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宁看了下石大夫,又看了下杨沐,想问什么,但是没有问出来。

杨沐拿着石归庭写好的单子:“丁香酸梅汤,紫苋粳米粥,凉拌苦菜这些都好准备,我一会儿就去熬粥。”

颜宁终于憋不住了:“杨沐你要留下来照顾我?你不是要赶着回去?”

杨沐说:“我当然要留下来,你这样子我怎么能够安心走呢。”

颜宁当然想杨沐留下来照顾自己,但是他不是一个人,还有一大帮子马队呢。“可是,你们还有一个马队呢,我这边有人照顾的,没事的,我这不就马上要好了么?”

石归庭说:“颜宁,你别着急,还是让杨沐留下来照顾你吧。你的病只要照顾得好,也就是三四天的事,你要是让他这么离开,杨沐一路上都不会安心的。我们也赶了一个多月的路了,正好可以好好休息一下。我看这里最近也很缺大夫,我正好可以去帮下忙。”

颜宁嘴唇动了一下,终是没说出反对的话,最后说:“那好吧,你们人多,住在城外要十分注意卫生,小心被传染上疫病了。”

石归庭说:“这个我早就跟大伙儿交代好了,不会有事的,你放心吧。好好养病,杨沐,你好好照顾颜宁,好了你就回客栈。”

“嗯,谢谢石大夫。”杨沐点点头。

杜书钤一直都没说话,坐在一旁看着他们,临走的时候说:“杨大哥,我送石大哥回去,一会儿我跟我大哥说下你留下来照顾颜大哥的事。”

“好,谢谢你,小杜。”

待他们都走了,杨沐说:“厨房在哪儿呢?我去给你熬点粥喝,顺便给你烧点水洗个澡。”

颜宁说:“我也不是很清楚,问一下门口的六哥吧。”六哥是照顾他的那个仆人。

“好。”杨沐一边应着,一边出去了,太阳已经落下去了,但是天色还很亮。门口那个仆人已经不在了,杨沐试着叫了一声:“六哥在吗?”

一会儿那人出现了,露出笑容问:“请问有什么事?”

杨沐笑着说:“这些天谢谢六哥照顾颜宁了,我叫杨沐,是颜宁的朋友。接下来就由我来照顾他吧,你能告诉我厨房在哪吗?”

六哥笑起来:“没事,这是应该的。厨房在这边,你随我来。”

杨沐替颜宁烧了热水,提到他的房间:“来洗个澡吧,你素来爱洁,身上不清爽肯定不舒服。”

颜宁有好几天没有好好洗过澡了,前几天病得在床上都爬不起来,每天也就随便擦擦身子,他觉得自己都快臭了,这时听说可以洗澡,赶紧爬起来。

杨沐将浴桶倒满了水,然后将胰子、帕子全都准备好:“好了,你先洗,我去给你弄点小菜下粥。”

颜宁说:“好。我想吃藕片了,好久没吃了。”

杨沐停了一下:“今天没有藕,明天我去菜市场给你买,今晚只有紫苋粳米粥,我给你弄个拌苦菜。”

“好,我觉得有点饿了呢。”这几日痢疾拉得他根本没什么食欲,所以越发清瘦了。

杨沐听说他有了食欲,高兴得什么似的,连忙往厨房跑去了,好像生怕他一会儿又不想吃了。

杨沐端了熬好的药和粥菜过来,颜宁已经洗好出来了,青色的长衫挂在他身上,被晚风一吹,空荡荡地抖动了几下,显得人越发消瘦。他的头发还是湿漉漉的,发尖还滴着水。

杨沐放下托盘:“头发怎么不擦干?”

