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嬷嬷惊得立即睁开了眼,看着三娘手中捧着的粥碗忙道:“快放下,你哪里做得了这个?”她声音依旧暗哑,这话说得急促,有些上气不接下气的感觉。

三娘捧着碗不动,委屈的神色不变,却是认真道:“她们说伺候你吃饭你不吃,那我喂你你总会吃一两口的吧?”

赵嬷嬷的眼泪瞬间就流了下来。

“我吃,你快把碗放下,把丫鬟叫进来。”因哭着,赵嬷嬷这话说得不清晰,但是三娘却是听清楚了。

她听话起身,将碗放到了桌上,又扬声唤了一声白英。

白英很快就进来了,三娘指着刚刚放下的碗道:“嬷嬷说想吃点东西了,你服侍她用粥吧。”

白英应了一声是,先是走到床边将赵嬷嬷扶了起来,赵嬷嬷本就干瘦,白英要扶起她毫不吃力。让赵嬷嬷在床头靠坐好了,白英才将桌上的碗端在了手中。

三娘在一旁静静看着白英将一碗白粥都给赵嬷嬷喂了下去,吃了东西,赵嬷嬷的脸上终于有了些血色。

“药等会儿再喂吧,先放到小炉子上温着。”中医许多的药都讲究不能空腹喝,一般都要等吃完了饭两刻钟再吃。

白英便又将药碗温着,之后才端起了空碗一声不吭地退了出去。

赵嬷嬷刚刚进了食,白英没有扶她躺下,她依旧是靠着床头坐着。

三娘又走回了床边坐下:“嬷嬷,你好好吃饭喝药。你再等一等,过一阵子等相公回来了,我便接你去我府上。”

赵嬷嬷闻言,眼中泪光闪烁:“奴婢已经老了,还跟着您的话,会让人笑的。”

三娘柔声道:“嬷嬷现在只是生病了,平日里不还是很健康?我瞧着,你还能再操劳个几十年。等以后,我有了孩子,还要你来照顾呢。”

赵嬷嬷闻的此言,眼中一亮,下意识地看向三娘的腹部。

三娘笑着继续道:“别人我都不放心。还是嬷嬷你会养孩子,看看我和我母亲就知道了。”

赵嬷嬷笑了:“哪里有像您这样自己夸自己的。”

三娘笑而不语。

赵嬷嬷看着三娘,眼中尽是暖意,半响,却是开口道:“少爷他,回来了没有?”

三娘注意着赵嬷嬷的神色,见她表情十分复杂,便不动声色道:“我派人去寻了,已经有他的行踪,嬷嬷你不必担心。”

赵嬷嬷轻叹了一声,不再说话了。

三娘看着赵嬷嬷轻声道:“嬷嬷,哥哥他自小就是个不让人操心的性子。从来没有做过让我们担心的事情,所以对于他这次为何会一声不吭地跑出去,我很是不解。”

赵嬷嬷嘴唇蠕动,脸上的神色复杂地让人看不懂。

三娘又道:“这深宅大院里,看着虽是花团锦簇,衣食无忧,日子让人艳羡。其实只有我们身处其中的人才知道,笑容背后的苦涩,平静之下的杀机。嬷嬷你看,当年我父亲身边有我母亲,有柳姨娘,有崔姨娘,还有他放在心中的那位薛家大小姐。可是如今,只不过短短十几年,这些人又都在哪里?”

赵嬷嬷闻言,眼神惊恐地朝三娘看了过来。

三娘却是平静道:“平民百姓之家,日子或许过得艰辛,最大的却也不过是些温饱之事。钟鸣鼎食的人家,却动不动就是刀光剑影,杀机暗伏。当年母亲心性纯良,所以没有躲过柳姨娘与崔姨娘的联手谋害。而我……嬷嬷你还记不记得我十岁那一年生了一场大病?我其实是中了毒了。后来想想,当我是为母亲试药的时候不小心让毒入了口,只是因为量少,才没有与母亲一般的症状。”

赵嬷嬷以前从未听三娘说过,吓得一下子抓住了三娘的手,急急将她打量。

三娘拍了拍赵嬷嬷的手:“我现在已经没事了,幸亏几年前遇见了蒋太医,她看出我中了毒,已经帮我解了。我原本不想要嬷嬷为我担心,想着事情也过去了,而罪魁祸首也都一一入了入土,便没有与嬷嬷说起过。今日突然拿出来说,不是为了让嬷嬷再无端端为我担心一回,而是想要让嬷嬷知道。这些年来,我与哥哥虽是过得艰辛,连性命都一度堪虞,可是靠着相互扶持,也终于是挺了过来。”

