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婉想起这位给了她很大帮助的沐公子——早知道,雪糖那两千两,她就干脆不要了,那人,现在也缺银钱…初见时,顾婉不知道那位沐公子是谁,只把他当成一个贵客,一个可以投资的对象,现在,经过三年神交,到开始把那人当朋友看。

要说,两个人的关系有多密切,那到也不是,顾婉这三年来,即使是通过孙镖头,了解到一点儿那人的讯息,也试图给那人传达过信息,但除了这一次送雪糖,二人根本就没有真正来往,只是,沐延昭这个名字,她不熟悉,可沐七公子,她却是知道的。

在那一世,沐七公子名不见经传,甚为低调,唯一一次让他为人所关注,还是他的死亡,大庸城破之前,沐七公子死在燕阳关,领军的大公子闻听消息,吐血昏迷,以至于大庸城破之日,又推迟了半月,差一点儿闹出祸事!

顾婉的心里忽然一痛,想起三年前所见的,那人明亮透彻的眼睛,第一次生出一种欲望,她不想让他死…一点儿也不想…

这谈何容易,自从知道七公子的身份,她也对孙镖头暗示过高建成的处境,事实上,不必她暗示,又谁看不出这里面的危局?只是,高建成明知有危险,却依旧不肯改变,他求仁得仁,别人也阻止不了…现在只能指望,沐七公子将来的死亡,不是他自己求的!

“小娘子?”

“婉娘,想什么呢?”

顾安然的手指敲在顾婉的额头上,顾婉眨眨眼,回过神,深吸了口气,笑着对路三娘道:“三娘,我不敢说一定能治好你婆婆,不过,我会尽力。”

医者父母心,她顾婉当了这么多年的大夫,这点儿慈悲心,还是有的。

路三娘感激涕零,毫不迟疑地签了十年的卖身契,收下了五两银子,这算是非常的多,现在人不值钱,五两银子,买三四个漂亮丫头都没问题,签的还得是死契,更多的人,只要给口饭吃,就很乐意了。不过,路三娘识字,又是出身,给她五两银子,到不算不值,只不过,顾婉给她婆婆治病,所需要的花费,就远超了这个数…

王策到觉得,路三娘的负担太重,买了她,就等于还买了一个半死不活的老太婆,根本不划算,再说了,真想要识文断字的,也不是没有,何必非要她呢!

顾安然到对此没有意见,路三娘好歹是知根知底的,比陌生人更好些,而且,他觉得,妹子需要一个老成持重的人照料,别管这女人在别人眼里是不是够‘迂’,但她孝顺明理,很懂规矩,对主家来说,守规矩总不是坏事。

第三十三章 选仆

更新时间2012-9-18 8:01:38 字数:2034

热乎乎的面条吃完,顾婉见路三娘总算有了些精神气,转头对王策道:“王叔,麻烦你先送三娘回去,我和大哥再转转。”

他们出来一趟,总不能只带一个路三娘回家!

王策想了想,就道:“也好,那大郎和小娘子千万小心些,我和刘婆子说好了,她就在前面吉祥坊那棵大槐树下等,刘婆子人面熟,大郎要多听听她的意见…”

说完,见顾家两兄妹老老实实地点头,他才伸手打开车门,扶着路三娘和她婆婆上车。

顾家这辆马车的外表,并不算很显眼,可顾婉也是个好享受的人,只要可以,她从不委屈自己。所以,宽敞的车厢内,陈设不说豪华奢侈,却绝对舒服。

脚下垫着雪白的,细羊毛编成的毯子,绣着Q老虎和熊猫图案的坐垫,靠背,外面是锦缎,里面充了棉花,松软舒适,固定在手边的矮桌上,铺盖着浅粉色的桌巾,上面用彩线绘了两尾戏水的锦鲤,栩栩如生,充满了鲜活的灵性。角落里还固定了一个炭炉,上面安置着精巧的紫砂茶壶…

