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可不知道,更泪流满面的在后头…

61.雪中行

一开始就提过,杜敬璋是个非常规矩守礼的贵公子,在京城姑娘们的心里那是翩翩风度的少年郎,在京里没有比杜敬璋更能让姑娘们尖叫的儿郎了。

不管是被期许,还是他自己愿意的,反正最终他就是长成了这模样儿,这副模样不说好,也不说坏。很多时候它只能给杜敬璋多招些粉丝儿,因为他无时不刻会表现出自己的风采及风范来。

比如此时此刻,他不急不徐地与姚海棠拉开了约尺余的距离,他也不会让这样的场面太过沉默与尴尬,自然会有话来说,纵便是在刚才还满腔怒火,一转身依旧是无可挑剔的好仪范。

“那日在梅林林似乎见过姑娘。”杜敬璋说着说着就记起了那日梅林里,他是个记忆过于好的人,以至于甚至想起了那天在街上,姚海棠蹲在牌坊的石橔儿前满脸赞赏的模样,专注而且赞叹,额面上有一层淡淡的光辉,在记忆中想来时更出乎寻常的曼妙清幽。

呃,这其实是在指责她那天转个背就溜了吧,姚海棠一脸“我了解你”的表情,这家伙老记仇了,对他好的他记得久,对他不善的他记得更久:“嗯,那日初来园子里,姜南姑娘领着我四处走了走,见梅花开得不错就停了停。”

对于这家伙来说,装傻最能让他气结了,姚海棠眼里闪过一丝慧黠,那眼珠子溜溜转时,杜敬璋只消看一眼张口就道:“跟你说了多少回,扯谎时眼珠子别乱转悠。”

此话一出,两人齐齐愣着对视,然后姚海棠率先撇开脑袋去,心里有窃喜又有失落,可谓是百味杂陈,她心道:“瞧瞧,说不认识我,可下意识里还是觉得我熟吧。杜敬璋,就算你改名叫章敬杜,做皇帝家儿子,那你也是杜和,翻不出我的五指山呀”

窃笑着看了杜敬璋一眼,他这时候怔愣的表情多想杜和呀,让她直接就想上去拍着他的肩说:“傻子,我想你了。”

可惜这时候他无论如何也不会答她一句“我更想你”,她这会儿情绪挺复杂,复杂得都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表达了。

“这一年多来我在云泾河跟姑娘经常见面吗?”乔致安说齐晏经常见,那跟着齐晏的唐瑶也应该常见吧,杜敬璋是这么想的。

但是姚海棠听着忽然就是一阵心酸,这个傻子到底还是忘了她:“并不是常见,姑娘家不好总出门…不对,你…”

她一说不对,杜敬璋就露出得逞的笑脸来了,朝姚海棠走近了些说:“你易容的手法再好,也逃不过行家的眼睛,乔致安教你的时候没这么跟你说过?”

乔…乔致安,姚海棠瞪大眼睛看着他,如果说刚才是震惊与心酸,现在就是震惊与失望,感觉胸口很闷,闷得发紧:“说过,但是公子不会点破的。”

“既然是致安让你过来的,就必然事出有因,自然不会点破了。为什么来的也不用跟我说,致安那我也不会问,省得你在园子里不安心,等把事办好了再禀吧。”杜敬璋是个待下极宽和的上司,所以一旦知道姚海棠是他的下属了,那他的对待就自然会不同,亲切一些,随和一些,更多的是放松了一些。

这么轻松就混过去了?不能啊,姚海棠记得杜和从前就算犯傻也会面面算到,一点也不肯疏落,怎么会放她这么大个破绽在这儿不问:“那就谢过公子了。”

有时候人心一旦有口子,不是回忆可以左右的,他总会自发自动找一些理由来说服自己。

缓缓沿着路并肩而行,偶尔有车马行过,两人便靠得近了一些,院墙上伸出来的枝桠上全是雪,偶尔簌簌地落下一些来,听着雪坠落的声音,感觉整个街道极静极美,寒风依旧两人却都觉温暖。

温暖的人总是不自觉地从眉梢眼角及表情语态里露出暖意来,姚海棠就是不言不语时,眉底嘴边的笑意也是暖融融的。杜敬璋时不时地看一眼,便觉得眼前的姑娘让人觉得极舒心:“以后单日下午到院里来,你这易容的手艺实在得好好再教教。”

这时杜敬璋已经认定,这姑娘不仅乔致安熟,而且自己肯定也见过,只是常换模样,所以反倒不知道真实的脸面是什么样了。

一听杜敬璋这话,姚海棠就琢磨了一会儿,然后抬头特意外地说:“公子是让我去跟您学易容术?”

