂不是白花银子也没面子么。

何子衿道,“反正咱家有阿曦,就是没人来,我就留着女先生培养阿曦了。”说着,不禁道,“咱家里女孩子太少了。”

沈氏道,“谁说不是呢。尽是生儿子的,每回一吃饭,一堆小子,就阿曦一个丫头。要不我说阿幸这胎,生个小闺女才好。”

“他们是头一胎,生什么都好,要是生闺女,咱家正缺闺女,要是生儿子,长子以后早些顶门立户,亦是好的。”何子衿又问弟妹近来吃食上可好,沈氏笑,“就是刚诊出有身子闹了那一个多月,如今没事了,这有了身子,她吃荤吃的倒比以前多了些。”悄悄同闺女道,“就是肉皮儿不如以前细致,看阿幸的模样,很有些担心哪。”

何子衿笑,“等生了孩子就好了。我先时怀双胞胎时也是,脸上起了好些斑。”

“是啊,我也跟她说过,她头一回有身子,心里没底罢了。”沈氏笑道,“年轻的小媳妇,都这样,待多生几个就知道了。”

好吧,虽然前世生活在一胎光荣的国度,但入乡随俗,今生的何子衿表示,这年头,人们又不避孕,女人生孩子,一个的真正少,像江仁他娘江太太那样的,那是生江仁时伤了身子,一辈子只江仁一个,说起来都是极遗憾有些对不住夫家的。在这个年代,生三四五个是比较常见的,所以,她娘才会说多生几个就知道的话。

何子衿在娘家吃过午饭方回的自家,打发五喜去寻梅牙婆,让梅牙婆有空过来说话。梅牙婆来得飞快,何子衿原还以为得明后天呢,五喜过去的时候,正赶上梅牙婆在家,一听说同知太太找,梅牙婆当即就跟着五喜过来了。

何子衿让梅牙婆坐下说话,丫环上了茶,梅牙婆连声道,“哪敢劳烦这位妹妹。”双手接了茶,笑道,“早听说安人到了府城,我们这样人,就是有心过来给安人请安,也不敢冒昧过来。安人有事,只管吩咐。”一句话就可知这梅牙婆消息灵通,何子衿这做安人才没些日子,这位牙婆就晓得了。

何子衿笑道,“你们成天事忙,倘没事,也不好耽搁你生意。”就把想寻几个女先生的话同梅牙婆说了,何子衿道,“教书通史的,懂琴棋书画的,教规矩的,会算学的,再有,如果有会功夫的女先生,也帮我找几个来。我要最好的,介绍成一个,十两银子的辛苦钱,如何?”

梅牙婆听前头,就知道这活儿不太好干,可听到后头,介绍成一个就有十两银子的辛苦钱,不禁心下欢喜,笑道,“安人看得上我梅婆子,岂敢不效力。”

梅牙婆想了想,道,“我心里已是有几个人选,只是暂不知她们的意思,待我去问一问她们,再来回过安人。”

何子衿道,“还有一样,你也知道我是用来教女孩儿的,勿必人品要好,身家清白。”

梅牙婆连声称是,道,“安人只管放心,倘有半点儿不妥,我必不敢将人往安人这里带的。”

何子衿留梅婆子吃了盏茶,打发她去了。

过了几日,又有杨经纪过来,请何子衿去看宅子。

何子衿既是想办女学的,她又是个两生一世穿来的,对于现成的家用住宅来做学校,总有些不满意。她这回没买那现成的上等好宅子,选了个破破烂烂的四进宅子,杨经纪道,“要是寻常四进宅子,最便宜也得六百两,这宅子就剩下房框子了,不瞒安人,也就是个地皮还值些银子。”帮着谈下来,两百银子就买下来了。就如杨经纪所说,也就是地段值钱。

何子衿又请杨经纪介绍的盖房匠人,打算重盖新的。

于是,阿曦又去给她娘宣传了,先到朝云师傅那里说,“祖父、闻道叔、大儒先生,我娘要盖学堂了。”又分另到外公家、重阳哥家、大宝哥家分别广播了一遍,好吧,阿曦这存不住的脾气,完全是继承了曾外祖母啊。

