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我想出去看看。”七岁的方菱在船里闷了这些日子,终于要上岸了,不免兴奋,走到榻前,怯怯地请示道。

谢瑶看向女儿。

女儿模样随她,生了一双美丽的杏眼,只有眉毛与负心汉有些相似。这是她身上掉下来的肉,是她最亲的人了,是毫不犹豫选择要跟她走的乖女儿。看着女儿胆怯的眼神,谢瑶心中的戾气突然都没了。

为了女儿,她也要挺直腰杆,否则她输了底气,女儿在表姐们身前更将惴惴不安。

她这辈子就这样了,但女儿好好养着,将来还有翻身的可能,再替她争一口气。

“阿菱等等,娘领你出去,”放下拿在手里做样子的话本,谢瑶挪到榻前,一边穿鞋一边笑着对女儿道:“三舅舅在京城,过年才能回来,二舅舅在家,今天他肯定来接咱们了,兴许你大表哥也跟着来了。”

母亲要陪她,方菱高兴极了,听母亲只提了两个舅舅,仰着小脑袋好奇地问,“大舅舅呢?”

三个舅母,她只见过和蔼可亲的大舅母,自然对大舅舅更好奇些。

谢瑶嘴角一抿,看看雕花的窗子,她蹲到地上,扶着女儿肩膀低声嘱咐道:“阿菱记住,只有二舅舅三舅舅是你亲舅舅,大舅舅不是外祖母生的,娘跟外祖母都不喜欢他们,他们也不是真心喜欢阿菱。到了外祖母家,阿菱跟二舅舅家的表哥表姐玩,不许去大舅舅的院子,懂吗?”

方菱不是很懂,但她想到了五表姐的香膏,五表姐身上一直都是玫瑰香,给她用的却是兰花香,跟鹦哥桑枝身上的香一样。

原来不是亲表姐,怪不得五表姐不喜欢她,给她用丫鬟的香膏。

好像明白了母亲的话,方菱懂事地点点头。

船上地方不大,谢瑶母女说话谢澜音也听到了,听方菱问完大舅舅里面就没了声音,她讽刺地笑了笑,同姐姐耳语,“准是在说咱们家的坏话,你信不信?”

谢澜桥看看谢瑶住着的主舱,不置可否。

“二表姐,五表姐。”方菱先走了出来,看到两人,犹豫了下才喊道。

谢澜桥笑着点点头。

她从小就喜欢去母亲的嫁妆铺子里玩,深谙与人相处之道,有些事情心里清楚就可,不必喜恶都表现在脸上,旁人过来寒暄,她同样虚以委蛇,若扭头就走,落到外人眼里反倒落了下乘。

她笑得明媚,方菱悄悄攥了攥手,总觉得这个表姐并不讨厌她。

转瞬对上五表姐同样的笑脸,方菱小手慢慢松开了。

母亲说得对,笑得好看,也有可能是装出来的。

方菱本能地回了表姐们同样的笑脸,然后就跟在母亲身后去了前面。

一个小丫头,谢澜音谢澜桥都没放在心上。

又行了约莫一刻钟,眼看官船即将靠岸,谢澜音回了船篷,戴好帷帽准备下船。

官船专有一个码头,临近端午亲戚们走动较为频繁,不过谢澜音他们运气不错,船过来时码头很是空旷。头戴帷帽站在姐姐旁边,谢澜音一眼就看到了堤岸上的父亲长姐,高兴地恨不得马上飞过去。

岸上,望着即将靠岸的船,望着船头仿佛长了些个头的两个女儿,谢徽罕见地露出了笑。

他身边,谢家长女谢澜亭目光也温柔了些。

“大姐我可想你了!”将手交到长姐手里,谢澜音一上岸就抱住了比她高出将近半尺的长姐。父亲身材颀长,母亲也是高挑的个子,她们三姐妹在同龄姑娘中都是拔尖的,十六岁的谢澜亭最为挺秀,谢家长孙谢晋东与她同岁,就站在旁边,两人个头难分伯仲。

