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让朱媛媛郁闷不已,好你个老狐狸,先前都不说,船开了才告诉我,你丫的是先斩后奏啊,这不逼着姐帮你行为受贿吗?

可是船都开了,朱媛媛也没办法,只好带着礼物去京都,把这个难题交给李澈自己去处理,她才不管。

☆、第163章 到京都

一路船行,方大同多次提议路过苏杨好好玩玩,都被朱媛媛拒绝了,这让方大同很是郁闷。

朱媛媛知道他的心思,无非不想这么早回家,不想见到那个总是对他耳提面命的老爹方郎中。

虽然方大同对什么倒数第一很不在意,但他还是有点怕他老爹的。

可她要是答应方大同,她就没脸去见方郎中了,书院是过年前十天放假,年后还有二十五天的假期,加起来整整一个多月,这时候赶回去,正好可以赶上过小年夜。

在古代,小年夜也是很讲究的,很隆重的,要是路上盘庚耽误了时间,方大人必定不高兴。

朱媛媛只好劝他:“小年夜还是要回去过的,等年后屠季和赵海生来了,咱们也有借口提前离家,再一路游山玩水回书院,岂不更好?”

“再说了,你能在书院坚持下来,伯父就已经很满意了,就算你考的不好,伯父最多也就嘴上抱怨两句,不会真把你怎么样。”

方大同这才宽了心,想到一向疼爱自己的娘,回家的心情不禁有些急切起来。

三天后,船到京都码头,方家早已派管家在码头等候,朱媛媛意外的在人群中见到了海公公,忙下船去相见。

码头上人来人往,多有达官富商家的管事在此迎候自家的主人,彼此间都认得,故而海公公为了不引人注意,只是给朱媛媛拱了拱手。

“杨公子,殿下特意让老奴在此等候。”

在齐王府时,海公公对她多有照拂,朱媛媛还是挺感激他的。

“有劳公公了,不知殿下有何吩咐?”朱媛媛还了一礼。

海公公道:“殿下说您到京都必定要先去拜访方大人,但住在方家总是不便,殿下另外给您安排了住处。”

说着,海公公摸出一个信封,交给朱媛媛:“这是地址,您随时可以过去,那边已经安排了妥善的人伺候。”

朱媛媛也不矫情,接受了李澈的安排,她正为这事发愁,她要想留在方家,方家必定是欢迎的,可是不自由,她还想着是不是自己去租个小院子,或者住客栈,但方大同肯定不会让她去租房子住客栈,这下好了,有去处了。

只听海公公又道:“殿下这些天外出办事儿了,估计得二八才能回来。”

朱媛媛闻言问道:“跟钱塘的事有关吗?”

她可不敢在大庭广众之下说出“无极门叛逆”几个字。李澈是为了无极门的事提前回京都,马上又被派出去办事,肯定是与此事有关。

海公公笑道:“您真是料事如神,殿下此番被委以重任,是好事。”

朱媛媛却是发愁,这的确是重任,但也有危险,听说钱塘那边的围剿,牺牲也是很大的。

海公公似乎知道她在担忧什么,道:“您请放心,这次是得了确切的消息,再说还有梅花内卫跟随,安全无忧。”

朱媛媛这才松了口气,拜托海公公先把章知府送的那几大箱子礼物送去宅子。自己则先跟方大同去方家。

方郎中早就盼着儿子回来了,不过看到儿子却是故意板着一张脸,不给好脸色,呵斥道:“还不滚去见你娘。”

方大同如蒙大赦,都说知子莫若父,知父亦莫若子,老爹脸色虽然不善,但没出言训他,就是有放他一马的意思了,忙不迭地开溜。

儿子一走,方大人立马换了笑脸,对朱媛媛道:“杨晨啊,多亏你照应着大同,要不然,这山长水远的,老夫还真担心大同会闯祸。”

方大人此言是有言不由衷的成分,心情有些复杂。

大同和杨晨在书院的所作所为,差点没把他吓出病来,尤其是听到同僚们用一种同情的口吻夸赞大同够胆量的时候,他都准备亲自去姚尚书府上负荆请罪,再把大同叫回来,不能再让大同跟着杨晨混了,谁知,风向逆转,灰头土脸的变成了姚尚书。大同是没事儿了,但跟姚家的梁子也算结下了,姚家好几回下绊子使阴招要对付他,好在吏部尚书是秦王的人,都给他挡了回去。

