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余的几位出嫁的小姐,也不敢再说出什么羡慕的话了。出了嫁与在家中做姑娘的时候是不一样的,涉及到婆媳之间的话题,应该谨慎再谨慎。

虽然王妃说要三娘留在温家园,但是三娘不能连送一送也不去。所以她还是与几位小姐少夫人告了辞。她今日来温家园,其实也是与王筝一样是来帮着招呼客人的。

三娘去找老王妃的时候,老王妃已经要上马车了,三娘赶紧的去扶了。

“祖母,我陪着您一起回去吧?这边也没有什么事情了。”三娘亲自扶了老王妃下车。

老王妃却是摆了摆手:“去,去,去,把你打扮得这么好看,自然是希望你为我挣些脸面回来的。我这是要回去休息,没空招呼你。你还是帮着你叔祖母招呼客人吧。”

三娘无奈,同时又觉得老王妃这老太太其实有的时候爷挺可爱的。不往他老公床上塞人的时候。

目送着老王妃的车架出了温家园,三娘才带着自己的丫鬟从二门进来。想了想,决定先去李氏那边看看,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因为皇帝一句话,今日客人来的有些多。温家园里主子又少,所以只有她和王筝回来帮忙。老王妃也是明白这一点的,所以今日没有让三娘陪在她身边,也没有让她跟她一起回去。

温家园很大,三娘打算从园子里岔过去。走这走着,她的衣袖被人拉了拉。

三娘疑惑地回头,却见白英猛朝她使眼色,三娘顺着白英的眼神往一旁看去。脸上不由得带了笑意。

她看到了王璟,只是在看到王璟身边的人的时候,她顿了顿。

与王瓃在说话的是方家大小姐方静宜。

这两人……是怎么认识的?三娘心中满是狐疑。

不过两人虽然在说话,却是隔了好几步远的距离,方静宜身边也又丫鬟婆子们跟着,在这光天化日之下,到也不算是逾矩。只是三娘总觉得有些怪异。

三娘带着人也往那边走去,走的近了些便听到王璟道:“……冒犯了,还请方大小姐原谅璟那一日的出言不逊。当时丁叔他不在,我并不知道小姐你的身份。”说着还认真地作了一揖。

方静宜忙回了一礼:“王公子严重了,静宜那一日也是无礼至极。只是当时……静宜也有苦衷,还请王公子不要见怪。”

王璟忙道:“不,不,是我的错。我听丁叔说了……你,要是不易。我……”

方静宜转眼却是看到了走过来的三娘,微微一愣,忙行了一礼:“夫人。”

“妹妹,我刚正要去找你呢。”王璟大大咧咧地笑道。

三娘笑着还了一礼:“我正想要去厅里找叔祖母,不想却是遇见了你们。”

方静宜笑着道:“我刚从厅里出来呢,家中有些事情,我要先离开,所以过来说一声。”

三娘关心地道:“走得这么急,事情可是要紧?若是需要帮忙的话,还请你不要客气。说起来我的夫君和哥哥与你的一位长辈很是有一些渊源,听他提及你,我便很想要与你亲近呢。”

三娘见方静宜有些不自在,可能是因为见自己看到她和王璟说话,怕她误会了些什么,便索性挑开道。这样她与王璟说话,也算是因为长辈交好之故。

方静宜果然自在了一些:“静宜病好之后也经常从以前地旧友那里听到夫人您的名字,也早就存了结交之心。不过这次只是内院出了一些小事情,我母亲和祖母都病着,只能静宜先回去处理。以后得闲了,定要与夫人多多亲近。”

王璟笑道:“方大小姐若是有事,尽管与我妹妹说,她人好又聪明,你们结交再好不过了。”

三娘闻言苦笑不得地瞪着王瓃。

方静宜倒是笑出了声:“王公子说的是,这么说来,还是静宜的福气,”

王璟摸着头,笑出一口白牙,丝毫不觉得自己夸自己的妹子有什么不对。

方静宜莞尔:“时候不早了,静宜先回去了。”

三娘笑着点头:“有空去我府中找我说话。”

方静宜应了一声,带着自己的丫鬟婆子们离开了。

三娘等方静宜走了,便开始仔细打量王瓃。

王璟原本还没有察觉,久了便觉得有些不对劲了,他疑惑道:“妹妹,怎么了?”

