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卓拔的身影被阳光镀了一层金光,气质凛然,轩昂逼人,清隽的目光投射过来:“什么猜测?”

“小女猜,澜沧和勐海之所以会这么有恃无恐,对本该是敌人的黔宁王礼遇有加、奉如上宾,是不是因为土司老爷那荣和那九幽都心知肚明,原本要赶赴元江来的几路卫所大军,在黔宁王府的暗中关照下,一直按兵不动?而这些军队的目的地,也不是元江府,是在朝廷的二十六卫羽林军到来之后,再齐齐开拔至都城应天府?”

两个质问,犹如炸雷一般平地起了波澜。

或许沐晟曾经真心要攻打勐海,或许他也想过为西南之地清除祸害,但是后来他改变主意了。他跟那九幽站在了一起。

那九幽有战马、战象,有大量劫掠来的财宝,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建文帝。

而沐晟,有整个滇黔之地的调兵权。

这世上有什么是让人倾尽所有、不惜赔上一切身家性命,也要积极争取的?当年的燕王回答了这个问题。如今的云南藩主,拥有比当初的燕王更多的军队、财力,包括契机——他知道了建文帝在勐海,只要振臂一呼,普天之下必是震惊哗然,平民百姓大多会受其号召,回过头来改拥建文为正统;残余的建文旧部,会借此良机,揭竿而起,大肆反抗永乐朝廷;当年被削藩的诸王余留势力,贼心不死,在暗中蠢蠢欲动;因皇上的法统遭到置喙,被煽动的鲁莽将官纷纷举起义旗,密谋起事;边陲之地终年不服教化的诸蛮夷,趁势打劫,列土封疆…

届时天下就会大乱,朝廷疲于应付各地的反叛,又要防止各府、州、县卫所的兵变,一时间会忙得焦头烂额。一朝天子一朝臣,永乐才刚践祚不久,地方官员多是太祖时期和建文年间的选任,再遇这种皇权内部之争,唯恐殃及自身,怕是会作壁上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有靖难的前车之鉴,朝廷必不会征调太多卫所军队来驰援,谨防其打着“清君侧”的旗号,浑水摸鱼,致使京畿城防空虚;地方上的都指挥使司即便有心奔赴护持,没有朝廷的调兵令,也不敢擅自行动…大明疆域各地,陷入焦灼的混乱,而一路秘密赶赴应天府的沐家军,正好在此时大举攻打皇城。

多么可怕的一个局!

又是多么的精妙缜密,天衣无缝。

那九幽和沐晟私下里勾结,表面上却互相仇视,实际上是想利用这次的剿袭,在御前获得调兵的首肯,集结西南边陲的全部兵力。

沈明琪等人的被抓,更是事先预谋好的——商贾们会提供财力上的巨大支持,尤其是沈家。沈家与大明朝廷有仇,沈家祖上还是戴罪之身,有什么比参与谋朝篡位更大的功劳,更能让沈家彻底扬眉吐气,在将来平反昭雪的呢?

军队、钱粮、名目——万事俱备。靖难之役才刚结束两年,尚未恢复元气的国家,再次陷入战祸,会不堪一击。到了那个时候,那九幽就不是勐海之主了,作为拥立建文帝重新坐上帝位的肱骨之臣,他就是整个西南边陲的主人,或者,他会在西南自立为王,开辟出一个小朝廷!至于黔宁王,从一个封疆大吏变成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摄政王,执掌生杀予夺大权,何其辉煌!

“那九幽曾经给小女一块‘传国玉玺’,虽然是赝品,但也是‘传国玉玺’,意味着无上皇权。他让小女将这玺印带回澜沧,交给土司老爷,小女当时也不甚明白,而今方才顿悟了,那九幽是要给那荣一个保证,也是许诺——大事之后,勐海必不敢违背誓言。让小女再猜猜,这誓言一定跟西南边陲的分割有关,跟勐海和澜沧将来的命运有关。”

朱明月在床榻的内侧,取出一方五彩稠漆堆花方盒,“那九幽曾在来朝时见过旧主,但是当年跟随元江府原土司老爷那直,一起来朝觐见的不只那九幽,还有那荣,那荣也见过旧主。旧主来到勐海后,那荣获取了这一消息,而后,他又知道了王爷跟那九幽之间的这个惊天密谋,于是也想分一杯羹。”这就是澜沧一直以来毫无战备调动的原因。

“实际上,小女觉得就算那荣被蒙在鼓里,那九幽也会告诉他,因为那九幽知道,勐海和澜沧不能同室操戈,会一亡皆亡。与此同时,一旦将来大军开拔到了应天府,云南府藩邸空虚,勐海无主,如果那荣在这个时候乘虚而入,你们将会腹背受敌,后果不堪设想。那九幽还要倚靠那荣,所以他处处忍让、时时示弱,并将这块意义非凡的‘传国玉玺’交给澜沧保管。”

那九幽也算得上能屈能伸,但是表面昏庸实则精明的土司老爷,会被那九幽这么轻易笼络吗?