阿曦这孩子为了能有学上,还决定每天给她娘帮半天忙,她帮她娘管账,盖房可不是简单的事,先要请懂行的先生来画图纸,何子衿就跟闺女讲,都要开设什么课堂,要有读书的教室,学琴的地方,先生讲礼仪的地方,甚至还要有绣花的地方,用饭的地方,还有就是强身健体的地方。再者,书院也得有食堂,有先生们住的屋子,还得有下人打扫上住的地方。别说阿曦关心自己上学的事听得认真,阿晔也在一畔跟着出主意,还说,“娘你可以去我们学里看看,就知道怎么建书院了。”

何子衿道,“也好。那明儿我带着你妹妹去瞧瞧。”

阿晔道,“那我早上上学,你们同我一道去吧。”

何子衿点点头。

阿曦掰着手指心下暗想,等看了她哥上学的书院,定要叫她娘建个比她哥书院更好的。

既要去书院,何子衿就换了身男装,一身珠玉绫罗就太招眼了,也给阿曦寻了身阿晔的衣裳穿。一般来说,龙凤胎容貌相似的极少,阿曦与阿晔却是仿佛一个模子刻出来似的。只是,阿曦自小就胃口好,圆润不说,个子比阿晔还猛了些,穿阿晔的衣裳就有些紧,阿晔戳着他妹的小肚子说,“看哪家的小姑娘跟你似的,长这么胖。”

阿曦白她哥一眼,一巴掌打掉她哥的手,道,“你还有脸说,自己跟个猴子似的,你看谁不胖啊!”然后,将他哥从上到下的很鄙视的打量了一遍,刺激他哥道,“看你这小矮个儿,还好意思当哥呢。”喊道,“娘,以后我当姐姐,我哥当弟弟。”

阿晔气地,“你要造反,是不?”教训他妹,“自小就笨,不会念书,脑子也不灵光,大小是按个子高矮来定的么?个高儿有什么用,那豆芽菜,长一房高也是个菜!大小得看出生时辰!先出来的是老大,后出来的是老小!知道不!”

阿曦捏起小拳头,不待阿曦发飙,阿晔撒腿就跑了,阿曦挥着拳头在后头追,追上就捶,一面捶一面还气吼吼道,“你聪明你聪明!就揍你这聪明的小矮个儿!”

何子衿哈哈大乐,阿念瞪子衿姐姐一眼,忙过去劝架,阿曦霸王一般,“谁说我笨,看我不捶死他!”

阿晔呲牙咧嘴地揉着被他妹捶的地方,“实话都不叫人说了。”

“我这是还没上学,看我上学不把你比下去!”阿曦道,“我要不看在咱爹的面子上,我今天非把你捶扁了不可!”

阿晔道,“我本来就是扁的,不用捶。你以为谁都跟你一样,圆滚滚的。”

阿念说儿子,“阿晔,你怎么这么没眼光,阿曦哪里胖来着,不胖不瘦,刚刚好。你太瘦了,总是不好好吃饭,叫人操心。”

阿曦重重的哼一声,道,“爹你跟个瞎子说这个做甚!他哪里晓得什么是好看什么是难看!”

阿晔,“我不晓得我不晓得?我没长眼,我是个瞎子!”然后,朝天哈哈两声,做出一种特拱人火的模样来,直待他爹脸一沉,阿晔这才不招他妹了。

何子衿过去活稀泥,道,“好了,这就要去学里了,不准再吵架了啊。”

阿曦轻哼一声,决定先放她哥一码。

阿念打算先送妻女去书院,再去同知衙门上班。说来,这外任官不是没好处,如以前在帝都,小朝会啥的是轮不到何恭阿念翁婿两个的,但大朝会,七品以上官员都要参加,翁婿二人正好吊车尾,每到大朝会的日子,那真是四更天就得起床去大朝会。倒是外任官,只要辰初到衙门即可的。所以,阿念有时间送妻女一程。

于是,一家人坐车。

在车上,阿晔就开始闭着眼念念叨叨的背书了,这是先生昨天留的课业,去了必查的。这学里先生严厉,背不下来敲手板,阿晔倒是没挨过敲,但有个严厉的先生,学生们对待课业的态度就明显认真许多。像阿晔,昨晚背过,今早还要复习一遍。

马车先是到何家,重阳二郎大宝二宝也都一道去,这启蒙书院与府学书院就隔一堵墙,启蒙书院里都是读四书五经的小学生,府学书院里则是准备考举人的秀才,每个秀才都要到府学书院报备,事实上,还有课程要上的。不过,上不上课并不严格,但府学每年都有考试,只有府学考试优等的秀才,才有考举人的资格。如那些考到中下等的秀才,则是没有秋闱资格的。

所以说,这年头,做秀才也不是容易的事啊!