三娘瞥着王璟道:“我虽然猜到你认识方大小姐可能是因为丁叔的缘故,不过,却是不知道你们是怎么认识的。”三娘并不是喜欢打探别人的隐私,但是对于王璟,三娘就像是对自己看着长大的弟弟一眼,该关心的还是想要关心。

王璟想了想,便将自己上次去找丁酉的时候遇见方静宜的事情说了。

“妹妹,这位方大小姐也怪可怜的,你以后可要都帮一帮她啊。丁叔也交代了,若是可以,请我照顾一下他的女儿。”

三娘惊讶:“丁叔要你照顾方小姐?”这事哪儿跟哪儿?两人非亲非故,又隔着男女礼教,怎么照顾?

王璟也有些苦恼:“是啊,喝酒的时候说的,我差点忘记了。刚刚遇见了才突然想起来,可是我是个男子,若是明目张胆地照顾地话,怕是会被人说闲话的,到时候坏了方大小姐的清誉就是好心办坏事了。所以我想了想,还是妹妹你照顾她最好了。”

三娘无语了。虽然她不是很明白丁酉让王璟照顾方静宜的意思,但是方静宜可能还真不需要她照顾。

“哥哥,在你心理我真的就这么不所不能?”三娘试探地问,说起来她也十分好奇,在王璟心里是怎么看她的。

王璟毫不犹豫地点头:“妹妹你是最聪明的,没有做不到的事情。”完了还附送阳光灿烂的露齿微笑一枚。

三娘看了看天,她觉得问了还不如不问。

“好了,我知道了,若是人家又需要,我又力所能及,自然不会推却。”虽然方静宜真的用不上她帮忙。不过既然王筝和苏成之能与方静宜教好,想必方静宜也不会是不堪的人品,又因为王璟还需要丁酉的教导,她结交方静宜也是理所应当的。

“对了,哥哥你刚刚说是去找我,可是有什么事情吗?”三娘示意王璟与自己边走边说。

第四百五十三章 探病

王璟帮三娘将前面挡路的一丛枝条拂开:“妹妹,我刚刚听到一个消息,说金生表弟被孙家赶了出来,刚刚表舅舅已经去了孙家族里,要给金生表弟除名,不知道是不是真的?”王璟面带担忧地道。

三娘皱眉:“现在消息已经传了出来了吗?”

王璟一愣:“妹妹你也听说了?”

三娘点了点头:“我是听玉洁说的。”

“孙家人自己说的?那想必是真的了。表舅舅那么疼金生表哥,怎么会突然说要断绝父子关系就断绝?金生现在与他姨娘一起被赶了出来,以后可怎么办?”王璟有些沮丧。

三娘安慰他道:“这是人家的家事,我没有办法插手。不过你与金生表哥投缘,不妨派人去打探一下他的落脚之处,若是我们能帮一帮忙,那就尽力帮他一帮。”

王璟闻言立即点头,高兴道:“妹妹你说的是,与其在这里为他的遭遇叹气,还不如去做一些实在的事情。那我现在就派人去,妹妹,我就不陪你去叔祖母那边了,我刚刚从那边过来。”

三娘看着王璟焦急的样子,失笑:“你去吧,若是用我帮忙就派人过来说一声。”

王璟应了一声,转头急匆匆地走了。

见王璟走远了,跟在三娘身后的白芷却是突然小心翼翼地问道:“小姐,刚刚少爷他与方家大小姐……少爷他,会不会?”