那荣的心里应该清楚得很,勐海对澜沧表现出来的诸般臣服,不过是暂时稳住他,等到将来大事已成,那九幽这样的人能不反过来对付他?那荣不会坐以待毙,更不会让那九幽夺了他的地位,于是他也跟黔宁王府私下里有了来往——朱明月能在神祭堂脱颖而出,最终成为祭神侍女来了勐海出使,土司老爷可是没少帮忙。朱明月最初以为他是想让她来那九幽身边做什么,但是他什么都没说。

土司老爷什么都没说,也没有任何态度,却帮了她。为什么?因为土司老爷以为朱明月是黔宁王府的人,是奉了黔宁王的命令混进了土司府。而这一点,不正是萧颜给他递的消息吗?

那荣跟萧颜之间的来往,不外乎是互通消息、互相帮衬。这样一来,功成,那荣就可以居功,来个列土封疆,或者让那九幽永远没机会回来;兵败,那荣远在元江府,再向朝廷投诚也不迟。进可攻、退可守——土司老爷稳坐钓鱼台。

但是对于黔宁王府来说,原本无懈可击的计划,突然多了一个变故——沈家明珠自告奋勇要深入元江府打探。沐晟应该没有想过她真能到元江,萧颜在临沧截住她的时候,更是被其锦衣卫的身份吓了一大跳——这说明什么?朝廷有意让沈小姐来,是对黔宁王府的不信任还是早就知道了建文帝其人在勐海?无论哪一种可能,绝不能阻拦,更不能贸然干涉。否则整个计划都会面临暴露的危险。

“王爷怎么就没想过借刀杀人呢,利用那荣的手、那九幽的手,干脆将小女除掉?从此一劳永逸。王爷只是在上城的外围、中城的外围,甚至是元江府外,布下层层眼线,让小女的消息一点都送不出去…”而她险些命丧在蕉林荒山后的断崖,却是他将她的命从深渊捡了回来。

浓郁的阳光在雕花窗阁间显得斑斑驳驳,投射在阁内的地上,还有几片被熏风拂进来的树叶。

过了良久,沐晟抬头看向她,“说完了?”

“王爷觉得小女说错了?”

沐晟摇了摇头,“很精彩。”

从澜沧到勐海,从那荣到那九幽,更从云南府到元江府,从他到萧颜,每一句话,几乎都踩在了关键点上,精准而完美。甚至连他让那九幽封锁了从上城通往中城的路,又派人固守在元江府外各个通途上的事,她都知道,让他既惊且叹。

“那王爷就是承认了?”

朱明月话音出口,就见男子突然倾身过来,整个人凌厉而强势的气息咄咄而至,“你是相当聪明的,如果你站在我们的对立面上,鹿死谁手还真是未可知。”

男子的阳刚气息逼近于她,温热的拂在她的脸庞上,却带着异乎寻常的冷冽。朱明月的视线对上他的眼睛,“怎么,被戳穿了阴谋,杀人灭口?”

“你不怕吗?”

“怕?”朱明月看着他:“小女既然敢来,就没想过活着回去。”

“死还不容易,你现在浑身是伤,连下床走走都费劲,本王就算是要杀你也是易如反掌。只不过…”他的大手流连在她雪白细腻的脖颈,像是思量着从何处下手能够将其扭断,“既然本王之前没杀你,就证明本王舍不得你,与其再让朝廷派其他的人来,本王更心悦于你。”

他如守着猎物般一瞬不瞬盯住她,眼底涌着似有似无的危险,薄唇几乎要吻上她的鼻尖。朱明月眯起眼,道:“王爷就那么自诩算无遗漏,笃定小女会被困死在上城,半点无法跟外面联系?”

“怎么,你的人还没死光?”