路三娘一身麻布孝服,衣服头脸上都灰沉沉的,她婆婆穿戴到是整齐,却怎么也掩盖不住身上那一股异味儿…

刚才还好,坐在外面,没什么感觉,但这会儿上了车,路三娘看着自己沾满泥灰的脚,牢牢扶住自家婆婆,手无足措,心下不觉忐忑。

顾婉却毫不在意地让老太太躺在雪白的毯子上,又给了搭了一件大氅,虽然是春日,可涯州临海,风有些湿冷,还是得注意些才是。

顾婉以前在孤儿院,照顾孩子,温柔体贴惯了,动作极为轻柔,绝不会让病人有半点儿不舒坦,这是她的习惯,此时在路三娘看来,却是说不出的感激,一瞬间,路三娘觉得心头发烫,身子一下子就软了下来,多日来积压的疲惫,似乎也稍稍消退了些…

王策带着人先回去,顾婉和顾安然就溜溜达达地去前面不远处的吉祥坊,一到了吉祥坊,远远地便看到一排排插草标卖身的人群,也是男女老少都有,密密麻麻一大片,虽然不似刚才所见那般凄惨,可大多数也是面黄肌瘦,神色疲惫。

凡是有主家愿意买下,无不满面欣喜…

顾婉叹了口气,世道不好,也怪不得老百姓们愿意卖身为奴!

不说现在是乱世,想起当年太平盛世时,她打理侯府,每次送到她面前,以供挑选的,还是数不胜数,每一个都拼了命想留下,那些人,无不规矩懂事,各有擅长,她随意选个三等丫头,也要识几个字,专职针线上的人,更是各地绣娘都有,有不少家里并没有艰难到需要卖儿卖女的地步,但他们还是愿意把孩子送到侯府里做上几年。

大户人家出来的奴婢,可比小户人家的女儿有脸面的多,嫁人也容易,尤其是侯门王府里出来的,那都是副小姐,不光能学到规矩,学到本事,走之前混得好,主人宽厚,还能从主子那儿得一份赏赐,连嫁妆都省了。

顾安然拉着妹子的手,没走多远,就有一个年过半百的婆子迎上前,笑道:“敢问,可是顾家大郎和小娘子?”

顾婉闻言顿足,笑道:“是刘婶子吧,劳烦您久等了。”

刘婆子脸上堆笑,急道:“哪的话,能帮上大郎和小娘子的忙,是我老婆子的福气。”说着,她也不废话,转身就带着兄妹两个进了吉祥坊。

吉祥坊外有几个壮汉守着,大约是‘保安’一类的人物,不过,并不凶悍,对来往的行人客客气气,有时候碰见需要帮忙的,还要伸把手,给推推车,拎拎东西。

顾安然看到这一切,脸上不觉流露出几分笑意。

顾婉却没注意这些,她把大部分心神放在看人上,也给了刘婆子几分关注,这人和顾婉印象里的人牙子不同,她当年见的人牙子,个个能言善道,也是珠围翠绕的,但刘婆子看起来就朴实多了,身上的衣裳是粗麻布的,人很富态,言语和气,废话很少,而且,确实人面熟,一路走过,几乎整个吉祥坊的人都认识,有不少主动与她打招呼。

绕了大半个吉祥坊,见了差不多有七八个人牙子,顾婉还是没有特别看中的,顾安然到是相中两个十六七岁,清清秀秀的少年,问了问,两个人是堂兄弟,王大,王二,家里遭了土匪,人都死光了,就剩下他们两个,一路逃难来到涯州,本来在一个地主家里看家护院,后来那个地主儿子当了官,接他爹去大庸享福,就把他们给打发了。

刘婆子仔细跟相熟的人牙子打探了一下,确定这两个小子说的都是事实,就让他们签了身契,以后就给顾安然当随从兼伴读,听说自家跟的主子是个读书人,他们也能跟着识字,两兄弟都眉开眼笑,浑身上下透出一股子喜气。