啊呸,不就是你教的,从前失去了记忆教得不地道,这时候反倒怪学生学得不好了。姚海棠默默地瞪了他一眼,心里恨不得找个地方…大笑三声,或者大哭三声。

“嗯。”杜敬璋点头应道。

“可是公子院里不是不让丫头随意进吗,这样会惹人注目的。”姚海棠是怕被群众们戳,所以才有这么一说。

可听在杜敬璋耳朵里不是这么回事,以为是怕暴露了她是太平院里人的身份,让人起疑,就说道:“你可以易了容,换了小厮的衣裳过来,我会跟侍卫说放你进来,自己注意把行迹打扫干净就是了。”

其实杜敬璋平时绝对没这么劳神,只是或许因为刚失去了一个得力的下属,又或许是心上的那个口子造成的原因,他多事了。当然他从小就劳神,所以好管人,他的兄长他管不长,他的弟弟们哪个不是被他管得啥出格的事也不敢干。

本性上,他一直是杜和,只是环境逼迫他必需做杜敬璋,仅此而已别无其他。

看来是躲不过去了,其实姚海棠也没有那拒绝的出息:“好,我听公子安排。”

“那我跟他们说你叫长平吧”杜敬璋提议道。

还平,姚海棠看了看自己胸口,恨不得伸手掐杜敬璋一下儿才好:“不要,还不如叫石头。”

石头尚且记得,你个傻子怎么就忘得这么彻底呢,姚海棠这会儿心情时冷时热,她要是玻璃做的这会儿估计早碎成渣了。

点头应了一声,杜敬璋道:“好,那就叫石头,你也看过《石头记》?”

“是,我最讨厌薛宝钗”姚海棠故意说相反的,当时她说的是最喜欢薛宝钗,圆若银盆、眼如水杏,她的审美观非常传统。

对她说讨厌薛宝钗,杜敬璋说:“若换个人家必是人人称道的世家妇,只是贾宝玉空守着记忆看不见眼前人。”

这话倒和从前一样的,姚海棠有句话当初忘了问,现在忽然想起来:“那你最喜欢谁。”

“《石头记》里的海棠花。”

一阵无言以对,姚海棠其实一时间真想不起海棠花代表谁:“为什么?”

“没有为什么,这世上的事没有那么多为什么。”说话间已经到了和园侧门,杜敬璋指着门说:“赶快回去吧,以后出门要是不认路了就随便问哪府的门房和园怎么走,别瞎转悠。”

点了点头,姚海棠忽然记起了昨天陈司身亡的事,不由得也一阵黯然,这个人跟她相处了不少时间呢,还有陈荣,他是陈荣的兄长,一直以来姚海棠就觉得他挺亲切的,这时不由得想要问一句:“陈司…”

话到嘴边没问出口,因为这两个字一说出来杜敬璋的神情就是一沉,她就没再问下去。

“会有个结果的,陈司不会白死,进去吧。”说着杜敬璋翻身上马,一路的温情到此为止,有了这一点暖意或许风雪也不再显得那么寒冷,反倒可以从容笑待。

应了一声进门里去,姚海棠心头一阵惆怅,可没多会儿又是窃喜地笑,笑不了三声又得唉声叹气,末了她一甩脑袋揉了揉眼说:“别犯傻,他现在拿你当下属呢,他对下属一直这么好,又不是不知道。”

好吧,本来好好的心情让她自己给哄坏了,苦着张脸回了南厨房,方满仓见了她说:“小姑奶奶,你可算是回来了,我还以为你一去不复返了。”

“哪儿能啊,我这不是迷路了吗,好不容易才找回来呢。”姚海棠赶紧把买得的雪岩子给了方满仓,话说这食材她没见过,正好奇要怎么做呢。

接了雪岩子,方满仓看了几眼说:“选得不错,今年市上的雪岩子多不多,要是多的话买些回来烘干了留待夏天时用,公子爱吃凉抖雪岩子。”

