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英应声去了。

众人都休整完毕,王璟也换了一身衣裳找了过来。王璟是怕热的体质,一路下来那身衣裳里子有些汗湿。片刻,白英从外面回来,见王璟也在,便垂手立在三娘身后。

三娘喝了一口寺中备着的苦丁茶,对王璟说:“哥哥休息好了便去前面吧,看看是否有什么礼数要尽。”

王璟点头应了,放下手中的茶碗,“妹妹放心,一切有哥哥!你身子不好,刚刚又是一路车马劳累,便好好歇歇。”说着转身去了。

三娘转头问白芷:“车上备着的香烛果品等物收拾了过来没有?”

白芷道:“已经命小丫头带了来。”

三娘点点头:“你领着丫头婆子们在前面院子里摆个香案,我要祭拜母亲。若是有缺的,就打发人找刚刚的知客僧要。”

白芷领着小丫头们去了。

第五章 被克扣的香油钱

三娘见屋里只剩下了赵嬷嬷与白英,便向白英问道:“可有什么不妥?”

白英看了赵嬷嬷一眼,被赵嬷嬷拿眼一瞪。

白英犹豫一片刻,说道:“我跟在刘嬷嬷身后,见她给了知客僧九十五两银子,五十两是老夫人给寺里的香油。”

“什么?”赵嬷嬷跳了起来。

赵嬷嬷见三娘不明其意,急的直跳脚。

“小小姐您不明白,府中这类红白喜事给的银子都有定例。今天来寺里给夫人做道场,按照旧例是给100两银子的。老夫人就算再不待见夫人,也不能人都不在了还往泥里踩……”

三娘打断赵嬷嬷道:“嬷嬷,这事祖母应该并不知情。她老人家最重脸面,怎么会为了区区几十辆银子让人诟病?”

赵嬷嬷立即收口,看了旁边束手低头似是没听见的白英一眼,小声道:“姑娘的意思,这是那刘嬷嬷把银子瞒下了。”

三娘摇摇头:“她一个三等婆子应该没有那么大胆子,敢私扣55两银子。”

赵嬷嬷道:“她没胆子,又不可能是老夫人。那是大夫人还是李嬷嬷或者林嬷嬷?”

三娘沉吟片刻,抬头道:“现在追究是谁都于事无补。嬷嬷,你给白英拿六十两银子给寺里送去,别让人发现了。”

这些世家大户平日里交际应酬都有一定的规矩,给寺庙的供奉各个阶层也都会约定俗成。当然,各家有时也许会适当添一些,但是只给按规矩该给的一半还不到,这显然是不合规矩的。

人们总是认定“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所以人际交往当中有一个词叫做“圈子”,其实就是通过各种特征的匹配把人区分隔离开来,以显示自己的特殊与优势。所谓的名门贵族最喜欢这种划分,就比如王府所在的那条“长乐大街”。

现在她和王璟已经被划到了这个圈子,而他们没有要成为这个圈子的异数所需要的权利和能力。

寺院虽说是佛门清净之地,但是除了那些潜心钻研佛道的人,这里其实更像是一群尘世俗人日常交际之地。作为青城县女人们公认的能被社会所承认的最大的交际场所,以后她要打交道的地方还多着。

赵嬷嬷心中气恨,一边找出银子递给白英,一边骂道:“那些挨千刀的,神灵的供奉也敢下手。也不怕死后遭了报应,阎王爷让她下油锅。”

白英接了银子又出了门。

赵嬷嬷往外看了看,走到三娘身边,小声道:“小小姐,小姐当初藏着瞒着只留下了三千两银子,这是将来给您压箱底的。这一年来,零零碎碎的也花了一,二百两。您这以后日子还长着,可不能这样冤里冤枉地花没了。”

三娘笑着安慰了赵嬷嬷几句。王三娘的母亲赵氏出身富贵人家,当年嫁到王家来据说是十里红妆,嫁妆十分丰厚。只是病了那么些年,每日都要珍贵的药材养着。大夫人金氏当家,药材总是采办不齐全,问她她就推脱家里开销大周转不来。赵氏是个有气性的,这样过了两次就不再找家里的药房拿药,吃药都是花的自己的嫁妆银子。挨了这么些年,那些嫁妆也都花得七七八八,一些好出手的金器玉玩甚至都拿出去变卖了。