待到了书院,何子衿就让阿念先去同知衙门了,莫要晚了。她不过是到书院看一看,这一看,颇是乏列可陈。阿晔带着她娘她妹参加的,他们小班的教室,接着就是中级班、高级班,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也就是书法为时人所重,无所,科举时很看书法好坏的。你便是锦绣文章,一笔烂字,可能就有阅卷官说你字如其人,字烂人也烂,黜落不取也是有的。再者,因着字好,印象分就好,于文章亦是极有助益的。所以,书法一向为时人所重的。但其他五艺,因科举不考,除了礼与数,是日常所用,其他三艺,学里根本没有这些科目。书院很务时,四书五经是主要课程。

就是书院的屋子,何子衿看来也比较简陋,除了先生们休息的屋子,就是几间读书的教室,另则有个不大不小的院子,供学生们课间玩耍,连个食堂都没有。据阿晔说,如果中午不带饭的话,可以到旁边的府学里去吃,只是,那学里的饭菜有些贵,又不好吃。

重阳悄悄问子衿姨妈,“姨妈,你真要办女学啊?”

“是啊,先过来看看你们书院是咋回事,取一取经验。”子衿姨妈笑眯眯地。

阿曦在一畔补充,“重阳哥,我娘办的女学一准儿比你们这书院好,我以后学的课程比你们也多的多。”

“你学有什么用啊,你又不能考功名。”重阳拉了阿曦在一畔说悄悄话,“你咋这么笨哩,上学累死个人,还天天挨揍,要我是你,不上学才轻松哩,你咋还主动找学上,有你哭的时候。”

阿曦鼓着嘴巴道,“你们都有学上,凭什么我就没学上。”

重阳一脸可惜的望着这傻妹妹,感慨,“身在福中不知福咧。”

重阳阿晔颇有些关系不错的同窗,见到阿曦纷纷来问,“阿晔,这是你弟弟吗?跟你生得好像哦。”再一看笑眯眯的何子衿,吓一跳,道,“阿晔,这是令姐吗?”

好吧,事实证明,孩子也不眼瞎,不是穿身男装就不分男女的。阿晔道,“这是我娘跟我妹。”

阿晔跟他娘他妹介绍,“这是阿磊,就坐我旁边儿的。”

何子衿笑眯眯的打招呼,“阿磊同窗好。”

阿曦也很有礼貌,“阿磊哥哥好。”

小朋友连忙一揖,很有些不好意思道,“何婶婶好。”又对阿曦一揖,“妹妹好。”

阿曦有模有样的福身还一礼。

何子衿摸摸小朋友的头,笑道,“以后去家里玩儿啊。”

阿磊道,“一定去给婶婶请安。”

何子衿看过了小小书院,自己顺道去找先生问了问阿晔的学习情况啥的,阿晔重阳便都回教室念书去了。阿磊进了教室还同阿晔说呢,“阿晔,你妹妹跟你长得真像,就是比你略高一点点。”

阿晔特不爱听后头那句,道,“我们龙凤胎,能不像么?”

阿磊如同听到什么稀罕事一般,直说,“龙凤胎啊!我还头一回见哪!”