他的话让朱明月一下子想起了阿姆,所有的悲伤、不甘和恨意在这一刻尽数涌上了心头,“你不要逼人太甚!”

“究竟是谁逼人太甚?”他一把攥住她挥舞起的手腕,并抵住她意图挣扎的动作,“朱家明月,你就没想过整件事,还有另外一个版本!”

在朱明月将所有的内情分析出来之后,在她给他判了一个谋反大罪之后,沐晟给她讲了另一个版本。

上奏朝廷请兵剿袭元江府是真,各个卫所军队按兵不动也是实情;将来兵发应天府是密谋,但只是密谋而已——

在那九幽知晓了黔宁王府要对元江发兵的意图后,即刻就将建文帝的身在勐海的秘密透露了给沐晟,同时提出一个谋朝篡位的惊天密谋。诚如朱明月所分析的那样,军队、钱粮、名目——万事俱备,靖难之役后的大明朝廷亟待休养生息,根本无力面对再一次的倾国战祸。

极致辉煌的功业和看似唾手可得的权位,就这么无比诱人的摆在眼前,两人一拍即合很快就达成了共识,并订立盟约,条件是:云南二十四名巨贾做人质,留在勐海,将来给大军提供财力支持;等朝廷的二十六卫羽林军一到,将其统统斩杀,随即粮草开路、兵发应天府,共襄盛举。

这些事,有沐晟和那九幽的来往书信为证。

可他不想当篡权的王莽,也不想当黄袍加身的赵匡胤。他与那九幽虚与委蛇的目的,一是为了确定建文帝的真实性,这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就像朱明月的分析。二是那九幽的养马河有上万匹战马,广掌泊有上万头大象,一旦交战,很可能两败俱伤、损失不可估量;若是久攻不下,战线拉得如此之长,粮草接济会成为大问题,届时唯恐要面临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战祸引来地方上的动荡不安,本就荒蛮不可教的诸蛮夷,因此被迁怒或是遂蓄反谋,黔宁王府会在多个战场上受到重创,首尾不得兼顾,整个西南边陲将从此陷入无止无休的祸乱。

“那位…旧主身在勐海,这件事不过是那九幽的一面之词,是否真有其事根本未可知。”沐晟索性也跟着她的叫法,“当年的靖难,滇黔地界没有参与。做臣子的也不应该妄言皇家之事,但是据闻当年宫中着起大火,帝后双双在火中殉难,如今怎么又出现了一个活生生的…旧主?那九幽说,旧主其人就身在曼景兰的佛塔中,但是他不可能让我去确认,我也没有办法确认,可是无论真假,关于旧主的流言一定不能传开,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护送马帮互市,包括在东川府大肆捉拿走货商人张三、李四,表面上是做给朝廷看,实际也是做给那九幽看。我要让他相信,黔宁王府的的确确是在为了那件‘大事’在努力经营、在造势。这一切也是为了等待朝廷的二十六卫羽林军到来,等待勐海最终放下全部戒心,朝着黔宁王府打开大门,或者那九幽能让我去见上那位旧主一面。”

这就是沐晟、萧颜等人的全部筹划。

沐家三代受太祖爷天恩,世守云南,沐晟还是在建文元年封的侯。然而一场靖难之役,太祖亲选的接班人被篡位,永乐年号的更替,使得“建文”这两个字永远成为了过去。两年后的今天,被推下帝位的皇上突然再次现身,黔宁王府处在一个极其尴尬又孤危的境地。

欲酬明主惠,当尽使臣能。勿以王阳道,迢递畏崚嶒。

沐晟当机立断,元江府打还是要打,那九幽不臣之心必当除之后快,至于黔宁王府的兴衰、个人的荣辱,将来功勋卓著也好,还是鸟尽弓藏,反成孽子孤臣,那都是以后的事。

但是谁也没想到,多出了一个沈小姐,现在也可以说,多了一个朱家明月。

萧颜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有被沈小姐冒失的行动连累打草惊蛇的担忧。但是这个年仅十五岁的小姑娘,无疑让所有人大感惊叹。她削弱了刀曼罗在土司府的势力,让那荣争取到了跟那九幽一较高下的机会,同时也将那荣推向了黔宁王府这一边——事实上,那荣一直以来并不确定倒向黔宁王府,那荣是在确定了沈小姐之后,才主动找到了萧颜。