赵嬷嬷呆呆地看着三娘,不知做何反应。

“我知道,有些事情嬷嬷若是不愿意告诉我,那也一定是为了我好,就如同我为了不让嬷嬷担心而胡思乱想,有些事情也没有让嬷嬷知晓。可是若是关系到身家性命的话,那该当我担心的时候还是当我担心一下的好。有了准备也好过以后无端端遭了罪或者丢了性命。”

赵嬷嬷面容疲倦,带着些不确定道:“小小姐您已经出了嫁,是宣家的人了,即便王家有什么事情,也……也牵扯不到您身上。”

三娘闻言苦笑:“嬷嬷您真的这么想么?我们这样的人家,哪一户婚娶不是看着对方的家世门第?说是我嫁人,还不如说是王家三小姐嫁人。我是出嫁了,说句大逆不道的,即便王家以后被抄家灭族,我都没有性命之忧,可是我在婆家能过得好么?我的儿女不会受到影响么?当初我母亲在王家处境艰难,也不过是因为她没有一个硬气的娘家罢了。”

这一句正戳到了赵嬷嬷的死穴。

赵嬷嬷闭了闭眼,心中挣扎纠结万分。

三娘话已至此,便也不逼迫赵嬷嬷,只在床边安静坐了。

赵嬷嬷的房间无论是通风还是采光都是好的,薛氏看在三娘和王璟的面子上,对她很照顾。冬日的阳光从被棉纸糊着的窗格子里照了进来,在床前四五步远的地方头下了一个方形的亮影。斜斜进来的光束中,细小的灰尘在随光舞动。这样的场景让这不算宽敞的屋子,显得更加寂静。

在这样环境中,赵嬷嬷的声音就如同古井上的轱辘转动时候发出了声音。沧桑,暗哑,甚至让人担心,轱辘上的脆干的绳索会不会被磨得突然断开。

“小姐她十六岁嫁到王家,奴婢是看着她长大的,自然是瞧得出来她对能嫁给老爷,心中是十分欢喜的。即便老爷性子冷清,很少来小姐的屋里,就算是来了,也是不怎么说话,可是小姐她还是高兴的。我家小姐就是这样,一点也不贪心,很容易满足。”

赵嬷嬷轻叹一声:“可是即便是这样,王家还要想出法子来踩踏她。小姐进门没多久,老夫人就又为老爷娶了一房平妻。当时太夫人的身体已经不好,无力阻止。不然也不会允许老夫人做出这种有辱门风之事。自平妻柳氏进门,我家小姐就几乎没有再过过一日舒心的日子。”

对于赵氏当年的处境,三娘即便没有亲见,也是可以体会的。丈夫冷淡,婆婆不喜,身旁还有虎视眈眈盯着她那个位置的人。

“婚后不久,小姐被诊出了喜脉,当时想着,总算是熬出了头了。女人出了嫁,有了孩子才算是有了根,若是生了男孩,婆家就不敢随意休弃。”

第三百七十章 人生如戏

“小小姐,你记着,等姑爷回来了,一定要想办法怀上孩子,怀上男孩。姑爷现在只有你一个正妻,连个通房也没有,你要抓住这个机会。等过得几年,即便夫妻悄薄了,你的孩子却已经长大了,姑爷要纳妾也是不怕的。到时候,你就一心一意教养孩子,让外头那些狐狸精去斗,你只做壁上观。”

赵嬷嬷说着又不忘认真叮嘱三娘口以前三娘没有出嫁的时候,有些话她不好跟三娘说,但是现在她若是还不教,她怕以后就没有机会了。

“你现在年轻,又是新婚,或许会觉得这样委屈口可是你要听嬷嬷的劝,现在是得用尽手段哄着姑爷,等有了孩子之后,孩子才是你的依靠。

你若是性子厉害一些,嬷嬷也不会这样劝你,可是我瞧着你就是与你母亲一样的软和性子,那些乱七八糟的女人,你怕是斗不过,那就带着孩子躲着去过你的日子,让她们自去为了姑爷斗得你死我活,你全不要理就走了口等孩子长大了你就什么也不怕了。”

三娘知道赵嬷嬷这话是为了她好,可是她还是有些无语。

赵嬷嬷这话的意思就是,宣韶的功用就是用来让她怀孩子的,等生够了之后就把他扔给别的女人转移那些女人的视线口感觉怎么像是抛一根肉骨头将要围攻的恶犬引开?