后来又传出杨晨办了社,一篇《治安策》传阅吏部,在与楚秀书院的比试中大放异彩,尤其是新近一期的《松涛》中刊登了当日清谈辩难的辩论稿,连皇上都夸赞杨晨,说她最后的陈词有振聋发聩,穿云裂帛之势。

这意味着什么?他们这些在官场中浸淫了多年的老油条焉能不知?杨晨这个名字已然在圣心中留下了痕迹,倘若杨晨入仕,必定是会受到重用的。

渐渐地方大人觉得,大同跟这样的人做朋友,也许才是最好的出路。

朱媛媛拱手道:“大人客气了,大同兄在书院安分守己,学业目前虽然还不尽如人意,但也是有进益的。”

方大人想到自己儿子倒数第一,再看看眼前这个玉树临风,风姿俊逸的正数第一,唯有感叹,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云泥之别。

“你以后多管束着他,好好开导开导他,你说一句比老夫说一百句都顶用。”方大人有些心酸地说。

他算是看出来了,自己这个儿子现在简直是以杨晨马首是瞻,说一句话都要先看看杨晨的眼色。他这个做父亲的还不如一个外人,真是失败啊,不过,只要大同能学好,这点也就无所谓了。

在方家住了一晚,朱媛媛就提出要去自己的住处。

方大同在码头上见到过海公公,心知这是齐王殿下的安排,心中虽有不舍,却也不好阻拦,就陪着杨晨去新宅子里看看。

李澈安排的住处在城南,哪里多是人居住,院子三进带两跨院,还有一个小花园。跟王府比起来是寒碜了许多,但朱媛媛已经很满意了,就她一个人住,够宽敞了。

意外的是,朱媛媛在新宅子里看到杨朵朵父女两。

“你们怎么到京都来了?”

杨思乐道:“是彭管事安排我们过来的。”

朱媛媛点点头,她看出来了,这里的人都是钱塘的那边的,一个王府里的人都没用。

☆、第164章 顾恒来访

这里的管家姓冯,冯唐,来给朱媛媛见礼,并叫了此间服侍的所有人一一拜见新主子。

车夫老钱,门房老毕,杂役两人,厨娘鲍婶,是冯唐的浑家,丫鬟两人,杨朵朵和蓝香儿,外加一个杨思乐,因为识字识数,就让他管账。

这么一座小院子,却有九个下人,朱媛媛觉得排场有点大了。

初次见面,朱媛媛给每人发了个红包,算是见面礼,红包数目不大,二两银子一个,但也抵得上一个月的月例了,冯管事自然要多一点。

这还是方大同给她准备的,收买人心这方面,方大同还是颇有心得的。

大家都看冯管事,冯管事笑呵呵道:“既然是杨公子赏赐,就都收下!以后大家用心做事。”

大家高高兴兴接了,表了忠心,这才各归各位做事去了。

朱媛媛让鲍婶去做几个菜,中午留方大同吃饭,晚上则去方家过小年夜。

没办法,方大人和方夫人盛情难却。

方大同十分羡慕杨晨有了自己的屋,又没大人管着,自由自在,便道:“要不,我也搬过来陪你?”

“千万别。”朱媛媛赶忙拒绝。

“你父母俱在,哪有搬出来住的道理?不然伯父伯母还不得怨死我,我可不敢收留你,你若是在家中闷的慌,随时可以过来找我喝酒,反正你家离这又不远。”

朱媛媛真怕方大同赖在这不走,那还不得完蛋,李澈肯定会不高兴的。

方大同悻悻道:“我也就那么一说,看你急的。”

他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不然老爹非把他关起来不可。

酒菜刚上来,门房老毕来回话,说是顾公子求见。

“可是顾恒顾公子?”朱媛媛问道。

“正是顾恒顾公子。”

朱媛媛和方大同对望一眼,大喜道:“快请他进来。”

方大同笑道:“这顾恒消息可真灵通,你才搬进来,他就上门了。”

话说完,方大同讪讪的吐了吐舌头,谁都知道顾恒和齐王是同穿一条裤的好友,既然这住处是齐王安排的,顾恒自然知道。

两人亲自出门相迎,就见一身绯色锦袍喜气洋洋的顾恒迈着有点风骚的八字步走来。

“顾兄…”两人上前见礼。

顾恒还礼道:“我刚去了方家,听说你搬出来了,就不请自来了。”