赵嬷嬷的话到是提醒了她,在府里她每月只有二两银子的月例。虽说吃住不花钱,但是平日打赏都要花银子的。她和王璟需要用钱的地方还多着,坐吃山空的话以后的日子将会很难过。可是这个时代作为一个世家千金,礼教所带来的约束太多了。退一万步讲,即便这个世道允许她抛头露面去赚钱,她也没有这个能力。

“小小姐,您这么信任白英就不怕她……她家里毕竟是老太太那边的人。”赵嬷嬷打断了三娘的思绪。

“嬷嬷不用担心,我有分寸的。”三娘笑着安慰赵嬷嬷。

“嬷嬷你记得,老夫人是我的亲祖母,作为晚辈我不会做有损于她老人家的事情。既然如此,白芷的家人忠于老夫人与她帮我办事情有何矛盾?”

赵嬷嬷有些明白,更多的还是担心,她问道:“可若是有一天老夫人逼迫她来对付你,那可怎么办?”

“老夫人为什么要逼迫她来对付我?”三娘眨眨眼睛。

赵嬷嬷语塞。

三娘笑着搂搂赵嬷嬷的肩膀,说道:“不会有那么一天的,我保证。”

当初她醒过来没几天,荷风院就大换血。不久她就明白在在大宅院里生活,周围没有自己人那就几乎是寸步难行。因为她的新身份规定了她做任何事都必须要假手他人,不能亲自动手,即便是穿衣吃饭这样的小事。

其实要让属下听从命令说难也容易。上一世爸爸曾告诉他,当单位来了新下属,可以一开始不断地向他提出一些简单的小要求,这样过不了多久就会逐步让他形成无条件服从的习惯,而相处模式一旦建立要想从新打破很难。

好在新来的两个大丫鬟性子温顺,再加上她们因为是家生奴婢的原因,服从几乎已经成为了一种本能,而不管他们家里是那一方势力的人,她们本身是刚进府当差,派系意识还没有形成。

再后来她刻意慢慢培养白英自己人的意识。人一旦把自己划分了边派,说话做事难免会带着偏向。打个比方,本来很和睦或者陌生的一群人,人为的把他们分成两队,再让两队进行对抗,如果双方在对抗当中产生了摩擦那么两个团队的成员也会彼此敌视。当然,王府这个环境更为复杂,各个利益集团之间的关系也是盘根错节,但是培养白英的边派意识会影响她下意识的一些想法和决定。

在一群丫鬟当中,她挑出了白英和白芷,在白芷和白英之间她选择了白英。白英冷静聪慧的性格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她的家人是老夫人的人。在王府后院这个人际关系复杂的地方,众多主子当中除了王璟,与她最没有利益冲突的是老夫人。孙氏不喜欢她的母亲,也不待见她,这只是个人喜好。在派系斗争当中,个人喜好或许会给决策者带来一些影响,但是这影响在面对利益的时候将微不足道。

门外白芷来回话说香案已经备好。

三娘与赵嬷嬷便行了出去,院子当中果然已经准备好了香案,案前还铺了一张锦垫。三娘上前依足了规矩跪拜了一番,虽然没有见过面,但赵氏是自己这具身子的母亲这是不争的事实。

这边祭拜完毕,外面来了一个小和尚,说是道场已经布置完毕,请三小姐去殿内聆听一二。

三娘便带着李嬷嬷和白芷去了前面的大殿。

清明寺是座古寺,因此寺内树木参天,绿茵成壁,环境很是清幽。大殿中央的空地上围坐了十几位和尚,当中一位眉须修长,慈眉善目的还是寺中主持。三娘上前以佛礼见过之后便跪到了王璟的身边。

佛家的道场没有道家的道场那么繁琐。这十几位和尚围坐一圈之后便开始敲木鱼诵经文。三娘前世不信佛教,对这些经文一窍不通,但她虽不信教却尊重别人的信仰。此时跪坐一旁安静听着,居然也感染了那种庄严与肃穆。宗教信仰自是有一种能涤荡人心的力量。