这对黔宁王府来说,是意外的惊喜。

随后,借由土司府的力量,朱明月很顺利地来到了曼景兰,在中城、在若迦佛寺,她朝着建文帝的藏身地点一步步靠近。于是所有人都在想,如果朱明月能确定建文帝下落的真实性,更有甚者,直接找到建文帝,她将替整个西南边陲兵不血刃地挖出那一颗不知何时就会炸裂的惊雷,黔宁王府至此也可以放开手脚,一鼓作气地对付勐海。

可他还是来了,作为黔宁王府对勐海最大的诚意,只身一人来曼景兰“做客”——这看似顺理成章的筹谋背后,充斥着多少不顾一切却又无法言说的深情?而她不知道,他透过安插的内线一直在看着她,看着她在土司府、在曼景兰的几乎每一件事,他看到她独自一人在暗无天日的神祭堂搏杀,看到那些可怕的、险恶的人和事一刻不停地围在她身边,而她一点点冲破阴霾,用柔弱的肩膀撑起了一切艰险和苦难。

“这就是我的版本,跟你的刚好相反。”

沐晟将上述说完,转过头来看她,“珠儿,相信我吗?”

珠儿,相信我吗?

这句话何其耳熟,在断崖间的索桥上,生死一线,他也是这么问她。

朱明月想起当时他一直握着她的手,明知道再往前一步也许就会踏入深渊,却坚定而执拗,给她力量,也给她勇气。

“若真是王爷说的那样,证据呢?”她问他。

“没有证据…”沐晟摇头,“我没有将这件事禀告到御前。”

自然是不能禀告的,否则针对元江府的剿袭计划会举步维艰,还会横生枝节,后患无穷。

朱明月能够想象出这其中的艰难和无奈,每一步都如同走在刀尖上。不被理解,不被信任。

她闭了闭眼睛,心底里忽然蓄满了哀凉,可她还是抬眸看向他,一字一顿地问他道:“既然如此,要小女凭何相信?”

“你不信我?”

朱明月咬唇道:“如果小女说不信呢?”

“是吗,”他低下头,“如果是这样的话,此时此刻,你的密报就会快马加鞭送到应天府去,或者根本不用送到应天府那么远,只消将先前你分析的那些,让你的人送出到滇黔之地的某个守御千户所,我的云南藩邸就会顷刻面临覆巢之祸。”

沐晟说到此,苦笑着看向她,“包括那九幽在内,以及黔宁王府的人都在进出曼景兰的必经之路看守,然而斥候禀告过来说,三大城和两寨中,不仅见不到一个在附近鬼祟游走的外人,反而是不少城内的人、族内村民时不时地在固定的地方走动——这些蛰伏在暗处又蠢蠢欲动的人,恐怕都在等着你的命令,等着彻底倒算反攻的时刻。”

当萧颜告诉他,她是锦衣卫,她代表朝廷而来,他就已经有了有朝一日对立的觉悟。而就像她所说的,他笃定她会被困在上城,却阻止不了她跟外面联系。

“后悔吗?”这时,朱明月看向他,静静地答道,“如果小女没有闯过蕉林荒山,或者掉下索桥没有生还,那么不管黔宁王府是忠是奸,都不用面对这种随时可能被倾覆的威胁。”

“那你后悔吗?后悔在断崖上将唯一生的机会留给我,后悔用双手将我从石堆里挖出来、冒着大雨将我拖进蝙蝠洞。”沐晟的眼底燃烧着一团沉默的火,深沉而炽热,“我知道,在那个时候,你就已经开始怀疑我了。如果当时你没有救我,我根本等不到布施高僧来,就会死在残壁上。”

朱明月浑身一震,他的字字句句都如同重锤敲击在她心上,让她蓦然想起黑暗中他身受重伤,一动不动地躺在冰冷雨中的情景。

可他怎么能这么说?

她有所怀疑,是因为立场不同,在那样的时刻又怎么会见死不救?

某些激动的情绪在心底翻涌,朱明月别过脸,用尽量平静的语气道:“王爷太高看小女了。无论小女是什么身份,不可能随意处置一个封疆大吏。王爷的生死不是小女能决定的。”

“不,你没有正面回答我的问题。”男子一瞬不瞬地看着她,步步逼问,“你是不是后悔了,告诉我。”

“现在问这个有什么意义?”她挣扎。

“有意义,”男子执拗地看着她,“我要知道答案。”

朱明月的心一刹那像是被什么揪紧,难以抑制的钝痛。她怎么会后悔呢?她无法想象他如果真的出事她会怎样,但她很清楚,若是再让她选择一次,她还是会毫不犹豫那么做。

“小女不后悔。”她看向男子清俊逼人的面容,像是豁出去了一样,紧咬下唇道,“但是,不到最后一刻小女都无法相信你,也不能。正如你有不臣之心,小女会亲自手刃你一样!”