朱媛媛哪能不知道顾恒的来意,李澈现如今人不在京都,海公公要替他看着王府,不可能时时过来,就只好拜托好友照拂一二,又不会引人注目。

“来的正好,刚备了酒菜,请顾兄一同喝两杯。”朱媛媛笑道。

顾恒打量着一身青色锦袍,面若冠玉,举止沉稳落落大方的朱媛媛,心说,这小妮子去书院呆了半年,还真像个书生了。

“我紧赶慢赶,可不就是来蹭吃的么。”顾恒哈哈一笑。

三人进屋落座,朱媛媛让杨朵朵跟厨房说一声,再添几个菜。

三人边吃边聊了起来。

顾恒打开话匣子道:“杨晨,你在这里倒是悠闲,朝堂上可是为了你吵的不可开交。”

朱媛媛愕然:“此话怎讲?”

她最近好像没惹什么事啊!

方大同也是意外,结巴道:“不会是坏事?”

顾恒苦笑道:“宋子楚没跟你说?”

一提到宋子楚,朱媛媛恍然,应该是为了入凤台阁一事,但她揣着明白装糊涂:“说什么?”

顾恒瞧她一副茫然的样子,心说,还真能装,李澈早就跟他交了底了,还让他爹顾相到时候助一臂之力,但想想,她可能是装给方大同看的。

便道:“书院举荐你入凤台阁的请表已经上呈礼部,要知道入凤台阁不是件容易的事,以往非会试一甲前三才有资格入凤台阁,后因万松书院的特殊地位,朝廷又许书院三年上报一次优才,每次不超过三个名额。”

“今年的优才名额被刷掉一个,本来由江大学士的公子江辛补上,但江辛志在科考,拒绝了,所以,只得两人,礼部和凤台阁都已经交接完毕,程序已经走完了,,但书院又上请表举荐你,礼部便在朝上奏明,请圣上裁夺。”

朱媛媛是才知道江辛竟然是江大学士的公子,不过,现在她不关心这个,她关心的是结果。

两人都紧张地看着顾恒,想知道廷议的结果如何。

顾恒呷了一口酒,慢悠悠道:“按说,以你的才学是有资格入凤台阁的,朝中赞成的人不在少数,但也有很多人提出反对,理由不外乎说你入万松书院才半年,资历太浅,又说不符合规矩等等,你应该知道,反对的声音都来自哪些人。”

“姚家?”朱媛媛猜测道。

顾恒道:“差不多!总是赞成与反对五五对开,双方争辩不下,圣上一时也拿不定主意,只等年后再议。”

朱媛媛早就有心理准备,宋先生也说过,这件事有一定难度,所以,也不觉得怎么失望。

方大同却是很失望:“年后再议,那姚家还不得上窜下跳,他们肯定不会让杨晨入凤台阁的。”

方大同虽然草包,但他身为官宦子弟,凤台阁的重要性他还是知道的。放眼朝廷,所有上层官员无一例外都是凤台阁出来的,入凤台阁,就等于踏上了仕途,而且还是前景不错的仕途,哪怕当不上大官,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顾恒不以为然:“放心,如今有得是人跟姚家对着干,机会还是有的。”

他老爹顾相还没出马呢,到时候,圣上必定要听取他老爹的意思,更何况还有宋子楚,宋子楚既然提出来了,必定是有后招。

“我回去跟我爹说,让我爹也想想办法。”方大同决定要帮杨晨,这是杨晨的好机会,压根没想着杨晨若是进了凤台阁,就不会回到书院了。

朱媛媛笑笑:“喝酒喝酒,不聊这个,说说别的!那个姚启轩现在不知道怎么样了。”

“他啊,很凄惨啊…”顾恒叹着,却没有丝毫同情,反倒有那么点幸灾乐祸的意思。

“你们不知道,他一回京都,就被姚尚书一顿家法打断了一条腿,这条腿还没好利索,不知怎么的,七殿下一回京都,就冲到姚家,把他另一条腿也打断了…”顾恒说道。

☆、第165章 跟你们有关

片刻的意外后,朱媛媛就想通了其中环节,肯定是上次遇刺,她随口把祸水引到姚启轩头上,李洛这是在帮她出气呢!没想到李洛这么狠。

方大同兴奋起来,拍案道:“七殿下好生威猛,打的好,这种恶人就该这么治他。”

旋即方大同疑问道:“姚尚书不是七殿下的亲舅舅么?姚启轩说起来是七殿下的表哥呢,怎么他们之间会闹起来?”