颜宁拨了一下身前的头发:“挺麻烦的,这天气也热,一会儿就干了。”

杨沐说:“你先喝药吧,我给你擦擦,你现在是病人,可不能大意。”

于是两个人一人坐着喝药吃粥,另一人拿着帕子站在他身后帮他擦头发。这时天色已经暗了,屋里点了灯,若是有人正好看到这一幕,会觉得这个场景分外怪异而又——和谐吧。

颜宁就着苦菜喝完一碗粥,又盛了一碗,吃完后咂巴下嘴:“终于吃出香味来了,还是你做的饭好吃。”

杨沐笑:“好吃,那就再吃一点。”

颜宁摇摇头:“不了,还是慢慢来。反正这几天你都在,我天天都吃得到。”说罢享受地眯缝起眼睛,杨沐此刻正不轻不重地擦着他的头发,舒服得他直打哈欠。

杨沐看见他的哈欠了,看头发也干得差不多了:“困了啊,等一会儿头发干了就去睡吧。”

颜宁用力眨着睡意朦胧的眼睛:“你还没吃饭吧?我还不想睡。”

杨沐说:“我一会儿就去吃。床上的被单也给你换了吧,我叫六哥给你换套干净的,明天我来洗。”

颜宁半眯着眼笑起来:“还是杨沐最好了,最了解我了。”

杨沐也笑起来,亲昵地在他脖子上轻轻捏了一下:“那还用说。”

然后去倒了水,又拿着床上的被单出去了,过一会儿,又拿了床干净的过来。

颜宁看着给他铺床的杨沐:“那你晚上睡哪儿?”

杨沐回过头说:“我同你睡好不好?”

颜宁张了张嘴,他想答应,他有好多好多话想跟杨沐说,但是又摇了下头:“还是算了吧,我还没有彻底好呢,我们适当保持下距离,省得到时我好了,你又病了,那就亏大了。”

杨沐说:“那好吧,我就住在你隔壁,有什么事就喊大声一点,我听得见的。”

“嗯。你去吃饭吧。一会儿要是我还没睡,咱们聊会儿天再睡。”

“好。你头发还没完全干,自己再擦一会儿吧,别就这么睡了啊。”

“知道了。”

颜宁拿着干帕子,有一下没一下地擦着头发,想到杨沐,又忍不住开心地笑。等杨沐吃了晚饭过来,看见颜宁已经倚靠在床头钓鱼了,嘴角还挂着笑容。

杨沐宠溺地笑着摇了下头,困成这样还舍不得睡。于是将他抱起来,轻轻地放平在床上,拉上薄被,用蒲扇狠命扇了几下,将蚊帐里的蚊子都驱逐出来,然后放下蚊帐,去洗澡睡觉。

这天夜里,颜宁没有闹肚子,一觉睡到天亮,要知道前一天夜里他起来了至少三次。睁开眼的时候,天色已经大亮,他摸摸自己的肚子,居然没有像前两天那样胀鼓鼓的感觉,已经好了?他心里疑问,有点窃喜。又立马想起来,杨沐!杨沐还在呢,连忙翻身起来。

打开门一看,杜书卿兄弟二人正在院子里活动身体。

杜书卿听到门开了,回头打招呼:“颜大人,早啊,你的气色看起来好多了,感觉如何?”

颜宁笑起来,做了个扩胸动作:“杜大人早,我今天感觉好多了。”

杜书卿说:“那就好,前两天那样子真叫人担心啊。”

颜宁一脸歉然:“有劳杜大人操心了。”

杨沐端着水从走廊那头过来了:“颜宁你起来了啊?感觉怎么样?”

颜宁跑过去接过水盆:“感觉挺好的,好像肚子不痛了。”

杨沐笑起来:“那就好。你先洗漱,我给你端粥去,杜大人和书钤也一起用早饭吧。”

杜书卿说:“那就有劳了。”

杜书钤跟上去:“杨大哥,我去帮你。”

杨沐说:“谢谢。”

杜书卿看着杨沐的背影,对颜宁说:“你这个朋友还真不错,照顾人那真是细致入微啊。”

颜宁将水盆放在条石上洗脸,接话说:“是啊,杨沐对朋友那是没话说,而且特别会照顾人。以前他母亲病倒瘫痪在床,他独力不声不响地照顾了三四年,直到母亲康复。”不知为什么,颜宁就是想让别人多了解一下杨沐的优点。

杜书卿又吃了一惊,原来以为杨沐只是个有信义有担当的商人:“没想到他还是个至诚至孝的人,真是令人钦佩啊。”

这时杜书钤领着食盒过来了:“大哥,你钦佩谁呢?”