之后,刘婆子听说顾家两兄妹初来乍到,家里连个洗衣做饭的都没有,就干脆建议他们签一户人家,当家的姓吴,叫吴二狗,有三十七八,看着挺老实,能做点儿木匠活,平日里赶个车,打扫打扫院子都没问题,他媳妇姓钱,也三十来岁,长得不算好,不过顾婉看了看,手脚都很干净,头发也梳的整整齐齐,低眉顺眼,不是张扬人,还算妥帖,两口子还有个十一二岁的闺女,可惜,是哑巴,不能说话。

顾安然想了想,就选了他们,花了五两银子,签了死契,男的可以看看大门,打扫打扫院子,女人也能洗洗衣裳,做做饭,他们女儿不会说话,可给她娘在厨房里打打下手,端茶倒水,还是能做,再说,一家人都买下来,用着也放心。

这家人也很乐意,不只是主人挑选奴仆,卖身的,也想卖个好人家,像顾家兄妹这样,一看就满身书香,面相和善,衣着打扮,还很富贵的,好多人都是宁可不要卖身钱,也乐意被他们买去。

第三十四章 偶会

顾婉觉得,这些人暂时用用也足够,将来人手不够的时候,可以再添加。

顾安然却是坚决要给自家妹子买几个贴身丫头,现在大户人家的千金,哪个不是身边大丫鬟小丫鬟围着,以他对自家妹子的宠爱,没钱的时候就算了,现在手头宽裕,哪肯让顾婉委屈!

只是从吉祥坊绕了两圈,没有一个合心意的,顾安然不是嫌人家木讷,就是嫌人家太活泛,担心教坏了妹妹,那个挑剔劲儿,让顾婉都无语了。

刘婆子也算看出顾安然的意思,这是按照给大家千金选贴身丫头的标准在选人,想了想,就道:“大郎,咱们兴元地处偏远,礼仪之家调教出来的丫头不多,外面的这些大约都不和您的心意,不如,去里面碰碰运气?”

顾婉一怔,她上辈子也管家了几十年,自然知道刘婆子说的里面,是吉祥坊内调教下人的地方,那里出来的人,可和外面不一样,大多数都是签订死契,直接送到名门望族,以供遴选,一百个里面,能训练出三五个合格的,就算不错,听说最便宜的小丫头,也得十两银子以上,有独门手艺的,百两、千两,也不稀奇。

而且这样的地方,没有门路,面子不够,都进不去,人家辛辛苦苦调教出来的人,总不至于送到平民百姓家去烧火做饭,那也未免太浪费了。

刘婆子一看顾婉的脸色,就知道她在想什么,有些意外,这里面的路数,不是经常和这些人打交道的大户人家主母,管事,还真不容易知道!

不过,她一想也就释然,看顾婉和顾安然两兄妹的行为举止,显然家世不错,虽然看着年纪小,不像是管过家,可大户人家的千金,很小的时候就跟着主母见识过这些,也并不奇怪,便笑道:“小娘子,若是以前,咱们还真没有门路,可今时不同往日了,吉祥坊的日子也不好过,现如今大户人家遣散奴婢的多,收人的少,他们手底下积压的小丫头们,迟迟卖不出去,早就放开了限制,只要出五十两银子的押金,便能进去。”

顾婉不心疼银子,顾安然在自家妹子身上,也从来没有金钱观念。

于是,两个人便由刘婆子领路,顺顺当当交了五十两的押金,进入一座颇有几分气势的小楼。

大堂里的光线不算明亮,摆设却还精雅,远不同于外面的脏乱,人也少,事实上,兴元虽然繁茂,到底是乱世,乐意花五十两来一遭的升斗小民并不多,真正不把银钱当钱看的,也用不着亲自来这市井之地…

最前方高台上,一个抱着胡琴的中年汉子,操琴拉曲,曲子也寻常,但站在他身旁依依呀呀歌唱的女人,却不同一般,这是个胡姬,二十七八岁,年纪已经大了,可她五官深邃明丽,眉眼间自然而然地带着一点儿倦怠的媚态,似乎历经尘世,满身疲敝,却犹有渴望,真正的美丽,与年龄无关,总是吸引人的,看台前站立的三两个通身商贾气息的男人,个个凝望着她出神,可那高达三千两的卖身价,却让她无人问津…