三娘闻言一愣。她倒是没有想到这一点上来。

白英看了白芷一眼:“方家大小姐是有婚约之人,这一点少爷也是知道的,怎么会有这种想法?白芷你多想了。”

白芷有些不好意思:“我就是刚刚看到少爷与方家大小姐站在一起,感觉,感觉,感觉有些……”白芷绞尽脑汁也找不出词语来形容。

三娘摇头:“好了,哥哥对方家大小姐关照不过是因为方大小姐的长辈与他投缘。托他照顾罢,不要多想了。”

白芷便不敢再提及这件事情了。

三娘心里却是沉吟起来,王璟和方静宜?想起自家哥哥那憨直的性子。三娘不由的摇头。

上午发生了那么多的事情,下午却是风平浪静起来,直到三娘离开温家园都再没有那不长眼地跳梁小丑站出来。

因为王妃已经先回去了。三娘便等着宣韶一起回府。

宣韶一上午都在宫里,下午的时候才过来,与他一同来的还有皇帝身边的近侍,是来送皇帝给王显的贺礼来了,外院的气氛达到了高|潮。众人无不羡慕王显这位帝师,当然也有人拍马屁说皇上尊师重道云云。

三娘在内院自然是没有办法看到这热闹的一幕,她是听王筝身边的丫鬟说的。

晚宴过后,宣韶进来接三娘回府,两人一起去给李氏,白氏道完了别。宣韶陪着三娘坐上了马车。

不管怎么说,应酬之类的都是一些体力活儿,三娘今日在温家园虽然说是客人,却是帮着做了许多事情,因此一上了马车她便有些有气无力了。

宣韶将靠在车壁上的三娘抱到了怀中。低头看着她笑:“等回到府里就休息。”马车里没有电灯,三娘抬眼却是看不见宣韶的容貌,不过熟悉的气息令她无比的心安,甚至觉得也不是那么累了。

三娘轻轻吸了一口气,有些惬意地享受着此刻的宁静。

“停车。”宣韶突然出声道。

正闭着眼睛在宣韶怀里装死的三娘有些莫名其妙地睁开了眼:“怎么了?”

宣韶伸手揭开了一侧的车帘子,外头有些昏暗的灯光照在了他的脸侧。俊俏的五官惹人心动。三娘伸手去抚,却是让宣韶抓住了。

“你看那是谁?”宣韶朝着外头示意道。

三娘将自己的手抽了出来,有些狐疑地撑着宣韶坐直了身子往车帘子外看去。

马车已经缓缓停稳了,他们的马车正行过一条宽阔的街道,刚刚路过了一个小胡同口,胡同口不远处正站着一个年轻男子的身影,他似乎是刚从那胡同里出来,走路有些歪歪扭扭,三娘知道那条胡同里都是一些小酒馆,显然这年轻男子是刚刚从里面喝完了酒出来。

三娘却是面上一喜:“是金生表哥。”

“去把孙公子请过来。”宣韶朝着外头吩咐了一声,立即有跟车的仆从应声过去了。

“你也听说了?”三娘抬头去看宣韶。

“王璟与我说的,还说若是我看到了孙公子就让人去告诉他一声,不想还真让我们遇上了。”宣韶朝三娘笑道。

派过去的仆从已经与孙金生搭上了话,不过孙金生看上去还不是很清醒的样子,与他说了半天他都是愣愣的没有什么反应,反倒是一个不稳又要摔倒。那仆从忙去扶住了他,索性将他的一只胳膊放到了自己的肩膀上驾了过来。

孙金生倒是没有挣扎,被那仆从架着走了过来。

“公子,孙公子来了。”

三娘一直看着,有些无奈。

宣韶想了想,吩咐道:“带上他一起回府吧。”

外面的随从应了一声,架着孙金生往后面的一辆车上去了。

待安排妥当了,宣韶才又吩咐了马车继续前行。

三娘叹气:“怎么醉成了这个样子?”不顾孙金生喝醉了倒是安安静静的,也不会发酒疯,让他如何就如何,比平日里还要乖巧。

宣韶拍了拍三娘:“嗯,醉成这样,东西南北都分不清楚,我们还是先带回去吧。等明日他清醒了再问一问。”

三娘自然是没有什么意见的。

等马车到了庄亲王府,宣韶又打发了人去与王璟说一声,就说让他别找了,孙金生在自己府上。

宣韶将孙金生安排在了外院的客房,三娘派了两个婆子去照顾他,又让厨房给他煮了一晚醒酒汤送过去。

三娘也确实是有些累了,便与宣韶早早地歇下了。

第二日一早,三娘才从老王妃那里请完了安回来,外院就来报说王璟过来了,正在外院与孙金生说话。

三娘早上起来的时候又派人去外院看过,昨夜孙金生吐了两次,折腾了一晚才睡下,三娘让人送了一些热粥过去。三娘能做的也只有这些了,她不方便去外院,其余的还是王璟去问他比较好。