“难道女人的一生都得这么委屈求金?我瞧着外祖母就不是这样的,当初外祖母是怎么教母亲的?”三娘问这一句,纯粹是好奇口刘氏那么彪悍的性子怎么会教出赵氏中小羊羔。

赵嬷嬷闻言严肃道:“小小姐可不要学老夫人,你与你母亲这样的性子是学不来老夫人的。况且……,老夫人年轻的时候也是吃过苦头的,也正是因为年轻的时候她过得卒苦,百般算计才有了后面的风光,所以她才不让小姐学她那些手段。哎!可惜她在小姐的事情上头,也有算错的时候啊。”

刘氏也是一个有故事的人?不过这不是今日的重点,为了怕赵嬷嬷将话题越扯越远三娘只能暂时打住这个话题,提醒嬷嬷道:“我记住嬷嬷的话了,外祖母的故事以后你在告诉我知道。刚刚……,我们说的是母亲的事?”

赵嬷嬷闻言又沉默了,只是三娘却是一直看着赵嬷嬷,不让她再逃避。

最终,赵嬷嬷也只能轻叹一声继续将话题代入正轨:“小姐第一胎生下来就是个死婴,这个你应该是知道的,那是个男婴啊口小姐哭得昏死了过去好几次,可是老夫人那边得到消息之后却是半句安慰的话也没有还责怪我们小姐。偏偏那时候柳氏又正得老夫人的欢心,老夫人院子里的人还说,曾经听老夫人悄悄对李嫉搪说,柳氏与我们小姐,谁先生下男孩以后就以谁为大口这谣言根本就是无稽之谈,我们小姐是明媒正娶的,哪里是柳氏那个妾能比的?这话也就是当时一些丫鬟婆子为了讨好柳氏才传出来的,不想我们小姐却是信了。”

依赵再的性子,耳刚失去了一个孩子,又不得婆婆和夫君欢心会相信这谣言也情有可原。

“看着小姐在月子里也是整天以泪洗面,奴婢真是……心如刀绞般地痛。小姐自小就没吃过什么苦头,她在家中是被捧在手心里长大的。奴婢没有办法,只得去悄悄求了老爷。,赵嬷嬷用手背抹了一把脸上的泪。

“什么?你去求过父亲?求他做什么?”三娘惊奇道,顺手将自己的帕子递给了赵嬷嬷。

赵嬷嬷闻言也有些不好意思,但是还道:“奴婢求他看在我们小姐刚刷经历失子之痛又身子不好的份上,再给我们小姐一个孩子,我们小姐怎么说也是老爷的结发妻子,从她肚子里生出来的才是名正言顺的嫡子。”

三娘目瞪口呆口这是帮赵氏…”求过夜?而王栋果然就是一个公认的生育机器。

“老爷当时虽然没有搭理奴婢,但是在小姐月子坐完了之后来小姐屋里的日子到真的比去柳氏那里多。”

王栋其实也只是想要完成自己的家族责任吧?嫡子的意义是不一样的,王栋想必心里也是清楚的。反正赵氏和柳氏对他来说,都是一样的。

“之后小姐当真又怀上了。”赵嬷嬷叹气,“这原本是喜事一桩,可是没多久柳氏那边也传来了消息口说是双喜临门。可是老夫人对我扪小姐与对柳氏的态度却是天差地别的。赏赐虽然也没有落下不过老夫人的小厨房却像是专门为柳氏备的,周围的人也说,看柳氏那肚子怀的就是个男孩,还说我们小姐一看就是怀的女孩。”

赵嬷嬷嗤笑:“当时柳氏才四五个月的肚子,就能看出男女?不过我们小姐却是急了。她害怕自己生出来的是女孩,而柳氏生了男孩的话,以后她在王家就更没有办法得到老夫人的喜欢了。”

三娘听到这里,下意识地换了一下坐姿,她感觉到这个故事的关键要到了。赵嬷嬷绕了半天的圈子,真相总算要近了。不过她也有不好的预感。

赵嬷嬷头微微后仰靠在了床头,似是要将自己身体的全部重量都靠在床栏上:“小姐身边原来有个大丫鬟,叫做芙蕖,是曾嬷嬷的女儿。她与小姐从小一起长大,情分非同一般口之前,她自求出府,下嫁给了一个菜市场里买馄饨的男子,小姐原本觉得她是委屈了,想要给她寻个更好一些的人家的,不活被芙蕖拒绝了,小姐没有办法,只得多陪送了些嫁妆。”