胡姬也不焦虑,就站在台上,连看也不看台下,自顾自地歌唱,歌声悠扬,大约是她们国家的小调,外人听不懂,只觉得动人。

有两个大约七八岁,形容消瘦,面容寻常的小丫头,低着头,跪坐在台上,替那胡姬低声应和,这两个丫头头上也插着草标,只是人瘦瘦小小,很不起眼,没几个人关注。

顾婉并不关心高台上价值千金的舞姬,这种舞姬,多是官妓,是那种永远不能消籍的贱籍,和寻常仆从不同,一般人不能买,也买不起。

她只是跟着刘婆子四处看了看小丫头,这里的人,果然比外面的素质高,高的,矮的,胖的,瘦的,长得漂亮的,长得有福相的,小丫头们大多都是青葱少女,低眉顺眼地站着,从眼角眉梢,到衣着打扮,宛如一个模子出来,都被调教的极好。

顾家两兄妹简直挑花了眼,顾婉甚至琢磨了一下预算,想看看是不是挑几个年纪小的,回去好好教导教导,将来搬了家,正好能派上用场!

这时,大门忽然被风吹开,春日天本已暖,可那股风,却透着一股子寒凉,顾婉一回头,就看到一个少年。

这少年一进门,顾安然只是好奇,顾婉却感觉到,整个小楼中平和的气氛一扫而空,她的五感向来敏锐,隐约就觉得,这怪异的气氛是来自右侧的一雅间,思绪起伏间,遥遥便听到一声叹息——“这煞星怎么来了兴元?是了,他的女人病重,薛泽进了宫,也就王贤民还能用药…”

顾婉心中一动,她发现,自重生之后,运气真是不错,走到哪里都能看到好戏,比前生寡然无味的生活,要有趣多了。

刚才还是晴空,这会儿却在飘雨,不大,只是潮潮的,那少年的发髻有些湿,身材瘦长,衣袍似是麻布的,磨损的厉害,沾了泥污,显然走了很远的路,他长得很好看,眉眼秀气,双颊略带红润。

他立在门口,阳光自楼顶的缝隙中透进来,照着他的脸,看见的人,都不觉呆了一呆,好个漂亮的人物,削肩,细腰,窄臀,腿部修长,虽然瘦,却瘦的耐看,小楼里便不自觉响起一阵暗赞声…

因为这人太出色,好半晌,人们才注意到他不是一个人进来的,这少年左手拿着一把二尺来长的剑,右手则拉着一名女子。

能够被人忽视的女子,显然算不上漂亮,她头发枯黄没有光泽,蒙着脸,露出来的肌肤苍白干涩,隐约还能看见几个零星的脓疮,人也病弱的厉害,似乎连站都有些站不稳,可那少年却很体贴地挽着她的手,虽然不算特别亲密,可也免不了让人感到惊讶万分。

就在这时,忽然有带着异族味道的声音响起——“你来了。”

台上那名胡姬,一看到来人,便停下歌唱,从台上奔下,拖着长长的裙摆,一直走到那少年——身边的女子身前,才站定,双眼氤氲地道,“罗妹妹,数年不见,你可找到了你要的良人?”

那被称为罗妹妹的女子,定定地看了胡姬半晌,忽然用力一扯,扯下那胡姬脖子上戴的祖母绿的宝石项链,又拽下她发上,夺目的金簪,大声道:“我来了,你敢不遵守约定?”

不知怎的,听了那女子的话,胡姬的眼泪就滚滚而落,大笑道:“我当然遵守,我郑敏,一生唯一的好处,就是信守诺言,只是,我与你,姐妹两个浪荡江湖没什么,可我这两个妹子,年纪还小,吃不了那苦,你且待我把她们的终生托付。”

她话音未落,那黑衣少年忽然一抬头,道:“你姓顾?”