听完道场,已经快到正午。回到了开始歇息的小院,寺中已有僧人送来了素斋。

三娘与王璟一同用过午饭,饭后三娘见王璟眼圈有些红,知道他必定是想起了母亲心中难过。想起寺中古朴苍郁的景致,有心让王璟去寺里走走散散心。刘嬷嬷却进来催着回府,说是太晚回去不好向老夫人交代。

三娘看看外面的日头皱皱眉头,却是看向王璟。王璟也表示自己此时无心游玩,于是众人便收拾物品打道回府。

马车离了清明寺,走了一段路,赵嬷嬷突然道:“不对,这好像不是来时的那条路。”

闭目小憩的三娘闻言睁开眼睛,把帷幄揭开一道缝往外打量。难怪刚觉得这马车比起上午来晃得厉害了些,原来这是一条比上午那条道更窄一些的石子路。

“小小姐,这,这该不会是有人想要害了咱们吧?”赵嬷嬷挪了过来,有些惊恐。

三娘眉头一皱,摇了摇头示意赵嬷嬷别担心,对外头喊了一声:“停车。”

不多会儿,马车便停了下来。

后面的马车见三娘的马车停了也都停下了,走在前面的是王璟的马车,行驶过一段距离之后才发现后面没有跟上。

三娘对外面的车夫吩咐道:“叫李大来见我。”李大是这次跟来的那群随扈的头儿。

骑马走在前面的李大被叫了过来,隔着车围子李大恭声问道:“小人李大,三小姐有事请吩咐。”

三娘冷声道:“这条路是到哪儿的。”

外面的人似乎是愣了一愣,继而回道:“这,小人并不清楚。是小姐身边的刘嬷嬷临行前过来吩咐说改走这条路的,说是这条小路是近道,且一路上有树荫遮挡日头,也凉爽,还让他的侄儿在前头带路。小人以为是小姐的吩咐。”

三娘沉吟了片刻,让李大先退下,让人请刘嬷嬷过来。

第六章 碰瓷儿的

已经后面车上下来的刘嬷嬷见状走到了三娘的马车前道:“三小姐,是奴才交代李大改道的。天儿这么热,奴才怕您受不住,让他们走了一条有树荫遮掩的近道。”

三娘摩挲着矮桌上带着温热的紫砂茶壶笑道:“嬷嬷真是体贴三娘,三娘很是感激。”

刘嬷嬷道:“小姐这是哪儿的话,老夫人让奴婢来伺候您这一趟就是怕您身边没个知冷热的人。这是奴婢的本分。”

三娘柔声道:“嬷嬷有心了。嬷嬷对这附近的地方到是熟悉。”

车外的刘嬷嬷眼珠子一转,突的拍手笑道:“哎哟,可不是嘛!不瞒三小姐说,奴婢家里就在这附近地方,奴婢还想着,这都到了家门口了,说不定主子念着奴婢伺候得殷勤给奴婢个恩典,顺便让奴婢家去看看。”说完便竖着耳朵仔细听车里动静。

车里的赵嬷嬷闻言被气得一噎。

三娘到是笑了,她轻轻放下手中的紫砂壶,过了会儿柔声道:“嬷嬷是老夫人身边的人儿,自然能求得了这个恩典。也罢,既然到了家门口了,嬷嬷就回去看看吧。”

刘嬷嬷闻言心里一喜,又有些得意。心想,这三小姐果然是个好性子的,又想到这么便宜那是沾了在老夫人院子里的光,心中更是坚定了要把女儿也弄到老夫人院子里。她这次回家就是和家里商量女儿进府的事情,李嬷嬷虽是答应了让她女儿领了这差事,但是李嬷嬷那儿的差事也不是白领的,她要再送些孝敬。

想到钱她又摸了摸藏在衣袖里的那被她扣下来的五两银子,她一个三等婆子一个月的月例才500文,因着是老夫人院子里的又额外加了300文。这一趟差就赚了相当于好几个月的月例钱。她不是府里的家生奴婢,是近两年才进的府,平日里在别的嬷嬷面前总是矮人一等,等她把女儿弄进了府,再想法子给家里当家的在府里找份体面差事,一家子都进府当差,过些年自然也与家生奴婢无异了吧。

车里,三娘又道:“既然嬷嬷要回去,就挪一辆马车去吧。”

“奴婢多谢小姐体恤。”刘嬷嬷闻言心中又是一喜。

“前面三里外有一处凉亭,景色也是极好的,小姐何不去那亭子里歇歇。奴婢去家里打个转儿就去亭子那儿与小姐会合。”

三娘笑着应了。

刘嬷嬷又道:“那随扈的刘三根是奴婢的侄儿,小姐可能准了他与奴婢一起家去?”