“挺多的,长势也好,八两银子一斤,就是贵了点。”八两都够一家三口过几个月了,当然贵。

可方满仓看了她一眼说:“这还贵,早知道才八两应该让你背一麻袋回来。”

提着雪岩子回了厨房里,方满仓先用盐水泡上,然后放到油锅里炒香了配料后加了高汤,再把雪岩子放下去。汤收得差不多了起锅,再去尝的时候发现口感有点儿像莲子和粟子,但比莲子更脆嫩更好熟,比粟子又方便不用剥皮,还带着一股子花香气。

“这个吃了开郁安神,公子通常睡不好的时候,用雪岩花泡茶喝,一喝就见效。”方满仓一边尝着味道一边说道。

睡不好,杜和可是沾枕头就能睡着的,果然是知道得越多操心越多,这都失眠上了。

这时候的杜敬璋岂止是操心,简直就是闹心,他闹心了就肯定要让很多人陪着他一块闹…

62.染风寒

对于姚海棠来说,她不管外边闹成什么样,她只知道和园很安全,无风无雨无浪,只要安安生生地做完事,自然无事一身轻。甚至她渐渐开始养成了惰性,觉得这样的人生真是美好到了骨子里,多轻松安逸,多么不用思索与顾虑。

隔天就是单日,姚海棠唯一比较纠结的就是这件事,她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该去,午后她确实是有工夫的,想必杜敬璋也清楚,所以她不太好躲过去。要想不去理由得充分,要不然杜敬璋那人会很难搞定的。

关键是没理由,所以她只能老老实实地换张皮儿,换上男半蹦出去,等到了院子外头时她一说:“小的石头来给公子请安。”

“你就是石头啊,公子正在里边练剑,你过去吧。”侍卫抱以同情地看了一眼,最近杜敬璋心情不怎么好,据说是那天绕弯碰上个叫石头的小厮,会几招挺有趣所以叫来陪练。

通常杜敬璋心情不好的时候,侍卫们会尽量避免和杜敬璋过招,因为这时候杜敬璋肯定要发疯,一发起疯了他们就只有被*的份,所以侍卫才对这叫石头的小厮抱以同情啊在侍卫同情的眼神里,他依着侍卫指的方向过去,这时杜敬璋正拎着——秋水剑,好久不见了。姚海棠睁着大眼睛看着秋水剑,果然不负她所望,剑光盈盈如秋水,漂亮极了:“公子,我来了。”

剑势猛地一沉,沉到贴着地面时“叮”的一声响起后,杜敬璋整个人如风卷起了落叶一般在空中挑了几个漂亮的剑花,然后手腕一转还剑入鞘:“嗯,把棉巾子递过来,我先沐浴更衣了再说。”

还要沐浴更衣,早知道等他沐浴更衣完了再过来,他这爱讲究的的毛病看来是永远也不会改的:“是,我在院里等公子好了。”

“到书房去等吧。”说着杜敬璋一指书房门,然后又把秋水剑递给了姚海棠说:“把秋水剑挂回书房里去,好生捧着别磕碰着了。”

秋水剑平时杜敬璋几乎不让人碰,但这时候竟很自然而然地就递到了姚海棠手里,他的不加思索让姚海棠很理所当然地捧着,然后转身进了书房里。

留下杜敬璋自己在那儿摇头想不通,她好像总能让人轻易交托一些东西,摇头进了起居室后边的浴池里,沐浴更衣后杜敬璋穿着宽大的袍子进了书房,那清爽干净的样子让人觉得他是无比舒泰的,谁又知道这时正是他最为不舒坦的时候呢大部分时候,人的心情和表情不是一回事。

“坐着吧,别起来了。”杜敬璋见姚海棠起身,一看就是要行礼的样子,连忙挥了手让她坐着。

极其擅长于从擅如流的姚海棠立马就坐下了,当然别人这么跟她说,她还是会把礼行完,关键是眼前的是杜敬璋,长得不一样没事儿,可骨子里还是杜和,她随意惯了的。

“公子,我给你备了盏三花茶,你喝着看看。”三花茶其实是很多味中草药泡的茶水,甘爽清淡有一股浅浅的竹叶香气。姚海棠那天听方满仓说杜敬璋睡得不好,就想起这个来了,从前在现代她可不是睡得不好么,试过很多方法后最终还是喝三花茶最有效。