顾安然和顾婉都吓了一跳,因为这句话,那少年是看着顾婉说的。

第三十五章 安顿

更新时间2012-9-20 8:01:34 字数:2335

那少年似乎很少说话,声音有点儿冷硬,他见顾婉不答,便又说了一遍:“你姓顾?自上琅来?”

顾婉蹙眉,点了点头。

“你要买丫鬟?”

顾婉再一次颔首。

那少年就忽然一笑,指了指一直跟在胡姬身后的两个葛布麻衣的小姑娘,道:“买她们,不要银子。”

少年开口说话时,声音很低,但有一种不容置疑的味道在,听在人耳朵里,多多少少会让人觉得不舒坦,顾安然不悦地上前一步,护住顾婉,抬头道:“我们…”

可是,他一句话没说完,顾婉已经展眉而笑,再一次点头,道:“好。”别人听不出来,她五感灵敏,却是明白,这少年并非倨傲,他的意思是,这两个小丫头是可靠的人,可以信赖,只是他很少说话,也不会说话,这话从他口中说出,就有点儿不恰当了。

顾安然一怔,可他到底疼爱妹妹,于是也就住了口。

那胡姬细细地端量了顾婉一下,脸上似乎露出一抹欣悦之意,一伸手,把她身后两个小丫头,推到顾婉身前,笑道:“我带了她们三年,每日让她们洗衣做饭,劳动不辍,从不让她们登台献唱,也不许她们学那些勾当,小娘子放心,她们能伺候人,也懂事,懂规矩,你不亏。”

说着,她轻轻点了点那丫头的背脊,两个丫头就下拜行礼,齐声道:“见过姑娘。”声如黄莺,甚是悦耳。只略带了一点儿北地的口音,不是当地人。

顾婉叫她们起身,这时才看清楚两个丫头的模样,她们的样貌寻常,只是长得一模一样,只嘴角一点儿朱砂痣,一个在左,一个在右,眉目温婉,观之可亲。

就连顾安然看了她们的样子,也觉得妹妹收这两个当丫头,挺合适。

那胡姬看了倚在少年怀里的女子一眼,叹了口气,把手上的木头圆珠儿串起来的手串摘下,给两个丫头一人戴了一串,低声道:“拿去戴吧,不值钱,留个念想。”

两个丫头一语不发,泪珠却滚滚而落。

胡姬声音也是凝滞,苦笑道:“傻丫头,别哭,不是大姐不要你们,只是这江湖上刀口舔血的日子太苦,餐风露宿也就罢了,日日不得安生,才是难事,你们和我不同,我是没办法,你们总还能求一个一世安稳的。”

胡姬叹了口气,用衣袖替那两个小女孩儿抹了抹脸,笑道:“好孩子,别哭,大姐旁的不行,看人的眼光却不敢不准,你们以后跟着小娘子,若是忠心耿耿,心意不变,将来,一定会有一个好结果…”

两个小丫头终于抬头,跪下去,冲着胡姬磕头:“姐姐放心,您教导我们的,我们一定记着。”

不待她们把话说完,黑衣少年忽然一蹙眉,目光在旁边雅间的门上打了个转儿,开声道:“要走了。”他话音未落,已经一手抓住胡姬,另一只手把那位姓罗的女子揽在怀中,飘身出门,只一眨眼的工夫,就走出老远。

顾婉按了按眉心,低声道:“不知会不会惹上麻烦…”以她的眼力,隐约能看到这少年身后缀上了好几个人,显然,这少年带了一身麻烦而来,而他开口与自己说话,也不知会不会同样让麻烦沾到她的身上——现在,他们兄妹可没有不怕麻烦的底气。