三娘也是准了。

那刘嬷嬷叫上侄儿,欢天喜地地坐着马车走了。

赵嬷嬷对着三娘念叨:“小姐您就是性子太好了,这刁奴坑了夫人的供奉银子不算还这样欺负你,你,你也忍得住。”

三娘正要说话,一个声音却插了进来“什么?那狗奴才欺负妹妹了?”

却是王璟掀了帘子进来。原来王璟见后面的马车停了便下了车走了过来,见一辆马车离开,正要上车问问怎么回事却听到了赵嬷嬷的话。

三娘看见来人就是一叹气,赵嬷嬷看了王璟一眼,又看看看三娘,坐在那里不说话了。

王璟却不那么好打发,他眼珠子一瞪,气愤道:“等那狗奴才回来,看我不拿鞭子抽死她。”

三娘看了王璟一眼,笑道:“哥哥真是好主意。”

王璟见妹妹同意,心里一喜,正要再说两句,却听的三娘缓缓道:“抽死了她然后呢?”

王璟一愣,“什么然后?”

三娘看着眼前这个直爽单纯的少年很是无奈。

“抽死了她,还会有第二个刘嬷嬷,第三个刘嬷嬷……你打算一个个全都抽死了?”

王璟沉默了,过了好一会儿才黯然道:“我知道妹妹你在府里受了很多委屈,虽然你都瞒着没有说,哥哥也是知道的。都是哥哥没有用,保护不了妹妹,若是,若是哥哥学问能好一点,家里瞧着我有出息,也是不敢对你不好的。”

三娘到是意外了,她没有想到这个才十一岁的单纯少年能看到这些。

王璟眼睛发红道:“娘临终前嘱咐我好好照顾你,我,我辜负了娘的嘱托。”

三娘挪到王璟身边,抱住了她的胳膊,柔声道:“哥哥,你是世上最好的哥哥。要知道如果没有你在,我会过的更加艰难。你并没有辜负娘的嘱托啊,你把三娘照顾得很好,让三娘时刻都感觉到有一个疼爱自己的亲人在身边。”

王璟闻言把三娘抱住了,吸了吸鼻子不确定道:“真的吗?妹妹真的这么想?”

三娘给了王璟一个大大的笑,两个小梨涡很是可爱。

“当然是真的,三娘每天都过得很快乐,哥哥难道不知道吗?”

王璟摸着头想了想,好像确实没有见过妹妹不高兴的样子,他便也笑了,接着却正色道:“妹妹,阿珂,你放心!哥哥一定努力读书,等哥哥将来有出息了,就带阿珂出府去住。”

三娘想,即便你将来有出息了,我也出不了府,却没有打击这个少年的积极性。她回手抱住王璟道:“好,阿珂的哥哥可是个英雄。有哥哥在阿珂以后就不会受委屈了。”

王璟咧嘴一笑,见牙不见眼。

三娘让赵嬷嬷吩咐众人继续前行,到前面的亭子里休息。王璟留在了三娘的马车上,白芷白英因为马车让刘嬷嬷驾走了便去了王璟的马车里与当归,朱砂共乘。

王璟记起了刘嬷嬷的事,不岔道:“妹妹,难道我们就这样放过那刁奴?”

三娘提起紫砂壶倒了一杯茶,递给了王璟,见王璟喝下了才认真道:“哥哥,我所做的以及让你做的,从来不是为了忍耐。”

王璟一愣,他从没见过妹妹用这种表情同他说话。

三娘接着说道:“哥哥,你记住了,以后不管遇到了什么样的事情什么样的人都不要找错了对手,否则一开始你就已经输了。”

王璟闻言似懂非懂,却是点了点头记下了。在王璟心理,妹妹总是可爱又聪慧的,比别人的妹妹都要好,所以说什么都是对的。

一旁听着的赵嬷嬷却是若有所悟。

车里几人正说着话,马车停了。

王璟以为到了地方,便掀开帘子先一步下了车。

可一下车却发现情形不对,“咦?”