揭了茶盏,杜敬璋闻了闻说:“金玉花、勾山叶、眉娘、四王藤…”

这时姚海棠直想瞪杜敬璋,这个人少能干一点会死一样:“我知道公子擅用药,可有时候药不但能治病伤人,也能安神助眠。方师傅说公子睡得不好,我想着公子可能用得上,就沏了一盏。”

她说话的时候杜敬璋已经喝了一口,说:“味道不错,你有心了。”

喝了三花茶,杜敬璋就拿了一堆大瓶小瓶大包小包出来,其实易容和化妆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前后两个人。首先杜敬璋教姚海棠分辨每一个瓶里装了什么,然后又说起到什么作用。

这小半个下午,光是辩认这些东西就够了,在教东西的时候杜敬璋是个严师,非常非常严的严师。所以姚海棠要是认不全这些东西,或者是抽到哪个问的时候答不上来,杜敬璋就不会让她过关。

她记忆倒是不错,只是活学活用上头差点儿,把活学活用当死的也就差不多了,反复几次抽问后她就过关了:“公子,那我先走了,得去备晚饭了,公子也该差不多该用晚饭了。”

“不急,还早,你坐着我有事跟你说。”杜敬璋把东西收好了以后坐下了。

姚海棠就这么看着等他说话,可是杜敬璋好像在等她问一样,她只好问了一句:“公子有什么事请讲。”

这时杜敬璋才说道:“我要去晋山待一段时间,记得你的饭菜做得不错,晋山那边的厨子做菜不是很地道,想问你愿不愿一道去。要是园子里的事更要紧,你也别不好意思说,致安吩咐下来的事还是要先办好。”

晋山,听说皇帝要去晋山泡半个月温泉,看来杜敬璋是要随行的,姚海棠想了想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应该去:“公子可不可以容我考虑考虑。”

“这个自然,你先回南厨房去,要是决定了再说。后天走,你想好了就说一声。”杜敬璋其实也是随口一提,他只觉得自从云泾河回京起,他的胃口就越来越刁钻了,宫里御厨做的菜也时有不爱吃的。

从院子里出来,她特地绕了好几圈,确定没人后才到放了东西的角落里把脸上的东西擦净了,然后脱了外衣露出女装来,这才回了南厨房。不是她太谨慎,她这也是强迫症,杜敬璋从前教的,教易容的时候这也是其中一部分。

回了南厨房做了晚饭,待各处都来领完了食盒,姚海棠才回了屋里。这夜里竟然有月,照得处处一片寒幽幽地白光,她趴在窗口被风吹得额面全是冰的,到最后还是觉得自己脑子乱得一团糟。

不仅如此还头疼了,等第二天早上一起来才发现自己发烧了:“唉,装什么文青,果然遭报应了,昨天晚上就不应该趴窗边啊”

她烧得浑身发软,可脑筋倍儿清楚,就是这样才痛苦,脑子清醒了,可身体不受控制,只能躺在床上等人来发现她。现在她终于知道那些所谓的“空巢”老人病倒在床上是什么样的心情了,多凄凉啊,病了都没个人来发现。

直到上午大约是南厨房的早饭开完了,方满仓才让人过来找她,开始以为睡过头了,等一听说她发烧了方满仓连忙来看她:“姚春雨啊,你这是怎么了,昨天不还好好的?”

“睡觉不记得关窗了…”弱声弱气地回着话,觉得自己没多少力气,姚海棠只能尽量少说少动。

看着她这可怜样儿,方满仓笑道:“行了,我让他们给你找大夫去了,我看你歇两天,好在这时候府里事不多,要是忙乱起来连养病的时间都没有。”

继续弱弱地看着方满仓,姚海棠满眼感激:“谢谢方师傅”

“行了,你歇着,别谢来谢去的。”方满仓说话间就走了,回了南厨房还跟人说:“你们是没看见,平时笑得跟傻丫头似的,一病了也跟小猫儿一样,看着特可怜。”

因为下午的茶点和宵夜陈平益都会来南厨房取,所以姚海棠病了的事儿最终杜敬璋也知道了,一尝茶点就不对味,一问之下就问出来了。杜敬璋心中一动就想去看她,可走到门边又折回来了,她这回有事在身上,要是明摆着去会搅了她的事。

