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紫言也不知道自己哪里来的勇气,拉住了杜怀瑾的衣袖,“我也想听听。”“你自然是要听听的。”一副理所当然的模样。

这种态度显然令沈紫言心里十分欢喜,嘴角微勾,坐在屏风后面听着阿罗和杜怀瑾一问一答。阿罗恭谨的垂着双手回话:“应天府的人已经赶过去了,只怕这事没几天就会传开了…”说话间,就见到绣着锦绣山河的屏风架子下面有一双宝蓝色的绣花鞋,这屋子里不可能有会旁人了,十有八九就新进门的夫人了。

阿罗眼里微微闪过一丝诧异,言辞更加小心谨慎起来,“我照着您的意思派人在四处找了找,并没有发现沈二老爷的踪影,或许是藏在某处安全的地方也说不准。”沈紫言微微有些失望,但随即想到现在还没有发现沈二老爷,其实已经算是好消息了。至少说明他成功逃出去了,虽不知道在哪,可还有活下去的希望。总比出了什么事好…

杜怀瑾略略一沉吟,说道:“立刻将这消息散布出去,明日落日之前,要让金陵城的人都知道,沈尚书遇袭了。”特地强调了沈尚书…

沈紫言细细想了一回,也明白了他的意思,多半是要将此事闹大,最好闹到街知巷闻的地步,到时候这件事情可就没这么容易了了。就是泰王只手遮天,也堵不住悠悠众口。若是能传入皇上耳中,那就更好了…

不过,要传入平民百姓耳中,不是什么难事,真想要传到宫里面去,可就不容易了。

阿罗恭顺的应了声是,见杜怀瑾并无旁话吩咐,便退了下去。

沈紫言就从屏风后面绕了出来,见杜怀瑾眉头紧锁,不知在想些什么,也不去打扰他,静静的坐在书案前看着窗外璀璨的星空。也不知现在是什么时候,夜已深,晚风拂过,带着些许的凉意。

沈紫言看着夜幕里摇动的树枝,久久的没有说话。只觉得这几日发生的事情实在太多,她得好好想想,才能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

先是杜怀瑾收到皇上病重的消息,只是不知真假,进宫时太后娘娘说话闪烁其词,云里雾里的,皇后娘娘又是一副对她十分不喜的模样。然后是沈紫诺传来有喜的消息,再就是还没等她从喜悦里过去,沈紫诺就小产了。现在又是沈二老爷遇袭,下落不明,沈紫言只觉得头疼的厉害,她新婚这几日,竟没有一日消停的。

再有就是杜怀瑾遇袭,沈紫言心念微动,待杜怀瑾抬头时轻声问:“你说,我父亲和你遇到的,是同一伙歹人吗?”杜怀瑾摇了摇头,“是两伙人,袭击我的那一群人,早就被我尽数杀掉了。不过,我能保住性命也不容易,若不是遇到许熙…”

沈紫言微微一怔,就见到杜怀瑾瞟了自己一眼。十分坦然的回望了过去,“这事是怎么回事?”杜怀瑾右手握拳,放在唇边轻咳了一声,“那时候我在小树林里觉察到不对劲,可是已经晚了,就见到十来个蒙着面的人都扑了上来,个个都是一等一的高手,我身边几个小厮都被他们三两招就处置了。唯有阿罗身手敏捷,还安然无事,可只有我们两个人,到底是有些应接不暇,我左臂当时就被砍了一刀…”

沈紫言的目光就落在了他手上的左臂上,几乎可以想见当时的艰险,无可奈何的叹了口气,“怎么不多带几个护院?”“金陵城到处都是泰王安插的眼线,少带几个人,才不会引起旁人的注意。”杜怀瑾叹了口气,又说道:“当时阿罗拉着我就跑,可是四下里也没有遇到什么人。那十几个人被我杀的只剩下五六个,还是穷追不舍,这时候就见到一队人马缓缓而至,我和阿罗就窜了进去,谁知道那轿子里坐着的正是许熙。他见了是我,二话不说就命下属捉拿那几个歹人。想不到他一介书生,手下的人功夫倒也不弱,我借着他们的帮助,这才得以脱身…”

杜怀瑾眼中多了些赞许之意,“当时他见着我左臂有伤,又见了那一伙人,却一句话也没有多问,光是这份沉稳,就叫人刮目相看了。”说着,不由想起许熙那张波澜不惊的脸,耳边是他温润如玉的声音,“我今日从来没有经过这里,自然什么也没有看见。”语气淡淡的,却有着不容人怀疑的威信。