这个三娘是知道的,芙蕖当年是被崔姨娘使计,让赵氏与她生分了,她伤心之下才主动求去的。

“恰好这时候,芙蕖也怀上了孩子,算一算日子,芙菜的孩子应该要比小姐的大上一个来月口小姐之后便经常借口要去上香,出去找芙蕖口我是后来才知道的,她们两人竟是在商量一件了不得的事情。”

三娘听到这里心中一跳。

“十月怀胎……,芙蕖产下了一子。”

曾嬷嬷只有一个外孙女,三娘想,她已经能猜到真相了,这可真是…狗血啊。

赵嬷嬷顿了顿:“芙蕖生下孩子第二日,小姐因不小心摔了一政早产了。然后……,然后……,你应该能猜到了。”

赵嬷嬷不想再说下去,仿佛她不亲口说出来,那个秘密就一直会被藏得好好的。

三娘也轻轻叹息:“这么说,其实我是有一个姐姐?”而王璟,不是她亲哥哥。

赵嬷嬷闭了眼睛,没有回答口不过这就是默认了。

原来如此……

三娘总算是明白了,同时她也想清楚了一些以前没有想透的事情。比如……,为什么她总觉得赵嬷嬷待她比待王璟亲。

赵嬷嬷对王璟不是不好,不过却更加关心他的学业,若是论到生活上的照料,赵嬷嬷其实是偏向三娘的口赵氏留下来的私房银子,赵嬷嬷也全数都给了三娘口原本三娘以为,因为王原是个男孩子,所以赵嬷嬷是打算粗养着口不想,其实赵嬷嬷是真的偏心。

现在想想,明明王璟才是男孩子,赵嬷嬷不可能对赵氏的女儿会比对赵氏的儿子要关心的。

“我见过曾嬷嬷的孙女儿了。”三娘淡声道。

赵嬷嬷闻言终于睁开了眼睛,朝三娘看了过来。

“她叫莺歌,现在是月娥表妹身边的大丫鬟。聪明,懂事,又乖巧,以前祖母给我和哥哥写的信,都是她代笔的。”

赵嬷嬷弃些愣愣的:“莺歌啊…那她,过得好不好?”

过得好不好?三娘苦笑,这要她怎么回答?堂堂的王家嫡女,成了别人的丫鬟。

“若是她对自己的身世不知情的话,想必应该还算走过得不错吧。”

在丫鬟里头,莺歌是拔尖儿的。

只是若是知道了真相,想必会不服气的口她并不是生来就比人矮一等,相反她的身份甚至比她伺候的沈月娥还要高。这样的事悄,发生在谁身上,谁都会不好受口即便是三娘自己,都没有办法心平气和。

“她已经知道了。”赵嬷嬷声音干涩道。

“什么?”三娘一惊,看着赵嬷嬷。

赵嬷嬷脸色又回复到了刚刚三娘进来的时候的惨白:“曾嬷嬷给我来信,说是自己病中不小心说漏了嘴,让莺歌知晓了自己的身份口她告诉我,莺歌已经进京来了。这我信,这个信却走到了少爷的手中。他前日看了信之后就来找我对质,我……,曾嬷嬷白纸黑字,少爷说我若是不告知他真相,他就自己去兖州找曾嬷嬷问清楚。”

现在事件的主角,王璟,莺歌都知道了……

三娘静静听完,现在她对任何事悄都不会觉得惊讶了。

以前看小说会觉得有些情节狗血,其实那些狗血都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吧?

“我们不如往好的方面想吧,至少王家还是不知悄的。”半晌,三娘终于抬头,安慰赵嬷嬷道。

赵嬷嬷一愣,看向三娘。

三娘苦笑,是啊,她也要当坏人了口这句话也就是说,她要让这件事永远烂在大家的心里。

第三百七十一章 王瓃

三娘不知道赵氏当年是下了怎样的狠心才会下定决心做出这种掉包的事情来,不知道她后来有没有后悔。

可是有些事情,开弓就没有回头箭。

即便现在知道了莺歌是王家的嫡女,而王璟只是一个奴婢之子,那又能如何?莺歌还能回来当她的王家小姐?