白天捱着没去,晚上一吃宵夜就又记起来了,放下桌案上的公文,杜敬璋说:“今天先歇吧,天冷早些安置。”

等安置好把陈平益打发走了,杜敬璋换了衣服才摸到了姚海棠门外,因为厨房里姑娘家少,一人一间卧室,这倒也给他行了方便。只是站到门外,杜敬璋又停了停,毕竟是姑娘家的卧房,冲进去多有不便。

但是这时姚海棠在屋里一通咳嗽,似乎都能把肝儿都咳出来了,杜敬璋一听伸手敲了门说:“唐瑶啊,是我。”

这话说得姚海棠一惊,然后才意识到是杜敬璋,可她没力气起床,只能特小声地喊了一句说:“我没力气起来,你推门进来吧,门没拴呢。”

应声推门,杜敬璋开门后在门口先站了站,他在思索自己为什么会来这,为属下?不至于“躺着吧,别起来了。”杜敬璋见她要起来,思索的事儿就先放下了。

这时姚海棠烧还没退,全身软趴趴的,人倒一直是清醒的,而且是越睡越清醒:“公子怎么来了。”

要知道从前这人甭管白天夜里都不会进她屋里来的,哪怕是他们都已经说到要携手百年,那也是一直谨守规矩。当然了,从前她也没生过病,一直生龙活虎到如今,所以说有什么别有病,文什么别文青。

“听说你病了,原以为是办事去了,看样子是真病了。”杜敬璋一边说话一边示意姚海棠伸出手来。

“已经看过大夫了。”姚海棠心说你又不是大夫,自个儿还得等着别人来救,这会儿倒想着治她了虽然看过大夫了,杜敬璋还是给她切了脉,又问吃了什么药,然后才算完,等他要走的时候姚海棠咕哝着说了一句:“公子,你给我讲个故事吧”

或许真是烧糊涂了,这个话真的不应该说的,可是说都已经说了…

63.一个人

从前晚上一有风雨雷电之类动静比较大的天儿,姚海棠就会缠着杜和讲故事,这人讲故事的功力不是一般二般的深,通常神神怪怪的故事经他的嘴一出来,再寻常的也变得很有意思。

这夜里无雨无风,可是灯影被气流带得摇曳时,看着杜敬璋的背影随之摇曳时,姚海棠就莫明地想听故事了。杜敬璋还坑着她俩个故事没说结局呢,真不知道这人是有心的还是向来好吊人胃口。

回转身来的杜敬璋看着她,趴在被窝里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眉目间有一层淡淡的光晕,她眨着眼时火光就在她的眼里跳动,虽是病弱之时,看来却分外璀璨:“什么故事。”

咦,居然真的会答应,姚海棠脸上一喜,说:“讲青衣剑客的最后一点儿吧,只要最后一点就行了。”

“青衣剑客?”杜敬璋不记得有这么个故事。

其实那只是杜和跟据自己脑子里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瞎编的,自从写了红楼之后,杜和说故事的能力就跟坐了直升飞机似的。所以这个故事杜敬璋不知道,只有杜和知道,姚海棠只能乖乖被坑了。

“那算了,我睡觉。”闷闷地应了一声,当杜敬璋问出这四个字来时,她又郁闷了,这个人不是杜和不是杜和…

如此在心里循环了好些遍,最后姚海棠才扁着嘴躺下了。杜敬璋见她这样就摇头笑了笑,心里自是温软无比,在他心里给姚海棠下了个定义:“小姑娘、小脾气。”

摇头走到外边关上门,杜敬璋看着手里的铜环在灯下折射出来那一抹灿如金色的光芒,很轻易地就想起了姚海棠额面上的光晕,手指动了动轻轻抹过,接着他的眉头又挤到了一起。

他是个很清楚自己心思的人,所以当看着铜环眉心一跳的时候,他就明白了一些东西——这个姑娘打动了他。甚至不久前他还在为自己两个属下和她之间的事认为她多有不好,但现在却很清晰地感觉到她打动了他。

“我以为自己不擅长动心思,原来也还有这方面的动静。”杜敬璋一路走着脸上带着很浅的笑意,只是是打动了,并没有其他。只是个有趣的小姑娘,太平院那样的地方竟然也能开出这样的花来。

打动了并不意味着要做些什么,从小长在这样的环境里,他明白身份这两个字是何等微妙。而且和自己的属下间发生些什么,杜敬璋认为这是非常不智的,这一刻间的打动很快就被杜敬璋抑止住了。

一个清楚自己的人更明白自己应该怎么做,风口浪尖之上何等招眼,行差踏走只半步这辈子便会葬送在浪底再也翻不起水花来。

“四和,手要狠、心要冷、笑要清澈、眼神要干净,出身不可以选择,你唯一可以选择的就是让自己没有弱点、没有缺点,这样才可以活得长久,明白吗?”