妹妹带着帷帽,谢澜亭不方便跟她说话,拍拍她肩膀算是回应,然后朝那边刚上岸的谢瑶喊了声姑母。

直到她开口,声音清脆明显是女儿音,谢瑶才终于相信这个一身天青色长袍的清冷少年郎真的是蒋氏长女。目光挪到侄子谢晋东身上,谢瑶再不甘心,也必须得承认,论气度,亲侄子竟然输给了一个姑娘。

“澜亭十六了吧,还没说亲?”谢瑶忍不住问道。她是真的想不通,蒋氏到底想把女儿们教成什么样,三姐妹站在一起,只喜欢玩乐的谢澜音倒算得上最正常的一个。

她这样问,谢澜音谢澜桥不约而同笑了。

谢澜亭已不带一丝感情地回道:“澜亭尚未说亲,谢姑母挂念。”

什么都不解释,只大大方方地承认,听着客气,但也顶得人胸口发闷。

谢瑶面子上过不去,还想刺两句,她亲哥哥谢家二爷谢循咳了咳,皱着眉头道:“都先上车吧,这里人多眼杂,回家再叙旧。”

妹妹从小便不让人省心,这次一声招呼不打就与方泽和离了,还带着外甥女回来,往后嫁人都不好嫁,他跟母亲都很头疼。好好的四品知府夫人让她给折腾没了,她还有闲功夫操心侄女?人家亲爹亲娘都没管,她管有什么用?不嫌丢人!

心中不快,语气就差了。

谢瑶猜到兄长在埋怨她冲动和离,抿了抿嘴,将女儿带到跟前,“阿菱过来见过两位舅舅。”

谢徽是大舅舅,天生冷脸,谢循是二舅舅,脸色难看,方菱以为舅舅们都不喜欢她,攥紧了母亲的手。

小女娃怯怯的,谢晋东瞧着可怜,主动将表妹牵了过来,“阿菱走,表哥领你去坐马车。”

他眉目俊朗,笑得灿烂好看,方菱安心了些,瞅瞅母亲,见母亲点头,她乖乖跟着去了。

谢循谢瑶兄妹立即跟了上去。

码头只剩自家人,谢徽看向久别的妻子,面冷,目光里藏着火。

蒋氏被他看的不好意思,牵住小女儿道:“咱们也走吧。”与丈夫擦肩而过时又回头叮嘱长女,“澜亭别骑马了,咱们娘四个坐车。”

谢澜亭知道母亲想她,点点头。

到了马车前,谢澜亭先扶两个妹妹进去,她想扶母亲,瞥见紧挨着母亲而站的父亲,便抬腿跨了上去。蒋氏因为长女的“识趣”脸上更热,上车时察觉丈夫果然没正经地捏了捏她手,隔着帷帽狠狠瞪了过去。

谢徽看见也当没看见,恋恋不舍地松开了手,余光里瞥见车中小女儿鬼灵精怪地望着他,立即转身去了前面。

“爹爹心虚了!”车帘落下,谢澜音偷偷地笑。

“一回家就胡说八道。”蒋氏摘下帷帽,瞪了一眼小女儿,回头就去拉长女的手,目不转睛地打量,“我怎么看着好像瘦了,是不是又出去剿匪了?”

去年有帮山贼闹事,丈夫领长女去了,蒋氏担心地整晚睡不好觉。

在至亲面前,谢澜亭脸上的冷融了些,平静地回母亲的话,“今年府城各处风调雨顺,并无山贼闹事,母亲可能太久没见我,才觉得我黑了。”

她一板一眼的,蒋氏无奈地叹口气。

都怪丈夫,旁人求子都去拜观音娘娘,丈夫倒好,嫌寺庙人多带她去了关公庙,结果关公真显灵了,送了她这样一个模样脾气都随她爹的长女。次女女扮男装很容易看出来,长女,只要她不开口,披上一身戎装,恐怕说她是姑娘旁人都不肯信。

母亲问完话了,谢澜音挤到娘俩中间,仰头问道:“大姐你看我是不是黑了?”