好在,顾婉是多虑了,没人因为那黑衣少年几句话就来招惹她。

吉祥坊的老板亲自出面,把那两个丫头的身契送来,问过顾婉再不想选什么人之后,还替他们雇了车,送兄妹俩回家。

一进家门,顾安然和顾婉明显觉得大不一样,至少,人气比往常旺了许多,院子里被清理的干干净净,一点儿杂草落叶也无,大青石台阶,也光亮如明镜。

屋里没人动,路三娘,吴家两口子和他们那闺女,王大,王二…除了路三娘的婆婆病重,现在在南厢房里歇着,其他人都规规矩矩地立在院子里,迎接顾家两兄妹归来。

顾安然也不多说什么,简单交代了几句,要他们守规矩,好好做事,就把人扔给顾婉,回屋读书,既然说好由妹子管家,他这个当大哥的,自然不好多插手。

事实上,当初父亲顾风还在的时候,顾家也曾仆从成群过,那时顾安然虽然小,到也记事儿了,他还清楚记得,家里仆从都是由母亲管,奖罚制度,也是母亲订,父亲是从来不插手,现下,他也是按照以前家里的规矩做,却从来没想过,他家宝贝妹子才十岁。

幸好顾婉做这事儿还算轻车熟路,吴家和王家的都没给名字,还按照以前那般叫,就是那两个双胞胎丫头,以前根本没有名儿,一直是大丫、二丫那么叫,她们很小就流落江湖,让那胡姬救了回去,连姓什么都忘了。

顾婉想了想,就道:“跟着我姓顾吧,大丫就叫宝笙,二丫就叫宝琴。”

两个小丫头眼睛一亮,高高兴兴地道:“谢姑娘赐名。”

这时,她们两个才有了一点儿活泼样儿,像个七八岁的小姑娘了。

顾婉笑了笑,借着就给众人分派了下差事,以后吴家两口子,一个负责赶车、看门、还有打扫院子,一个负责洗衣做饭,他们的闺女沫儿就在厨房打杂,王大、王二去顾安然的书房伺候,也能跟着识几个字,至于路三娘,以前是县令夫人,管家很有一套,又识文断字,暂时就负责管家管账,连带着采买也由她负责。当然,暂且先做点儿简单的,复杂的等她平安生下孩子再说。

“你们若是各尽其职,我们顾家绝不苛刻下人,以后,吴伯两口子,还有三娘,你们的活儿辛苦,每月三两银,王大王二,宝笙宝琴和沫儿都是一两,一季四套衣裳鞋袜,逢年过节另有贴补。”

这待遇一说,路三娘还好,毕竟不是没见过钱的,其他人可都兴奋起来,实在是顾家这样的待遇在涯州算是最高的,就是涯州的官宦人家,恐怕也连一半都没有。

“行了,咱们顾家的规矩不算严,只要注意,不要碎嘴嚼舌,大哥的书房,就是王大和王二,没有大哥发话,也不许随便进出,旁的也就没什么了,把南厢房收拾出来,吴伯你们家住进去吧,三娘,你身子不方便,又要照顾婆婆,老人家身子骨不好,就住东厢,暖和些,离厨房也近,方便你给老人家熬点汤水补身子,王大和王二跟我大哥住,宝笙宝琴跟着我,先这么住,等去了新房再分派。”

家里的屋子其实很够住了,顾婉住的西厢,偏房就有好几间,只是她更喜欢独处,有两个丫鬟在身前,做事就更不方便了,可她也明白,大家千金身边哪能没有丫鬟的,现在就得开始习惯,要不然,将来肯定会让人笑话。

顾婉不担心自己,却绝不肯让她顾刘两家,家声有损。

第三十六章 幸事

更新时间2012-9-21 8:01:56 字数:2286

夜,月光明媚如水

沫儿挑着灯笼,沿着鹅卵石的小径,穿过草木扶疏,走到南厢房门口的时候,就看见她爹她娘正在门前等候。

沫儿脸上露出一抹笑意,钱嫂子连忙伸手轻轻拂去闺女衣裳上面落的两片落叶,笑道:“快进屋,夜里冷,姑娘赏了一碗燕窝,说给你补补身子,趁热吃了吧。”