顾恒瞄了朱媛媛一眼,朱媛媛有些心虚的端起酒杯佯装喝酒。

但她心虚的事跟顾恒想的可不一样。

顾恒道:“这事说来还跟你们有关。”

朱媛媛越发心虚了。

方大同莫名道:“咋了?我们可没撺掇七殿下去揍姚启轩,我见都没见过七殿下。”

方大同还不知道上次和自己喝酒的就是李洛。

顾恒施施然道:“还记得你们在楼外楼的那一出吗?”

朱媛媛心说,怎么又扯到楼外楼的事情上去了?

方大同点头如小鸡啄米。

顾恒道:“上次的事,牵扯到康家大小姐,你们应该知道康家大小姐与齐王殿下有婚约,是未来的齐王妃,如果没有出这一场意外,明春他们就要成亲了。”

顾恒以为朱媛媛肯定是知道内情的,他就不信李澈没告诉她,他甚至怀疑朱媛媛当初把康妍儿拖下水是有私心的。

顾恒只猜中了一般,朱媛媛的确是有私心,但不是顾恒想的那样,诋毁康妍儿,免得康妍儿跟她抢李澈,当时她和李澈的关系八字还没一撇,甚至都不知道这辈子还会不会跟李澈再见面,当时只是单纯的觉得康妍儿这个人人有问题,配不上李澈,再加上被逼无奈,才有了“奸、夫淫、妇”一说。更没有想到李澈会借题发挥,趁机把婚给退了。

方大同一拍大腿:“我明白了,康妍儿算起来也是七殿下的表妹,七殿下定是恼姚启轩连累了康妍儿,替康妍儿抱不平,说不定,七殿下喜欢康妍儿。”

顾恒瞅着这个自作聪明的大胖子哭笑不得:“你的形象力还真是强大。”

方大同难得含蓄,嘿嘿笑道:“一般一般。”

顾恒施施然道:“你只猜对了一半,其实七殿下不但不喜欢康妍儿,甚至还很反感,因为齐王退婚后,皇上又把康妍儿许给了七殿下,现在你明白了?”

“咳咳…”朱媛媛被一口酒呛着了。

尼玛,怎么会这样?她突然觉得李洛好可怜,立了军功回来,竟然得到这样的奖赏,接收自己五哥不要的女人。

可李澈已经退过一次,李洛不可能再退婚,李洛憋闷的慌,还不得把这笔账算到姚启轩头上?

然后,她又暗暗庆幸,幸亏她和李洛在钱塘就遇上了,李洛似乎对她的印象还不错,如果李洛是直接回京都,再被有心人那么一挑唆,说不定能冲到书院来打折她的腿。

一顿饭吃了足足两个时辰,话说了一箩筐,但酒没喝多少,因为今天是小年夜,大家都要回家去吃饭的,晚上才是重头戏,不得不悠着点。

顾恒告辞回家,说好了,改日再来。

朱媛媛本来还想拉着方大同上街去给方大人和方夫人买点礼物,谁知冯管事已经给她准备好了,几匹上好的杭绸,外加一斤极茅山云雾茶。

朱媛媛心想,海公公所言不虚,果然这些都是极为妥协的人,让她省了不少心。

到了方家,方大人对她的态度似乎更亲热了,席间甚至说出,他拿杨晨当自己儿子看待,都是一家人之类的话。

饭后喝茶闲聊的时候又说让杨晨放心,他会联系吏部的同僚,支持杨晨进凤台阁。

朱媛媛方才回味过来方大人的热情从何而来。

不过,她并不觉得方大人的热络有何不妥,在今天的廷议之前,方大人对她也是很好的。

推举她入书院,替她交了五百两银子,还每个月给她生活费,虽然没有方大同的零头多,但方大人能做到这一步已经很不错了。

过完小年,方大同被方大人抓着,陪他到处去拜访官员,朱媛媛一个人落得清闲,练练功,睡睡懒觉,喝喝茶,看看书,杨朵朵还弹琵琶唱小曲儿给她听,

朱媛媛听她的琵琶弹的甚好,就问她会不会抚琴。

杨朵朵红着脸,羞涩道:“倒是学过一点,只是不精,到处讨生活,还是琵琶用处多,故而只在琵琶上下了苦功。”

朱媛媛闻言,觉得她真是不容易,微微一笑,说:“我还说你要是精通古琴的话,就教教我,我的琴艺老是被书院的先生诟病。”

杨朵朵似乎犹豫了一下,踌躇道:“公子若是想学琴,我爹的古琴弹的甚好,他以前曾在大户人家当过琴师。”

爹再三交代,不要把他曾经当过琴师的事往外说,可公子是他们的恩人,朵朵觉得跟公子说说没大要紧。

“是吗?那太好了,朵朵,你快去叫你爹来。”朱媛媛大喜。

朵朵应声去叫爹。

杨思乐被女儿出卖了,不由的一阵气恼:“让你别往外说,你怎么不听?”