三娘在车里听见便问道:“哥哥?可是有什么不妥?”

“妹妹,你在车上待着,别出来。”

三娘一听这话有些着急,她上前掀开车帘子往外看,却发现这条可容两辆马车并行的有些偏僻的路前面围了一群人挡住了去路,李大带着几个随扈也到了前面正和那群人争执什么。

三娘眉头微皱,正要打发人上去问问情况,前面马车上的白芷和白英两个丫鬟却走了过来。三娘观察她们的神色,见还算是平静便放下了一般的心。

还不待三娘发问,白英便回道:“小姐,是这附近的村民,说咱们的马车扎死了他们的一只狗,正闹着要咱们赔。”

三娘眉头微微一挑,问道:“他们有多少人?手上可带有武器。”

“大概有十七八个,有人手上拿着锄头木棍子。他们在路中间摆了个大石头拦住了我们的马车。”

三娘默然,她这是遇上古代碰瓷儿的了?

“白英,去吩咐后面的马车,让丫头婆子们都在车上待着不准下来。白芷你去把李大叫来,把五爷也叫回来。”

两个丫头领命去了。

“小小姐,您看这会不会又是那刘嬷嬷搞出来的名堂?”

三娘思索片刻摇了摇头道:“她还没这个胆子。”

不多会儿,李大与王璟走了过来。

三娘对王璟说:“哥哥,你坐上车来与我待一块儿吧?”

王璟以为是妹妹害怕,很爽快地上了车。一上来便挨着三娘坐下了。

“妹妹别怕,哥哥在。”

三娘朝着王璟一笑,点点头。然后隔着车帘子问外面的李大,“到底是什么情况?”

李大把前面的情形一说,与白英说的并无二致。

“他们想要我们陪多少?”

李大有些愤愤地说:“他们一开口就要五十两。”

赵嬷嬷惊呼:“一条什么狗那么值钱?”

车上的王璟倒是噗哧一乐说道:“那人说他的狗是在清明寺的舍利塔下出生的,还被方丈开过光。那狗也很有佛性,天天去寺里听和尚讲经,说不定已经被佛祖收为坐下弟子。”

三娘默然。

李大也有些哭笑不得。

“那人还说因为他的狗有佛性,村里有狗的人家都找他家的狗……呃……”李大意识道那些村话不妥,含糊道:“他一家老小就靠着这条狗过活。”

这时白英从后面过了来,还带着个小丫头。白英让那丫头候着自己上了马车,道:“小姐,后面车上的白果家里就是这附近的。奴婢刚让他远远看了一眼,她说有几个人看着眼熟,像是她邻村的。”

三娘叫那小丫头上车,细细问了几句。

那丫头一一回了,口齿很是伶俐。

第七章 顺利出围

三娘斟酌片刻,问白果道:“你家里离这有多远?”

白果回道:“近着哩,抄小路一盏茶就到了。”

三娘点点头,“那你叫上两个嬷嬷陪着你回去,要你家里长辈陪着你去一趟里正那里,把他叫了来。”又叫赵嬷嬷拿了二两银子给白果,一两让她给里正,一两是给她和两个嬷嬷的茶水钱。

白果欢喜地领命去了。

三娘又吩咐李大,“你去稳住他们,别起争执。另派一个人骑马回去清明寺,找到寺里的知客僧悟觉把这里情形说上一说。”

这里离清明寺不远,这一带的田地大部分是清明寺的寺田,附近的村民甚至很多是寺里的雇农。要说这一块真正的地头蛇,其实是清明寺。

这也是三娘当时硬要把那五十五两银子添上的原因。寺庙里自然有方丈那一类不食人间烟火的得道高僧,但是也有像知客僧那样八面玲珑,以经营寺院和与各方面做好交际工作为主要职责的人,你能要求一个天天周旋于金钱与人际关系之间的人六根清净到哪里去?而与她们打交道的一般都是知客僧那样的僧人。