对王家来说,这是丑闻。单看当初王家对待五娘事件的处置就能料想得到王家的态度了。

莺歌要回到王家很难,而王璟又该如何自处?

王璟……想到那个高大憨直的少年,三娘心里有些难过。只是此时,王璟的心里比她要难过许多倍吧。任是谁,突然间得知自己的这种身世,都没有办法接受。

屋子里正沉默着,三娘是在想这件事情的应对,赵嬷嬷坐在那里暗自抹泪。外边门口却响起了白英的声音:“小姐,白兰回来了。”

三娘闻言,微垂的眸子倏地一抬,转头朝外道:“让她进来。”

门“吱呀”一响,白兰一人走了进来。

赵嬷嬷省了省鼻子,有些惊讶地看着这个从未见过的美貌丫鬟。

三娘却没有时间与赵嬷嬷介绍人,也不待白兰行至眼前,就问道:“怎么样?可是有消息了?”

白兰只在进来的时候看了赵嬷嬷一眼,便没有注意了,听三娘这么问,她回了一个笑容点头道:“有消息了,人很安全。”

三娘松了一口气,人平安就好,别的以后可以慢慢来。

“嬷嬷,我让人进来服侍你吃药。我还有些事情要去处理。”三娘朝着一直打量白兰的赵嬷嬷道。

“小姐您有事尽管去。”赵嬷嬷立即转过头来对三娘道。

三娘起身:“嬷嬷,你好好吃饭。若是我再听闻你吃不下饭的话,恐怕还会因为担心而回府,可是我总是回来的话怕是会惹人闲话,你就当是疼我了好不好……”

三娘的温言软语让赵嬷嬷又是热泪盈眶:“小小姐,你不要为老奴挂心了,老奴这条老命还能苟活些年岁呢。”

三娘见赵嬷嬷答应了不再绝食,便又让白英去将被薛氏派来伺候赵嬷嬷的丫鬟叫过来服侍薛嬷嬷吃药,她自己去了薛氏那里。

三娘将自己今天回娘家的藉口与薛氏说了,让薛氏以后帮忙遮掩一下。她今日回来轻车从简,带的人本来就少,基本上都是自己的人。薛氏知道当人媳妇的不宜,忙应了。

“本来还想留你说一会儿话的,你却只坐了这么一会儿就要走。”薛氏有些不舍道。

三娘笑道:“总回家是不容易,但是要见面又不难。只是您现在是有身子的人了,不应太过劳累,不然我到是想时不时约您出门。”

薛氏想想觉得也对,又体谅三娘如今也是为人媳妇的难处,笑道:“你说的也对,你嫁得近,比起那些远嫁的姑娘,我也没有什么好抱怨的了。”

与薛氏告完了辞,三娘出来问白兰道:“他现在在哪里?”

……

外城的城西,是京中比较繁华的商业聚集之地。也是普通百姓们聚居的地方,人来人往川流不息,同时人员的成份也比较复杂。有在京中住了几辈子的“本地人”,也有走南闯北的客商,还有游手好闲的无业游民。

将闲杂人等都留在了某一处茶楼,三娘换了一辆不引人注意的马车,一路行过了西城最为繁荣的一条街道,接着七拐八拐地进了某一条小巷。

在京城,这种无名的偏僻小巷子有很多,房舍大都老旧又简陋。住在这里的,有些是祖祖辈辈都居与此地的。有些是进京来做买卖的或者是一些家境比较贫寒的读书人,帮闲,他们都是租客。

“少夫人,再里面马车进不去了。”白兰一直在坐在马车靠近门的地方,注意指导车夫行车。

三娘掀开了马车窗围往外看,入眼的便是一片低矮的平房。周围又一些狭窄的却有四通八达的小巷子,偶尔还能听闻一两声狗叫。

“还有多远?”三娘一边打量这一边问道。

“从前面的巷子进去就是,靠着最外头的这一户人家。”白兰指着马车前方道。

三娘想了想:“确定人在里面吗?”

白兰点头:“寅壬一直派人守着的,五少爷就在里面。”

“那我下车吧。”三娘看向白兰:“可是会给你们添麻烦?”