在断崖上她将活下去的机会留给他,他坚定地拉着她走上随时坍塌的索桥,选择同生共死。可事后他也毫不留情地封锁她的消息,而她在跟他彻底摊牌之前对黔宁王府布下杀招。

假如时间能够停留在断崖的那一刻,或是在那一刻结束,也就不用面对现在这种泾渭分明的立场。她终究不是沈明珠,她背负着皇命而来,除了去怀疑、去审视,别无选择。尤其是姚广孝让她在黔宁王府即将对勐海发兵的一刻来到元江,这本来就是一种不信任,唯恐沐晟在建文帝的事上有二心。

而他作为黔宁王府的主人,在对勐海虚与委蛇、苦心经营的时候,还要时时提防来自朝廷内部的掣肘,自古未有权臣在内,而大将能立功于外者。其自身性命尚且不能保,何况成功?他首先要保证黔宁王府不在这场几可预见的浩劫中被无辜牵连。所以,哪怕他问心无愧,也必须用尽手段将她的这些猜忌和质疑,遏止在曼景兰之内。

他们两两相对,却也注定背离。

他们可以为彼此舍弃性命,同样会置于对方死地。

此时此刻,距离朝廷的二十六卫羽林军,以及东川府的千户所将官等人最终抵达元江府,还有不到七八天的工夫。在那之后,就是图穷匕见的关头,黔宁王府是忠是奸,沐晟究竟有没有忤逆造反之意,都会在那一刻见分晓。

在那之前,朱明月必须找到建文帝。

夜晚的上城的确是不能乱走,有吃人的虫子、蚂蚁、老鼠,还有其他各种诡异而凶恶的东西,朱明月曾经吃过大亏。但是有一个轻车熟路的人领路就不一样了,这个领路人是凤于绯。

“我跟你去。”

“不行。”

沐晟用左手抵在门口,用身体阻挡住她的去路,“珠儿,你独自一人,就不怕再发生后殿蕉林荒山那种事?”

朱明月道:“跟王爷说过,别再叫小女‘珠儿’。”

“你幼时的闺名难道不叫‘明珠’?”沐晟挑眉,眼神冷极,“怎么,李景隆能叫,本王就叫不得?”

朱明月抬眸看他:“好端端的,怎么提起曹国公来了?”

“他是这次的奉旨钦差。”

朱明月的眼睛瞪大了一下,反应了好半晌,还是难掩惊讶地问道:“领着御前的二十六卫羽林军来云南的人,是阿九?”

“阿九?”沐晟的眉头锁得更紧,往前一步,欺身向她,“你跟他似乎关系很亲近?对了,我想起来了,你俩曾在应天府城南的茶楼中‘相谈甚欢’。”

最后四个字含着似有似无的酸意,男子又往前逼近了少许,饶是他拄着拐杖,行动不便,压倒似的姿势,也逼得她不得不步步后退。

直到她的后背靠上门扉旁边的墙壁,他一只手撑在她头侧,俯下脸凑近她,看似在审视,实则禁锢一般让她不能脱身。

自打几日前两人说开,他又恢复到了最初那一副蛮横霸道。屡次遭遇几乎皆是不欢而散。就像此时,朱明月对他突如其来的怒气感到无所适从,不得不用小臂挡在他胸膛前,别过脸躲开他咄咄逼人的视线,“…小女跟他是旧识。”

“什么样的旧识?”

“患难与共。”

沐晟的眼眸更寒:“也就是说,李景隆是你最后的杀手锏?”

说话间,男子又挨近她几分,像是细细描摹她的每一个表情。

朱明月气急瞪他:“小女刚刚也是从王爷的口中得知,曹国公是奉旨钦差这件事。怎么可能事先跟他有牵扯?再者说,小女是朝廷的人,曹国公也是朝廷派来的,我们本就是一路,就算联起手来,这也不是王爷能够操心的!”