谢澜亭盯着小妹花瓣似的脸蛋看了看,实话说道:“好像没什么变化,澜音又换香膏了?”

长姐没看出自己黑,谢澜音放了心,笑着道:“是啊,就是三表哥新给我配的美人娇,我在西安去了那么多地方都没晒黑正是因为用了它。大姐,我让三表哥配了不香的带回来,你也用吧?大姐这么俊,晒黑了就不招小丫鬟喜欢了。”

说完想起旧事,扑到母亲怀里笑了起来,憋都憋不住。

蒋氏看看被妹妹打趣却面无表情的长女,又气又好笑。

那年陈氏故意弄了个貌美的丫鬟来,偷偷调.教了一阵,派来勾.引丈夫好给她添堵,结果那丫鬟在花园里瞥见长女,以为是大少爷谢晋东,鬼迷心窍忘了陈氏的嘱咐,跑到长女面前搔.首弄姿……

被长女以疯了为由拎到陈氏面前,逼得陈氏发卖了人。

☆、第26章

“孙女见过祖父祖母。”

谢家厅堂里,谢澜音谢澜桥姐妹俩一起上前,朝坐在主位上的谢定夫妻行礼。

谢定自小练武,身体强健,如今刚好五十岁,头发乌黑不见一丝灰白,脸上虽然有了皱纹,依然可见年轻时候的俊朗,幽深眼眸光彩不减,不怒自威,不愧是曾经的江南第一猛将,就是现在,除了谢徽等屈指可数的后起之秀,也很少有人敌得过他。

看到两个明艳动人的孙女,谢定笑得很是和蔼,“嗯,澜桥澜音又长个子了,怎么样,在你们舅舅家玩的好吗?”

妹妹嘴甜,谢澜桥示意妹妹答话。

对于谢定这个亲祖父,谢澜音感情有些复杂。

其实祖父与陈氏是青梅竹马的表兄妹,但祖父与祖母的婚事是两人还在娘胎里就定下的,曾祖父曾祖母都是守信义的人,不许祖父与陈氏来往。长辈有命,祖父只得迎娶祖母过门,婚后与祖母相敬如宾。那边陈氏却一直不肯再嫁,拒了几次婚事,一心痴恋祖父,祖母在世时两人似乎有些首尾,祖母去世当年,陈氏就进了门,年底早产生下一子,很多人都怀疑陈氏进门前就有了孩子。

父亲喜怒不形于色,对祖父对陈氏都十分冷漠,小时候谢澜音刚得知那些陈年旧事时,以为父亲怨恨祖父,也赌气不再搭理祖父,父亲发现后却教训了她一顿,不许她不敬长辈。谢澜音听父亲的话,继续给祖父当孙女,后来见祖父对父母还算维护,还很支持两个姐姐做她们喜欢做的事,甚至亲自提点长姐功夫,对她也是宠爱有加,谢澜音就将替祖母抱的不平压到了心底。

毕竟好好过日子才是最重要的,不提祖孙间的情分,祖父是一家之主,跟他打好关系,陈氏想要使什么幺蛾子磋磨母亲也得忌惮祖父三分。

“挺好的,就是离家这么久,想祖父了,可惜我瞧着祖父比年初我们走的时候还要精神,看来是一点都没想我跟二姐。”谢澜音很是委屈地瞥了祖父一眼,熟练地哄道。

孙女娇俏可人,谢定忍不住笑,点着谢澜音道:“你啊你,真不知道性子随了谁。”

“我是您孙女,肯定随了您啊。”谢澜音狡黠地笑。

谢定摇头失笑,一旁陈氏面无表情,眼睛望着门口,似乎都不屑看谢澜音姐妹。

谢家三姑娘谢澜薇最见不惯堂妹甜言蜜语奉承人的样儿,轻轻哼了声,故意抬高声音与方菱说话,“阿菱第一次出远门,路上还习惯吗?”