他的话犹在耳侧想起,“我只盼着你能待他好…”近乎是哀求的语气。

杜怀瑾自嘲的笑了笑,谁能想到许熙那么个油盐不进的人,堂堂天子近臣,心里装着的居然是自己的妻子紫言…

不过,心知如此,却没有觉得有什么不悦或是嫉妒,反而是一种心安。或许,正因为许熙才是真正的君子…

沈紫言看着他的神色,摇头叹息,“之前你怎么不说?”他带着伤回来,也不过轻描淡写的一句便过去了。若不是他亲口描述,哪能想到其中的险恶杜怀瑾轻轻摩挲着她细腻的小手,眼里满是浓浓的愧疚,“你嫁给我不过几日,就发生了这么多事…”

“以后不要再说这种话了。”沈紫言坚定的回握住了他的手,“我们本就是夫妻,不仅要共富贵,还要共患难。”杜怀瑾从来就习惯了一个人独自前行,此刻心里一角似有春日里的阳光照耀,令他不自觉的就露出了笑意,“我知道了。”

杜怀瑾又恢复了常色,懒洋洋的进了内室,惬意的饮了一盏茶,“我瞧着许熙倒是个可交之人。”沈紫言正在铺床的手就顿了顿。第一次遇见许熙时,自己也不过才八九岁的模样吧…

韶光易逝,一转眼,这么多年已经过去了。而他们再也回不到初遇时那种天真无邪的时候了。或许,许熙也不记得自己了吧。

沈紫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惆怅,好像失去一个多年的好友一般。只是这种感觉令她心里有些不安,背后传来一阵重重的压覆感。不用想也知道是杜怀瑾那厮了。“想什么呢,这么出神?”温热的气息吹拂在她耳侧。

沈紫言无语的铺着被子,“我背对着你,你怎知我就在出神?”杜怀瑾一副理直气壮的口气,“谁让你不接我的话。”沈紫言再次无言,臂弯推了推他,“别闹。”杜怀瑾颇有兴致的看着她的小手,低低调笑了起来,“我来吧。”

沈紫言手下顿了顿,将他的话当做了耳边风,继续铺床。杜怀瑾的手却轻轻抚摸着她的后背,而后顺着曲线慢慢探进了她的衣襟…

天明时,沈紫言照样醒得很早,而身旁的床被已经生凉。无奈的叹息了一声,杜怀瑾只怕是天还没亮就出去了。呆呆的靠在床上坐了会,脑子里满是沈二老爷失踪的事情。想来想去,也不知道这事究竟会如何。

最后索性撩开帐子起身,兴许是受了杜怀瑾的影响,也没叫人进来服侍,自顾自的坐在窗前出神。也不知过了多久,才见墨书推门进来,轻手轻脚的,见了她赫赫然端坐在窗前,吓了好一跳,愣了片刻才说道:“三少爷刚刚寅时就出去了…”

沈紫言早已料到,也没有觉得诧异,微微颔首,“我知道了。”

墨书就问道:“小姐,要不要给老爷递个音?我听着绿萼的意思,似乎还没有将大小姐小产的事情告诉老爷呢。”沈紫诺居然没有派人回去…

沈紫言微微有些错愕,随时会意过来,不是她不想说,而是沈家,没有一个可以让她说的人啊。所以,她的丫鬟,才会第一时间来告诉自己了吧。毕竟,自己是她的亲妹妹。

沈紫诺小产,沈家作为娘家,如果不闻不问,只会让李家轻瞧了,到时候沈紫诺的日子会更不好过。

沈紫言心里顿生出一股凄凉之意。别说是沈二老爷现在下落不明,就是他现在安好,只怕沈家也无人可以去李家探望探望的。朱氏有孕在身,柳氏不必说,巴不得沈紫诺过得不好,算来算去,最多也就是几个管事妈妈去看看便罢了。

沈紫言苦笑了笑,“回去让王妈妈带着药材走一遭吧。”墨书看着沈紫言的脸色,也暗暗叹了一口气。

沈紫言只觉得心里更是百转千回,一个家族,下一辈不出几个能成事的,哪里能维持现在的盛况…

她们家又不是那公卿之家,有那爵位可以世世代代承袭。虽是书香世家,可三代之内不出进士,败落几乎是指日可待的事情。沈青林已经是个不成器的了,要做父亲的人了,还是个白丁。现在唯有寄希望于沈青钰了,好在他也和沈二老爷一样,十二岁考中了秀才,到底是给了人一线希望。

从秀才到举人,是一道坎,从举人到进士,又是一道坎。沈青钰到底能走到哪一步,还真的不好说。有的人一辈子都是秀才,始终跨不过去那道鸿沟。不过,若是能考中举人,压力就会小得多,举人在某些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中了举人也意味着一只脚已经踏入仕途,日后即使会试不中也有作学官、当知县的机会。