阿晔心说,这有啥稀奇呢,他家还有一对双胞胎的弟弟哩。

面对同窗的羡慕,阿晔面儿上很淡定的骄傲了一回。

何子衿看了一回府学的书院,心里就有谱了,完全不必按这寒酸的府学书院来办。她先请了有名的画图先生来画书院设计稿,这人是余幸介绍的,余幸那园子就是这位周先生给画的,据说非常有名气,常给大户人家画园子图。何子衿把自己拟出的,对书院的种种功能性要求都同先生讲了,还说了,“不必雕梁画栋,简单大方即可。”另外,安全性上要考虑周全。

周先生还打听了一回女学的事,何子衿笑道,“家里女儿看哥哥们到了念书的年纪都上学去了,她无学可上,十分羡慕。我想了想,男子自然需读书明理,女孩子何尝不是如此,故而起了这个念头。准备寻几个女先生,自礼仪、书史、算术、女红、音乐、厨艺、骑射这几个方面,办一所女学。”

何子衿又说,“我现在正寻女先生,倘先生有合适人选,不妨推荐于我。我们虽是女学,也是求才若渴啊。”

周先生时常与富贵人家打交道的,如今既打听女学,自然是有些事要说的,当即便说了,道,“我家中有一寡妹,说来,少时念书时,她较我灵透千倍,只是命薄,青年守寡,平日里便以诗书为伴。不知合不合适?”

何子衿笑道,“合不合适,见见也就晓得了。贵亲何时有空,我打发人亲自去请。”

周先生笑道,“太太客气了,倘太太这里便宜,后天上午我带她过来。”

何子衿自是称好。

何子衿这里又起房子又寻先生的,余幸回家都同祖母说,“当初我要盖花园子,我婆婆那叫个不乐意,现在大姑姐买一处四进大宅,又要盖书院,婆婆一个‘不’字都没有,还帮着寻女先生呢。”

余太太笑,“这是什么怪话,我怎么听说你也帮着介绍了画图样子的周先生来着。”

余幸剥着桔皮道,“那不是看大姑姐着急么,再说,我认得周先生,又不是不认得。”

余太太道,“你大姑姐就是买一处盖一处,也不及你那园子十之一二的花销。”

余幸一笑,“我这不是想住的地方嘛,当然得建好些。”

“这就是没算计,你想想,今年孙女婿就考举人,要是顺遂,明年便是进士,倘当真有时运,中了进士,不入翰林便是外放谋缺的,你这园子建的精细,将来给谁住去?难不成你留北昌府住花园子,女婿在外头做官?”余太太问。

“我现在就有些后悔了。”余幸剥出桔子瓣,细细的摘去上面的白丝,亲自喂到祖母口中,笑道,“当初相公不是落榜了么,我哪里想着一晃三年这么快来着。”

“所以说,官不修衙,客不修店。这外放为官,又不是长久的住处,何苦劳民伤财,差不多就行啦,以后你可别到一地方就先修园子了。我这重外孙眼瞅着就要生了,你好歹得给孩子攒些个来着。”

“我晓得的。”余幸又道,“祖母,你说我大姑姐那么精明的人,买个四进宅子倒说得过去,她现在家里人多,三进太挤了。可她这办书院什么的,以后大姐夫万一调任,她这书院要怎么着?”

“你大姑姐焉能没有成算。”余太太道,“江大人连任两任县令,如今升了同知,我听你祖父的意思,江大人就想在这北昌府扎根哪。这北昌府,多有人嫌其苦寒,不愿意来。多少官员连任两任就是极限了,像文同知、张知府,都是在北昌府吃吃苦,就往好地方去了。江大人要在这北昌府长久的干,她这书院自然开得起来。哎,可惜你祖父要致仕了,不然我定也要帮着张罗一二。”

“这能开得起来吗?大户人家谁不是在家里请了女先生来教女孩子念书,谁会把女孩子送去女学呢,又不是男孩子。”余幸虽然也帮着大姑姐引荐画房样子的先生,平日里在婆家也对大姑姐的女学事业表示了支持,不过,心里到底有些怀疑,觉着大姑姐尽干这种稀罕事儿。

余太太笑,“你等着看就晓得了。”与孙女道,“倘有你力所能及的,莫要袖手。”

“祖母也太小看我了,我岂是那样人。”余幸道,“我就是觉着,婆婆有些偏心。大姑姐待我是极好的,相公还说了,要是我这胎是女孩儿,以后跟大姑姐家做亲呢。”

余太太笑道,“姑舅亲,辈辈亲。你大姑姐是个会过日子的,她家以后日子差不了,这亲事结得好。”

“我喜欢阿昀那样子,长得好,招人疼,乖巧。”

余太太想了想,道,“阿昀是次子,倘你这胎是女儿,年岁上倒是相仿。”

“是啊。”余幸对于生男生女没啥压力,同祖母说些婆家琐事,余幸同祖母打听,“祖母,皇后娘娘还好吧?”