沫儿笑眯眯地点头,一进屋,就觉得热气蒸腾,赶紧把身上簇新的斗篷脱下,小心翼翼搁在柜子上,这斗篷是大红的,领口处缝了一条细长的缎带,缀着一双圆滚滚的绒球,很是可爱,做工精细,料子也好,以前,沫儿做梦也没想过,她有一天能穿这么漂亮的衣裳。

南厢房是八间大瓦房,吴家两口子住一间,给沫儿也收拾了一间,被褥都是新的,还有两床他们以前连见都不曾见过的蚕丝被。

沫儿坐在炕上,接过钱嫂子递来的燕窝,吃了一口,然后就推回去,比比划划地让钱嫂子吃。还从袖子里掏出一个纸包,把里面的桂花糖拿出来,硬塞到她娘亲手中。

钱嫂子忍不住一笑,就和女儿分享起燕窝来,道:“配着糖,就是好吃,比单吃燕窝香的多。”

吴二狗忍不住摇了摇头:“你看看你们娘俩,刚来的时候,连白面馍馍,都是小娘子逼着吃,才敢下嘴,现在到好,能吃上燕窝这般金贵的好东西,还不知足,燕窝本就是用冰糖炖的,你们还得配糖吃。”

钱嫂子脸一红,讷讷道:“这不是咱们姑娘心好,说我月子里伤了身,得补一补,咱们沫儿也什么…营养不良…得多吃点儿好的,这才专门送了几两燕窝…”

“我也就罢了,粗鄙人,姑娘赏这般金贵的东西,给我吃也浪费,可咱们沫儿,我是真舍不得她吃苦。”说着,钱嫂子忍不住伸手摸了摸自家女儿略染了几分红晕的脸蛋,又想起只半个月前,女儿还惨白消瘦,让人心疼的模样,心口忍不住抽紧。

吴二狗的脸上,就不自觉露出几分庆幸:“咱们是碰上好主家了。”

看着桌子上盘子里装的吉祥果,鸡油卷,梅花糕,柜子上面叠得整整齐齐的,绫罗丝绸,上等绣功的衣裳,钱嫂子脸上升起一抹红润,再也不复当时那颓唐毫无生气的面相。

“前个儿才领了月俸,一共七千个大钱,姑娘还赏了咱们沫儿一套银头面,还有一根碧玉的簪子,我虽然不懂,可那精致样儿,也知道是好东西…这些东西,我都给沫儿收着,姑娘仁慈,没让沫儿签死契,说等她十六七岁,就给一副厚厚的嫁妆送她出门…”

钱嫂子也没想到,姑娘年纪那么小,就这般通人情事理,几句话就说到了她的心窝里,当家的和她,这一辈子也就这般过了,但他们闺女年纪小,身上又有残疾,若是碰上刻薄的主子,还不知怎么被作践,现在好了,就是将来旁人嫌弃他们丫头有残疾,跟个好主人,自梳头做妈妈,也是一条路。

吴二狗闻言,慈爱地看着女儿笑了笑:“沫儿好好伺候姑娘,将来,肯定有好前程。”

原本逃难时,他们两口子都几乎绝望,这乱世里,背井离乡,能有什么好下场。

当年他们家也还可以,他会点儿木匠手艺,种的庄稼收成也行,沫儿的娘又有一手好厨艺,虽然没儿子,可一家三口,也过得挺好,就是沫儿不能说话,将来,可能婚姻艰难,除此之外,再没有犯愁的事儿,但不知老天爷是怎么了,一年到头,天灾人祸不断,地里没有收成,国赋地租,又不能不交,最后实在没办法,他们也只能跟着村里其他人一块儿逃难。

逃到涯州,还是过不下去,卖身为奴,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吴二狗虽然插了草标,可心里也是七上八下的…

却没想到,天无绝人之路,到了顾家,才小半个月,沫儿的身子骨就明显好了,面色红润,整个儿跟变了一个人似的,吴二狗甚至觉得,他们家沫儿,身上染了一点儿只有大家小姐才有的书香气,还跟姑娘学了几个字,甚至能算账了,虽然还是不能说话,可是,娶妻娶贤,沫儿有本事,将来说不定能找个不错的人家呢。