沈紫言虽然期盼,可也不好表现得太明显,反倒叫沈青钰白白添了心理负担。

秋水已快步走了进来,急急说道:“小姐,我们府外来了一伙人,都是官兵的打扮…”

晚上有加更,求粉红。

第一百四十四章 乱麻(三)

沈紫言心里陡然一惊,一瞬间脑海里转过千百个念头,不知那伙官兵到底是何意图。细想了想杜怀瑾说过的话,并未觉得有什么异常,似乎这事是在杜怀瑾预料之外的。

若是因为杜怀瑾遇袭一事,也不该找到福王府来,毕竟是杜怀瑾被人刺杀,而不是他主动伤人。再说,那是何等机密之事,除了杜怀瑾和阿罗,再有就是许熙和他手下的那批人,这事不会有旁人知道的。

沈紫言虽与许熙相知尚浅,也不过于七年前和空明寺中见过几次罢了,连话也未说上几句。可隐隐有种感觉,许熙不是那种不知轻重的人。再说,许熙是天子近臣,一朝得志,想来也有几分不同寻常的本事才对。这事干系重大,许熙不可能毫无顾忌的将这事泄露出去。再加上杜怀瑾没有将此事闹大的意思,那阿罗自然也不可能多嘴了。

想来想去,都觉得此事颇不简单。

福王府是何等地位,不是什么人想闯就能闯的,就是应天府的人有什么事找上门来,也得先递上名帖吱个声,断然没有带兵前来拜访的理。沈紫言这样想着,吩咐墨书和秋水二人:“走,我们去王妃那里看看。”

这时候杜怀瑾又不知去了何处,唯有看看福王妃那边是怎样的光景了。到正房时只见福王妃面沉如水的端坐在榻上,眉头微蹙,见了她来,丝毫也没有舒展开来,不过是淡淡点了点头,“来了。”

沈紫言知道福王妃此刻心情不佳,也不多说话,请安问礼后就安静的立在一旁。只听帘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就见杜怀瑜三步做两步的跨了进来,“娘…”语气十分焦急,额头已有一层细汗渗出。

福王妃就淡淡瞥了他一眼,没有说话。沈紫言知道杜怀瑜必定有什么事和福王妃说,所料不差,该是府外那伙官兵的事情,这事她虽然满腹疑窦,十分好奇,可也不好杵在一旁,借故走了出去,“我去看看早饭好了没有。”

福王妃看着沈紫言婀娜的背影,抿了抿嘴,眼里闪过一丝赞许。

倒真是个机灵的…

林妈妈见机就带着丫鬟婆子们下去了。

杜怀瑾这才低声说道:“娘,问清楚了,来的是泰王手下的一个副将,姓张,刚刚从陕西回来,说是要拜访爹和您。”福王妃冷哼了一声,“我活了这些年,也没有听说过带着兵士来拜访别人的道理。”

福王和泰王一向不怎么来往,更何况,泰王的身份又是那般敏感,自然是敬而远之的好,免得惹祸上身。福王妃虽不知道泰王当日是因为什么缘故被先皇流放到了那不毛之地,可她常年来往于宫廷之间,自然而然的生出了一种警惕,心里也明白了八九分,那泰王定是做下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否则不会落得被流放的命运。也不至于终年不得回金陵城,这些年一直没有和福王府来往。谁知道这次怎么突然有副将来府上拜访

杜怀瑜有些犹豫,“可是娘,我瞧着那张副将态度十分诚恳,伸手不打笑脸人,我们不如…”“你爹怎么教你来着?”福王妃微微有些恼怒,“你爹当日千叮万嘱,让我们不要和泰王扯上关系,别说是副将了,就是泰王本人来了,我们府上也是闭门不见的”

杜怀瑾被福王妃一阵说道,面上就有些讪讪然,笑道:“还是娘说的是。”福王妃见着唯唯诺诺的大儿子,眼中一黯,低不可闻的叹了一口气。

杜怀瑜行事小心翼翼,谨慎有余而气度不足,耳根子又软,旁人说什么就是什么。虽待父母孝顺,待兄弟也和善,只是对于现如今的福王府来说,仅仅有温和的性子是明显不够的。两个儿子里面,福王妃倒是更喜欢幼子杜怀瑾一些,虽喜欢在外胡闹,可聪明机智,往往能出人意表,叫人见着就心里欢喜。