杜书卿笑了一下:“我和颜大人正在说杨沐呢,说他的为人令人佩服。”

杜书钤接口说:“大哥你也发现杨大哥很不错了吧。这一路西去,我还真跟他学到不少东西呢,他细心、会照顾人、有情义、明是非、有担当,而且还做得一手好菜。”

杨沐跟在后面,被他们说得耳朵根都红了:“你们太抬举我了,我不过是做自己该做的事罢了。”

杜书卿赞赏地说:“好一个做自己该做的事,这才是真正的君子所为啊。”

颜宁看杨沐越发窘迫了,知道他受不得别人表扬,便呵呵笑起来:“好了,我们用饭吧。我看看早上吃什么呢?”

杨沐将托盘放到桌上,端出一碟子嫩生生的凉拌藕片,一个茶壶,一碗乌黑的中药:“这一碟藕片是给你的,壶里是丁香酸梅汤,我昨晚就熬上的,今天刚好喝,都是养肠胃的。你先喝药再喝粥。”

又端出一碟藕、一碟酱黄瓜,“这是我们吃的,味道比较重,颜宁你就别吃了。”

杜书钤从食盒里端出一盅粥,拿出一碟包子和油条,将碗筷摆上,嘻嘻笑道:“我们吃干的,颜大哥喝稀的。”

杨沐说:“这是乌梅粥,酸酸甜甜的,我熬得不少,大家都喝点开开胃。”说罢拿起碗来给大家盛粥。

杜书钤抢过粥勺:“我来吧。”

杜书卿笑起来:“三儿跟着杨沐出去跑了一趟,都学会帮人盛饭了,你在家时,可是筷子掉了都不会捡的人啊。”

杜书钤也不恼:“那是,难道还永远不会长大?”

大家也不拘礼数,无论长幼尊卑,饭桌上的氛围十分轻松。

第59章 平安归来

因为有杨沐的陪伴和悉心照顾,颜宁的身体恢复得非常快。到第三天,颜宁就已经完全好了。

杨沐又请了石归庭来给颜宁把脉,石归庭说:“颜宁的病基本上已经康复了,接下来只要好好调养就够了。只是要注意千万别再次被传染了。”

颜宁点头:“这个我省得。”不过情绪不是太高,自己一康复,杨沐就该离开了。

杨沐对石归庭说:“颜宁既然好了,那我们也准备启程回吴州吧。”

石归庭说:“好,我们明天就动身吧。我先回去跟大伙儿说声,让大家都准备一下。”

杨沐说:“那好,我这边交待一下,晚点就回客栈。”

杨沐看出颜宁情绪不高,便安慰他:“我听杜大人的口气,你们不久也要启程返京了。我先回吴州,然后再启程去京城,到时候很快就能再相见了。”

颜宁大病初愈,脸色虽然还是苍白的,但是蜡黄之气已经消失了,形容也不复憔悴,只是有些儿虚弱。“这几日我病着,你忙里忙外地照顾我,一直没好好歇过。你一路走来,也怪辛苦的,我看你不仅黑了,而且瘦了。”

杨沐笑一笑:“没事,这能有多累啊,就是买买菜做做饭而已。这几个月都在路上,难免会累一些,等我回去之后,好好歇一歇就好了。”

颜宁伸手替杨沐弹了一下袖子上沾的面粉:“那也要好好注意身体,等我们到了京城再好好聚聚。”

杨沐说:“嗯,你要好好照顾自己,别再累坏了,也不要大意了。这次你病着,很多东西都不能吃,等到了京城,我再给你做好吃的。”

颜宁鼓鼓嘴,有些不乐意了,好像自己就惦记吃一样。

杨沐笑起来,伸手摸了摸他的脸:“我知道你不光是惦记我做的饭菜,但是你现在瘦成这样,我真想做一大堆吃的,把你养得白白胖胖的,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摸着都硌手。”

颜宁的脸唰地红了,眼睛水润得似要滴出水来,他垂了眼睑:“你把我当猪养呢。”

杨沐看得心荡神驰,突然生出一股勇气,偷瞄一下四下无人,迅速在颜宁的脸上亲了一口。

颜宁的眼睛忽地睁圆了,这回连脖子根都红了,连忙四下看了下,瞪着眼怒视杨沐:“你也太…”