想了想,三娘又去了姜氏那里。早上三娘与宣韶去给姜氏请安的时候,姜氏说有些不舒服,还没有起身。三娘安排了人去请了大夫进府,不知道现在姜氏如何了,三娘总是要看看的。宣韶出门的时候也交代了三娘帮他照顾母亲。

三娘去到姜氏院子里的时候,范姨娘已经在了,她正坐在姜氏床前的小杌子上给姜氏喂药。见三娘进来了,忙要起身前。

“姨娘快别忙了。”三娘止住了范姨娘,又朝着姜氏行了礼,问道:“母亲,您觉得好些了吗?刚刚听彩蝶说大夫来了又让您打发走了。”

姜氏靠坐在床头上,她面色看上去还好,应该不是什么大毛病,三娘便安了心了。早上三娘和宣韶过来请安的时候,姜氏因为说要休息,所以两人也没有进来。

“天气热,有些暑气而已,不用看大夫了。我这里就有药方子,药材也是现成的,大夫会的那些我自己就都会,不用他们来看了。”姜氏摇头轻声道。

三娘倒是不知道,姜氏也是会医术的,不由得有些好奇。

范姨娘笑着道:“少夫人您可能不知道,夫人年轻的时候也曾跟过世子爷学过一些药理的。别说是夫人了,连婢妾也学过一点皮毛呢。”

姜氏将药喝尽了,接过范姨娘递过去的帕子揩了揩嘴:“那时候北疆哪里有什么像样的大夫啊?不过是一些赤脚的游医,北疆人生了病,除了求神保佑就是听天由命了。我们这些京城里去的,自幼就是在药罐子里长大的,连吃食里都要放药材养身。”

范姨娘接着道:“好在世子爷什么都懂,药理也精通。但是他有时候不在家中,所以就教了夫人一些药理,又教夫人辨识药材,世子爷还写了一本册子呢,所以婢妾也跟着沾了光。”

听范姨娘提起世子爷,姜氏嘴角带笑,脸色也比之前明亮了一些:“所以一些小病,自己就能诊治了。只是可惜,他留下来的那本册子,我们搬了几次屋子,最后竟是遗失了。那是他花了大功夫写的。”说到后面,姜氏有些叹息。

三娘却是对她们当年那一段生活十分好奇起来,条件艰苦的北疆,几个自幼养尊处优的人,按照常理来说当时的生活是说不上美好的。可是姜氏每次提及的时候,却都是心情愉悦,仿佛那是她一生中最为幸福的时光。

范姨娘见姜氏喝完了药,将手中的碗递给了一边的丫鬟,正要与三娘说什么,抬头却是看到了三娘脖子上的项链,不由得愣了愣,继而笑道:“少夫人这条项链是王妃赏给您的吧?您戴着真合适。”

三娘戴着的正是老王妃昨日给她的那一条项链,她也是想要戴过来给姜氏看的。

第四百五十四章 姜氏的心意

三娘后来仔细想了想,觉得姜氏当时非要帮她将项链换了下来,就是想要让她不合适的装扮得到老王妃的注意。从这件事之后的结果来看,显然她自己是受益的那一个,所以姜氏应该是想要帮她讨老王妃的疼惜的,尽管她一句话也没有多说。

三娘有些弄不懂姜氏这个人,不过因为她是宣韶的母亲,也是宣韶爱的人,三娘愿意往好的方面来想她的意图,她愿意相信姜氏对她是没有恶意的。事实上,除了令三娘弄不明白的紫鸢的那一件事,姜氏确实是没有做过什么对三娘不利的事情。

姜氏听了范姨娘的话也朝三娘看了过来,她淡淡笑道:“王妃很喜欢你,以后你多与她亲近一些。”