白兰沉吟道:“最主要的是少夫人您的安全。不过周围还有我们的人,又有我在一旁护着,安全应当无虑。”白兰很是自信。

“小姐”白英喊道,她刚刚也打量了一下周围,还是有些不放心。

三娘拍了拍她的手:“无妨的,你帮我把披风穿上。我带上风帽就是了。”三娘今日出门带的披风有些大,上头的风帽带上的话能遮住大半部分的脸。

白英见三娘主意一定,只能将披风拿出来,帮三娘穿上。接着自己先跳下了马车,扶着三娘下车。

巷子里的路是土路,仅能容三人并排而行,墙角还钻出一些叫不出名字的杂草,中间供人行走的地方到是被积年累月地走平坦了。

三娘才一站定,就看到白兰朝着暗处打了一个手势。三娘朝那边看去,却只看到一堵民房低矮的围墙。白兰走在前面,示意三娘跟在她后头,白英紧紧跟在了三娘的后面。三人朝巷子里行去。

在第一扇门前站住了,三娘打量了一下,这是一座很普通的民居。有些破旧的木门,门上还贴了一副财神画像,只是已经被撕下了一小片的角。

白兰抬手敲了敲门,里面没有应声。白兰皱眉,又重重敲了几下,白英看着那有些摇摇欲坠的木门,不动神色地拉着三娘往后退了退,只是巷子狭小,也退不到哪里去。

白兰还欲再敲,里面却是有了声响,有人大着嗓门吼道:“谁呀?”接着便是行向门边的脚步声。

白英见是一个陌生男子应声,有些紧张地看向三娘,三娘到是站着没动。

不一会儿,门从里面开了,一个中等身材,面目端正的男子出现在了门口。看到门前的三人,他愣了一愣,有些莫名地开口:“你们找谁?”

三娘带着风帽,低着头没有说话,白兰移步挡住了那名男子看向三娘的视线,开口道:“我们是来找王家五少爷的。”

那男子闻言,眨了眨眼,似是有些一头雾水:“什么王家五少爷?不认识。你们是不是找错地儿了?这里只有一个张家三少爷”

白英皱眉:“什么张家三少爷?”

那男子咧嘴一笑,用拇指指了指自己:“你眼前不就是了?张家三少爷在此。”

白兰见他油嘴滑舌,心中气恼,可是想到三娘在自己身后,她不想惹出事端,只有将气忍了。

正想再说,里面却是又响起了脚步声,挡在门口的男子也不回头,只大声嚷嚷了一句:“娘子,你先做饭,我马上就来帮你。”说着就将脚先缩了回去,欲把门关上。

白兰忙伸手去挡,里面的男子用力关门,嘴里还苦哈哈地嚷道:“这位姑娘,您就放过小的吧,小的家里有只母老虎,不能放你进来,还请回吧?”

白兰眯了眯眼,提起脚似是想要踹门。

三娘却是轻轻拍了拍白兰,朝着里面扬声喊道:“哥哥,是我。”

关门的男子闻言从仅留着的那一条缝隙中看了看三娘,又转头看了看院子里头。院子里却是半天没有动静。

那男子二话不说又要关门。

三娘也不再吭声,只在门口站着不动。白兰看了三娘一眼,想了想便将手放下了。门内的男子乘机将门关上了。

“小姐”白英扯了扯三娘的衣袖。

三娘知道白英是想要劝自己离开,她朝白英悄悄摆了摆手,示意她稍安勿躁。

于是几人就在门口站着。

过了一小会儿,白英忍不住打了一个喷嚏。白兰看了白英一眼,突然开口道:“少夫人,您穿得少,可别感冒了。”说着还朝白英眨了眨眼。

三娘因为一直低着头,没有看到白兰的神色,不过她明白白兰的意思,没有吭声。

不多会儿,门却是开了,出现在门口的却是一脸颓废之色,身上还皱巴巴的王璟。

三娘抬头,看向门口抿着嘴唇不说话的王璟,朝着他甜甜一笑:“哥哥,你果然在里面啊。”

王璟避开了三娘的眼神,将头低着,轻声道:“你怎么来了?”