方菱一下子见到这么多亲戚,有点认生,听表姐问话,她拘谨地点点头。

陈氏瞅瞅可怜巴巴的外孙女,叹口气,吩咐自己最喜欢的孙女:“澜薇,阿菱初来乍到,你领她去花园里逛逛吧。”

谢澜薇十四了,只比谢澜桥小几个月,心思通透,猜到长辈们有话说,笑着走到方菱跟前,一手牵她,另一手牵着她六岁的同胞弟弟谢晋西,姐仨一起往外走。

陈氏朝长孙谢晋东摆摆手,“你也跟着去,多陪陪阿菱。”

谢晋东恭敬应是,跟了上去。

陈氏又看向大房的三个孙女,目光冷了不少,“你们姐仨也下去吧。”

谢澜音扫一眼斜对面的谢瑶,悄悄看向母亲,陈氏若只想与谢瑶说贴己话,不会单撵他们几个小辈走,留下母亲,是不是要迁怒了?

蒋氏淡然自若,用眼神安抚女儿们不用担心。

三姐妹一起退了下去。

转眼厅堂里就只剩谢定陈氏老两口,谢徽蒋氏夫妻,二爷谢循与其夫人,以及和离回来的谢瑶。

打发丫鬟们下去,陈氏冷脸质问女儿,“和离这么大的事,为什么不跟我们商量一声?你眼里还有没有我跟你父亲?”

谢瑶登时红了眼圈,走到她身前跪了下去,拿出帕子抹泪,哽咽着道:“娘,他们欺人太甚,女儿一日都忍不下去了……”

陈氏已经在信中得知了来龙去脉,恨极了方泽与那个贱.人,也疼极了唯一的女儿,因此她刚刚的火气只是个引子,另有他用。此时女儿哭诉了委屈,陈氏立即将怒火转向了蒋氏,“出事时你妹妹刚刚没了孩子,冲动之下考虑不周还说得过去,你身为长嫂怎么不在一旁劝劝?是不是因为对我心怀不满,看到妹妹出事便袖手旁观幸灾乐祸?”

谢定皱皱眉,垂着眼帘,没有说话。

谢徽端坐在太师椅上,目光随着妻子的裙摆移动。

蒋氏离座,走到二老中间,平静地道:“我从未对母亲有过不满,不知母亲为何有这种误会。妹妹出事时,澜音她们姐俩劝了一次,我与我嫂子也赶过去劝她三思,妹妹听不进劝,也不许我们去找孩子们姑父转圜,此事刘嬷嬷可以替我作证。后来妹妹领着阿菱去了我兄长家,我兄长又亲自过去说项,一家人都希望他们夫妻和睦,只是妹妹态度坚决,我们实在插不上手。”

“没耽误济舟娶亲吧?”提及蒋家,谢定终于开了口。

蒋氏垂眸道:“没,劳父亲挂念了。”

谢定点点头,低声训斥女儿:“你啊你,从小做事就欠考虑,便是铁了心和离,也不急一时半刻,何苦没养好身子就要离开?还跑去了亲家,咱们家的脸都让你丢到西安去了!”

谢瑶低着脑袋,一声不吭,只抽搭着哭。

二夫人看着小姑子丧气的样,想到小姑子出嫁前没少给她添堵,她心里痛快,绕绕帕子,起身劝道:“父亲,母亲,妹妹在外面受了那么大的委屈,已经够可怜了,好不容易回了家,你们就别数落她了,还是先让妹妹回去休息休息吧,养好身子要紧。”

小姑子是二老的掌心宝,她才不信他们是真的不喜谢瑶了。

“行了,都散了吧,老大媳妇也赶紧回去歇歇。”谢定听女儿哭得脑仁疼,说完了自己先走了。

蒋氏朝婆母行个虚礼,与丈夫并肩离去。

“辛苦你了。”回大房那边的路上,谢徽握住妻子的手,低声道,眼里隐含愧疚。

他见过妻子做姑娘时的逍遥快活,所以也知道妻子为他忍受了多少委屈。

蒋氏轻轻挣脱他的手,朝他笑了笑,“没什么苦的,出去一趟,澜音澜桥都懂事了许多。”不愿丈夫因那些不值得挂心的琐事自责,蒋氏笑着给他讲孩子们在西安的表现,“澜桥行事越发稳重,澜音啊,这丫头会骑马了……”