沐晟眼睛危险地眯起,眼底流泻出丝丝缕缕的冷笑,道:“你跟他是一路?那我是什么?我可以允许你对我存有戒心,甚至你也可以怀疑我,但是如果你想连同他人一起对付我…”

沐晟说到这忽然埋下脸,在少女的脖颈重重地咬了一口,趁着她还没来得及惊呼出口,伸出舌缓慢地来回舔吻,“珠儿,记得你是我的,离其他男人远一点。”

“黔宁王!”朱明月怒极低吼出声,“…莫要再欺侮小女!”

“珠儿,本王疼你、怜你,还来不及,怎么会欺你、侮你…”

“住口!”

朱明月一张脸颊酡红,用手肘推搡着他,要从他的桎梏中挣脱。于是男子更加深了在她脖颈上的吮吻,更近乎凶狠地啃噬了一下。颈边传来的刺痛,让朱明月“啊”地叫出声,沐晟却在下一刻就放开了她,然后拉着她的手腕走出寝阁。

“你要带我去哪儿?”

少女往后伸着手,挣扎道。

“带你去找你要找的人。”

今晚的夜色很亮,满天都是繁星,可见明日是一个好天气。北方天幕有一颗又大又亮的星辰——帝王星。在它的周围,还有天枢、天璇、天玑、摇光等七星,围绕着它四季旋转。斗柄指南,天下皆夏,而帝王星则是众星主宰,唯我独尊,能够逢凶化吉、消灾度厄。

卜卦之人常说,想要坐拥帝位,没有那逢凶化吉的本领,不如早早战死沙场,否则就算紫微坐命,最终也只落得个生不逢时、成王败寇。

而今,这颗帝王星又是为谁而亮?

朱明月走到花园中就不走了,只怔怔地望着天幕出神。

沐晟问道:“怎么了?”

朱明月道:“小女忽然在想,小女能出来夜探,是因为那九幽已经知道小女对般若修塔里的人有所觊觎,做些什么过分的举动,也会被看在沈当家、王爷的面子上,得过且过。眼下王爷跟着小女一起,不是摆明了告诉人家,王爷也别有居心?”

沐晟道:“那九幽不会怀疑我。”

朱明月疑问地看着他。

沐晟道:“他跟我索要了一颗人头,作为成大事的筹码,我答应他了。”

朱明月微微一怔,忽然就有不好的预感,“谁的人头?”

“奉旨钦差的。”

朱明月大惊失色,那不就是李景隆的!

但是她一瞬间就又冷静了下来,那九幽会让沐晟这么做,无疑是让他自绝于朝廷,不得不跟着他一起踏上谋朝篡位的不归路。沐晟不会这么做,做了,等同于自掘坟墓。可他又不得不这么做,否则那九幽不会真正向他敞开心扉,等朝廷的二十六卫羽林军一到,那九幽稍有不安,还是有可能将建文帝的事传扬出去,或者倾尽养马河和广掌泊的力量反戈一击。

但是沐晟至今未曾将李景隆的人头拱手送上,至少现在没有,那九幽却稳稳当当地坐在修勉殿里,沐晟也安然无恙地在上城,被奉为上宾。

尤其这几日她在寝阁中养伤,不仅梨央没再出现过,玉里也没再出现过,真就像他之前说的,以后没有允许,不得来这座小楼,而她甚至都没再见过那九幽。

这很奇怪。

少女的面容冷静沉默,夜风吹动她额前几缕青丝曳动,白瓷若腻的脸颊,眼角一颗泪痣盈盈若坠,在夜中显得格外妩媚而惊艳。

“口是心非的小骗子。”

这时候,他磁性浅浅的、略带倨傲的笑音儿,蓦然落在她的耳畔。朱明月抬眸,就瞧见男子笑睨着她,一双眼睛在夜色中分外撩人。

“什、什么?”她没听清楚。

“显然你是相信我的,而你的心也偏向我。”沐晟微微笑着道,隐有得意之色。

朱明月忽然就明白了,他是在说,他提到李景隆的人头,她并没有焦虑;而她察觉到了周围种种奇怪的表象,也没有往他与那九幽之间的关系上联想。

她很想告诉他,别小瞧李景隆,更不要小瞧他领来的那支二十六卫羽林军;她也想告诉他,她在这上城中并非孤立无援。

“伤筋动骨一百天,王爷如今这副模样,连战马都爬不上去,遑论领兵打仗?小女只是觉得就算是最坏的情况,也不足为惧。”朱明月轻描淡写地道。

少女说罢,男子的脸就黑了。

就在这时,一声扑哧的笑声在花丛中响起。