三娘看着姜氏,轻声应了一声“是”。

“好了,时候不早了,婢妾还要去王妃那边一趟,婢妾先告退了。”范姨娘笑眯眯地起身,朝着姜氏道。

姜氏点头:“你去吧,我不过是些小毛病,休息一会儿就好了,你不用过来伺候。”

范姨娘朝姜氏行了一礼,有朝三娘福了福,这才退了下去。

待屋子里只剩下三娘和姜氏了,姜氏朝三娘淡淡笑道:“你也忙你地去吧,我并没有什么大事,吃了药发了汗,休息休息就能好了。”

三娘却是笑眯眯地走到了姜氏床前坐了下来,帮她将有些斜了的背靠整理了一下让她靠的更为舒服一些:“媳妇也没有什么事情。一个人去院子里坐着也挺冷清的,我还是陪母亲你说说话吧。”

姜氏闻言无奈地摇了摇头:“你若是闲着没有事,就做一做针线吧。给老王妃做一双鞋,或者绣一块帕子,她必定是十分欢喜的。”

三娘想了想,突然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母亲,不瞒您说。媳妇的绣工实在是拿不出手。我的针线……不怎么好。”

姜氏闻言一愣:“怎么会?我看过你绣的嫁妆……”

三娘脸上一红,低头扯帕子不语。

姜氏顿住了,她明白了。

轻叹一声。姜氏伸手摸了摸三娘的头:“你不必太沮丧,世子爷在的时候就常说每个人都有每个人擅长做的事情,没有谁是什么都会的。我曾经就见到过一个女子。明明聪慧灵巧,可却是连针都不会穿。就像这世上,有些人擅文,有些人擅武,要想找个文武全才,谈何容易?”

三娘抬头看着姜氏:“母亲,你不会嫌弃我笨手笨脚吗?”

姜氏笑了:“谁说不会针线就笨手笨脚了?你会拿针就好了。家里又不需要你会针线补贴家用,说不定是因为你福气好呢?”

三娘也忍不住笑了:“不会针线还有这种说法?母亲,你骗人的吧?”

姜氏摇头:“母亲骗你做什么?我针线倒是好,不过也是那几年为了补贴家用练出来的。初到北疆的时候。我们没有带够盘缠,世子爷又没有积蓄,我经常偷偷绣一些小东西拿去卖了给世子爷换酒喝。世子爷他嘴叼啊,第一次喝外头小酒馆的酒,他非说那酒是假的。他只是从来没有喝过掺了水的酒罢了。他一个天之骄子,到了北疆那种地方也就罢了,我不想他连好酒都喝不上,所以从那以后,家里的酒都是我瞒着他悄悄去买的。”

三娘有些好奇:“那父亲他不知道么?”

姜氏想了想:“他其实每日都挺忙的,哪里会在意酒是哪里来的?”

三娘转了转眼珠子:“母亲您是说您做绣活儿给父亲换酒喝是福气不好?”

姜氏一愣。瞪着三娘:“我什么时候说过?”

三娘眨了眨眼睛:“就是刚刚。”

姜氏失笑:“你也是个刁钻的。他若是能回来……我宁愿在北疆做一辈子绣活儿给他换酒喝。福气不福气的,因人而异吧。”

姜氏说到后面,眼中有些苦涩。

三娘看着姜氏,突然就觉得有些难过,她能感觉到姜氏对世子爷那种感情。

“母亲,这项链好看不好看?”三娘想转移姜氏的注意力,挑起自己胸前的那条老王妃给她的项链问道。

姜氏回过神来,看了一眼,笑着点头:“好看,我以前见过这条项链,是先太后赐给王妃的,说是要给她当传家宝,虽说是玩笑话,不过老王妃很喜欢这条项链。她现在把它给了你,说明她很喜欢你。”

三娘偏头有些顽皮道:“郡王妃很想要呢,讨了好几次王妃都没有给,昨日她看见我戴着,脸色很不好看。”

姜氏叹气:“她就是这么个性子,不过再怎么说她都是你的长辈,以后避着她些就是了,不可与她冲突,不然就是你的错处了,王妃也会不喜欢的。”

三娘点头:“我知道了,母亲。我把她当菩萨敬着还不成吗?”