偏爱幼子是为人父母的通病,福王妃也不以为意,只不过连福王暗中也常常叹息杜怀瑜不够干练。可怜这么多年,恨不能耳提面命,还是改不了杜怀瑜优柔寡断的性子。一样都是福王妃生出来的,行事作风却截然不同,倒叫福王妃头疼不已。

杜怀瑜是世子,日后就是福王府的当家人,还是这样万事没有自己的主张,可怎生得了

沈紫言却在耳房坐着和大夫人说话,“这几日不见你,清减了不少。”大夫人这几日都没有来给福王妃请安。大夫人淡淡笑了笑,“天气燥热,总是没有什么胃口,人也恹恹的,自然就瘦下来了。”笑容却有些飘忽。

沈紫言见得分明,默默叹了口气,只怕大夫人为了子嗣的问题,被压得喘不过气来。有心找些轻松的话题来说,“那就找些酸酸的吃食来尝尝,想来也有开了脾胃了。”大夫人笑道:“在我老家那里,每到了这炎夏,就有小姑娘开始走街串巷的卖冰糖汁,甜沁沁的,家母爱吃那东西,屡屡叫人买了让我们姐弟几个尝尝…”

不管怎么说,大夫人都非常沉得住气。杜怀瑜那样急冲冲的来了正房,大夫人不可能没有瞧见,只怕心里也十分诧异,却丝毫没有露出好奇的神色,而是和往日一样,云淡风轻的和自己说着闲话。光是这份气度,就衬得上世子夫人这个称号了。

沈紫言就顺着她的话接下去:“我也尝过那冰糖汁,用冰镇了,浅浅的抿上几口,一直凉到人心里去。”大夫人嘴角微勾,正欲说些什么,就听见外面传来二夫人的声音,“妈妈怎么在院子里,不在娘身边服侍?”

大夫人难得的打趣了一句,“这可真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沈紫言抿着嘴笑了笑,不需多想便知道是二夫人在和林妈妈说话了。突然觉得大夫人也是个极有趣的人,只是从前不熟的缘故,也没多说几句话。既然说上了,也就继续说道:“家母还在世时,有一次去慈济寺,那里卖的吃食很多,琳琅满目,叫人看一眼就食指大动…”

大夫人就露出几分兴致来,“那择日叫人去买些来,我们尝尝。”沈紫言点了点头,“不过有些吃食还是热乎着好吃,我们府上到慈济寺也有将近两个时辰的路程,一来一去的,也要消磨不少时候呢。”“你们在聊什么呢,这么投缘”二夫人已一步跨了进来。

大夫人见着她,脸上的笑意就淡了几分,一句话也没有说,连眉眼也没有动一下。沈紫言总感觉不管是福王妃,还是大夫人,包括杜水云,都对二夫人十分不喜的样子。

从前听杜水云说过,二夫人不慎弄掉了大夫人的孩子,对于子嗣艰难的大夫人来说简直是雪上加霜,大夫人不喜欢她自然是人之常情。只是不知道,二夫人那么多,到底是有心,还是无意…

沈紫言不动声色的笑道:“不过是说些家乡的趣事儿。”二夫人撇了撇嘴,“大嫂是海塘的吧,天高皇帝远的,到底比不上我们金陵繁华。”那口气竟是瞧不起大夫人的意思。

屋子里一阵寂静。

大夫人脸色不变,淡淡笑了笑,似乎是连话也懒怠和她说的光景,只和沈紫言说话:“我那里有我亲手做的蒜瓣,要不要尝尝口味?”沈紫言虽闻不得那味,可毕竟是大夫人一番心意,还是笑着道谢,“还从来没有尝过大嫂的手艺呢。”

正说话间,就见杜怀瑜从正房走了出来,二夫人迎了上去,高声问:“大哥,娘呢?”杜怀瑜回头看了她一眼,脸上还有未褪去的惶恐,语无伦次的说道:“在,娘那里,在正房…”

沈紫言见到杜怀瑜的脸色,一瞬间突然明白了杜怀瑾的心情。难怪他有话也不能和杜怀瑜说,虽不知眼下的事是大是小,可杜怀瑜这样张皇,完全失去了世子应有的沉着冷静,分明就不是沉得住气的人,又哪能指望他成什么事…

二夫人对杜怀瑜的失态显然有些不解,笑着问:“大哥这是怎么了?”杜怀瑜勉强笑了笑,“没事。”宽阔的额头上已有豆大的汗珠流下。

沈紫言就看到一旁的大夫人目光微闪…

沈二老爷遇袭的消息,不到太阳落山,瞬间就传遍了金陵城。

金陵也不过是一座很大的城,人潮涌动,三言两语,就将沈二老爷遇袭一事说的绘声绘色,似是自己亲临其境一般。

沈紫言到了晚间去给福王妃请安时,二夫人眼里就有了几分幸灾乐祸,生怕别人不知道似的,扬声说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原本是命中注定的事情,弟妹也不要太过伤心才是。”明明是安慰的话语,从她口中出来却有了别样的意味,让人听起来怪怪的。