杨沐笑起来:“还是少了点肉,再养胖一点,就像嫩豆腐一样了。”

颜宁彻底羞恼了:“杨沐,你够了啊,怎么也变得油嘴滑舌起来了。”

杨沐正了正颜色:“你的确是太瘦了些,我走了后你要好好吃饭啊,别胡乱吃,少吃油腻的,多吃清淡的、易消化的才行。其实我更想留下来,亲自监督你的饮食。”

颜宁说:“我知道了,不会拿自己的身体开玩笑的。对了,你既然到了湘州,为何不走水路,这一路都是顺水的,速度会快很多吧。”

杨沐说:“我也考虑过,但是这次的桂枝主要是沿途就卖了,装船的话就没那么方便了。以后再从那边贩运药材的话,到湘州之后就改走水路了,这样马队也可节省不少时间。”

颜宁点点头:“是该这样的,做生意就是抢时间。你该回客栈了吧,回去好好准备一下,明天就要出发了。”

杨沐说:“我还得去厨房看看,给你炖的鹌鹑红豆粥应该快好了,晚上你就喝这个吧。”

颜宁心里一暖:“嗯,我跟你一起去。”

第二天一早,杨沐一行人告别前来送行的杜书钤,迎着朝阳向东方出发了。果然如杜书卿所说的,江州的旱情相对而言较轻,江州的疫情比吴州严重些,但没有湘州那么严重,各地方政府的控制也很有力。吴州的旱情最轻,作物产量虽然减产,但是并不绝收,疫情基本没有形成规模。

符鸣的马队一直将药材送到平城才返转,桂枝在路上基本都卖完了,剩了一些卖给仁善堂和济安堂了。石归庭回家呆了几天,又跟着符鸣的马队走了,他说他在家待不住。

杨沐回到平城的时候,已经快八月十五了,他决定先回家过完节再去京城。回到家中,杨母看着又黑又瘦的儿子,喜极而泣。儿子离开快半年了,隔很长时间才能捎一封信回来,有很多次她都在睡梦中吓醒来,她看见儿子满身是血地喊“娘”。所以见到儿子的第一件事,她就是确认杨沐有没有缺胳膊少腿。

“铁蛋,你跟娘说,你有没有受伤、生病?”杨母这时候只需拄着一根拐杖了,所以就用另一只手抓住儿子的胳膊问。

杨沐鼻子一酸,但是强颜欢笑:“娘,没事呢,您看我不是好好地站在这里吗?”

杨母泪水涟涟,但是嘴角却噙着笑:“回来了就好,回来了就好!好多次娘都梦见你满身是血地喊我,我怎么喊你也喊不应。”

杨沐扶着母亲:“娘,以后我不会离开您这么久了,再也不会让娘这么担心了。”

杨母点点头:“好,好。桂琴!中午我来做菜,给铁蛋接风洗尘。”

桂琴在门外高兴地应答:“好的,大娘,我都准备好了,就等您来掌勺呢。”

杨母说:“那好,我就来。”

杨沐扶着母亲走到灶间:“娘,您慢点。”

杨母笑着说:“没事,娘利索着呢,都好得差不多了。看娘给你露两手。”

杨沐看着母亲消瘦的身体,无比心酸,自己没少让母亲担忧啊,但还是笑着说:“好久没吃到娘做的菜了,真是想念啊,我来烧火。”

桂琴说:“杨沐兄弟,还是我来吧,你坐着歇歇。”

杨沐说:“还是我来烧吧,这些日子桂琴姐帮我照顾我娘,够辛苦了,我回来了,你正好歇一歇。”

桂琴笑着说:“那好吧,你们母子俩说说话,我去后院看看。”

刚做好菜,桂元从私塾回来了,看见杨沐,靠在门口拿眼睛望着他。杨沐走过去,将他举起来:“这不是元儿么,长这么高了啊?来,叔叔看看重了没有。”

桂琴在旁边责备儿子:“读书读傻了?见了叔叔也不会叫。”

桂元的小脸红起来,伸手搂住杨沐的脖子,亲亲热热地喊了一声:“杨叔叔。”

然后又凑在杨沐耳边小声地问:“杨叔叔好久没有回来了,这次回来还走吗?”