这是杜敬璋的母亲死前说的话,雍容的妇人担心她走后,自己两个年幼且善良的儿子会受伤害,所以跟大一些的杜敬璋说了这番话。

最后的一句是:“照顾好小七,照顾好自己”

但是最后小七没照顾好,他也没能照顾好自己,受了很多伤,碰了很多壁后他才明白一件事——自己的身份太过扎眼,是人人都恨不得上来踩一脚的扎眼。在兄弟们眼里他只是一根刺,通常只会扎得他们生疼,又何来兄弟之情。

那以后,他首先学会了笑,眼神干净、笑容清澈,他首先做到了这一点,再然后渐渐地手狠起来、心也冷硬了起来。

“这条路只适合一个人走。”杜敬璋说完这句话后静静地回到了园子里,次日就通知了东厨房肖大厨跟他一道去晋山。

知道这个消息时,姚海棠趴在被窝里只感慨了两声,以为是杜敬璋体谅她在病中,所以才让肖师傅一块去。她还挺高兴的,却没想到从一开始杜敬璋就是决定了一个人一生一世走一条孤绝之路的。

病没好全前她不能去厨房里,虽然已经好了大半可以动可以跳了,但厨房里就是有半些咳嗽也不能进,万一因此让大家伙儿都染上了那就不好了。

趁着这工夫,姚海棠决定上街走走,从来起就没好好上过街,其实这京城她也多是不熟悉的。只是没想到转来转去转到司珍坊了,司珍坊十五以后才会开工,这时闭门无人处处都是安静的,她在门口看了看就往回走。

小巷里安静时,声音总容易分外清晰,到另角时正要往外走,姚海棠却忽然呼得外边有声音,就下意识地停下了脚步:“敬玠,父皇带着兄长们都上晋山去了,你安排得怎么样了。”

“这段时间不宜大动,老四那边因为老大的事儿处处都盯得紧,你也知道他在朝堂上发了回疯,撒得老大连门都不敢出了。皇上那儿还把老大罚了顿狠的,老四这还不算消气,这时候但凡是有点风吹草动都会带来麻烦。”说话的正是杜敬玠和慧思公主。

然后就只听得慧思公主说道:“我那些哥哥们里,没几个好东西,看着儒雅温和的其实是狼,看着跟神仙一样的其实是魔星,他们斗他们的我们先看看有没有便宜捡。我那大哥那儿倒是可以多看着点,至于老四,他那人八百年的不出错,想找他的茬不容易。”

接着慧思公主后头,杜敬玠说:“老四可用,他的身份才是正统,别人再争在身份上就争不过他去,他姿态也摆得好。不过老四不好用,他比谁都明白,手眼比谁都多,管得也太宽。”

“老四不行,太过名正言顺用不得。”

这句话后声音就渐渐听不清了,也不知道是巷子里还是墙里边的园子里,总是这些话让姚海棠有些心惊肉跳。她似乎记得有谁跟她说过,六王爷的名字就是杜敬玠。

他们的话听着就像是要做一些什么搅浑水的事,而且肯定还会对局面不利,不过大概也不太会动杜敬璋:“他不就是个王候家的公子,用得这么费心思么,这个什么六王爷的心也操得太大了点。”

有太平院在,姚海棠可不相信乔致安会这么笨,这个人比鬼都精,八成儿什么都清楚,正在哪个地方冷眼看着这两人整出什么来呢。这么一想姚海棠就轻松了,转了个弯预备朝南隅去,自打去年进了和园,她还一直没回去瞧过。

到南隅外时又想起陈司来,不由得心中一阵黯然:“他还帮我挑过水呢,好人不长命…陈司?”