余太太有些讶意,笑道,“怎么想听问这个来了?还有,现在得说是太后娘娘了。”

“也没什么,我就是一直挺记挂太后娘娘的。娘娘与先帝那等情分,先帝这一去,娘娘不知要如何伤心呢。”然后,余幸压低声音道,“我是替娘娘担心凌娘娘。”

余太太微微一笑,“这再不必担心的,先帝一去,凌娘娘便奉先帝遗旨,殉了先帝。”

余幸那脸上的神色,不是吃惊,简直是震惊了,万没想到先帝竟有些遗旨留下。接着,就听祖母道,“非但凌娘娘,就是先太皇贵太妃,也去了。”

余幸算是远房外戚,因娘家与皇后,不,太后娘家是姻亲,她又是在帝都长大,对帝都权贵与宫里娘娘也算认识,就不晓得这太皇贵太妃是哪个,余幸道,“难道是太宗时的赵娘娘、谢娘娘?”这两位是太宗时的贵妃,很得太宗皇帝宠爱?

余太太道,“是太宗皇帝之母。”

余幸的眼珠子险没从眼眶里掉出来,这位说来应该是谢太后的太婆婆,先胡氏太皇太后,就是这位老人家,与谢太后多年不睦,谢太后做皇后时,这位老人家因伤心儿子太宗皇帝之死,悲通过度中了风。只是,不管是中风还是死了,太宗皇帝活着时,扶亲娘做了太后,先帝登基时,这是先帝嫡亲的祖母,便是太皇太后,这怎么成了太皇贵太妃了呢?

这,这,妃子的位份有跌的?从没听说太皇太后的位份还有跌的呀!

这事儿,叫余太太说来也十分感慨,道,“是你爹写信来说,太.祖皇帝之母程太后临终前留有亲笔遗诏,说胡氏太皇贵太妃,出身卑微,不堪太后位,断不可为正室。”太.祖皇帝乃太宗皇帝之亲爹,所以,程氏太后也就是胡氏的婆婆,这位程氏太后甚至在儿子太\祖皇帝过逝后,摄政直至过逝。程氏太后过逝时,太宗皇代年仅八岁,之后是程氏太后之女辅圣公主掌政,一直到太宗皇帝成年。而这位辅圣公主,便是朝云道长之母,也是谢太后嫡亲的外祖母。由此可见,朝云道长于皇室中的地位,东穆开国太\祖皇帝,是他嫡亲的舅舅。朝云道长的母亲、外祖母,都是曾经权掌天下之人。所以,要论皇戚,朝云道长绝对是皇戚中的皇戚。

只是,恐怕叫朝云道长这位皇戚中的皇戚,也猜不透帝都当是何等的风起云涌,方能令新君生母殉葬,令太宗生母由太皇太后之位,降至太皇贵太妃之位了。

余幸在祖母这里听了一肚子皇室事件,这不算什么秘闻,只是北昌府离帝都远,故而知道的人少罢了。余幸知道了,先同丈夫叨叨了一回,阿冽现在一门心思备考秋闱,只是“嗯,啊”的听媳妇说了一通,捧场很不热情。余幸没说过瘾,又不愿意跟婆婆、太婆婆说,两位长辈也不在懂皇室到底是个怎么回事啊。她就想起大姑姐来着,大姑姐还认了朝云道长这位皇戚中的皇戚为先生呢,这事儿,大姑姐绝对爱听,于是,余幸就在大姑姐过来婆家时,私下与大姑姐说了。

何子衿对于胡氏太皇太后降格为太皇贵太妃啥的,唯有一叹,她记得那位老人家,一看就是个苦出身,那位老人家赏了她一个极璀璨的璎珞。只是,她到底不懂皇室纷争,故而,惟此一叹罢了。听到凌娘娘被殉了先帝,何子衿当下是连办女学的心都没了。

琢磨了有三天,才将这事同阿念说了。

阿念良久方道了一句,“好在国丧期间,只当是一并穿了孝吧。”择日带着媳妇去庙里做了回道场,何子衿见阿念把亲爹的灵牌都做出来了,不禁道,“徐先生还在世的吧。”

阿念把生母的牌位擦了擦,道,“她原是个有大野心的人,我未料到先帝竟令她殉葬,她大野心未能成就,先时旧恨自然要报的。若所料未差,徐先生当已不在人世了。”添了百两香油钱,请了庙里和尚给生父生母念了回往生经。

何子衿都不晓得当如何安慰阿念,或者,阿念也不需安慰。

夫妻二人回程时,阿念轻声道,“真庆幸,没活成他们那样。”

作者有话要说:PS:晚安!