三娘朝王璟走近了几步,浓郁的酒气扑鼻而来,三娘却是眉头也没有皱,若无其事道:“听说你去酒馆吃霸王餐让人赶了出来,之后因怕被家中长辈责骂,所以没有回家。我打听到你暂避此处,便来找你了。”

王璟知道自己现在身上肯定不好闻,下意识地往后避了避,与三娘隔开了些距离,有些不自在道,却是始终也不抬头:“你先回去吧。”

三娘却是绕开了王璟,侧身从他手边进了院子,转头冲着王璟笑:“不要。”

第三百七十二章 前途

白兰跟在三娘身后,二话不说也进了院子。白英看了看王璟,立即埋头跟上。

王璟看着空荡荡的巷子,无奈地将门关了,转过身。

三娘打量着这座低矮的院子,虽然破旧,看着到还整洁,只是院子里比较空旷,没有什么生活气息,主人应当是搬进来不久的。

刚刚那个开门的男子此时正站在院子当中,看着眼前突然闯进来的三人,咧嘴笑着,丝毫没有说谎被当场揭穿的窘迫感。

王璟想了想,还是对三娘道:“这位是张三哥,不知道你还记不记得。”

三娘看着张三,略微沉吟,随即恍然道:“原来是张三哥。”三娘对张三这个名字还是记得的。当年在青城县的时候,三娘与王璟去清明寺给赵氏做道场,回来的路上遇上了一群碰瓷儿的村民。当时那一群村名就是这位张三领着的。

再之后张三还救了王璟一次,王璟不止一次在三娘面前提起张三这个人,说起他来总是赞不绝口。因此,即便三娘始终没有见到张三的样子,对这个人却是不陌生的。

张三抱了抱券:“刚刚不知是三小姐,还以为是来找王兄弟麻烦的,所以多有冒犯,还请小姐不要怪罪。”

三娘朝着张三行了一礼,真诚道:“多谢张三哥再次出手帮哥哥,三娘再次谢过了。”

张三哈哈一笑:“三小姐严重了,其实前日我也占了光了,我的酒水钱也乘机赖掉了。”说着张三又朝王璟道:“外面冷,你们兄妹进屋说话。我出门去买些菜。”

王璟点了点头,张三朝着三娘笑了笑,便出了院子。

“进来说话吧,别受寒了。”王璟轻叹一声,领着三娘往屋里去。

屋子不是很宽,里面家具很少,一张临窗的大炕到是很大,只是没有烧起来,屋子里还是冷冰冰的。三娘还闻到了一股酒味。

“说让你回去的,这里冷。”王璟见白英用手去试了试炕的温度,皱眉道。

想了想,他转身出去了。

三娘只随便打量了几眼,炕上的被褥看着像是新的,到还算干净。不过她还是坐到了屋子里唯一的一张椅子上。

不多会儿,王璟就回来了,手中还端着一口小铁锅。

三娘一愣,朝锅里看去,却见里面都是烧得有些透了,变成了炭的柴。

王璟将铁锅放到了三娘的脚边:“只有这口锅能装碳了,你将就一些,坐着歇会儿就回去。”

三娘看着王璟小心注意着自己的脚与那铁锅的距离,让她能感觉到温度,又不会弄脏鞋子与裙子,不由得心中暖暖的。

王璟一直是一个好哥哥,这一点从来就没有改变过。

“哥哥,你什么时候回家?”三娘看着王璟道。

王瓃闻言,低头站在一边没有言语。

三娘虽然没有再问,却是将一双眼睛看着王璟,等着。

半响,王璟突然开了口,声音有些干涩:“我……不想回去了。”

屋子里一静,白兰与白英对视一眼,两人都很有眼色地退了出去。在屋檐下站了。

三娘将手从披风里面伸了出来,放到了炭盆上方,暖意从指尖与手心传来,不多会儿,全身都暖了一些,只有脚还有些凉。

“那你想去哪里?做什么?”三娘轻声问道,她的声音依旧是轻轻缓缓的,仿佛与王璟谈得只是一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小事情。

王璟听着三娘的声音,原本有些激荡的心情便缓了下来。他走到炕上坐了下来,却是沉默了许久。

三娘也不扰他,只认真地烤着手心与手背,王璟看着三娘脚边铁锅中明明灭灭的炭火,似是在认真思考。

等到三娘觉得自己的脚也暖了起来的时候,终于抬头看向王璟,柔声道:“哥哥,我们现在已经不是小孩子了,做事情自然不能仅凭着一时冲动。这几年,你在外院也学了不少东西,比我这个闺阁女子自然是强了不少。你跟我说说,你不想回家,在外面你能做什么?”