☆、第27章

端午佳节,钱塘江上赛龙舟。

杭州城每年端午都会举办龙舟赛事,热闹不下于上元花灯节,谢澜音特别庆幸她们娘几个回来的及时,昨晚早早歇下,一夜好眠后起来,神清气爽。

换身男装打扮好了,谢澜音去正院给母亲请安。

昨晚夫妻俩小别胜新婚,蒋氏也才起来不久,面色红润如新开的牡丹,眼角眉梢风流尽显。谢徽去前院了,蒋氏心不在焉地听管事媳妇回禀这段时日家中琐事,脑海里全是床帏中丈夫的百般柔情。

冷冰冰的人,吹了灯就彻底换了样了。

“娘今天用了什么胭脂?气色真好,好像年轻了几岁。”谢澜音在门口站了一会儿了,见娘亲对着茶水发呆,神情甜蜜温柔,显然没有因为谢瑶的事受到影响,她也跟着高兴,笑着走了过去。

蒋氏立即回神,没有理会她的俏皮话,视线在女儿身上转了一圈,先打发三个管事媳妇下去,才故意奇怪地问女儿:“你怎么又这样打扮了?不是说再也不出门玩了吗?”

谢澜音被贼人扛着的时候确实是那样想的,但好了伤疤忘了疼,她最多不再去荒山野岭,可没打算一辈子都当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乖乖女,此时母亲笑话她,谢澜音熟练地替自己找借口,“我只说不单独跟三表哥出门了,可没说永远不出门,今日有爹爹大姐陪着我,我,我不信我还会不小心扭到脚。”

堂屋里还有丫鬟,她及时改了口。

谢澜亭正好走了进来,闻言皱皱眉,让丫鬟们下去,她低声问母亲:“母亲回来时,舅舅可有查到什么线索?”昨天二妹跟她说了小妹的事。

蒋氏摇摇头,敷衍了过去。

其实兄长有点怀疑是方泽做的鬼,因为西安城里敢得罪蒋家的青帮真没有几个,除非买家比蒋家来头更大。而那阵子蒋家只因为谢瑶触了方泽的霉头,方泽又曾经看女儿看呆过。

但兄长也只是猜测,即便确实是方泽做的,想要报复回去,也得从长计议,让女儿们知道也没有用,徒添烦恼罢了。

“好了,那个不用你们操心,今天出去时小心些,别掉到江里去。”蒋氏迅速转移话题,意味深长地看着小女儿道。

谢澜音假装没听到,扭头与长姐说话。

一会儿谢澜桥也到了,娘四个说了会儿闲话,一起去给陈氏请安。

三姐妹一溜的男装,简直跟三个儿子似的。

谢瑶昨日哭过一次,今日跟没事人一样,长嫂进门她动都没动,照旧坐在陈氏旁边,打量三个侄女一眼,好意劝蒋氏,“大嫂,澜亭她们三个都不小了,你怎么还如此纵容她们?看看这打扮,男不男女不女的,谁家夫人看了喜欢啊?”

蒋氏无奈地附和道:“可不是,只是她们个个都主意大,我想管也管不了,就随她们去吧。”说完笑着嘱咐方菱,“阿菱千万别跟表姐们学,姑娘家还是穿裙子好看。”

方菱不知该不该点头,看向母亲。

谢瑶碰了个软钉子,顺势就道:“是啊,阿菱还是多跟你三表姐玩吧,三表姐温婉大方,这才是咱们谢家姑娘该有的样子。”