三娘便与王璟在车里说话,一边等着。

这样过了近两盏茶的时间,前面本来慢慢平静下来的局面再次喧哗起来。听着甚至起了肢体冲突。三娘这是就算是再冷静也有些焦急了。

王璟又想下车去看看情况,三娘怎么会允许他这时候进入冲突圈,便好言求他留下来,王璟也就熄了念头。

三娘正要找人去前面看看,那群人却向这边而来。远远的还听到有个人嚷嚷道:“大伙儿别信他们,他们这是打算拖延时间,再去找人来。刚刚就有个人骑马离开了。”

三娘到是惊讶了,这领头之人到不是无脑之辈,既然知道这边在拖延时间。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那群人也更加骚动。王府的随扈拼命拦着他们不让靠近,但是人手终究有限。三娘在车里也急出了一身冷汗。

又过了一会儿李大过来了,他那身短褐因为肢体碰触已有些凌乱。

“五爷,三小姐。等会儿小的们拦住这群王八犊子的,让车夫赶着你们的车往回走,到寺里避一避。”

赵嬷嬷也没注意李大话里带的脏字,焦急地附和:“对,咱们护着小姐和少爷走。”

三娘正要说话,那边人群中却有人喊了一声:“里正来了。”

三娘不由得松了一口气,打发李大过去招呼里正。

这边白果也过来复命,三娘要她上车来。

白果赶路赶得一身的汗,脸上红扑扑的。三娘示意白英给了她一杯茶,白果二话没说接过就仰头喝了。喝完才发现自己有些没规矩,站在那里有些讪讪。

三娘却被她豪爽的姿态逗笑了,示意她无妨,并让她坐下慢慢说话,她便又高兴起来。

她说了这一路的经过,里正已经答应了帮忙周旋。

“小姐,我说那些人看着眼熟,可不就是我们邻村的。那领头的叫张三,听我嫂子说他幼年时父母就没了,跟着叔叔婶婶长大,十几岁的时候离了家出去给人帮闲,七八年都没有音讯。前段日子他叔叔得急病死了,剩下一个瞎眼的婶娘,他听到消息就辞了雇主回乡来供养婶娘。现在在乡里干着中人的活儿,谁家有什么买卖都找他牵线。”

帮闲在这里说好听点是有钱人家的清客食客,说白点就是陪吃陪玩的市井混混,这种人必定是头脑灵活能说会道。看看他那套“神狗理论”就知道。而中人,因为主要是和人打交道,为买卖双方搭桥牵线,这就需要一定交际手腕。

白果正兴致勃勃地说着她听来的八卦消息,外面的对话却透过车围子传了进来。

一个男子笑道:“里正大人。走这条道的,最多是些富户人家,哪里有什么达官显贵?您不会是被人蒙骗了吧?”

其余众人也跟着起哄。

那里正有些急,“你小子别给乡里惹祸,这是王家,家里有老爷做着京里一品大官的青城王家。”

那男子沉默了一会儿接着又笑道:“里正大人,我是见过那些皇亲国戚达官显贵家的家眷出行的排场的,可是今儿这阵势……还真不像啊。”

那里正想反驳,又不知道如何开口。

那男子接着道:“里正大人,要不这事儿您就别管了。村里的情景您也是清楚的,咱们也是……再说了,即便是官老爷,也不能扎死了人家家里的牲口就不赔偿的吧。”

里正被堵得说不出话,旁边的村民有的有些不耐烦了,在一边喊道:“里正大人就别管这事了。”

三娘摇了摇头,有些无奈,这叫张三的男子在这群人中到是比里正有威信。

这边正僵持,后面却有马蹄儿声。果然,不多会儿那被派出去的随扈骑马回来了,他后面隔了一个马头远还跟着一个也是骑着马的和尚。

那和尚下了马便向人群中走过来,来的却是今天负责接待王府众人的知客僧悟觉。

悟觉和尚走到里正与张三面前念了一句佛号,然后道:“贫僧听说寺里的香客在寺外遇见了一伙拦路的强人,却不想是张家村的众施主,看来是个误会。”