第383章 北昌行之七十一

第383章

阿念与子衿姐姐从庙里出来, 就去朝云师傅那里接阿曦和双胞胎,阿曦正在跟双胞胎玩儿, 阿曦一见爹娘来了,扔下双胞胎就跑过去,把双胞胎急的,咿咿哑哑喊个不停。

阿曦跟爹娘撒过娇,又跑回去抱双胞胎, 她自小就是个力气大, 抄起阿昀往肩上一放,阿昀给姐姐折腾惯了,两只小手就拽紧了姐姐的衣裳, 然后, 阿晏自发坐到姐姐脚面上,阿曦脚往上一送, 腿微屈,阿晏就坐姐姐膝上过了,然后, 阿曦伸手一抓,就把阿晏夹胳膊下去了。

阿曦就这么一扛一夹的,把双胞胎送她爹娘跟前去了。

她爹她娘一人接了一个,她娘道,“要不闻道师兄都说你根骨好哪。”看她闺女扛抱双胞胎的手法,多么的与众不同啊。

阿念刚把头上冷汗擦干,同闺女道, “阿曦啊,以后可不能这样抱弟弟啊,抱完一个,回头再抱一个。弟弟小呢,摔了怎么办?”

阿曦道,“怎么可能摔着呀,我小心着哪。是不是?臭昀臭晏?”曲指挠弟弟们的小白脚丫,把阿昀阿晏逗得咯咯直笑。

五月艳阳之下,阿念伸手轻轻给闺女抹去鼻尖儿的小汗珠,也不禁笑了起来。

就此道场之后,阿念终生未再提及生父生母半句。

好吧,子衿姐姐也不想再提自己公婆之事,死都死了,烧几柱香尽尽心就是,至于他们本身的事迹,完全不必后人知晓。

子衿姐姐继续自己的女学招生工作。

原是约了周太太见面,因有了凌娘娘殉葬之事,只得推迟到了今日。何子衿笑道,“先时相约,奈何家中突然有事,以至今日方与太太相见。”

周太太是位年约四旬的青裙女子,一身青裙,通身并无金珠玉宝之物,只是发间一支玉色寻常的翠玉簪子,但其人收拾的极为清爽,相貌间犹可见年轻时的清秀,闻此言微微一笑道,“可见,我与太太的缘法在今日。”

何子衿并未先说女学之事,而是与周太太说起北昌府的风景人情以至于历史渊源来。周太太是知晓何子衿要办女学的,她既是想聘女先生,还提前做了些准备。她以往也曾受聘于大户人家,女诫什么的,也是教过的。不想这位同知太太并不问教习之事,反是说起北昌府来。周太太自幼在北昌府长大,于此地自然熟悉,再加上她通晓诗书,对于北昌府的历史也知之颇深。

何子衿本也是个爱观书读游记之人,来北昌府这好几年了,说起北昌府的历史典故来,倒是颇能同周太太说到一处去。周太太笑道,“北昌府虽地处边关,气侯苦寒,农人播种,只得一季,不比江南一年可收两季稻谷。不过,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不瞒您,我少时还曾与家父随着商队去过北凉,也曾与家父下过江南,后来成亲嫁人,便再未出过北昌府了。”

周太太的事情,何子衿也打听过一些,她青年丧夫后并未再嫁,一直倚着娘家生活,这年头,女人靠着娘家也不是太容易。周太太母亲周家老太太活着时,周太太在娘家尚可,后来,周老太太过逝,周太太便自娘家搬了出来,受聘于大户人家做过几年教习。