被夸了,谢澜薇悄悄挺直了腰背,笑盈盈看着方菱。

方菱想到昨日三表姐送了她很多好东西,也笑了,没再往大舅舅家的三个表姐那边看。

谢澜音并未留意那边,只与自家姐妹说话,等谢定等人来了,一大家子一起用早饭。

谢定是武夫,不是特别看重规矩,对女儿孙女的教养更是不怎么插手,都交给妻子儿媳妇们各自管,都是血缘至亲,只要没有犯大错,教成什么样他都稀罕,因此见到三个侄女穿男装也没说什么,饭后他领头,带着孩子们去江边看龙舟赛。

谢家租了一条气派的画舫,与杭州知府柳家的船并排领先。

谢循妻子二夫人便是柳家的女儿,当初见谢循一表人才,看着也颇有些学问,便开开心心嫁了过来,结果谢家三个爷,老大功夫超群,现任杭州守备,将来应该能接替谢定的位置,老三去京城户部当官,前途大好,只有谢循不顶用。二夫人心中不喜,一看到娘家人,就领着女儿谢澜薇去那边做客了。

两个儿子她不敢领,怕惹公爹不喜。

二儿媳走了,谢定看看旁边的二儿子,无声叹了口气。儿子不争气,确实委屈人家知府千金了。

“将军,薛佥事求见。”谢定身边的刘副将在下面扬声通报道。

谢定笑了,看向长子谢徽,“他这会儿不该在龙舟上准备比赛吗,怎么跑这儿来了?”

薛九是谢徽营下的佥事,官居六品,也是谢徽最器重的心腹。

谢徽道不知,目光在长女身上掠过。

谢澜音也翘起嘴角看向长姐,薛九豪爽不拘小节,对谁都大大咧咧的,连爹爹的话他都敢顶嘴,但只要长姐发话,薛九便比孙子还乖。谢澜音觉得薛九肯定喜欢长姐,至于长姐……

想到每次她提起薛九时长姐无动于衷的神情,谢澜音就替薛九发愁。

如果薛九能当她的姐夫,她真的挺高兴的。

正想着,蹬蹬蹬颇有节奏的脚步声传了过来,转眼一身黑衣桨手打扮的薛九就走了上来,二十四五的男人,身形高大体格健壮,肤色微黑,五官俊朗,特别是那一双点漆似的黑眸,流光溢彩。画舫里这么多人,他朝谢定谢徽行礼过后先看向了谢家姐妹这边,呵呵笑道:“二姑娘五姑娘回来了啊?一路可还顺利?”

嘴上同两个小的说话,眼睛却直勾勾地望着谢澜亭。

谢澜亭皱了皱眉。

薛九立即别开眼,看谢澜音。

谢澜音轻笑,直接问他,“薛大哥不在龙舟上待着,来这里做什么?”

薛九笑笑,朝谢定谢徽道:“秉将军,这次赛龙舟,每队规定必须有十一人参赛,可我手下一人昨晚吃坏了肚子,今天没法上场了,那可都是我精心挑选的,临时也没有合适的人选补上,斗胆过来问问大小姐,不知她有没有兴致与民同乐。”

谢定捋了捋胡子,看向长子。

谢徽其实心里很满意薛九,而且他瞧着吧,长女应该也不反感薛九,只是她与普通的姑娘不一样,不会表达,既不会温柔小意,主动给薛九送香囊什么的,又不会在薛九凑上来时扭捏作态,两人相处起来便更像是同袍。

“澜亭怎么说?”谢徽都听女儿的。

“你另去找人吧,我不擅划船。”谢澜亭面无表情地拒绝。

薛九马上道:“我来划船,大小姐替我们击鼓助威如何?”

他目光炽.热,谢澜亭犹豫片刻,点点头。

薛九高兴地直搓手,朝一船人吆喝,“有大小姐为我们助威,今天头筹肯定是我们的了,诸位赶紧赌我们赢吧!”一边说着,一边兴奋地跟在谢澜亭身后下了楼梯。

谢澜音靠在栏杆上目送他们,看着薛九始终歪着脑袋同长姐说话,情不自禁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