姚海棠赶快几步走上去,因为前边的人她看着十足十的像陈司,前面的人听见她喊竟然还跑了起一,她一急就也撒开腿跑了,可是她这要功夫没功夫,要力气没力气的,又逢着感冒刚好那有那能耐追人。才一条巷子没跑完,她就扶着墙喘气儿动弹不得了。

“难道真的是陈司,他没死?如果不是陈司跑什么,跑了就说明有鬼,只是为什么乔致安会布置下来让杜敬璋以为陈司已经死了,还是陈司是借这个机会从太平院脱身?”姚海棠以为是后者,因为她也觉得乔致安不会有欺瞒杜敬璋的时候,而恰好不管是杜敬璋还是乔致安,都需要用这个来当做突破口,用这个借口来做一些什么事。

虽然她对朝廷里的事情不是太熟,但是她也渐渐能想通一些东西了,太平院的人不会这么容易挂的。姚海棠想着又是长出了一口气,嘴里忍不住哼叽道:“跑什么跑,说明白不就行了,难道…噢,得见而不识,这是太平院的臭规矩。”

这件事当时她很快看过说过就算了,只是等杜敬璋从晋山回来时,她忍不住说了一句:“陈司在京城没事吗,他不怕被人认出来啊,其实他光明正大的在职,这样脱身也没有用吧?”

“什么?”听到陈司,杜敬璋感觉很意外。

听得杜敬璋问,姚海棠就说:“那天我在南隅那边看到陈司了,我一喊他还跑,难道是家里人还在京城没来得及出去,要过一段时间再走吗?”

闻言,杜敬璋双眼直视着她,一字一句地往外蹦着说:“你是说陈司还在京城?”

点了点头,姚海棠说:“是啊,我应该不会看错了吧?”

其实她应该问的是“应该不会说错了吧”,这样才比较准确这还不算,在杜敬璋思索着陈司的事时,姚海棠张嘴就把慧思公主和杜敬玠的事说了,其实她不知道和杜敬玠说话的就是慧思公主,但是她一说“玉儿”,杜敬璋一听就明白了。

无心人说话有心人来听,当然能听出味儿来。

这两件事一起说出来时,杜敬璋对慧思公主和杜敬玠一点也不在意,很明显这件事他是知道的,但是陈司的事他不知道,或许他应该问问乔致安想做什么什么“这些话你没跟别人说吧?”杜敬璋问着似乎想从他这里找答案的姚海棠。

见姚海棠猛地摇头后,杜敬璋说道:“把这两件事都忘了,下去吧。”

“不教易容了?”

“这段没时间,等得空了再跟你说。”杜敬璋看着她很乖实地点头出去,心头突如其来的一阵迷惘,这是从来没有出现过在他心头的东西,这时却莫明地出现了…

是否要问自己一句为何?

答案太过清楚,又何必问呢,杜敬璋望着窗外的晴空,头一回觉得孤独这两个字面目可憎

64.很温暖

孤独自然是面目可憎的,当姚海棠穿着男装捧着茶点过来时,杜敬璋更觉得柔软也是面目可憎的,甚至很可怕,比他所遇上的任何事都更加可怕。

从来没有人让他像现在这样温软过,不是说没人给他送过茶点,没人关心过他,而是从来没有人在他面前会像她一样笑。笑起来时小脸上满是光辉,笑容发自内心而不存目的时,就应该是像这样的光辉。

她不美、不艳、不倾城与国,但很温暖。

温暖这两个字太过柔情,杜敬璋叹了口气,他明白不该拥有,但一旦在眼前出现时,才知道无法拒绝:“唐瑶。”

“嗯…公子。”差点儿就叫出杜和来,姚海棠心说幸好自己爱换名字,要不然马甲都不披,容易串角色的。

“你的事情处理好了吗?”杜敬璋问道。

是答没有呢,还是答处理好了,姚海棠在心里衡量了一下,答道:“还没有,再得过些时候。”

点了点头,杜敬璋又接着说道:“办完了事后愿意留下来吗,留在我身边?”

这样的话对于杜敬璋来说就是终身之约了,做为唐瑶的姚海棠是太平院的人,并不能算个正经的出身。以杜敬璋的身份来说,寻常的名门淑女都难以做正室嫡出,因为他是天底下身份最贵出身最好的正室嫡长他是东朝皇帝的嫡长子,当然他有兄长,但只有他才是正室嫡出的皇长子。做为皇长子,他的人生并没有太多自由,得到世间最贵,失去的是人生最贵,这不是等式只是置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