福王妃不悦的蹙了蹙眉,沈紫言不以为意的笑了笑,没有说话。

卡的实在太厉害了,等我顺一顺大纲,明天四更补上吧,唉,今晚要熬夜了。

第一百四十五章 应对(一)

福王妃见着沈紫言神色从容,到嘴边的宽慰之语又咽了下去,只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背,“食色性也,有什么事情,我们先吃饭再说。”沈紫言知道福王妃这是为自己解围,感激的回之一笑。

福王妃就冲着她眨了眨眼。

沈紫言心里暗笑不已,只是面上丝毫不露,规规矩矩的吃完了饭,和福王妃闲聊了起来:“怎么这几日都不见水云?”“你说她呀。”福王妃微微一挑眉,“我请了宫里针线房的几个姑姑,让云儿跟着学女红呢。”

提起女红,沈紫言不由汗颜,只听福王妃叹了一口气,“那孩子也是要说婆家的人了,还是收不住心,成日里就知道呆顽呆睡,哪里知道我心里的焦虑。”沈紫言笑着宽慰:“水云本是个聪明的,现在既然肯用心学了,想来用不了多久也就会了。”福王妃叹道:“只能希望如此了,我听说那几家的夫人,对女红之事要求都十分严格…”

沈紫言听着心里微动,“娘可是瞧上了哪户人家?”福王妃笑了起来,“你觉得许家怎么样?”沈紫言心里顿时咯噔一跳,隐隐生出一股忧虑之意来。

别是瞧上了许熙吧…

许家那时可是为许熙向自己求娶的,现在若是福王妃瞧上了许熙,怎么看怎么别扭…

福王妃见着她的脸色,以为她是觉得委屈了杜水云,笑着解释:“王爷时常和我说起,我们这样的人家,宁可选那人才品性出众的,也不能尽以门第看人。许家许尚书清正廉明,两袖清风,在金陵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许夫人也不是那不通情理的人,许家大公子许熙现在又是天子近臣,我瞧着许家挺好的。我们云儿过去了,也受不了多少委屈。”

沈紫言隐隐也能明白福王和福王妃的意思。就如同皇帝的女儿也愁嫁一般。杜水云是福王府唯一的郡主,身份自然非一般人家的女儿可比,可就是这样,往往使得许多人家不敢上门求娶。记得历代这些公主们,所嫁的人,许多都是门第不高的中等人家。再说,福王府现在要的是减少存在感,若是杜水云当真嫁给了那一手可遮天的人家,指不定皇上怎样猜忌呢。

话已至此,沈紫言还能说些什么,只得笑道:“还是娘有眼光。”福王妃抿着嘴笑了笑,“那是自然。”说着,眼波微转,“我听说瑾儿和许家那二小子有往来,得闲了让他也去瞧瞧。”

二小子?难道不是许熙?

沈紫言一怔之下,下意识的问:“娘是瞧上了许家二公子?”“是啊。”福王妃微微点头,“你也知道,云儿性子骄纵,若是做了长媳,指不定生出多少事来。许家只有这两个儿子,人口简单,给许家二公子是再好不过了。”顿了顿,又说道:“我可是听说许家大公子那边,提亲的人都踏破了门槛,万里挑一,将来的媳妇只怕也是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也不怕我们云儿和妯娌关系不好了。”说话间,突然想到许家曾求娶沈紫言一事,忙打住了话头。

沈紫言听了,默然不语,心里化开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待沈紫言走后,林妈妈就笑着劝福王妃:“您也是个口无遮拦的,这事也没个定准,怎么就同三夫人说了。”福王妃不以为意,“紫言是我的儿媳,只当是我的女儿一般,我和她说说体己话,又有什么大碍”想了想,说道:“你去瑾儿院子里打听打听,我瞧着他这几日都不见人影,别是又出去哪里厮混了。”话虽如此说,心里却隐隐有些担忧,总觉得有什么事似的。

林妈妈笑着应是,过了小半个时辰的功夫又折转回来,说道:“三夫人带来的丫鬟个个都聪明机灵,多的消息也打探不出来,只知道近几日三少爷都在内室和三夫人说体己话,满屋子的丫鬟,就连三夫人身边的大丫鬟墨书和秋水二人都守在门外,旁人根本无法走近…”