张三见是清明寺的悟觉和尚亲自前来,脑中转了几转立马明白这队人定真是青城王家的人。他是何等精乖之人,自然明白有些人能动有些人动不得,何况在这一带讨生活清明寺是绝对得罪不得的土皇帝。明白形势之后他立马做出了决定。

只见他上前一步,念了句佛号,“原来是清明寺的香客,竟劳烦悟觉大师您亲自走这一趟,那定然是误会,误会。”

他又走到李大面前,伸手拍了拍李大的肩膀笑道:“兄弟,不好意思啊。你早说你们是清明寺的香客不就什么误会也没了么?我家旺财虽说是条狗,那也是佛祖座前的忠实信徒是有灵性相信缘法的,它死在了清明寺的香客车下这不就说明这是佛祖的旨意么?这是命数!”

李大瞥了他一眼,没有说话。一旁的悟觉听他在这里胡言乱语还是那端端正正的表情,眼观鼻鼻观心,眉头都没皱一下。

张三拿眼扫过几辆马车,然后径直朝着三娘这辆走了过来。李大闪身拦在他面前,他也不以为意地笑笑,就远远站在那里冲着马车方向躬身作揖赔礼,也不管车里的人看没看到。

“小人张三,给贵人赔礼了。今儿是个误会,还望贵人大人大量不要和山野村民一般见识,原谅则个。”说完又是深深一揖。

三娘在车里不由地笑了,这人到是有些意思。他当着众人面自报家门,显出他道歉的诚意,又让真正顾及身份脸面的人拉不下脸和一群“山野之民”计较,也给了清明寺一个大大的面子。说话看似胡搅蛮缠,强词夺理,实则粗中有细,到是个人物。

三娘向王璟使个眼色,对他摇了摇头。

王璟会意,清了清嗓子道:“既然是个误会,那此事就作罢。”

张三立马接道:“少爷宽厚,小的感激不尽。小的们立马为少爷把道路清理开来,不敢耽搁少爷行程。”说着便扬臂一呼,带着那一群村民去把道中的大石头与地上的狗都搬开。

那悟觉和尚见两边化了干戈,便过来告罪一声策马回去了。

三娘让赵嬷嬷拿了十两银子出来分成两份,再让白英把李大叫来,对他说:“这有两包银子,一分你给那张三送去,就说是少爷赏他们的辛苦钱。一分你拿去与兄弟们喝酒,今天都亏了你们周旋。”

李大只接了一包银子,却不敢去接另一包,他红着脸道:“今天都是小的带错了路,才差点让主子身入险境,回去禀明上头定是少不了一番责罚,这差事保不保得住还说不准……小的没脸要小姐的赏。”

李大这话到不是杞人忧天,王家的规矩大。若是让老夫人知道了,他的这差事能不能保得住还真不好说。其实说起来这些人今日出这趟差事也是因为她,做为领导,她才应该负直接责任。

而这个李大,虽说只相处了半日,但是看着到是诚实厚道之人。

三娘斟酌着道:“这事说到底也轮不到你请罪,若不是刘嬷嬷她……罢了,我瞧着你是个实诚人,今日替我办事也算尽心。回去之后你只管交代兄弟们做好差事,今天的事情先别到处议论,等到上面有人问起,你再从实说了。其他你就不要管了,我和五爷会尽力与你转圜。”

李大闻言大喜,虽说平日里没有过接触,但是今日的事情看来这位三小姐不光为人宽厚、行事大方还是个有主意的,说不定有她周璇这失职之罪还真有转圜的余地。

在三娘的坚持下李大接了银子去了。

赵嬷嬷想着刚刚离手银子很是肉疼,三娘瞧着她愁眉苦脸的样子不禁好笑,又有些心酸。兖州首富赵府府里出来的掌事嬷嬷竟然为了十两的银子的打赏而心疼。当年赵氏在府中受到了怎样的打压,这几年生活如何的艰难由此可见一斑。

等马车再次启程,到达前面的凉亭时已经到了未时。不多会儿便看见那边一辆马车缓缓驶过来,正是王府中的马车。这定是那刘嬷嬷从家里面来了。

第八章 大事化小

那马车行到亭子边停了,片刻,果然见刘嬷嬷满脸喜色地走了下来。

她径直来到三娘的马车边,白英打起帘子让她上了车。

刘嬷嬷一进马车就看见三娘眉头微皱靠在赵嬷嬷身上歇着,很不舒服的样子。

“哟,小姐这是怎么了?可是中了暑?”