何子衿就又问了些周太太对于女学的看法,周太太道,“不瞒您,家兄与我说您欲办女学之事。我在家也想过一些,人都说女子无才便是德。可说到底,不说大户人家,便是平民百姓,女孩子倘能识得几个字,说亲时也能加重些身份。才德才德,世间对女子要求,以德为先,可能与德相提并论的,唯才而已。今女人不必与男子那般学得文武艺,授与帝王家,女学依我所见,能教女孩子一个明白,便是功德。”

何子衿与周太太一直说了半日,中午留周太太用过饭,与周太太道,“我托令兄帮我设计书院的图样,太太有空,可代我先看一看,倘哪里有需改进之处,只管过来与我说。”

周太太笑道,“必不负您所托。”

何子衿命丸子捧上一个匣子,与周太太道,“书院虽还在准备,既已谈妥,这是三月月银,还请收下。”

周太太并未接这月银,道,“我既受聘于女学,自当是从上课之日起方好算月银的。”

何子衿笑道,“我看太太是个爽快人,我家里事务颇忙,书院建造,怕是没有太多时间盯着,这本就是咱们的书院,也还想请太太当个监工,把一把书院修造的进程。再者,如今虽还未开始授课,也需准备教材教案,一时需花费时间精力。您只管收着,收了月银,以后便称周先生了。”

周太太笑,“如此,便不与山长客气了。”既已受聘,彼此都改了称呼。

先定下了周太太,不,周先生,何子衿又去了朝云师傅那里一趟。

朝云师傅笑道,“唉哟,何山长大驾光临。”

何子衿笑道,“师傅莫打趣我。”

闻道亲自端来茶,笑道,“哪里是打趣,山长请吃茶。”

何子衿双手接了茶,道,“我这要办女学的事,不会满城人都晓得了吧?”

“不至于。”闻道笑,“也就是半城人知道吧。”

何子衿既然敢办女学,就不怕人笑,何子衿一本正经,“自来传道解惑,都是功德。我这办女学,也是为了开辟蒙昧,弘扬大道。”

闻道笑,“每回听师妹说话,我都想改口叫你师姐。”

“你要愿意改口,我也不嫌老。”何子衿就同她师父师兄的说起她那女学的事儿来,怎么买地皮,建书院,请先生,还有何子衿准备要开的课程,以及,何子衿道,“师傅你比我有见识,依你看,我这书院可有什么要改进的没有?”

朝云师傅老神在在,“要改进的没有,只是还差点儿什么?”

“差什么?”何子衿连忙问。

“差一个人。”朝云道长道。

“差谁?”何子衿以为她师傅要毛遂自荐,不过,她书院可是只收女先生的啊。

朝云师傅不晓得女弟子在腹诽他老人家了,朝云师傅瞧着女弟子微微一笑,“差谁,这不是你过来的目的么?”

何子衿当下闹个大红脸,直道,“唉哟唉哟,你说你说,我这还没开口呢,就给师傅你看穿了。唉哟,真叫我不好意思。我这还怎么开口呢?”

于是,何子衿摊摊手道,“给师傅看穿了,那我就直接说了,师傅你能不能把纪嬷嬷借我几天,我想请纪嬷嬷帮我把把关。”

说到纪嬷嬷,就得先说朝云师傅,朝云师傅很喜欢孩子,不过,朝云师傅也就仅限于逗孩子玩儿,或者是教孩子一些功课了。其他的,如阿晔阿曦时常一天一天的在朝云师傅这里,照料孩子们的事自然不是朝云师傅能干的。闻道这些人都是侍卫,照料孩子他们是生手。这位纪嬷嬷,不晓得朝云师傅从哪里找来的,那气质简直没的说,尤其非但会照顾孩子,人还十分有学识,还有那举手投足间的优雅,就能让人明白,时光赋予女人的,绝对不止是苍老。