福王妃心念一动,微微笑了起来,“他们小俩口有商有量的,也是好事。”林妈妈笑着应和了一声,“想不到三少爷和三夫人这样的融洽,之前您倒是白白担心了。”福王妃眼里就有了几分自得,“那可是我亲自挑选的媳妇…”十分得意的样子。

林妈妈见着摇头直笑,想到一事,说道:“您若是当真想知道,把三少爷唤过来问一问就知道了。”福王妃摇了摇头,“王爷临走时和我说了句很奇怪的话,要我别拘着瑾儿,还说要我有什么事都可以和瑾儿去说。我细想了想,似有无尽的含义在里头,想要细问问,王爷却只是叹了口气,要我万事小心,比平日里更要谨慎几分才是。”

林妈妈也觉得事有蹊跷,但想到既然福王说的含含糊糊,必是有什么话难以启齿了,就笑道:“您又不是不知道,王爷素来喜欢三少爷,几位少爷里面又只有三少爷最像王爷,也是最得王爷倚重的。王爷那么说,当然也是有自己的考虑了,您就顺着王爷一回吧。”

福王妃抿了一口茶,低头细想了一回,骤然脸色一变,“你说,是不是泰王那里出事了?”越想越觉得在理,“我就说王爷不是那爱玩乐的性子,这么些年什么时候去外头避暑过,今年突然说要避暑,还是去沧州。瑾儿这几日不大对劲便罢了,就连紫言也有些不似往常。她虽进门不久,可初来时我见得分明,那孩子爱吃水菜,早前几日还说说笑笑,这几日却连提也没有提一声,吃饭也不过是随意吃了几口罢了,好像心里有无限的心事一样。”

林妈妈早就看出有些异样,只是福王妃没有提起,也不好多说,现在见福王妃亲口提起,也有些松动,“不如,我再去打听打听?”“不必了。”福王妃神色凝重,摇了摇头,“紫言身边的丫头你不是没有见识过,都是一等一的机灵,你就是打听也不见得能得到什么消息。”沉吟了半晌,问:“外间那张副将走了没有?”

“没有。”林妈妈不住派人打听,下意识的便说道:“现在还在门房那里。”福王妃眉头皱了皱,“我竟没有见过这样的人…”想到自己不过话说重了几句,提了提日后可能面对的危机,杜怀瑜就慌慌张张脸色苍白的模样,心里更是纷乱,“你去请三夫人过来。”

沈紫言正坐在内室等杜怀瑾归来,面上早已没有了在福王妃处的从容,眉头拧在了一起,一颗心七上八下,不得宁静。也不知道沈二老爷到底被寻到了没有,又怕被歹人寻到,又怕他伤重,躲不了多久…

心和热锅上的蚂蚁似的,见了林妈妈来请,更觉诧异,但也不好露出什么话头来,一路上和林妈妈有一搭没一搭的说着闲话。林妈妈见着眼里就有了丝丝赞许,笑道:“王妃找您,是有话要问呢。”

沈紫言早已料到了这一茬,不然福王妃也不会在自己刚回到院子时就叫了林妈妈来寻,多半是临时起意或是在自己走后又突然发生了什么事情了。也就笑了笑,没有说话。

进了正屋,只见满屋子里除了福王妃,再没有旁人,正觉诧异间,就见林妈妈也退了出去,轻轻扣上了门。福王妃开门见山的就问:“最近出了什么事情?”沈紫言下意识的就想到了皇帝病重的事情,但见福王妃开口就问,也不知道是何意,正思忖间,又听福王妃说道:“今儿个早上,泰王手下的张副将说要来给我们请安,被我拒之门外,现在还在门房那里候着呢。”

沈紫言心里咯噔一跳。

泰王手下的副将…

泰王虽是王爷,可手下怎么会有副将…

但事到如今,已不是追究泰王手下有没有将领的事情,沈紫言知道福王妃这次必是不问出真相不罢休了。想到杜怀瑾的奔波,心里微酸,目光落在了门上。福王妃淡淡说道:“门外有林妈妈亲自守着。”

沈紫言这次放下心来,又走近了一步,用手指蘸了蘸茶水,在炕桌上写下了皇上病重四个字。福王妃见她一笔一划的写出,脸色大变,不过这一瞬间的功夫,又立刻掏出帕子将水渍擦拭干净。

炕桌上惟剩下水迹。

沈紫言看在眼里,叹了一口气,福王妃也是个聪明人,只是这些年,一直被福王庇护的好好的,没有机会接触到那些大变故罢了。

既然已经决定要和盘托出,自然是没有隐瞒:“那日三少爷得到消息,知道事关重大,不敢多说一句,若不是有事托付于我,只怕我也是蒙在鼓里。我是新进门的媳妇,于情于理都该去拜见太后娘娘,于是三少爷就让我去探探太后娘娘的口风,第二日我就进宫去见了太后娘娘。谁知道太后娘娘身边全是皇后娘娘的人,太后娘娘就和我说了半日的佛经,句句都意有所指,还提醒我们风雨将至,要谨慎小心。”