姜氏闻言忍不住“噗哧”一笑,敲了敲三娘的头。

三娘见姜氏待自己亲密,心里也很高兴。她其实是真心想要与姜氏搞好关系的。

“母亲,昨日王妃还给了我很多头面首饰,我以后都戴上给你看。不过……母亲,您昨日那么做,难不成是要我去向王妃讨首饰的么?”三娘眨眼道。

姜氏一噎,瞪了三娘半响,终于苦笑:“我又不是未卜先知,哪里能料到这些?只不过我年轻的时候也在老王妃身边伺候过,知道她喜欢将媳妇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带出去。当时慧雪不怎么会打扮,都是老王妃手把手教她的,所以老王妃一直很喜欢她。哦,慧雪是庄郡王的原配夫人,是个老实的好人,可惜去的早。”

三娘了悟地点头:“所以……母亲您那么做是为了帮我讨老王妃的欢心?让她觉得我也不会打扮自己,好花心思手把手的教?”

姜氏轻叹:“王妃不喜欢我,我希望她能喜欢你。不得长辈的欢心,以后的路会很难走。你是个有福气的孩子,我不想你走我的老路。”

三娘看着姜氏,突然她觉得或许姜氏其实并不是一个难懂的人,只是自己因为第一次与她见面的时候见识到了她并非是一个毫无心计的人,所以对她有了防备。

想了想,三娘决定还是赌一把。

“母亲,我有一事不是很明白,或者说我一直没有猜出来您的用意。”

姜氏有些讶异地看向三娘。

三娘认真道:“母亲,您当时将紫鸢姑娘送到我和相公的院子,是为了……我当时以为您是想要我安排她给相公当通房的。可是与您接触了这么些日子,我觉得这不像是您的作为。”

姜氏闻言沉默了,半响,她叹息道:“那你是如何想的?”

三娘想了想:“上次我受了伤,老王妃说要我给相排几个伺候的丫鬟。之后范姨娘来暗示我说,是紫鸢跑去与老王妃说我受伤之事的。”

姜氏叹息,脸上有些疲惫:“老王妃还是这种想法吗?”

三娘看着姜氏道:“母亲,紫鸢她可信吗?”

姜氏想了想:“她是几年前进府的一个罪官之女,读过几年书,会识字。她的家人不是被处死了就是已经失散。她的母亲本来是要被卖到南边去的,她来求了我,我让韶儿将人买下放到了别院里,平日里就负责洒扫。还有一个同母的弟弟当年因为年纪尚幼被赦免的,现如今已经有十岁了,也在别院里。”说着姜氏看了三娘一眼。

三娘想了想,试探地问:“母亲,您的意思是,紫鸢是个容易被掌控的?”

姜氏犹豫了一下:“我看过她的面相,曾经试过她的脉。她……有些宫寒之症,若是要生子,怕是要调养几年。”

三娘看着姜氏,心情有些复杂。原来说来说去,其实姜氏还真的是好意,甚至处处是为她考量过的。可是,她还是没有办法接受这种好意啊。

姜氏见三娘不语,伸手摸了摸三娘的头:“我倒是觉得你与我年轻的时候的性子有些像,怕是容不得自己的夫君身边有旁人的,而韶儿,虽然他自己不知道,其实他还是像极了他的父亲的。这神仙眷侣谁不想呀?可是我们终究是身在凡尘之中,宣家怕是容不得的。无论你如何不愿,最后怕还是要听从长辈们的意思,给自己的夫君身边塞人。”

“母亲,您是因为怕老王妃会不喜欢我,所以才把紫鸢早早地安排到我身边吗?”三娘直白地问道。话已至此,她不希望再与姜氏猜来猜去,其实她更喜欢直来直往。若是以后还要生活在一起的至亲之间还需要这样猜来猜去的话,那实在是还不如做了仇人来的痛快。

第四百五十五章 知她懂她

(加更)

三娘已经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不过她不后悔与姜氏开诚布公。

“那母亲你会因为我善妒而不喜欢我吗?”三娘看着姜氏道。

姜氏苦笑:“我只盼望你与韶儿好好的,只要你们好,我就喜欢。”