杨沐顿了一下:“叔叔还要去一趟京城,等过了中秋节再走。你想要什么样的花灯?叔叔给你做。”

桂元听他说要走,脸色立刻变了,但是又听说有花灯,马上又阴转晴:“真的吗?我想要一个荷花灯,杨旭说荷花灯可漂亮了,他爹会帮他做,可是我不会做。”

杨沐说:“荷花灯是吧,没问题,叔叔会做,做个又大又漂亮的。”

桂元咧嘴笑起来,露出缺了的门牙:“谢谢叔叔。”

杨沐一看,乐了:“呀,元儿成缺牙爬了啊,难怪说话漏风呢。”

桂元连忙松开杨沐脖子上的手,掩住嘴巴,满脸沮丧地说:“杨叔叔不要笑我。”

杨沐哈哈大笑。

杨母坐在桌边,笑看着互动的一大一小,满怀心事。

桂琴说:“你们叔侄两个快来吃饭了,元儿吃完饭还得去私塾呢。”

饭后,桂元去了私塾,杨沐陪着母亲说话,说他一路上的经过,各地的风土人情,避过受伤一节不说。不同颜宁说那是时机不对,不同母亲说,那是真心想隐瞒,不能让母亲担忧。

杨母的行动是利索多了,但是身体是越发羸弱了,精神也不是很好。今天还是因为儿子回来,觉得高兴,所以硬撑着没有睡觉,但是说着说着瞌睡还是来了。杨沐赶紧让母亲睡午觉,自己退出去,出了后门,去看池塘边那棵柳树。

中秋时分,空气中的暑意已经被金风滤去不少,阳光也似披了一层薄纱,变得朦胧温柔起来。池塘边上那棵柳树似乎又粗了一圈,树脖子有些歪,可喜的是它长得十分健壮,柳叶泛着深沉的绿,柳条在风中婆娑摇曳,不时从他身上拂过,仿佛在向他撒娇。

杨沐幻想这是颜宁在撒娇,嘴角含着笑,抓了一根柳条在手,摘了一片柳叶,放在唇下,轻轻一吹,便有欢快的音符飘出来。心里想道,好像颜宁还不知道这棵柳树的存在呢,下次他回来,一定带他来看看,他必定很意外也很开心吧。

在家呆了几日,过完中秋节,杨沐回到平城,从云南带回来的药材一部分卖给了平城的药铺,但是大部分还是要运往京城去。

杨沐处理完平城的事,依旧雇了三宝的船,将天麻、三七和藕粉满满装了两条船,然后出发去京城。

路上走了差不多一个月,到达京城的时候已是九月中旬了。这时候颜宁回到京城刚半个月,回来之后少不了一顿好忙,杨沐到达的时候,他才刚刚消停下来。

见了面的欣喜之情自不必言说,杨沐这次不准备马上回去,他想留下来一段时间,颜宁的身体需要好好调养,他自己其实也需要好好调养一下的。更重要的是,若是颜宁一时半会儿离不了京城的话,他就准备将店铺在京城开起来。

杨沐跟三宝表达了自己想留一段时间的想法,让他招揽了活计先回去。

三宝知道颜宁在湘州染病的事,也知道杨沐在贵州受伤的事,所以他很爽快地说:“好,这次我就真不等你了。你们这阵子病的病,伤的伤,都伤了元气,但是又一直在赶路,是要好好休养一下,省得落下病根。”

杨沐拍拍三宝的肩:“好兄弟,谢谢你这么体谅。”

三宝迟疑了一下:“杨沐,你跟颜宁,你们到底是怎么想的?”

杨沐心里咯噔一下,难道三宝看出什么来了,便装作什么都不知道地问:“我跟颜宁想什么?”

三宝说:“你不成亲,他也不成亲,年纪是真的老大不小了啊。”

杨沐看着面前的好友,沉默了半晌,说:“三宝,要是我说,我从来都没想过要成亲,你会怎么看?”

三宝瞪大了眼睛:“你说什么?你不想成亲?”

杨沐点点头。

“那是为什么?”

杨沐不知道要怎么说,思虑了半晌:“我有喜欢的人了,但是我跟他一辈子都不可能成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