话未说完,福王妃已经是面沉如水。

求粉红票呀子夜裸奔了好几天了…

第一百四十六章 应对(二)

沈紫言见得分明,暗暗叹了一口气。

人总不能在温水中生存一辈子,总要经历过风雨,才能有后来的云淡风轻,谈笑风生。只不过,自己将这些事情说出,难免违背了杜怀瑾的意思,想到此处,心里也有些不安。

可是,既然打定主意要告诉福王妃,那就没有犹豫的余地了。否则只会让福王妃觉得自己受到了更深的蒙蔽。只不过,杜怀瑾遇袭一事,是万万不能说的,事情已经发生,说了,只会叫福王妃白白担心罢了。

福王妃虽没经历过什么大风大浪,可那股子敏感还在,“沧州离陕西不过两千里,自古就是兵家重地。我表嫂的娘家就在那里。”说着,顿了顿,“我表嫂上了年纪,又是孀居,也不大出来走动。我侄子还未娶亲就跟着韩将军上了战场…”算是委婉的解释了为什么那日认亲,福王妃的娘家没有来人。

沈紫言又哪里会追究这些这些事情,之前她就听说过福王妃的娘家唯有她一个女儿,金贵得紧,对福王的庇护也有几分明白,笑道:“男子汉大丈夫,能在战场上建立一番功名,也是好事。”

福王妃紧蹙的眉头微微舒展开来,叹了一口气,“想不到宫内竟然是如斯光景了。”又继续说起刚才的话题,“沧州不管是到燕京还是到天津卫都只有二百来里的路程,也是北方南下的重要关口,王爷既然去了那里,想来也是有一番考量了。”不管是燕京还是天津卫,都是北方很重要的要塞。而泰王所在的长安,也是黄河一带的军事重地。

沈紫言怎么也想不明白,当今圣上为何要将泰王从边疆发配到了长安这样的地方。

沈紫言不用想也能知道福王妃的意思,暗暗叹了口气,默然不语。福王妃见着她了然的神色,心里已明白了八九分,问道:“这事,瑾儿可和你们大哥说起过?”沈紫言顿时语凝。

总不能和福王妃说,杜怀瑾和杜怀瑜提了几句,杜怀瑜就张口结舌,失去了分寸吧。杜怀瑾和杜怀瑜是亲兄弟,有些话自然可以直说,她却是杜怀瑾的妻子,那些话又哪里能说出口。也就说道:“三少爷和大哥提了一提,也不知有没有深说。”

若是能深说,又怎么不会深说…

福王妃对杜怀瑜的性子也就几分了解,摇头叹道:“你大哥…”说到这里,却又说不下去了,“这么大的事情,也别让瑾儿一人担着,我是福王府的王妃,又是瑾儿的母亲,说什么也不能让他独自奔走。”说话间,眉目间多了几分慎重,“这事,我要细想想。”

沈紫言见话已说的差不多,便起身告辞,却被福王妃轻声叫住:“你跟我来。”沈紫言满心困惑的跟着福王妃进了内室,就见福王妃从床头拿出一个匣子来,“这里面是五十七万两白银。你拿回去替我收着,若是到了那为难之处,就拿出去用了吧。”

五十七万两白银…

这么大一笔数额,沈紫言哪里敢收,只呐呐叫了声,“娘,这…”福王妃不以为意的笑了笑,“我娘家只有我一个女儿,自然给了不少嫁妆。我这些年田庄,作坊,铺子里也有不少收益,再加上逢年过节的进项,也有九十万两的银子了。”

这是在向自己交底吗?福王妃是做婆婆的人,不到迫不得已,哪有婆婆向儿媳妇交待自己有多少私房的事情

沈紫言心里顿时涌出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只觉得肩头沉甸甸的,真诚的望着福王妃,“娘,这么大一笔银子,我总要和三少爷商量商量。”

能有商有量的,就是好事。

福王妃也不勉强,说道:“你让瑾儿也不必瞒我,我虽然上了年纪,可也不是老得走不动了,连话也听不得。这关头,没有银子,根本无法脱身。”沈紫言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若是到了那紧要关头,她也一样会拿出自己的陪嫁银子,只是现在说这些,还为时尚早。

福王妃又将那朱红色的匣子放回了床头的隔层里面,丝毫也没有忌讳的意思,径直走了出去。只听林妈妈在外间咳了几声,“三少爷来了。”话音刚落,就见杜怀瑾大步走了进来,见了偌大的屋子里只有沈紫言和福王妃二人,丝毫没有诧异之色,漫不经心的笑道:“娘在和紫言说什么体己话?”