三娘点了点头:“母亲,我明白您的意思了,你放心吧,我和相公会很好很好的。但是请您允许我不接受紫鸢。即便她好控制,可是我的院子是我与相公的家,我不能容忍一个别有用心的人在我的家里。”

姜氏看着三娘有些无奈:“你是个有主意的,我也不想插手你和韶儿之间的事情,只要你心中有数就好了。真的到了那时候,我希望你不要与长辈硬抗,因为最后吃亏的还会是你。”

三娘认真地点头:“我明白了,母亲,我不会惹祖母她们生气的。”

“但愿如此吧。”姜氏叹息了一声道。

见姜氏有些乏了,三娘伺候着姜氏躺下,自己轻轻地退出了姜氏的房间。只是一出来,三娘就愣住了,她在正厅中看见了一个清俊挺拔的身影。

宣韶见三娘出来了朝她微微一笑,示意她不要出声扰了里面的姜氏。

三娘跟在宣韶身后出了姜氏的院子,两个人一前一后走在了府中的游廊下。

“君仪”三娘突然停下了步子,喊道。

宣韶闻言回头,见三娘站在那里看着他,便又往回走了两步,轻轻牵起了三娘的手,牵着她一起走。

三娘低头看着自己与宣韶交握在一起的手,宣韶的手掌有些大,自己的却是很纤巧,一只手便能将她的手牢牢握住了。

“母亲她好些了?”宣韶偏头问三娘。

三娘点了点头:“喝了药,与我说了会儿话,有些累了。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宣韶的步子迈得不大,迁就着三娘的步子:“去打了声招呼就回来了,我有些不放心母亲的病,不过刚刚范姨娘说母亲只是些轻微的中暑。”

宣韶遇见了范姨娘 ?那岂不是很早就回来了?

“君仪……”三娘轻轻摇了摇宣韶的手。

“嗯?”

“你刚刚听到我与母亲的话了?”三娘看着宣韶,小心地问道。

“嗯。”

“听到了多少?”三娘闷声道。

宣韶皱眉,似是在认真思索:“好像是从你说你针线不好,连鞋子手帕也做不好的时候。”

身后传来一声压抑的笑声。

三娘回头一瞪,几个丫鬟全都一副眼观鼻鼻观心的模样,谁也没有抬头,还倒着往后退了几步,与三娘和宣韶保持住了距离。

三娘又转过头去瞪宣韶,宣韶只看着自己眼下的路,似是没有发现三娘的目光,嘴角微微往上弯着,三娘突然就觉得泄了气。

“你会不会觉不喜欢我这样与母亲说话?”三娘轻声道,有些不安。不管怎么说,刚刚她其实是违背了姜氏的意思,即便姜氏没有怪罪她,她怕宣韶会误会她不尊重他的母亲。

宣韶闻言却是讶异地看了三娘一眼:“为何会不喜欢?”

三娘一噎。

宣韶想了想:“一家人不就是应该有什么话就当面说清楚吗?若是在至亲面前还需要猜来猜去的话岂不是很累?你不明白母亲的用意却选择直接去问她……阿珂,那是因为你也将她当作了你的母亲才会如此。不然以你谨慎的性子,是无论如何也不会那样说话的。”

三娘愣住了,她看向宣韶,宣韶转过头来朝她温柔地笑,三娘觉得,她两辈子都没有见过比宣韶还俊美的男人。也再也不会有人能像宣韶这样,让她想要一直一直靠近,一靠近就觉得心中无比柔软,似乎能滴得出水来,却再也不想放开。

“我很高兴你能如此。”宣韶轻声道,“你自己可能不知道,在面对除了我和王璟以外的人的时候,你总是小心翼翼且防备的,对母亲也是。”

三娘想要解释,可是她嘴唇动了动,却是半句话也说不出来。因为她知道宣韶的话没有错,甚至在她嫁给宣韶之前,对宣韶也不是全然百分之一百的信任的。对姜氏,她从一进府就是防备的,或许是因为姜氏曾经试探过她,或许是因为她本身就不容易相信一个原本就陌生的人,即便这个人是她丈夫的母亲。