杨朵朵委屈道:“公子想学古琴,况且,公子是咱们的恩人呀!”

杨思乐跌足叹息,再骂女儿也于事无补,只好硬着头皮去见杨公子。

“杨公子,您是我们父女的大恩人,按说公子有用得着我们父女的地方,杨某是万死不辞,只求公子一件事。”

朱媛媛见杨大叔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便道:“大叔只管说。”

“将来,若是有人问起,还请公子不要说您的琴艺是跟在下学的。”杨思乐道。

朱媛媛心说,难不成,这扬家父女还有什么不可告人的身份?对了,当初她救下杨朵朵,杨朵朵曾经说过,他们也是好人家出身的。

朱媛媛正色道:“大叔请放心,我不会说出大叔的,如果这让大叔为难了,我愿意收回请求。”

她不想强人所难,更不会挟恩求报。

杨思乐见公子似乎不高兴了,惶恐道:“公子切莫误会,在下是怕给公子带来麻烦。”

朱媛媛越发肯定了自己的猜测,便道:“你放心,我绝不会说出去。”

☆、第166章 鸿门宴

朱媛媛在领教了杨思乐的琴艺之后,便能理解杨思乐的谨慎所为何来。

以前她觉得书院柳先生的琴艺已经很了不得了,南宫的琴艺也能达到一定水准,但杨思乐似乎比他们又要高出好几个层次,连在那场比试中,令人叹为观止的仇野大师的弟子闻天朗不知高出多少倍。

杨思乐拨动的不止是琴弦,更能触动人心,或缠绵低吟,或激昂跌宕,他指尖流淌的不仅仅是音符,更是一副流动的水墨,清流濯濯,高山巍巍,令人仿佛置身其中,妙不可言。

如此琴艺,当可知杨思乐曾是位非常了不起的琴师,却是隐姓埋名,流落江湖,宁可在街头酒肆拉二胡混饭吃,也不去琴馆或富贵人家当先生,这说明什么问题?

朱媛媛的猜测有二,其一,躲避仇家;其二,就是保守什么秘密,不管是出于哪一种原因,她一时好心救下的两个人显然是个大麻烦。

但她不会因此赶走杨氏父女,因为她看得出这对父女不是坏人,只要不是坏人就好,要说见不得人的秘密,还有谁多得过她?穿越而来,与无极门的人交朋友,男扮女装甚至想要混入凤台阁…有道是债多不愁,虱多不痒,些许麻烦,她还真懒得去计较。

转眼三天过去了,已经是腊月二十七了,就算足不出户也能感受到浓浓地年味,不是这家放鞭炮就是那家放鞭炮,从早到晚每个停歇,这让在禁止燃放烟花炮竹的时代长大的朱媛媛颇为不习惯。

这天下午,方大同跑了来,觍着笑脸说好话:“杨晨,我都跟他们打包票了,一定请你过去,你就给我个面子呗!”

“不去。”朱媛媛毫不犹豫的一口回绝,方大同说所谓的朋友,都是以前笑话他奚落他的那些家伙,方大同也真是的,都说了以后不跟那些人交往了,这才回来几天,又凑一块儿去了,还非得拉上她。

“杨晨,就这一回,我保证没有下次,你若是不去,我以后可抬不起头了,就巴巴指望着你帮我找回场子呐!”方大同低声下气道。

“你在他们面前找场子,很光荣吗?”朱媛媛自顾看书,任他急的抓耳挠腮。

“这不是以前被他们欺负狠了吗,杨晨,你就帮个忙呗,我听说江辛也要来的。”方大同道。

江辛?江大学士的公子,国子监第一才子。朱媛媛若有所思的合上书本,上次在书院,她和江辛虽然没说过几句话,但她对江辛的表现还是记忆犹新。

突然,她觉得这个聚会也不是那么糟糕了。

“下不为例。”朱媛媛松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