本是一句玩笑话,却被福王妃狠狠剜了一眼,“又到哪里厮混去了?”语气一如往昔的溺爱,却多了几分说不出来的意味。杜怀瑾轻笑了一声,看了沈紫言一眼,才笑道:“不过是出去和几个朋友喝了喝酒罢了。”轻飘飘的口气,福王妃听着,心里却微微有些酸楚起来。

是不是,这些年,总有这样误解自己这小儿子的时候…

虽然心里疼爱他,可哪次他从外间回来,不是这样出声质问…

一心以为他去外间胡闹,从来没有想过,这个儿子漫不经心的表象下,掩藏的是怎样的心酸。

想到此处,福王妃眼里就有水光泛起,“你还瞒我…”杜怀瑾丝毫没有觉得意外,从他进院子开始,便觉得气氛不同寻常,早已做好了心理准备,闻言也不过淡淡笑了笑,“娘这是什么话?”

福王妃用帕子拭了拭眼角,说道:“你别打量我什么也不知道,你爹去沧州做什么了?”杜怀瑾眉眼也没有动一下,笑嘻嘻的说道:“避暑呀。”福王妃就瞪了他一眼,没有说话。

杜怀瑾又看了沈紫言一眼。

沈紫言知道他是有话要同自己说,但见着福王妃这副模样,也不好提出告辞的事情,只得说道:“娘,三少爷才从外间回来,风尘仆仆的…“不待她说完,福王妃就叹了口气,“你回去换个衣裳,中午再过来。”杜怀瑾忙应了,和沈紫言一前一后的出去了。

福王妃看着二人的背影,蓦地眼中一黯,坐在榻上,久久没有说话。

若不是今日三媳妇同自己说起,是不是这小儿子还要一直瞒下去…

心里又是酸楚,又是疼惜,想到往昔的种种,更是后悔。林妈妈见着杜怀瑾和沈紫言离去,这才进门来,见着福王妃正暗自垂泪,惊了一跳,忙问:“王妃,您这是怎么了?”福王妃摇了摇头,沉默了许久幽幽叹道:“我这些年,竟连自己的儿子也没看清楚。”

林妈妈还是第一次听到这种话,微微一怔,不知她说的是大少爷还是三少爷,但想到方才三夫人和福王妃的密谈,也就笑道:“三少爷聪明伶俐,行事作为又没个定数,就连王爷也说猜不透三少爷…”

福王妃唇边泛起了一丝苦涩的笑,又粉饰太平似的说道:“没事,我也不过就是说说罢了。”脸上又恢复了常色,默默饮了一盏茶,突然说道:“你去把账册拿出来我看看。”林妈妈从寻了账册出来,福王妃一页页仔细看过,又将账册递回林妈妈手中,“横竖无事,我们来算算账。”

林妈妈暗自心惊,但还是不动声色的应了声是,坐在了一旁的小杌子上。

“你都告诉娘了?”杜怀瑾面色微沉,端坐在窗前,神色微凝。沈紫言蓦地直视他,目光十分坦然,“是,除了你遇袭受伤一事,我知道的,都说过了。”杜怀瑾薄唇紧抿,端着茶抿了几口,没有说话。

“三郎。”沈紫言轻轻唤了一声,声音柔软得和吹过竹林的风似的,“生气了?”杜怀瑾听着脸色微霁,叹了一口气,“我不是怨你,只是觉得心里不好受,娘这么些年一直没经历过这等大事,现在突然…”

“话虽是如此说。”沈紫言主动握住了杜怀瑾的手,“可娘日后知道我们这样的大事都不和她说,只会更伤心。没有谁不希望这一辈子顺风顺水的,又有谁真能如此。娘又不是那三岁小儿,又是在宫里来来去去多年的人,虽没经历过大事,可见识和胸襟都在那里,这种事情,事关重大,可不是你一个人能支撑起来的。俗话说独木难成林,福王府不是你一个人的福王府,是我们大家的福王府呀。”

杜怀瑾沉默着没有说话。

沈紫言知道杜怀瑾这些年已经养成了一种惯性,凡事都自己一个人了断,自然不可能凭借自己三言两语便改变什么想法。只不过,这次皇帝病危,而泰王又蠢蠢欲动之事,可不是杜怀瑾一人能力挽狂澜的,就是福王府阖府上下一齐出力,也不见得就真能挽救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