是的,纪嬷嬷年岁已然不轻,估计同何老娘差不离,但,何老娘跟人家那气质,根本没法儿比。

阿晔阿曦小时候在朝云师傅这里,便都是由这位纪嬷嬷照料。以往,过年过节的,但凡给朝云师傅这里送东西,何子衿也会给这位纪嬷嬷备一份儿的。

如今,何子衿要招聘女先生,还想请纪嬷嬷帮着把把关,因为,接下来不只要聘女先生,还要聘一些用于书院管理的嬷嬷,这就需要纪嬷嬷帮着掌掌眼了。

女弟子开口相求,朝云师傅便命请纪嬷嬷出来了。

待何子衿说明来意,纪嬷嬷道,“太太容我三日工夫,阿昀阿晏的一些事情,得交给阿温才成。”自阿曦阿晔大些,阿昀阿晏过来后,就是纪嬷嬷带着侍女们照顾这两个小家伙。而纪嬷嬷嘴里的阿温,则是纪嬷嬷身边的,一位较纪嬷嬷年轻些的嬷嬷,也是极可靠的人。

何子衿连忙道,“嬷嬷只管交接,我这里也不急,就是我身边儿没个既老成又稳重,再如嬷嬷这般有见识的人了,所以,才冒昧的请嬷嬷过去帮忙几日。”

纪嬷嬷笑道,“能帮到太太,亦是我的荣幸。”

何子衿总算是厚着脸皮把这位纪嬷嬷也请到了家里,阿曦阿晔见到纪嬷嬷都极是欢喜,他们自幼就受纪嬷嬷的照顾,很有些孺慕之情。何子衿并不似别的女人,不喜孩子们与自小陪伴的嬷嬷亲近,怕太亲近嬷嬷反疏远了母子之情。何子衿从不会这般想,她爱自己的孩子,与自己的孩子们感情极深。孩子长成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善意的陪伴,纪嬷嬷就是其中一位,纪嬷嬷这把年纪,无子无女,何子衿倒是愿意孩子们亲近这位老人家。

阿曦道,“嬷嬷,你的院子是我收拾的,你看了没?喜欢不?”

纪嬷嬷笑道,“见了,非常好,嬷嬷很喜欢,那白玉瓶里供的荷花很相宜。”

阿曦美滋滋地,“被褥也是我挑的,没熏香,晒得蓬松松暖暖的。”

阿晔看他妹没个完,忙插嘴道,“嬷嬷屋里的兰草是我选的。”

阿曦道,“我原想给嬷嬷放牡丹的,可惜现在牡丹花期过了,就放的兰草。”

阿晔对他妹道,“嬷嬷又不喜欢牡丹。”

阿曦道,“谁说的,嬷嬷都说我像小牡丹花一样,我把牡丹放在嬷嬷屋里,就像我在嬷嬷屋里一般。”阿曦无师自通的用了象征手法,可是险把她哥恶心着,阿晔道,“你除了长得胖,不知道哪里像牡丹花了。”

阿曦最讨厌人说她胖的,立刻黑着脸瞪她哥,哼一声,“今天嬷嬷刚来,我不与你一般见识。”

纪嬷嬷笑道,“阿曦姑娘并不胖的,阿晔少爷应该再胖一点儿才好。”

阿晔道,“嬷嬷,我每天也吃很多,主要是上学课业重,所以,不论吃多少,也胖不起来。那会胖的,都是闲着的,没事儿的人,还成天吃很多,嬷嬷你说,这样的人,她不胖谁胖。”

阿曦立刻道,“嬷嬷,你知道为什么一样的年纪,有人个子高有人个子矮么?”阿曦也深知如何打击她哥的信心,阿曦也不臭脸了,笑嘻嘻的瞥他哥一眼,道,“那个子矮的,都是嘴坏的,成天说人坏话,吃的饭都用来说人坏话上了,当然不长个子了。”

这回,轮到阿晔黑脸了。

纪嬷嬷笑道,“你们是龙凤胎,怎么总是拌嘴呀。”

阿晔道,“估计是在娘胎里就总打架的原因吧。”

阿曦道,“八字不合。”

阿晔说她,“咱俩一个时辰,八字当然一样,怎么会不合啊,笨死了。”

然后,俩人又唧唧咕咕的拌起嘴来。

但,纪嬷嬷来家里,两人还是很开心的,阿曦让厨下烧了纪嬷嬷爱喝的汤,阿晔就请纪嬷嬷看自己近来的课业本子。

纪嬷嬷年纪大了,身边也有两位侍女服侍,这两位侍女,一位叫檀香,一位叫芸香。芸香活泼一些,晚上服侍着纪嬷嬷洗漱后都说,“江太太家里可真是热闹。”

纪嬷嬷笑道,“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