不想王璟却是突然认真道:“我想去军中。”

“什么?”三娘一愣。

王璟似是已经想明白了什么,看着三娘道:“我想去军中,我不想念那些枯燥的‘之乎者也’,因为家里的关系,我进的是京中最好的官学。可是每次看到那些方块字儿,我就心中烦躁,看着同窗们摇头晃脑地读书,我就想打瞌睡。以前我不明白为什么王家会出我这样的不孝子孙,直到前日,我才明白,原来……”

说道这里王璟声音低了下去,眼神有些暗淡。过了会儿,他才又接着道:“我已经想清楚了,我这次并不是一时冲动才做的决定。因为当我下定决心要与三哥一起去北疆的时候,我感觉心中似乎是放下了一个大包袱,突然就轻松了许多。”

王璟的声音虽然是低沉的,但是语气坚定,眼睛也是亮亮的。

三娘看着眼前的王璟,一时不知道如何作答。

王璟的身材很高大,最近一年更是猛蹿个儿,在这中并不宽敞的房间里待着,显得这房子更加又矮又窄。这几年他一直勤练骑射与武艺,身子很结实。

三娘其实早就明白王璟确实是不适合读书的,即便是这么读下去要想金榜题名也很难。这些年王璟老老实实地用功念书,即便是他很不喜欢,也常常挑灯夜读。三娘知道,王璟这么努力,有大部分原因是为了自己。他一直以为,只有他考取了功名,自己在王家才不会被人欺负。

所以看着面前,带着憧憬的王璟,三娘觉得自己若是拒绝他会很自私。

可是,在王家,想要弃文从军又怎么会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原来王家给予王璟的身份竟是对他的束缚么。让他这些年一直拘着自己的性子,逼着自己做不喜欢的事情。

良久,三娘终于叹了一口气:“哥哥,你已经决定了吗?”

王瓃点头认真道:“我想了两日。”

三娘起身,走到王璟面前,看着他突然露出了笑:“既然哥哥已经决定了,我自然尊重哥哥的意思。”

“妹妹。”王璟一愣,他没想到三娘会同意他的决定,他以为三娘与以前一样并不赞同。即便他已经下定了决定,就算王家的人不赞同,拼着被赶出王家,他也走定了。

或许他一开始做这样的决定,就是因为心里抱着想被王家赶出来的打算。让他再安安心心地回去做他的王家五少爷,他心里没有芥蒂是不可能的。

三娘与王璟一起并排在炕上坐了,偏头看着他笑:“哥哥无论是骑射还是武艺都很好,邓师傅曾在宣韶面前夸过你的。我知道你若是换一条路走的话,一定能闯出一番作为。以前……是我太自私了,而哥哥你为了我,才……”

三娘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王璟打断了:“不,我不是为了你,那只是作为一个王家子孙的责任。只是……我若是离了王家,妹妹你怎么办?”王璟坚持不然三娘自责,却是又想到了三娘的处境。虽然三娘现在已经出嫁了,可是自己这个“哥哥”却是她在娘家的有利支撑。若不是因为自己的身份原因,他原本是打算无论如何都要留在王家护着三娘的。

三娘笑道:“哥哥不用为我担心,我已经出嫁了,叔祖与父亲又都身居高位,娘家还算是有些脸面,至于哥哥你,你若是以后闯出了功名,那也是我的依仗,不是吗?”

王瓃眼睛一亮,点头道:“那是自然。”

三娘想了想,又道:“哥哥,我不反对你弃文从武。但是我反对你就这么不声不响地离开王家。”

王璟闻言似是想要说什么。却被三娘打断:“哥哥,你能再等一等么?我保证不会让你等许久的,我想办法让你光明正大地去军中。”

王璟若是就这么离开王家去军中,定是要从小兵小卒做起。战场上,最为危险的也是这些冲在前头的士兵。三娘想要王璟不这么辛苦。或许王璟不这么想,但是三娘不得不为他打算。而且就这么离开王家的话,也没有办法对王家那些长辈们交代、王瓃看着三娘,有些犹豫。

三娘叹气:“怎么哥哥不信任我?我还骗过你不成?”

王璟忙道:“我不是这个意思。只是你已经嫁了人,不好再插手王家的事情。我下定决心要去军中,定然会让家中不满,我不想你参合进来,到时候惹得父亲他们迁怒。”即便自己的身份已经曝光,即便知道自己与三娘并不是亲兄妹,但是三娘却是王璟从小疼到大,小心呵护着的。投入的感情又怎么能说断绝就断绝?

三娘闻言一笑:“你放心,我没有那么笨的。只是这事儿不是一两日就能成的,至少也要等到宣韶回来,我与他商量了。你这段时间再好好练一练骑射,你不喜欢‘之乎者也’,兵书总是要背熟的吧?”

第三百七十三章 阴魂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