赵嬷嬷看了刘嬷嬷一眼,并不理他。在一旁打着扇的白英叹了一口气。

“小姐这是受了惊吓。”

“怎么会受到惊吓?”刘嬷嬷讶然道。

白英便把刚刚发生的事说了一遍,更是把双方之间的冲突夸大了一番。

刘嬷嬷听的心中一惊,暗道不好!是她撺掇着李大改走了这条路,要是回去主子追究起来……

不过马上她眼珠子一转又有了主意,一回去她就先到李嬷嬷那儿去诉苦,就说是小主子贪玩又贪凉,听寺里和尚说了有这么一条小路就不听劝非要往这边来,结果招来了祸事。至于李大,他一个外院的人自然不能去内院回话,到底怎么回事还不是她一张嘴说了算?

“三小姐她要不要紧?要不这就回去让府里请大夫?”这么一打定主意她便不急了,假装关心地凑了上去。

三娘这时缓缓睁开了眼睛,看见了凑到眼前的刘嬷嬷。

“刘嬷嬷你来了?家里可好?”

刘嬷嬷赶紧回道:“都好都好。小姐您不再休息会子?”

三娘摇摇头,让赵嬷嬷扶着坐了起来,精神却不是很好。

白英倒了一杯温茶递过去,三娘接了,抿了一口便放下了。

“我刚刚做了一个梦,到是梦了到了一件旧事。”

刘嬷嬷接口问道:“小姐梦到了什么旧事?”

三娘偏偏头,想了会儿,说道:“那是几年前的除夕。那晚府里的姐姐妹妹都在,连京里的九姑姑也回来了。祖母命丫鬟在院子里面放烟火,我瞧着热闹便求着母亲让我也去院子里和姐妹们一起玩。母亲那时候还病着,便让祖母赐给她的一个丫鬟抱我过去。那烟火真美啊,火树银花,让人目不暇接。我年纪小贪玩,瞧着点烟火好玩便求着那丫头带我靠近些,那丫鬟拗不过只得把我抱近一些,却不想这时候一个丫头不小心把一个正燃着的烟火绊倒了,那焰火冲着我就来了,火撩到了我的裙子上,我吓得大哭。幸好那衣料子不易燃,九姑姑脱下披风跑过来很快就把那火星扑灭了。”

刘嬷嬷笑道:“好在是有惊无险,奴才那时候还没有进府,到是不知道这事儿。”

三娘点头道:“可不是么?那一次祖母很是震怒,她认定是抱着我的那丫头失了职。”三娘叹了一口气,“祖母为人最是端庄严正,虽说平日里待人宽厚,但有些事情她是不能容忍的。祖母后来让人将那丫鬟仗毙了,罪名是……背主。”

三娘眼睛有些红:“其实那丫头是拗不过我才抱我过去的,我解释给祖母听祖母却说明知主子不对还不知道劝着拦着,这种奴才要来也没有用。那个丫鬟本来祖母很是喜欢,后来见母亲身边的大丫鬟放了出去才把她赐给母亲的。却因为我的缘故……”三娘又是叹气。

刘嬷嬷却越听着越觉得不对,仔细琢磨着三娘话里的意思,脸色却不知不觉白了。

那个丫鬟既是老夫人赏给三夫人的那就是老夫人派到荷香院的人,却因为一个并不得宠的孙女就被仗毙了。是了,她虽没有机会伺候老夫人,却是早听说过她的严厉,就是李嬷嬷在老夫人面前也不敢放肆的。三小姐再不得宠可比起他们这些奴才来那也是嫡嫡亲的骨血,是主子。这主子的颜面老夫人向来是最看重的。

那今天这是要是被老夫人知道,刘嬷嬷额上的冷汗一滴滴往下掉。

三娘并不看刘嬷嬷,她端起桌上的茶杯又小小抿了一口,便捧着茶杯摩挲着。

“刘嬷嬷,你一家在这一带住了多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