“你一直都知道,那你为何不说?”三娘低声道,原来宣韶全都看在眼里。他看着自己防备着他的母亲。三娘想要知道宣韶是如何看待那样一个自己的,却又不想知道。因为她觉得自己这样虚伪事故……很糟糕。而她,不想从宣韶那里听到任何对她不好的评价。

宣韶偏头看了三娘一眼,眼中带着笑意:“因为我知道你不会一直这样。你虽然会防备,却也会真心待对你好的人。阿珂,其实你的眼里容不进沙子,对待亲近之人你更喜欢直来直往,与平日的你判若两人。”

三娘有一种想要抱一抱宣韶的冲动,但是这里是大庭广众,所以她还是忍下了。不过她借着袖子的遮挡,反手拉着宣韶一言不发迅速埋头往前走。

宣韶微微挑眉,还是顺从地跟上了她的脚步。

三娘拉着宣韶回了自己的院子,进了自己的房间,几个丫鬟相互看了一眼谁也没有跟进去。

三娘一进屋就转身抱住了宣韶的腰,紧紧的,一副不管说什么也不撒手的架势。

宣韶愣了愣,继而莞尔,一声不吭地任三娘抱着。

两人这样默不作声抱了许久,知道三娘闷声开口:“其实你早就知道母亲打发紫鸢过来的用意了?”

宣韶怕三娘站得累了,搂住了她,让她靠在自己的怀里:“嗯。不过我还是希望你能亲口问她。”

三娘这才想明白了。

有时候她觉得很奇怪,紫鸢的举动以及赤luo裸的眼神宣韶不可能没有半分察觉,可是宣韶却是没有说什么。女人都希望自己的男人在遇到这种事情的时候,能自觉地将那想要当第三者的人给狠狠推开了,赶的越远越好,最好还能不屑地来一句“我已经有爱的人了,你连她的半根手指都比不上”。三娘自然也有这种女人都会有的虚荣心。

而宣韶明明跟她说过只要她一个人,她也能感觉道宣韶对她的感情,可是在面对紫鸢的示好的时候他却是没有半分表示,三娘有时候也有些郁闷的。

她自然不是不信任宣韶,她觉得自己的夫君可能就是一个木头桩子,或者觉得紫鸢这种丫鬟与别的丫鬟没有什么两样他根本就不放在心上,又或者因为她是姜氏派过来的,所以才会如此任她在自己眼前晃。

三娘现在才明白,宣韶不是木头桩子,他心里明白的很。

宣韶知道,以三娘的性子,若是紫鸢是被他出手解决的话,三娘对自己婆婆姜氏的心结怕是就解不开了。

“母亲她这些年经历过许多的事情。以前父亲在的时候总是说,母亲生性单纯,若是他不护着的话就会被别人吃得连骨头都不剩了。如今母亲没有父亲护着了,却也学会了那些她以前不会也不想学的东西。但是我想,一个人无论怎么变,本性也是很难变的,母亲她对自己想要护着的人是不会存有坏心的。”

“那你为何不提醒我几句?”三娘有些不满地道。

宣韶挑眉:“我若是与你说母亲无论做什么,其实都是为了我们好……你信吗?”

“……”

好吧,她承认她即便表面上相信了,心中对姜氏的防备依然不会少。

因为前一世在家中的时候,奶奶就曾经教育她们:在儿子的眼中,没有不好的母亲。因为母亲确实都是真心为自己的孩子打算,可是儿子不知道他的母亲未必就会真的爱屋及乌。不过在他对你说他的好话的时候,你们不可以反驳,好与不好自己心里清楚就行了,在他面前,你们始终要相信他的母亲是最好的。

看,她从小受的就是这种教育。所以即便宣韶给她打包票说姜氏是好的,她也会认定好与不好,自己心知口却不言。

宣韶,其实还真了解她。

“所以我想要你自己去发觉。”宣韶抚着三娘的脸,温柔道。

三娘蹭了蹭宣韶的手掌,小声认错道:“我知道了,之前是我错了,不该这么小心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