吃完燕窝,钱嫂子打来盆热水,让闺女洗漱完,睡下,又和吴二狗,两个人一起泡泡脚。

吴二狗舒舒服服地呻吟了一声,想起小娘子对自家媳妇说,他们睡前都要用热水泡泡脚,才能百病不生,心里一阵熨帖。

清晨,顾婉打了个呵欠,扶着宝笙的胳膊起身,宝琴捧了水盆,拿来香胰子给她净面,温热的毛巾在脸上敷了敷,舒服到人心里去了。

两个丫头替她穿好衣裳,顾婉年纪还小,宝笙只给她梳了一个时下流行的双鬟望仙髻,配上粉色珍珠攒起来的珠花,虽然简单,却比顾婉自己梳的好看得多。

顾婉闭着眼,由着宝笙宝琴忙活,忍不住暗笑,看来人天生就会享受,在二十一世纪三十多年,她还以为自己早忘了当年做侯府夫人的日子,没想到,适应起来一点儿都不困难,月前她还能把自己和大哥照顾的极好,如今有人帮忙,这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她适应的到比大哥还要快。

把顾婉装扮的妥妥当当,宝琴才道:“姑娘,王叔和王家婶子一大早就过来了,大郎正陪王叔喝酒,三娘正和王家婶子说话呢,您看?”

顾婉一愣,心知这是她看中的三十顷地的事儿有了眉目,就道:“这般早?也好,请王家婶子过来,一起吃饭。”

顾家的伙食好是出了名的,早餐也丰盛,几张葱油饼,碧梗粥,还有切开的,沁出黄油的咸鸭蛋,配上老醋花生,很是开胃。

王策的媳妇赵氏,这段日子也在顾家混熟了,并不客气,高高兴兴地喝了碗粥,吃了两张饼,才停下口,笑道:“还是小娘子会调教人,钱妈妈的手艺越发好了,府里上上下下都跟着享了口福。”

一句话,说的站在旁边布菜的宝笙宝琴两个小丫头莞尔。

顾婉也笑了。府里上下都有口福,这不是空话,顾家人的伙食,恐怕在整个涯州也是独一份儿。

她在二十一世纪呆了那么多年,于尊卑上面,到底不那么看重,至少,在吃食上面,她是做到了一视同仁,家里的下人,和主家吃的都是一样的东西。

只是厨房里给顾家两兄妹做,是用小锅,精心烹调,给别人做的,都是量大份足,其它的就没那般讲究了,事实上,不说别人,王大和王二两个半大小子,饭量极大,要像顾婉一样,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那他们俩只能饿肚子。

第三十七章 八卦

更新时间2012-9-22 8:49:55 字数:2246

吃饱喝足,顾婉就带着赵氏到偏厅说话。

饭后喝茶不好,宝笙给送上一壶鲜榨的胡萝卜汁,顾婉尝了尝,觉得味道还行,不算太甜,就让宝笙同样送一壶给自家大哥和王策喝。

“加两只橙子,让大哥他们少喝些酒,大早晨的,哪能喝得醉醺醺。”

赵氏也点头笑道:“还是小娘子心细,我们当家的,就是好杯中物,一天不喝两壶,浑身都不自在。”

两个人说笑几句,赵氏就把那三十顷地的事儿,原原本本地和顾婉说清楚,这荒地,官府也急着脱手,八百两银子,一点儿都不算多,只要钱准备好,这两日就能派人来量地,签订契约。

顾婉这才松了口气,一颗心安定下来。地到手就成,之后引水灌溉,翻地施肥,于她来说,都不是难事。

买地置业是大事,还是得男人出马,这会儿王策和顾安然商量的,想必也是这一桩,能知会顾婉一声,已是表明顾婉在这个家里的地位很高了。

接下来没什么正事,顾婉就和赵氏一起,做起绣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